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探讨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探讨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白崭,李雪林,唐青生[1](2021)在《信贷利率向上波动是否会引致绿色企业逆向融资?——基于利率市场化与绿色企业特征双重视角》文中指出信贷利率向上波动是否会引致绿色企业逆向融资?本文基于我国利率市场化与绿色企业特征,构建市场化的信贷利率对绿色企业融资约束影响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市场化的信贷利率对绿色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存在负向关系,并采用信贷利率-资金量的市场供求理论对此结果做了验证。当信贷利率上升,会出现绿色企业融资约束变小,使得融资增加。市场化的信贷利率向上波动会引致绿色企业逆向融资。采用2012-2019年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利率(CHIBOR)一年期利率加权平均值及其标准差和上市绿色企业数据构建静态与动态面板模型分别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市场化的信贷利率及其波动均对绿色企业融资增量有正向作用,即信贷利率向上波动及波动幅度变大均会引致绿色企业逆向融资。根据结论,提出我国绿色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周凯,刘达禹[2](2021)在《信用扩张结构、LPR改革与利率市场化:一个理论分析框架》文中研究指明利率市场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构建一个信用扩张结构与利率传导机制一致性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发现利率双轨制与银行贷款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信用扩张结构相适应,完全的利率市场化传导与直接融资为主、银行信贷为辅的信用扩张结构相适应。现阶段的LPR改革存在一定局限性,可以看作是利率市场进程中的一个"过渡",LPR改革仍未从本质上打破利率双轨制。从我国信用扩张结构的发展趋势来看,直接融资将会占据主导地位,LPR改革后的利率传导机制存在错配。基于我国利率市场化面临的现实困境,未来的改革方向是:完善市场基准利率建设,确定主要的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和政策利率,加强市场互联互通,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提升商业银行科学定价水平和现代化管理能力,减少对信贷货币规模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周璇,彭嘉俊,王飞,芦东[3](2021)在《从财政主导转向货币政策工具:中国利率水平决定的转变》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基于利率市场化的角度,使用马尔科夫体制转换自回归模型(MS-AR)研究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1996—2017年)利率水平决定机制的非线性变化。通过计量模型识别出我国利率水平决定的两个体制,即"财政主导"(1996—2005年)和"货币主导"(2006—2017年)。我国利率决定机制改变的时间轨迹与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关键时间节点相吻合。这表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显着成效,利率调控方式由财政主导转向货币主导,为进一步的利率市场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彭瑛琪[4](2021)在《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的测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测度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程度对深化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总结了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然后构建了实际利率水平与利率浮动幅度两个测度指标,最后依据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隶属函数和自然数指数等方法对我国1996-2018年利率市场化进程进行测度。截至2018年,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为67.09%。

王冰冰[5](2021)在《利率双轨制对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及转轨策略》文中提出推动我国货币政策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轨,利率双轨制是货币政策转型的主要掣肘因素。本文分析了我国利率双轨制的典型特征,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实证研究了计划轨和市场轨利率对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相对有效性。结果发现,我国利率双轨制的典型特征是由基准存贷款利率决定的信贷市场利率(计划轨利率)和基本由市场决定的货币及债券市场利率(市场轨利率)并存,主要原因在于完整的市场利率传导链条并未形成。无论是对产出目标还是对通货膨胀率目标,市场轨利率的调控强度均大于计划轨利率,应选择市场轨利率指标作为中介目标,推动将计划轨与市场轨调控并存转向完全的市场轨调控。我国向价格型货币政策转轨仍面临一定挑战,应加强顶层设计,加快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商业银行、重大体制机制、信贷政策改革的步伐。

王薇[6](2021)在《我国信贷供给传导机制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证明了居于主导地位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RBC)存在显着缺陷。传统的货币经济理论和新凯恩斯主义均侧重于对利率和汇率等宏观经济变量的调控,往往忽视了银行信贷因素对实体经济发展及经济波动的影响。党的十九大要求我国金融体系建设应服务于实体经济,同时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增长。一方面尽力发挥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另一方面最大程度地降低金融市场波动对宏观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基于此背景,本文在推导信贷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微观影响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总量调控、结构优化、价格传导、风险累积四个维度展开实证分析,最后从宏观经济政策视角探究了信贷监管政策对货币政策调控“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三大目标有效性的异质性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首先,本文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从微观视角探究了信贷供给波动对宏观经济影响的传导机制,发现信贷供给增加能够短期内带动投资水平迅速上升并促进资本存量的长期积累,信贷供给对投资存在扩张性影响,但会对消费形成挤出效应,使得短期内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驱动,在长期主要依靠消费拉动。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应用基于GAS过程的时变转移概率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回归(MS-GAS-TVTP)模型对我国信贷供给波动和产出波动进行阶段性变迁识别和时变转移分析发现,在经济衰退初期,信贷供给波动表现出强烈的“顺周期”特征,经济环境恶化会在短期内导致信贷紧缩,但随着信贷扩张政策的逐步实施,信贷供给对产出的引导效应逐渐显现。基于时变协整模型对信贷供给与产出的动态联动关系进行检验发现,我国信贷供给与产出之间同向动态联动,信贷扩张能够带动我国经济增长,信贷收缩会进一步加剧经济的衰退程度,信贷供给对产出的时变影响系数在长期基本趋于稳定,二者趋于长期均衡。其次,考虑到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和收缩对宏观经济可能存在非对称影响效应,本文进一步从产出增长和物价稳定的角度出发应用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NARDL)模型展开探究。研究发现,在经济衰退期,可以通过扩张信贷的方式增强企业投资积极性、促进实体经济恢复平稳增长;在经济扩张期,信贷扩张对产出的带动效果会随着产出总量的不断积累而逐渐减弱,并加剧通货膨胀;信贷收缩虽然能够降低通货膨胀水平,但无法完全抵消信贷扩张带来的通胀风险,并且会对经济增速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从期限结构视角应用SV-TVP-FAVAR模型探究了推动我国产出增长和通货膨胀水平上升的信贷供给根源。研究发现,我国中长期信贷供给增加虽然能够显着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但同时对通货膨胀也具有强烈的促进作用,非金融企业中长期信贷供给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未能占据优势;相较于中长期信贷,我国短期信贷供给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不具优势,我国短期住户消费信贷供给增加对经济增长存在逐渐减弱的负向影响,并且不会引起强烈的通货膨胀效应,证实了扩大内需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降低通货膨胀损失的可行路径之一。随后,本文进一步基于价格传导视角运用贝叶斯估计的平滑迁移向量自回归(ST-BVAR)模型分析了不同经济状态下信贷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效应,并探讨不同时期我国信贷价格政策的有效性。结果发现,在经济衰退期,信贷价格下调能够引导第二、三产业投资和消费增加,进而从需求侧驱动经济增长,信贷价格政策的传导渠道基本畅通,政策基本有效。在经济扩张期,我国利率市场化尚不完全且居民储蓄率水平相对较高,存在“金融抑制”和“消费抑制”双重抑制现象,因此我国信贷价格下调仅能通过促进第三产业投资的方式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第二产业投资和消费的传导渠道均存在梗阻,极大地降低了信贷价格调控政策的有效性。接下来,本文进一步基于风险累积视角运用多元方向分位数向量自回归(MDQVAR)模型分析了信贷风险累积对我国宏观经济及信贷调控有效性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信贷风险累积在不同经济状态下对产出、通货膨胀和金融稳定均呈现出抑制效应,但影响强度随经济下行程度加深逐渐增强,并且信贷风险累积对金融稳定的负面影响最为强烈。信贷供给对产出、通货膨胀和金融稳定的影响效应在不同信贷风险累积程度下表现出显着的异质性。当以“经济增长”作为主要的经济目标时,信贷风险累积水平应当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既不能为了追求低不良水平过分惜贷,也不能为了投资扩张过度放贷。当以“稳定物价、促进货币流通”和“金融稳定”为主要目标时,应全力避免过度放贷和过度负债,同时加强贷款发放前后的审慎监管,尽量减少非理性的竞争行为和代际遗忘,尽可能降低银行资产中的不良资产规模,并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流程。最后,本文基于宏观经济政策视角运用多元方向分位数向量自回归(MDQVAR)模型探究了信贷监管政策对货币政策调控“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三大目标有效性的异质性影响,为更好地完善“双支柱”框架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在经济下行期,流动性类的信贷监管政策能够显着增强数量型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调控效果,但会形成通货膨胀问题,因此,需要在“促增长”和“稳通胀”目标中进行取舍。在经济平稳期,价值类的信贷监管政策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数量型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果,但信贷监管政策的动态调整不会对数量型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显着影响,二者可以各自调控,能够同时实现“稳增长、稳通胀、稳金融”三大目标。在经济过热期,价值类的信贷监管政策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存在“政策冲突”,二者难以在动态调控中同时实现“金融稳定”与“价格稳定”。流动性类的信贷监管政策能够增强价格型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抑制效果,两政策配合能够同时实现“稳金融、降通胀”的目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增长”,是经济过热期最优的政策协调模式。除此之外,货币政策在金融稳定目标的调控上不具优势,维持金融市场稳定还是应以信贷监管政策为主。

邓欣晨,尚晓贺,王琳璘,郝颖[7](2021)在《利率市场化、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文中指出文章以2010—2018年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显着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活动水平;渠道检验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推进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这一渠道促进了企业创新。进一步根据公司治理水平和企业外部治理环境进行分组检验,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这一渠道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在高公司治理水平和高市场化进程地区更为显着。研究结论拓展了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并为利率市场化进程与微观企业行为的互动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万一孜[8](2021)在《新时期利率市场化对经济转型的影响分析》文中提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是金融市场改革发展的核心工作。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自1996年启动,在二十余年的改革进程中,形成了良好的改革成效,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如何依托利率市场化改革,构建更具活力的市场经济环境,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本文立足对利率市场化研究,分析了利率市场化的风险影响,并从经济背景阐述了利率市场化对经济转型的影响力。最后,从宏观效应、微观效应两个层面,具体论述了新时期利率市场化对经济转型发展的作用力。

谢喻江[9](2021)在《利率市场化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文中指出作为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与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紧密相连,而利率作为金融与实体经济间的连接点,是金融资源配置信息的集中体现。基于此,本文在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引入计量模型将利率市场程度以及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水平进行回归分析,进而探究我国利率市场化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造成的影响。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最后,本文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就如何深化利率市场化以及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出了相关意见与建议。

樊园园[10](2021)在《利率市场化对西部地区城商行利率风险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利率市场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信贷利率向上波动是否会引致绿色企业逆向融资?——基于利率市场化与绿色企业特征双重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二、文献综述
三、信贷利率对绿色企业融资约束影响的理论模型构建
四、信贷利率对绿色企业融资约束影响的理论性检验
五、实证检验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二)实证模型构建
        1.基本模型
        2.利率及其波动的静态面板数据模型
        3.利率及其波动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三)实证分析
六、结论与建议

(2)信用扩张结构、LPR改革与利率市场化:一个理论分析框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信用扩张结构与利率传导机制一致性的理论框架
    1.计划式直接调控阶段的信用扩张与利率传导
    2.利率双轨制下间接调控阶段的信用扩张与利率传导
    3.完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信用扩张与利率传导
三、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历程与LPR改革的局限性
    1.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历程
    2.LPR改革的局限性
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实困境与未来改革方向
    1.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实困境
        (1)缺乏明确的市场基准利率。
        (2)政策利率多元化,缺乏具有风向标意义的主导政策利率。
        (3)金融市场分割导致货币和债券市场利率与存款利率割裂。
        (4)居民储蓄偏好等因素造成存款利率具有一定刚性。
        (5)商业银行定价机制不完善,现代化管理能力有待增强。
        (6)数量型货币政策仍然发挥作用制约利率传导。
    2.未来改革方向

(3)从财政主导转向货币政策工具:中国利率水平决定的转变(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三、回归模型与研究思路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数据选择和处理
    (二)滞后阶数和体制数量的确定
    (三)实证结果及检验
    (四)利率体制转移的原因和识别机制
    (五)对货币政策中汇率因素的进一步排除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4)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的测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二、利率市场化测度指标构建
    (一)利率市场化测度指标选取
        1. 实际利率水平。
        2. 利率浮动幅度。
    (二)利率市场化测度指标度量
        1. 实际利率水平指数
        2. 利率浮动幅度指数
        3. 利率市场化综合指数的合成
三、利率市场化综合指数测度过程及结果
    (一)实际利率水平指数测度
    (二)利率浮动幅度指数测度
    (三)利率市场化综合指数测度
结论

(5)利率双轨制对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及转轨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和文献综述
二、我国利率双轨制的理论机制
三、利率双轨制对货币政策调控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
    (二)变量、数据和统计检验
    (三)我国经济周期运行区制划分
    (四)不同区制下计划轨和市场轨利率调控的脉冲响应分析
    (五)方差分解和稳健性检验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结论
    (二)向价格型货币政策转轨面临的挑战
    (三)政策建议

(6)我国信贷供给传导机制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信贷供给总量的经济效应
        1.2.2 信贷供给结构的经济效应
        1.2.3 信贷供给价格的经济效应
        1.2.4 信贷风险累积的经济效应
        1.2.5 信贷供给监管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效应
    1.3 主要研究目标、论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1.3.1 主要研究目标
        1.3.2 论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主要贡献
        1.4.1 研究方法
        1.4.2 主要贡献
第2章 信贷供给宏观经济效应的理论基础
    2.1 信贷供求理论
        2.1.1 宏观信贷供求理论
        2.1.2 微观信贷供求理论
    2.2 信贷价格理论
        2.2.1 可贷资金理论
        2.2.2 金融抑制理论
    2.3 信贷风险理论
        2.3.1 Fisher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
        2.3.2 金融脆弱性理论
    2.4 信贷配给与信贷传导理论
        2.4.1 均衡配给理论
        2.4.2 银行信贷渠道传导理论
        2.4.3 资产负债表渠道传导理论
第3章 我国信贷供给传导机制及其与产出的动态关联分析
    3.1 基于DSGE模型我国信贷供给的微观传导机制分析
        3.1.1 模型设定
        3.1.2 模型均衡
        3.1.3 参数校准与模拟分析
    3.2 我国信贷供给与产出的波动特征及动态关联性分析
        3.2.1 MS-GAS-TVTP模型与TVP-VECM模型原理
        3.2.2 我国产出与信贷波动的阶段性变迁识别及时变转移分析
        3.2.3 动态关联性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信贷供给总量与期限结构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4.1 信贷供给总量对宏观经济影响的理论机制分析
    4.2 我国信贷总量扩张与收缩对宏观经济的非对称影响效应分析
        4.2.1 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NARDL)模型原理
        4.2.2 变量选取、数据处理及平稳性检验
        4.2.3 我国信贷总量扩张与收缩对产出的非对称影响效应
        4.2.4 我国信贷总量扩张与收缩对通货膨胀的非对称影响效应
    4.3 我国信贷供给期限结构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4.3.1 SV-TVP-FAVAR模型原理
        4.3.2 我国信贷供给期限结构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时变效应分析
        4.3.3 我国信贷供给短期结构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时变效应分析
        4.3.4 我国信贷供给中长期结构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时变效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信贷供给价格传导机制及其非线性效应分析
    5.1 信贷供给对宏观经济增长的价格传导机制分析
        5.1.1 投资渠道传导机制分析
        5.1.2 消费渠道传导机制分析
    5.2 ST-BVAR模型原理
        5.2.1 ST-BVAR模型设定
        5.2.2 ST-BVAR模型的非线性检验
    5.3 不同经济周期下信贷价格对经济增长的两阶段传导效应分析
        5.3.1 变量选取、数据处理与经济周期波动区制识别
        5.3.2 第一阶段信贷价格对投资与消费的非线性影响效应
        5.3.3 第二阶段投资与消费对产出的非线性影响效应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信贷风险对宏观经济及信贷调控有效性的异质性影响效应分析
    6.1 多元方向分位数向量自回归(MDQVAR)模型
    6.2 不同经济周期下信贷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异质性影响效应分析
        6.2.1 理论机制分析
        6.2.2 变量选取及数据处理
        6.2.3 分位数脉冲响应分析
    6.3 不同信贷风险水平下信贷调控宏观经济有效性分析
        6.3.1 变量选取及数据处理
        6.3.2 分位数脉冲响应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我国信贷监管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效应分析
    7.1 理论背景与影响机制分析
    7.2 信贷监管的不同强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异质性影响分析
        7.2.1 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7.2.2 经济增长目标下信贷监管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7.2.3 物价稳定目标下信贷监管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7.2.4 金融稳定目标下信贷监管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7.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利率市场化、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与企业创新的理论分析
    (二)利率市场化、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
    (三)公司治理、外部治理环境与企业创新
三、研究设计与描述性统计
    (一)样本选择
    (二)变量定义
        1. 被解释变量
        2. 解释变量
        3. 控制变量
    (三)研究模型
    (四)描述性统计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利率市场化推进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
    (二)利率市场化推进与企业融资约束
    (三)利率市场化推进、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
    (四)公司治理水平、市场化推进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五)稳健性检验
五、结语

(8)新时期利率市场化对经济转型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利率市场化及其风险
    (一)利率市场化
        1.利率市场化概念
        2.利率市场化进程
    (二)利率市场化对经济转型的风险影响
        1.信用风险增大
        2.净利润差压缩
        3.收益率曲线风险
二、利率市场改革的经济背景
    (一)经济转型发展对利率市场化需求日益增长
    (二)传统利率僵化需要在利率市场化中得的解决
    (三)利率市场化是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载体
三、新时期利率市场化对经济转型发展的作用力
    (一)宏观效应:优化经济环境,盘活企业发展活力
        1.调整经济结构。
        2.经济转型增长提高劳动力市场吸纳力。
        3.资产价格配置的持续优化。
    (二)微观效应:提高金融创新力,金融市场深度发展
        1.调整市场结构。
        2.调整金融与非金融结构。
四、结语

(9)利率市场化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利率市场化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一)利率市场化进程及其影响探究
    (二)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金融资源配置分析
利率市场化影响金融配置效率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引入与数据处理
    (二)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三)实证结果分析
结论

四、我国利率市场化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信贷利率向上波动是否会引致绿色企业逆向融资?——基于利率市场化与绿色企业特征双重视角[J]. 白崭,李雪林,唐青生. 经济问题探索, 2021(12)
  • [2]信用扩张结构、LPR改革与利率市场化: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 周凯,刘达禹. 经济体制改革, 2021(06)
  • [3]从财政主导转向货币政策工具:中国利率水平决定的转变[J]. 周璇,彭嘉俊,王飞,芦东.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1(11)
  • [4]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的测度分析[J]. 彭瑛琪. 北方经贸, 2021(10)
  • [5]利率双轨制对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及转轨策略[J]. 王冰冰. 经济纵横, 2021(09)
  • [6]我国信贷供给传导机制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研究[D]. 王薇. 吉林大学, 2021(01)
  • [7]利率市场化、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J]. 邓欣晨,尚晓贺,王琳璘,郝颖. 会计之友, 2021(15)
  • [8]新时期利率市场化对经济转型的影响分析[J]. 万一孜. 现代商业, 2021(21)
  • [9]利率市场化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J]. 谢喻江. 商业经济研究, 2021(14)
  • [10]利率市场化对西部地区城商行利率风险的影响研究[D]. 樊园园. 兰州财经大学, 2021

标签:;  ;  ;  ;  ;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