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的“丝绸之路”

福建人的“丝绸之路”

一、闽南人的“丝绸之路”(论文文献综述)

耿初叶[1](2022)在《民间歌谣视角下的闽南海洋文化初探》文中研究说明闽南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它的形成与其紧邻大海的地理位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与此同时,闽南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分支,处处体现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内涵。本文选取三类具有闽南地区独特海洋文化气质的民间歌谣,通过对闽南地区从古至今传承已久、敢打敢拼、勇于征服的精神传统进行剖析,展现闽南地区独特的海洋文化。从遥远的历史长河中一路走来,闽南地区曾经是我国海事活动最为活跃的一块热土:明清时期,闽南地区控制着我国的海洋经济命脉;到了近代,闽商集团也在海内外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今天,闽南地区再一次因为"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海丝"战略是闽南海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其布局与落地还需要我们给予闽南海洋文化持续的关注与探究。

李春香[2](2021)在《海上丝绸之路视域下的菲律宾华文文学》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和菲律宾之间的海上丝绸之路促成了菲律宾华文文学的产生,因而,菲华文学具有浓郁的海洋文化气息。梳理菲华文学与海上丝路的关系、分析其海洋文化特性,既能拓宽菲华文学的研究视野,又能为世界海洋文学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李燕琼[3](2021)在《流动的闽南:海丝文化背景中的新编歌仔戏《侨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歌仔戏《侨批》是以闽南民间故事为基底而构建的文本,其所择取的题材不仅塑造了闽南人敢拼敢闯、奉亲当责任、英雄无畏、重信重诺等形象,而且凸显了侨批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开拓者和建设者记录凭证的重要作用。这出剧目是曾学文编剧多重思量后的产物,他通过将"侨批"作为联结海内外人民情谊的关键纳入民族文化的叙事链条中,并借由与时代精神产生对话来推进对剧目人物形象的塑造。其凭借对剧本人物形象设计的考虑,既为闽派戏剧美学研究提供新的切入口,也为文化共同体的建立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宋丽丽[4](2020)在《闽南文化海外传播途径及传承保护对策建议》文中认为以闽南文化传播为研究对象,从研究主题、发表年度、研究层次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发现已有研究视点不够集中,基础应用研究相对薄弱,没有深入挖掘出海外闽籍侨商在地化传播能力。据此,从闽籍侨商助力闽南文化海外传播及在地化的角度展开研究,分析闽南文化海外传播途径及方式,并对闽南文化的海外传播及保护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新时期进一步促进闽南地区非物质遗产的海外传播、传承及保护提供借鉴。

林华东[5](2020)在《论闽南文化的继承性与创新性》文中研究说明中华文化一体多元,绵延五千余年而未中断。以闽南方言为外在特征的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支流,源于中土,形成于闽南地区。闽南文化在融合闽越文化和吸纳东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彰显的中华海洋文明,随着闽南人的足迹延伸到他乡异域。闽南文化的"开放兼容意识、务实共赢心态、向海探索精神、眷念乡土情怀"深度演绎和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和合观、务实观、革新观、家国观",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增添了活力。

王儒杰[6](2020)在《地方音乐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建构及游客感知程度研究 ——以闽南语歌曲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地方音乐作为地方文化和形象的独特表达载体,可以表达出地方的地理特征和文化情感,并通过传播能够让受众感知到该地方的文化和形象。本研究以霍尔“编码/解码”理论为基础,选择闽南语歌曲为案例,通过词频分析法获取地方音乐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建构,通过问卷调查法探讨游客对地方音乐所构建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程度,最后将地方音乐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建构与游客感知程度进行比较,提出地方音乐构建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管理对策。首先,研究依据霍尔“编码”理论和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建构理论,提取闽南语歌曲歌词所表达的闽南地区形象关键词,按照包括体现闽南地区的地名、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旅游景点的认知形象,体现闽南人积极向上、悲伤犹豫、轻松愉快、重情重义的多重情感形象和体现闽南地区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浓厚的闽南文化底蕴和细腻的情感表达的总体形象,从而获得地方音乐对旅游目的地建构的认知形象、情感形象与总体形象。然后,研究依据霍尔“解码”理论,将闽南语歌曲所建构的闽南地区形象要素作为感知项,获得到过该旅游目的地游客对地方音乐建构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情况,即游客对闽南语歌曲所建构的闽南地区形象有较强的感知,但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对闽南语歌曲所建构的闽南地区形象感知存在显着差异,表明地方音乐所建构的旅游目的地形象能够被游客感知,但地方音乐不同题材受众存在差异。最后,研究比较闽南语歌曲对闽南地区的建构形象与游客对该闽南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的差异,提出地方音乐传播过程中,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形象、情感形象与总体形象建构程度(即形象词汇曝光率)越大,游客感知形象的程度也越高。地方音乐在传播地方形象时,越有当地特色的词汇越容易在传播过程中让游客所感知。地方音乐的传播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可以塑造一个相对稳定的地方总体形象。地方音乐建构旅游目的地形象和游客感知过程是符合“霍尔编码/解码理论”。歌曲的歌词(符码)建构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总体形象(编码过程),然后游客听到歌曲时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进行感知(解码过程),整个过程形成“编码-解码”过程。在游客“解码”过程中,存在霍尔提出的三个立场:即“主导——霸权”立场、“妥协——协商”立场和“对抗”立场。本研究通过地方音乐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建构与游客感知程度探索,把“霍尔编码/解码理论”应用到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丰富了音乐旅游的理论支撑,同时根据分析结果为音乐旅游实践提供一定的管理对策。

汪雨涵[7](2020)在《来华东南亚留学生闽南文化认知情况调查研究 ——以华侨大学东南亚留学生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方文化是来华留学生认识中国的窗口,了解地方文化有利于他们更快适应在中国的学习与生活,更全面地认识中国。闽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文化底蕴深厚着称,且与东南亚文化存在一定的关联和相似性。目前,中国与东盟合作日益紧密,来华东南亚留学生不断增多,但关于他们在闽南文化认知方面的研究较少,探究东南亚留学生闽南文化认知情况,并将其与汉语国际教育工作相结合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本文以华侨大学东南亚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获取一手数据和资料,探知他们对闽南文化的认知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和SPSS数据分析,辅以个案访谈,得出如下结论:华侨大学东南亚留学生闽南文化认知度较低;具体文化项目上认知度最高的是地理旅游、节日习俗、饮食文化等多以实物形式展现,可亲身体验的文化内容,认知度较低则集中于文学艺术、精神内涵、宗教信仰等精神层面的内容;华裔留学生和非华裔留学生的认知度存在显着差异,前者高于后者,而他们的认知度在性别、年级、专业、学习汉语时长上均不存在显着差异;来华后东南亚留学生了解闽南文化的渠道多为社交、课堂和课外活动,且大多数留学生对闽南文化具有兴趣和需求。最后,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从大力发展闽南文化传播事业、进一步发挥学校文化交流平台作用、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增加东南亚留学生对闽南文化的兴趣,提高闽南文化国际影响力。

陈俊玲[8](2020)在《南音教育的价值研究(1990-2018)》文中研究指明南音,全球泉州(闽南)人的乡音。自1990年以来,南音进入泉州地区的学校教育已近三十年。这一期间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深度合作有了显着的成果。如何建构完善的南音教育体系,追求新时代南音教育的价值目标,推进南音教育的进程,打造南音教育的升级版,进而有可能实现南音从被保护走向自强的可持续传承,这是当前南音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本文以南音的学校教育(时效性)价值体现、社会(有用性)价值体现与蕴藏着“以乐化人”的情怀(陶冶人的心灵世界)价值体现(精神性)为根据,进而达到“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等目的。全文通过五个章节及余论展开讨论。第一章通过回溯南音教育的原初方式,阐述南音教育与全球化之间的观照与应对,揭示南音教育不仅是一种内在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方面的精神力量,更是一种包括文化反思、文化创新在内的文化自觉。第二章通过对学校的南音教育与社会的南音教育的多维度、多层次的探索,明晰了本土文化(南音)精神的传承、南音应用型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南音爱好者和南音弦友的培养必须要与社会文化相联结,并从理论层面高度肯定了泉州地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南音人才培养的独特路径。第三章通过探究南音教育学校价值体现的四个关键之处,即理论研究的先导作用、南音教育的内在自生能力、南音教育专家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南音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阐扬时代赋予南音学校教育的使命担当,揭示其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构建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机制的独特价值。第四章通过审视南音教育社会价值体现的三个关键之处,即艺术实践之于世界闽南文化区的普遍意义与特殊意义、文化保值与增值重在建构自己精神家园及彰显其价值的主体时效性、多重认同的社会性话语建构,剖析其对于加深南音教育的性质、特点与作用的理解,揭示南音教育关系着南音能否从被保护走向自强的可持续传承的社会意义。第五章通过形而上层面讨论南音教育鲜明的教化寓意和功效,阐释南音教育对陶冶人的情操、立德树人、人文底蕴的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塑造等完整人格培养的独到价值,揭示南音教育在“化人以雅”、“化人以礼”、“化人以德”等“以乐化人”的情怀意向。余论通过探讨与南音教育相关的南音传承异化问题及发展现状,评释保护南音传统与开拓南音传承空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并揭示南音教育显露的清晰性之特征,即南音从被保护走向自强的可持续传承成为可能。本文对泉州地区南音教育的价值研究,对于助推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开展,提供一种可循的思路。

孙晓晨[9](2020)在《《泉州传统建筑文化概论》(节选)英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享有“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美名,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扮演的角色不容小觑。本翻译实践选取了泉州市建筑设计院研究室主任、高级建筑师陈凯峰的专着《泉州传统建筑文化概论》的第三章和第八章作为翻译语料,这两章分别阐述了宗教对泉州建筑的影响,以及对泉州建筑文化的总体概论,呈现出泉州传统建筑的主要特点。希望本次翻译实践能够在宣传中国古建筑传统文化方面增砖添瓦。本次翻译实践遇到的核心问题是词汇层次的翻译问题。本文将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归纳为四类:英汉搭配不对等的翻译问题、母语负迁移导致的词汇翻译问题、语义累赘与语义残缺词汇的翻译问题、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问题。针对上述的不同翻译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分别是变具象为抽象和变抽象为具象;语言语境顺应法和文化情境顺应法;省译累赘成分和增译残缺成分;音译加注法、意译转换法和上下义词替代法,希望本次翻译实践能够为今后翻译此类文本提供经验借鉴。

刘运娟,赵莉,金娟凤,陈东生[10](2020)在《泉州金苍绣的美学特征与和合文化内涵》文中指出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金苍绣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和传世实物分析的研究方法,从纺织品设计艺术与工艺角度研究泉州金苍绣的美学特征,得出金苍绣在刺绣针法、工艺审美价值、工艺服务对象方面的工艺美学特征,色彩美学特征表现在"尚红贵黄"色彩属性、与闽南文化的精神气质相吻合,纹样具有隐或显的吉祥含义、地域特征明显的美学特征。同时基于"和合"文化哲学理念,探讨其在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所蕴含的"和合文化"内涵,同时提出基于和合文化视角下泉州金苍绣研究在增强海丝沿线国家的文化认同感、提升闽派服饰创意设计文化底蕴的现实意义。

二、闽南人的“丝绸之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闽南人的“丝绸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1)民间歌谣视角下的闽南海洋文化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间歌谣:闽南渔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一)描述渔捞生活的“讨海歌”
    (二)展现渔商盛况的“疍歌”
    (三)述写海外创业的“过番歌”
二、海洋文化:闽南人骨子里的精神基因
    (一)闽南人的海洋传统
    (二)闽南人的海洋精神
三、“海丝”战略:闽南海洋文化的传承创新
    (一)闽南海洋文化的自身价值
    (二)闽南海洋文化的传承创新
四、结语

(2)海上丝绸之路视域下的菲律宾华文文学(论文提纲范文)

1 海上丝路与菲华文学的产生与发展
2 海丝促进菲华文学的成熟与繁荣
3 海上丝路影响菲华文学的内部因素
    第一,思想意蕴中的重商意识。
    第二,主题内容的开放性与多元性。
    第三,人物形象的冒险和进取精神。
4 结语

(3)流动的闽南:海丝文化背景中的新编歌仔戏《侨批》(论文提纲范文)

一、《侨批》的海丝文化背景
二、闽南多元形象的塑造与呈现
    (一)敢拼敢闯的勇者形象
    (二)“血汉”的英雄形象
    (三)奉亲当责任的形象
    (四)重信重义的形象
三、历史印记与时代文化交织
四、戏剧的艺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4)闽南文化海外传播途径及传承保护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闽商华侨助力闽南文化海外传播的途径及方式
    (一)华侨社团支撑闽南文化海外发展
    (二)华文教育助推闽南文化海外传播
    (三)闽南文化随闽商华侨走向“海上丝绸之路”
    (四)闽南文化世界各地凝心聚力在地化研究
二、加大海外传播传承及保护闽南文化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海外华文教育,传承闽南文化
    (二)依托网络媒体,打造闽南文化传播平台
    (三)加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扩大海外影响力
    (四)加强行企合作,推动闽南文化走出去
三、结语

(5)论闽南文化的继承性与创新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华文化的内涵特征
    (一)鲜明的和合观
    (二)浓厚的家国观
    (三)典型的务实观
    (四)积极的革新观
二、闽南文化的历史形成
三、闽南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一)浓厚的开放意识激活了农耕文化
    (二)精彩的共赢心态展示了中华文化构建利益共同体的务实观念
    (三)典型的向海精神突破中华文化内向型发展的传统意识
    (四)深刻的乡土观念演绎了中华文化重乡崇祖的家国情怀

(6)地方音乐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建构及游客感知程度研究 ——以闽南语歌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词频分析法
        1.3.2 问卷调查法
    1.4 研究创新点
        1.4.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2 研究特色及创新之处
    1.5 研究思路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
        2.1.1 编码过程
        2.1.2 解码过程
    2.2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
        2.2.1 旅游目的地形象概述
        2.2.2 旅游目的地形象建构
        2.2.3 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
    2.3 音乐与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
        2.3.1 音乐与旅游相关研究
        2.3.2 音乐与旅游目的地形象相关研究
    2.4 研究述评
第3章 地方音乐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建构
    3.1 案例选择
        3.1.1 闽南语歌曲及闽南地区
        3.1.2 闽南语歌曲数据采集
    3.2 闽南语歌曲的词频分析
        3.2.1 闽南语歌曲歌词词义分析
        3.2.2 描绘闽南地区有关歌曲歌词词义分析
    3.3 闽南语歌曲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建构
        3.3.1 闽南地区的认知形象建构
        3.3.2 闽南地区的情感形象建构
        3.3.3 闽南地区的总体形象建构
    3.4 结果与讨论
第4章 游客对地方音乐建构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
    4.1 问卷数据收集
        4.1.1 问卷设计
        4.1.2 问卷过程
        4.1.3 问卷抽样基本情况
    4.2 游客对闽南语歌曲建构形象的直接感知程度分析
        4.2.1 感知程度测量
        4.2.2 感知程度分析
        4.2.3 数据信度和效度分析
    4.3 游客通过闽南语歌曲对闽南语歌曲建构形象的感知程度分析
        4.3.1 感知程度测量
        4.3.2 感知程度分析
        4.3.3 数据信度和效度分析
    4.4 个体差异对建构形象感知的影响分析
        4.4.1 性别差异
        4.4.2 年龄差异
        4.4.3 文化程度差异
    4.5 结果与讨论
第5章 地方音乐建构形象与游客感知程度比较分析
    5.1 认知形象建构程度与感知程度比较分析
    5.2 情感形象建构程度与感知程度比较分析
    5.3 总体形象建构程度与感知程度比较分析
    5.4 结果与讨论
第6章 对地方音乐建构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管理策略
    6.1 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音乐
    6.2 创作多种类型的地方音乐
    6.3 多渠道传播推广地方音乐
    6.4 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创新
    7.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调查问卷
个人简历

(7)来华东南亚留学生闽南文化认知情况调查研究 ——以华侨大学东南亚留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来源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文化认知研究
        二、中华文化认知研究
        三、留学生地方文化认知研究
    第五节 闽南文化概况
        一、闽南方言文化
        二、闽南民俗文化
        三、闽南地理旅游文化
        四、闽南文学艺术
        五、闽南建筑文化
        六、闽南华侨文化
        七、闽南海丝文化
第二章 东南亚留学生闽南文化认知情况问卷调查
    第一节 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
        二、文化项目的选取
        三、问卷调查的实施情况
    第二节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被试者基本信息
        二、留学生闽南文化整体认知情况分析
        三、留学生闽南文化具体认知情况分析
        四、留学生闽南文化认知情况对比分析与差异性分析
        五、留学生对闽南文化的兴趣与需求情况分析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东南亚留学生闽南文化认知情况访谈
    第一节 访谈的设计
    第二节 访谈结果分析
        一、对闽南地区的总体评价
        二、对闽南文化的态度和看法
        三、对闽南人的印象和看法
        四、对闽南华侨的认识
        五、对闽南方言的认识
        六、对闽南宗教文化的认识
        七、对闽南特产的认识
        八、对闽南文化传播的看法与建议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东南亚留学生闽南文化认知情况调查研究的总结和建议
    第一节 本次调查研究的总结
        一、留学生对闽南文化的认知情况
        二、留学生对闽南文化的兴趣和需求情况
        三、留学生认知闽南文化的途径
    第二节 提高东南亚留学生闽南文化认知度的建议
        一、大力发展闽南文化传播事业
        二、进一步发挥学校文化交流平台作用
        三、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调查问卷(中英对照版)
附录 B 访谈问答整理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南音教育的价值研究(1990-201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综述
        1.倡导、认识南音进入学校教育的意义
        2.南音教育的办学范式研究
        3.与南音教育相关的学术基础研究
    三、本文的概念界定与研究思路
        1.地点、时间与范围
        2.何谓“南音教育的价值”?
        3.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目的与意义
        1.研究方法
        2.研究目的与意义
        3.本文主要理论创新
第一章 南音教育:历史回溯与现实关怀
    一、南音教育(传承)的原初方式
        1.授课方式--“口传心授”
        2.交流方式--“以曲会友”
    二、当代全球化趋势中的南音教育
        1.全球化并不排斥具有民族特性的南音教育
        2.南音教育也需要全球化视野
    三、南音教育与文化自觉
        1.南音教育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2.南音人对其南音文化有“自知之明”
第二章 南音教育:人才培养的独特路径
    一、泉州南音人才培养的闽南民俗文化背景
        1.闽南文化特性
        2.闽南乡族观念
        3.闽南民间信仰与节庆风俗
    二、内涵发展: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1.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以泉州师院音乐学南音本科专业为例)
        2.有一支专业合格的南音师资队伍
        3.南音乐人:“非遗”传承的向导与支撑
    三、外延发展:规模与空间
        1.规模的扩大
        2.空间的拓展
第三章 南音教育的学校价值体现
    一、理论研究-南音教育的先导作用
        1.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原则
        2.南音学术研究的成就
    二、南音教育中的内生扩展
        1.专业设置的理念与根据
        2.良好的办学条件
    三、高校教育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教育专家
        1.南音学科建设的引领者
        2.南音教育发展的推动者
        3.突出成就的南音表演者
    四、学校人才的培养:南音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1.可以承担中小学学生“精神家园”的教育义务
        2.本硕毕业生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
第四章 南音教育的社会价值体现
    一、艺术实践-从中国泉州走向世界闽南文化区
        1.南音教育-艺术实践之普遍意义
        2.南音教育-艺术实践之特殊意义
    二、南音教育中的文化保值与增值
        1.南音教育-重在建构孩子自己的精神家园
        2.泉州师范学院与泉州南音乐团共同谱写剧作《凤求凰》
        3.南音专业艺术硕士与文化产业共同设计南音文化衍生品
    三、南音教育与多重认同
        1.在个人层面上获得认同
        2.在地方文化层面上获得认同
        3.在政府层面上获得认同
        4.在世界闽南文化区层面上获得认同
第五章 南音教育:蕴藏着“以乐化人”的情怀意向
    一、南音曲调中蕴含着“化人以雅”的情怀意向
        1.培养尚雅情怀
        2.陶冶雅正情操
    二、南音文化底蕴中蕴含着“化人以礼”的情怀意向
        1.寓礼于乐中
        2.完善人性发展
    三、南音泥土精神中蕴含着“化人以德”的情怀意向
        1.增强凝聚人心
        2.强化价值感化
余论
    一、对南音教育相关问题的思考
        1.南音传承中的变异认识
        2.南音传承中的发展评析
    二、南音从被保护走向自强的可持续传承成为可能
        1.南音进入中小学课堂成为制度化
        2.南音人才培养规范化
        3.南音社团演出常态化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泉州传统建筑文化概论》(节选)英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二、翻译任务描述
    2.1 任务来源
    2.2 任务背景
    2.3 任务意义
    2.4 任务描述
三、翻译任务过程
    3.1 译前准备
        3.1.1 作者及作品简介
        3.1.2 文本分析
        3.1.2.1 词汇特点
        3.1.2.2 句式特点
        3.1.2.3 语篇特点
        3.1.3 翻译工具及相关书籍
        3.1.4 术语表的制定
    3.2 翻译过程
        3.2.1 初译阶段
        3.2.2 改译阶段
        3.2.3 审校阶段
        3.2.4 翻译问题界定
四、翻译问题及解决方案
    4.1 翻译问题
        4.1.1 英汉搭配不对等的翻译问题
        4.1.1.1 主谓搭配的翻译问题
        4.1.1.2 主表搭配的翻译问题
        4.1.1.3 介宾搭配的翻译问题
        4.1.2 母语负迁移导致的词汇翻译问题
        4.1.2.1 母语词汇负迁移导致的翻译问题
        4.1.2.2 母语文化负迁移导致的翻译问题
        4.1.3 语义累赘与残缺词汇的翻译问题
        4.1.3.1 语义累赘词汇的翻译问题
        4.1.3.2 语义残缺词汇的翻译问题
        4.1.4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问题
        4.1.4.1 泉州宗教的文化负载词翻译
        4.1.4.2 泉州历史的文化负载词翻译
        4.1.4.3 泉州传统建筑的文化负载词翻译
    4.2 解决方案
        4.2.1 英汉搭配不对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4.2.1.1 变具象为抽象
        4.2.1.2 变抽象为具象
        4.2.2 母语负迁移导致的词汇问题的解决方案
        4.2.2.1 语言语境顺应法
        4.2.2.2 文化情境顺应法
        4.2.3 语义累赘与语义残缺词汇问题的解决方案
        4.2.3.1 省译累赘成分
        4.2.3.2 增译残缺成分
        4.2.4 文化负载词翻译问题的解决方案
        4.2.4.1 音译加注法
        4.2.4.2 意译转换法
        4.2.4.3 上下义词替代法
五、翻译实践总结
    5.1 翻译实践的收获与经验
        5.1.1 译员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5.1.2 上下义词转换法对于文化负载词的帮助
        5.1.3 制定术语表的必要性
    5.2 翻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原文
    附录2:译文
    附录3:术语表
致谢

(10)泉州金苍绣的美学特征与和合文化内涵(论文提纲范文)

1 金苍绣工艺的美学特征
    1.1 金苍绣针法以“凹凸”来表达图纹的主次
    1.2 金苍绣工艺价值趋利于宗教典仪
    1.3 金苍绣工艺服务于室内空间的装饰性
2 金苍绣色彩的美学特征
    2.1 金苍绣的“尚红贵黄”色彩属性
    2.2 金苍绣色彩符合闽南文化的精神气质
3 金苍绣纹样的美学特征
    3.1 隐或显的吉祥含义
    3.2 纹样地域特征明显
4 泉州金苍绣蕴含的和合文化内涵
    4.1 表现载体的适应之和
    4.2 技艺传承的兼容之和
5 泉州金苍绣研究的现实意义
6 结语

四、闽南人的“丝绸之路”(论文参考文献)

  • [1]民间歌谣视角下的闽南海洋文化初探[J]. 耿初叶. 芒种, 2022(01)
  • [2]海上丝绸之路视域下的菲律宾华文文学[J]. 李春香.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1(06)
  • [3]流动的闽南:海丝文化背景中的新编歌仔戏《侨批》[J]. 李燕琼. 艺苑, 2021(02)
  • [4]闽南文化海外传播途径及传承保护对策建议[J]. 宋丽丽.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0(10)
  • [5]论闽南文化的继承性与创新性[J]. 林华东.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3)
  • [6]地方音乐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建构及游客感知程度研究 ——以闽南语歌曲为例[D]. 王儒杰. 华侨大学, 2020(01)
  • [7]来华东南亚留学生闽南文化认知情况调查研究 ——以华侨大学东南亚留学生为例[D]. 汪雨涵. 华侨大学, 2020(01)
  • [8]南音教育的价值研究(1990-2018)[D]. 陈俊玲.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9]《泉州传统建筑文化概论》(节选)英译实践报告[D]. 孙晓晨.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10]泉州金苍绣的美学特征与和合文化内涵[J]. 刘运娟,赵莉,金娟凤,陈东生. 丝绸, 2020(02)

标签:;  ;  ;  ;  ;  

福建人的“丝绸之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