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工业废物管理探讨

厦门工业废物管理探讨

一、厦门工业废物管理之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杨曾辉[1](2021)在《20世纪中后期生态民族学中国化历程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代工业革命后,欧美发达国家的资本积累与扩张,致使欧美发达国家及其殖民地的生态灾变频繁露头。长于人类文明史研究的民族学,转而关注生态环境恶化这一"当代"问题,探究人类文明史过程中的文化与环境互动学理,最终促成20世纪中叶定名的生态民族学学科的诞生。然而,正当欧美生态民族学如火如荼的研究时,中国刚巧处于劫难的收尾时代,学术思想的除旧布新任重道远。受时局所迫,民族学被冠以"资产阶级学科"而沉寂数十年之久。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生态民族学理论与方法的中国化才得以开展。这是当代中国特殊历史过程所使然。只有揭开这个历史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并将其置于"大历史"中去分析,那么我们才有可能透视生态民族学中国化历程及其背后的时代叙事。

李秀华[2](2020)在《海洋污染区域治理的国际法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海洋是孕育生命的启点,也是承载地球一切物质往复的最终载体。陆地源生于海洋,看似陆地相对独立的物质循环体系最终依然无法摆脱对海洋的依赖。人类从诞生至今,对整个生态的影响非常之大,其对陆地的物质开发及使用也极大的影响着海洋的生态及环境。尽管海洋环境生态系统作为最大的生态系统有其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但频繁的陆上及海上人类活动、废弃物排放、海洋及陆地资源的过度开发等多种因素打破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引起了海洋污染。而海洋污染物会对海洋生态系统乃至人类生命健康直接或间接的产生严重的危害。陆地因为国家的存在而具有显着的边界性,对陆地环境的处理往往以各国家和地区独立处理的内部方式为主,而海洋具有无明显边界的区域性,因此海洋环境问题具有环境区域性特征,其往往不能通过单一封闭性的思维去进行处理。海洋环境区域治理的核心要义在于海洋区域环境的整体治理,强调基于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开展区域内各个层次的通力合作。人类针对当前的海洋污染现状探索了 多种海洋污染区域治理国际机制,不同区域治理机制之间有共性,也有差异性。中国作为海洋大国,目前也面临诸多严峻的海洋污染问题,这些海洋污染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中国自身治理能力的提升,也有赖于中国与周边国家借鉴已有的国际合作经验,克服区域治理中的缺陷,形成良好的区域合作治理机制。本论文也基于此研究目的而成,具体内容如下:本论文第一章首先介绍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海洋污染物的类型及其对应的后果,随后介绍了目前海洋污染区域性特征日益明显的背景下,开展区域性环境治理的积极作用,还介绍了海洋污染法律治理机制的实施效果;最后,结合中国当前的海洋污染问题及区域治理中的缺陷,提出治理模式的改进设想。海洋污染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并且已经超过一国管辖范围,依靠单个国家已经无法实现海洋污染的有效治理。海洋污染的本质具有区域性的特点,例如海洋污染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是沿海地区,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区域治理的方式治理海洋污染。国际社会已有的区域治理操作实践已经卓有成效,但仍然存在缺陷和问题。本论文第二章主要从理论视角阐明海洋污染区域治理适用的基本原则,以及传统国际法律制度下“海域权益”的排他及专有性对海洋污染治理的推动和限制,进一步分析现有海洋污染区域治理合作下的国际合作主体、治理主体和法律途径的优势与不足,进而运用治理理论分析海洋环境区域治理符合治理理论的特征,最终从理论上论证海洋污染区域治理相对于仅依靠单独的国家或传统国际法治理的理论优势,为构建海洋污染区域治理机制提供法理上的基础和支持。受制于洋流、季风等自然因素影响海洋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该区域内的一点受到污染,则有可能扩散到整个区域,并进而影响到另外的区域。因此不同海域的污染可能面临不同的区域治理的需要。受到沿岸国家不同经济制度的影响,海洋的国际属性也催生了不同的区域的治理机制。本论文第三章在内容上主要对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海洋污染区域治理机制进行考察,就各机制之间的共性及问题进行评析,此外本章也将结合国际法律规范对所考察的区域治理进行分析,重点关注国际法律规范对区域治理问题的影响及效用。长期以来,在海洋区域污染预防和治理问题上,作为利益相关方的该区域沿海国家为防范海洋污染作出贡献的意愿,往往被主权国家海域权益的争执所阻碍。自1974年以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的区域海洋项目为世界上140多个沿海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极好的区域内合作契机,并为区域治理构建了许多有代表性的治理机制。这些机制虽然体现在不同的区域治理模式中,但具有机制共性,是海洋区域污染治理中的重要制度。在第三章对代表性区域治理机制考察的基础上,本论文第四章着重从具体机制出发,分析相关机制的特点及内容,并结合国家、国际组织在国际法上的既有探索,从信息共享、污染源控制与治理、污染评价及赔偿、资金保障、纠纷解决五个方面入手,研究跨国界海洋污染区域治理模式中的主要机制构建。海洋污染区域治理机制的全面构建应包括基于风险预防原则的信息共享机制构建,以多方共治原则为基础的合作机制构建,海洋污染的区域治理的评价、评估及赔偿机制构建,海洋污染区域治理资金保障措施的采取和区域内争端解决机制的构建。在全球海洋治理体系深刻变革以及区域海洋污染形势日趋严峻的大背景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承担海洋大国责任、为全球海洋善治贡献中国力量的意愿不断增强,参与海洋污染区域治理不断深化。当前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和海洋区域治理并已有所作为,但在国际规则制定、国际合作的促进实施和国际协调方面仍存在欠缺,合作的进一步推进也面临着区域内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对发展海洋经济和保护海洋生态的需求不一致、相互依存度较低、争端复杂化、域外势力介入等挑战。基于中国所参与区域合作的现实并借鉴其他区域合作机制的施行经验,中国参与海洋污染区域治理,应首先与区域内各国在治理理念与目标层面达成共识,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蓝色伙伴关系”等不同层次的共同理念并形成统一的层次化的治理目标体系,继而在信息公开和信息共享、资金保障、国内法与国际法在立法和执法层面的协调、国内海洋治理完善、区域内履约监督和争端解决等多方面开展合作,最终形成全方位的区域合作制度保障。本论文第五章将对于中国参与海洋污染区域治理的动因与现状、理念与目标和制度保障进行探讨。

纪珂珂[3](2020)在《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政策执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加速推进,在城市居住和生活的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生活产生的垃圾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全国各大城市开始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在这个背景下,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更加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厦门市为例,以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为基础,从政策认同度、主体执行力、目标群体的分类意识、政策的执行环境等四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研究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政策执行情况,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厦门市6个区进行为期两周的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10份。根据问卷调查结果,以政策认同度、主体执行力、目标群体的分类意识、社区满意度、社区参与意愿等影响因素为自变量,以政策执行效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主体执行力、目标群体的分类意识、社区满意度几个变量对因变量有显着影响,从而分别提出对应的优化对策。对于政策目标群体,要发挥其主体作用,运用奖励和惩罚双管齐下的方式,引导居民参与和监督垃圾分类政策执行;对于政策执行者,要提高其专业水平和监管能力,委托第三方监管机构定期进行绩效评估,促进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执行;对于社区满意度,要强化社区归属感、认同感等情感联系,尤其是流动人口较多的社区,促进垃圾分类政策的执行。本研究通过提出对应建议,以期为其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提供有用参考,从而提升我国的城市管理水平和社会文明水平。

钟亚茹[4](2020)在《环保企业绿色债券融资的动因及效果研究 ——以东江环保为例》文中指出随着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化,环保行业正站在快速发展的风口上,但是却面临融资渠道收紧、融资成本较高的问题。2016年以来,随着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逐步完善,绿色债券市场发展迅猛。环保行业的特点与绿色债券的绿色属性天然契合,若能合理利用,绿色债券或能成为环保行业的重要融资工具之一。东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从事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的龙头企业,是较早发行绿色债券的环保企业之一,其发行的17东江G1绿色债券是深交所首单绿色公司债券,具有代表性与借鉴意义。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以东江环保为例,对其绿色债券发行动因、效果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东江环保发行绿色债券的主要动因包括响应政策号召、吸引投资者关注、缓解投融资期限错配、满足项目资金需求。在绿色债券发行效果方面,发行绿色债券未达到提升公司股价的预期,但达到了降低融资成本、实现项目扩张的效果,在发行初期也起到了优化债务结构、增强短期偿债能力的作用。同时,在东江环保绿色债券发行过程中存在投资者进行绿色投资积极性不足、绿色债券信息披露质量不佳、绿色债券发行期限较短、项目管理存在漏洞等问题。最后,本文针对东江环保发行绿色债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政府和环保企业两个层面提出相应建议,呼吁政府发挥监督、激励作用,号召环保企业充分利用绿色债券的优势,增强项目管理水平,进而形成良性循环,获得支持公司长期发展的稳定资金。

王青青[5](2020)在《企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法律责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2年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抛弃“先发展后治理”的落后观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随着观念的改变,第三方治理模式方兴未艾。企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指排污企业通过按合同约定支付费用,交由环境服务公司对其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工业污染物进行治理,最终实现达标排放的市场化污染治理模式。一方面,这种模式推动了污染治理的集约化、专业化和产业化,解决了传统污染治理模式中企业治污成本高达标率低的问题。另一方面,相对于排污企业作为单一责任主体的传统模式,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随着环境服务公司的加入,法律关系变得复杂,责任分配成为难题。企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法律责任是指,排污企业与环境服务公司在履行环境服务合同的过程中,因一方或双方的违法、违约行为,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损害时,排污企业或环境服务公司应承担的不利法律后果,具体包括环境民事责任、环境行政责任以及环境刑事责任。排污企业通过与环境服务公司签订环境服务合同,可以将污染治理责任转变为经济支付责任,但是产生环境责任时并不能以合同内容作为免责事由。依据双方在环境服务合同中约定的治污设备的所有权归属不同,可以将企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分为委托运营模式和建设运营模式。不同模式的模式会影响到责任的划分。首先,环境民事责任方面,在委托运营模式中,无论排污企业有无过错,都应承担侵权责任;环境服务公司只有与排污企业共同侵权,才应承担连带责任。在嵌入型建设运营模式中,若双方构成共同侵权,则承担连带责任;若双方中一方有过错,双方构成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按《侵权责任法》第11、12条承担相应的责任;在独立型建设运营模式中,排污企业可以构成第三人侵权;环境服务公司可因完全控制污染物而独立承担侵权责任。其次,行政相对人所承担的行政责任方面,在委托运营中环境服务公司不能成为行政相对人,但排污企业可以通过追究环境服务公司的违约责任弥补损失。在建设运营模式中,由于各自的独立性较强,所以应由超标排放的原因者承担行政责任。最后刑事责任方面,应该严格按照罪刑法定原则认定污染环境罪。环境民事责任、环境行政责任与环境刑事责任属于责任聚合,可以共存。环境民事责任优先承担,履行情况也会对环境行政、刑事责任产生影响。

闫璐[6](2020)在《环境规制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不同以往的新常态,政府在力争保持经济仍然以中高速度增长的整体态势以外,更加重视探索解决过去发展所带来问题的新途径,正在推行的供给侧改革就是大力实施的改革方向之一。这表明产业调整要与当前的经济态势相互匹配。与此同时,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对于良好的生态环境状况、舒适的居住环境造成了威胁。严重的空气和水污染,迫使中国必须加快优化和改善其现有产业结构的步伐。面对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诸多问题,如何通过环境规制实现我国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增长、多层面协同发展就显得尤为迫切。因此,进行环境规制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重点研究两方面问题,其一,在中国大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行的大背景下,不同资源类型城市环境规制实施强度如何;其二、这又会引起产业结构怎样的调整和变化?首先,利用Cite Space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对现有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产业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于经济增长和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其次,在理论层面,有外部性理论、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等来解释环境规制。随后用产业结构演变和转移梯度理论分析了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的作用路径。环境规制主要通过壁垒效应、区域转移、替代效应和创新补偿等机制实现对城市间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随后,注重分析我国当前环境规制体系的演变的五个历程,又从规制手段、治理现状等角度出发解读当前的实施现状,从而对我国的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矛盾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机理分析、现状分析之后,引入以简单面板数据回归模型为基础的实证分析部分。利用2015-2018年中国204个不同资源类型城市面板数据,构建了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固定效应模型,最终得出结论:全国范围来看,环境规制的确会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而分类来看,资源型城市规制力度对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的影响小于非资源型城市,且资源型城市中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影响存在差异。

徐钰哲[7](2019)在《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在柑橘上的残留消解及其在生物炭上的吸附》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清楚地了解甲基硫菌灵及其代谢物多菌灵在柑橘上的残留风险与危害,并对其所引起的污染水体进行切实可行的修复和治理。本论文采用添加回收实验,借助HPLC-MS/MS检测技术,研究并建立了柑橘中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的同时分析与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符合GLP规范的田间试验,研究了50%甲基硫菌灵·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在柑橘园施用后,甲基硫菌灵及其代谢物多菌灵在柑橘上的残留消解情况,并对其残留风险进行了评估;此外还采用批量平衡法,在室内条件下探讨了五种供试生物炭在水中吸附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的吸附,以及水质条件对这一吸附过程的可能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柑橘样品用乙腈提取,提取液经PSA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再用HPLC-MS/MS检测。当添加浓度分别为0.5、1.0和5.0 mg/kg时,甲基硫菌灵在柑橘果肉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9~111%,变异系数为2~5%;在柑橘全果中为85~109%,变异系数为4~6%。多菌灵在柑橘果肉中的添加回收率为76~104%,变异系数为3~6%;在柑橘全果中为76~103%,变异系数为3~7%;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在柑橘全果和果肉中的定量限均为0.05 mg/kg,其最小检出量均为1×10-9 mg/kg。本方法的灵敏度和精确度均符合我国有关农药残留量分析与检测的相关技术要求,可以实际应用。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在柑橘全果基质中的斜率比分别为1.1和1.2,说明其在柑橘全果中存在一定的基质抑制效应;而其在柑橘果肉基质中的斜率比几乎都为1,说明在柑橘果肉中不存在明显的基质抑制效应。(2)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在柑橘果肉和全果中的消解均符合一级化学动力学方程(Ct=C0·e-kt),甲基硫菌灵在柑橘全果中的半衰期为3.3~19.3 d,在果肉中的半衰期为13.9~19.3 d;多菌灵在柑橘全果中的半衰期为3.3~7.7 d,多菌灵在柑橘果肉中的半衰期为3.6~6.2 d;这说明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在柑橘中易消解,不会造成残留污染。(3)在末次施药后21 d时甲基硫菌灵在柑橘全果中的残留量为<0.05~0.561 mg/kg,在柑橘果肉中为<0.05~0.506 mg/kg;此时多菌灵在柑橘全果中的残留量为<0.05~0.818 mg/kg,在柑橘果肉中为<0.05~0.734 mg/kg。在末次施药后28 d时甲基硫菌灵在柑橘全果中的残留量为<0.05~0.482 mg/kg,在柑橘果肉中为<0.05~0.293 mg/kg;此时多菌灵在柑橘全果中的残留量为<0.05~0.473 mg/kg,在柑橘果肉为<0.05~0.416 mg/kg。(4)根据50%甲基硫菌灵·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在我国十二个代表性地区柑橘上的残留消解试验结果,结合我国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的残留登记情况,以我国居民的人均膳食结构,计算得到了普通人群甲基硫菌灵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为0.68 mg,占其日允许摄入量的35.98%;多菌灵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为1.17 mg,占其日允许摄入量的61.90%,这表明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都不会对一般人群健康产生较大的风险。50%甲基硫菌灵·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在柑橘上的合理建议为:50%甲基硫菌灵·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在柑橘上防治炭疽病,按有效成分用量400 mg/kg(制剂用量为1250倍液),施药3次,施药间隔为7 d,安全间隔期为21 d。(5)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在五种供试生物炭的吸附平衡时间在2.0~24.0 h之间,其吸附动力学过程用伪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最佳,其余两种方程拟合效果均不佳;其等温吸附过程用Linear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表征最佳,而用Langumir吸附模型描述则较差。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的吸附等温线更接近“S型”,而非“L型”。五种供试生物炭在水中吸附效果最明显的是煤质炭,稍微次之为甘蔗渣炭,效果最差为稻杆炭;而其中pH值与温度对于五种供试生物炭吸附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存在影响,pH值越大五种供试生物炭对甲基硫菌灵吸附效果越好,pH值越小五种供试生物炭对多菌灵吸附效果越好;在5、15、25、35、45℃条件下,发现温度越高则越有利于五种供试生物炭对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的吸附。水质条件对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在五种供试生物炭中的吸附影响:通过加入不同盐离子后改变水环境后,加入五种供试生物炭对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的吸附来说,添加强酸强碱盐后会稍微增加吸附量,这与无机盐的盐析和离子电解程度有关,添加强酸弱碱盐后会利于多菌灵的吸附,添加碱性盐后会利于甲基硫菌灵的吸附,且盐离子电离程度越强,吸附效果越好。

吴秋昊[8](2019)在《土地财政、价格剪刀差与城市竞争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迈入快车道。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财政问题日渐凸显。而在土地财政当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形成了一种土地财政价格剪刀差模式,其具体表现为工业用地价格与住宅用地价格出现显着差异,住宅用地价格远远高于工业用地价格,住宅用地价格明显偏高,而工业用地价格明显偏低。对于这个价格剪刀差,前人已经进行过研究。本文旨在前人的研究的基础上,探究土地财政价格剪刀差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验证当前的土地财政价格剪刀差模式是否会降低城市竞争力,目前的土地财政价格剪刀差模式是否需要转型。本文研究表明,在当前的土地财政价格剪刀差模式下,政府通过抬高住宅用地价格,同时压低工业用地价格,实行两手供地策略以追求经济增长,政绩进步,并利用住宅用地的出让弥补低价出让工业用地产生的亏空。这样的做法反而对城市不利,住宅用地工业用地价格差距越悬殊,土地财政价格剪刀差越严重,对城市竞争力的损害也越大。本文还进一步试图探究土地价格差对于城市竞争力产生影响的具体机制。本文从影响城市竞争力的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人才,实证结果显示,住宅用地价格的提高所引起的高房价以及生活成本的上升对于人才具有挤出作用,降低了城市的人力资本。另一方面是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会增加城市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因而当前的土地财政价格剪刀差模式是存在问题的,必须正确全面的看待土地财政,推动土地财政进一步改革,促进我国城市朝着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

范苹苹[9](2019)在《东江环保连续并购绩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如今,我国的环保行业随着我国环保支出力度的加大,行业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正高速发展,产业领域拓展,技术与服务水平提高,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显着,但仍存在总体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不高等问题,环保企业纷纷利用并购拓宽业务市场,对其产业链进行延伸,加速环保行业的发展。东江环保是实施外延并购的典型,通过其连续并购活动从广州区域的危废处理龙头变成了全国的危废处理龙头,本文通过以东江环保为例,通过分析其连续并购活动为企业带来的绩效变化,评价其连续并购绩效表现,并对其连续并购绩效获得提升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启示,以期为环保行业同类型企业通过连续并购的方式提升公司绩效提供一些借鉴。本文先是对环保企业利用并购活动提高行业集中度,促进企业的发展与升级的情况进行介绍,说明本文的写作背景与意义。之后,通过对连续并购的定义、动因、绩效及其绩效影响因素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充分了解有关连续并购的研究现状,确定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然后,在掌握并购绩效相关概念及理论的基础上,对东江环保案例进行介绍,通过对其连续并购历程进行梳理与分析,总结出东江环保进行连续并购的三点动因。然后采用事件研究法与财务指标法对东江环保连续并购活动带来的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进行分析与评价,事件研究法结果表明,东江环保的连续并购活动中超过60%的交易事件有良好的市场绩效表现,通过选取相关财务指标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江环保通过连续并购活动提升了绩效,紧接着,探究东江环保通过连续并购活动提升公司绩效的原因,总结为四点:制定了符合公司发展的战略、对并购对象进行了优选、创新的融资方式提供资金保障、并购后期整合优势明显。最后得出结论与启示,环保行业同类型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制定发展战略,在开展连续并购活动时,要结合并购对象相关情况进行有选择性的并购,同时拓宽融资渠道提供资金保障,最后加强并购的后期整合。

赵起凤[10](2019)在《东江环保股权激励方案及实施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企业制度中两权分立导致代理问题严重,股权激励是促使企业利益与高管、员工利益趋同进而降低代理成本的重要手段。大样本实证研究已验证了股权激励具有提高公司绩效和降低代理成本的作用,而本文则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以东江环保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股权激励方案设计的合理性,探究股权激励实施的效果,旨在丰富股权激励的研究成果,并为企业实行股权激励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以东江环保2013年和2016年发布的两次股权激励计划为研究对象,结合公司产权性质变动这一背景分析了两次股权激励方案中要素特征及变化原因,并分析了两次股权激励的短期市场反应及变化原因。在此基础上,鉴于东江环保2013年股权激励已实施完毕,对其长期实施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其对激励对象的作用着手,结合公司战略的制定与执行,研究股权激励的实施如何推动激励对象服务公司战略,最后从财务绩效层面分析股权激励的实施是否及如何实现了激励目的。研究发现:东江环保股权激励方案的不断优化促进了市场反应的好转,股权激励的实施也实现了公司利益与高管、员工利益的趋同,有利于公司长期战略的执行和竞争力的提升。最后,本文分别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对激励制度的完善与监管、优化公司治理以及股权激励要素设计的合理性等维度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

二、厦门工业废物管理之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厦门工业废物管理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20世纪中后期生态民族学中国化历程考(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艰难的抉择:理论与方法的译介过程
二、从消化理论到创建学科
三、“形格势禁”:不可规避的社会性曲折
    (一)政治环境的左右
    (二)职能部门相互掣肘
    (三)学科自身的影响
    (四)生态灾变是生态民族学学科发展的直接动力
四、预期与展望

(2)海洋污染区域治理的国际法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三、问题意识
    四、研究方法
    五、文献综述
    五、学位论文预期创新点
第一章 海洋污染治理机制的现状问题
    第一节 海洋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其后果
        一、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
        二、海洋污染物的自然类型及其后果
        三、海洋污染区域性恶化的现状
    第二节 海洋污染法律治理机制的类型及效果
        一、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基础的全球海洋污染治理机制
        二、海洋污染全球治理所面临的问题
        三、海洋污染区域性治理机制
    第三节 中国海洋污染问题及区域治理的现状
        一、中国海洋生态环境污染现状
        二、中国海洋污染区域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海洋污染区域治理的主要理论分析
    第一节 海洋污染区域治理的基本原则
        一、国际合作原则
        二、风险预防原则
        三、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原则
    第二节 海洋污染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全球治理理论对海洋污染治理的影响
        二、全球海洋治理的内容及问题
    第三节 海域权益对海洋污染治理的影响
        一、海域权益的基本类型
        二、海域权益的生态性
        三、海域权益的排他及专有性
    第四节 区域治理理论的适用性
        一、区域治理的主要理论基础
        二、海洋污染区域治理的基本内容
        三、海洋污染区域治理的主体适用性
        四、海洋污染区域治理的法理优势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海洋污染区域治理机制的考察与分析
    第一节 国际法对海洋污染区域治理机制的硬实施及软影响
        一、硬法对海洋污染区域治理机制的影响和作用
        二、软法的实施及对海洋污染区域治理机制的影响
    第二节 各国际法主体对海洋污染区域治理机制的影响
        一、国家行为在海洋污染治理中的善治
        二、国际组织对海洋污染区域治理机制的引领和推动
        三、海洋非政府组织对海洋污染区域治理的参与及促进
    第三节 对部分代表性区域治理机制的概述
        一、地中海模式
        二、波罗的海模式
        三、西北太平洋行动计划
        四、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统项目
        五、对代表性区域治理机制的分析
    第四节 区域性法律规制对海洋污染区域治理的影响
        一、区域规制对海洋污染区域治理的影响力
        二、区域性规制在海洋污染治理中的局限性问题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海洋污染区域治理的机制构建
    第一节 海洋污染区域治理信息共享机制
        一、基于风险预防原则的信息共享机制
        二、信息共享的内容及范围界定
    第二节 海洋污染区域治理合作机制
        一、以多方共治原则为基础的合作机制
        二、区域内污染源控制与治理措施
    第三节 海洋污染区域治理的评价、评估及赔偿机制
        一、海洋污染区域治理的评价及评估机制
        二、海洋污染区域治理损害赔偿机制
    第四节 海洋污染区域治理资金保障措施
        一、既有资金保障措施
        二、其他资金保障措施探讨
    第五节 海洋污染区域治理中的争端解决机制
        一、海洋污染区域治理中争端的自愿调解程序
        二、海洋污染区域治理中争端的强制程序
    第六节 小结
第五章 中国参与海洋污染区域治理的实施路径
    第一节 中国参与海洋污染区域治理的动因与契机
        一、中国参与海洋污染区域治理的动因
        二、中国参与海洋污染区域治理的契机
    第二节 中国参与海洋污染区域治理的理念与目标
        一、区域合作的深化——树立共同理念
        二、区域合作的深化——确立统一目标
    第三节 中国参与海洋污染区域治理的机制保障
        一、信息公开和信息共享机制
        二、资金保障机制
        三、协调区域内多个层面的立法和执法机制
        四、完善国内海洋治理机制
        五、履约监督和争端解决机制
    第四节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政策执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城市生活垃圾
        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
        三、垃圾分类政策执行
    第四节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一、理论基础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技术路线图
        三、创新之处
第二章 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政策执行分析
    第一节 政策概述
        一、政策背景
        二、政策内容
        三、政策相关单位职责
    第二节 政策执行的准备
        一、资金投入
        二、人员安排
        三、物料配备
        四、技术投入
    第三节 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政策的执行过程
        一、起步阶段
        二、推开阶段
        三、提升阶段
        四、监督阶段
    第四节 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政策执行的成效与不足
        一、政策执行的成效
        二、存在的不足
第三章 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研究设计
    第二节 调查问卷的实施及回收情况
    第三节 信度和效度分析
        一、信度分析
        二、效度分析
        三、多重共线性分析
    第四节 变量测量
        一、因变量
        二、自变量
        三、控制变量
    第五节 模型研究及结果分析
第四章 政策建议
    第一节 政策执行者
        一、发挥政策执行机构的优势作用
        二、提升政策执行者的综合能力
    第二节 政策目标群体
        一、引导居民参与监督
        二、奖励激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
    第三节 政策执行环境
        一、有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二、强化流动人口社区归属感
    第四节 政策延续性
        一、时间上的延续
        二、范围广度上的延续
        三、纵深上的延续
第五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不足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执行效果调查问卷
个人简历

(4)环保企业绿色债券融资的动因及效果研究 ——以东江环保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外部性理论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1.3 期限匹配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关于绿色债券发行动因的研究
        2.2.2 关于绿色债券发行效果的研究
        2.2.3 关于绿色债券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的研究
        2.2.4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及融资现状
        2.2.5 文献评述
3 案例介绍
    3.1 行业介绍
        3.1.1 环保行业概况
        3.1.2 固体废物处置行业特点及发展前景
    3.2 公司介绍
    3.3 绿色债券发行情况
        3.3.1 绿色债券介绍
        3.3.2 市场整体及环保行业绿色债券发行情况
        3.3.3 东江环保绿色债券发行情况
4 案例分析
    4.1 绿色债券发行动因分析
        4.1.1 响应政策号召,吸引投资者关注
        4.1.2 降低融资成本
        4.1.3 缓解投融资期限错配
        4.1.4 满足项目扩张的资金需求
    4.2 绿色债券发行效果分析
        4.2.1 市场反应分析
        4.2.2 融资成本分析
        4.2.3 债务结构与偿债能力分析
        4.2.4 项目运营效益与盈利能力分析
        4.2.5 效果分析小结
    4.3 绿色债券发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4.3.1 投资者进行绿色投资积极性不高
        4.3.2 绿色债券信息披露质量不佳
        4.3.3 绿色债券发行期限较短
        4.3.4 项目管理不到位,绿色债券存续期间遭环保处罚
5 建议
    5.1 政府层面
        5.1.1 监督:统一绿色项目认定与信息披露
        5.1.2 激励:降低发行成本与培育绿色投资主体
    5.2 公司层面
        5.2.1 充分发挥政策优势,构建绿色融资组合
        5.2.2 合理设计绿色债券要素
        5.2.3 完善绿色债券信息披露
        5.2.4 提升管理水平,应对项目扩张带来的风险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企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法律责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企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法律责任概述
    (一)企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概念及类型
    (二)企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法律责任概念及特征
    (三)企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合同的性质
二、企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民事责任
    (一)环境民事责任理论
    (二)企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民事责任的现状与问题
    (三)企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民事责任的划分
三、企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行政责任
    (一)环境行政责任理论
    (二)企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行政相对人行政责任现状与问题
    (三)企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行政相对人行政责任的划分
四、企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刑事责任
    (一)环境刑事责任理论
    (二)企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刑事责任的现状及问题
    (三)企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刑事责任的划分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6)环境规制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分析法
        1.3.2 定量研究法
        1.3.3 比较分析法
    1.4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环境规制与城市产业结构的理论基础
    2.1 环境规制的内涵与相关理论
        2.1.1 环境规制的概念界定
        2.1.2 环境规制的一般理论和相关假说
    2.2 产业结构的内涵及相关理论
        2.2.1 产业结构的概念界定
        2.2.2 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2.2.3 产业转移梯度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的研究综述
    3.1 环境规制研究现状
        3.1.1 国内环境规制研究现状
        3.1.2 国外环境规制研究现状
    3.2 产业结构研究现状
        3.2.1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研究现状
        3.2.2 产业结构与绿色发展研究现状
    3.3 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
        3.3.1 创新补偿与壁垒效应
        3.3.2 区域转移与替代效应
        3.3.3 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机理
        3.3.4 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影响的理论模型
    3.4 文献综述
第四章 城市产业结构与环境规制现状分析
    4.1 城市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4.1.1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历程
        4.1.2 城市产业结构发展的现状研究
    4.2 环境规制现状分析
        4.2.1 我国环境规制发展历程
        4.2.2 我国环境规制现状
    4.3 当前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存在的瓶颈
        4.3.1 环境规制适用性差,缺乏市场化机制
        4.3.2 治理投资少,且缺乏有效监管
        4.3.3 产能过剩严重,能源利用率不高
第五章 环境规制对城市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研究设计
    5.2 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5.2.1 指标选取
        5.2.2 核心解释变量
        5.2.3 控制变量
        5.2.4 数据说明
    5.3 环境规制对城市产业结构的的影响分析
        5.3.1 基本回归结果分析
        5.3.2 资源型城市回归模型
        5.3.3 非资源型城市回归模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对策与建议
    6.1 因地制宜,健全产业结构绿色发展系统
    6.2 环境优化,制定城市生态环境考核体系
    6.3 工具多元,确保环境规制政策有效执行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1.发表的学术论文
    2.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7)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在柑橘上的残留消解及其在生物炭上的吸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两种农药简介及研究进展
        1.2.1 农药简介
        1.2.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3 农药定义及生物炭在水中的吸附研究
        1.3.1 农药的定义
        1.3.2 生物炭对水体中污染物吸附行为影响
    1.4 农药检测提取方法
    1.5 农药残留分析方法
        1.5.1 气相色谱(GC)
        1.5.2 液相色谱(LC)
        1.5.3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
        1.5.4 毛细管电泳法(CE)
    1.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在柑橘上残留量的同时分析与检测方法研究
    2.1 材料与分析方法
        2.1.1 药剂及主要仪器
        2.1.2 方法原理简述
        2.1.3 试剂
        2.1.4 标准品
        2.1.5 溶液配制
        2.1.6 净化材料
        2.1.7 仪器设备及型号
        2.1.8 提取
        2.1.9 净化
        2.1.10 仪器测定
    2.2 结果与讨论
        2.2.1 正确度
        2.2.2 定量限
        2.2.3 标准曲线
        2.2.4 基质效应的考察
        2.2.5 检测方法有效性评价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甲基硫菌灵及其代谢物多菌灵在柑橘上的残留消解情况
    3.1 符合GAP要求的田间试验
        3.1.1 柑橘上的残留消解试验
    3.2 甲基硫菌灵及其代谢物多菌灵在柑橘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3.2.1 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在柑橘中的残留消解情况
        3.2.2 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在柑橘中的最终残留
        3.2.3 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在柑橘中的残留量测定结果分析
    3.3 小结
第四章 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在柑橘上的膳食风险评估及合理使用建议
    4.1 评估背景
        4.1.1 被评估物质简介
        4.1.2 国内登记使用和限量标准制定情况
    4.2 评估依据
        4.2.1 技术规范
        4.2.2 评估方法
        4.2.3 农药毒理学评估
    4.3 农药残留化学评估
        4.3.1 动植物代谢试验和残留物确定
        4.3.2 残留行为评价
        4.3.3 农作物中农药残留试验
    4.4 暴露评估
        4.4.1 方法简述
        4.4.2 计算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NEDI)
    4.5 小结
第五章 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在五种供试生物炭中的吸附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剂与材料及检测设备
        5.1.2 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混合标准工作溶液配制
        5.1.3 吸附实验检测条件
        5.1.4 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在水溶液中的标准工作曲线
        5.1.5 吸附实验
        5.1.6 计算数学模型及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甲基硫菌灵在五种供试生物炭中的吸附动力学过程
        5.2.2 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在五种供试生物炭中的等温吸附实验结果
        5.2.3 pH值对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在五种供试生物炭中吸附的影响
        5.2.4 温度对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在五种供试生物炭中的吸附影响实验结果
    5.3 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在五种供试生物炭上吸附前后的表征与性质分析
        5.3.1 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SEM)
        5.3.2 比表面仪表征(BET)
        5.3.3 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FTIR)
        5.3.4 水中无机盐对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在五种供试生物炭中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最终结论
    6.2 论文创新之处
    6.3 本研究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土地财政、价格剪刀差与城市竞争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价格剪刀差
    1.4 研究文献总结与本文创新
第二章 理论分析框架
    2.1 土地财政制度的兴起
    2.2 土地财政的价格剪刀差模式
第三章 实证分析
    3.1 假说提出
    3.2 数据处理
    3.3 实证检验
第四章 结论与对策
    4.1 研究结论
    4.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9)东江环保连续并购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连续并购的定义
        1.3.2 连续并购的动因
        1.3.3 连续并购绩效
        1.3.4 连续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
        1.3.5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可能存在的创新点
第二章 并购绩效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并购绩效
    2.2. 并购绩效的评价方法
        2.2.1 事件研究法
        2.2.2 财务指标法
    2.3. 并购绩效理论
        2.3.1 协同效应理论
        2.3.2 市场势力理论
第三章 东江环保公司连续并购案例介绍
    3.1 东江环保公司简介
    3.2 环保行业发展现状
    3.3 东江环保连续并购历程
    3.4 东江环保连续并购动因
        3.4.1 占据核心工业危废市场,进行全国性布局
        3.4.2 完善业务资质及建立多元化业务结构
        3.4.3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第四章 东江环保连续并购绩效分析
    4.1 东江环保公司连续并购的市场绩效分析
        4.1.1 事件窗口期的选择
        4.1.2 超额收益率计算
        4.1.3 累计超额收益率的计算
        4.1.4 东江环保市场绩效结果分析
    4.2 东江环保公司连续并购的财务绩效分析
        4.2.1 盈利能力分析
        4.2.2 偿债能力分析
        4.2.3 营运能力分析
        4.2.4 发展能力分析
    4.3 东江环保连续并购绩效总体评价
        4.3.1 市场绩效评价
        4.3.2 财务绩效评价
    4.4 东江环保连续并购绩效表现优异原因分析
        4.4.1 制定了符合公司发展的战略
        4.4.2 对并购对象进行了优选
        4.4.3 积极创新融资方式,资金优势明显
        4.4.4 并购后期整合优势明显
第五章 案例结论与启示
    5.1 案例结论
    5.2 案例启示
        5.2.1 明确公司发展战略
        5.2.2 选择合适的并购对象
        5.2.3 创新融资方式,提供资金保障
        5.2.4 注重并购后期的整合
    5.3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东江环保股权激励方案及实施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内容框架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及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2.1 理论基础
        2.1.1 委托-代理理论
        2.1.2 激励理论
        2.1.3 人力资本理论
    2.2 国内外文献回顾
        2.2.1 股权激励动机
        2.2.2 股权激励与公司决策
        2.2.3 股权激励与财务绩效
        2.2.4 文献评述
第3章 东江环保股权激励方案分析
    3.1 行业背景介绍
        3.1.1 基本特征
        3.1.2 PEST分析
        3.1.3 股权激励实施现状
    3.2 公司简介
        3.2.1 发展沿革
        3.2.2 业务概况
    3.3 两次股权激励实施背景
    3.4 两次股权激励方案对比分析
        3.4.1 激励对象
        3.4.2 激励力度
        3.4.3 有效期
        3.4.4 解锁条件
    3.5 两次股权激励方案评价
        3.5.1 股权激励方案变动特征
        3.5.2 股权激励方案变动原因
第4章 东江环保股权激励短期市场反应
    4.1 事件研究法
    4.2 2013年股权激励方案市场反应
    4.3 2016年股权激励方案市场反应
    4.4 两次股权激励市场反应对比
第5章 东江环保股权激励实施效果
    5.1 股权激励作用机理
    5.2 人才激励效果
    5.3 战略制定与执行效果
        5.3.1 业务结构
        5.3.2 技术创新
        5.3.3 市场扩张
    5.4 财务业绩效果
        5.4.1 净利润增长率
        5.4.2 净资产收益率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厦门工业废物管理之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20世纪中后期生态民族学中国化历程考[J]. 杨曾辉.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21(05)
  • [2]海洋污染区域治理的国际法机制研究[D]. 李秀华. 山东大学, 2020(01)
  • [3]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政策执行研究[D]. 纪珂珂. 华侨大学, 2020(01)
  • [4]环保企业绿色债券融资的动因及效果研究 ——以东江环保为例[D]. 钟亚茹. 暨南大学, 2020(04)
  • [5]企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法律责任研究[D]. 王青青. 吉林大学, 2020(08)
  • [6]环境规制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 闫璐.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5)
  • [7]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在柑橘上的残留消解及其在生物炭上的吸附[D]. 徐钰哲.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1)
  • [8]土地财政、价格剪刀差与城市竞争力[D]. 吴秋昊. 厦门大学, 2019(08)
  • [9]东江环保连续并购绩效研究[D]. 范苹苹. 广西大学, 2019(01)
  • [10]东江环保股权激励方案及实施效果研究[D]. 赵起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标签:;  ;  ;  ;  ;  

厦门工业废物管理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