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灌注联合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50例疗效观察

盆腔灌注联合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50例疗效观察

一、盆腔灌注联合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50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谢金梅[1](2020)在《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寒湿凝滞型)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以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疗法进行治疗并与中药灌肠疗法相对照,观察其临床疗效并进行客观评价,为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疗法治疗该病的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将临床上所收集的符合本课题研究纳入标准的68例患者,按入院顺序编号,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少腹逐瘀汤加减中药灌肠治疗,每天1次,每疗程10次,治疗3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热敏灸疗法治疗,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采用中医症候评分、局部体征评分、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超声检查结果作为观察指标。对治疗前、治疗后的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进行记录,并在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以观察远期疗效及其复发率。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慢性盆腔炎的症状表现及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所制定的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同时详细记录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出现的时间、具体的症状以及处理的结果等。研究中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对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病情程度、中医症候、体征及综合积分、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分、VA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等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有可比性。2.治疗后,治疗组组内及对照组组内的各项积分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两组疗法均可改善患者相关积分。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在治疗后比较,采用t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疗法对症状积分的改善均佳。两组患者治疗后局部体征积分及综合积分经t检验分析,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对临床体征及综合症状积分的改善治疗组疗法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运用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94.11%)明显高于对照组(70.59%)。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局部体征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94.1%)大于对照组(79.40%),即治疗组疗法比对照组在改善临床体征方面有更好的效果。治疗结束后两组疗法的综合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分析,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总疗效(91.17%)高于对照组(76.47%)。3.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分(WHOQOL-BREF):两组患者评分采用t检验分析。治疗前,两组各领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心理领域、及对自身健康状态的评分最低,对生理领域、社会领域评分较低,对环境领域评分一般;治疗后两组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疗法均有效的改善了患者各领域状态;两组组间比较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在对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及自身健康状况评价的比较分析中,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疗法效果比对照组更好,而两组患者在社会领域和环境领域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两组疗法对其均有改善。4.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治疗前两组患者VAS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疼痛评分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减轻患者疼痛不适的疗效优于对照组。5.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治疗前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进行组内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指标均有显着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分析,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疗法对血液流标学各项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疗法。6.超声检查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超声检查结果经卡方检验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65.20%),说明治疗组改善或消除盆腔积液及炎性包块的效果优于对照组。7.复发率:两组患者结束治疗后随访3个月,记录复发患者例数,经Kaplan meier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小于对照组,且远期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疗法可明显改善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症状及局部体征,有效减轻甚至消除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存生活质量,疗效显着。且热敏灸疗法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无毒副作用、经济实惠,适合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

陈山[2](2020)在《温针灸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70例符合气滞血瘀型SPID的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试验组予温针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通过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的临床变化,并随访停药后一个月的临床症状。结果1.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进行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组综合疗效优于中药保留灌肠组。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局部体征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组中医疗效及局部体征疗效优中药保留灌肠组。盆腔积液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组内盆腔积液例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盆腔积液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停药后1个月两组组内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停药后两组组间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组在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方面优于中药保留灌肠组。4.盆腔疼痛VAS评分比较:治疗后、停药后1个月两组组内盆腔疼痛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停药后1月两组组间盆腔疼痛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组能更有效减轻患者盆腔疼痛。5.局部体征评分比较:治疗后、停药后1个月两组组内局部体征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停药后两组组间局部体征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安全性检测:治疗过程中,本课题研究中患者均未出头晕、头痛、局部肌肉痉挛等不良反应;未出现晕针、断针、血肿、药物过敏、烫伤等不良事件。结论温针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比单一的中药保留灌肠更能改善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且使用安全。

陈十昔[3](2020)在《高氏盆炎方四号方对慢性盆腔炎大鼠抗炎作用及对免疫指标、MCP-1因子影响》文中指出目的实验一通过观察高氏盆炎方四号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一般情况、大鼠子宫变化、光镜下大鼠子宫组织形态学变化、血清中免疫相关因子含量、组织中炎症相关因子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高氏盆炎方四号方对慢性盆腔炎大鼠抗炎作用机理。实验二观察高氏盆炎方四号方对三种盆腔炎常见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方法实验一药效学实验从76只雌性SD大鼠中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组。余下66只采用苯酚凝胶化学烧伤联合机械损伤法制造大鼠慢性盆腔炎动物模型,10天后随机抽取6只大鼠取子宫组织评价造模成功,余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高氏盆炎方四号方高(30g/kg)、中(15g/kg)、低(7.5g/kg)剂量组、蒲苓盆炎康颗粒组(3g/kg)、人胎盘组织液组(1ml/kg),每组10只。给药期间,观察记录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连续给药20天后,处死大鼠,肉眼观察记录大鼠盆腔变化和子宫形态变化,剥离子宫组织,称取记录子宫湿重计算子宫肿胀度和子宫系数,进行HE染色,镜下观察记录大鼠子宫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子宫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大鼠子宫组织中MCP-1基因表达水平。数据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实验二抑菌实验观察高氏盆炎方四号方对慢性盆腔炎常见的致病菌:大肠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采用8×12孔U型无菌孔板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高氏盆炎方四号方体外抑菌实验。将高氏盆炎方四号方水煎剂稀释10个浓度梯度,观察高氏盆炎方四号方分别对三种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实验一1大鼠一般情况:模型组大鼠,精神状态异常,饮食饮水欠佳,大鼠体重增长趋势持平。各给药组随着给药天数增加,各组大鼠精神状态好转,饮食饮水量增多,体重增加。其中高氏盆炎方四号方高、中剂量组和胎盘组改善明显。2观察大鼠子宫变化:模型组大鼠左侧子宫形态均明显肿大,充血变形,充满大量积液,与周围组织大范围粘连。各组给药后,高氏盆炎方四号方高、中剂量组和胎盘组大鼠子宫改善显着。3子宫肿胀度及子宫系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子宫肿胀度及子宫系数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氏盆炎方四号方高、中剂量组和胎盘组改善显着。4光镜下观察大鼠子宫组织形态学变化:模型组大鼠子宫宫腔上皮破坏严重,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肌层破坏,组织间粘连严重。各组给药后,均有改善,其中高氏盆炎方四号方高、中剂量组和胎盘组改善明显。5ELISA法观察大鼠血清中IgA、IgG、IgM、CRH、ACTH、CORT的含量,与模型组相比,高氏盆炎方四号方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gA、IgG、IgM含量升高,CRH、ACTH、CORT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子宫组织中MCP-1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高氏盆炎方四号方高、中、低剂量组MCP-1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RT-PCR法检测大鼠子宫组织中MCP-1基因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高氏盆炎方四号方高、中、低剂量组基因表达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二高氏盆炎方四号方对慢性盆腔炎的三种最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显着的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62.5mg/ml,125mg/ml,62.5mg/ml。结论实验一高氏盆炎方四号方能有效抑制SD大鼠慢性盆腔炎炎症反应,改善盆腔和子宫炎性症状,提高血清中IgA、IgG、IgM含量,提高机体体液免疫,降低血清中CRH、ACTH、CORT含量,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显着降低MCP-1蛋白表达水平和基因表达水平,发挥抗炎作用。实验二高氏盆炎方四号方能在体外有效抑制慢性盆腔炎三种常见的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图4幅;表11个;参102篇。

李文娜[4](2019)在《自拟苓丹汤治疗湿热瘀结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对比自拟苓丹汤与中成药妇乐片,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的临床观察。进而验证自拟苓丹汤临床治疗疗效及其安全性,研究自拟苓丹汤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份新依据、新方法。方法:选取符合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72例患者,病例样本采集时间、地点为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吉林省中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根据患者就诊的时间先后顺序,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方法,拟采用治疗组和观察组各36例,由于诸多因素两组分别脱落2例,实际治疗组34例、观察组34例。通过观察两组用药后的疗效、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评分,分析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最终验证自拟苓丹汤对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结果:经本次的课题观察、研究,观察过程中两组分别脱落2例,实际观察68例患者,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比治疗后各组疗效,得出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1.18%,而对照组为88.24%,因此可得自拟苓丹汤治疗本病证的疗效可佳,值得推广、运用。结论:通过观察湿热瘀结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68例病例(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脱落2例,共脱落4例),统计分析得出自拟苓丹汤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的疗效可佳,而且安全可靠,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自拟苓丹汤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的疗效优于妇乐片,在临床研究、治疗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吴少娜[5](2019)在《胡晓华教授治疗湿热瘀结型输卵管炎性阻塞不孕的经验总结》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初步总结胡晓华教授治疗湿热瘀结型输卵管炎性阻塞不孕的临床经验,同时对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疏通胞脉、调和气血”为治疗原则的胡氏通管方联合输卵管介入再通术的临床疗效进行了临床观察评价,进一步客观科学的验证了导师运用胡氏通管方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病丰富一条思路及治疗方法。方法:第一部分经验总结通过大量查阅导师的相关学术论文、课题、论着及医学妇科着作,跟师坐诊并有针对性地搜集门诊病历,然后对其进行整理,初步总结了胡晓华教授治疗湿热瘀结型输卵管炎性阻塞不孕的诊治经验。第二部分临床观察:对64例符合该课题纳入标准的并就诊于河南省中医院胡晓华教授门诊的不孕病人,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失访1例,未坚持治疗1例,对照组依从性差剔除1例,失访1例。最终观察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病人在FTR后第2天开始每日服用1剂胡氏通管方,每剂药煎成两袋,每袋200ml均由河南省中医院煎药室统一完成,早晚温服。对照组病人则在FTR后第2天开始早、中、晚口服丹黄祛瘀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两组患者服药时间均于月经干净3天后开始,连用15天。1个月经周期连续服药15天为1个疗程。运用Spss软件17.0对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情况及治疗后的中医症状、临床体征、宫内妊娠情况、输卵管通畅度疗效、慢性盆腔炎临床相关症状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一部分经验总结首先简要叙述了胡晓华教授的求学、工作、育人等方面,探寻了导师中西汇通的思想基础。其次总结了导师认为本病主要是湿热瘀结、冲任所伤的病因,概括了湿热瘀结胞脉,胞脉闭阻的病机,提出了“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疏通胞脉、调和气血”的治疗原则,以及中西并用,通调结合,内外并治的治疗思路。第二部分临床观察:治疗组经治疗后宫内妊娠率为66.7%;输卵管通畅的总有效率达到96.7%,痊愈率为76.7%;盆腔炎相关症状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达到53.3%、93.3%,治疗后对照组的宫内妊娠率为26.7%;输卵管通畅的总有效率及痊愈率分别为73.3%、46.6%,盆腔炎相关症状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是26.7%、83.3%。对治疗后两组的宫内妊娠、输卵管通畅及中医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情况及慢性盆腔炎相关症状疗效进行统计比较得出P值均小于0.05,差异显着,说明治疗组比对照组在治疗湿热瘀结型输卵管炎性阻塞不孕方面效果优越,治愈率高。结论:1.胡晓华教授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及治疗方法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2.胡晓华教授中西并用,通调结合,内外并治的治疗思路为本病的治疗丰富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3.运用数据统计分析得出胡晓华教授运用胡氏通管方联合输卵管介入再通术治疗本病在宫内妊娠情况、输卵管通畅率、慢性盆腔炎相关症状疗效及中医症状与体征方面临床疗效肯定。

王凡[6](2019)在《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为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本病提供更确切的依据。方法:通过检索截止到2019年1月的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Medlin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等数据库,以及未被数据库收录的杂志的增刊,会议文献等。检索出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CPID的相关研究,按照文献筛选流程和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并制定表格提取纳入研究的数据,参照Cochrane手册的评价标准运用Review Manager5.3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最后运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篇研究,仅1篇研究为低风险偏倚研究,其余21篇均为中度风险偏倚研究。Meta分析的结果:①总有效率: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CPID效果优于单用抗生素治疗,合并后的RR值为1.17,95%CI为[1.13,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gg’s检验:P>0.05,提示无发表偏倚。抗生素亚组分型:红藤汤灌肠加用β类酰胺类抗生素联合硝基咪唑类抗生素,红藤汤灌肠加用喹诺酮类抗生素联合硝基咪唑类抗生素,红藤汤灌肠联合喹诺酮类抗生素,红藤汤灌肠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的单用抗生素治疗,合并后的RR值均大于1,且95%CI均未跨越无效线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藤汤灌肠加用林可酰胺类抗生素联合硝基咪唑类抗生素显示95%CI跨越无效线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亚组分型:疗程≤14天时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CPID疗效优于单用抗生素治疗CPID,合并RR值为1.15,95%CI为[1.08,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14天时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CPID疗效优于单用抗生素治疗CPID,合并RR值为1.16,95%CI为[1.11,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痊愈率: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CPID的痊愈率优于对照组单用抗生素治疗,合并后的RR值为1.53,95%CI为[1.4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ger’s检验:P>0.05,提示无发表偏倚。③盆腔炎性包块直径: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CPID后盆腔炎性包块直径小于单用抗生素治疗CPID后的盆腔炎性包块直径,合并MD值为-1.41,95%CI为[-1.70,-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盆腔积液: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CPID后盆腔积液少于单用抗生素治疗CPID后的盆腔积液,合并SMD值为-2.11,95%CI为[-2.97,-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VAS疼痛评分: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CPID后疼痛评分低于单用抗生素治疗CPID后的疼痛评分,合并MD值为-1.55,95%CI为[-1.89,-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复发率: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CPID后的复发率低于单用抗生素治疗CPID后的复发率,合并RR值为0.20,95%CI为[0.1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⑦不良反应率:红藤汤联合抗生素治疗CPID后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单用抗生素治疗CPID后的不良反应率,合并RR值为0.45,95%CI为[0.28,0.72],结果有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结果:采用不同的效应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RR值及95%CI值变化不大,逐个剔除研究进行总有效率的敏感性分析,RR值及95%CI值变化不大,异质性改变不大,说明其结果较为稳健。结论:对于CPID患者,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有效率,痊愈率,缩小盆腔炎性包块,减少盆腔积液,降低疼痛评分,减少不良反应,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朱淑仪[7](2019)在《益气清湿化瘀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的疗效评价及调控TLR7/9、MyD88及IL-6表达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夹湿型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recurrent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RPI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调控Toll样受体7(Toll-like receptor 7,TLR7)、Toll样受体9(Toll-like receptor 9,TLR9)、人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gene 88,MyD88)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的相关免疫机制。方法在2017年8月-2018年5月内,共筛选纳入符合RPID诊断的3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均来源于此时间段内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患者,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10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予以“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即口服中药(盆炎康复汤)、直肠给药(妇科灌肠液)以及艾灸治疗(中脘、神阙、关元、双侧足三里),总共治疗3个月。根据试验组复诊情况,每4周对其临床证候表现、盆腔体征、盆腔疼痛进行计量评分,12周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观察试验组治疗前后证候、体征及盆腔疼痛评分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停药后随访3月,观察并评估其复发情况。而健康对照组则不予任何干预。分别于试验组、健康对照组两组入组时以及试验组治疗疗程结束时两个时间段采集非经期空腹肘静脉血液进行以下检测,包括:(1)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及单核细胞中TLR7、9的蛋白表达水平;(2)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LR7、TLR9mRNA的表达水平;(3)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MyD88表达水平;(4)以化学发光法(ChemiLuminescence,CL)检测血清IL-6表达水平。在试验组中选取12例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1.临床观察结果:1.1单项症状、体征疗效:下腹、腰骶部疼痛或坠痛、劳累后或经行前后加重,带下过多、色白或黄,体倦乏力,行经时间延长或月经量多,经血淡暗或有块,脘闷纳呆,口腻;子宫压痛固定,一侧或双侧附件增厚或压痛以及宫骶韧带增粗触痛等单项指标疗效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止痛疗效:通过本研究方案治疗后,试验组愈显率为70%(痊愈率33.3%、显效率36.7%),有效率为30%,总有效率为100%,并且将试验组治疗前后的盆腔疼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前盆腔疼痛评分为5.00±1.02,治疗后为1.33±0.96,较治疗前下降3.90±1.48,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1.3体征疗效:通过本研究方案治疗后,试验组愈显率为70%(痊愈率6.67%、显效率63.33%),有效率为26.67%,总有效率为96.67%,并且将试验组治疗前后的体征疗效总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前体征疗效总评分为8.73±1.60,治疗后为2.20±1.06,较治疗前下降6.76±1.84,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1.4中医证候疗效:通过本研究方案治疗后,试验组愈显率为76.67%(痊愈率0%、显效率76.67%),有效率为20%,总有效率为96.67%,并且将试验组治疗前后的证候疗效总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前证候疗效总评分为17.33±2.59,治疗后为4.60±1.67,较治疗前下降13.62±2.50,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1.5试验组安全性评价:本试验研究过程中共发生1例研究相关的轻度不良反应,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1.6复发率:治疗期间无受试者发生PID复发情况,治疗结束后对患者随访至12周,受试者发生PID再复发1例,复发率为3.33%。2.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2.1 TLR7、TLR9蛋白表达指标:将试验组和健康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中TLR7、TLR9蛋白阳性表达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LR9在试验组中表达率虽增高,但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试验组治疗前后TLR7、TLR9蛋白阳性表达率进行自身对照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后二者表达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2 TLR7、TLR9mRNA基因表达指标:将试验组和健康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LR7、TLR9mRNA表达水平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前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TLR7mR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LR9mR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试验组治疗前后TLR7、TLR9mRNA表达水平进行自身对照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后二者表达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细胞因子指标:将试验组和健康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外周血清中MyD88及IL-6的表达水平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试验组治疗前后外周血清中MyD88及IL-6的表达水平进行自身对照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后二者表达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相关性分析:根据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LR7与TLR9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878,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二者同样与TLR7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0.547,0.457,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者相关性较后者显着(P<0.01);而其余指标之间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益气清湿化瘀法综合方案治疗RPID(气虚血瘀夹湿证)在缓解盆腔体征及中医证候、改善盆腔疼痛方面有一定的治疗优势,随访3月复发率低,且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2.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可能与TLRs/MyD88正向免疫通路相关分子(TLR7、TLR9、MyD88)及炎性因子(IL-6)等各指标不同程度的异常表达及其机体免疫稳态失衡有关。3.益气清湿化瘀综合方案治疗RPID的免疫机制可能在于通过下调TLR7、TLR9及TLR7、9mRNA、MyD88及IL-6的表达水平,进而抑制下游炎性因子释放,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改善免疫功能,发挥防治RPID的作用。

李影[8](2019)在《针药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寒湿瘀滞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寒湿瘀滞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患者施行针药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证候和体征的改善情况,输卵管通畅度有无变化,统计妊娠率,评估该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少腹逐瘀汤内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以针灸和耳穴贴压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每个月经周期中,月经干净后第1天开始治疗,连续治疗10日,总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前后均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指标统计和安全指标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内的妊娠率、治疗前后输卵管通畅度和证候、体征评分。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病程、不孕类型、流产史、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或沙眼衣原体(Chlam Ydia Trachom Atis,CT)感染史)及治疗前病情(输卵管通畅度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局部体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妊娠率为46.67%,对照组妊娠率为20.00%,两组均无异位妊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0.05),说明治疗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妊娠率。3.治疗组对输卵管通畅度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与对照组总有效率40.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5),说明治疗组对输卵管通畅度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4.治疗组中医证候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66.67%的总有效率(P=0.048<0.05);治疗组局部体征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56.67%的总有效率(P=0.047<0.05)。说明治疗组对中医证候和局部体征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5.流产史与UU/CT感染情况有一定关系(P=0.013<0.05),有流产史患者,UU/CT感染率高于无流产史患者;UU/CT感染情况与输卵管通畅度有一定关系(P=0.011<0.05),有UU/CT感染史患者的输卵管通畅度低于无UU/CT感染史患者。结论:1.针药联合耳穴贴压相比较单纯口服中药,能明显提高寒湿瘀滞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患者的宫内妊娠率。2.针药联合耳穴贴压能够有效降低输卵管炎性不孕症患者的输卵管阻塞程度,增加输卵管再通率,并且在改善中医证候和体征方面,疗效均比单纯中药治疗明显。3.有流产史患者,UU/CT感染率高于无流产史患者;有UU/CT感染史患者的输卵管通畅度低于无UU/CT感染史患者。4.采用针药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寒湿瘀滞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其疗效显着,且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使用。

周佳佳,鲁平,于俊杰,王倩如[9](2018)在《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应用进展》文中提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妇女常见的疾病,复发率较高。近年众多文献报道,中药离子导入可通过直流电将药物离子经皮肤或黏膜引入病变部位发挥消炎止痛的作用,治疗此疾病的疗效确切,为临床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提供了新的途径。本研究通过查阅近十年的相关文献,对中药离子导入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进行综述分析,认为中药离子导入法有方便、经济、安全、有效等优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张赛[10](2018)在《康妇炎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文献检索与筛选、数据提取、文献偏倚风险评估、Meta分析等方法,系统、全面的了解康妇炎胶囊联合抗生素与单用抗生素治疗PID相比较,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文献检索及筛选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标准,通过计算机检索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全文数据库(WAN-FANG DATA)、Cor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等英文数据库,同时手工检索教科书、重要的学术会议论文中有关康妇炎胶囊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以及已发布的标准化文件和出版的相关专着。检索时间均从建库截止至2018年1月1日。2.数据提取两位研究者独立评价文献研究质量并提取资料,如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研究方法设计、研究对象、干预对照措施、结局指标和结果。必要时联系原始研究者以获取补充信息。3.文献偏倚风险评估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包括随机分配方案产生、分配方案隐藏、对研究对象和研究人员采用盲法、对结果评价者采用盲法、结果数据完整性、选择性报告结果、其他偏倚等7个方面。用“低风险”、“高风险”、“不清楚风险”表达判断,并备注判断依据。如遇分歧则讨论解决,或者交由第三方协助裁定。4.Meta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软件,对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不同结局指标如临床愈显率、疼痛变化情况、体征变化、盆腔炎性包块变化等分别进行Meta分析。如异质性大则行亚组分析及敏感性分析,对纳入文献篇数≥10篇的研究采用漏斗图进行发表偏倚评估。结果:1.纳入20篇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研究,共2540例患者。2.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纳入文献均偏倚风险较高。3.康妇炎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较单用抗生素可提高临床愈显率(RR 1.33,95%CI 1.191.48,1338例患者,20个研究),同时在缓解盆腔疼痛(OR 2.59,95%CI 1.574.27,246例患者,3个研究),减小炎性包块结局(OR6.18,95%CI=2.6514.43,237例患者,5个研究)上优于单用抗生素。在改善体征疗效结局上,康妇炎胶囊联合抗生素与单用抗生素疗效相当(OR 3.19,95%CI 0.8412.13)。4.本研究有3篇研究报告了不良反应,仅1篇报告提及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且不良反应率低,药物安全性较好。5.排除权重较大的研究后进行敏感性分析,与删除前对比无明显影响。6.漏斗图两侧不对称,考虑存在发表偏倚。结论:(1)康妇炎胶囊联合抗生素对比单用抗生素在提高临床愈显率、改善疼痛症状、减小盆腔炎性包块、治疗安全性等方面疗效优于抗生素,但在改善体征方面与抗生素的疗效无明显差异。(2)康妇炎胶囊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研究规范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期待更多设计严谨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临床研究以进一步证实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二、盆腔灌注联合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50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盆腔灌注联合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50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寒湿凝滞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历史回顾
    1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概述
        1.1 病名研究
        1.2 病因病机
        1.3 辨证分型
    2 中医治疗CPID的研究进展
        2.1 中医内治法
        2.2 中医外治法
    3 慢性盆腔炎的西医概述
        3.1 基本认识
        3.2 病因病机
    4 现代医学治疗CPID的研究进展
    5 小结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止、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试验设计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定
        2.5 安全性评价
        2.6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疗效比较
    4 讨论
        4.1 选题依据
        4.2 热敏灸对CPID的治疗作用机理探讨
        4.3 热敏灸治疗CPID的优势探讨
        4.4 中药灌肠疗法治疗CPID的探讨
        4.5 研究结果分析
        4.6 CPID的预防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2)温针灸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 受试者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病例脱落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及分组
        3.2 治疗方案
        3.3 观察方法
        3.4 疗效标准
        3.5 不良反应观察
    4 统计方法
第二章 研究结果
    1 病例来源
    2 数据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停药1个月后临床疗效比较
        2.4 安全性评价
第三章 讨论与分析
    1.现代医学对慢性盆腔炎的认识
    2.中医对慢性盆腔炎的认识
    3.立题依据
        3.1 针刺疗法的作用原理
        3.2 艾灸疗法的作用原理
        3.3 温针灸治疗SPID的依据
        3.4 中药保留灌肠的治疗原理
        3.5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SPID的依据
        3.6 中药组方原则
        3.7 温针灸选穴依据
        3.8 温针灸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SPID可能作用机理
    4.临床疗效观察结果分析
        4.1 综合疗效比较分析
        4.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分析
        4.3 局部体征疗效比较
        4.4 盆腔积液的作用比较
        4.5 中医证候、局部体征积分比较
        4.6 VAS评分比较
    5.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高氏盆炎方四号方对慢性盆腔炎大鼠抗炎作用及对免疫指标、MCP-1因子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引言
第1章 实验研究
    实验一 高氏盆炎方四号方药效学实验研究
        1.1 药效学实验研究材料与方法
        1.1.1 实验动物
        1.1.2 实验条件
        1.1.3 实验药品
        1.1.4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
        1.1.5 技术路线图
        1.1.6 盆腔炎诊断标准
        1.1.7 药物制备
        1.1.8 造模方法
        1.1.9 分组方法
        1.1.10 给药方法
        1.1.11 实验取材
        1.2 药效学实验研究检测指标
        1.2.1 大鼠一般情况
        1.2.2 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IgA、IgG、IgM、CRH、ACTH、CORT
        1.2.3 肉眼观察大鼠子宫
        1.2.4 子宫肿胀度及子宫系数
        1.2.5 光镜下观察大鼠子宫组织形态学
        1.2.6 大鼠子宫组织形态学炎症评分标准
        1.2.7 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子宫组织中MCP-1蛋白表达水平
        1.2.8 RT-PCR法检测大鼠子宫组织中MCP-1基因表达水平
        1.3 药效学实验研究统计学分析
        1.4 药效学实验研究结果
        1.4.1 大鼠一般情况
        1.4.2 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gA、IgG、IgM、CRH、ACTH、CORT的含量
        1.4.3 肉眼观察大鼠子宫变化
        1.4.4 大鼠子宫肿胀度及子宫系数
        1.4.5 光镜下观察大鼠子宫形态学结果
        1.4.6 大鼠子宫组织形态学炎症评分
        1.4.7 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子宫组织中MCP-1蛋白表达水平
        1.4.8 RT-PCR法检测大鼠子宫组织中MCP-1基因表达水平
    实验二 高氏盆炎方四号方体外抑菌实验研究
        1.5 体外抑菌实验研究实验材料与方法
        1.5.1 实验药品
        1.5.2 实验试剂
        1.5.3 实验菌株
        1.5.4 实验仪器
        1.5.5 制备方法
        1.5.6 操作方法
        1.6 体外抑菌实验研究结果
        1.7 实验一讨论
        1.7.1 中医学对慢性盆腔炎的认识
        1.7.2 西医学对慢性盆腔炎的认识
        1.7.3 高氏盆炎方四号方立法组方原则
        1.7.4 慢性盆腔炎造模方法的选择
        1.7.5 对照组用药确定
        1.7.6 对SD大鼠一般情况的影响
        1.7.7 对大鼠子宫变化的影响
        1.7.8 对光镜下大鼠子宫形态学影响
        1.7.9 对免疫相关因子影响
        1.7.10 对MCP-1因子影响
        1.8 实验二讨论
        1.9 小结
        1.10 创新点和研究特色
        1.11 对临床的启示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中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研究进展
    2.1 西医学对慢性盆腔炎的研究进展
        2.1.1 慢性盆腔炎与炎症
        2.1.2 慢性盆腔炎与免疫
        2.1.3 西医学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
    2.2 中医学对慢性盆腔炎研究进展
        2.2.1 中医学对慢性盆腔炎的辨证分型
        2.2.2 中医学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
    2.3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4)自拟苓丹汤治疗湿热瘀结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1.1 病位病性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辨证分型
        1.4 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2 现代医学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研究进展
        2.1 发病机制
        2.2 临床表现
        2.3 现代医学治疗现状
    3 结论
试验研究
    1 临床资料与标准
        1.1 病例来源及分组
        1.2 诊疗标准
        1.2.1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 版)
        1.4 病例排除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 版)
        1.5 病例剔除标准
        1.6 可行性分析
    2 治疗方法
        2.1 入组方法
        2.2 治疗组
        2.3 对照组
        2.4 注意事项
    3 观察方法
        3.1 观察指标
        3.1.1 安全性评价指标
        3.1.2 疗效性评价指标
        3.1.3 疗程
        3.1.4 随访
        3.2 症状、体征分度与评分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 版))
        3.3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4 统计方法
    5 研究结果及分析
    6 安全性分析
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5)胡晓华教授治疗湿热瘀结型输卵管炎性阻塞不孕的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经验总结
    1.医家小传
        1.1 专业教育,奠定基础
        1.2 临床积累,中西结合
        1.3 培养人才,桃李芬芳
        1.4 任职及成就
    2.中医对输卵管炎性阻塞不孕的认识
    3.西医对输卵管炎性阻塞不孕的认识
    4.吾师对输卵管炎性阻塞不孕的认识
        4.1 病因初探
        4.2 病机初究
    5.吾师对该病的的诊疗经验
        5.1 临床所见典型表现与诊断
        5.2 导师诊治思路
        5.3 具体治疗
    6.典型医案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对象与方法
        1.研究目的
        2.观察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病例选择标准
        3.研究方案
        3.1 分组方法
        3.2 治疗方案
        3.3 观察内容
        3.4 疗效评定标准
        3.5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治疗前一般情况观察
        2.临床疗效评价
        2.1 治疗后两组妊娠结果统计
        2.2 两组的中医症状积分统计
        2.3 两组的临床体征积分统计
        2.4 治疗后两组输卵管通畅度疗效统计
        2.5 治疗后两组慢性盆腔炎临床相关症状疗效统计
        3.安全性分析
        4.小结
    讨论
        1.中医对输卵管炎性阻塞不孕的认识及治疗
        2.西医对输卵管炎性阻塞不孕的认识及治疗
        3.导师对本病的认识及治疗
        4.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第三部分 附录
    附录1 症状体征量化评分标准
    附录2 文献综述 输卵管炎性阻塞不孕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3 在校期间发表论着情况

(6)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
引言
1、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
    1.3 文献筛选
    1.4 数据提取
    1.5 质量评价
    1.6 统计分析
    1.7 敏感性分析
2、结果
    2.1 纳入研究的结果及研究流程
    2.2 纳入研究的特征
    2.3 方法学质量评价
    2.4 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的Meta分析结果
        2.4.1 有效率
        2.4.2 痊愈率
        2.4.3 盆腔炎性包块直径
        2.4.4 盆腔积液
        2.4.5 VAS疼痛评分
        2.4.6 复发率
        2.4.7 不良反应率
    2.5 敏感性分析
3、分析与讨论
    3.1 中药灌肠治疗CPID的作用机制
    3.2 纳入研究的分析
    3.3 本研究的结果分析
    3.4 本研究的创新性
    3.5 本研究的局限性
    3.6 展望
4、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盆腔炎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益气清湿化瘀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的疗效评价及调控TLR7/9、MyD88及IL-6表达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中止试验标准
        1.8 剔除与脱落病例的处理
    2.研究方法
        2.1 试验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实验材料与方法
        2.4 指标观测时点
        2.5 不良事件处理预案、观察与分析
        2.6 疗效评价标准
    3.统计分析
        3.1 统计分析集的定义
        3.2 统计分析方法
        3.3 统计分析内容
    4.研究结果
        4.1 病例分布
        4.2 可比性分析
        4.3 疗效性评价
        4.4 安全性分析
        4.5 实验室指标检测
    5.讨论
        5.1 “益气清湿化瘀法”立法依据
        5.2 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治疗RPID机理探讨
        5.3 益气清湿化瘀综合疗法对RPID患者TLR7、TLR9、MyD88及IL-6表达的影响
    6.结论
    7.主要工作及创新
        7.1 主要工作
        7.2 本试验创新点
    8.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中医证候评分表
    附表2 妇科检查体征评分表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8)针药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寒湿瘀滞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1 前言
2 理论研究
    2.1 中医药在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症中发挥的作用机理研究
    2.2 中医药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的治疗进展
3 临床研究
    3.1 病例筛选
    3.2 研究方法
    3.3 观察指标
    3.4 疗效判定
    3.5 数据处理和分析
    3.6 研究结果
4 讨论
    4.1 中医对寒湿不孕的认识
    4.2 少腹逐瘀汤选方依据
    4.3 针灸取穴依据
    4.4 耳穴贴压取穴依据
    4.5 针灸和耳穴的相互作用
    4.6 结果分析
    4.7 创新与不足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综述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病因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9)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离子导入法作用机制
2 中药离子导入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应用方式
    2.1 单一中药离子导入法
    2.2 中药离子导入法配合药物内服
        2.2.1 配合中药内服
        2.2.2 配合西药口服
    2.3 中药离子导入法配合其他外治法
        2.3.1 配合灌肠
        2.3.2 配合超短波疗法
        2.3.3 配合艾灸
        2.3.4 配合耳穴贴压
3 综合疗法
4 小结与展望

(10)康妇炎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引言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来源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文献检索与筛选
        2.2.1 计算机检索
        2.2.2 手工检索
        2.2.3 文献筛选
        2.3 研究资料的数据提取
        2.4 偏倚风险评估
        2.4.1 随机分配方法
        2.4.2 分配方案隐藏
        2.4.3 对受试者、研究者采用盲法
        2.4.4 对结局评估者采用盲法
        2.4.5 结局完整性
        2.4.6 选择性报告来源
        2.4.7 其他偏.倚来.源
        2.5 统计分析
        2.5.1 治疗效果测量
        2.5.2 数据分析及图形解读
        2.5.3 异质性分析
        2.5.4 亚组分析
        2.5.5 敏感性分析
        2.5.6 发表偏倚
第二部分 结果
    1 研究描述
        1.1 检索结果
        1.2 纳入研究特征
        1.2.1 样本量
        1.2.2 受试病例基线分析
        1.2.3 干预措施
        1.2.4 结局指标
        1.2.5 纳入研究偏倚风险评估
    2 统计分析结果
        2.1 康妇炎胶囊联合抗生素vs抗生素临床愈显率分析
        2.2 康妇炎胶囊联合抗生素vs抗生素亚组分析
        2.2.1 不同抗生素种类临床疗效分析
        2.2.2 不同疗程下临床愈显率分析
        2.3 疼痛改善情况分析
        2.4 体征改善情况分析
        2.5 盆腔炎性包块改善情况分析
        2.6 不良反应发生率
        2.7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2.8 敏感性分析
        2.9 发表偏倚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中成药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意义
    2 循证医学及Meta分析意义
    3 康妇炎胶囊的治疗特点
    4 研究结果分析
        4.1 纳入文献Meta分析结果分析
        4.2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及分析
        4.3 纳入文献异质性分析
第四部分 结语
    1 结论
    2 主要工作与创新
        2.1 主要工作
        2.2 创新
    3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综述 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原学研究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的偏倚风险评价标准
附录三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四、盆腔灌注联合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50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寒湿凝滞型)的临床观察[D]. 谢金梅.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2]温针灸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研究[D]. 陈山.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3]高氏盆炎方四号方对慢性盆腔炎大鼠抗炎作用及对免疫指标、MCP-1因子影响[D]. 陈十昔.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4]自拟苓丹汤治疗湿热瘀结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观察[D]. 李文娜.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5]胡晓华教授治疗湿热瘀结型输卵管炎性阻塞不孕的经验总结[D]. 吴少娜.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6]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Meta分析[D]. 王凡. 扬州大学, 2019(02)
  • [7]益气清湿化瘀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的疗效评价及调控TLR7/9、MyD88及IL-6表达的机制研究[D]. 朱淑仪.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8]针药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寒湿瘀滞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影.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应用进展[J]. 周佳佳,鲁平,于俊杰,王倩如.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10)
  • [10]康妇炎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D]. 张赛.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盆腔灌注联合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50例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