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早搏丸治疗早搏120例疗效观察

抗早搏丸治疗早搏120例疗效观察

一、抗早搏丸治疗早搏120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Daniel Eng(伍天宁)[1](2019)在《黄连汤方证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强调具体临床指征的方式,利用现有的临床证据来阐述和探讨黄连汤的方证,以便提高医疗效果和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为了保持临床实用性,选用关于黄连汤的临床资料(包括古代医案28例,现代医案100例,导师黄煌教授门诊病历50例以及各种已发表的临床研究15篇)作为研究对象。对来自上述资料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从黄连汤的“适用体质”和“适用病症”两大方面来归纳出黄连汤证的特点。结果:(1)黄连汤适用体质。根据数据分析结果,适用黄连汤的人群以中年男性为最多。患者体形多消瘦,面色黄暗无华,唇色红或暗,易汗,舌质淡、红或暗,舌苔腻,脉弦、细或弱,腹诊时上腹部硬满,上腹部压痛,脐周有跳动感等。在精神方面,常有烦躁、乏力、失眠等,或有抑郁偏向、酒精成瘾等。在发病趋向方面,其人在饮食不当、饮酒、情绪波动等情况下容易出现各种消化道症状,或有消化系统疾病、心脏病或糖尿病的既往史或家族史。在生活方式方面,常有饮食不节、饮酒过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黄连汤证的出现。总之,其人既有明显的脾胃虚证,又有热或湿热的趋向。(2)黄连汤适用病症。黄连汤的主治症状类型包括腹痛类症状(以上腹痛为多,但也可表现为下腹痛、腹胀等)、呕吐类症状(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泛酸等)、腹泻类症状(大便溏、大便次数多、肠鸣等)、失眠(入睡困难、易醒等)和胸部症状(胸闷、心悸等)。黄连汤证的次要症状类型包括口腔症状(口腔溃疡、舌痛、口苦、口渴等)、身体寒热类症状(怕冷、发热等)、泌尿及生殖系统症状(排尿困难、尿频、阳痿、异常了宫出血等)、体重下降以及头晕类症状(头晕、眩晕等)。黄连汤的主要适用疾病类型是消化道炎症及其相关病症,包括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口腔溃疡、慢性肠炎、消化性溃疡、急性胃肠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其他重要的适用疾病类型包括胆囊炎、心脏病(早搏、冠心病等)、功能性胃肠病及类似疾病、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妊娠恶阻、肾脏病、肠系膜淋巴结炎等。结论:本研究首次根据个案报道、病历和临床研究的数据归纳出黄连汤的适用体质和适用病症,以及首次对黄煌教授应用黄连汤的临床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此外,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又讨论黄连汤的《伤寒论》原文的意义、黄连汤证的鉴别、常用加味药及其临床指征和关于应用黄连汤的注意事项。

李彤[2](2018)在《益气复脉合剂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旨在观察益气复脉合剂对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探讨益气复脉合剂对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评价益气复脉合剂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安全性。方法: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3月的住院和门诊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西医室性期前收缩的诊断标准,且中医辨病为心悸,辨证为气虚血瘀、痰瘀互阻型。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研究,分别将符合标准的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分为益气复脉合剂治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以益气复脉合剂颗粒,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疗程4周,对照组予以口服安慰剂颗粒。对比治疗前后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中医证候疗效积分,心悸常见症状积分,血常规、肝肾功、尿常规等安全指标变化,评价益气复脉合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总有效率: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8%,明显优于对照组(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OR=11.083,可见治疗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2)治疗组在治疗后holter室性期前收缩的次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疗效积分:①组间比较:在治疗2周和4周后,治疗组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组内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2周和4周后的中医证候疗效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4周疗效明显优于2周;(4)心悸常见症状积分比较:①组间比较:治疗4周后,治疗组症状积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内比较:治疗组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症状积分皆低于与治疗前,其中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胸闷、胸痛、自汗、食少纳呆、痰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4周后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胸闷、食少纳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剩余症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在治疗后患者安全性指标均正常,未出现不良反应和心血管事件。结论:益气复脉合剂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在总有效率、减少室性期前收缩次数、改善中医证候疗效积分和心悸常见症状积分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益气复脉合剂在临床应用安全性较好。

燕莎莎[3](2018)在《从“阴火”论治功能性室性早搏及宁悸颗粒的干预效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通过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功能性室早患者在中医临床症状、功能性室早数量、室早占总心搏比例、心率变异性、心室复极变异性、室早Myerburg分级、心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的变化,评价宁悸颗粒在治疗功能性室早(气虚火旺证)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探究从“阴火”论治功能性室早及宁悸颗粒的干预效应,推动中医理论创新,丰富中医理论内涵,并为宁悸颗粒治疗功能性室早提供临床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设计。严格按照排纳标准,选取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专家门诊功能性室早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压力指数、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基线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予宁悸颗粒干预治疗,对照组予安慰剂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治疗结束后评估宁悸颗粒治疗功能性室早的疗效性及安全性。疗效性指标包括: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室早数量变化、室早的Myerburg分级变化、心率变异性及心室复极变异性变化、生活质量评分(WHOQOL-BREF)变化、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积分变化;安全性指标包括:基础生命体征、肌酐(Cr)、尿素氮(BUN)、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变化等。研究结果:1、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组功能性室早次数明显降低,结合Myerburg分级,室早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室早数量变化方面10例显示无效,20例显示恶化,结合Myerburg分级4例显示有效,总有效率为13.33%,两组有效率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心率变异性指标中SDNN、SDANN指数、PNN50三项指标治疗后组间对比及治疗组治疗前后对比均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rMSSD治疗后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组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4、心室复极变异性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后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得分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对比显示治疗组较前明显改善,对照组较前无明显变化。6、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领域及主观感受方面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环境领域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7、两组患者在肝肾功等安全性指标前后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事件。结论:立足“阴火”理论所组方剂宁悸颗粒对于气虚火旺型心悸(功能性室性早搏)疗效确切,可以显着改善心悸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功能性室早数量、改善心率变异性、改善心室复极变异性、降低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患者的平均心率及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无明显变化。综上所述,立足“阴火”理论组方之宁悸颗粒在治疗心悸(功能性室早)的同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且副作用低,值得进一步研究及临床推广。

李维娜[4](2017)在《安神定律汤治疗功能性早搏和改善心率变异性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对的社会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不断上升,功能性早搏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功能性早搏往往在精神高度紧张、过量饮酒、饮茶、咖啡、失眠、过劳等因素下诱发,典型表现有心悸、气短、胸闷、失眠、焦虑紧张、心烦、乏力等不适,部分患者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及心理状态症状即可缓解,无需特殊药物治疗。但目前越来越多的功能性早搏患者因早搏频发、心搏过重,或心脏停跳感明显以及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导致焦虑、失眠等精神心理症状,极大地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精神、心理负担过重,治疗愿望十分迫切。西医临床常用的抗早搏西药虽具有作用快速、特异性高等优点,但长期用药会抑制心肌及心脏传导系统,同时又存在致心律失常的潜在风险,易导致过度治疗,从而使药物治疗的获益受到限制。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等优势可以弥补单纯西医在治疗心脏功能性早搏上的不足,中医辨治早搏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发展趋势。冯玲主任医师根据多年实践经验认为功能性早搏的主要病机为阴血亏虚,热扰心神,在临床使用清热养血安神法治疗各种类型的功能性早搏均取得肯定疗效,并据此法研制成安神定律汤。本研究拟通过系统的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安神定律汤治疗功能性早搏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对其治疗机理和配伍特色进行深入探讨,为今后临床更好地治疗本病提供有力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以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期间,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患者为试验数据来源,共收集符合纳排标准的(阴血亏虚,热扰心神证)功能性早搏患者68例,进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填写中医证候量化测评表,告知患者研究目的、内容及方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在开始时均向所有研究对象采取健康教育和饮食指导,尽量减少其他各种可能影响患者临床疗效的不良因素,所有患者进行研究期间均需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按患者就诊先后顺序编为1到68号,以随机化为原则,采用随机排列表的方法进行分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予安神定律汤颗粒剂,150ml热水冲服,一次1格,每日3次,早中晚饭后服用,具体药味如下:炒酸枣仁30g、柏子仁20g、黄精20g、丹参20g、苦参10g,珍珠母30g等。对照组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商品名:倍他乐克),每次12.5mg,每日2次,早晚温开水送服。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2周、4周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包括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周需采集患者症状体征并记录到中医证候量化测评表中,并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二辑》制定的分级计分法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2周、治疗后第4周的中医症状分级计分标准加以判断评分,每个病例的症状积分和就是该患者症状总积分值。治疗前后均需行一次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计算机自动分析结合人工对动态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采集治疗前后患者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的个数,并记录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参数指标,包括参数SDNN、SDANN、RMSSD及PNN50值,所有患者动态心电图有效采集时间需大于22小时。观察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患者的肝肾功能、血、尿、便常规,以明确中药治疗的安全性并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于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人口学和临床学特征进行基线对比,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早搏次数、早搏总疗效、心率变异性(SDNN、SDANN、RMSSD、PNN50)及中医症状积分等疗效性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行*列x 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以x±s(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物实验采用乌头碱诱发室性心律失常,选取健康Wi star雄性大鼠40只,按体重编号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完全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组,稳心颗粒组,胺碘酮组,安神定律汤颗粒剂组,适应性饲养3日后,连续给药7日,给药体积1ml/100g。末次给药后半小时,用10%水合氯醛3.5mL·kg-1腹腔注射麻醉后,连接MP150心电记录仪,记录正常心电图,同时监测心电图Ⅱ导联。待心电图平稳后,将大鼠一侧腹股沟部的皮肤剪开,显示股静脉后将10μg/mL乌头碱以10mg/(L·min)用恒流泵经股静脉灌注,观察注射乌头碱后大鼠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分别记录室性早搏(VP)、室性心动过速(VT)、室颤(VF)出现的时间及大鼠的死亡时间。实验结果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以x±s(均数±标准差)表示。研究结果:1.临床研究结果: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分别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中医症状积分、早搏类型、24h动态心电图早搏次数、心率、血压、心率变异性等基线资料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之间具有可比性。(1)两组中医证候总疗效比较:经过治疗后,治疗组中医临床证候显效21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中医临床证候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证候改善的效果显着优于对照组。(2)两组中医症状积分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的降低,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着(P<0.01);治疗后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的降低,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着(P<0.01);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显着(P<0.01),治疗组效果显着优于对照组。(3)治疗后两组中医各单项症状比较:胸闷、气短、咽干口燥、大便干结治疗后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得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尤其在心悸、失眠、心烦、神疲乏力治疗后组间的比较差异显着(P<0.01),得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特别是对心悸、失眠、心烦等热扰心神之症改善明显,说明热扰心神在心(动)悸发病中的重要性,并说明通过清热养血安神能提高治疗本病的疗效。(4)早搏次数比较:房早和室早次数治疗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房早和室早次数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5)治疗后早搏总疗效比较:治疗组中显效者24例,有效者4例,无效者2例,得出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中显效者17例,有效者5例,无效者8例,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治疗后早搏总疗效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6)心率变异性(SDNN、SDANN、RMSSD、PNN50)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参数SDNN、SDANN、RMSSD、PNN50组内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参数SDNN、SDANN、RMSSD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参数PNN5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安神定律汤能明显提高功能性早搏患者降低的心率变异性指标,调节心脏自主神经失衡状态,起到抗心律失常作用。2.实验研究结果与空白组、稳心颗粒组、胺碘酮组等三个模型组相比,安神定律汤颗粒剂组能够明显延缓乌头碱所致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及死亡的出现时间,延长大鼠的存活时间,说明本方具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统计学分析有显着性差异(P<0.01),为本方在临床应用于功能性早搏的治疗提供了坚实的实验依据。结论:1.安神定律汤能明显减少功能性早搏(阴血亏虚,热扰心神证)患者的早搏次数。2.安神定律汤既能有效改善功能性早搏(阴血亏虚,热扰心神证)患者出现的心悸、气短、胸闷等不适,还能有效缓解由早搏引起的失眠、心烦等精神心理症状,双心同调,从而达到真正的健康。3.安神定律汤对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阴血亏虚,热扰心神证)患者均有很好的疗效。4.安神定律汤能明显提高功能性早搏(阴血亏虚,热扰心神证)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参数,调节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活动。5.安神定律汤对不同病程长短的功能性早搏(阴血亏虚,热扰心神证)均有一定的疗效。6.安神定律汤治疗功能性早搏(阴血亏虚,热扰心神证)患者无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7.安神定律汤对乌头碱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具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梁丽俊[5](2014)在《益气活血散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散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各中医证型的疗效差异,为其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证据。方法:收集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四川省中医院急诊科门诊及住院部的患者,满足纳入标准且不满足排除标准的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120例。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基础治疗。试验组口服益气活血散,每次10g,每日3次,饭后服用,对照组口服步长稳心颗粒,每次9g,每日3次,饭后服用。疗程均为4周。结果:1.两组患者的Holter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olter显效率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中医证型Holter疗效分析,心血瘀阻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证、心脾两虚证、心虚胆怯证、痰浊阻滞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中医证型Holter疗效显效率分析,气阴两虚证、心血瘀阻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脾两虚证、心虚胆怯证、痰浊阻滞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疗效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状疗效愈显率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中医证型中医症状疗效愈显率分析,气阴两虚证、心血瘀阻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脾两虚证、心虚胆怯证、痰浊阻滞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各中医证型的Holter疗效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气阴两虚证和心血瘀阻证Holter疗效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脾两组证、心虚胆怯证及痰浊阻滞证Holter疗效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试验组各中医证型中医症状疗效愈显率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气阴两虚证和心血瘀阻证中医症状愈显率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脾两虚证、心虚胆怯证、痰浊阻滞证中医症状愈显率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血常规、大便常规、小便常规、肝肾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益气活血散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2.益气活血散对冠心病室性早搏各中医证型均有效。其中对气阴两虚证、心血瘀阻证疗效更好。在临床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加减运用,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齐欣[6](2012)在《对早搏性心律失常的多重危险因素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形式,不仅可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变的病人如心肌缺血、慢性心力衰竭、心肌肥厚等,还可以发生在心脏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病人,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脏疾病。该疾病可加重心脏的基础病变也可造成病人血流动力学的紊乱,尤其是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不但可加重原有心脏疾病,还可诱发心源性猝死,已经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严重的室上性心律失常,如房颤会则引起脑栓塞的形成,以致发生脑卒中,最终致残。而早搏性心律失常(包括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颤)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据对东直门医院的近几个月的调查表明,其发病率在30%左右(包括门诊和病房)。针对西医治疗的有效率低,中医对心律失常的辨证治疗的方法主要是益气养心、交通心肾等,没有更多新的突破,所以了解心律失常的多重危险因素,可以对心律失常的产生条件、机制及综合中西医辩证治疗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启发。研究目的:对早搏性心律失常心血管病人的多重危险因素种类、组合、中医证候及其与产生心律失常机制联系进行初步研究。试验一:从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分析临床心律失常病理的复杂性1.方法:系统收集早搏性病人的临床病例资料、超声心动图和动态心电图的时域分析,对病人进行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对病人中医证候进行临床采集,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统计超声心动各项指标(左室舒张内径、左室收缩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房内径和左室重量指数等指标)。统计方法:采用SPSS Statistics17.0版软件中的单样本t检验。2.结果:中医辩证58例病人,最多见为心虚证55例,气虚证25例,血瘀证46例,肝虚证22例,肾虚证17例,舌质红的33例,舌暗52例,58例中19例结脉或代脉,弦脉37例。西医诊断:病人中在已诊断的心律失常病人中有47例患有高血压病,患病率约达85.5%。在已收入的病例中约有20.8%合并血糖异常其中血糖异常占房性心律失常35%,而血糖异常占室性心律失常的9.3%。在已收入的病人中约有43.1%合并血脂异常。心律失常病人左室舒张内径显着增大、左室收缩内径亦增大,但不十分明显,但左房前后径明显增大。室间隔显着增厚,左室后壁显着增厚。时域分析中RMSSD显着增大的趋势。3.讨论与结论: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早搏性心律失常病人的中医证候的辨证,绝大部分有心虚证,血瘀证,近一半的患者有气虚证,因此我们通过临床心律失常病人的疾病和中医证候学调查,获得心气虚血瘀证是心律失常病人的共同证候表现,超过三分之一的患者有肝虚证,将近三分之一的患者有肾虚证,由此我们还可得出心律失常患者常会伴有肝虚和肾虚证,从结果我们也可以看出病人几乎都有舌暗,近三分之二的患者舌质红,脉象中多于三分之二表现出弦脉,另有三分之一为促脉、结脉或代脉,这是心律失常的特有脉象。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早搏性心律失常病人合并高血压的数量很多,说明高血压患者更易患心律失常。原因在于高血压心脏病人的左心室和左心房扩大,以及出现心房电生理特性的变化;左心房扩大引起心房纤维的牵张,从而产生致心律失常的灶点。从超声的结果显示室性早搏患者的左室舒张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收缩内径都显着增厚,而房性早搏病人的左房前后径显着增大。说明在血脂血糖血压等多重危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心脏的结构已发生显着地变化,心肌细胞代偿性肥大,纤维组织和胶原增生,不相协调的心肌细胞的肥大与增生,最终导致心肌纤维化,左室构型发生变化,最终可使左室扩大,左房扩大。心房和心室的电生理特性发生变化,最终导致心律失常。结合时域分析的结果,心律失常病人具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不平衡性问题。心律失常的发生不是单纯的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疾病。试验二:从临床电生理P波离散度和QT间期离散度分析心律失常的发生1.方法:对试验一中房性和室性早搏病人。测算P波离散度,QT离散度,以研究其构成及其影响程度和规律性。统计方法:采用SPSS Statistics16.0版软件中的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2.结果:室性心律失常病人的QT校正后的离散度明显增大,房性心律失常病人的P波离散度明显增大。病例组P波离散度:85.83±12.401mm/s;对照组P波离散度:52.00±9.189mm/s,T检验P=0.000,P<0.05,说明病例组与对照组的P波离散度有显着差异,病例组P波离散度显着增大。病例组校正QT波离散度:45.04±14.263mm/s;对照组校正QT波离散度:33.33±7.036mm/s,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P=0.038,P<0.05,说明室性早搏与对照组的校正QT波离散度有显着差异,室性早搏组病人校正QT波离散度显着增大。3.讨论与结论:房性早搏病人的P波离散度显着增大,室性早搏病人的校正QT离散度显着增大。 P波离散度是房内存在部位依从性各向异性电活动的标志,是引起房颤的重要电生理学基础。通过体表心电图P波时限延长(≥110ms)和P波离散度加大(≥40ms)的测量,已有研究表明很多种类型的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增大。本研究证实了P波离散度对房性早搏的预测意义,即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P波离散度增大。大量的研究已证实病变的心脏的确存在着QT间期的离散,也的确对病人的诊断、预后都有着无可争议的临床意义。QT离散度是某些心肌病理变化的反映,无论认为是T环的属性还是心肌不同步的代表。QT离散度反映了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可代表心室肌兴奋性恢复时间不一致的程度,或心肌不应期差异的程度。本研究证实了以上的说法,即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QT离散度增大,说明室性心律失常引起心室肌复极延长,QT离散度增大。试验三:对心律失常病人进行多重危险因素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观察和个案举例1.方法:结合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的中西医结合防治,进行心律失常67例病人的治疗观察:对非器质性心脏病病人关注于交感、副交感的平衡性与纠正心律失常药物的联合应用。对于器质性心律失常病人,关注于多重危险因素与专病专药的联合应用进行综合治疗。有效与无效的病例判断,以治疗前后霍特的改善结果及病人的主诉联合判定。2.结果:对病人多重危险因素进行综合治疗控制,并对其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收到良好的疗效。在治疗的6例非器质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患者中2例(柴XX,吴X)无效,器质性心脏病病人房性早搏26例,4例(王XX,张XX,张XX,李XX)无效,约占总体病人的20%,分析其原因:他们的特点为:(1)多重危险合并种类多(2)心脏结构明显改变,左心房大,短时间内难以纠正(3)夜间心肌缺血,具有阵发性呼吸暂停综合征,有两例病人(王XX,张XX)夜间使用呼吸机(4)自主神经活动不平衡性明显,交感神经兴奋性强,易急躁,好争执(5)血管炎症反映表现明确。高敏C反应蛋白量大于3mg/L,其中两例病人合并有(张XX,李XX)静脉曲张。器质性心脏病病人室性早搏27例,均有效。3.讨论与结论:治疗要进行多机制抗心律失常:标本同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对AF采用控制室律的策略,对于阵发性房颤在综合治疗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的同时,进行中西医药的转率治疗。对于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的病人,在综合治疗多重危险因素的同时,关注抗凝治疗。远期防治重在治疗病因和抗心肌重构。单纯治标或“本”均难以纠正心律失常。应用西药结合中医药对以上多种病理靶点进行综合治疗,可收到良好效果。

刘芳[7](2012)在《扶正和脉饮治疗老年冠心病室性过早搏动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中药扶正和脉饮治疗老年冠心病室性过早搏动(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老年冠心病室性过早搏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常规西药基础治疗加倍他乐克;观察组:中药扶正和脉饮加常规西药基础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动态心电图、化验室检查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观察组中医症状改善方面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73.3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抗心律失常总有效率76.67%,对照组为80.00%,两组疗效相当(P>0.05)。3.在改善心率变异性(HRV)与血脂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4.在降低QT离散度与改善心肌缺血方面,两组都有较好的疗效(P>0.05)。结论:扶正和脉饮是临床治疗老年冠心病室性过早搏动(气阴两虚证)的一个安全、有效的中药方剂,其组方以益气养阴,宁心安神为法。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改善缺血、调节血脂及改善心率变异性等方面有关。从而肯定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可行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学习。

杨建宇,朱庆文,王暴魁,李杨,苏玲,王成祥[8](2011)在《中医药治疗心系疾病汇讲》文中提出中医药诊疗心系疾病有独特的特色和确切的疗效,尤其是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应用,深受中西医临床医师的喜爱,得到广泛地推广。又易被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为了使广大中医、中西医结合同仁更好地了解和熟知中医药诊疗心系疾病的特色和方法,特汇讲如下,希望有益于中医心系疾病临床疗效的提高。

刘慧[9](2011)在《生脉养心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生脉养心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生脉养心汤治疗,连续用药四周后,观察指标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早搏数目和心肌缺血总负荷。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能有效改善中医证候,两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90.0%、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显着减少室早次数,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心悸缺血总负荷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两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生脉养心汤能有效的改善气阴两虚型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症状。2生脉养心汤能明显的减少冠心病室性早搏次数,有改善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心肌缺血的作用。

姜小刚[10](2009)在《安律胶囊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离子通道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安律胶囊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通道电流(INa)的影响,以探讨其抗早搏作用的细胞电生理机制。方法:分离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以未加药时的钠通道电流作为空白对照组,观察不同浓度的安律胶囊清膏对钠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①安律胶囊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通道的影响:安律胶囊清膏2μg /L、20μg /L、200μg /L可剂量依赖性的降低INa,分别使INa幅值从给药前的(-8.8±0.96,nA),降低到(-8.61±0.84、-7.73±0.84和-6.22±1.04 nA,n=9),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小剂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具有极为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②安律胶囊对钠通道使用依赖性的作用:在5Hz或10Hz的条件下,未加药时,1、5、10次系列脉冲刺激对钠电流的幅值无明显影响。当加入200μg /L安律胶囊清膏,给予上述条件的刺激时,第10次系列脉冲刺激时钠电流从未给药时的(-7.8±0.6nA)降低到(-4.9±0.5)和(-4.3±0.3nA,n=6),10Hz时抑制效应明显大于5Hz,差异有显着性(n=6,p<0.05)。③安律胶囊对钠通道作用的时效关系:在200μg/L的药物浓度作用下,1、5和10MIN为实验统计结果, INa幅值从(-5.60±0.49,nA)降低到(-5.28±0.46、-5.05±0.48、-4.68±0.53 nA,n=6),10MIN时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律胶囊可剂量依赖性的阻滞钠电流且具有一定的使用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这是其抗早搏的作用机制之一。

二、抗早搏丸治疗早搏120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抗早搏丸治疗早搏120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黄连汤方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黄连汤的历史源流与研究现状
    1 黄连汤的来源、名称与组成
    2 黄连汤历代论述
        2.1 影响力最大的早期方论
        2.2 寒与热的具体定位
        2.3 中虚之说
        2.4 桂枝在黄连汤中的作用
        2.5 黄连汤证在六经中的定位
    3 黄连汤药理研究进展
        3.1 黄连汤的药理研究
        3.2 黄连汤与其他方比较的药理研究
    4 关于黄连汤的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研究思路与方法
    1 研究思路
        1.1 以临床资料为对象
        1.2 以适用体质与适用病症为目标
        1.3 从临床数据到方证阐述
    2 黄连汤范围确定
        2.1 黄连汤与进退黄连汤
        2.2 黄连汤原方组成确定
    3 临床资料来源
    4 纳入标准
        4.1 黄连汤医案纳入标准
        4.2 黄连汤临床研究纳入标准
    5 数据整理
    6 数据分析
        6.1 统计软件
        6.2 黄连汤医案数据分析
        6.3 黄连汤临床研究数据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研究结果
    1 黄连汤医案分析
        1.1 医案中体质特征分析
        1.2 医案中症状分析
        1.3 医案中疾病分析
        1.4 医案中病因分析
        1.5 医案中病机分析
        1.6 医案中处方分析
        1.7 小结
    2 黄连汤临床研究分析
        2.1 临床研究综合概况
        2.2 临床研究具体综述
        2.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讨论
    1 黄连汤适用体质
        1.1 身体特征
        1.2 心理特征
        1.3 发病趋向与生活方式
        1.4 体质解释
        1.5 典型病例
    2 黄连汤适用病症
        2.1 黄连汤适用症状类型
        2.2 黄连汤适用疾病类型
        2.3 黄连汤适用病症归纳
    3 黄连汤原文解释
        3.1 伤寒
        3.2 胸中有热
        3.3 胃中有邪气
        3.4 腹中痛
        3.5 欲呕吐
        3.6 昼三夜二
    4 黄连汤方证鉴别
        4.1 与半夏泻心汤证的鉴别
        4.2 与小柴胡汤证的鉴别
        4.3 与小建中汤证的鉴别
        4.4 与乌梅丸证的鉴别
    5 黄连汤加减及注意事项
    6 结论
        6.1 黄连汤方证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黄连汤医案数据库内容与术语规范
    附录2 黄连汤类方分析
致谢
作者简介

(2)益气复脉合剂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综述部分
    综述一 室性期前收缩的西医研究进展
        1 室性期前收缩形成的病因
        1.1 心肌缺血
        1.2 电解质紊乱
        1.3 低氧血症
        1.4 自主神经的异常
        2 室性期前收缩形成的机制
        2.1 自律性异常
        2.2 兴奋性异常
        2.3 传导性异常
        3 室性期前收缩的治疗
        3.1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3.2 非药物治疗室性期前收缩
        4 室性期前收缩常见并发症
    综述二 中医对室性期前收缩的认识及进展
        1 心悸的病名源流
        2 心悸的病因病机
        2.1 古代医家认识
        2.2 近现代医家认识
        3 辨证论治
        4 心悸的治疗
        4.1 单味药
        4.2 中成药
        4.3 古方成方
        4.4 自拟方
        5 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终止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设计类型
        2.2 治疗方案
        2.3 评价指标
        2.4 疗效判定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2.6 技术路线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结果
        3.3 安全性观察
    4 分析及讨论
        4.1 西医对室性期前收缩的认识
        4.2 中医对室性期前收缩的认识
        4.3 益气复脉合剂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作用机制探讨
        4.4 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分析
        4.5 本课题的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3)从“阴火”论治功能性室性早搏及宁悸颗粒的干预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功能性室性早搏的认识
        1. 功能性室早的流行病学概况
        2. 功能性室早的发病原因及机制
        3. 功能性室早的临床表现
        4. 功能性室早的治疗
        5. 小结
    综述二 祖国医学对心悸(功能性室性早搏)的认识
        1. 心悸病名源流
        2. 病因病机
        3. 论治理论
        4. 辨证分型
        5. 心悸的治疗
        6. 心悸的“治未病”
        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宁悸颗粒治疗功能性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
    前言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
    2. 研究方案制定
        2.1 研究设计
        2.2 治疗方案
        2.3 设计研究病例报告表
        2.4 观察时间点
        2.5 观察指标
        2.6 项目质量控制
    3. 疗效评价
        3.1 中医气虚火旺症候积分变化
        3.2 对功能性室早的疗效评价
        3.3 量表评分疗效变化
    4. 统计学方法
    5. 研究结果
        5.1 基线资料统计结果
        5.2 中医证候积分统计结果
        5.3 功能性室早数量、频率、心率变化情况
        5.4 室早分级变化情况
        5.5 心率变异性变化情况
        5.6 心室复极变异性指标变化情况
        5.7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得分变化情况
        5.8 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
        5.9 安全性指标变化情况
    6. 讨论
        6.1 功能性室早从“阴火”论治理论基础
        6.2 宁悸颗粒组方思路
        6.3 功能性室性早搏治疗的必要性
        6.4 功能性室性早搏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6.5 宁悸颗粒对功能性室早的干预效应
    7. 结语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4)安神定律汤治疗功能性早搏和改善心率变异性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研究
    综述一 功能性早搏的中医药研究治疗现状
        1.中医药对功能性早搏的认识
        2.中医药对功能性早搏的治疗
        3.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功能性早搏的认识
        1.功能性早搏的认识
        2.功能性早搏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3.功能性早搏的临床特点
        4.功能性早搏的治疗
        5.结论
        参考文献
临床研究
    引言
        1.病例选择
        2.研究方法
        3.统计学分析
        4.研究结果
    实验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统计学处理
        3.结果
    讨论
        1.功能性早搏病因病机的探讨
        2.功能性早搏特色治法的探讨
        3.安神定律汤方药分析
        4.安神定律汤对功能性早搏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5.安神定律汤临床疗效分析
结论
安全性分析
不足之处
验案举隅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益气活血散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目录
引言
材料方法与结果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选择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1.1 冠心病诊断标准
        1.2.1.2 冠心病室性早搏诊断标准
        1.2.2 胸痹心悸的中医诊断、辨证及症状评分标准
        1.2.2.1 胸痹心悸的中医诊断依据及辨证分型
        1.2.2.2 中医症状计分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退出标准
        1.6 病例脱落标准
        1.7 终止试验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来源及分组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设计
        2.2.2 治疗药物及服药方法
        2.3 观察指标
        2.3.1 试验人群的人口学和临床基线指标
        2.3.2 疗效性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2.3.2.1 疗效性指标
        2.3.2.2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2.3.3 安全性观察指标
        2.3.3.1 安全性观测
        2.3.3.2 安全性评价标准
        2.3.3.3 不良反应
    3 统计处理分析
    4 试验结果
        4.1 受试人群分析
        4.1.1 一般资料
        4.1.2 生命体征
        4.1.3 疾病基础
        4.1.4 病程
        4.1.5 基础疾病
        4.1.6 中医症状病情程度分布
        4.1.7 中医证型分布
        4.2 疗效分析
        4.2.1 用药1个月后Holter分析
        4.2.2 用药1个月后中医症状疗效分析
        4.2.3 试验组各中医证型Holter疗效分析
        4.2.4 试验组各中医证型中医症状疗效分析
        4.3 安全性分析
        4.3.1 治疗前后生命体征
        4.3.2 治疗前后血常规的比较
        4.3.3 治疗前后的小便常规比较
        4.3.4 治疗前后的大便常规比较
        4.3.5 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比较
        4.3.6 不良反应
讨论
    1 导师经验
    2 益气活血散
    3 稳心颗粒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6)对早搏性心律失常的多重危险因素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西医学对早搏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1 概述
        2 病因
        3 机制研究
        4 对心律失常的治疗
        5 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对早搏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1 概述
        2 中医对心律失常的认识
        3 治疗
        4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试验一:从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分析临床心律失常病理的复杂性
        1 资料
        2 诊断标准
        3 病历的剔除与筛选标准
        4 观测指标与方法
        5 结果
        6 讨论与结论
    试验二:从临床电生理P波离散度和QT间期离散度分析心律失常的发生
        1 资料
        2 诊断标准
        3 病历的剔除与筛选标准
        4.研究方法
        5 结果
        6 讨论与结论
    试验三:对心律失常病人进行多重危险因素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观察和个案举例
        1. 心律失常病人进行多重危险因素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2. 病例个案举例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扶正和脉饮治疗老年冠心病室性过早搏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 研究方法
        (一) 西医诊断标准
        (二) 中医诊断标准
        (三) 病例标准
        (四) 研究对象
        (五) 治疗及观察方法
        (六) 疗效评定标准
        (七) 数据统计与处理
    二、 研究结果分析
        (一) 抗心律失常疗效比较
        (二) 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三) 心电图 ST-T及 QTd疗效比较
        (四) 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比较
        (五) 血脂变化比较
        (六)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监测
讨论
    一、 祖国医学对胸痹心悸的研究概况
        (一) 病因病机
        (二) 辨证施治
    二、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研究概况
        (一) 发病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探讨
        (二) 治疗进展概要
    三、 本研究对本病的认识
        (一)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二) 气阴两虚为发病核心
        (三) 病位在心之络脉
        (四) 方药分析
        (五) 现代药理研究
    四、 临床疗效分析
        (一) 中医症候疗效分析
        (二) 抗心律失常疗效分析
        (三) 心电图 ST-T及 QTd疗效分析
        (四) 心率变异性疗效分析
        (五) 调脂疗效分析
        (六) 安全性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9)生脉养心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祖国医学对冠心病室性早搏的认识
        1.1 病名沿革
        1.2 病因病机
        1.3 症状及脉象
        1.4 辨证论治
    2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室性早搏的认识
        2.1 室性早搏的定义
        2.2 室性早搏病因及发病机制
        2.3 室性早搏的临床表现
        2.4 室性早搏的危险分层
        2.5 室性早搏的治疗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诊断标准
        2.1 中医诊断标准
        2.2 西医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3.2 排除病例标准
        3.3 病例剔除标准
        3.4 病例脱落标准
    4 治疗方法
    5 观察指标
        5.1 安全性观测
        5.2 疗效性观测
    6 疗效判定标准
        6.1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6.2 中医症状积分标准
        6.3 室性期前收缩疗效判定标准
        6.4 心肌缺血诊断标准
    7 统计方法
    8 结果
        8.1 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8.2 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8.3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总数目比较
        8.4 室性早搏疗效比较
        8.5 心肌缺血总负荷比较
    9 安全性指标检测及不良反应
        9.1 安全性指标检测变化
        9.2 不良反应
讨论
    1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室性早搏的诊断意义
    2 冠心病室性早搏中医病机的探讨
    3 生脉养心汤组方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4 生脉养心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疗效评价
    5 评述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10)安律胶囊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离子通道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古代医家对早搏的认识
    2. 早搏的现代中医药研究
    3. 现代医学对早搏的认识
    4. 心肌细胞离子通道与心律失常
实验研究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结果
    1.安律胶囊清膏2μg /L、20μg/L和200μg/L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通道的影响
    2.安律胶囊清膏对钠通道使用依赖性的作用
    3.安律胶囊清膏对钠通道作用的时效关系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抗早搏丸治疗早搏120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黄连汤方证研究[D]. Daniel Eng(伍天宁).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2]益气复脉合剂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研究[D]. 李彤.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3]从“阴火”论治功能性室性早搏及宁悸颗粒的干预效应[D]. 燕莎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4]安神定律汤治疗功能性早搏和改善心率变异性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李维娜.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7(02)
  • [5]益气活血散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D]. 梁丽俊.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4(06)
  • [6]对早搏性心律失常的多重危险因素的初步研究[D]. 齐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0)
  • [7]扶正和脉饮治疗老年冠心病室性过早搏动的临床研究[D]. 刘芳.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1)
  • [8]中医药治疗心系疾病汇讲[J]. 杨建宇,朱庆文,王暴魁,李杨,苏玲,王成祥.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24)
  • [9]生脉养心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D]. 刘慧.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1(04)
  • [10]安律胶囊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离子通道的影响[D]. 姜小刚.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 2009(S2)

标签:;  ;  ;  ;  ;  

抗早搏丸治疗早搏120例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