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多酚氧化酶反应动力学及抑制机理研究

马铃薯多酚氧化酶反应动力学及抑制机理研究

一、马铃薯多酚氧化酶反应动力学及抑制机理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世敏,刘健君,程金朋,李周,胡志芳,程立君[1](2021)在《西南冷凉高地不同品种马铃薯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及其抑制剂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西南冷凉高地选育的5个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对比了不同品种马铃薯中多酚氧化酶的酶学性质差异,测定了几种抑制剂对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pH、底物浓度和抑制剂对马铃薯多酚氧化酶的酶活均有显着影响,其中品种ZT032 多酚氧化酶的最适pH为6.0,ZT29-73和ZT43-14的最适pH为6.5,ZT10-6和ZT02的最适pH为7.0;ZT43-14多酚氧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20℃,ZT032、ZT29-73和ZT02的最适反应温度为25℃,ZT10-6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0℃。5个品种马铃薯多酚氧化酶的热稳定性均较差,最适底物浓度均为0.1 mol/L。品种ZT29-73、ZT43-14和ZT02的Vmax/Km比值为50,表明其与底物邻苯二酚具有较好的催化效果,优于ZT10-6和ZT032。通过添加不同抑制剂对多酚氧化酶酶活的作用效果也不同,其中亚硫酸氢钠对5个马铃薯品种的多酚氧化酶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次是L-半胱氨酸和抗坏血酸,EDTA-2Na和柠檬酸的效果较差。本研究为高原特色马铃薯加工利用时的品种和抑制酶促褐变添加剂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廉苇佳[2](2020)在《无核绿葡萄干清洗干燥期间防褐变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无核绿葡萄干是新疆极具竞争优势特色的干果制品,占全疆葡萄干的70%以上,针对无核绿葡萄干清洗后极易发生褐变的问题,本文以吐鲁番无核绿葡萄干为原料,了解导致其清洗时发生酶促褐变的底物,探究食用酒精溶液辅助超声波清洗无核绿葡萄干的防褐变工艺,明确无核绿葡萄干清洗后热泵干燥的防褐变工艺,为企业加工绿葡萄干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1.针对清洗前后的无核绿葡萄干,采用超高效液相-离子淌度飞行时间质谱(UPLC-Vion-IMS-QTof)分别测定其中13种酚类物质的含量,并用无核绿葡萄干多酚氧化酶进行催化,鉴定这些酚类物质作为酶促褐变底物的能力,结果表明清洗后有11种酚类物质的含量减少,咖啡酸、P-香豆酸、槲皮素、儿茶素、山奈酚和绿原酸这6种酚类物质与葡萄干多酚氧化酶发生了酶促反应,酶催化这些酚类物质的活性大小依次为:咖啡酸>P-香豆酸>槲皮素>儿茶素>山奈酚>绿原酸;结合清洗前后葡萄干中酚类物质含量变化,它们与绿葡萄干多酚氧化酶的结合能力大小依次为:咖啡酸>P-香豆酸>槲皮素>儿茶素>山奈酚>绿原酸;无核绿葡萄干清洗前后褐变度和清洗褐变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咖啡酸、P-香豆酸、槲皮素、儿茶素和山奈酚对无核绿葡萄干清洗后褐变影响显着。2.利用食用酒精能够加速后续干燥过程且安全的特点,采用超声波辅助技术进行无核绿葡萄干的清洗,确定了最佳清洗条件为:清洗剂酒精度44°、清洗温度9℃、清洗时间90s。在此条件下无核绿葡萄干的褐变指数BI值仅为33.43,较传统自来水喷淋清洗降低26.98%,表明超声波辅助清洗方法适于无核绿葡萄干的清洗,能够有效防止酶促褐变的发生。3.采用热泵干燥技术,对清洗后的无核绿葡萄干进行人工干燥,确定了无核绿葡萄干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干燥温度46℃,相对湿度7%,排潮时间3min。此时无核绿葡萄干的褐变指数BI值仅为25.00,较传统热风干燥降低24.56%,与未清洗无核绿葡萄干相比,褐变指数BI值仅增大2.38%。此法显着降低了干燥过程中无核绿葡萄干的褐变指数BI值,适于无核绿葡萄干清洗后的人工干燥。

刘辉,卢扬,刘永翔,王辉,李俊[3](2020)在《可溶态和膜结合态马铃薯多酚氧化酶的性质对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大西洋马铃薯为原料,制备可溶态(s PPO)和膜结合态(mPPO)多酚氧化酶,并对两种粗酶液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 PPO最适反应温度为35℃,最适p H值为7,mPPO最适反应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7。以焦性没食子酸、邻苯二酚为底物时,sPPO的米氏常数(Km)分别为10.04 mmol/L和24.00 mmol/L,最大反应速度(Vmax)值分别为443 U/(mL·min)和965U/(m L·min),mPPO的米氏常数(Km)分别为4.98 mmol/L和48.04 mmol/L,最大反应速度(Vmax)值分别为299 U/(mL·min)和912U/(m L·min),且对焦性没食子酸的催化效果优于邻苯二酚。6种抑制剂对比发现,Na2SO3对sPPO活性的抑制效果最好,Vc对mPPO活性的抑制效果最好。sPPO和mPPO的酶学特性有一定的差异,对马铃薯制品加工过程中酶促褐变的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唐金蕾[4](2020)在《外源绿原酸处理对鲜切马铃薯褐变抑制作用研究》文中提出由于消费者对健康、方便、新鲜食品的需求,鲜切果蔬产业迅速发展。马铃薯因其营养丰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但切割后的马铃薯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如组织变色、质地软化、风味下降等,缩短了鲜切马铃薯的货架期,制约了鲜切马铃薯的工业市场。本研究以马铃薯为试验材料,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hA,5-O-咖啡酰奎宁酸)为保鲜剂,研究外源绿原酸处理对鲜切马铃薯的褐变抑制作用效果,进而探究绿原酸对鲜切马铃薯的褐变抑制作用机制,为鲜切马铃薯的绿原酸复合保鲜液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首先用不同浓度的绿原酸对不同切割方式下的马铃薯进行浸泡处理,发现绿原酸可以有效维持不同切割方式下鲜切马铃薯的色度和亮度,降低失重率和褐变度,延缓膜脂质过氧化程度,抑制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性。其中片状切割方式下的马铃薯褐变程度小于块状和条状切割。浓度为10 mg/L的绿原酸处理对不同切割方式下的马铃薯的褐变抑制效果最好。上述结果说明绿原酸对不同切割方式下的鲜切马铃薯均有明显的褐变抑制作用。在观察到绿原酸对鲜切马铃薯有褐变抑制作用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绿原酸对鲜切马铃薯的褐变抑制作用机制。通过绿原酸对多酚氧化酶的抑制动力学研究,得出绿原酸对多酚氧化酶的抑制类型为混合型可逆抑制,抑制常数(Ki)为3.577×10-4 mol/L,抑制系数(α)为4.834。再通过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以及分子对接,绿原酸使多酚氧化酶的内源荧光发生猝灭,并使最大荧光发射峰发生红移,改变了多酚氧化酶的三级结构。结合常数与热力学参数分析,绿原酸对多酚氧化酶的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二者之间有一个强结合位点,相互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力,并在相应温度下自发进行。最后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开发出一种绿原酸复合保鲜液,最佳配比为1 g/L柠檬酸、2 g/L抗坏血酸、10 mg/L绿原酸。试验证明该复合液处理能有效抑制鲜切马铃薯的褐变程度。并在夏波蒂、青薯9号和大西洋三种品种马铃薯中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复合保鲜液能有效维持三种品种鲜切马铃薯的品质,使褐变程度分别降低47.4%、51.4%和59.1%,腐烂程度分别降低25%、31.3%和37.5%,失水程度分别降低38.6%、42.9%和40.0%。此外,该复合保鲜液还抑制了三种品种鲜切马铃薯的PPO、POD和PAL酶活性。以上结果表明,绿原酸复合保鲜液能有效抑制鲜切马铃薯的褐变反应,为提高鲜切马铃薯的贮藏品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应用参考。

王馨雨,杨绿竹,王婷,王蓉蓉,刘洁,单杨,张群,丁胜华[5](2020)在《植物多酚氧化酶的生理功能、分离纯化及酶促褐变控制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多酚氧化酶是一类能催化多酚类物质氧化的含铜质体的金属酶,在植物、动物、微生物中广泛存在。一方面对植物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引起植物,主要是果蔬品质的下降,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文系统总结了多酚氧化酶的生理功能、分离纯化、酶学性质、酶促褐变控制方法等研究进展,以期为多酚氧化酶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刘箕箕[6](2019)在《天冬氨酸抑制鲜切马铃薯褐变的研究》文中提出鲜切马铃薯是鲜切蔬菜的重要品种,目前我国市场需求巨大。但马铃薯切后极易发生褐变,严重影响其货架期。国内外目前尚无效果好又足够安全的鲜切马铃薯褐变控制方法。本文以荷兰15号马铃薯为原料,研发了天冬氨酸抑制鲜切马铃薯丝褐变的新技术并初步研究了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如下:1、天冬氨酸可显着抑制鲜切马铃薯丝的褐变。通过对浓度及时间的筛选,获得天冬氨酸处理马铃薯丝的最佳条件为浓度1.0%,浸泡时间3 min。以此条件处理的鲜切马铃薯丝于2-4℃贮藏5 d不褐变,仍具有较好的商品价值,而对照贮藏12 h已严重褐变并失去商品价值。该技术能够满足鲜切马铃薯丝生产和市场供应要求。天冬氨酸抑制鲜切果蔬褐变为国际上首次报道。2、通过对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等酶活、总酚含量以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可知天冬氨酸可显着抑制2-4℃贮藏期间鲜切马铃薯丝的PPO酶活,并显着降低了贮藏中后期的POD酶活、总酚含量及抗氧化能力。此外,天冬氨酸处理的马铃薯浆液中酪氨酸与绿原酸含量显着高于对照,而原儿茶酸、没食子酸、咖啡酸的变化不显着。以上结果表明,天冬氨酸可能通过抑制PPO酶活、减少酪氨酸与绿原酸的氧化进而抑制鲜切马铃薯的褐变。3、天冬氨酸可通过降低pH、螯合Cu2+抑制PPO酶活。实验结果表明,马铃薯PPO酶的最适pH为7.0。添加0.1、0.2、0.5、1.0%天冬氨酸均不同程度降低了马铃薯浆液pH和PPO酶活,而将0.5、1.0%天冬氨酸处理的马铃薯浆液pH恢复至对照值,PPO酶活并未完全恢复;在相同的pH值条件下,天冬氨酸浓度越高,浆液PPO酶活越低。由此可知,天冬氨酸可通过降低pH抑制PPO酶活,但改变pH并不是酶活降低的唯一因素。向天冬氨酸处理的马铃薯浆液中添加0.5、1.0、1.5%乙酸铜,浆液PPO酶活随着乙酸铜浓度的升高而显着升高,而清水对照的PPO酶活变化不显着。实验结果表明天冬氨酸可通过螯合PPO蛋白中Cu2+抑制PPO酶活。4、天冬氨酸可通过影响马铃薯褐变中间产物的转化而控制褐变。分别对新鲜无褐变、中度褐变、重度褐变马铃薯浆液添加天冬氨酸,结果显示天冬氨酸能显着抑制新鲜未褐变的马铃薯浆液的褐变,可使马铃薯中度褐变生成的红褐色逐渐消退,而对重度褐变呈黑色的马铃薯浆液无作用。使用PPO纯酶及单一酚体外模拟天冬氨酸褐变抑制实验,结果可知PPO纯酶和酪氨酸、绿原酸、没食子酸、咖啡酸、原儿茶酸等反应后产生的褐变产物颜色均不相同,其中酪氨酸反应后呈红褐色,与马铃薯褐变中间产物颜色最接近;添加天冬氨酸后,上述5种酚类物质的酶促褐变均受到抑制,且其褐变产物颜色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消退。因此,天冬氨酸可通过抑制马铃薯褐变中间产物特别是酪氨酸褐变中间产物向最终产物的转化,并促进马铃薯褐变中间产物到无色物质的转化而减轻褐变。综上所述,天冬氨酸一方面可通过降低pH值、螯合Cu2+降低PPO酶活抑制褐变,另一方面可促使马铃薯褐变中间产物向无色物质的转化减轻马铃薯的褐变。

崔明月[7](2019)在《杏多酚氧化酶性质研究及冻干产品开发》文中认为杏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但由于杏容易腐烂,目前仍以鲜食为主,深加工产品以干制品为主,种类和规模都十分有限,产品附加值较低。本课题进行黄金杏和晚红杏多酚氧化酶(PPO)性质的研究,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杏真空冷冻干燥加工过程的关键工艺,开发杏的冻干产品。研究结果如下:采用冷丙酮法提取PPO,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时,黄金杏与晚红杏PPO催化的酶促反应均符合米氏方程,黄金杏PPO酶促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1/[V]=7.39×10-4/[S]+0.006(R2=0.997);最大反应速率Vmax为166 U/min,米氏常数Km为0.114 mol/L;晚红杏PPO的酶促反应动力学方程为1/[V]=4.25×10-4/[S]+0.010(R2=0.998),Vmax为100 U/min,Km为0.042 mol/L,晚红杏PPO对邻苯二酚的亲和力更强。黄金杏与晚红杏PPO的最适pH均为5.5;最适反应温度均为30℃;抗坏血酸、亚硫酸氢钠、L-半胱氨酸和柠檬酸对黄金杏PPO具有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23.9mmol/L、9.9 mmol/L、9.5mmol/L和8.6mmol/L,抗坏血酸、柠檬酸和亚硫酸氢钠对晚红杏PPO具有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37.3 mmol/L、7.1mmol/L和6.5 mmol/L;Cu2+、Mg2+和Na+可促进黄金杏PPO活性,Fe3+对其有抑制作用,Mn2+和Ca2+无显着影响,Fe3+、Cu2+、Mn2+、Mg2+和Na+可促进晚红杏PPO活性,Ca2+对其有抑制作用。经单因素实验确定,生产杏真空冷冻干燥产品时,黄金杏的护色剂为L-半胱氨酸(6mmol/L),晚红杏为抗坏血酸(20 mmol/L);晚红杏需采用14%蔗糖溶液进行糖渍15min;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为,-40℃,4 h→-30℃,4 h→-20℃,2 h→-10℃,1 h→0℃,1h→10℃,1 h→20℃,1 h→30℃,2 h→40℃,15 h。原料经过预处理、护色、(糖渍)、真空冷冻干燥和真空包装得到的杏真空冷冻干燥产品,颜色亮丽,形态完好,口感酥脆,杏风味浓,黄金杏与晚红杏产品的含水率分别为2.5%和3.2%,符合GB/T23787-2009的要求。

陈明俊[8](2018)在《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抑制马铃薯多酚氧化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是一类广泛的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并且结构复杂的含铜氧化还原酶。在果蔬褐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当果蔬受到机械损伤后,多酚氧化酶在氧气存在的情况下催化酚类化合物转化为醌,醌再与氨基酸、蛋白质和酚类物质进行聚合反应形成褐色的聚合物,从而导致果蔬因酶促褐变造成重大损失。本研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分别对主要存在于马铃薯块茎中的多酚氧化酶基因POT32和POT33进行编辑,以期降低马铃薯块茎受机械损伤引发褐变发生率,获得抗褐化马铃薯新种质。该研究对减少果蔬褐变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创制抗褐化种质资源有重大意义。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成功构建靶点特异性gRNA/Cas9植物表达载体并遗传转化马铃薯本实验以马铃薯大西洋品种作为实验材料,根据靶点设计要求构建靶点特异性gRNA/Cas9植物表达载体,POT32和POT33基因各两个靶点,分别记作SG5797、SG5798、SG5799和G5800,采用拟南芥U6启动子启动gRNA,并采用加强型CaMV35启动子高效表达Cas9蛋白,同时表达潮霉素抗性基因。通过农杆菌遗传转化获得54个马铃薯转化株,通过PCR鉴定获得三处靶点(SG5797、SG5798、SG5799)共9个阳性转化株系,其中转SG5797靶点有五株、SG5798靶点三株、SG5799靶点一株。通过靶序列测序发现仅两株在SG5797靶点处出现突变,共出现了两种突变类型,分别是植株POT32-2出现1个碱基插入和植株POT32-5出现的1个碱基缺失。2、对马铃薯PPO基因编辑可致使PPO活力降低本研究对得到的两个突变植株和野生型植株收获的马铃薯块茎PPO活力相关指标测定比较发现,植株POT32-2和POT32-5的块茎PPO活性降低了20.77%和14.88%,其中POT32-2较野生型褐变强度降低了3.97%。PPO化学定位表明突变株PPO主要分布在靠近维管部位,而野生型在切面上均匀分布且数量多,说明PPO含量更高。褐变表型观察发现野生型褐变更早发生,程度更大,相应的褐化指数更高。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对马铃薯PPO基因编辑可致使PPO活力降低。

张振娜[9](2018)在《马铃薯射频烫漂护色及其作用机理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目前,我国95%以上的马铃薯主要以鲜销为主,深加工量低,附加值小,且速食及半成品产品少。烫漂护色是果蔬加工中的一个重要工序。漂烫可以钝化引起果蔬变色反应的酶,如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防止颜色变化,减少不良异味;减少微生物负载以延长保质期;消除细胞间的空气,提高传热传质速率,防止氧化;软化组织以获得具有特定质地的产品。热水及蒸汽烫漂存在:传热速度慢、水溶性营养素浸出、能源消耗量大、产生大量废水造成环境污染等缺点。射频与微波类似,为非电离辐射,但穿透力更大。加热均匀性、细胞形态、质构、颜色变化和灭酶动力学是果蔬射频烫漂的关键问题,目前研究较少,规律有待揭示。本文以马铃薯为研究对象,进行马铃薯射频烫漂护色及其作用机理研究。首先研究了马铃薯的介电特性随温度和频率变化规律;然后研究了极板间距、温度、氯化钠溶液对马铃薯射频加热均匀性及升温速率的影响;并分析了射频加热对马铃薯多酚氧化酶及细胞的影响;最后对比不同烫漂方式对马铃薯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马铃薯的介电常数(ε’)和损耗因子(ε’)均随频率的增大而降低。在27.12MHz和40.68MHz时,介电常数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而损耗因子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915MHz和2450MHz时,介电常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但损耗因子变化不大。(2)极板间距、样品高度和氯化钠溶液对马铃薯射频加热均匀性和温度分布有显着影响(P<0.05)。在极板间距120 mm,样品高度60 mm,氯化钠溶液电导率0.5 s/m条件下,射频加热马铃薯的均匀性最好。呈中心加热模式,冷点位于马铃薯片边缘。(3)在所有极板间距下,马铃薯多酚氧化酶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当加热的最终温度相同时,在极板间距120 mm下,射频加热处理后的PPO相对活性最低。不同样品形态(马铃薯片、马铃薯泥和酶提取液)对射频加热PPO活性有显着影响。射频处理后,粗酶提取液中的PPO活性最低,其次是马铃薯片、马铃薯泥。射频加热使马铃薯组织结构破坏,细胞壁破裂,细胞内容物流出。(4)极板间距和温度对马铃薯重量损失、颜色、质构、电解质泄漏有显着影响(P<0.05)。与射频加热相比,热水烫漂后的马铃薯块的重量损失低,但是电解质泄漏高。热水烫漂后,马铃薯块颜色和质构变化趋势与射频处理组一致。不同烫漂处理对马铃薯块茎中的淀粉颗粒都有一定影响。

刘辉,卢扬,刘嘉,王辉,刘永翔[10](2017)在《苦荞茎叶提取物对“红宝石”马铃薯多酚氧化酶抑制效果研究》文中指出褐变一直困扰着马铃薯的加工开发利用,而多酚氧化酶是马铃薯酶促褐变的关键酶。为筛选安全无毒、处理简单的多酚氧化酶抑制剂,本研究以苦荞茎叶磷酸盐缓冲液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为褐变抑制剂,研究其对红宝石马铃薯多酚氧化酶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3种提取物对马铃薯多酚氧化酶均具有显着地抑制效果,使该酶活力下降50%所需的浓度(IC50)分别为0.21、0.28、0.41 mg/m L。磷酸盐提取物的作用效果最强,乙醇提取物的作用效果次之,水提取物的作用效果最弱,3种苦荞茎叶提取物对酶的抑制作用均为非竞争性可逆抑制,其抑制常数(KI=KIS)分别为0.21、0.33、0.56 mg/m L。对3种提取物中总黄酮、蛋白质含量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磷酸盐提取物中不仅含有较高含量的黄酮类物质,同时蛋白质含量也较高,推测这可能是磷酸盐缓冲液提取物抑制效果最好的原因。研究结果可为探寻马铃薯多酚氧化酶新的天然抑制剂和马铃薯深加工过程中褐变的控制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依据。

二、马铃薯多酚氧化酶反应动力学及抑制机理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马铃薯多酚氧化酶反应动力学及抑制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西南冷凉高地不同品种马铃薯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试验方法
        1.3.1 马铃薯PPO粗酶液的提取
        1.3.2 马铃薯PPO酶活力测定方法
        1.3.3 pH对不同品种马铃薯PPO酶活力的影响
        1.3.4 温度对不同品种马铃薯PPO酶活力的影响
        1.3.5 不同品种马铃薯PPO酶活力热稳定性对比
        1.3.6 底物浓度对不同品种马铃薯PPO酶活力的影响
        1.3.7 不同品种马铃薯PPO动力学常数对比
        1.3.8 常用抑制剂对不同品种马铃薯PPO酶活力的影响
        1.3.9 数据处理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pH对不同品种马铃薯PPO酶活力的影响
    2.2 温度对不同品种马铃薯PPO酶活力的影响
    2.3 不同品种马铃薯PPO酶活力热稳定性对比
    2.4 底物浓度对不同品种马铃薯PPO酶活力的影响
    2.5 不同品种马铃薯PPO动力学常数对比
    2.6 常用抑制剂对不同品种马铃薯PPO酶活力的影响
3 结论

(2)无核绿葡萄干清洗干燥期间防褐变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葡萄干简介
    1.2 无核绿葡萄干简介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绿葡萄干清洗现状
        1.3.2 酶促褐变机理
        1.3.3 酶促褐变要素
        1.3.4 抑制酶促褐变方法
        1.3.5 葡萄干常用干燥方法
    1.4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目的与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无核绿葡萄干清洗中的酶促褐变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2.1.4 实验方法
        2.1.5 酚类物质组成测定
        2.1.6 酚类物质标准曲线建立
        2.1.7 无核绿葡萄干酶促褐变底物鉴定
        2.1.8 无核绿葡萄干清洗前后褐变度与酚类物质含量变化之间的相关性
        2.1.9 数据统计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酚类物质标准曲线
        2.2.2 无核绿葡萄干清洗前后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
        2.2.3 无核绿葡萄干酶促褐变底物鉴定
        2.2.4 无核绿葡萄干清洗前后褐变度与酚类物质含量变化之间的相关性
    2.3 结论
第三章 无核绿葡萄干的超声波清洗防褐变工艺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设备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葡萄干清洗和干燥
        3.2.2 葡萄干色泽的测定及计算
        3.2.3 单因素实验
        3.2.4 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
        3.2.5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单因素实验
        3.3.2 BBD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3.4 结论
第四章 无核绿葡萄干热泵干燥中的防褐变工艺研究
    4.1 实验材料与设备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无核绿葡萄干清洗和干燥
        4.2.2 葡萄干色泽的测定及计算
        4.2.3单因素实验
        4.2.4 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
        4.2.5 数据处理
        4.2.6 清洗、干燥后无核绿葡萄干与原样比较
    4.3 结果与分析
        4.3.1单因素实验
        4.3.2 BBD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4.3.3 清洗、干燥后无核绿葡萄干与原样比较
    4.4 结论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3)可溶态和膜结合态马铃薯多酚氧化酶的性质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可溶态和膜结合态多酚氧化酶粗酶液的制备
    1.3 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
    1.4 不同反应条件对PPO活性影响试验
        1.4.1 不同反应温度对s PPO和m PPO活性的影响
        1.4.2 不同p H值对s PPO和m PPO活性的影响
        1.4.3 不同底物对s PPO和m PPO活性的影响
        1.4.4 PPO动力学常数测定
        1.4.5 抑制剂对s PPO和m PPO活性的影响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讨论
    2.1 反应温度对s PPO和m PPO粗酶液活性的影响
    2.2 不同p H值对s PPO和m PPO粗酶液活性的影响
    2.3 不同底物对s PPO和m PPO粗酶液活性的影响
    2.4 s PPO和m PPO粗酶液动力学常数
    2.5 不同抑制剂对s PPO和m PPO粗酶活性的影响
3 结论

(4)外源绿原酸处理对鲜切马铃薯褐变抑制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马铃薯的研究概况
    1.2 鲜切马铃薯的研究进展
        1.2.1 鲜切马铃薯的定义及特点
        1.2.2 鲜切马铃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2.3 鲜切马铃薯在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
        1.2.4 鲜切马铃薯发生品质变化的原因
    1.3 鲜切马铃薯褐变控制技术
        1.3.1 物理保鲜技术
        1.3.2 化学保鲜技术
        1.3.3 生物保鲜技术
    1.4 多酚类物质
        1.4.1 多酚类物质简介
        1.4.2 多酚类物质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1.4.3 多酚类物质对多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
    1.5 绿原酸
        1.5.1 绿原酸简介
        1.5.2 绿原酸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1.6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1.6.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2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原料
        2.1.2 试验试剂
        2.1.3 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绿原酸对鲜切马铃薯褐变抑制作用效果研究
        2.2.2 绿原酸对鲜切马铃薯褐变抑制作用机制研究
        2.2.3 绿原酸复合保鲜液的开发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绿原酸对鲜切马铃薯褐变抑制作用效果研究
        3.1.1 绿原酸对不同切割方式下鲜切马铃薯的影响
        3.1.2 绿原酸处理对鲜切马铃薯L~*值的影响
        3.1.3 绿原酸处理对鲜切马铃薯a~*值的影响
        3.1.4 绿原酸处理对鲜切马铃薯硬度的影响
        3.1.5 绿原酸处理对鲜切马铃薯失重率的影响
        3.1.6 绿原酸处理对鲜切马铃薯褐变度的影响
        3.1.7 绿原酸处理对鲜切马铃薯MDA含量的影响
        3.1.8 绿原酸处理对鲜切马铃薯PPO酶活性的影响
        3.1.9 绿原酸处理对鲜切马铃薯POD酶活性的影响
        3.1.10 绿原酸处理对鲜切马铃薯PAL酶活性的影响
    3.2 绿原酸对鲜切马铃薯褐变抑制作用机制研究
        3.2.1 绿原酸对多酚氧化酶酶活性的影响
        3.2.2 绿原酸对多酚氧化酶的抑制类型研究
        3.2.3 绿原酸对多酚氧化酶的抑制动力学研究
        3.2.4 绿原酸对多酚氧化酶内源荧光光谱的影响
        3.2.5 绿原酸与多酚氧化酶的热力学参数研究
        3.2.6 绿原酸对多酚氧化酶外源荧光光谱的影响
        3.2.7 绿原酸对多酚氧化酶圆二色光谱(CD)的影响
        3.2.8 绿原酸与多酚氧化酶分子对接模拟
    3.3 绿原酸复合保鲜液的开发
        3.3.1 单因素试验
        3.3.2 正交试验
        3.3.3 复合验证试验
4 结论
    4.1 全文总结
    4.2 论文创新点
    4.3 论文不足之处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 致谢

(5)植物多酚氧化酶的生理功能、分离纯化及酶促褐变控制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PPO的生理功能
    1.1 对抵御外界胁迫的影响
    1.2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1.3 对生物合成的影响
    1.4 其他生理功能
2 PPO对果蔬褐变的影响
3 PPO的提取与分离纯化
    3.1 提取
        3.1.1 盐溶液提取法
        3.1.2 有机溶剂提取法
    3.2 纯化
        3.2.1 硫酸铵沉淀
        3.2.2 双水相萃取
        3.2.3 温度诱导相分离
        3.2.4 三相分离
        3.2.5 色谱法
4 PPO的酶学性质
    4.1 理化性质
    4.2 结构性质
5 酶促褐变的控制
    5.1 化学方法
    5.2 物理方法
        5.2.1 热处理
        5.2.2 超高压处理
        5.2.3 高密度二氧化碳处理
        5.2.4 脉冲电场处理
        5.2.5 超声处理
        5.2.6 紫外辐射处理
6 结语

(6)天冬氨酸抑制鲜切马铃薯褐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鲜切马铃薯的发展前景
    1.2 鲜切马铃薯的主要质量问题
    1.3 鲜切马铃薯酶促褐变机理的研究进展
        1.3.1 与酶促褐变相关的酶
        1.3.2 酚类底物
        1.3.3 活性氧
    1.4 鲜切马铃薯褐变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1.4.1 化学方法
        1.4.2 物理方法
    1.5 氨基酸与酶促褐变的关系
    1.6 天冬氨酸的性质
        1.6.1 天冬氨酸与酶促褐变的关系
        1.6.2 安全性分析
    1.7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试剂
    2.4 实验方法
        2.4.1 天冬氨酸抑制鲜切马铃薯丝褐变的工艺优化
        2.4.2 鲜切马铃薯丝PPO、POD酶活及总酚含量测定
        2.4.3 鲜切马铃薯丝总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2.4.4 马铃薯浆液中单一酚及酪氨酸含量的测定
        2.4.5 天冬氨酸处理的马铃薯浆液pH及 PPO酶活的测定
        2.4.6 添加不同浓度乙酸铜后对天冬氨酸处理的马铃薯浆液PPO酶活的测定
        2.4.7 天冬氨酸对不同褐变程度马铃薯浆的处理及褐变度的测定
        2.4.8 天冬氨酸抑制单一酚及酪氨酸褐变的体外模拟实验
    2.5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天冬氨酸抑制鲜切马铃薯丝褐变最优条件的筛选
        3.1.1 浸泡浓度对鲜切马铃薯丝褐变的影响
        3.1.2 浸泡时间对鲜切马铃薯丝褐变的影响
    3.2 天冬氨酸对鲜切马铃薯丝生理指标的影响
        3.2.1 天冬氨酸对鲜切马铃薯丝PPO酶活的影响
        3.2.2 天冬氨酸对鲜切马铃薯丝POD酶活的影响
        3.2.3 天冬氨酸对鲜切马铃薯丝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2.4 天冬氨酸对鲜切马铃薯丝总酚含量的影响
        3.2.5 天冬氨酸对马铃薯浆液中单一酚及酪氨酸含量的影响
    3.3 不同浓度天冬氨酸对马铃薯浆液PH及 PPO酶活性的影响
        3.3.1 马铃薯PPO酶的最适pH值
        3.3.2 不同浓度天冬氨酸对马铃薯浆液pH及 PPO酶活的影响
        3.3.3 相同pH条件下天冬氨酸浓度对马铃薯PPO酶活的影响
    3.4 添加乙酸铜对天冬氨酸处理的马铃薯浆液PPO酶活的影响
    3.5 天冬氨酸对马铃薯褐变产物的影响
        3.5.1 天冬氨酸对不同褐变程度马铃薯浆液的影响
        3.5.2 天冬氨酸对四种单一酚及酪氨酸褐变产物作用的体外模拟
4 讨论
    4.1 天冬氨酸处理抑制鲜切马铃薯丝褐变
    4.2 天冬氨酸抑制PPO酶活降低鲜切马铃薯的褐变
        4.2.1 天冬氨酸抑制PPO催化的酪氨酸和绿原酸的氧化褐变
        4.2.2 天冬氨酸降低pH值与抑制马铃薯褐变的关系
        4.2.3 天冬氨酸螯合Cu2+与抑制马铃薯褐变的关系
    4.3 天冬氨酸通过影响马铃薯褐变中间产物的转化抑制褐变
5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专利申请情况
致谢

(7)杏多酚氧化酶性质研究及冻干产品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杏
        1.1.1 杏的种植
        1.1.2 杏的营养价值
        1.1.3 杏的开发利用
    1.2 果蔬干制加工
        1.2.1 果蔬干制技术
        1.2.2 果蔬真空冷冻干燥技术
    1.3 多酚氧化酶
        1.3.1 多酚氧化酶的分类和分布
        1.3.2 多酚氧化酶的生理功能
        1.3.3 多酚氧化酶的提取、分离与纯化
        1.3.4 影响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因素
        1.3.5 多酚氧化酶与酶促褐变
    1.4 立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杏多酚氧化酶性质的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试剂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杏的预处理
        2.2.2 PPO粗酶液制备方法
        2.2.3 底物浓度与PPO活性的关系
        2.2.4 pH对 PPO活性的影响
        2.2.5 温度对PPO活性的影响
        2.2.6 PPO的热稳定性
        2.2.7 抑制剂对PPO活性的影响
        2.2.8 金属离子对PPO活性影响
    2.3 测定方法
        2.3.1 PPO最适波长的确定
        2.3.2 PPO活性的测定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杏PPO酶动力学方程
        2.4.2 杏PPO最适pH
        2.4.3 杏PPO最适温度
        2.4.4 热处理对杏PPO活性的影响
        2.4.5 抑制剂对杏PPO的作用
        2.4.6 金属离子对杏PPO活性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杏冻干产品开发
    3.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仪器
        3.1.3 实验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杏真空冷冻干燥工艺流程
        3.2.2 护色工艺研究
    3.3 检测方法
        3.3.1 护色工艺感官评定标准
        3.3.2 冻干产品感官评定标准
        3.3.3 失水率
        3.3.4 含水率
        3.3.5 复水比
        3.3.6 质构指标
        3.3.7 色差指标
    3.4 结果与讨论
        3.4.1 护色工艺参数
        3.4.2 冻干工艺参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抑制马铃薯多酚氧化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马铃薯和马铃薯产业概况
    1.2 果蔬褐变发生机理的研究现状
        1.2.1 酶促褐变的机理假说
    1.3 酶促褐变的发生条件
        1.3.1 酚类物质
        1.3.2 酶
        1.3.3 氧气
    1.4 多酚氧化酶研究现状
        1.4.1 多酚氧化酶的特性
        1.4.2 多酚氧化酶的生成和存在形式
        1.4.3 PPO同源性研究
        1.4.4 多酚氧化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1.4.5 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抑制研究
    1.5 基因组编辑技术研究现状
        1.5.1 锌指核酸酶(ZFNs)基本结构和作用原理
        1.5.2 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基本结构和作用原理
        1.5.3 CRISPR/Cas系统基本结构和作用原理
        1.5.4 ZFNs、TALENs、CRISPR/Cas技术的比较
        1.5.5 CRISPR/Cas9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
    1.6 本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目的意义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1.6.3 目的意义
第二章 应用CRISPR/Cas9技术对马铃薯PPO抑制研究
    1.1 前言
    1.2 材料和试剂
        1.2.1 供试材料
        1.2.2 试剂及仪器
        1.2.3 主要溶液与培养基配制
    1.3 实验方法
        1.3.1 设计基因靶点及载体的构建
        1.3.2 载体验证
        1.3.3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
        1.3.4 大肠杆菌的DNA转化
        1.3.5 质粒DNA提取
        1.3.6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
        1.3.7 农杆菌的DNA转化
        1.3.8 农杆菌菌液PCR鉴定
        1.3.9 菌种保存
        1.3.10 马铃薯无菌体系
        1.3.11 遗传转化
        1.3.12 马铃薯的炼苗与移栽
        1.3.13 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及阳性株鉴定
        1.3.14 测序检测阳性转化株突变位点
        1.3.15 马铃薯块茎的PPO酶活力相关测定
        1.3.16 统计分析
    1.4 结果与分析
        1.4.1 基因靶点序列以及载体构建
        1.4.2 载体验证
        1.4.3 马铃薯的遗传转化
        1.4.4 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及阳性株鉴定
        1.4.5 测序检测阳性株
        1.4.6 转基因马铃薯块茎的PPO酶活力相关测定
    1.5 讨论
第三章 结论、创新与展望
    1.1 结论
    1.2 创新
    1.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马铃薯射频烫漂护色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马铃薯概述
    1.2 烫漂
        1.2.1 多酚氧化酶酶促褐变机理
        1.2.2 影响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因素
    1.3 国内外烫漂技术的研究进展
        1.3.1 传统烫漂技术研究
        1.3.2 新型烫漂技术研究
    1.4 射频加热技术
        1.4.1 射频加热原理
        1.4.2 射频烫漂技术在果蔬中的应用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研究内容与方法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方法
    1.7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马铃薯射频加热均匀性及其介电特性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仪器与设备
        2.1.3 马铃薯组成分析
        2.1.4 介电特性测定
        2.1.5 射频加热试验
        2.1.6 评估加热均匀性
        2.1.7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频率和温度对马铃薯介电特性的影响
        2.2.2 极板间距对马铃薯升温速率和加热均匀性的影响
        2.2.3 样品高度对马铃薯升温速率和加热均匀性的影响
        2.2.4 NaCl溶液对马铃薯升温速率和加热均匀性的影响
    2.3 小结
第三章 射频加热对马铃薯多酚氧化酶及其细胞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仪器与设备
        3.1.3 马铃薯PPO提取与测定
        3.1.4 射频加热处理PPO纯酶液
        3.1.5 PPO二级结构的测定
        3.1.6 射频加热处理马铃薯
        3.1.7 观察射频处理前后马铃薯细胞的变化
        3.1.8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射频加热对纯酶的影响
        3.2.2 PPO二级结构的变化
        3.2.3 射频加热对马铃薯PPO酶活的影响
        3.2.4 射频加热对马铃薯细胞微观结构的影响
    3.3 小结
第四章 射频和热水烫漂对马铃薯理化性质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仪器与设备
        4.1.3 不同烫漂方式
        4.1.4 重量损失测定
        4.1.5 颜色测定
        4.1.6 质构测定
        4.1.7 电解质泄漏(REL)测定
        4.1.8 射频处理对马铃薯淀粉的影响
        4.1.9 数据处理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烫漂处理对马铃薯重量损失的影响
        4.2.2 烫漂处理对马铃薯颜色的影响
        4.2.3 烫漂处理对马铃薯质构的影响
        4.2.4 烫漂处理后的电解质泄漏
        4.2.5 烫漂处理对马铃薯淀粉颗粒的影响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苦荞茎叶提取物对“红宝石”马铃薯多酚氧化酶抑制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设备
        1.1.1 材料与试剂
        1.1.2 仪器与设备
    1.2 方法
        1.2.1“红宝石”马铃薯PPO提取与纯化
        1.2.2 苦荞茎叶提取物提取方式
        1.2.3 苦荞茎叶提取物总黄酮定量分析
        1.2.4 苦荞茎叶提取物蛋白质定量分析
        1.2.5 PPO活性的测定
        1.2.6 PPO动力学研究
        1.2.7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苦荞茎叶提取物对红宝石马铃薯多酚氧化酶酶活力的影响
    2.2 苦荞茎叶提取物对红宝石马铃薯多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
    2.3 苦荞茎叶提取物对“红宝石”马铃薯多酚氧化酶抑制类型的判断和抑制常数的测定
    2.4 苦荞茎叶磷酸盐提取物、醇提取物、水提取物成分的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四、马铃薯多酚氧化酶反应动力学及抑制机理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南冷凉高地不同品种马铃薯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及其抑制剂的研究[J]. 王世敏,刘健君,程金朋,李周,胡志芳,程立君.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21
  • [2]无核绿葡萄干清洗干燥期间防褐变技术研究[D]. 廉苇佳.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3]可溶态和膜结合态马铃薯多酚氧化酶的性质对比[J]. 刘辉,卢扬,刘永翔,王辉,李俊. 现代食品科技, 2020(05)
  • [4]外源绿原酸处理对鲜切马铃薯褐变抑制作用研究[D]. 唐金蕾. 天津科技大学, 2020(08)
  • [5]植物多酚氧化酶的生理功能、分离纯化及酶促褐变控制的研究进展[J]. 王馨雨,杨绿竹,王婷,王蓉蓉,刘洁,单杨,张群,丁胜华. 食品科学, 2020(09)
  • [6]天冬氨酸抑制鲜切马铃薯褐变的研究[D]. 刘箕箕.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7]杏多酚氧化酶性质研究及冻干产品开发[D]. 崔明月. 大连工业大学, 2019(08)
  • [8]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抑制马铃薯多酚氧化酶的研究[D]. 陈明俊. 贵州大学, 2018(05)
  • [9]马铃薯射频烫漂护色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 张振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12)
  • [10]苦荞茎叶提取物对“红宝石”马铃薯多酚氧化酶抑制效果研究[J]. 刘辉,卢扬,刘嘉,王辉,刘永翔. 保鲜与加工, 2017(05)

标签:;  ;  ;  ;  ;  

马铃薯多酚氧化酶反应动力学及抑制机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