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气化切除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16例报告

经尿道气化切除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16例报告

一、经尿道气化电切治疗浅表膀胱肿瘤16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刘愿光[1](2021)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THL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9例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组47例,接受TURBT治疗; THLRBT组52例,接受THLRBT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THLRBT组手术用时、尿管滞留时间、住院时间较TURBT组短,出血量较TURBT组少(P <0.05),而两组术后下床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血清肿瘤相关因子水平均得到改善,且THLRBT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较TURBT组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较TURBT组高(P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3.165,P> 0.05)。结论 THLRBT治疗NMIBC,效果确切,能优化围术期指标,降低血清肿瘤相关因子水平,且安全性高。

郭涛,符浩,谢小乓,段斌,唐昕,唐亚纯,祖雄兵[2](2021)在《经尿道膀胱肿瘤针状电极剜除治疗近输尿管口的膀胱肿瘤》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针状电极剜除(TUNER-BT)治疗近输尿管口膀胱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华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8例近输尿管口膀胱肿瘤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2例患者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26例行TUNER-BT,对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围术期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较于TURBT,TUNER-BT可以显着缩短肿瘤剜除时间[(11.46±3.92)min vs(14.86±3.25)min,P=0.001]、降低双J管留置率(3.8%vs 26.2%,P=0.019)及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3.8%vs 21.4%,P=0.047)。此外,TUNER-BT可以降低术中膀胱穿孔(0%vs 4.8%)及术后肾积水发生率(3.8%vs 1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输尿管口膀胱肿瘤针状电极剜除是安全可行的。相较传统TURBT,其可以提高效率,减少并发症,加快术后康复。

任晓磊[3](2021)在《医用激光在泌尿系统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文中认为泌尿系统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其治疗的主要方式为手术治疗, 必要时辅以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随着泌尿外科微创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泌尿系统肿瘤采用微创技术治疗, 这些技术包括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腹腔镜技术、经尿道手术技术等, 各种技术日益成熟, 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医用激光的出现为泌尿系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术方式, 临床上, 可以应用医用激光治疗肾肿瘤、肾盂肿瘤、输尿管肿瘤、膀胱肿瘤、前列腺肿瘤、尿道肿瘤等, 也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对医用激光在泌尿系统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李于豪,任晓磊[4](2021)在《980 nm半导体激光剜除老年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980 nm半导体激光剜除老年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南方科技大学医院收治的患有NMIBC的老年高危患者31例, 患者肿瘤数目为1~3个, 肿瘤直径(1.28±0.16)cm。应用980 nm半导体激光汽化切除系统, 对膀胱肿瘤给予剜除。术后常规行膀胱灌注治疗, 并定期行膀胱镜检查。结果所有病例均手术成功, 术中出血量(18±3)mL, 手术时间(28±13)min。术中所有患者均未输血, 无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尿外渗等发生。术后持续膀胱冲洗时间(4.1±1.2)h, 术后无继发性出血, 术后7 d拔除尿管, 所有患者排尿情况好。全部肿瘤均为膀胱尿路上皮癌, 病理分级为G1~G2, 临床分期为Ta、T1。术后随访6~18个月, 至术后1年共5例肿瘤复发, 无尿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尿道980 nm半导体激光剜除术是治疗老年高危NMIBC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刘定益,胡桑[5](2021)在《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整块切除与环状电极电切治疗膀胱肿瘤疗效及安全性比较》文中提出目的:比较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整块切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与经尿道等离子环状电极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整块切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经尿道等离子环状电极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肿瘤分级、手术时间、闭孔神经反射发生例数、膀胱穿孔例数、肿瘤标本显示肌层例数、肿瘤复发例数和手术后随访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肿瘤分级、手术时间、膀胱穿孔例数、肿瘤复发例数和手术后随访时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整块切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显示膀胱肿瘤基底肌层22例,经尿道等离子环状电极电切显示膀胱肿瘤基底肌层3例,前组可比后组显示更多的膀胱肿瘤基底肌层患者(P<0.05)。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整块切除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发生闭孔神经反射1例,经尿道等离子环状电极电切组发生8例,前组发生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后组(P<0.05)。结论: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整块切除术与经尿道等离子环状电极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均安全、有效。但前组比后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更少(P<0.05);前组比后组可获得更多的肿瘤基底肌层标本(P<0.05),更有利于病理分期。

王相[6](2021)在《光动力治疗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及目的:膀胱癌作为泌尿系统最为人所熟悉的肿瘤,国内外均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恶性程度较高且难以根治,长期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其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占绝大多数(75%),目前尽管经尿道膀胱肿瘤内镜粘膜下剥离术(BT-ESD)被报道说一种治疗NMIBC的有效手段,膀胱癌易反复的特点仍然使得术后复发率和进展率居高不下。光动力治疗是一种医治膀胱肿瘤的新手段,能对肿瘤病灶及术后残存肿瘤细胞的杀伤有不错的效果,让人们看到治疗非浸润性膀胱癌的新曙光。本研究旨在探讨与BT-ESD相比,在此基础上辅助性加用光动力治疗(PDT),研究光动力治疗对肿瘤术后复发率、进展率的意义,同时明确患者在PDT治疗后的并发症,分析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纳入确诊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病人一共39例,均来自本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2月所获取,随机分成A、B两组,A组即为试验组,方法是BT-ESD联合PDT,共计数16例病人;B组作为对照,方法是单纯使用BT-ESD,共计数23例;A组光动力治疗时间于BT-ESD术后1月实施,A组在皮试无过敏现象后即按75mg/kg计量将血卟啉混入50ml生理盐水中,经尿道灌注进入膀胱。2小时后经尿道置入630nm激光行全膀胱内激光照射治疗60min,其他治疗同B组。试验A组平均随访时间为21个月,对照B组平均随访时间19个月。出院后,所有患者均给予为期1年膀胱灌注化疗。结果:A组患者经过BT-ESD和光动力治疗后肿瘤复发率为18.8%(3/16),由NMIBC发展成MIBC的进展率为12.5%(2/16);B组患者经BT-ESD治疗后肿瘤复发率26.1%(6/23),由NMIBC发展为MIBC的进展率为17.4%(4/23);两组之间肿瘤的复发率和进展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光动力治疗后全部患者当中87.5%(14/16)的人会出现并发症,在所有并发症中发生较严重情况(严重血尿一例)为7%(1/14);此外,93%(13/14)的患者为膀胱刺激征、轻微血尿、膀胱痉挛、排尿不畅等常见不良反应,给予及时对症治疗后症状消退且均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BT-ESD联手PDT能有效抑制膀胱肿瘤的反复和浸润;尽管PDT术后易产生并发症,但多数症状较轻且均可控,是一种安全性、有效性、可行性较好的治疗措施。

黄龙[7](2021)在《二次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二次电切(Re-TURBT)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了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29例NMIBC患者。根据患者有无接受Re-TURBT,将其分为Re-TURBT组(共44例)和单次TURBT组(共85例)。观察Re-TURBT组患者术后肿瘤残留和重新分期情况,比较接受Re-TURBT的患者和未接受Re-TURBT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研究影响肿瘤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2)Re-TURBT组患者行二次电切术后发现肿瘤残留5例(11.4%),其中2例(4.5%)患者的病理分期升高,1例由Ta升至T2,另1例由T1升至T2,并因此更换治疗方案。(3)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e-TURBT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住院时间均少于单次TURBT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是否行Re-TURBT、肿瘤大小、病理分期、病理分级是影响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Re-TURBT不仅具有手术安全性好、患者住院时间短、显着降低复发率等优点,而且能够发现并清除初次电切残留肿瘤、修正分期错误。建议对于高分期肿瘤、高级别肿瘤、较大体积肿瘤的NMIBC患者,初次电切术后2-6周常规进行Re-TURBT。

赵文强[8](2021)在《双极等离子针状电极精准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比分析双极等离子针状电极精准电切术与传统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tumor,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57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组患者均满足以下条件:(1)57例膀胱肿瘤患者均为单发。(2)术前均经CT、盆腔核磁检查,提示无膀胱肌层浸润。(3)肾盂分泌造影检查提示双侧上尿路无异常。(4)术后病理证实为NMIBC。(5)肿瘤大小<3cm。(6)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的心肺功能疾病,凝血功能正常,可耐受手术治疗。57例患者分为两组,双极等离子针状电极组29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1例。年龄48~81岁,平均年龄(64.5±16.6)岁。共29枚肿瘤,平均大小(2.1±0.6)cm。传统TURBT组28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45~78岁,平均(61.5±15.9)岁。共28枚肿瘤,平均大小(2.2±0.8)cm。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7例手术均由同一位手术医师完成,采用插管全麻,双极等离子针状电极组对肿瘤基底周围0.5~1.0cm正常的膀胱黏膜进行电灼标记,然后根据膀胱肿瘤精准电切术的手术原则完整切除肿瘤,肿瘤处手术切除深度达肌层。TURBT组根据传统的TURBT手术原则对膀胱肿瘤进行分层切除并切除包括肿瘤周围2cm的正常膀胱黏膜,肿瘤处手术切除深度同双极等离子针状电极组。双极等离子针状电极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0.37±4.3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43.65±4.25)ml,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为0.00%(0例),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平均为(23.88±8.12)h,平均住院时间为(3.61±1.05)d,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为3.45%(1例)。而TURBT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6.65±3.4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90.41±4.37)ml,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为17.86%(5例),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平均为(32.39±11.54)h,平均住院时间为(4.68±1.17)d,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为28.57%(8例)。双极等离子针状电极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方面均优于传统TURBT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双极等离子针状电极在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进行精准电切的过程中较传统TURBT具有对周围组织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止血效果好的特点。(2)双极等离子针状电极精准电切术降低了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率。(3)双极等离子针状电极精准电切术能够缩短住院周期及膀胱冲洗时间,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4)双极等离子针状电极精准电切术较传统TURBT能够降低肿瘤复发率,改善患者预后。

王剑敏,车斯策,符加晓,张云宇[9](2021)在《经尿道2μm激光治疗对高级别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及安全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经尿道2 μm激光治疗对高级别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复发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高级别NMIBC患者75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和研究组(38例)。对照组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TURBT),研究组行经尿道2 μm激光治疗,两组均在初次手术6周后再行二次手术。对比两组的复发情况、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复发率为10.52%,低于对照组的29.72%(P<0.05);研究组初次手术和二次手术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89%,低于对照组的32.43%(P<0.05)。结论:经尿道2 μm激光治疗能够降低高级别NMIBC的复发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术中出血,促进患者的恢复。

龙涛[10](2021)在《不同能量平台致兔膀胱段输尿管隐性热损伤及预防修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构建单极电切电凝、钬激光、铥激光三种能量平台致实验兔膀胱段输尿管隐性热损伤动物模型、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时不同能量平台致实验兔膀胱段输尿管隐性热损伤危险区域范围大小;研究膀胱段输尿管隐性热损伤后输尿管的变化情况包括扩张积水变化、病理学变化、有无狭窄的产生。在输尿管隐性热损伤模型上,采用仅切少凝、术中置管、不同能量平台铲状切开三种预防修复方式,观察预防改善输尿管、肾脏积水和晚期输尿管狭窄的效果。方法:随机将48只成年普通级日本大耳白兔,分为对照组3只、假手术组3只、隐性热损伤模型组27只、预防修复组15只。隐性热损伤模型组于垂直距离壁内输尿管0cm、距离输尿管口0.5cm、1cm的(A、B)2处;于垂直距离壁内输尿管0.5cm、距离输尿管口0.5cm的C处,分别采用电切电凝能量平台组、钬激光能量平台组、铥激光能量平台组构建输尿管膀胱段隐性热损伤的动物模型。预防修复组构建损伤模型时,更换为仅为仅切少凝操作或构建模型即刻术中置入输尿管支架或构建模型即刻使用相同能量平台从输尿管口逆行越过损伤处切开形成铲状扩张。假手术组向膀胱输尿管段置入斑马导丝、拔出导丝。对照组不处理。术后1月行B超检测双侧肾脏、输尿管、膀胱情况,麻醉后下采取上起剑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切口暴露双侧膀胱、肾、输尿管,肉眼观察双侧肾及全长输尿管差异、有无积水、测量各段输尿管直径,将输尿管膀胱段HE染色观察各层组织结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查输尿管膀胱段组织中TGF-β、α-SMA的表达。结果:(1).不同能量平台构建膀胱段输尿管隐性热损伤的动物模型,术后1月B超结果均有肾盂积水,术后一月下段输尿管直径与对照组、假手术组、术前对比显着扩张(P<0.05);(2)术后1月取隐性热损伤模型组膀胱段输尿管HE染色中均表现为组织被覆移行上皮,部分细胞核有异形性,间质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炎细胞浸润,部分管腔扩张,肌层明显增厚,炎细胞浸润,部分管腔上皮脱落,移行上皮结构紊乱,层次减少。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术后1月取膀胱段输尿管行病理检查,HE染色显示输尿管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均完整;(3)术后1月取膀胱段输尿管行免疫组化α-SMA阳性细胞百分比电切电凝能量平台组、钬激光能量平台组、铥激光能量平台组20%、10%、10%。TGF-β免疫组化阳性细胞百分比电切能量平台组、钬激光能量平台组、铥激光能量平台组30%、10%、25%;(4)预防修复电切能量平台、钬激光能量平台、铥激光能量铲状切开,术后1月行B超检测无肾积水、输尿管直径与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无意义。术中置管组1月后B超检测无肾盂积水,但中、下段输尿管直径与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有意义(P<0.05)。仅切少凝预防修复,1月后B超检测有肾盂积水,上、中、下段输尿管直径与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1)在日本大耳白兔上构建的电切电凝能量平台、钬激光能量平台、铥激光能量平台膀胱段输尿管隐性热损伤模型是接近临床上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对膀胱段输尿管隐性热损伤,比较理想的动物模型。(2)在日本大耳白兔上模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行不同能量平台手术治疗时输尿管膀胱壁走行区域损伤危险区域为输尿管口外上象限以膀胱段输尿管为中线,长1.0cm,宽1.0cm的矩形范围。不同能量平台膀胱段输尿管隐性热损伤后输尿管积水不会消失、会造成输尿管狭窄梗阻。(3)在模型成功建立的基础上行不同膀胱段输尿管预防损伤修复方式,损伤即刻使用相同能量平台从输尿管口逆行越过损伤处切开,输尿管口形成铲状扩张,能预防输尿管积水、狭窄的产生,切开长度为膀胱段输尿管1/2时不会引起输尿管返流;发生术中置管能预防输尿管积水、狭窄的形成;仅切少凝预防输尿管隐性热损伤无效。

二、经尿道气化电切治疗浅表膀胱肿瘤16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尿道气化电切治疗浅表膀胱肿瘤16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选择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血清肿瘤相关因子水平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2)经尿道膀胱肿瘤针状电极剜除治疗近输尿管口的膀胱肿瘤(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手术方式
    三、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5)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整块切除与环状电极电切治疗膀胱肿瘤疗效及安全性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术后处理及随访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进行ERBT的解剖基础
    3.2 应用双极等离子针状电极进行E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优势
    3.3 应用等离子针状电极进行E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不足之处

(6)光动力治疗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临床资料收集
    1.3 治疗方法
    1.4 PDT术前和术后注意事项
    1.5 PDT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1.6 评价方法
    1.7 统计学方法
二、结果
    2.1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肿瘤复发及进展结果
    2.2 A、B两组BT-ESD围手术期相关情况比较
    2.3 PDT的相关不良反应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光动力学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7)二次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对象和方法
    2.1 病例选择
        2.1.1 病例纳入标准
        2.1.2 病例排除标准
        2.1.3 病例分组
    2.2 研究方法
        2.2.1 手术方法
        2.2.2 膀胱灌注方法
        2.2.3 随访方法
    2.3 研究内容
        2.3.1 肿瘤相关情况
        2.3.2 终点事件定义
    2.4 影响复发因素分组说明
        2.4.1 年龄
        2.4.2 身体质量指数(BMI)
        2.4.3 肿瘤病理情况
    2.5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临床治疗指标比较
    3.3 肿瘤残留和病理重新分期
    3.4 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比较
    3.5 影响肿瘤复发的单因素分析
    3.6 影响肿瘤复发的多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影响术后复发的因素
    4.2 术后肿瘤残留
    4.3 术后病理重新分期
    4.4 Re-TURBT对术后复发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B 综述 二次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8)双极等离子针状电极精准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2.1 膀胱癌的流行病学及病理学分类
    2.2 膀胱癌的病因学
    2.3 膀胱癌的诊断
    2.4 膀胱癌的分级与分期
    2.5 膀胱癌的临床表现
    2.6 膀胱癌的治疗方式
    2.7 膀胱肿瘤的术后并发症
    2.8 展望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3.2 一般资料
    3.3 手术方法
    3.4 术后处理和随访
    3.5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针状电极组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术中临床资料与TURBT组的比较
        4.1.1 针状电极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TURBT组的比较
        4.1.2 针状电极组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与TURBT组的比较
    4.2 针状电极组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术后临床资料与TURBT组的比较
        4.2.1 针状电极组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与TURBT组的比较
        4.2.2 针状电极组术后1 年肿瘤复发率与TURBT组的比较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经尿道2μm激光治疗对高级别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及安全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复发情况对比
    2.2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
    2.3 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
3 讨论

(10)不同能量平台致兔膀胱段输尿管隐性热损伤及预防修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1 背景
        1.1.1 经尿道膀胱膀胱肿瘤切除术中常用能量平台
        1.1.2 输尿管损伤现状
        1.1.3 膀胱段输尿管隐性热损伤兔动物模型优势
    1.2 研究内容
        1.2.1 构建不同能量平台致实验兔膀胱段输尿管隐性热损伤模型
        1.2.2 在隐性热损伤模型上行不同预防措施及损伤修复方式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药品
        2.1.3 实验试剂
        2.1.4 实验器材
        2.1.5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动物分组
        2.2.2 手术步骤
        2.2.2.1 构建膀胱段输尿管隐性热损伤动物模型
        2.2.2.2 在隐性热损伤模型上行预防损伤修复方式
        2.2.2.3 假手术组处理
        2.2.2.4 对照组
        2.2.3 实验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2.2.4 实验标本的观测指标
    2.3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不同能量平台构建膀胱段输尿管隐性热损伤模型效果评价
        3.1.1 术后1月模型组测量输尿管直径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3.1.2 术后1月模型组测量输尿管直径与假手术组比较结果
        3.1.3 模型组术前、术后1月下段输尿管直径比较结果
        3.1.4 模型组术后1月不同能量平台输尿管直径比较结果
        3.1.5 模型组术前、术后1月B超结果
        3.1.6 模型组1月后膀胱段输尿管HE染色、免疫组化结果
        3.1.7 不同能量平台构建膀胱段输尿管隐性热损伤模型危险区域
    3.2 在隐性热损伤模型上行不同预防损伤修复方式应用效果
        3.2.1 仅切少凝预防损伤修复方式应用效果
        3.2.2 术中置管预防损伤修复方式应用效果
        3.2.3 不同能量平台铲状切开预防损伤修复方式应用效果
第四章 讨论
    4.1 不同能量平台构建膀胱段输尿管隐性热损伤模型效果评价
        4.1.1 膀胱段输尿管隐性热损伤现状
        4.1.2 细胞热损伤相关研究
        4.1.3 膀胱段输尿管动物模型及返流相关研究
        4.1.4 实验结果分析
    4.2 在隐性热损伤模型上行不同预防损伤修复方式应用效果
        4.2.1 不同预防损伤修复方式现状
        4.2.2 实验结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输尿管膀胱段良性狭窄梗阻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经尿道气化电切治疗浅表膀胱肿瘤16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J]. 刘愿光. 临床医学, 2021(12)
  • [2]经尿道膀胱肿瘤针状电极剜除治疗近输尿管口的膀胱肿瘤[J]. 郭涛,符浩,谢小乓,段斌,唐昕,唐亚纯,祖雄兵.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06)
  • [3]医用激光在泌尿系统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 任晓磊.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21(06)
  • [4]980 nm半导体激光剜除老年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应用[J]. 李于豪,任晓磊.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21(06)
  • [5]经尿道等离子针状电极整块切除与环状电极电切治疗膀胱肿瘤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 刘定益,胡桑. 现代肿瘤医学, 2021(19)
  • [6]光动力治疗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D]. 王相. 延安大学, 2021(09)
  • [7]二次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分析[D]. 黄龙. 青海大学, 2021(01)
  • [8]双极等离子针状电极精准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分析[D]. 赵文强. 吉林大学, 2021(01)
  • [9]经尿道2μm激光治疗对高级别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及安全性的影响[J]. 王剑敏,车斯策,符加晓,张云宇. 中外医学研究, 2021(10)
  • [10]不同能量平台致兔膀胱段输尿管隐性热损伤及预防修复研究[D]. 龙涛. 兰州大学, 2021(12)

标签:;  ;  ;  ;  ;  

经尿道气化切除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16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