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锰酸盐指数测定中修正系数K值变化的验证

高锰酸盐指数测定中修正系数K值变化的验证

一、高锰酸盐指数测定中校正系数K值的变化验证(论文文献综述)

王超,贾庆林,贾海燕,李超,尹炜[1](2021)在《光照、流速和水温对大型人工输水渠道自净影响》文中提出以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为对象,通过实验室模拟培养测定污染物降解系数,分析了光照、流速和温度对渠道自净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避光和光照条件下,高锰酸盐指数的降解系数分别为0.026和0.022d-1,无显着性差异(P>0.05);氨氮的降解系数分别为0.006和0.012d-1,差异极显着(P<0.01).各流速条件下高锰酸盐指数降解系数分别为0.027d-1(0.2m/s)、0.029d-1(0.3m/s)、0.029d-1(0.4m/s),氨氮降解系数分别为0.014d-1(0.2m/s)、0.017d-1(0.3m/s)、0.018d-1(0.4m/s),不同流速之间无显着性差异,但均显着高于0m/s实验组(P<0.05).各温度条件下高锰酸盐指数降解系数分别为0.014d-1(10℃)、0.018d-1(15℃)、0.022d-1(20℃)、0.029d-1(25℃)和0.031d-1(30℃),25~30℃差异不显着(P>0.05),其他各温度梯度之间均存在显着性差异;氨氮降解系数分别为0.002d-1(10℃)、0.003d-1(15℃)、0.010d-1(20℃)、0.012d-1(25℃)和0.020d-1(30℃),10~15℃、15~20℃和20~25℃差异不显着,其他温度梯度之间均具有显着差异.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的温度校正系数θ值分别为1.047和1.079.研究结果可为中线工程水质管理提供依据.

李澜[2](2021)在《基于无人机高光谱遥感的城市中小河流水质等级判别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城市河流众多、水网交错、生态系统脆弱,是城市水污染问题高发地,传统水质采样化验方法成本较高。随着科技的发展,遥感技术因其非接触、全局监测的技术优势,可作为现有监测手段的补充,提高现有城市环境的监测力度。但现有卫星遥感探测器的时空分辨率的限制,只能对大面积水体进行监测,难以满足城市中小河流的水质监测需求。针对现有卫星遥感难以满足城市中小河流水质的监测需求,本文将无人机高光谱技术应用到城市中小河流的水环境监测中来。首先选择上海市嘉定区和青浦区为研究区域,开展野外同步水质光谱数据采集实验,获取各等级水质样本数据。随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光谱二阶微分波动指数的水质等级遥感判别方法。为了将该模型应用到无人机高光谱遥感图像上,设计了基于无人机高光谱遥感水环境监测的技术流程方案,并针对其中的反射率反演、水面阴影校正以及耀斑处理三个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最后通过上海市嘉定区和青浦高光谱水质检测飞行实验检验了本文研究对于城市中小河流的水质等级判别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之处如下:1)提出了光谱二阶微分波动指数的城市河流水质等级遥感判别方法。与现有基于参数反演的水质等级遥感判别方法不同,本文直接从各等级水体的光谱特征进行分析,通过提取水体光谱二阶微分的局部极值点形成包含二阶微分的波动范围的上下包络线,进而利用上下包络线计算反映二阶微分震动范围的波动指数,通过对各等级水体的波动指数进行分析后发现,水体光谱二阶微分波动指数与水质等级具有正向相关关系,水质等级越高,水质越差,水体光谱二阶微分波动指数越高,随后选择各等级差异较大的特征波段的平均波动指数为特征向量,构建水质等级遥感判别模型,经测试,本文所提方法效果的各类水质等级识别准确度均要优于基于参数反演的水质等级。随后在原有数据基础上进行仿真测试,测试了不同光谱分辨率和信噪比对于模型效果,分析了光谱分辨率和信噪比对于基于参数反演的水质等级识别方法以及本文所提方法的影响。2)对于劣Ⅴ类这类污染水体的污染类型,分析了总磷超标型、氨氮超标型和总磷氨氮同时超标型三种不同类型的劣Ⅴ类水体的光谱特征差异,并在特征差异的基础提出了一种光谱特征形态指数的劣Ⅴ类水体污染类型遥感判别方法,经过检验劣Ⅴ类水体污染类型识别准确度达到了75%。3)提出了基于邻域线性校正的水面阴影校正方法。本文在充分调研现有遥感图像阴影校正方法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邻域线性校正的阴影校正方法,通过邻域正常水体可见光与近红外反射率之间关系进行传递,计算阴影区域内水体的阴影补偿量,最后根据空间滤波消除区域边界完成阴影区域校正,开展验证实验,将本文方法与传统的基于HSI色彩空间以及基于内外轮廓线匹配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对阴影区域进行校正,对于纹理特征的保持能力与传统方法相当,但光谱特征的保持能力优于经典方法。4)提出了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水面耀斑恢复方法。本方法首先从保真度和连续性两方面构建全局优化函数,随后使用离散余弦变换进行迭代求解待恢复区域的最佳像素值,随后将本文方法与基于偏微分方程的CDD和基于区块填充的Criminisi方法在不同耀斑区域面积占比的无人机遥感图像上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三种方法均能很好对小面积的耀斑区域进行恢复,随着耀斑区域面积的增大,CDD法借鉴物理学当中热扩散的原理,耀斑区域面积较大时会出现区域分块现象,且耀斑区域面积越大,分块现象越明显;而Criminisi法由于采用区块相似匹配的原理,易出现误匹配的现象,本文方法优于直接对待处理区域进行求解,受耀斑区域面积影响较小,并且光谱特征的保持能力也要优于其他两种经典方法。

杨力,王钊,陈任翔[3](2020)在《酸性法高锰酸盐指数准确测定的影响因素探讨》文中研究表明酸性法测定高锰酸盐指数是一个条件实验,其准确测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以《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GB11892—89)为依据,探讨了取样量、K值范围、反应体系的酸度、水浴条件、空白值、滴定过程控制等因素对酸性法测定高锰酸盐指数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经验和对比计算,对实验条件及操作方法进行优化。通过各因素的优化,可提高酸性法测定高锰酸盐指数的精密度、准确度和数据可比性。

程李[4](2020)在《机器人辅助微试剂原位水质高锰酸盐在线监测仪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锰酸盐指数是指水中无机可氧化物质和有机可氧化物质由高锰酸钾高温氧化反应后通过计算消耗的高锰酸钾量得出的相当耗氧量,是衡量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同时,高锰酸盐指数在历年全国地表水污染指数统计中皆为主要污染指标之一,因此对于地表水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地表水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需求与当前监测设备现状及问题,基于顺序注射技术与光谱法,通过机器人辅助技术设计了水质高锰酸盐指数在线监测系统,完成了对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的自动化测定。本文主要工作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进行微控技术及顺序注射法研究现状分析,确定测定工作内容,分析机器人技术在检测领域应用现状,并结合课题讨论机器人技术应用环节。2、根据微试剂高锰酸盐监测原理基于顺序注射技术与连续光谱法完成实验平台的搭建,通过实验及最小二乘法建立高锰酸盐指数检测回归模型,完成课题可行性验证分析,进一步完成对实验平台检测结果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工作。3、完成样机的设计工作:通过对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方法进行分析,设计样机实现方案,基于顺序注射技术与光谱法,通过机器人辅助结构替代多通道切换阀以及繁杂管路,设计了水质高锰酸盐指数在线监测系统,并完成对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的全自动化测定工作。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案,通过合理设计嵌入式系统完成对样机整体流程的控制工作,并能够实时监测试验流程与模块状态,对样机机械结构进行设计与布局,在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同时缩小结构体积。4、完成高锰酸盐指数检测影响因素分析:针对目前监测仪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检测中主要干扰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现有产品存在的问题,分析建立回归曲线算法模型,并结合实验平台搭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完成样机搭建工作。5、最后完成对整体系统的集成与试验:通过嵌入式系统完成对样机的控制工作,测试整体系统稳定性、可靠性和准确性。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在实验过程中系统运行稳定,可准确测定水质高锰酸盐指数,工作曲线校正系数为0.99242,最低检出限为0.1μg·m L-1,重复性≤2.198%,加标回收率98.73~102.57%,废液量小于20m L,检测周期为45min,达到了设计目的,为地表水检测提供了新思路,并能应用于实验室、站房和微型站等水质在线检测平台。

刘李凌君[5](2020)在《黑龙江省水环境容量测算方法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水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为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成黑龙江省政府布置的“加快确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即“三线一单”)工作中水环境容量和污染物允许排放量测算的工作,本研究以黑龙江省为研究对象,基于多河段水环境质量模型计算各个流域、行政单元和控制单元的环境容量,为黑龙江省实现精细化水环境管理和总量控制提供技术信息支撑。首先选择基于ArcGIS界面的SWAT水文模型作为水文计算工具。建立模型数据库,然后以黑龙江省水功能四级分区为计算单元,利用SWAT模型逐一对其进行水文计算,完成黑龙江省43个流域水系生成和河段的概化工作。分别利用ArcGIS中的字节计算器、栅格分类器等工具对水文计算过程中无法按照常规方法正确生成水系的3类异常流域——平原地区、界江界河地区和DEM数据异常地区进行了基于各地区实际情况的修正。结果显示,通过修正后3类异常流域均能正确的完成水系生成。然后利用python编写脚本,完成对SWAT模型水系生成结果的处理,批量建立河段概化表。基于各个流域的河段概化表,选用一维稳态河流水质模型,并按照基于各支流汇入口累积降解比例为权重的分配方法,利用MATLAB完成全省43个流域578个河段环境容量的计算。通过汇总得到了黑龙江全省环境容量。然后选取阿什河流域为典型流域,分别从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K值)、各月最枯月平均流量和不同保证率下的环境容量3个层面对其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按照点源和非点源对黑龙江省各个流域进行了污染负荷入河量与排放量的估算,结合环境容量的计算结果,依据水质不再恶化与水体达标原则,按照污染负荷与环境容量的较小值为黑龙江省各个控制单元进行最大日负荷的分配,并按照地市、区县进行了统计。最后从污染源减排角度,有针对性的提出水污染物减排和水体污染防控的具体措施,以便当地政府进行环境管理。

李红科,王立波,袁池[6](2020)在《不同处理方式对高原地表水中高锰酸盐指数测定结果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影响西藏高原地区高锰酸盐指数值测定的因素很多。文章从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的不同处理条件入手,考虑到水样的酸度、滴定速度、校正系数K值、滴定终点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浴加热过程中加热温度控制90℃、加热时间35min为最优处理条件。同时要保证样酸度适宜、滴定速度恰当、校正系数K值在0.96001. 0000之间、滴定终点在30s内不褪色且颜色保持一致,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张晓敏[7](2018)在《黄河三角洲感潮河段COD测定方法的校正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是用来反映被监测水质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水质监测和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通常,采用化学方法即往水体添加氧化剂,在一定条件下,将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折算成1升水样全部被氧化后所需要的氧的量,以mg/L表示。该指标通常用于表征水体综合有机污染程度,并在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海区富营养化研究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低盐度的河口及近海岸区,重铬酸钾法和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均受到盐度(氯离子浓度)干扰,测量值无法准确反映近岸盐度较低海域的有机污染程度,因此近海岸感潮河段COD测定方法的研究将有助于准确反映该区域的有机污染状况,对于提出以溯源为核心的针对性污染治理措施和方案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河三角洲感潮河段的监测断面为研究对象,分析2012年至2016年水质监测指标的年内和年际变化规律及其与潮汐和盐度的关系,探究盐度(氯离子浓度)对于CODCr、高锰酸盐指数、海水COD测定结果的影响。通过黄河口实地取海水并测定PH、盐度、电导率及COD等参数,用实际海水稀释和加入葡萄糖作底物进行实验室模拟感潮河段水质特征,采用重铬酸钾法、高锰酸盐指数测定方法和海水COD测定方法三种不同的监测方法测定,分析研究盐度对于三种方法测定的影响,并提出一定盐度范围内适用于感潮河段监测结果校正的公式。最终确立适用于感潮河段水质COD监测的方法,并结合东营市典型河流挑河、神仙沟感潮河段的现场水质监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公式的验证。为感潮河段COD的测定及进一步进行水质评价提供依据。本文主要结论:(1)东营海域大部岸段的大潮多发生于34月和711月,海水的潮汐现象可以使得海水与入海的河流相互混合,与此同时,潮汐作用使得河口的含盐量大大增加,从而使得水质监测中氯化物的浓度随着潮汐出现的月份而出现明显升高。20122016年间,典型感潮河段流监测断面的水质的溶解氧、氨氮浓度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年平均值均基本能达到国家V类水质标准的要求,而CODCr的年平均值高于V类水质标准,出现不稳定达标情况。经监测结果分析,水质氯离子浓度和CODCr的监测结果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2)盐度在0‰7‰范围内,重铬酸钾法测得的CODCr实测值不随盐度的升高而变化,趋于稳定状态,不受盐度因素的干扰。盐度7‰25‰范围内,随着盐度升高COD值呈现对数型增长;盐度25‰35‰范围内,随着盐度升高COD值呈现复杂性的增长趋势。因此,将盐度7‰定义为重铬酸钾测定COD方法的盐度临界值,高于此值,则不宜采用此方法监测。海水COD测定方法在盐度约为25‰35‰范围内基本不受盐度变化的影响,而盐度0‰25‰范围的测定结果明显偏低,且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升高,因此,将水样中盐度25‰定义为海水COD测定方法的盐度临界值,低于此值,则不宜采用此方法监测。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在盐度0‰10‰范围内,基本不受氯离子浓度变化的影响,相对稳定。盐度10‰35‰范围内,其测定值随着盐度增长而呈现对数升高趋势。因此,将水样中盐度10‰定义为高锰酸盐指数测定方法的盐度临界值,低于此值,则不宜采用此方法监测。(3)盐度7‰25‰范围内的CODCr监测值与盐度呈现很好的相关关系,选择此盐度范围进行校正,提出校正公式。将不同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重铬酸钾法实测值和理论值的差值与盐度进行多次线性拟合,得7‰25‰盐度范围内标准重铬酸钾法COD测定结果的校正公式为:C0=-b-(b2-4ac)1/2/2a其中, a=3.573×10-3·d-7.104×10-3,b=-8.968×10-2·d-0.8.22,c=COD-11.14·d-21.14,d=In(S+0.0109)其中S是水样实测盐度;COD为CODCr实测值;C0为校正后的值。该公式应用于黄河三角洲河流的感潮河段盐度在7‰25‰范围得区域,进行标准重铬酸钾法COD测定结果的校正。盐度25‰35‰范围内的高锰酸盐指数监测值与盐度呈现很好的相关关系,选择此盐度范围进行校正,提出校正公式。将不同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高锰酸盐指数实测值和理论值的差值与盐度进行多次线性拟合,得25‰35‰盐度范围内标准高锰酸盐指数测定结果的校正公式为:C1=-b-(b2-4ac)1/2/2a其中,a=-1.415×10-4·d×10-4, b=-3.838×10-3·d-0.9930,c=COD-1.135d-2.525, d=In(S+0.0012)其中S是水样实测盐度,COD为实测值,C1为校正后的值。(4)采用校正式对2012-2017年黄河三角洲典型感潮河段挑河和神仙沟监测断面COD实测值进行校正后,校正后达标率可提高10%50%,达标水平显着提高,降低了由盐度带来的对于COD测定方法的影响。2017年挑河的COD监测结果经校正后,基本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V类标准的水质要求。最终,确立了黄河三角洲河流的感潮河段COD的测定以盐度作为方法选择依据,盐度7‰和25‰分别作为测定方法选择的临界点的最适监测方法。盐度0‰7‰,采用重铬酸钾法进行测定;盐度7‰25‰范围内,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后使用本文校正公式4-5对结果进行校正;盐度25‰35‰范围内,采用高锰酸盐指数测定方法进行测定后用公式4-10校正,或者采用海水COD测定法直接进行监测,分别采用相应的标准进行水质评价。

马敏娟[8](2018)在《基于分光光度法与电化学法测定水体中的高锰酸盐指数》文中指出高锰酸盐指数是我国地表水的主要污染指标之一,综合地反映了水体受到耗氧有机物污染的程度。国标法(GB 11892-89,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技术成熟、结果可靠,但测定耗时长、操作繁琐,不适合大批量水样分析测定。因此探究省时快速、操作简便,适用于大批量样品分析的高锰酸盐指数测定方法,对于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首先探究了国标法(GB 11892-89)测定高锰酸盐指数主要影响因素的反应动力学,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密封消解-分光光度法和TiO2-Au纳米复合粒子修饰电极光电催化氧化法测定高锰酸盐指数的方法。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采用连续循环流动装置,分别探究了国标法(酸性法)中测定高锰酸盐指数的主要影响因素:加热时间、(1+3)H2SO4添加量、加热温度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溶液中KMnO4氧化有机物逐渐被消耗,加热时间越长,消耗的KMnO4越多,测得的高锰酸盐指数将偏大,反之亦然;(1+3)H2SO4添加量对消解反应的影响较小,但(1+3)H2SO4添加量过少,会减弱KMnO4的氧化能力,导致消解速率缓慢,在固定时间下测得的高锰酸盐指数将偏低;水浴温度对消解反应影响很大,随着水浴温度的升高,消解速率加快。因此测定高锰酸盐指数,应严格按照国标法中要求,才能达到同等消解效率。(2)建立了密封消解-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高锰酸盐指数。基于消解后溶液中剩余KMnO4在526 nm波长处有最大吸光值,建立溶液中剩余KMnO4吸光值与水样高锰酸盐指数间的关系。最终确定的测定分析条件为:加入水样20 mL、(1+3)H2SO4 溶液 1.00 mL、0.01mol/LKMnO4 溶液 2.00mL,在沸水浴下密封消解时间为22 min,采取过滤方式消除消解过程中产生的MnO2黑色杂质的影响。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1 mg/L,定量限为0.4 mg/L,检测上限为5.0 mg/L,方法线性良好(R2>0.990),实际水样加标回收率为91.0-117.2%,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精密度。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实际水样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与国标法相比,本方法高效、快速、节约试剂,且能大批量测定水样中的高锰酸盐指数,对于Cl-含量在900 mg/L以内的水样测定结果不受影响。(3)建立了 TiO2-Au纳米复合粒子修饰电极光电催化氧化法测定高锰酸盐指数的方法。相比于纯TiO2纳米粒子修饰电极,TiO2-Au纳米复合粒子修饰电极表现出了更好的光催化氧化性能。对于本实验中使用的P25 TiO2,最终优化的Au纳米粒子负载量为TiO2与Au摩尔比为250:1;优化的分析条件为:应用电压1200mV,溶液pH范围为5-9,电解质溶液为0.15mol/LNa2SO4。根据TiO2-Au纳米复合粒子光催化氧化有机物产生的电流,建立了净光氧化电流与水样中高锰酸盐指数间的关系。本方法的检出限为1.3 mg/L,定量限为4.1 mg/L,检测上限为40 mg/L,方法线性良好(R2≥0.990)。本方法测定高锰酸盐指数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环境友好等优点,可以作为地表水中高锰酸盐指数的预判断。

张惠琴[9](2018)在《水质高锰酸盐指数测定中误差来源与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锰酸盐指数是表示水体水质受污染物和还原性无机物污染的程度的一个综合指标[1],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表水、地下水和饮用水源水质的污染状况。对水质高锰酸盐指数测定过程中就规范操作进行了分析,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有很多,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总结提炼了测定过程应注意的环节及操作步骤,针对高锰酸盐指数测定过程中如何消除误差,提高准确度进行探讨论证。

王晓彤,楚翠娟,孙义峰[10](2017)在《浅析地表水中高锰酸盐指数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措施》文中研究说明高锰酸盐指数是水质测定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间接反映水体中有机物及无机可氧化物质污染程度。本文根据现行《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GB11892-1989)的分析方法对影响其测定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在实验室实际操作中总结的经验,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保证措施,进一步提高分析数据的准确性。

二、高锰酸盐指数测定中校正系数K值的变化验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锰酸盐指数测定中校正系数K值的变化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1)光照、流速和水温对大型人工输水渠道自净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区域概况
    1.2 样品采集
    1.3 实验方案设计
        1.3.1 光照设置
        1.3.2 流速
        1.3.3 温度
    1.4 降解系数计算
    1.5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光照对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自净的影响
    2.2 流速对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自净的影响
    2.3 温度对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自净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2)基于无人机高光谱遥感的城市中小河流水质等级判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光谱传感器研究现状
        1.2.2 水环境遥感监测研究现状
        1.2.3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水环境遥感原理与实验数据获取采集
    2.1 水环境遥感监测原理
        2.1.1 水体辐射传输原理
        2.1.2 水体光谱特征
    2.2 水质光谱实验采集
        2.2.1 实验区介绍
        2.2.2 水质光谱数据采集实验
        2.2.3 水质光谱数据处理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城市水环境非光学活性参数遥感建模
    3.1 城市河流水质数据分析
    3.2 非光学活性参数遥感敏感波段选择
        3.2.1 参数间相互关系分析
        3.2.2 非光学活性水质参数特征波段选择
    3.3 非光学活性参数遥感反演与结果评价
        3.3.1 非光学活性参数遥感建模
        3.3.2 反演结果精度评价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城市中小河流水质等级遥感判别方法
    4.1 研究区河流水质等级数据分析
    4.2 基于光谱二阶微分波动指数的城市河流水质类型遥感判别方法
        4.2.1 方法与原理描述
        4.2.2 精度和影响参数分析
    4.3 污染水体污染类型遥感分析
        4.3.1 劣Ⅴ类水体光谱特征分析
        4.3.2 基于形态指数的污染水体污染类型遥感识别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无人机高光谱数据处理水环境监测关键技术
    5.1 针对城市中小河流的无人机高光谱数据处理技术方案
    5.2 针对水体的无人机高光谱图像反射率反演
        5.2.1 经验线性校正法原理概述
        5.2.2 靶标与转换参数计算
        5.2.3 反射率反演精度评价
    5.3 无人机遥感图像水体阴影校正
        5.3.1 现有遥感图像阴影校正方法
        5.3.2 城市河流遥感图像水体阴影光谱特征分析
        5.3.3 基于邻域线性补偿的城市河流阴影恢复方法
        5.3.4 阴影校正结果验证与分析
    5.4 无人机遥感图像耀斑区域恢复
        5.4.1 现有遥感图像耀斑恢复方法
        5.4.2 无人机遥感图像耀斑检测
        5.4.3 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无人机遥感图像耀斑恢复算法
        5.4.4 耀斑恢复结果验证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无人机水环境监测实验
    6.1 城市中小河流水质等级监测方案设计
    6.2 城市中小河流水质状况监测应用分析与评价
        6.2.1 无人机高光谱设备介绍
        6.2.2 飞行实验区介绍
        6.2.3 监测结果分析与评价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创新点
    7.3 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酸性法高锰酸盐指数准确测定的影响因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理
    2.2 主要仪器与试剂
        2.2.1 仪器和材料
        2.2.2 试剂
    2.3 实验步骤
        2.3.1 样品的测定
        2.3.2 空白值的测定
        2.3.3 K值的获得
3 结果与讨论
    3.1 取样量的确定
    3.2 KMnO4标准溶液浓度及K值范围的确定
    3.3 反应体系酸度的影响
    3.4 水浴加热条件的确定
    3.5 空白试验
    3.6 滴定过程的控制
        3.6.1 滴定温度的控制
        3.6.2 滴定速度的控制
4 结论及建议

(4)机器人辅助微试剂原位水质高锰酸盐在线监测仪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微试剂水质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1.2.1 微控技术研究现状
        1.2.2 顺序注射法研究现状
        1.2.3 光谱法技术研究现状
    1.3 机器人技术在检测领域应用现状
    1.4 国内外高锰酸盐指数检测设备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微试剂高锰酸盐指数可行性分析
    2.1 测定原理分析
        2.1.1 微试剂高锰酸盐指数测定范围以及测定原理
        2.1.2 器件
        2.1.3 试剂
    2.2 微试剂高锰酸盐指数可行性实验分析
        2.2.1 消解池结构的设计
        2.2.2 实验平台原理设计
        2.2.3 实验平台采样流程设计
        2.2.4 实验平台单次检测控制流程图
        2.2.5 实验平台检测流程设计
        2.2.6 实验平台搭建
    2.3 实验数据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机器人辅助高锰酸盐监测系统样机设计
    3.1 需求分析
    3.2 样机嵌入式体系结构设计
        3.2.1 硬件层设计
        3.2.2 中间层设计
        3.2.3 系统层设计
        3.2.4 应用层设计
    3.3 机器人辅助结构设计
        3.3.1 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
        3.3.2 机器人控制程序设计
    3.4 样机平台原理设计
    3.5 样机机械结构设计
    3.6 系统集成和系统调试
        3.6.1 系统集成
        3.6.2 PCB硬件调试
        3.6.3 软件程序调试
        3.6.4 整机功能调试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机器人辅助水质高锰酸盐监测影响因素分析
    4.1 干扰因素排除
    4.2 算法模型
    4.3 工作曲线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性能测试及数据分析
    5.1 样机性能测试
        5.1.1 零点漂移测试
        5.1.2 量程漂移测试
        5.1.3 重复性误差测试
        5.1.4 系统性能测试
    5.2 检测数据分析
    5.3 仪器相关参数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5)黑龙江省水环境容量测算方法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水质模型研究进展
        1.2.2 国内外模型应用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Arc GIS简介与操作方法
        2.1.1 合并操作
        2.1.2 投影操作
        2.1.3 裁剪操作
    2.2 水系生成与河段概化方法
        2.2.1 以黑龙江省水功能四级分区为河段概化单元
        2.2.2 单个流域水系生成与河段概化方法
    2.3 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与方法
        2.3.1 水环境容量的定义
        2.3.2 单一河段水质模型
        2.3.3 多河段水质模型
    2.4 水污染负荷计算方法
        2.4.1 污染源调查与统计
        2.4.2 污染负荷计算方法
    2.5 数据来源
第3章 基于SWAT模型的黑龙江省水系生成与河段概化
    3.1 研究区域概况
        3.1.1 研究范围
        3.1.2 水系特征
        3.1.3 气候特征
        3.1.4 社会经济概况
    3.2 基于SWAT模型的水系生成与河段概化
        3.2.1 基础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3.2.2 模型运算
    3.3 非典型流域处理方法
        3.3.1 平原流域
        3.3.2 界江界河流域
        3.3.3 DEM失真流域
    3.4 河道信息提取与概化结果
        3.4.1 水文参数选择与确定
        3.4.2 河道信息提取
        3.4.3 河段概化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黑龙江省各流域水环境容量计算
    4.1 水质模型方法
        4.1.1 控制指标选择
        4.1.2 水质模型选择
        4.1.3 模型算法与方程
        4.1.4 水质模型参数确定
    4.2 环境容量计算结果与分析
        4.2.1 黑龙江省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
        4.2.2 环境容量分析与讨论
    4.3 典型流域的水环境容量不确定性分析
        4.3.1 水环境容量不确定性成因
        4.3.2 阿什河流域不确定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黑龙江省最大日负荷计算与总量控制
    5.1 水环境质量现状及污染负荷分析
        5.1.1 水质现状分析
        5.1.2 黑龙江省水质变化趋势
        5.1.3 污染负荷分析
    5.2 黑龙江省水污染物最大日负荷分配
        5.2.1 最大日负荷分配方法
        5.2.2 水环境容量分配方法对比与讨论
        5.2.3 水污染物削减比例分析
    5.3 水污染源减排措施建议
        5.3.1 工业源减排措施
        5.3.2 农业源减排措施
        5.3.3 生活源减排措施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不同处理方式对高原地表水中高锰酸盐指数测定结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1.2 仪器与设备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原理。
        1.3.2 试验方案。
        1.3.3 高锰酸盐指数含量计算公式。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加热温度对测定结果影响
    2.2 不同加热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2.3 试验中需要注意的其他环节
        2.3.1 酸度。
        2.3.2 滴定速度。
        2.3.3 校正系数K值。
        2.3.4 滴定终点。
3 小结

(7)黄河三角洲感潮河段COD测定方法的校正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全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水质COD监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化学需氧量的概述及意义
        1.2.2 COD的测定方法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主要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黄河三角洲典型感潮河段水质变化规律及影响分析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监测断面的布设
        2.2.2 采样方法和监测方法
        2.2.3 水质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
    2.3 挑河、神仙沟水质年际和年内变化规律及影响分析
        2.3.1 挑河、神仙沟水质的年际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2.3.2 挑河、神仙沟水质的年内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盐度对COD测定结果的影响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供试材料
        3.2.2 供试仪器和设备
        3.2.3 试验方案
        3.2.4 分析方法
        3.2.5 结果计算
        3.2.6 数据处理和制图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盐度对CODCr测定结果的影响
        3.3.2 盐度对海水COD测定法测定结果的影响
        3.3.3 盐度对高锰酸盐指数测定结果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黄河三角洲感潮河段COD校正方法的确立
    4.1 引言
    4.2 感潮河段COD测定结果的校正
        4.2.1 模拟标准溶液的CODCr测定结果的校正
        4.2.2 模拟标准溶液的高锰酸盐指数测定结果的校正
        4.2.3 黄河三角洲感潮河段COD校正方法的确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黄河三角洲感潮河段COD校正方法的实际验证
    5.1 引言
    5.2 黄河三角洲感潮河段COD校正前后对比分析
        5.2.1 挑河COD校正前后对比分析
        5.2.2 神仙沟COD校正前后对比分析
        5.2.3 COD校正方法的实际验证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基于分光光度法与电化学法测定水体中的高锰酸盐指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地表水现状
    1.2 高锰酸盐指数概述
    1.3 高锰酸盐指数测定的研究现状
        1.3.1 国标法
        1.3.2 消解方法的改进
        1.3.3 测定方法的改进
        1.3.4 测定高锰酸盐指数的其他研究
    1.4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1.4.1 课题的提出
        1.4.2 研究目标和内容
    第一章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国标法(酸性法)测定高锰酸盐指数的影响因素探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
        2.2.2 试剂与材料
        2.2.3 实验装置与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检测波长的选择
        2.3.2 加热时间对高锰酸盐指数测定的影响
        2.3.3 (1+3)H_2SO_4添加量对高锰酸盐指数测定的影响
        2.3.4 加热温度对高锰酸盐指数测定的影响
    2.4 小结
    第二章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密封消解-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体中的高锰酸盐指数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仪器
        3.2.2 试剂与材料
        3.2.3 实验原理
        3.2.4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水样体积与各试剂用量的选择
        3.3.2 密封消解时间优化
        3.3.3 (1+3)硫酸添加量的影响
        3.3.4 方法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和定量下限
        3.3.5 方法验证
        3.3.6 Cl~-干扰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参考文献
第四章 TiO_2-Au纳米复合粒子修饰电极光电催化氧化法测定水样中的高锰酸盐指数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仪器
        4.2.2 试剂与材料
        4.2.3 TiO_2-Au纳米复合粒子的合成
        4.2.4 修饰电极的制备
        4.2.5 实验装置与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TiO_2-Au纳米复合粒子光催化性能表征
        4.3.2 定量原理
        4.3.3 实验条件优化
        4.3.4 电极的清洗
        4.3.5 方法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和定量下限
        4.3.6 实际水样的测定
    4.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语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与贡献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9)水质高锰酸盐指数测定中误差来源与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法原理
2 试剂的选择与配制
3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4 加热处理的操作
5 滴定过程的控制
6 K值的标定
7 结论

(10)浅析地表水中高锰酸盐指数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念及测定方法
2 实验原理
3 影响高锰酸盐指数测定结果的因素分析
    3.1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3.2 高锰酸钾溶液取样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3.3 草酸钠溶液浓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3.4 加热方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3.5 校准系数K值的变化对结果影响
4 结论

四、高锰酸盐指数测定中校正系数K值的变化验证(论文参考文献)

  • [1]光照、流速和水温对大型人工输水渠道自净影响[J]. 王超,贾庆林,贾海燕,李超,尹炜. 中国环境科学, 2021(10)
  • [2]基于无人机高光谱遥感的城市中小河流水质等级判别研究[D]. 李澜.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2021(01)
  • [3]酸性法高锰酸盐指数准确测定的影响因素探讨[J]. 杨力,王钊,陈任翔.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0(06)
  • [4]机器人辅助微试剂原位水质高锰酸盐在线监测仪研究[D]. 程李. 北方工业大学, 2020(02)
  • [5]黑龙江省水环境容量测算方法及应用研究[D]. 刘李凌君.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6]不同处理方式对高原地表水中高锰酸盐指数测定结果的影响[J]. 李红科,王立波,袁池. 西藏科技, 2020(01)
  • [7]黄河三角洲感潮河段COD测定方法的校正及应用[D]. 张晓敏. 山东师范大学, 2018(01)
  • [8]基于分光光度法与电化学法测定水体中的高锰酸盐指数[D]. 马敏娟. 厦门大学, 2018(07)
  • [9]水质高锰酸盐指数测定中误差来源与控制[J]. 张惠琴. 甘肃科技, 2018(07)
  • [10]浅析地表水中高锰酸盐指数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措施[J]. 王晓彤,楚翠娟,孙义峰.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7(17)

标签:;  ;  ;  ;  ;  

高锰酸盐指数测定中修正系数K值变化的验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