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带喷雾混合绿化方法

种植带喷雾混合绿化方法

一、植生带喷混绿化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刘志[1](2020)在《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研究论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岩质边坡复杂多样,生态修复应结合岩坡自身特征,选取合适的生态修复技术。修复前可适度加强前期工程地质调查,必要时先支护防护、后修复。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技术可分为喷混(客土)植生技术、带网铺挂植草技术、槽穴构筑类技术、工程加固生态修复技术。本文综合论述了各类修复技术要点、适用条件及成熟运用案例。提出了岩质边坡生态修复可持续问题,展望建立边坡生态修复长效机制及技术研究。

陈晓蓉,朱兆华,徐国钢,赖庆旺,赖涛,郭幸飞[2](2019)在《高陡采石场边坡生态修复工程设计初探及效果观测》文中认为以三亚市抱坡岭高陡采石场边坡生态修复工程为例,对其水系疏导设计、工程施工、基材配制、植物选配、养护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高陡采石场边坡生态修复工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通过清坡或降坡以确保坡面稳定的前提下,合理规划治理区水系,选择和设计科学适宜的目标植物群落和植生措施,以防止施工、管养及后续植物生长、群落演替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针对高陡采石场边坡植生困难的问题,采用"挂网喷混植生+V型槽"组合植生方式,能起到良好的固坡效果且有效地保证植物全覆盖,快速重建生态景观;乔灌草藤结合的多元植物模式及合理的基材配制设计能保证植物常青,可有效减少植被退化问题。后期效果观测结果显示,三亚抱坡岭高陡采石场边坡修复工艺选择与设计是成功的,其技术成果值得推广借鉴。

赵冰琴,夏振尧,许文年,杨森,夏栋,王泽光[3](2017)在《工程扰动区边坡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回顾了国内外边坡生态修复技术发展历程,从生境构筑方法的角度探索了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将工程扰动区常用边坡生态修复技术分为喷混类、加固填土类、槽穴构筑类和铺挂类。喷混类边坡生态修复技术对坡面的要求不高,适用于各类边坡,核心在于喷播基材的配方;加固填土类和槽穴构筑类边坡生态修复技术可与植被护坡有机结合,前者在景观设计上的前景较好,后者更适用于裸露岩质山体的生态恢复,可改善生态修复工程中乔灌木存活率较低的问题;铺挂类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具有可规模化、工厂化生产的优势,施工简单,适用于稳定性较好的土质或软岩质边坡。研究成果可为工程扰动区边坡生态修复技术的后续研究和应用提供借鉴。

孔令伟,薛春晓,苏凤,石龙[4](2017)在《不同建植技术对露天煤矿排土场生态修复效果的影响及评价》文中研究指明为解决矿区排土场生态修复难和生态修复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穴铺建植技术对排土场进行生态修复,并于2012—2015年期间选择4种建植技术对永顺煤炭有限公司矿区排土场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基于修复后(2015年)的植被生长状况和土壤改良效果,并通过对比分析的手段,对不同建植技术的生态修复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穴铺植生袋建植法(A)、旱梯田坡面建植法(B)、旱坡植生袋建植法(C)和沙柳围护建植法(D)4种不同建植技术中,在植被覆盖度方面表现为A(85%)>C(80%)>B(73%)>D(63%)>E(7%,裸地);土壤容重方面表现为A(1.21g/cm3)<C(1.27g/cm3)<B(1.31g/cm3)<D(1.43g/cm3)<E(1.52g/cm3);土壤侵蚀模数方面表现为A[3 630t/(km2·a)]<C[6 350t/(km2·a)]<B[7 860t/(km2·a)]<D[15 730t/(km2·a)]<E[26 000t/(km2·a)],均表明A技术在植被生长状况和土壤质地改良方面效果显着,有效解决了试验区人工建植植物群落稳定性差和水土流失量大等问题,成功完成了试验区的生态修复。穴铺植生袋建植技术在矿区排土场或类似区域的生态修复工程实践中具有良好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董政博[5](2016)在《不同建植技术对高寒区铁路路域环境生态修复效果研究》文中提出采用3种不同的建植技术对青藏铁路沿线路域环境进行生态修复,并对修复后的植被生长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筛选出适宜的生态修复技术。结果表明:利用植生袋建植技术修复的区域,植被密度和植被覆盖度均表现出较高水平,其平均值分别为244株/m2和85.5%;利用植生带建植技术修复的区域,植株生长高度较高,其平均值为23cm,相比植生袋建植技术高出约14cm;地膜建植技术修复的区域,生态修复效果较差;通过对比分析后,建议在类似区域进行生态修复时,宜选用植生袋建植技术进行修复。

徐国钢,朱兆华,赖庆旺,程睿,陈晓蓉,张安,迟国梁,官昭瑛[6](2016)在《我国工程边坡生态修复几个重大技术问题的认知与实践》文中指出从工程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角度,总结了我国高速公路、铁路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工程边坡生态修复的物种多样性布局、V型槽种植带建植、机械化施工及国产林草种产业发展等工程技术难点和解决途径。研究指出:(1)以灌木为主,建立乔灌草立体生态体系,是我国路域边坡生态重建的技术发展方向,也是改造草被生态的有效技术手段;(2)岩石边坡缺乏土、肥、水等植物生存基础,通过多层次布局V型槽种植带、回填种植土的方式,可获得自然覆绿的效果;(3)路域工程生态修复规模大、工期短,采取以机械喷混为主的创新技术是我国生态工程机械化、规模化施工的必由之路;(4)道路边坡和城市边坡是我国重要的土地资源,在生态修复过程中,重点布局喷播优良产种林草,建立国产林草种业基地。

杨阳[7](2016)在《皖西大别山区高速公路边坡人工植被恢复特征及其质量评价》文中认为本文以皖西大别山区的岳武高速公路边坡为研究对象,运用定位研究和常规群落调查法,研究了人工植被建植初期的边坡群落特征和土壤性质动态变化特征。探讨了该地区不同恢复年限(2a、5a、7a和9a)的高速公路边坡植被的群落特征。结合现场调查,从边坡力学质量、基材质量、群落质量3方面构建植被恢复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人工植被恢复2a的岳武高速公路边坡植被进行了质量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研究新建高速公路边坡群落的动态特征得出:采取不同植被恢复措施的群落特征在植被建植初期有较大差异,植被建植第1周年,液压喷播样地的物种数量、植被盖度与群落高度明显占优,但在第2周年却出现明显的退化,而此时纤维毯与植生带样地的物种数量、植被盖度、群落高度明显提高,其群落稳定性与可持续性更好。各边坡样地的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动态变化反映了群落结构正在由较简单水平向复杂水平演变。(2)采用不同植被恢复措施的边坡土壤特征在植被建植初期有较大差异。植被恢复2年后,纤维毯与植生带样地的土壤密度、土壤孔隙度、土壤水分入渗能力得到明显改善,纤维毯样地的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增幅最大,纤维毯与植生带样地的基材抗剪强度的增幅也最大,说明坡面植物的生长状况及群落结构直接影响着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养分含量及边坡稳定性。群落特征相关指数与土壤养分因子、基材抗剪强度之间的相关性显着。(3)不同恢复年限的高速公路边坡人工植被群落特征明显。植被恢复初期,群落优势种以人工播种的物种为主,多样性水平较低;随着恢复年限的推进,入侵的乡土物种丰富了群落物种的种类,从而提高了群落的多样性指数,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优势种又集中于单一种群,多样性指数降低。(4)随着边坡植被—土壤系统得到改善,大量禾本科、豆科、菊科乡土植物入侵并占据较大的群落空间,改变了人工植被群落的结构。在进一步演替中,木本植物开始占据较大的群落空间。皖西大别山区高速公路边坡人工植被建植后9年的自然化演替过程为:人工草灌群落阶段(1-2a)、人工植被与乡土植被共存草灌群落阶段(2-7a)和乔灌草群落阶段(7-9a)。(5)皖西大别山区高速公路边坡的土壤种子库丰度较大。不同恢复年限边坡的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6)通过对岳武高速公路边坡植被的恢复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采用不同生态护坡模式的植被恢复质量等级也有差别,其中植物纤维毯和植生带生态护坡模式的植被恢复质量为优,适宜用于皖西大别山区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

罗珂,高照良,王凯[8](2015)在《毛坝至陕川界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与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边坡生态防护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在高速公路建设中被广泛应用。边坡生态防护技术不仅是护坡的措施,而且是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一种技术。文章结合工程实践,在对现有边坡生态防护理论的资料统计、分析及现场考察的基础上,从护坡植物的选择,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原理、分类及其应用4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毛坝至陕川界高速公路为例,结合沿线边坡特性,调查、分析了不同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的原理、形式、特点、适用条件及实际护坡效果。结果表明,因地制宜地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应用生态边坡防护技术,可以增强边坡的稳定性,抑制水土流失,营造良好的生态景观,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降低工程造价,节约维护成本,保证高速公路安全运行,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以期为今后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工作提供参考。

田开洋[9](2015)在《岩质边坡绿化技术及其施工方法选择》文中指出边坡绿化目前仍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在技术应用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根据江苏省矿山环境治理长期的工作经验,在详细介绍各类边坡绿化方法的作用原理、优点及局限性的基础上,就边坡绿化的方法、设计、施工和监理进行讨论,并提出若干建议,认为边坡绿化应该以"恢复植被,保护生态"为目的,坚持"顺应自然,该绿则绿,该黄则黄"的原则。

宋睿,高礼洪,邱辉,李敏[10](2015)在《多种生态护坡技术在丽水市瓯江堤防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简要介绍了生态护坡的概念及其主要功能,结合丽水市瓯江生态护坡示范段工程,分别对三维植物网、绿化混凝土、连锁水工砌块、三维排水柔性生态袋及椰网植生带5种不同类型的生态护坡技术进行了应用研究,从各技术的施工方法、施工难易程度、工程成本以及工后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各方法能达到保持水土、绿化环境、构建"和谐"水陆交错带的目的,因此建议在瓯江类似流域的护岸工程中,可根据施工成本、长期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合适的生态护坡技术。

二、植生带喷混绿化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植生带喷混绿化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研究论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岩质边坡特点
2 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技术
    2.1 喷混(客土)植生技术
    2.2 带网铺挂植草技术
    2.3 槽穴构筑类技术
    2.4 工程加固生态修复技术
3 可持续性生态修复
4 结论和展望

(2)高陡采石场边坡生态修复工程设计初探及效果观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项目概况
3 工程边坡水系设计
    3.1 工程边坡理顺水系设计
    3.2 供水体系设计
        3.2.1 滴灌系统组成
        3.2.2 滴灌设计
    3.3 排水系统布置
        3.3.1 洪峰流量计算方法
        3.3.2 坡面排水系统布置
4 项目分区及治理措施设计
    4.1 坡顶
        4.1.1 施工技术
        4.1.2 植物配置
    4.2 坡脚
        4.2.1 施工技术
        4.2.2 植物配置
    4.3 A区边坡
        4.3.1 施工技术
        4.3.2 植物配置
        4.3.3 V型槽种植土配方
        4.3.4 挂网配混植生基材配制
    4.4 B区边坡
        4.4.1 施工技术
        4.4.2 植物配置
    4.5 C区平台
        4.5.1 施工技术
        4.5.2 植物配置
5 管护技术与效果观测
    5.1 养护管理
    5.2 生态修复效果
6 讨论与结论

(3)工程扰动区边坡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边坡生态修复的定义
2 边坡生态修复技术发展历程
    2.1 国外发展
    2.2 国内发展
3 边坡生态修复技术分类
    3.1 喷混类边坡生态修复技术
    3.2 加固填土类边坡生态修复技术
    3.3 槽穴构筑类边坡生态修复技术
    3.4 铺挂类边坡生态修复技术
4 讨论

(4)不同建植技术对露天煤矿排土场生态修复效果的影响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植被多样性调查
    2.2 土壤容重及土壤侵蚀模数的测定方法
    2.3 建植技术
3 结果与分析
    3.1 植物恢复效果评价
    3.2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
4 结论

(5)不同建植技术对高寒区铁路路域环境生态修复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生态修复技术分类
        2.1.1 植生袋建植技术
        2.1.2 植生带建植技术
        2.1.3 地膜建植技术
    2.2 调查方法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不同修复区植被生长高度对比
    3.2 不同修复区植物生长密度对比
    3.3 不同修复区植物生物量对比
    3.4 不同修复区植被覆盖度对比
4 讨论
5 结论

(6)我国工程边坡生态修复几个重大技术问题的认知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从生态学角度看,没有乔灌木参与的人工植被,不是完整的自然生态体系
    1.1 我国工程边坡植被护坡技术的发展历程
    1.2 草被生态护坡技术的优势与缺陷
    1.3 推行乔灌草立体模式,建立稳定、持久的边坡生态体系
2 V型槽种植带技术,是城市岩石边坡生态重建的主要技术模式
    2.1 城市岩石边坡的特性及生态技术对策
    2.2 岩体边坡生态治理技术模式曾百花齐放,但生态效果欠佳
    2.3 V型槽技术是生态治理高陡岩体边坡的最佳模式
3 规模化施工带来了生态护坡机械化装备的技术进步
    3.1 边坡生态修复工程的施工特点
    3.2 机械化、规模化施工,已成为我国边坡生态快速修复新常态
4 以地方优良物种为主,是国产林草种产业的发展方向
    4.1 我国路域工程边坡是可持续利用的土地资源
    4.2 城市生态园林的需求,促进了进口草种产业的快速发展
    4.3 以地方植物品种为主,发展国产林草种产业经济是必然选择
        4.3.1 草被在工程边坡生态治理上的脆弱性
        4.3.2 我国拥有丰富的地方林草种质资源
        4.3.3 延伸国产林草种产业链,发展农村种业经济

(7)皖西大别山区高速公路边坡人工植被恢复特征及其质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高速公路建设对路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1.1.2. 高速公路边坡植被重建中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公路边坡植被恢复的理论概述
        1.3.1. 恢复生态学的发展概况
        1.3.2. 公路边坡植被恢复的基础理论
    1.4. 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研究进展
        1.4.1. 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研究
        1.4.2. 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的评价研究
2. 研究区高速公路护坡工程概况
    2.1. 研究区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特征
        2.1.4. 河流水库
        2.1.5. 土壤条件
        2.1.6. 植被特征
    2.2. 高速公路工程概况
    2.3. 研究区边坡防护类型
        2.3.1. 工程护坡
        2.3.2. 生态护坡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2.1. 样地与样方设置
        3.2.2. 植被生态特征的研究方法
        3.2.3. 土壤特征研究方法
        3.2.4. 基材抗剪能力研究方法
        3.2.5. 土壤种子库调查
        3.2.6. 数据分析
    3.3. 研究技术路线
4. 新建高速公路边坡群落动态特征分析
    4.1. 边坡样地物种数量动态变化
    4.2. 边坡群落盖度动态变化
    4.3. 边坡群落高度动态变化
    4.4. 边坡植被绿色期年际变化
    4.5. 边坡群落多样性指数动态变化
        4.5.1. α仅多样性指数特征
        4.5.2. β多样性指数特征
    4.6. 小结
5. 新建高速公路边坡土壤动态特征分析
    5.1. 边坡土壤物理性质动态变化
        5.1.1. 土壤密度特征
        5.1.2. 土壤孔隙度特征
        5.1.3. 土壤水分入渗特征
    5.2. 边坡土壤养分动态变化
        5.2.1. 土壤全氮含量特征
        5.2.2. 土壤有效磷含量特征
        5.2.3. 土壤速效钾含量特征
        5.2.4. 土壤有机质含量特征
    5.3. 边坡基材抗剪能力动态变化
        5.3.1. 野外实测的根系增大土壤抗剪切强度
        5.3.2. 模型预测的根系增大土壤抗剪切强度
        5.3.3. 根系增大土壤抗剪切强度实测值与预测值的比较
    5.4. 边坡群落特征、土壤养分、基材最大抗剪力和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
    5.5. 小结
6. 不同恢复年限高速公路边坡人工植被群落特征分析
    6.1. 样地基本特征
    6.2. 群落组成结构特征
        6.2.1. 物种的科属成分组成
        6.2.2. 优势种及主要组成物种
        6.2.3. 生态学组成结构
    6.3. 群落组织结构特征
        6.3.1. 群落数量特征
        6.3.2. 群落生物多样性特征
    6.4. 土壤种子库特征
        6.4.1. 土壤种子库的丰度与种类组成
        6.4.2. 土壤种子库植物生活型组成
        6.4.3. 土壤种子库植物功能型组成
        6.4.4. 土壤种子库多样性分析
        6.4.5. 土壤种子库相似性分析
    6.5. 小结
7. 高速公路边坡人工植被恢复质量评价
    7.1. 评价体系建立的思路
    7.2. 适宜的评价时间
    7.3. 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
    7.4. 构建植被恢复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7.4.1. 评价指标选取
        7.4.2. 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7.4.3. 评价指标的测定和计算
        7.4.4. 评价指标的分级
    7.5. 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7.5.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7.5.2. 判断矩阵的构建及计算
        7.5.3. 判断矩阵权重分析
    7.6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7.6.1. 评价类型的确定
        7.6.2. 不同生态护坡模式植被恢复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
    7.7. 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附录1 试验区气象资料统计表
附录2 试验区调查样方内常见植物名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8)毛坝至陕川界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研究方法
    1. 1现场考察
    1. 2植被覆盖的测定方法
    1. 3项目概况
2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的原理
    2. 1植被的护坡机理
    2. 2植被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3结果分析
    3. 1边坡生态防护护坡植物种的选择
    3. 2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分类
    3. 3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应用分析
    3. 4毛川高速公路边坡防护效果
4讨论

(9)岩质边坡绿化技术及其施工方法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 岩质边坡的生态特点
2 目前江苏省废弃矿山岩质边坡绿化工程存在的问题
3 边坡绿化技术方法及适用范围
    3.1 客土植生带绿化法
    3.2 客土喷附绿化法
    3.3 框格客土绿化法
    3.4 喷混植生绿化法
4 石质边坡绿化工程中的关键技术探讨
5 结语

(10)多种生态护坡技术在丽水市瓯江堤防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2 工程概况
3 生态护坡概述
4 生态护坡工程技术
    4.1 三维植物网护坡
    4.2 绿化混凝土护坡
    4.3 连锁水工砌块护坡
    4.4 三维排水柔性生态袋护坡
    4.5 椰网植生带护坡
5 结论

四、植生带喷混绿化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研究论述[J]. 刘志. 建设科技, 2020(17)
  • [2]高陡采石场边坡生态修复工程设计初探及效果观测[J]. 陈晓蓉,朱兆华,徐国钢,赖庆旺,赖涛,郭幸飞.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9(03)
  • [3]工程扰动区边坡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综述[J]. 赵冰琴,夏振尧,许文年,杨森,夏栋,王泽光. 水利水电技术, 2017(02)
  • [4]不同建植技术对露天煤矿排土场生态修复效果的影响及评价[J]. 孔令伟,薛春晓,苏凤,石龙. 水土保持研究, 2017(01)
  • [5]不同建植技术对高寒区铁路路域环境生态修复效果研究[J]. 董政博. 青海交通科技, 2016(03)
  • [6]我国工程边坡生态修复几个重大技术问题的认知与实践[J]. 徐国钢,朱兆华,赖庆旺,程睿,陈晓蓉,张安,迟国梁,官昭瑛. 江西农业学报, 2016(05)
  • [7]皖西大别山区高速公路边坡人工植被恢复特征及其质量评价[D]. 杨阳. 北京林业大学, 2016(08)
  • [8]毛坝至陕川界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 罗珂,高照良,王凯.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06)
  • [9]岩质边坡绿化技术及其施工方法选择[J]. 田开洋. 西部探矿工程, 2015(02)
  • [10]多种生态护坡技术在丽水市瓯江堤防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 宋睿,高礼洪,邱辉,李敏. 浙江水利科技, 2015(01)

标签:;  ;  ;  ;  ;  

种植带喷雾混合绿化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