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文章可用?

有哪些文章可用?

一、有哪些文章可做?(论文文献综述)

刘梅[1](2021)在《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使用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参在教师备课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这就使得对教参的研究极为必要。本文以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为研究对象,由五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论述选题的缘由,对研究的相关概念与研究现状进行梳理,阐明本文对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章,探讨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的编写理念和主要内容。教参编写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教师把握教科书内容的同时,又为教师的个人创造留下空间,强调语文知识与能力,吸收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横向分析教参内容,研究教参对教材四大系统的扩展情况。第二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的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先以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分析教参与《醉翁亭记》课堂实录及其教学设计的内容关联情况。再以问卷和访谈的调查方法,了解教参在九年级语文一线教学中的使用情况。研究表明,教师可从教参中提取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建议等实用信息,但教参也存在着内容理论化、使用片面化和不受重视等问题。第三章,考察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的使用策略。依据前文研究结果,提出“教学重点”“课文研读”“资料链接”的使用策略,与课程标准、教材进行关联性分析,论证所提策略的科学性和指导性。第四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视域下的教学设计探究。根据以上研究,以《送东阳马生序》和《范进中举》两篇课文为例,结合教参内容,解读文本,依据使用策略进行教学设计实践。

王景艳[2](2021)在《问题式学习(PBL)在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与综合能力方面发挥着巨大的教学价值。而要将“综合探究”课的教学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则需要借助科学的教学方法。作为最先起源于西方并风靡全球的问题式学习(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旨在通过创设真实且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以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与“综合探究”课的教学理念相契合,运用问题式学习开展“综合探究”课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舞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充分发挥“综合探究”课的教学价值。因此探讨问题式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的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在教育实习和调查的基础上对问题式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的运用所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进而研究制定出问题式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有效运用的措施,以期为广大一线政治课教师科学运用问题式学习进行“综合探究”课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全文包括五章内容: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概述了本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等;第二章主要阐述了问题式学习和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相关概念、特征及问题式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运用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等内容;第三章主要分析了问题式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的运用现状,包括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等内容;第四章主要提出了问题式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有效运用的措施:落实学校、教师、学生各方面责任,统筹准备、实施、评价各阶段安排;第五章为实际教学课例,既是问题式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的实际运用与展示,更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范例。

贺若云[3](2021)在《我国商会治理法律规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商会作为推进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在满足会员多样化需求、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在商会治理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严重影响了商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商会在脱钩改革后同样面临着如何实现自主治理的问题。从法学角度研究商会治理能够为商会的长远发展提出具有可行性的立法建议,对商会治理能力的提升和商会影响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旨在立足于我国国情,通过梳理学界关于商会治理的理论观点,发现我国商会治理中存在的不足,为我国商会治理法律规制的完善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文章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实证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梳理现有关于商会治理的理论研究,了解我国商会治理中出现的问题,实现对商会治理基础理论的系统分析和商会实际运行状况的综合考察。文章首先阐述了商会的概念,并通过比较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和我国立法在商会法律性质定位上的不同,明确商会自治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商会治理的内涵和必要性,确立了文章对商会治理法律规制的分析思路。其次,通过论述商会治理的行为准则、组织架构和外部监督等内容,对商会治理的基础理论进行系统分析。再次,通过运用实证分析法论述我国商会治理的现状,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阐述。最后,立足于我国商会的发展情况,结合国家政策的相关措施论述了我国商会治理法律规制的完善路径。商会是由营业主体自发设立的非营利法人,肩负着维护成员共同利益的使命,其组织运行和活动展开必须符合商会的设立宗旨。商会作为社会组织,实现会员的共同利益是其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整合社会资源的主要目的,而商会治理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建立组织架构,明确商会组织机构的职责范围并加强外部监督,实现商会权力的规范运行和会员合法权益的有效维护。然而,我国商会治理存在着商会基本法供给缺失、商会章程束之高阁、监督机关设置缺失和内部权力运行不规范等问题,加之外部监督不完善,导致商会的运行效率和会员权利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不利于商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去行政化的背景下,商会治理法律规制的完善需要从多方面进行,一方面应在商会基本法中明确商会的法律地位、职能以及商会章程的核心地位等内容,另一方面应尽快完善监事会的设置、建立内部责任追究机制并加强外部监督体系建设。

叶洋洋[4](2021)在《基于信任双因素理论的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老年社会的深入和人类突发性疾病的出现,医疗旅游已成为我国当下重点发展的“新经济”。但面对国内外广阔的市场前景,国内众多医疗旅游目的地正寻求解决国内客源流失的办法。同时,在前期调研发现,医疗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处初级阶段,群体认知仍相对不足,尤其在国内医患关系和旅游服务关系难以长久保持的情况下,建立长久的信任关系是当前国内医疗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关键。信任双因素理论源自于信任理论研究中对信任与不信任关系的探讨,这一理论具有广泛应用价值,且在不同情境下开始得到验证。但在信任双因素理论研究中,目前对不信任的内涵、维度的挖掘还明显不足。具体到医疗旅游研究中,信任虽被提出是对决策至关重要的,但针对不信任的研究相对空缺,更缺乏讨论二者共存的情况。本文以我国医疗旅游先行区发展为例,借助信任双因素理论,验证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情境下信任与不信任的二元关系;并以信任双因素为核心开展实证研究,分析客源群体对国内医疗旅游目的地的决策影响过程;在质性和量化研究基础上,得到了基于人-地信任的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体系,以期为国内医疗旅游目的地的营销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议。文章围绕以上主题内容,分为理论基础、质性扎根、量化验证及对策研究四大板块,共计八个章节。其中,量化验证过程细分为三个阶段,整体研究过程层层递进,前后呼应。第一,梳理并引入信任双因素理论,构建了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与对策研究的概念框架。立足信任研究发展脉络,厘清并完善信任双因素理论;并以此作为本文的理论研究基础,初步界定了相关变量的概念、维度及阶段;从四个层面分三个阶段构建了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概念模型;同时,结合医疗旅游目的地发展研究现状,分析信任保障研究的主要问题。第二,选取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为案例地,通过深度访谈,运用ROST CM及Nvivo软件进行内容分析及扎根分析,从客源视角得到信任与不信任的内涵、维度(信任:能力、正直、善意;不信任:恶意、不可靠、不可测)及5个感知要素;从目的地服务管理视角得到信任与不信任的来源、信任保障机制的17个基本构成及保障措施内容,初步构建基于人-地关系的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体系的内容框架和过程。第三,基于质性研究结果,补充并完善相关变量,得到完整的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影响模型;分阶段进行假设检验,细化各变量的问项来源;以案例地为核心区开展问卷预试,优化变量问项;开展正式问卷调研,通过统计学分析优化变量构面;分三个阶段得到验证结果:(1)信任与不信任相互独立、共存且不同,且个体差异普遍存在,我国医疗旅游目标群体中多为“盲目信任”、“盲目怀疑”及“有限信任者”;(2)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与不信任的维度中,正直及不可测对于信任和不信任的影响显着性相比其他较弱;信任双因素对旅游意向有影响,且信任起正向主导作用;(3)认知显着影响信任双因素;影响认知的五个感知要素中,管理保障、环境因素及设施与服务质量相关性较高,且环境因素、价格成本以及声誉形象对认知影响显着。第四,综合质性和实证研究结果,基于我国目前初级发展阶段,得到了基于决策过程的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体系内容,即基于环境服务质量提升、基于价格成本改善、基于声誉形象优化的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并从信任双因素出发,对照增强信任、减小不信任,提出我国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体系优化的具体建议。总体上,本文较好地完成了相关研究内容,成功地将信任双因素理论应用到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研究中,构建了基于决策过程的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体系,为国内医疗旅游目的地建设推广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研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1)在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情境下,厘清并验证了信任双因素理论,完善了信任双因素理论验证的研究体系;(2)构建完整的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研究体系,拓宽了信任双因素理论的应用研究范畴;(3)方法上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形成了完整的验证方法思路;(4)聚焦人-地多方参与者视角,丰富了医疗旅游相关研究方法。在理论贡献上:(1)从信任理论出发,健全了信任双因素理论研究体系;(2)填补了不信任维度差异化划分的不足,进一步完善了信任双因素理论研究内容;(3)梳理完善了医疗旅游研究概念,拓展了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研究体系。基于上述结论,本文也为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体系的优化提出了实践启示,为医疗旅游先行区经验推广提供了现实依据,在总结研究局限的同时为未来研究提出了方向。

王枭[5](2021)在《近代中国教学思想的观念史考察》文中研究说明近代中国教学观念是怎样形成的?这是现代教学研究首要回答的问题。如果知道了近代中国教学观念的形成路径,那么就可以知道近代中国教学观念是什么。近代中国教学观念是现代中国教学研究的起点,其研究价值不言而喻。近代中国教学观念以中国传统教学观念为起点,中西方文化碰撞为其提供了驱动力、近代中国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教育诉求为提供了发展要求,在驱动力和发展要求的基础之上,形成了具有中国属性的近代教学观念,即教学做合一观念。本论文采用观念史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开展研究。首先,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源起、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创新之处等内容。通过文献综述梳理了教学思想、观念史研究等相关文献,充分吸收现有研究成果,从而确定论文的研究问题和论文的写作方向。其次,从观念史的含义、理论要义、理论的产生、理论的发展、方法论的意蕴等方面来探析观念史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之上,明确观念史研究为教学思想史带来多个研究启示,如注重教学观念在文化场域中的综合研究、教学观念的语境研究、同一时空下多元教学观念间的互动研究等。再次,近代中国教学观念转变的起点是指中国传统教学观念阶段。通过近代中国教学观念转变前的文化场域特征的梳理发现,此文化场域具有稳定和秩序性、直觉和顿悟性、关系性等特征。在此文化场域下,中国形成两种类型的教学观念,一是混沌一体教学观念,二是相对独立的教、学观念。近代中国教学观念转变前的教学观念在教学目的上具有关系性、教学内容上具有稳定性、教学方式上具有体悟性等特征。另外,近代中国教学观念改变的动力来源于文化场域、教学观念转变的内部动力、教学观念转变的外部动力等。随后,近代中国教学观念形成的阶段与路径。横向来看,近代中国教学观念的形成经历了教学观念的自我批判、欧洲大陆教学观念对教学制度化的改造、英美教学观念对教学方法的改造、近代中国教学观念重塑等四个阶段形成的。纵向来看,近代中国教学观念的形成是从文化改造、到西方教学观念传播与实验、再到教育改革的路径中形成的。之后,近代中国教学观念的内涵与特征。通过近代中国教学观念内涵的梳理,可知教学做合一观念具有三种含义,第一教、学、做是一体三面的关系,第二做是教、学的基础,第三教学做合一是一个传承与超越的教学观念。教学做合一观念具有关系论、主体性等特征。从学理的角度看,近代中国教学做合一观念是一个传承与超越的教学观念。最后,中国近代教学观念的形成历程对我国教学理论本土化建构提供了三点启示,一是坚持文化自信,扎根教育传统;二是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异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的优势;三是关注时代发展,建构本土化教学理论。

王佳蕾[6](2021)在《基于POE的西安市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评价及预测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在“银发浪潮”的影响下,养老院注册在案的机构数量不断上涨,目前全国养老机构数量增加至15.5万家,床位现存量约有736.2万张。时代快速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改善带动了人们养老观念的转变,以及子女所背负的赡养负担持续加重,使得在机构养老成为大多数人的新选择,养老院生活质量以及空间环境的优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可直接影响养老机构空间功能和品质的环境设施也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POE和人工神经网络等方法,建立了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综合评价体系以及环境设施预测模型。首先通过5所养老院预调研结果以及既往环境设施相关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初步构建出西安市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评价体系,包括6个准则要素和21个因素层;其次设计专家问卷检验指标集内容的必要性,征询53位业内人士,对61个问题进行评判,最终确定了22个主观问题和24个客观问题的指标集;在此基础之上,设计居住者调查问卷,对西安市内10所具有代表性的养老院进行走访调查,收集涵盖了老年人、工作人员以及探访家属的使用后评价;再次利用SPSS、Matlab、R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调查结果的平均值、方差、差异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建立了养老院室外空间及环境设施的预测模型,将自行设计的兰州半山民族养老院的客观数据输入到预测模型中,预测出主观评分作为设计参考。本文通过数据结果分析得出,第一:信息服务设施评分最低、争议性最大,今后对该类设施的设计和管理需要投入更多精力;第二:因子分析结果证明了本文构建的养老院室外环境及设施评价体系指标基本正确的同时,局部还需要进行调整;第三:休闲服务设施、照明安全设施和无障碍交通设施这三类设施对于各指标的满意度有重要的影响力,养老院室外空间的设计或管理团队相对于其他类设施应更加重视这三个部分。构建养老院环境设施综合评价体系,为今后同类综合评价提供理论依据,也希望对养老机构今后的建设提出有价值的反馈意见,从而对今后的设计优化、物业管理起到正向反馈作用。

佟林芝[7](2021)在《沧州地区农村住宅空间演变与优化设计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沧州农村地区响应上级号召,展开乡村振兴建设,随着居民生活行为的丰富以及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住宅空间需求也日趋多样化。目前沧州地区农村住宅空间存在布局、功能上的不合理,不适应;缺乏应对产业转变的弹性设计;地域性与人性化考虑不足等问题。沧州地区农村住宅存量大、分布广,推倒重建与重新集中规划全面实现较为困难,因此针对既有住宅的优化重要而迫切。本文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对现状住宅演变规律与机制的总结提炼,以满足使用者需求为目标,提出坚实可行的针对性优化策略,为当地住宅的优化提供技术路线和模式参考。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对既有住宅的空间布局、平面功能、空间构成要素开展调查;2,归纳农村住宅空间布局,功能空间,空间构成要素方面的演变规律以及居住模式,地域条件,材料技术对住宅空间发展的影响;3,立足于现状问题,针对住户居住需求,结合地域条件与材料技术,对住宅空间布局,平面功能,以及空间构成要素进行优化设计。在空间布局;功能分区;空间构成要素等方面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4,选取生活居住型、经营服务型典型农宅具体案例进行改造和更新的方案优化设计。本文从沧州地区农村住宅空间使用现状入手,总结出农宅空间演变规律与各时期住宅中的共性和基本性问题;归纳出影响农村住宅演变发展的影响因素;结合演变过程中的有效措施提出住宅在空间布局,功能空间,空间构成要素三个方面的优化策略;确定了沧州地区农村住宅空间优化的技术路线;对研究提出不足与展望。以期为我国农村住宅建设以及沧州地区农村住宅空间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

邓竹巧[8](2021)在《基于ADDIE模型的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以“平行四边形”单元为例》文中指出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有关规定,教学工作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得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课后实践活动更为丰富。同时,顺应教育部的“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理念,更强调了基础教育应开展单元教学的需求。而目前我国对单元教学的研究缺乏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使单元教学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单元教学的优势。并且高质量的单元教学设计是开展单元教学的前提。基于以上事实,本文尝试运用ADDIE教学设计模型以北师大版“平行四边形”单元为例,对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进行研究。期望对单元教学的系统化设计与实施起到推动作用。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可以分成以下六个部分:部分一,阐述本文所涉及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内容,同时界定核心概念并介绍相关理论等。部分二,为本研究的研究综述,分别对单元教学、ADDIE模型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有关国内和国外研究做出综述。部分三,阐述本文展开研究的意义、所研究的问题、研究计划,以及本文的框架和创新之处。部分四,论文的研究对象是ADDIE教学设计模型,本文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具体介绍了ADDIE模型的分析、设计、开发、实施、以及评价这几个组成方面。随后展开关于对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具有整体关联性、阶层递进性、以生为本、创造重构性、动态发展性等特点及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流程进行分析和阐述。最后,探讨了ADDIE模型在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中的适用性价值,建立ADDIE模型应用于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中的基本理论,构建了一套基于ADDIE模型的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流程图。部分五,该部分为实例研究。基于第四部分,依据ADDIE模型的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流程,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平行四边形”单元知识为例,分别从单元规划、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几个阶段以具体的实例展示了教师如何进行单元教学设计。为教师进行单元教学提供实例参考。部分六,总结了ADDIE教学设计模型应用于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中的优势与不足,并根据不足之处提出一些相应的实施建议。

千梦圆[9](2021)在《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教育技术学生设计思维培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日渐壮大,但教育技术的学科发展却不尽人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型教育技术人才是当前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探索技术如何支持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研究者们发现设计在教育技术学科中无处不在,设计思维逐渐引起了教育研究者的关注。然而,目前我国教育领域的设计思维相关研究还较少,对于发展教育技术学生设计思维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针对教育技术的学生特点和专业需求开展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依据教育技术学科特点,确认选用项目式学习的方法结合斯坦福大学的EDIPT设计思维模型,以《机器人编程》课程为载体,构建了适用于培养教育技术学生设计思维的教学模型,并设计开发了与该模型相对应的“机器人编程在线学习平台”。该模型包括四个学习阶段: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基于项目学习的设计思维培养阶段、面向设计思维的课程设计学习阶段和评价反思阶段。其中,基于项目学习的设计思维培养阶段重在让学生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获得设计思维能力,而面向设计思维的课程设计学习阶段则是引导学生切换为教师身份,将已获得的设计思维能力应用于课堂教学设计中去,同时学习和掌握培养其教学对象的设计思维的方法和过程,以教促学。最后,本研究选取XX师范大学的教育技术专业学生作为教学对象,依托“机器人编程在线学习平台”,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并对其形成的教学效果进行差异性分析,发现本研究提出的项目式学习发展学生设计思维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其自身的设计思维,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设计思维模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成为一名善于培养学生设计思维的未来教师。

卫亚军[10](2021)在《小学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优化设计与实施》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越来越为教学工作者所重视,而作业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科学设计作业不容忽视。本文将小学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作为研究出发点,作为生本教育理论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旨在全面尊重学生的学习潜能并引导学生学习能力成长,是学生在教师讲授新知识之前进行尝试性和探究性学习的一种作业形式。然而,当前小学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依旧存在着设计和实施不合理的问题,致使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收效甚微。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从查阅相关文献入手: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分析当前研究概况与不足;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辨析,明确小学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的内涵;同时对前置性作业的相关支持理论进行梳理,从而为本文的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通过编制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开展现状调查,发现在小学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正是由于作业目标不明确,随意性大、内容浅显枯燥,缺乏整合、反馈不及时、脱离课堂教学等原因而致使语文前置性作业常常“流于形式”,收效不佳。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作业优化策略,并通过具体案例进一步详细说明,以期为读者提供操作性更强的借鉴和参考。本文主要从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两方面对小学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进行优化改进。首先,关于前置性作业目标设计,提出在深入研读课程标准和分析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立足于单元统筹规划;其次小学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什么内容,本文认为应对部编版教科书作业系统进行有效使用和二次开发,并能够根据不同的课型,对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前置性作业进行区别设计;同时提醒教师运用多媒体、实践活动等丰富前置性作业形式,增加作业趣味性;最后提出了小学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的优化实施策略,即运用前置性学习任务单对学生的前置性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并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抓手”,通过层级性问题教学使语文课堂与前置性作业建立衔接,避免语文课堂教学“另起炉灶”,以充分发挥小学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功能效用。

二、有哪些文章可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哪些文章可做?(论文提纲范文)

(1)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使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的编写理念及内容
    第一节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的编写理念
    第二节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关于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对教材的扩展
第二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的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第一节 课堂观察下的教参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第二节 调查研究下的教参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第三节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使用评价
第三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的使用策略
    第一节 “教学重点”的使用策略
    第二节 “课文研读”的使用策略
    第三节 “资料链接”的使用策略
第四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节 教参策略实践下的教学设计之一《送东阳马生序》
    第二节 教参策略实践下的教学设计之二《范进中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醉翁亭记》课堂实录
附录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使用情况及建策略问卷调查
附录三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使用情况及建策略访谈调查
附录四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材目录
致谢

(2)问题式学习(PBL)在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述评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问题式学习及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概述
    一、问题式学习概述
        (一)问题式学习的含义
        (二)问题式学习的特点
        (三)问题式学习的基本流程
        (四)问题式学习的理论基础
    二、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概述
        (一)“综合探究”的内涵
        (二)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界定
        (三)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特点
        (四)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教学价值
    三、问题式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运用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一)必要性
        (二)现实意义
第三章 问题式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运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问卷、访谈设计
        (四)调查实施情况
    二、取得的成效
        (一)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较高
        (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帮助
        (三)学生搭建起了较为完整的单元知识体系
        (四)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三、存在的问题
        (一)“综合探究”课问题式学习准备阶段的问题
        (二)“综合探究”课问题式学习实施阶段的问题
        (三)“综合探究”课问题式学习评价阶段的问题
    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层面的原因
        (二)教师层面的原因
        (三)学生层面的原因
第四章 问题式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有效运用的措施
    一、落实各方面责任,筑牢“综合探究”课问题式学习基础
        (一)学校:提供教学保障
        (二)教师:增强智力支持
        (三)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统筹各阶段安排,提高“综合探究”课问题式学习实效
        (一)准备阶段:充分准备,合理规划
        (二)实施阶段:精准实施,有序推进
        (三)评价阶段:科学评价,以评促教
第五章 问题式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的运用实例——以《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为例
    一、“综合探究”课问题式学习准备阶段
        (一)教学前期分析
        (二)教师课前准备
        (三)学生课前准备
    二、“综合探究”课问题式学习实施阶段
        (一)导入
        (二)讲授
        (三)小结
    三、“综合探究”课问题式学习评价阶段
        (一)学生自评
        (二)组内互评
        (二)教师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问题式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运用的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B 问题式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运用的现状访谈调查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我国商会治理法律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第2章 商会治理的概念界定
    2.1 商会的概念及法律性质
        2.1.1 商会的概念
        2.1.2 商会的法律性质
    2.2 商会治理的内涵
    2.3 商会治理的必要性
    2.4 小结
第3章 商会治理的基础理论
    3.1 商会治理的行为准则:商会章程
        3.1.1 商会章程是商会自治权的实现途径
        3.1.2 会员权是商会章程的核心内容
    3.2 商会治理的组织架构:三会四权模式
        3.2.1 商会的权力机关:会员大会
        3.2.2 商会的管理机关:理事会
        3.2.3 商会的监督机关:监事会
        3.2.4 商会的执行机关:秘书机构
    3.3 商会章程与商会治理组织架构的关系
    3.4 商会治理的外部监督
    3.5 小结
第4章 我国商会治理的现状与问题
    4.1 我国商会脱钩改革的历程回顾
    4.2 我国商会治理法律规制面临的困境
        4.2.1 商会基本法供给缺失
        4.2.2 商会章程束之高阁
        4.2.3 商会监督机关设置缺失
        4.2.4 商会内部权力运行不规范
        4.2.5 商会外部监督不完善
    4.3 小结
第5章 我国商会治理法律规制的完善路径
    5.1 明确商会法律地位及职能
    5.2 确认商会章程在商会治理的核心地位
    5.3 完善商会监事会的设置
    5.4 建立商会内部责任追究机制
    5.5 加强商会外部监督体系建设
    5.6 小结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展望
附录
    附录1 32 家商会章程样本目录
    附录2 商会访谈问题
    附录3 太原市翼城商会访谈记录
    附录4 山西省国际商会访谈记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4)基于信任双因素理论的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1.1 国际医疗旅游目的地及其全球发展
        1.1.1.2 国内医疗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1.1.1.3 我国医疗旅游发展存在信任困境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4.1 技术路线
        1.4.2 研究方法
        1.4.2.1 文献研究与理论分析
        1.4.2.2 观察访谈与扎根分析
        1.4.2.3 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
    1.5 研究的创新点
        1.5.1 理论创新
        1.5.1.1 厘清并完善信任双因素理论研究体系
        1.5.1.2 拓宽信任双因素理论的应用研究范围
        1.5.2 方法创新
        1.5.2.1 丰富医疗旅游目的地研究方法
        1.5.2.2 创新聚焦人-地多方参与者视角
第2章 信任双因素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综述
    2.1 信任双因素理论相关研究
        2.1.1 信任双因素理论的发展
        2.1.1.1 信任概念的发展
        2.1.1.2 不信任概念的产生
        2.1.1.3 信任与不信任的关系
        (1)信任单因素理论
        (2)信任双因素理论
        (3)信任单因素与双因素的争议
        2.1.2 信任双因素理论在其它学科的应用
        2.1.2.1 信任双因素理论演进:信任与不信任独立不同且共存
        2.1.2.2 信任双因素理论的多学科验证
        2.1.3 信任双因素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2 信任双因素理论在医疗旅游目的地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2.2.1 医疗旅游的概念及类型
        2.2.1.1 医疗旅游的概念
        2.2.1.2 医疗旅游的类型划分
        2.2.2 医疗旅游目的地及其研究
        2.2.2.1 国内外医疗旅游目的地发展现状
        2.2.2.2 国内外医疗旅游目的地研究现状
        2.2.3 信任双因素理论对医疗旅游目的地研究的价值
    2.3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双因素变量的界定
        2.3.1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变量的界定
        2.3.1.1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变量的概念
        (1)旅游目的地信任
        (2)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
        2.3.1.2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变量的维度
        2.3.2 医疗旅游目的地不信任变量的界定
        2.3.2.1 医疗旅游目的地不信任的产生
        2.3.2.2 医疗旅游目的地不信任变量的维度
        2.3.3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双因素形成机理及阶段
        2.3.3.1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双因素形成机理
        2.3.3.2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双因素的阶段
    2.4 基于信任双因素理论的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
        2.4.1 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的前置影响因素
        2.4.2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与不信任对旅游意向的影响
        2.4.2.1 信任双因素变量对行为意向的影响
        2.4.2.2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与不信任对旅游意向的影响
        (1)旅游意向的概念
        (2)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与不信任对旅游意向的影响
    2.5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相关研究
    2.6 基于信任双因素的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研究设计
        2.6.1 案例地选取
        2.6.2 阶段研究内容及研究概念模型
        2.6.2.1 信任双因素下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及信任保障质性研究
        2.6.2.2 信任双因素下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模型构建(概念模型)
        2.6.2.3 信任双因素下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实证研究(三阶段初始模型)
        (1)阶段一: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双因素关系验证
        (2)阶段二: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双因素多维度验证及对旅游意向的影响
        (3)阶段三:信任双因素下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前置影响过程
        2.6.2.4 基于决策结果的国内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体系优化
第3章 信任双因素下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及保障质性研究
    3.1 研究设计
        3.1.1 资料搜集
        3.1.2 访谈提纲
        3.1.3 访谈样本数据
    3.2 内容分析
    3.3 扎根分析
        3.3.1 编码流程与方法
        3.3.2 基于信任双因素理论的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编码与分析
        3.3.2.1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与不信任维度编码
        (1)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与不信任共存
        (2)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变量维度编码
        (3)医疗旅游目的地不信任变量维度编码
        3.3.2.2 医疗旅游目的地感知要素编码
        3.3.2.3 医疗旅游目的地个体感知差异分析
        (1)个体信任阶段差异
        (2)个体信任类型差异
        (3)个体情感状态差异
        3.3.3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编码与分析
        3.3.3.1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与不信任来源编码
        (1)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来源
        (2)医疗旅游目的地不信任来源
        3.3.3.2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机制与措施编码
        (1)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机制
        (2)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措施
    3.4 质性研究小结
第4章 信任双因素下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模型假设与前测
    4.1 验证模型与研究假设
        4.1.1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与不信任关系的假设检验
        4.1.2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双因素多维性验证及对旅游意向的影响
        4.1.3 医疗旅游目的地要素感知对信任与不信任的影响
    4.2 变量测度与问卷设计
        4.2.1 变量测度
        4.2.2 问卷设计
    4.3 前测问卷与修订
        4.3.1 前测问卷调研
        4.3.2 前测问卷量表净化
        4.3.2.1 前测问卷描述性统计分析
        4.3.2.2 前测问卷量表信度检验
        4.3.2.3 前测问卷效度检验
        (1)阶段一变量探索性因子分析
        (2)阶段二变量探索性因子分析
        (3)阶段三变量探索性因子分析
        4.3.2.4 前测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第5章 信任双因素下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正式问卷分析
    5.1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5.1.1 调查对象选取
        5.1.2 正式调查过程
        5.1.3 调查样本筛选
    5.2 样本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
    5.3 正式问卷描述性统计
    5.4 正式样本信效度检验
        5.4.1 阶段一信效度检验
        5.4.1.1 阶段一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5.4.1.2 阶段一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5.4.2 阶段二信效度检验
        5.4.2.1 阶段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5.4.2.2 阶段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5.4.3 阶段三信效度检验
        5.4.3.1 阶段三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5.4.3.2 阶段三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第6章 信任双因素下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假设检验结果
    6.1 阶段一假设检验与研究结果
        6.1.1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与不信任的关系验证
        6.1.2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与不信任的个体差异分析结果
        6.1.2.1 个体统计学特征差异对信任与不信任的影响
        6.1.2.2 个体所处信任阶段对信任与不信任的影响
        6.1.2.3 个体信任类型差异对信任与不信任的影响
        6.1.2.4 个体情感状态对信任与不信任的影响
    6.2 阶段二假设检验与研究结果
    6.3 阶段三假设检验与研究结果
        6.3.1 阶段三假设检验结果
        6.3.2 阶段三研究的二阶模型结果
    6.4 研究小结
第7章 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体系优化
    7.1 我国医疗旅游目的地保障体系现状
        7.1.1 医疗旅游目的地发展阶段特征
        7.1.2 医疗旅游目的地行政管理现状
        7.1.2.1 行政管理职责划分
        7.1.2.2 相关政策创新管理
        7.1.2.3 项目准入审查管理
        7.1.3 医疗旅游线上线下体验流程及模式
        7.1.3.1 会员制医疗旅游平台管理流程
        7.1.3.2 一般游客医疗旅游体验模式
    7.2 基于决策过程的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体系
        7.2.1 基于优化环境服务质量的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
        7.2.1.1 标准化
        7.2.1.2 个性化
        7.2.1.3 规范化
        7.2.1.4 家庭化
        7.2.2 基于改善价格成本的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
        7.2.2.1 价格透明制
        7.2.2.2 实时预约制
        7.2.3 基于增强声誉形象的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
        7.2.3.1 第三方机构认证
        7.2.3.2 会员信用等级认证
    7.3 我国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保障体系优化建议
        7.3.1 强化目的地综合服务能力,提升专业医疗配套与康养环境
        7.3.2 凸显目的地服务情感善意,构建医疗旅游“4H”服务模式
        7.3.3 确保目的地政策监管可靠,完善医疗与旅游组织协调机制
        7.3.4 扩大口碑影响及追踪反馈,弱化目的地体验负面评价
        7.3.5 加强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补齐目的地服务能力短板
        7.3.6 优化机构评级及行业认证,减小目的地旅游风险预测
第8章 本文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1.1 基于信任双因素理论的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过程与特征
        8.1.2 我国医疗旅游目的地发展及其信任保障
    8.2 理论贡献
        8.2.1 健全了信任双因素理论研究体系
        8.2.2 完善了信任双因素理论研究内容
        8.2.3 拓展了医疗旅游目的地信任研究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8.3.1 研究局限性
        8.3.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附1 医疗旅游服务人员访谈提纲(半结构)
    附2 医疗旅游体验群体(会员)访谈提纲(半结构)
    附3 一般游客访谈提纲(开放式+半结构)
    附4 相关从业及行政工作人员访谈提纲(开放式+半结构)
    附5 调查问卷
读博期间主要论文和科研成果
致谢

(5)近代中国教学思想的观念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源起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现状
        (一)近代中国教学思想研究涉及的内容
        (二)近代中国教学思想的研究视角
        (三)观念史研究现状
        (四)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五、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观念史研究及其对教学思想史研究的启示
    一、观念史研究的产生与发展
        (一)观念史研究的背景
        (二)观念史研究的流派
    二、观念史的含义及理论要点
        (一)观念史的含义
        (二)观念史的理论要点
        (三)观念史研究特征
    三、观念史研究的方法论意蕴
        (一)建构性研究范式
        (二)历史语境的研究方法
        (三)大众话语为研究对象
    四、观念史研究对教学思想史研究的启示
        (一)注重教学观念在文化场域中的综合研究
        (二)注重教学观念的语境研究而非普世研究
        (三)注重同一时空下多元教学观念间的互动研究
第三章 近代中国教学观念转变的起点
    一、近代中国教学观念转变前的文化场域特征
        (一)稳定和秩序性特征
        (二)直觉和顿悟性特征
        (三)关系性特征
    二、近代中国教学观念转变前的教学观念的类型
        (一)混沌一体的教学观念
        (二)相对独立的教、学观念
    三、近代中国教学观念转变前的教学观念的特征
        (一)教学目的具有关系性特征
        (二)教学内容具有稳定性特征
        (三)教学方式具有体悟性特征
第四章 近代中国教学观念转变的动力
    一、近代中国教学观念转变的文化场域
        (一)转型中的社会文化冲突
        (二)碰撞中的中西文明
        (三)冲突中的人才选拔标准
    二、近代中国教学观念转变的内部动力
        (一)人才价值取向的矛盾
        (二)教学观念发展方向的矛盾
    三、近代中国教学观念转变的外部动力
        (一)传统教学观念与欧洲大陆教学观念的教学方式的冲突
        (二)传统教学观念与英美教学观念的教学方式的冲突
第五章 近代中国教学观念形成的阶段与路径
    一、近代中国教学观念形成的阶段
        (一)教学观念的自我批判
        (二)欧洲大陆教学观念对教学制度化的改造
        (三)英美教学观念对教学方法的改造
        (四)近代中国教学观念的重塑
    二、近代中国教学观念形成的路径
        (一)文化改造的路径
        (二)西方教学观念传播与实验的路径
        (三)教育改革的路径
第六章 近代中国教学观念的内涵与特征
    一、近代中国教学观念的内涵
        (一)教、学、做是一体三面的关系
        (二)做是教、学的基础
        (三)传承与超越的教学观念
    二、近代中国教学观念的特征
        (一)关系论特征
        (二)主体性特征
第七章 近代中国教学观念对我国教学理论本土化建构的启示
    一、坚持文化自信,扎根教育传统
        (一)坚持直觉、顿悟文化自信,传承体悟教学方式
        (二)坚持关系论文化思想自信,注重教学理论中个体间的关系
    二、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异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的优势
        (一)全面深入研究异域文化,避免文化嫁接
        (二)有选择地消化吸收异域文化,避免全盘西化
    三、关注时代发展,建构本土化教学理论
        (一)基于时代发展,建构本土教学理念
        (二)基于时代需求,建构本土教学活动
结论
参考?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6)基于POE的西安市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评价及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路线
    1.4 国内外发展既往研究
        1.4.1 国内发展现状及理论研究
        1.4.2 国外发展现状及理论研究
    1.5 本章小结
2 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使用后评价及评价方法研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室外环境设施综述
        2.1.2 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适老性研究
        2.1.3 综合评价
    2.2 使用后评价(POE)理论
        2.2.1 POE的概念和研究意义
        2.2.2 使用后评价的主要方法
        2.2.3 使用后评价在养老院的应用
    2.3 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评价方法
        2.3.1 层次分析法(AHP)
        2.3.2 德尔菲法
        2.3.3 信度分析法
    2.4 本章小结
3 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使用后评价综合体系构建
    3.1 评价指标的初选
        3.1.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3.1.2 评价指标的相关研究
        3.1.3 养老院环境设施预调研指标提取
        3.1.4 评价指标集初建
    3.2 专家问卷调查研究
        3.2.1 预实验
        3.2.2 专家问卷信度分析(alpha信度系数法)
        3.2.3 预实验结果分析
    3.3 评价因子的确定及问卷设计
        3.3.1 评价因子的确定
        3.3.2 环境设施评价标准
    3.4 本章小结
4 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调研
    4.1 调研内容及方法
        4.1.1 调研对象
        4.1.2 调研内容
        4.1.3 调研时间和方法
        4.1.4 调研问卷设计
    4.2 西安市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调研概况
        4.2.1 荣华清荷园
        4.2.2 汉唐老年公寓
        4.2.3 灞桥区社会福利中心养老院
        4.2.4 青华山庄老年公寓
        4.2.5 碑林区第三爱心护理院
        4.2.6 西安市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定性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使用后状况评价分析
    5.1 养老院居住者基本情况评价分析
    5.2 各项指标的平均值分析及方差分析
        5.2.1 平均值分析法
        5.2.2 各养老院数据平均值分析
        5.2.3 方差分析
        5.2.4 各养老院数据方差分析
    5.3 居住者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5.3.1 信度和效度分析
        5.3.2 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满意度因素的因子分析
    5.4 各养老院居住者特性的差异分析
        5.4.1 独立样本T检验
        5.4.2 单因素ANOVA分析
    5.5 评价指标与满意度关系的分析
    5.6 环境设施重要性及表现程度分析
        5.6.1 重要性及表现程度分析法
        5.6.2 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构建及预测
    6.1 SVM神经网络概述
    6.2 SVM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建构
    6.3 SVM神经网络在半山民族养老院中的预测实践
        6.3.1 设计对象介绍
        6.3.2 预测前期分析
        6.3.3 预测数据分析
    6.4 SVM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对设计的影响进程
        6.4.1 SVM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评价过程
        6.4.2 SVM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对设计的反馈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主要研究成果
    7.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西安养老院环境设施评价指标体系重要度调查问卷
附录二 西安养老院环境设施使用意向调查问卷
附录三 养老院调研客观指标
附录四 养老院环境设施概况
附录五 SVM 预测模型

(7)沧州地区农村住宅空间演变与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
        1.2.1 相关概念
        1.2.2 研究范围
        1.2.3 研究对象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2 沧州地区农村住宅建设现状调研
    2.1 区域特征与农宅建设概况
        2.1.1 沧州地区区域特征
        2.1.2 人口构成与社会背景
        2.1.3 住宅建造模式
    2.2 实态调研方式与样本
        2.2.1 调研方法与内容
        2.2.2 调研范围与对象
        2.2.3 热环境测试方案与样本
    2.3 当地传统住宅空间构成与特征
        2.3.1 住宅空间构成
        2.3.2 住宅空间秩序
        2.3.3 住宅建筑要素特征
    2.4 小结
3 沧州地区农村住宅空间演变与问题分析
    3.1 空间布局演变
        3.1.1 “一”字形住宅(50-80 年代)
        3.1.2 多院落住宅(1980-2000)
        3.1.3 多合院住宅(80 年代至今)
        3.1.4 总体空间布局演变规律与问题
        3.1.5 空间组织模式与问题分析
    3.2 功能空间演变
        3.2.1 卧室与客厅
        3.2.2 厨房与餐厅
        3.2.3 卫浴与储藏
        3.2.4 产业功能空间演变
        3.2.5 功能空间演变规律与问题分析
    3.3 空间要素演变
        3.3.1 结构形式演变
        3.3.2 围护结构形式演变
        3.3.3 空间要素演变规律与问题分析
    3.4 住宅空间演变影响因素
        3.4.1 居住模式
        3.4.2 地域条件
        3.4.3 材料与技术
    3.5 住宅空间演变中的问题总结
        3.5.1 住宅空间演变机制
        3.5.2 住宅空间现状问题总结:
4 沧州地区农村住宅空间优化设计研究
    4.1 优化设计目标
        4.1.1 针对性优化策略
        4.1.2 目标用户分析
        4.1.3 空间面积与尺度
    4.2 空间布局优化
        4.2.1 总体空间布局优化
        4.2.2 空间组织模式优化
    4.3 功能空间优化
        4.3.1 卧室与客厅
        4.3.2 厨房与餐厅
        4.3.3 卫浴与储藏
        4.3.4 产业功能空间优化
    4.4 空间要素优化
        4.4.1 结构与围护结构优化
        4.4.2 附加空间
    4.5 小结
5 沧州地区农村住宅空间优化设计实践
    5.1 住宅类型模式优化设计
        5.1.1 生活型空间组合设计
        5.1.2 生产型空间组合设计
        5.1.3 经营型空间组合设计
    5.2 生活居住型住宅优化设计
        5.2.1 传统一层生活居住型合院式住宅
        5.2.2 优化设计方案
    5.3 经营服务型住宅优化设计
        5.3.1 现代二层商住一体型住宅
        5.3.2 优化设计方案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6.2.1 不足
        6.2.2 展望
附录
    附录一 图录
    附录二 表录
    附录三 沧州地区农村住宅概况调研与舒适度调查
致谢
参考文献

(8)基于ADDIE模型的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以“平行四边形”单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
        1.1.2 单元教学的需要
        1.1.3 教师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案例分析法
        1.4.3 内容分析法
        1.4.4 行动研究法
    1.5 核心概念界定
        1.5.1 单元的界定
        1.5.2 单元教学的界定
        1.5.3 单元教学设计的界定
        1.5.4 ADDIE 教学设计模型
    1.6 理论基础
        1.6.1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
        1.6.2 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理论
        1.6.3 学习迁移理论
2 文献综述
    2.1 单元教学的相关研究综述
        2.1.1 国内的研究现状
        2.1.2 国外的研究现状
    2.2 关于ADDIE模型的研究综述
        2.2.1 国内的相关研究
        2.2.2 国外相关研究
    2.3 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研究
    2.4 研究述评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目的
    3.3 研究意义
        3.3.1 理论意义
        3.3.2 实践意义
    3.4 研究思路、研究计划及研究技术路线
        3.4.1 研究的思路
        3.4.2 研究计划
        3.4.3 研究技术路线
    3.5 论文结构及创新点
4 ADDIE模型应用于初中数学单元教学的适用性分析
    4.1 ADDIE教学设计模型的理论构成
    4.2 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特征
        4.2.1 整体关联性
        4.2.2 阶层递进性
        4.2.3 以学生为本
        4.2.4 创造重构性
        4.2.5 动态发展性
    4.3 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流程
    4.4 ADDIE模型在单元教学中的适用性
        4.4.1 ADDIE模型与数学单元教学的基本目的一致
        4.4.2 ADDIE模型与数学单元教学的核心理念相同
        4.4.3 ADDIE模型符合数学单元教学遵循的原则和步骤
        4.4.4 ADDIE模型对开展单元教学具有积极作用
    4.5 基于ADDIE模型的初中数学单元教学的设计流程
5 ADDIE模型在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5.1 “平行四边形”知识的单元规划
    5.2 分析阶段---单元教材教法分析
        5.2.1 “平行四边形”单元学情分析
        5.2.2 “平行四边形”单元内容解析分析
        5.2.3 “平行四边形”单元教法分析
    5.3 设计阶段
        5.3.1 “平行四边形”单元课时划分设计
        5.3.2 “平行四边形”单元教学目标设计
        5.3.3 “平行四边形”单元教学活动设计
        5.3.4 “平行四边形”单元评价设计
    5.4 开发阶段
        5.4.1 探秘平行四边形家族成员特征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5.4.2 如何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家族成员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5.5 实施阶段
    5.6 评价阶段
6 ADDIE模型在初中数学单元教学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
    6.1 优势
        6.1.1 强调设计过程的整体性
        6.1.2 体现教学对象的主体性
        6.1.3 提高教学评价的系统性
    6.2 不足之处
        6.2.1 教师实施意愿不强
        6.2.2 教师专业能力不足
    6.3 实施建议
        6.3.1 学校方面
        6.3.2 教师方面
    6.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教育技术学生设计思维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内容与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设计思维
        2.1.2 项目式学习
    2.2 设计思维的相关研究
        2.2.1 设计思维的概念定义研究
        2.2.2 设计思维的培养模型研究
        2.2.3 设计思维的教学应用研究
        2.2.4 设计思维的研究现状总结
    2.3 项目式学习的相关研究
        2.3.1 项目式学习的概念定义研究
        2.3.2 基于项目的教学应用研究
        2.3.3 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评价研究
        2.3.4 项目式学习的研究现状总结
    2.4 理论基础
        2.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4.2 实用主义学习理论
        2.4.3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第3章 基于项目式学习培养教育技术学生设计思维的教学模型构建
    3.1 设计思维模型的评析与选择
        3.1.1 设计思维经典模型介绍
        3.1.2 设计思维模型对比分析和选择
    3.2 项目式学习发展设计思维的适切性
        3.2.1 项目式学习的特点及优势
        3.2.2 设计思维培养的目标和要求
        3.2.3 项目式学习发展学生设计思维的可行性
    3.3 教学分析与教学模型构建
        3.3.1 课程选择
        3.3.2 教学内容分析
        3.3.3 教学对象分析
        3.3.4 教学环境与资源
        3.3.5 教学模型构建
第4章 基于项目式学习培养教育技术学生设计思维的在线学习平台设计与开发
    4.1 教学辅助工具介绍
        4.1.1 慧编程软件
        4.1.2 程小奔机器人
        4.1.3 软硬件结合应用于机器人编程课堂
    4.2 在线学习平台设计与开发
        4.2.1 平台建设背景
        4.2.2 功能需求分析
        4.2.3 系统功能设计
        4.2.4 系统界面设计
        4.2.5 系统测试
第5章 基于项目式学习培养教育技术学生设计思维的教学实施与效果分析
    5.1 基于项目学习的设计思维培养阶段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5.1.1 项目学习阶段的教学设计
        5.1.2 项目学习阶段的教学实施
    5.2 面向设计思维的课程设计学习阶段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5.2.1 课程设计学习阶段的教学设计
        5.2.2 课程设计学习阶段的教学实施
    5.3 设计思维培养的效果评价与分析
        5.3.1 评价方案设计与说明
        5.3.2 课程设计作品评析
        5.3.3 学生学习满意度评析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访谈提纲
附录 B 学习效果满意度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小学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优化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前置性作业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关于前置性作业的国外研究现状
        1.3.2 关于前置性作业的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4.4 研究思路
        1.4.5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第2章 前置性作业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与辨析
        2.1.1 前置性作业
        2.1.2 前置性作业与预习、导学案的辨析
        2.1.3 小学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的内涵
    2.2 前置性作业相关理论基础
        2.2.1 生本教育理论
        2.2.2 自主学习理论
        2.2.3 先行组织者
第3章 小学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与实施现状调查
    3.1 调查设计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调查工具设计
    3.2 调查实施
        3.2.1 问卷调查实施过程
        3.2.2 访谈调查实施过程
    3.3 调查结果
        3.3.1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3.3.2 教师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3.3.3 教师访谈内容分析
    3.4 调查小结
        3.4.1 小学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3.4.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4章 小学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的优化策略
    4.1 前置性作业目标的确立
        4.1.1 研教材备学情
        4.1.2 立足单元统筹规划
    4.2 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内容的编制
        4.2.1 部编版教科书作业系统的使用和开发
        4.2.2 不同课型前置性作业内容编制
        4.2.2.1 阅读课
        4.2.2.2 习作课
        4.2.2.3 口语交际课
        4.2.2.4 综合性学习
    4.3 丰富前置性作业形式增强作业趣味性
        4.3.1 问题思辨类
        4.3.2 多媒体类
        4.3.3 实践活动类
    4.4 小学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优化实施
        4.4.1 前置性学习任务单设计
        4.4.2 小学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评价与反馈
        4.4.3 与语文课堂教学建立衔接
第5章 小学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案例及其优化——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传统文化》单元为例
    5.1 《传统文化》单元前置性作业案例举样
    5.2 设计案例问题分析
    5.3 《传统文化》单元视角前置性作业优化设计和实施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关于小学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和实施现状的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 B 关于小学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和实施现状的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 C 关于小学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与实施现状的教师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有哪些文章可做?(论文参考文献)

  • [1]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参使用策略研究[D]. 刘梅.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0)
  • [2]问题式学习(PBL)在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的运用研究[D]. 王景艳.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我国商会治理法律规制研究[D]. 贺若云.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4]基于信任双因素理论的医疗旅游目的地决策研究[D]. 叶洋洋. 浙江工商大学, 2021(11)
  • [5]近代中国教学思想的观念史考察[D]. 王枭.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6]基于POE的西安市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评价及预测研究[D]. 王佳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7]沧州地区农村住宅空间演变与优化设计研究[D]. 佟林芝.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8]基于ADDIE模型的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以“平行四边形”单元为例[D]. 邓竹巧.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9)
  • [9]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教育技术学生设计思维培养研究[D]. 千梦圆.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10]小学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优化设计与实施[D]. 卫亚军.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标签:;  ;  ;  ;  ;  

有哪些文章可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