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秸秆联合打包机在山西推出

小麦秸秆联合打包机在山西推出

一、麦秸联合收捆机在山西问世(论文文献综述)

冯杰[1](2020)在《牧草压缩特性及其打捆机压密液压控制系统研究》文中指出我国牧草资源丰富但无法充分利用,生物质能源转化率低,症结在于牧草打捆密度低运输亏吨、经济效益差。随着我国近年来对高密度草捆和青贮饲料的需求上涨,对牧草进行高密度打捆是牧草得到合理利用并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利于推动我国畜牧养殖、饲料储备、生物质能源利用等牧草产业化进程。高密度打捆中,保证成捆率和捆包密度是关键,本文根据我国现阶段牧草压缩理论研究不完善、打捆机草捆密度控制研究较少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实时、精确控制草捆密度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实时监测和改变压缩室径向压缩力的方式实现草捆密度的精确控制,在AMESim液压仿真平台上得到了液压系统的仿真结果,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了液压控制系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首先,设计加工了实验装置—压缩仓和压缩活塞,选取甘肃岷山所产牧草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牧草压缩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到了牧草压制成型过程及应力松弛过程中牧草应力的变化规律。牧草压制成型中的应力变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松散阶段和压紧压实阶段;应力松弛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急速松弛阶段和缓慢松弛阶段。其次,采用单因素轮换法研究了含水率、喂入量两个因素对于牧草流变特性的影响,得到在相同的压缩位移下,牧草含水率越低,单次喂入量越大,牧草压制成型过程中的应力及松弛后的残余应力越大。针对本文的影响因素选取水平,当牧草含水率为15%、单次喂入量为600g时,牧草压制成型过程中的应力较大。本文通过对实验结果分析得到了牧草含水率为15%、单次喂入量600g时的压应力变化模型,模型方程为:σ=1.41×10-33.58。第三,建立了压缩室径向压缩力测试平台,进行了牧草含水率为15%、单次喂入量为600g的径向压缩力检测实验,验证了径向压缩力与轴向压缩力的线性相关关系,得到了压缩密度与径向压缩力的关系方程:=1.25×10-53.36。最后,根据径向压缩力与压缩密度的关系,基于AMESim液压仿真平台建立了牧草压密液压控制系统模型。完成绘制系统草图、子模型设置、参数设置及仿真运行等环节,解决系统运行问题,完善系统功能。液压缸活塞压力、活塞位移以及油体流速的仿真结果符合预期,系统运行稳定,达到了草捆高密度控制目的。

王晶[2](2016)在《冀南西豆庄农业生产变迁研究(1923-2013)》文中提出农业生产,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经济格局和农村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以1923到2013年冀南平乡县西豆庄村为研究对象,对此问题展开讨论。西豆庄村是20世纪20年代卜凯中国农村调查的具体调查点之一,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华北平原内陆村庄。在长达近百年的时间里,该村庄历经数次变革,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结构性的变迁,这些变迁深刻的影响了农业生产活动,由此带来了农业生产力的根本性变化。历史上的农业,是现实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研究农业生产的长时段变迁,目的在于充分认识历史上的农业,探寻农业生产变迁的脉络和动力,以便更全面的解释农业生产的现状并为农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历史依据和现实观察的角度。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将农业生产问题划分为地权、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农业技术条件三个子问题,并重点讨论了农业生产变迁的阶段性特征和小农经营体制的优劣。笔者综合运用了文本资料(卜凯中国农村调查资料、地方档案馆档案资料、西豆庄村委会和村民个人收藏)、实地访谈记录和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的资料并注意对各种资料加以甄别,在此基础上,将实证研究与理论思考结合起来,对西豆庄的农业生产变迁历程进行了客观分析。本文认为:1923年至2013年间西豆庄的农业生产走过了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轨迹,即从民国时期的低土地产出率、低劳动生产率,到集体化时期的土地产出率稳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停滞不前,再到转型时期的土地产出率增速由快变慢、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近百年来,地权和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迁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历程,而农业技术条件的变迁则经历了由传统到现代渐次递进的历程。地权问题上,从民国时期较为分散的土地占有格局,到集体化时期公有制基础上的地权集中,到转型时期公有制基础上的土地使用权下放,再到近年来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使分散在农户手中的土地使用权得以重新整合。地权的变迁历经分散与集中的反复转换,直至目前出现分散与集中共存的情况。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问题上,从民国时期小农的个体自主经营,到集体化时期的集体统一经营,到转型时期个体自主经营的复归,再到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农民经济合作。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迁在自主与合作之间循环联动,直至目前出现自主与合作相融的现象。农业技术条件问题上,从民国时期以人力为主,到集体化时期由人力向机械力的过渡,再到转型时期农机时代的到来,农业技术条件逐步走向了现代化。在这一过程中,劳动力的过剩与转移问题始终与农业技术条件的变革速度和发展方向交织在一起,相互制约并相互协调。在长达近百年的时间里,由于制度、技术和劳动力要素不同的配比情况,西豆庄不同阶段的农业生产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时代特征,但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农业生产问题都尚未得到真正有效的解决,实现中国农业“有增长的发展”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小农经营是一种低效率高效用的经营方式,它的存在和发展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小农的经济行为之所以固守“安全第一”的原则,源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较为脆弱。转型时期,政府应当做的并非通过彻底改造来消除或毁灭小农经营,而是因势利导,一方面,推行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的农民合作;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政府应当成为一种导向型、辅助型而非控制型的力量,才能够保障农业的健康顺利发展。

李大同[3](2004)在《麦秸联合收捆机在山西问世》文中研究表明

李阔[4](2003)在《麦秸联合收捆机问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麦秸联合收捆机在山西问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麦秸联合收捆机在山西问世(论文提纲范文)

(1)牧草压缩特性及其打捆机压密液压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内外打捆机研究概况
        1.2.2 国内外纤维物料压缩理论研究情况
        1.2.3 国内外液压系统仿真技术研究情况
        1.2.4 草捆密度监测方法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方案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文技术路线与说明
    1.6 文章结构安排
2 牧草流变特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2.1 牧草压缩特性试验研究
        2.1.1 实验设备及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案设计
        2.1.3 压缩应力变化规律分析
        2.1.4 应力松弛变化规律分析
    2.2 单因素对牧草流变特性的影响
        2.2.1 含水率对牧草流变特性的影响
        2.2.2 喂入量对牧草流变特性的影响
    2.3 牧草压应力变化模型
    2.4 本章小结
3 牧草压制成型过程中径向压缩力的检测研究
    3.1 径向压缩力测试实验研究
        3.1.1 轴径向压缩力间关系的研究
        3.1.2 压缩密度和轴向压缩力的关系
        3.1.3 压缩密度和径向压缩力的关系
    3.2 径向压缩力测试实验设计
        3.2.1 实验设备与实验材料
        3.2.2 压力传感器的选择
        3.2.3 实验方案设计
    3.3 径向压缩力测试实验的结果分析
        3.3.1 实验结果预处理
        3.3.2 实验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AMESim的压密控制液压系统设计
    4.1 AMESim软件介绍
    4.2 传统草捆密度控制方式
        4.2.1 机械式捆包密度可调节机构
        4.2.2 草捆动态称重方法
    4.3 牧草压密控制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4.3.1 液压系统设计依据
        4.3.2 液压系统工作原理
    4.4 基于AMESim的密度控制液压系统建模
        4.4.1 液压系统的建模方法
        4.4.2 草捆密度控制液压系统建模
    4.5 液压系统仿真结果分析
        4.5.1 活塞压力仿真结果分析
        4.5.2 活塞位移仿真结果分析
        4.5.3 增压路油体流速仿真结果分析
        4.5.4 卸压路油体流速仿真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工作与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2)冀南西豆庄农业生产变迁研究(1923-2013)(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1章 平乡调查概述及个案村简介
    1.1 1923 年卜凯平乡调查概述
        1.1.1 平乡调查概况
        1.1.2:调查内容及突出成就
        1.1.3 调查特点及评析
    1.2 西豆庄村情简介
        1.2.1 区域位置与自然环境
        1.2.2 社会发展概况
    小结
第2章 分散与集中:制度变革下的地权变迁
    2.1 民国时期的土地占有格局
        2.1.1 分散的地权
        2.1.2 狭小而碎化的土地
    2.2 从分散到集中:集体化时期的地权剧变
        2.2.1 土地改革与土地占有状况的变化
        2.2.2 合作化与地权的逐步公有
        2.2.3 公社化与地权公有化程度的演变
    2.3 转型时期地权的再调整
        2.3.1 分田到户与地权下放
        2.3.2 土地流转与地权的再分割
    小结
第3章 个体与合作: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迁
    3.1 民国时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3.1.1 个体经营的表现形式
        3.1.2 个体经营方式的绩效
    3.2 集体化时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3.2.1 由个体到集体的过渡
        3.2.2 集体经营方式的确立
        3.2.3 集体经营方式的绩效
    3.3 从单干到合作:转型时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迁
        3.3.1 个体经营的“复兴”
        3.3.2 单干与合作的多重选择
    小结
第4章 由传统到现代:农业技术条件的变迁
    4.1 民国时期农业技术条件的落后与低效
        4.1.1 农业劳动力的过剩
        4.1.2 民国时期的农业技术条件
        4.1.3 民国时期农业技术条件的特点和局限
    4.2 集体化时期农业技术条件的根本改观
        4.2.1 劳动繁忙的假象
        4.2.2 集体化时期农业技术条件的变迁
        4.2.3 集体化时期农业技术条件的特点、作用与局限
    4.3 转型时期农业技术条件的重大发展
        4.3.1 农业劳动力的“去过密化”
        4.3.2 转型时期农业技术条件的变迁
        4.3.3 转型时期农业技术条件的作用与局限
    小结
结论与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麦秸联合收捆机在山西问世(论文参考文献)

  • [1]牧草压缩特性及其打捆机压密液压控制系统研究[D]. 冯杰.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2]冀南西豆庄农业生产变迁研究(1923-2013)[D]. 王晶. 河北大学, 2016(08)
  • [3]麦秸联合收捆机在山西问世[J]. 李大同. 农村百事通, 2004(01)
  • [4]麦秸联合收捆机问世[J]. 李阔. 北京农业, 2003(12)

标签:;  ;  ;  

小麦秸秆联合打包机在山西推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