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文学与比较文学

华侨文学与比较文学

一、海外华文文学与比较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朱巧云,陈玉珊[1](2022)在《饶芃子学术年表》文中研究说明1935年2月18日(元宵节),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的一个书香世家。外祖父戴贞素又名戴仙俦,在当地多所学校执教,是潮汕知名的文人和书法家。舅父戴平万(原名戴均),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筹委和领导人之一。母亲戴若萱是当时潮安县第四女子小学校长。父亲饶华(原名饶旭东),曾就读于上海暨南大学中文系,回潮州后任潮安县《大光报》的副刊编辑,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革命,解放后是云南省的领导人之一。

李亚萍[2](2022)在《跨界、拓展、新生——论饶芃子教授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饶芃子教授是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她从古典文学转向文艺学,又跨界比较文学,融汇多个文学研究领域的方法垦殖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饶芃子教授以跨文化视野和世界格局重新定位海外华文文学,结合文化研究的方法深入挖掘该领域的文化内涵。她积极引进比较文学的学科方法,以形象学、主题学等研究方法,推动了海外华文文学的纵深发展。同时她也积极推动该领域的学科建设,倡导海外华文文学的诗学研究,率领中青年学者编写教材,为学界培养后备人才。

颜敏[3](2021)在《“离散”在华文(人)文学研究中的旅行》文中研究表明离散在华文文学研究中的旅行过程,体现了理论术语流播的一般规律,也凸显了华文文学研究的区域差异与相互关联。由于区域间的相互借鉴与影响成为常态,术语在旅行中变得更加透明,其普遍性使用甚至带动华文世界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但离散的旅行过程也是发现华文文学研究困境和问题的过程,只有强化反思意识,对离散的边界保持警觉,在实践语境中更新其运用方式,方能使之对华文文学研究与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饶芃子[4](2016)在《跨界的探寻——我的比较文学研究之路》文中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我有幸在学界前辈的引领下,介入比较文学领域。多年来,我先后致力于中西戏剧、中西小说和中西诗学的比较研究,试图在文艺学和比较文学的交叉领域中寻找两者的结合点,借以推动文艺学学科内涵的更新和发展;90年代开始,我又把海外华文文学,特别是世界性的汉语诗学引入比较文学领域,尝试为比较文学拓展一个新的学术空间。回顾自己近三十年的学术道路,无论从文艺学到比较文艺学,还是从比较文艺学到海外华文文学、诗学,以及澳门地区"土生"文学研究的倡导,在学术理念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重视从理论上研究不同文化相遇、碰撞和融合的文学现象、文化问题,关注中外文化的对话和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诠释。

纪建勋[5](2016)在《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年度报告(2015—2016)》文中提出本文从学术活动、中国文学的世界性与比较文学、中外文学关系研究、多民族国家的比较文学疆界与研究范式、比较诗学、国际中国人文研究、翻译研究、跨学科研究八个方面对2015、2016两年度中国比较文学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总体述评,力求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凸显问题意识以及学人对于问题的反思与破解。

纪建勋[6](2015)在《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年度报告(2014)》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学术活动、中国文学的世界性与比较文学、中外文学关系研究、多民族国家的比较文学疆界与研究范式、比较诗学、国际中国人文研究、翻译研究、跨学科研究等八个方面对2014年中国比较文学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总体述评,力求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凸显问题意识以及学人对于问题的反思与破解。

纪建勋[7](2014)在《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年度报告(2013)》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学术活动、中国文学的世界性与比较文学、中外文学关系研究、文学人类学对比较文学研究的创新与拓展、比较诗学、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比较文学视阈下的翻译研究、跨学科研究等八个方面对2013年中国比较文学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总体述评,力求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凸显问题意识以及学人对于问题的反思与破解。

陈涵平[8](2013)在《文学研究的间性律动——评饶芃子《比较文学与海外华文文学》》文中指出饶芃子教授的《比较文学与海外华文文学》一书,是作者站在比较文学的立场,致力于学科边界开拓和学术空间扩展的重要成果。这种成果主要体现为,饶先生创造性地将海外华文文学引入比较文学,从而在比较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两个学科之间搭建出崭新的学术平台,并在两个学科的交叉地带挖掘出许多新鲜的学术增长点,从而构建一种学科研究间性律动的新范式。

陈玉珊[9](2012)在《垦比较文艺学“飞地”,探海外华文诗学奥秘——饶芃子的文艺学研究特色》文中研究说明新时期以来,饶芃子在原来文艺学研究的基础上,致力于中西文学和诗学的比较研究,在文艺学与比较文学的交叉领域寻找两者的契合点,拓宽了文艺学的学科内涵,并促进其更新和发展;她还率先倡导、开展比较文学视野下的海外华文诗学研究,从而发现和提出新的诗学命题,在拓展学科边界和新的理论建设上做出突出贡献。

饶芃子[10](2011)在《我的学术之“缘”与“路”》文中认为我于1935年出生在广东潮州一个世代知识分子的家庭。祖父是早年上海公学的学生,外祖父是清末秀才,又曾就读于京师大学堂(后改为北京大学),他们回潮州以后,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家乡的语文教育事业。我出生时母亲是潮安县第四女子小学校长,父亲是上海暨南大学中文系学生。抗日战争爆发后,父亲离家抗日,1938年潮安县城沦陷,母亲也投身于妇女救亡工作。我跟着外祖父母逃难,并由他们抚养长大。外祖父能诗、能文,又擅长书法,是潮汕一带知名的文人和书法家。在外祖父的影响下,我自幼对文学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喜读唐诗宋词和《红楼梦》。我11岁第一次读护花主人评点的《石头记》,这部作品的诗意和悲情就深深地扎

二、海外华文文学与比较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海外华文文学与比较文学(论文提纲范文)

(1)饶芃子学术年表(论文提纲范文)

1935年
1938-1946年
1947-1952年
1953-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1年
1963年
1964年
1970年
1972年
1973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20年
2021年

(2)跨界、拓展、新生——论饶芃子教授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不断跨界拓展的学术历程
二、跨文化视野与世界格局
三、比较文学作为方法
四、积极推动学科建设
五、结语

(3)“离散”在华文(人)文学研究中的旅行(论文提纲范文)

一、西方资源与术语翻译
二、区域流播与“华化”进程
    (一)美国
    (二)中国台湾
    (三)“新马”
    (四)中国大陆
三、“离散”之旅的启思:术语如何借用与衍化
小结

(6)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年度报告(2014)(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术活动:凸显国际化的学术对话优势
二、中国文学的世界性与比较文学
三、中外文学关系研究
四、多民族国家的比较文学疆界与研究范式
五、比较诗学
六、国际中国人文研究
七、比较文学视阈下的翻译研究
八、跨学科研究

(7)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年度报告(2013)(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术活动凸显愈益国际化的发展态势
二、中国文学的世界性:理论与实践
三、中外文学关系研究
四、文学人类学对比较文学研究的创新与拓展
五、比较诗学:世界性与民族性
六、世界华文文学研究
七、比较文学视阈下的翻译研究
八、跨学科研究:以宗教与文学为线索

(8)文学研究的间性律动——评饶芃子《比较文学与海外华文文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正向律动:海外华文文学对比较文学的影响
二、反向律动:比较文学对海外华文文学的影响

(9)垦比较文艺学“飞地”,探海外华文诗学奥秘——饶芃子的文艺学研究特色(论文提纲范文)

一、垦拓“比较文艺学”
    (一) 在文艺学学科中拓展跨学科、跨文化的比较研究, 率先在暨南大学文艺学硕士点增设“文艺理论与比较文学”专业方向
    (二) 以暨南大学文艺学博士点为平台, 在国内文艺学学科首创“比较文艺学”方向, 在交叉学科中拓展当代文艺学的内涵
        1.“中西比较文艺学”研究
        2.“中国文学在东南亚”研究
        3.“澳门文学”研究
二、开启“海外华文诗学”研究
    (一) 把比较文学的视野与方法引入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开展海外华文文学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二) 开启海外华文文学的诗学研究, 论证、阐明其独特的文化、诗学价值, 为文艺学学科开辟了新领域
    (三) 提倡开展和深化海外华文文学学科内部的理论研究, 重视方法论的更新, 率先在文艺学博士点开设“跨文化视野中的海外华文诗学”方向
    (四) 推动海外华文文学学科建设, 主编出版《海外华文文学教程》, 填补这一教学领域的空缺

(10)我的学术之“缘”与“路”(论文提纲范文)

从古典文学转向文艺学
垦拓比较文艺学
结缘海外华文文学
喜逢澳门文学

四、海外华文文学与比较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 [1]饶芃子学术年表[J]. 朱巧云,陈玉珊. 华文文学, 2022
  • [2]跨界、拓展、新生——论饶芃子教授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J]. 李亚萍. 华文文学, 2022(01)
  • [3]“离散”在华文(人)文学研究中的旅行[J]. 颜敏. 华文文学, 2021(01)
  • [4]跨界的探寻——我的比较文学研究之路[J]. 饶芃子.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16(04)
  • [5]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年度报告(2015—2016)[J]. 纪建勋. 文贝: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 2016(02)
  • [6]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年度报告(2014)[J]. 纪建勋. 文贝: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 2015(02)
  • [7]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年度报告(2013)[J]. 纪建勋. 文贝: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 2014(02)
  • [8]文学研究的间性律动——评饶芃子《比较文学与海外华文文学》[J]. 陈涵平.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3(03)
  • [9]垦比较文艺学“飞地”,探海外华文诗学奥秘——饶芃子的文艺学研究特色[J]. 陈玉珊.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4)
  • [10]我的学术之“缘”与“路”[J]. 饶芃子. 社会科学战线, 2011(12)

标签:;  ;  ;  ;  ;  

华侨文学与比较文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