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虫腈-多菌灵混合物对柑橘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溴虫腈-多菌灵混合物对柑橘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一、溴菌腈·多菌灵混剂对柑橘炭疽病的防治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陈敏,尹全,刘茜,杨晓凤[1](2021)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果中的溴菌腈农药残留》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建立固相萃取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溴菌腈在水果中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中加入乙腈并匀浆提取,过滤后盐析,静置分层后取上层清液过复合氨基柱净化,最后用乙酸乙酯定容,GC-MS-MS上机检测。结果本方法检测水果中溴菌腈的残留量的方法在0.010 mg/L~0.25 mg/L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1~0.999,方法定量限为 0.010 mg/kg。添加水平为 0.010 mg/kg、0.10 mg/kg、0.20 mg/kg 时回收率在 88.2%~115.2%,相对标准偏差为2.2%~9.1%。结论本文建立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水果中溴菌腈的残留量的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精密度和准确度都满足要求,可用于日常检测水果中溴菌腈的残留量。

吴望,吴玉珠,胡军华,占爽,姚廷山,周彦[2](2020)在《‘恩科尔’果斑病主要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及药剂筛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明确四川省青神县柑橘‘恩科尔’品种果斑病的主要致病菌,并对该病害的鉴定和防治提供参考,提供防控方案。【方法】对‘恩科尔’病果进行组织分离、病原鉴定、柯赫氏法则验证及致病性测试,利用传统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ITS和TUB条码)鉴定方法鉴定病原真菌。以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室内药剂筛选。【结果】明确病原菌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和柑橘胶孢炭疽(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这也是首次发现小孢拟盘多毛孢会引起柑橘果斑病。实验表明,11种杀菌剂中,咪鲜胺、噻霉酮和吡唑醚菌酯对小孢拟盘多毛孢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EC50分别为0.001 4μg·m L-1、0.015 9μg·m L-1和0.073 0μg·mL-1;咪鲜胺、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对胶孢炭疽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EC50分别为0.002 2μg·m L-1、0.016 0μg·mL-1和0.198 8μg·mL-1。【结论】‘恩科尔’果斑病的主要致病菌为小孢拟盘多毛孢和柑桔胶孢炭疽,而咪鲜胺和吡唑醚菌酯对其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

管鹏[3](2020)在《纳米氧化镁对柑橘炭疽菌的抗菌效应》文中研究指明纳米氧化镁(MgO NP)因其自身卓越的物理化学性质,尤其是较高的比表面积,使其在光学、电学、材料学和生物医学等各个领域都表现出重要的应用前景.MgO NP对细菌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性,而对真菌的抗菌性研究较少.本文研究了MgO NP对柑橘炭疽病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抗菌作用,测定了其对胶孢炭疽菌的菌丝生长和菌丝形态的影响,以及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MgO NP对柑橘炭疽病的防控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00~800μg/mL的MgO NP都能较好抑制胶孢炭疽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其中400μg/mL和800μg/mL剂量效果最明显;同时提前施用400μg/mL的MgO NP表现出较好的柑橘炭疽病防治效果,说明MgO NP具有作为植物保护剂的潜力.

安姣[4](2020)在《8%春雷·噻霉酮水分散粒剂在柑橘中的残留消解及对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柑橘作为产量世界第一的水果,色香味美,营养价值高,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但在种植中易受到黄龙病、疮痴病、溃疡病等病害的侵染,严重影响柑橘产量和营养品质,给柑橘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春雷霉素和噻霉酮作为良好的环境友好型杀菌剂,对柑橘溃疡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目前对两者在柑橘上的复配使用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分散固相萃取法净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建立同时测定柑橘样品中春雷霉素和噻霉酮的残留检测方法,并研究其在柑橘基质中的储藏稳定性;通过开展1年12地残留消解试验和最终残留试验,研究8%春雷·噻霉酮水分散粒剂在柑橘上的残留降解规律,并依据试验结果、毒理学和膳食结构数据进行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此外,本文还研究了施用8%春雷·噻霉酮水分散粒剂对柑橘理化指标和营养功能成分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分散固相萃取结合UPLC-MS/MS同时测定柑橘中春雷霉素和噻霉酮残留的分析方法。柑橘全果和果肉分别用含0.5%甲酸和含0.5%氨水的乙腈-水溶液(7:3,体积比)提取,经十八烷基硅胶(C18)净化,用Waters ACQUITY UPLC?HSS T3色谱柱分离。以0.2%甲酸水-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MRM)扫描,以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在0.5~2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检出限(LODs)为0.006~0.04μg/kg,定量下限(LOQs)为5~10μg/kg;加标回收率为73.4%~104%,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1.6%~9.6%。该方法易于操作,灵敏度高,适用于柑橘中春雷霉和噻霉酮残留的同时检测。2.研究了在-18℃的储藏温度下,春雷霉素和噻霉酮在柑橘全果、果肉匀浆基质中的储藏稳定期。结果表明:在24周内,春雷霉素和噻霉酮在柑橘基质中的降解率分别为6.2%~23.9%和4.5%~25.0%;随着储藏时间增加,降解率逐渐增大,但均小于30%。根据《植物源性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储藏稳定性试验准则》(NY/T3094-2017),春雷霉素和噻霉酮在柑橘基质中未发生显着降解,因此,春雷霉素和噻霉酮在柑橘基质上的储藏稳定期为24周,为保证后续测定结果准确性,样品应在24周内测定完成。3.研究了2018年重庆、湖南、湖北等12地柑橘样品中8%春雷·噻霉酮水分散粒剂的残留消解动态规律和最终残留情况,并评估了其膳食摄入风险。残留消解试验结果表明,以400 mg a.i./kg的有效剂量施药1次,春雷霉素在温州蜜柑和纽荷尔脐橙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14.44~19.80 d,末次施药后28 d消解率达70%左右;噻霉酮的消解不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施药后2 h的残留量即低于LOQ,并持续在LOQ附近波动。最终残留试验结果显示,以80 mg a.i./kg的有效剂量施药2次,施药间隔期7 d,在距末次施药后21 d、28 d时,春雷霉素和噻霉酮在柑橘全果、果肉最终残留量均小于LOQ,远低于MRL值。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该两种农药在柑橘上残留对不同年龄人群带来的慢性风险较低,处于可接受范围。因此,建议8%春雷·噻霉酮水分散粒剂在柑橘上的施药剂量为80 mg a.i./kg,施药2次,施药间隔期7 d,采收间隔期为21 d。4.以80 mg a.i./kg的有效剂量施药2次,施药间隔期7 d,研究8%春雷·噻霉酮水分散粒剂对柑橘理化指标和营养功能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8%春雷·噻霉酮水分散粒剂对柑橘果实外观品质无明显影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固酸比及还原糖含量,但会一定程度减少柑橘果实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总类黄酮含量。

王妮,尹显慧,彭丽娟,李荣玉,龙友华,吴小毛,樊荣,王坤英,李继业[5](2019)在《辣椒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杀菌剂毒力测定》文中指出从贵阳市花溪区磊庄村辣椒基地采集疑似炭疽病的典型的自然发病辣椒果实,采用组织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以及多基因分子系统学,确定病原菌的种类;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8种杀菌剂对该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引起贵阳市花溪区磊庄村辣椒炭疽病的病原菌为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室内毒力测定发现8种杀菌剂对尖孢炭疽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25%咪鲜胺EC和30%吡唑醚菌酯SC抑制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0.253 5 mg/L和0.720 3 mg/L;其次为22.5%啶氧菌酯SC和22.7%二氰蒽醌SC,EC50分别为7.249 5 mg/L和21.664 5 mg/L。将30%吡唑醚菌酯SC和22.7%二氰蒽醌SC按照9∶1、6∶4、3∶7、4∶6的比例混配,联合毒力测定和评价结果显示两者混配对该病菌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且25%咪鲜胺EC和22.5%啶氧菌酯SC以6∶4、4∶6、8∶2的比例进行混配时也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引起贵阳市花溪区磊庄村辣椒基地辣椒炭疽病的致病菌为尖孢炭疽菌。咪鲜胺、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和二氰蒽醌对该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为辣椒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王智荣[6](2019)在《荧光假单胞菌ZX生物防治采后锦橙青霉病和绿霉病研究》文中指出柑橘(Citrus)属芸香科植物,在全球热带、亚热带及其中间型的气候地区均有广泛种植。据统计,世界柑橘年产量已达到1.2亿吨,超过苹果、葡萄和香蕉等大宗水果,位居所有水果之首。但柑橘是典型的非跃变型果实,采摘时已接近生理成熟,自身抗病能力较弱,因此柑橘在贮运期间极易受到病原真菌的侵染而爆发大面积的采后病害腐烂,其中,由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引起的青霉病和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引起的绿霉病腐烂最为严重。传统控制采后果蔬病害主要依赖于化学杀菌剂,如噻苯咪唑、多菌灵和抑霉唑等,但长期大量使用合成杀菌剂可能导致化学残留、病原菌耐药性出现和增强、环境污染等问题,甚至会降低食品的安全性。因而寻求绿色环保、无毒副作用的替代方法已经刻不容缓。生物防治,即利用有益微生物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来抑制病原物的生长繁殖,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因其具有安全有效、绿色环保等特点,被认为是最有希望替代化学杀菌剂的方法之一。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广泛分布于植物根际土壤和果蔬表面,施用方便,对人和环境无害,是最具应用价值的一类生防菌,而有关P.fluorescens对柑橘果实采后病害及其品质的影响鲜有报道。因此,本试验以高通量筛选获得的P.fluorescens ZX为供试菌株,“北碚447”锦橙果实为试验材料,首先评估P.fluorescens ZX的生存能力、抗菌活性及其对采后锦橙果实青霉病和绿霉病的生防效力,接着通过离体试验(in vitro)和活体试验(in vivo)分析和探讨P.fluorescens ZX的作用机制,最后探究P.fluorescens ZX菌悬液保鲜处理对采后锦橙果实自然腐败及其贮藏品质和感官品质的影响,为P.fluorescens ZX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微生物学技术方法研究P.fluorescens ZX的基本理化性质,评估其生存能力和抗逆能力。结果表明,P.fluorescens ZX的最适生长条件为30℃、中性环境、20 g/L Na Cl,具有一定的耐热性和较高的紫外线抗性及较广的抗生素抗性,但对强酸强碱敏感;P.fluorescens ZX培养4 h后就开始进入对数生长期,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环境适应力。2、结合离体试验和活体试验评估P.fluorescens ZX的抗菌活性及其对采后锦橙果实青霉病和绿霉病的生防效力。结果表明,不论是离体试验还是活体试验,P.fluorescens ZX原液和菌悬液都能显着抑制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和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的生长繁殖,P.fluorescens ZX菌悬液在混合固体培养基上和病原菌孢子共同培养时,能完全抑制其生长繁殖,对峙培养时,相对抑菌率达到40%以上;P.fluorescens ZX能有效控制采后锦橙青霉病和绿霉病的发生,延缓病害进程,且菌悬液浓度越高,接种时间越早,生防效果越好;滤液和热杀死液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其效力远远低于原液和菌悬液。3、结合离体试验和活体试验分析和探究P.fluorescens ZX对采后锦橙青霉病和绿霉病的生防机制,结果表明:(1)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和拮抗菌接触共培养后的病原菌,菌丝形态饱满、粗细均匀、表面光滑,没有发现扭曲、变形、空洞、原生质体泄漏等异常情况,说明P.fluorescens ZX对P.italicum和P.digitatum没有寄生作用。(2)与病原菌竞争营养物质和空间位点可能是P.fluorescens ZX发挥生防效力最主要的作用方式,P.fluorescens ZX在果实伤口处经4℃下培养16 d或经20℃下培养8 d后,其活细胞数量分别增长了28倍和34倍;采用插入式细胞培养皿分析拮抗菌和病原菌之间的营养竞争作用,结果显示,P.fluorescens ZX能更快速高效地利用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游离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并能分泌嗜铁素,和病原菌竞争果实伤口处有限的铁元素;同时,P.fluorescens ZX生命力强,能在24 h内形成成熟的生物膜,阻碍病原菌接触、利用果实伤口处的营养物质。(3)聚合酶链式反应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P.fluorescens ZX不具有酚嗪-1-羧酸、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藤黄绿脓菌素、硝咯吡菌素等抗生素或氰化氢的合成基因;分解酶鉴别培养基试验结果表明,P.fluorescens ZX不能分泌几丁质酶、葡聚糖酶和纤维素酶,但能产生蛋白酶;此外,P.fluorescens ZX产生的挥发性次生代谢物质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经P.fluorescens ZX熏蒸处理后的果实,青霉病和绿霉病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显着降低。(4)在特定诱导时间范围内,P.fluorescens ZX可显着增强锦橙果实对青霉病和绿霉病的抗性作用,尤其是诱导48 h处理对果实的抗性诱导作用最为显着。进一步分析发现,P.fluorescens ZX处理前期能显着提高锦橙果实中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并能诱导提前β-1,3-葡聚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高峰的到来;同时,P.fluorescens ZX处理能有效提高果实的内部还原势,诱导果实中一氧化氮、过氧化氢、谷胱甘肽、还原型辅酶Ⅱ、总酚及滨蒿内酯的积累;此外,P.fluorescens ZX处理还能显着抑制果实中脂氧合酶的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升高,有效抑制或延缓果实的膜脂过氧化。3、利用P.fluorescens ZX菌悬液浸泡果实并监测果实在贮藏前后的品质变化,试验结果表明,P.fluorescens ZX菌悬液保鲜处理能有效阻碍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延缓采后锦橙病害进程,显着延长贮藏时间,且对锦橙的贮藏品质、感官品质及香气成分影响相对较小。上述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菌株P.fluorescens ZX能通过营养与空间竞争作用、产生抑菌物质和诱导宿主抗性等多种方式有效抑制P.italicum和P.digitatum的生长繁殖,在采后锦橙青霉病和绿霉病上具有极高的生物防治潜力。

戴启星,祝忠有,张树武,徐秉良[7](2018)在《几种新型杀菌剂对菜豆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文中研究表明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咪鲜胺锰盐、福·福锌、苯醚·溴菌腈、二氢蒽醌、苯醚甲环唑和多福·溴菌腈等6种新型化学药剂对菜豆炭疽病菌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表明,6种化学药剂对菜豆炭疽病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80%福·福锌可湿性粉剂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的抑菌效果最好,浓度为1 000 mg·L-1时的抑菌率分别达到了77.68%和72.96%,EC50分别为212.41 mg·L-1和296.83 mg·L-1。因此,80%福·福锌可湿性粉剂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可作为田间防治菜豆炭疽病的候选药剂。

孙茜茜[8](2018)在《橡胶树红根病菌铁代谢相关蛋白基因的克隆及靶向药物抑菌测试》文中提出铁元素是生物进行多种代谢活动的重要辅助因子,真菌抵抗氧化胁迫以及提高自身的耐受性都需要铁代谢相关蛋白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同源克隆得到红根病菌铁代谢相关的三个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和分析其蛋白功能;使用己唑醇和青蒿琥酯对橡胶树红根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测定其抑菌率及对铁代谢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为阐明橡胶树红根病菌的耐药性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利用雷帕霉素、膦甲酸钠、已唑醇及对亚铁螯合酶FECH有靶向抑制作用的灰霉菌素、维罗菲尼等农药协同处理红根病菌,探究农药混剂作用效果。通过室内青蒿琥酯对斑马鱼的胚胎发育毒性效应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其剂量效应及环境相容性,为大田试验等打下基础。结果如下:1.克隆到3个铁代谢相关基因,并分析和预测相关蛋白的理化性质。根据橡胶树红根病菌GP020菌株转录组测序结果,通过NCBI数据库进行比对,利用Primer 5.0设计引物,克隆得到3个铁代谢相关基因,分别命名为:铁通透酶编码基因Gpftr1、多铜氧化酶编码基因Gpfet3、亚铁螯合酶编码基因Gpfech,基因编码区全长分别为1191 bp、1887 bp、1071 bp。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分别对3个铁代谢相关蛋白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其中Gpftr1基因编码396个氨基酸,推测其分子量为43.23 kDa,等电点为6.92,为疏水性蛋白,具有保守基团REXLE和7个跨膜结构域,无信号肽。Gpftr1与紫芝Gsinens 铁通透酶基因(登录号:PIL27756.1)的亲缘关系最近,氨基酸同源性高为89%;Gpfet3基因编码628个氨基酸,推测其分子量为39.21 KDa,等电点为7.73,为亲水性蛋白,1个跨膜结构域,有信号肽。Gpfet3与赤芝G.lu idum多铜氧化酶基因(登录号:AHA83598.1)亲缘关系最近,氨基酸同源性高为96%;Gpfech基因编码356个氨基酸,推测其分子量为68.38 KDa,等电点为5.02,为亲水性蛋白,无跨膜结构域,无信号肽。Gpfech与紫芝G.sinense亚铁螯合酶基因(登录号:PIL34031.1)亲缘关系最近,氨基酸同源性高为96%。2.铁转运蛋白GpFTR1与GpFET3的亚细胞定位检测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烟草瞬时表达方法,将目的基因FTR1和FET3分别连接到植物表达载体pBin-GFP上,构建成重组植物表达载体pBin-GpFTR1-GFP和pBin-GpFET3-GFP,转化农杆菌GV3101并导入本氏烟中,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信号定位情况。GpFTR1蛋白的绿色荧光信号定位在细胞膜上。GpFET3蛋白的绿色荧光信号也定位在细胞膜上。3.己唑醇和青蒿琥酯对红根病菌的毒力测定及铁代谢基因的表达检测生长速率法测定己唑醇EC50为0.192 mg/L;青蒿琥酯EC50为26.288 mg/L。本试验用己唑醇和青蒿琥酯两种药剂分别在不同时间、不同浓度处理橡胶树红根病菌,检测铁代谢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两种药剂分别以EC50浓度处理红根病菌,在2h、4h、6h、8h、12h、24h、72h的3种铁代谢蛋白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3种蛋白均在在己唑醇处理后6 h表达量最高。3种蛋白均在青蒿琥酯处理后4 h表达量最高。己唑醇不同浓度0.1、0.4、1.6、6.4、25.6 mg/L处理红根病菌,Gpftr1基因总体呈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在己唑醇浓度为0.1 mg/L时,上调表达最显着为1.21倍;Gpfet3基因均表现为下调;Gpfech基因呈现先下调后上调的趋势,在25.6 mg/L时上调表达最显着为1.81倍。青蒿琥酯不同浓度2.8、8.6、26、78、234 mg/L处理红根病菌,Gpftr1基因呈现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在浓度为2.8 mg/L时,表达上调显着为1.21倍,Gpfet3基因与Gpfech基因在不同浓度下均下调。4.几种药剂混用对红根病菌的联合作用试验采用垂直滤纸法分别对己唑醇与灰黄霉素、己唑醇与雷帕霉素、己唑醇与膦甲酸钠混剂对橡胶树红根病菌进行抑菌试验,根据对抑菌带的分析,己唑醇与其他药剂的混剂均具有相加作用。单剂仍然是己唑醇效果最好,抑菌带达3.5 mm。5.青蒿琥酯原药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试验青蒿琥酯有一定抑制红根病菌能力,为大田试验时,提供其对环境相容性数据,按照OECD标准,检测青蒿琥酯原药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设置五个浓度分别为 31 mg/L、42 mg/L、56 mg/L、75 mg/L、100 mg/L。随浓度升高,毒性越来越大。24 h时青蒿琥酯对斑马鱼胚胎暂无影响,48 h斑马鱼开始出现卵黄囊肿和心包囊肿,96 h急性致死浓度LC50为9.435 mg/L,对斑马鱼心脏毒性有一定影响,属于中毒。

胡鹏[9](2018)在《防治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种衣剂的研制及筛选》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通过室内抑菌试验,筛选出对新疆棉花苗期主要根腐类病害立枯病和红腐病的致病菌活性较好的杀菌剂,并通过筛选悬浮剂、增稠剂、成膜剂等助剂及种衣剂加工工艺研究,制备出11种种衣剂,用其包衣棉种进行安全性、防病等功能验证研究,决选出符合目标的种衣剂配方,为防治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筛选出符合目标的杀菌剂4个。通过室内离体平皿生长速率法,测定11种杀菌剂对立枯丝核菌及串珠镰刀菌活性,筛选出防治根腐类病害效果好的杀菌剂4种,分别为多菌灵、嘧菌酯、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其对立枯丝核菌的EC50分别为0.29 mg/L、0.20 mg/L、0.70 mg/L、0.73 mg/L,对串珠镰刀菌的EC50分别为0.23 mg/L、0.21 mg/L、0.44 mg/L、1.68 mg/L。2.筛选出种衣剂助剂3个。采用L9(33)正交试验设计法对11种种衣剂配方的悬浮剂进行确定,联合测定各种衣剂配方的质量控制指标,确定增稠剂为3%复合型增稠剂,成膜剂为1%羧甲基纤维素钠。3.研究出种衣剂制备工艺。通过投料顺序、研磨时间和物理性能检测等研究,确定种衣剂砂磨时间为45 min,砂磨转速为1800 rpm/min,高速剪切乳化机剪切乳化时间为35 min,测定了制备出的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行业技术标准。4.种衣剂包衣棉种有利于促进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室内砂培种衣剂包衣棉种后发芽势、出苗率、株高、单株鲜重较CK分别增加0%~39.83%、-4.17%~47.92%、1.06%~15.48%、7.87%~30.42%,各处理单株干重则与CK无显着性差异;田间试验表明,11种种衣剂配方包衣棉种后也均能增加幼苗生长量,不同程度的提高棉花产量。出苗率、根长、茎粗、单株鲜重、理论产量较CK分别增加-0.94%~8.27%、-0.62%~21.53%、-0.50%~8.99%、0.91%~102.33、2.26%~19.64%。5.种衣剂均对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有一定效果。室内接菌实验表明,各种衣剂配方防治立枯病效果在10.89%~62.18%之间,防治红腐病的效果在35.33%~75.59%之间;田间调查结果显示:各种衣剂配方防治棉花苗期立枯病、红腐病效果分别为37.74%~67.30%、25.25%~73.24。通过综合分析,决选出符合研究目标的三个种衣剂配方,通过田间试验,决选出符合目标配方3个,分别为M2(17.2%吡虫啉·萎锈灵·福美双)、M5(16%噻虫嗪·苯醚甲环唑·咯菌腈)、M8(13%吡唑嘧菌酯·福美双),三种种衣剂配方出苗率、根长、茎粗、单株鲜重、理论产量较CK分别增加0.22%~20.03%、7.66%~16.33%、5.24%~8.1%、27.13%~61.18%、2.85~22.77%,防治棉花苗期立枯病效果在37.74%~67.30%,防治红腐病的效果在25.25%~73.24%之间。

蒲占湑,黄振东,胡秀荣,李红叶[10](2014)在《六种杀菌剂对柑橘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文中研究表明为了筛选高效、低毒、无公害的防治柑橘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的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咪鲜胺、唑醚·代森联、甲基硫菌灵和丙森锌对柑橘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室内测定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柑橘炭疽病菌菌丝抑制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81,2.58,0.066,4.97,1 555.15和237.98μg·mL-1,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咪鲜胺和唑醚·代森联对该病孢子萌发EC50分别为0.93,14.34,4.47和5.29μg·mL-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嘧菌酯、咪鲜胺、丙森锌和唑醚·代森联在试验剂量下对炭疽病的防效在95%以上。综合室内外试验结果得知,嘧菌酯、咪鲜胺、丙森锌和唑醚·代森联是防治柑橘炭疽病的有效药剂。

二、溴菌腈·多菌灵混剂对柑橘炭疽病的防治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溴菌腈·多菌灵混剂对柑橘炭疽病的防治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果中的溴菌腈农药残留(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仪器与试剂
    1.3 方法
        1.3.1 提取与净化
        1.3.2 仪器分析条件
2 结果
    2.1 提取与净化条件的选择
    2.2 定容溶剂的选择
    2.3 仪器条件的选择
        2.3.1 离子对和色谱柱的选择
        2.3.2 气相和质谱条件的选择
    2.4 标准曲线的绘制
    2.5 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灵敏度
3 结论

(2)‘恩科尔’果斑病主要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及药剂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致病菌分离及鉴定
    1.2 致病性测试
    1.3 病原菌田间常用杀菌剂相容性测试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害症状与致病性检测
    2.2 菌种鉴定
    2.3 构建系统发育树
    2.4 11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毒力测定
3 讨论
4 结论

(3)纳米氧化镁对柑橘炭疽菌的抗菌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形貌表征
    1.3 MgO NP对炭疽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1.4 MgO NP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1.5 MgO NP对柑橘炭疽病的控制作用
2 结果与分析
    2.1 MgO NP的表征
    2.2 对菌丝的抑制作用
    2.3 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2.4 对柑橘炭疽病的控制作用
3 讨论

(4)8%春雷·噻霉酮水分散粒剂在柑橘中的残留消解及对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农药残留
    1.2 柑橘溃疡病
    1.3 杀菌剂
        1.3.1 杀菌剂作用机理
        1.3.2 常用杀菌剂的检测方法
        1.3.3 杀菌剂对农作物营养品质影响
    1.4 春雷霉素和噻霉酮研究进展
        1.4.1 春雷霉素
        1.4.2 噻霉酮
        1.4.3 残留检测研究进展
    1.5 本文研究内容与意义
    1.6 本文技术路线
第2章 柑橘中春雷霉素和噻霉酮残留分析方法的建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仪器与试剂
        2.1.2 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准曲线的绘制
        2.1.3 前处理方法
        2.1.4 仪器条件
    2.2 结果与讨论
        2.2.1 仪器条件的优化
        2.2.2 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2.2.3 标准曲线与检出限
        2.2.4 准确度与精密度
        2.2.5 方法对比
    2.3 结论
第3章 春雷霉素和噻霉酮在柑橘基质中的储藏稳定性研究
    3.1 仪器与试剂
    3.2 储藏稳定性实验设计
        3.2.1 实验方案
        3.2.2 结果计算
    3.3 储藏稳定性结果与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8%春雷·噻霉酮水分散粒剂在柑橘中残留消解和最终残留量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仪器与试剂
        4.1.2 试验药剂与施药设备
        4.1.3 田间实验方案设计
        4.1.4 样品采集与保存
        4.1.5 样品处理与储藏
        4.1.6 供试作物、气候条件及品种分布
        4.1.7 实际样品检测
        4.1.8 数据计算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柑橘中消解动态试验结果
        4.2.2 柑橘中最终残留试验结果
        4.2.3 农药残留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4.3 小结
第5章 8%春雷·噻霉酮水分散粒剂对柑橘果实品质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仪器与试剂
        5.1.2 试验药剂与施药设备
        5.1.3 田间实验方案设计
    5.2 试验方法
        5.2.1 外观品质测定
        5.2.2 可溶性固形物(TSS)测定
        5.2.3 抗坏血酸(Vc)含量测定
        5.2.4 可滴定酸(TA)含量测定
        5.2.5 还原糖含量测定
        5.2.6 类黄酮含量测定
        5.2.7 结果计算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外观品质测定结果
        5.3.2 TSS、TA及固酸比测定结果
        5.3.3 还原糖和Vc含量测定结果
        5.3.4 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柑橘中春雷霉素和噻霉酮分析方法的建立
        6.1.2 春雷霉素和噻霉酮在柑橘基质中的储藏稳定性
        6.1.3 8%春雷·噻霉酮水分散粒剂在柑橘中残留消解和最终残留量研究
        6.1.4 8%春雷·噻霉酮水分散粒剂对柑橘果实品质影响
    6.2 主要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5)辣椒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杀菌剂毒力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病原菌的组织分离
        1.2.2 病原菌致病力测定
        1.2.3 病原菌形态学鉴定
        1.2.4 病原菌分子鉴定
        1.2.5 药剂室内毒力测定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原菌的形态学鉴定
    2.2 病原菌的致病力鉴定
    2.3 病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2.4 供试药剂对辣椒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2.4.1 8种杀菌剂毒力测定
        2.4.2 混合药剂配比筛选
        2.4.3 混剂共毒系数测定
3 讨论

(6)荧光假单胞菌ZX生物防治采后锦橙青霉病和绿霉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柑橘概述
        1.1.1 柑橘概况
        1.1.2 柑橘采后损失概况
    1.2 采后柑橘主要真菌性病害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1.2.1 采后柑橘主要真菌性病害
        1.2.2 采后柑橘病害防治的研究进展
    1.3 荧光假单胞菌及其防治果蔬病害的研究进展
        1.3.1 荧光假单胞菌特性
        1.3.2 荧光假单胞菌的生防效果
        1.3.3 荧光假单胞菌防治果蔬采后病害的主要作用机制
        1.3.4 提高荧光假单胞菌生防效果的措施
        1.3.5 荧光假单胞菌在生物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展望
    1.4 立题依据
    1.5 课题来源
    1.6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思路
第2章 荧光假单胞菌ZX的理化性质及其对采后锦橙青霉病和绿霉病的防治效果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2.1.2 试验方法
        2.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荧光假单胞菌ZX在不同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性状
        2.2.2 荧光假单胞菌ZX的生长曲线
        2.2.3 荧光假单胞菌ZX的最适生长条件
        2.2.4 荧光假单胞菌ZX的稳定性试验结果
        2.2.5 荧光假单胞菌ZX对常见抗生素的敏感性试验结果
        2.2.6 荧光假单胞菌ZX在固体培养基上的抗菌活性
        2.2.7 荧光假单胞菌ZX对病原菌孢子在PDB中出芽情况的影响
        2.2.8 荧光假单胞菌ZX各处理液对锦橙青霉病和绿霉病的防治效果
        2.2.9 不同浓度荧光假单胞菌ZX菌悬液对锦橙青霉病和绿霉病的防治效果
        2.2.10 接种时间和次序对荧光假单胞菌ZX防治锦橙青霉病和绿霉病效果的影响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荧光假单胞菌ZX的抑菌活性及其抑菌机制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3.1.2 试验方法
        3.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拮抗菌荧光假单胞菌ZX和病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
        3.2.2 拮抗菌荧光假单胞菌ZX对病原菌的营养与空间竞争作用
        3.2.3 拮抗菌荧光假单胞菌ZX可能分泌的分解酶
        3.2.4 拮抗菌荧光假单胞菌ZX抗生素基因检测
        3.2.5 拮抗菌荧光假单胞菌ZX产生的VOCs分析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荧光假单胞菌ZX对采后锦橙的诱导抗病模式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4.1.2 试验方法
        4.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拮抗菌荧光假单胞菌ZX对锦橙果实抗病性的影响
        4.2.2 拮抗菌荧光假单胞菌ZX对锦橙NO和 H_2O_2 含量的影响
        4.2.3 拮抗菌荧光假单胞菌ZX对锦橙NADP~+和NADPH含量的影响
        4.2.4 拮抗菌荧光假单胞菌ZX对锦橙GSH和 GSSG含量的影响
        4.2.5 拮抗菌荧光假单胞菌ZX对锦橙CHI和 GLU活性的影响
        4.2.6 拮抗菌荧光假单胞菌ZX对锦橙POD、PPO、PAL和 CAT活性的影响
        4.2.7 拮抗菌荧光假单胞菌ZX对锦橙LOX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4.2.8 拮抗菌荧光假单胞菌ZX对锦橙总酚和滨蒿内酯含量的影响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荧光假单胞菌ZX对采后锦橙的自然腐败及其贮藏品质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试剂与设备
        5.1.2 试验方法
        5.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拮抗菌荧光假单胞菌ZX对采后锦橙果实自然腐败的影响
        5.2.2 拮抗菌荧光假单胞菌ZX对采后锦橙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5.2.3 拮抗菌荧光假单胞菌ZX对采后锦橙果实感官品质的影响
        5.2.4 拮抗菌荧光假单胞菌ZX对采后锦橙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
        5.2.5 拮抗菌荧光假单胞菌ZX在果实表面的生长动态
    5.3 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缩写词表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论文

(7)几种新型杀菌剂对菜豆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供试药剂配制
        1.2.2 室内毒力测定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3种可湿性粉剂对菜豆炭疽病菌菌落生长的影响
    2.2 3种水分散粒剂对菜豆炭疽病菌菌落生长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8)橡胶树红根病菌铁代谢相关蛋白基因的克隆及靶向药物抑菌测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橡胶树红根病菌菌研究进展
    1.2 铁在生化过程中的作用
    1.3 铁稳态影响和利用
        1.3.1 细胞铁含量影响细胞膜脂质稳态
        1.3.2 铁稳态失衡诱导细胞铁死亡
        1.3.3 铁稳态与多药耐药现象
        1.3.4 铁离子剥夺与病原菌抑制新策略
    1.4 铁代谢相关蛋白研究进展
        1.4.1 铁代谢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1.4.2 铁通透酶FTR1研究进展
        1.4.3 多铜氧化酶FET3研究进展
        1.4.4 亚铁螯合酶FECH研究进展
    1.5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1.5.1 实时荧光定量PCR原理
        1.5.2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1.5.3 实时荧光定量PCR应用
    1.6 杀菌剂与杀菌剂的抑菌研究
        1.6.1 杀菌剂的分类与抑菌机理
        1.6.2 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1.6.3 杀菌剂的联合作用
    1.7 斑马鱼胚胎在环境毒理学中的应用
    1.8 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
    1.9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1.1 供试菌株和载体
        2.1.2 供试培养基
        2.1.3 试剂和药品
        2.1.4 仪器
    2.2 方法
        2.2.1 橡胶树红根病菌铁代谢相关基因的扩增与分析
        2.2.2 铁代谢相关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2.2.3 铁代谢相关基因亚细胞定位
        2.2.4 己唑醇与青蒿琥酯对红根病菌的毒力测定
        2.2.5 铁代谢相关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qRT-PCR
        2.2.6 几种药剂对红根病菌的联合作用
        2.2.7 青蒿琥酯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实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橡胶树红根病菌铁代谢相关基因的扩增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3.1.1 橡胶树红根病菌铁代谢相关基因的扩增
        3.1.2 橡胶树红根病菌铁代谢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 铁通透酶GpFTR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 多铜氧化酶GpFET3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4) 亚铁螯合酶GpFECH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2 橡胶树红根病菌Gpftr1和Gpfet3亚细胞定位
        3.2.1 橡胶树红根病菌铁通透酶GpFTR1亚细胞定位
        3.2.2 橡胶树红根病菌多铜氧化酶GpFET3亚细胞定位
    3.3 己唑醇与青蒿琥酯毒力测定结果及维罗菲尼的抑菌效果
    3.4 铁代谢相关基因实时荧光定量qRT-PCR结果
        3.4.1 己唑醇不同时间处理的3个铁代谢相关基因表达
        3.4.2 青蒿琥酯不同时间处理的3个铁代谢相关基因表达
        3.4.3 己唑醇不同浓度处理的3个铁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
        3.4.4 青蒿琥酯不同浓度处理的3个铁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
    3.5 己唑醇与其他杀菌剂的联合作用试验结果
    3.6 青蒿琥酯对斑马鱼胚胎急性毒性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资金项目
发表文章
致谢

(9)防治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种衣剂的研制及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研究进展
        1.2.1 棉花苗期立枯病的发生、危害及防治
        1.2.2 棉花苗期红腐病的发生、危害及防治
    1.3 种衣剂研究进展
        1.3.1 种衣剂组成
        1.3.2 种衣剂主要的活性成分
        1.3.3 种衣剂主要的非活性成分
    1.4 种衣剂发展概况
        1.4.1 国内种衣剂发展概况
        1.4.2 国外种衣剂发展概况
        1.4.3 种衣剂在棉花上的应用
    1.5 本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不同杀菌剂对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致病菌的毒力测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3 小结
第3章 种衣剂配方助剂筛选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润湿分散剂含量的确定
        3.2.2 成膜剂的选择及含量的确定
        3.2.3 增稠剂的选择及含量的确定
    3.3 小结
第4章 种衣剂加工工艺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砂磨时间对各种衣剂配方粒径的影响
        4.2.2 砂磨机转速对各种衣剂配方粒径的影响
        4.2.3 剪切乳化时间对各种衣剂配方悬浮性能的影响
        4.2.4 加工流程的确定
        4.2.5 各种衣剂性能指标检测结果
    4.3 小结
第5章 种衣剂配方室内功能验证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各种衣剂包衣对室内棉花出苗的影响
        5.2.2 各种衣剂包衣对室内棉花幼苗农艺性状的影响
        5.2.3 11种种衣剂包衣对室内棉花光合色素的影响
        5.2.4 11种种衣剂配方对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的防效
        5.2.5 主成分分析下种衣剂综合评价
    5.3 小结
第6章 种衣剂配方田间功能验证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方法
        6.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不同种种衣剂配方对棉花出苗的影响
        6.2.2 不同种衣剂配方对棉花幼苗农艺性状的影响
        6.2.3 不同种衣剂配方对棉花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6.2.4 不同种衣剂配方对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的影响
        6.2.5 主成分分析下种衣剂综合评价
    6.3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六种杀菌剂对柑橘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 1供试菌株
    1. 2室内毒力测定
        1. 2. 1菌丝生长速率法
        1. 2. 2孢子萌发法
    1. 3田间药效对比试验
    1. 4数据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 1六种杀菌剂对柑橘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比较
    2. 2田间药效对比试验
3讨论

四、溴菌腈·多菌灵混剂对柑橘炭疽病的防治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 [1]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果中的溴菌腈农药残留[J]. 陈敏,尹全,刘茜,杨晓凤.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1(15)
  • [2]‘恩科尔’果斑病主要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及药剂筛选[J]. 吴望,吴玉珠,胡军华,占爽,姚廷山,周彦. 果树学报, 2020(11)
  • [3]纳米氧化镁对柑橘炭疽菌的抗菌效应[J]. 管鹏. 植物医生, 2020(02)
  • [4]8%春雷·噻霉酮水分散粒剂在柑橘中的残留消解及对品质的影响[D]. 安姣. 西南大学, 2020(01)
  • [5]辣椒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杀菌剂毒力测定[J]. 王妮,尹显慧,彭丽娟,李荣玉,龙友华,吴小毛,樊荣,王坤英,李继业. 植物保护, 2019(04)
  • [6]荧光假单胞菌ZX生物防治采后锦橙青霉病和绿霉病研究[D]. 王智荣. 西南大学, 2019(01)
  • [7]几种新型杀菌剂对菜豆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J]. 戴启星,祝忠有,张树武,徐秉良. 中国蔬菜, 2018(12)
  • [8]橡胶树红根病菌铁代谢相关蛋白基因的克隆及靶向药物抑菌测试[D]. 孙茜茜. 海南大学, 2018(08)
  • [9]防治棉花苗期根腐类病害种衣剂的研制及筛选[D]. 胡鹏. 新疆农业大学, 2018
  • [10]六种杀菌剂对柑橘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J]. 蒲占湑,黄振东,胡秀荣,李红叶. 浙江农业学报, 2014(01)

标签:;  ;  ;  ;  ;  

溴虫腈-多菌灵混合物对柑橘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