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共卫生硕士(MPH)专业学位教育

浅谈公共卫生硕士(MPH)专业学位教育

一、浅谈公共卫生硕士(MPH)专业学位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吴优优,杨蕾,陈律,肖芳,谭红专,胡国清[1](2021)在《国内外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比较》文中指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我国与其他国家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越来越多的国际留学生进入我国大学接受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然而, 我国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教育起步相对较晚, 其培养方案与科学学位硕士培养相差不大, 与国际主流培养方案相差较大, 不利于我国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国际化。本文系统检索和评价国内外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及相关研究文献, 发现国内模式相较于国外模式的主要差异和不足包括:①报考要求具有医学背景;②培养年限相对偏长;③课程体系不完善;④偏重科研能力, 实践能力培养相对重视不够;⑤就业选择相对局限。本文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我国的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教育, 包括:允许不同专业背景学生报考、适当压缩培养年限、改进课程体系、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措施改进。

张敏[2](2021)在《深圳市医联体内双向转诊现状及下转影响因素研究 ——以高血压患者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在医疗资源不足及配置不合理的背景下,分级诊疗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运而生,双向转诊作为分级诊疗主要内容之一,对促进分级诊疗、解决看病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了解深圳市双向转诊运行环境与政策,了解医务人员对基层医疗机构定位的认知,对比分析罗湖区和龙华区医生、患者对双向转诊认知情况、下转意愿及影响因素,为完善深圳市医联体建设和促进双向转诊顺畅实施提供有针对性、可行的参考建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和现行有关双向转诊制度的政策、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进行调查研究。采用立意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结合的方法,抽取罗湖人民医院和龙华中心医院及其举办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对医务人员和患者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并对比两个区医患双方对双向转诊的知晓情况、态度和下转意愿等;使用半结构化访谈了解医患双方对双向转诊的看法及转诊运行存在问题;c2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医患双方下转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1.深圳市双向转诊运行现状深圳市双向转诊工作得到有效落实,政府和医疗集团均出台相关政策,如实行医疗收费分级管理和医保差别支付制度促进社区首诊,医联体内强制住院患者出院即下转促进转诊。深圳市近三年下转人次逐年上升,2018-2020年增加6.30%,但上转人次仍远超下转人次,2020年上下转比6.44:1。2.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认知研究结果(1)罗湖区40.60%、龙华区40.14%医务人员认为区级医院属于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双向转诊制知晓率较高,罗湖区87.97%,龙华区89.12%。(2)医务人员下转意愿较高,罗湖区79.70%,龙华区83.67%,影响下转意愿的因素罗湖区为对双向转诊必要性的态度、医院双向转诊宣传力度、转诊是否影响医院收入;龙华区为对双向转诊制了解情况、对双向转诊必要性的态度、接收上转患者频率。3.高血压患者对双向转诊认知研究结果(1)罗湖区和龙华区患者对双向转诊制知晓率较低,分别有48.99%和40.18%没听说过。社区首诊方面,罗湖区43.86%龙华区56.14%的患者首选社区健康服务中心。(2)患者下转意愿较高,罗湖区74.64%,龙华区82.70%,影响下转意愿的因素两区均为对双向转诊必要性的态度、社康中心检查设备是否满足治疗需求和医院医生是否建议下转。4.定性访谈结果通过访谈深圳市的部分医务人员得知,深圳市双向转诊工作实施较好,医务人员普遍比较认可目前为促进转诊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但医务人员在实施转诊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现实问题,如现有转诊指南不够清晰明确导致不同医生对转诊标准的把握有所差异、信息系统虽实现统一但信息未完全共享、医疗机构间沟通不足等。患者对社康中心医疗水平信任度有待提升,有下转意愿,但未形成行为。结论:深圳市高度重视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不同区医疗资源和转诊实施有一定差距,通过积极制定政策和推进相关措施,深圳市已取得一定成绩,上转人数明显下降,社区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各区居民就诊趋向逐渐符合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但仍存在以下不足:医患双方双向转诊制的认知深度较低;医联体内双向转诊促进措施有待完善;信息系统不完善;现有转诊指南不够清晰明确;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建议:加强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政策宣教;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立吸引人才的长效机制;完善“互联网+”医联体建设,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制定清晰且标准化双向转诊指南并培训;完善相关的配套支持措施,加强监督管理。

陈瑶[3](2021)在《安徽省20-69岁居民体质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2014年国民体质测试数据》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描述安徽省20-69岁人群体质现状、特征及随年龄的变化趋势,探讨影响人群体质合格率的主要因素,为提升该群体体质健康水平、进而改进全民健身计划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意见。方法本研究以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中安徽省采集的39803名20-69岁人群为研究对象,分别按照年龄、性别、城乡进行划分。采用问卷调查法、指标测量法、数理统计法进行体质监控的数据收集,采用Excel 2016、SPSS 23.0软件进行定性及定量资料的分析,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体质不合格率的影响因素。结果1.安徽省20-69岁居民体质情况安徽省20-69岁居民体质总体“达标率”为87.23%,低于全国总体水平,其中60-69岁老年的体质达标率与全国相比差距最大,比全国总体水平低3.8个百分点。不同年龄间体质评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295,P<0.001),两两比较显示:每两个年龄组间体质评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群的体质水平呈下降趋势,但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35,P=0.972)。2.健身活动政策与设施此次研究结果表明超过95%的调查对象所在单位(村)没有发放体育锻炼补贴,超过全国总体百分比;超过70%的调查对象居住或工作场所有公共体育活动场地、设施,随着年龄增长,有活动场地、设施的人数百分比逐渐降低。3.体力活动情况本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长,以步行和骑自行车为交通方式的比例增高(?2=2595.848,P<0.001);20-39岁组与40-59岁组工作均以轻体力活动作业为主,而60-69岁年龄组大多工作为重体力活动作业;各年龄组日常闲暇时活动均以无体力消耗为主的活动,且随着年龄的增大,无体力活动的占比逐渐减少(?2=172.738,P<0.001)。总体上20-69人群工作时以轻体力活动为主,闲暇时以无体力消耗活动为主,表明20-69人群存在体力活动不足的现象。4.体育锻炼情况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体育锻炼人群的33.7%。各年龄组体育锻炼以中等强度为主,占比在50%以上;锻炼项目选择比较单一,各年龄组均以步行为主要锻炼项目;各年龄组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都是以娱乐消遣、体力活动增加为主要目的,主要障碍是“缺少时间”。5.安徽省居民体质不合格率及可能的原因三个年龄组“受教育程度”均与体质不合格率呈负相关;体育锻炼对20-39岁群体体质状况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但对40-69岁群体有影响;职业类型与体质不合格率相关;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40-69岁体质不合格率一直偏高,无职业人群20-69岁均处于体质不合格率偏高状态;随年龄增长,乡村体质不合格率不断上升,40-69岁明显高于城镇;不同年龄段,体质不合格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排序不同:20-39岁,体质不合格率高的主要因素为城乡和职业类型;40-59岁主要为是否锻炼和城乡类型;60-69岁主要为是否坚持锻炼。结论安徽省20-69岁居民体质总体“达标率”低于全国总体水平,总体上存在体力活动不足的现象,不同年龄段的居民体质不合格的影响因素不同。本研究结果提示后期分年龄段进行预防干预可能有效。此外,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推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智慧体育”平台等一系列措施值得被期待。

周慧赟[4](2020)在《四种不同诊断标准下的代谢综合征流行状况及其与碱性磷酸酶的关联性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与目的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 S)是一组包括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在内的临床症候群,到目前为止,全球关于Met S的诊断标准尚未完全统一,本研究采取这四种标准(CDS2013标准、JIS标准、IDF标准、ATPIII标准)对Met S的患病率进行调查,分析Met S的流行现状,并对这四种诊断标准的一致性进行比较,分析其适用性,为开展Met S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考虑到肝酶在Met S发生中可能起的作用以及以往研究结果出现的矛盾,本研究对ALP与Met S发生风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究。研究方法收集某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数据,包括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数据。对这四种诊断标准的一致性比较采用Kappa检验。采用四分位数法将ALP指标分成四组,即Q1、Q2、Q3和Q4,以Q1为参照组,分别拟合未调整协变量和调整协变量后的二分类logisitc回归模型,分析ALP不同水平对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的影响。采用ROC曲线分析ALP对Met S的诊断价值,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ALP与代谢综合征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调查对象1561人,平均年龄45.7±14.67岁。JIS标准下患病率最高,为26.6%,其次为ATP III标准(25.8%),接下来是IDF标准(20.3%)和CDS标准(19.3%)。以JIS标准和ATP III标准诊断的一致性最高。总人群中Met S组ALP水平为81.87±24.23mmol/L,非Met S组为74.09±22.48 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84,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示,ALP水平与代谢组分异常数目呈正相关,尤以女性人群中为甚(rs=0.360,P<0.001)。在总人群中,在未调整的模型中,以Q1为参照组,Q3和Q4组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分别是Q1的1.827倍和2.506倍。调整年龄、吸烟和饮酒等协变量后,ALP Q4组患代谢综合征风险是Q1组的1.903倍。当按性别分层分析后,以女性人群关联性为甚。在总人群中,ALP水平对代谢综合征诊断价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07(95%CI:0.583-0.632),在女性人群中诊断价值更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729(95%CI:0.692-0.763)。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显示ALP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研究结论(1)四种诊断标准诊断代谢综合征的一致性较高。(2)血清ALP水平的升高与Met S的发病风险有关,尤其是在女性人群中。(3)血清ALP水平对代谢综合征具有诊断价值,尤其是在女性人群中。(4)血清ALP水平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李玲[5](2020)在《安徽省肺结核流行特征与患者直接经济负担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一:2005~2018年安徽省肺结核流行特征分析目的描述安徽省肺结核流行情况,分析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的影响因素,为今后结核病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安徽省2005~2018年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的肺结核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进行各组间发病率比较,用线性趋势x2检验分析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的变化趋势,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肺结核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2005~2018年安徽省共报告肺结核患者591144例,2005~2011年每年的涂阳患者构成比均在45%以上,从2012年开始涂阳患者构成比下降明显,且呈逐年下降趋势,与之同时,菌阴患者构成比逐年上升。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由2005年的97.9/10万下降到2018年的49.9/10万,平均每年下降3.4%。男女性别比为2.70︰1,65岁以上组报告发病率最高,农民报告发病数占总发病人数的73.2%。安徽省报告的肺结核病人数具有明显的时间规律性,以年为周期,每年3、4月为报告发病高峰。报告发病率地区分布不均,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与安徽省人均生产总值和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相关。2005~2018年全省共登记治疗肺结核患者542455例,登记管理率为91.76%(542455/591144),治疗转归率86.90%,治疗成功率为80.77%。2015~2018年共登记耐多药肺结核(MDR-TB)患者1369例,治疗率84.15%,其中,2015~2016年登记的MDR-TB患者治疗成功率为52.31%。结论患者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男性、65岁以上、农民、贫困人口是结核病控制的重点人群,春季是肺结核高发季节,皖南山区是高报告发病率地区,耐多药患者发现率不高,治疗成功率低,应提高基层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的诊断水平,减少菌阴肺结核过诊比例,加强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的结核病防治管理措施。对影响耐多药患者发现和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影响发现率和治疗成功率的危险因素,以及实现耐多药患者的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最终达到减少耐多药肺结核传播的目的,是安徽省下一步结防工作的重点。研究二:安徽省普通肺结核和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疾病直接经济负担调查研究目的对普通结核病患者及耐多药结核病患者(MDR-TB)在诊断治疗过程中存在的经济状况及医疗花费进行调查分析,为进一步地减轻患者因治病而产生的经济负担,提高MDR-TB的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推动安徽省MDR-TB防治工作提供基础性资料。方法经济负担调查调查采取分层整群系统抽样方法,根据各市人均GDP水平和地理分布分层,再综合考虑安徽省耐多药基线调查数据、各市结核病控制工作水平等因素,选择合肥市、淮南市、蚌埠市、阜阳市、滁州市、芜湖市、铜陵市和淮北市8个市为调查点,共调查143例MDR-TB患者和160例普通肺结核患者。问卷用Epidata3.1录入,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分析,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M(P 25,P75)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组间分布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两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调查的MDR-TB患者和普通肺结核患者在在医疗保险构成类型(P=0.036)、患病前家庭年收入(P=0.001)及患病后前庭年收入(P<0.001)、家庭因病负债情况(P<0.001)、是否被认定为贫困户(P<0.001)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R-TB患者因病负债的比例更高(P<0.001),调查的MDR-TB患者组平均因病负债额度为44386元高于普通患者的19277元(P<0.001),在MDR-TB患者组中有20.28%的患者被当地民政部门认定为贫困户,而普通患者中只有6.25%为贫困户。本次调查的MDR-TB患者和普通肺结核患者在合并糖尿病(P=0.021)、既往接受抗结核治疗次数(P<0.001)、最近一次结核病就诊机构类别(P<0.001)、治疗停药情况(P=0.002)、复查情况(P=0.009)和治疗结果(P<0.001)等方面均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R-TB的例均医疗花费是普通患者的2.61倍,MDR-TB患者的直接医疗花费与患者的就诊机构数量、确诊机构类别、治疗机构类别和MDR-TB治疗方案有关,间接医疗花费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MDR-TB确诊机构类别有关。结论保证MDR-TB相关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是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要职责,希望政府能加大在MDR-TB治疗管理上的经费投入,大力提高市级定点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同时改进医疗保障政策,切实有效减轻MDR-TB患者的医疗负担,提高患者治疗意愿和依从性,从而提高MDR-TB的发现率和治疗成功率,减少MDR-TB的传播,降低安徽省MDR-TB疫情。

唐萍,谭强,张瑞源,况桃,夏茵茵[6](2020)在《中国与英国MPH教育的比较及启示》文中提出从2002年我国MPH正式招生至今,培养模式逐步完善,培养质量不断提升,MPH教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虽然MPH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距离,需要我们继续学习、不断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完善的MPH培养模式。英国的MPH教育处于国际前列,MPH培养模式成熟。通过对中国与英国MPH所属学位类型、招生模式、培养方式和就业情况进行深入对比,明确英国MPH教育的优势之处,发现我国在MPH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去粗取精,为完善和优化我国MPH教育,加速实现我国MPH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出更多学历高层次、理念全球化、知识复合型的全球健康和公共卫生高级专门人才提出参考意见,以期满足公共卫生学科与实践发展新趋势和新需要。

梁瑞峰,张志红,王彤,余红梅,白剑英,杨守林,夏娜,张红梅,秦小江[7](2020)在《某医学院校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实践教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MPH)实践教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17-2019级全日制MPH在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及课题研究中的实践教学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普查。结果 64.6%的MPH对培养目标有正确认知。认为课程设置未突出培养目标、实践类教学内容较少的MPH分别占39.6%、37.5%。认为实习基地整体安排欠妥、重视程度不够、培养目标不明确的MPH分别占43.8%、41.7%和37.5%。除尚未确定毕业论文题目的学生外,其余学生的毕业论文方向均与校内导师研究方向一致。结论全日制MPH专业实践有待加强,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安排欠妥、重视程度不够、未将毕业论文与社会实践结合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何珂,代子瑞,李意杰,贾英男,姚志骅,薛城,程洁洁,徐璐璐[8](2020)在《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政工作创新研究——以公共卫生硕士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基于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政工作需要,以我校公共卫生硕士为例,通过文献分析、调查访谈、个案研究、实践研究等方法,总结和分析相关研究材料,探索和凝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思政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并提出医学专业学位思政教育改革的建议,以期为相关高校更好地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政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俞华[9](2020)在《有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有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相关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伴和不伴有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是否需要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眼科及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25例纳入研究,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97例(视网膜病变组,DR组),不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8例(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平均月收入、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等方面内容,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病程、检查方式、治疗方式等,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虑量表(HAMD)评估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比较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及量表得分,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DR组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焦虑:47.42%;抑郁:47.42%)均高于NDR组(焦虑:10.94%;抑郁:10.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焦虑:χ2=13.049,P<0.001;抑郁:χ2=13.049,P<0.001);且DR组的焦虑和抑郁得分均高于ND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焦虑:t=-6.628,P<0.001;抑郁:t=-4.599,P<0.001)。经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患糖尿病的时间、月收入、对自己的病情的了解程度、了解糖尿病会引起视网膜病变、眼视力、是否进行眼科检查等因素是糖尿病患者焦虑评分的影响因素(t/F=-3.795、4.364、-7.079、5.213、3.117、-4.702、20.793、-5.087,P<0.05);性别、患糖尿病的时间、月收入、了解糖尿病会引起视网膜病变、眼视力、是否进行眼科检查等因素是糖尿病患者抑郁评分的影响因素(t/F=-2.363、-5.162、3.844、-2.707、12.638、-2.586,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对自己的病情的了解程度、眼视力是糖尿病患者焦虑评分的影响因素,其中性别为女性和对自己的病情的了解程度与焦虑评分呈正向关联,年龄和眼视力与焦虑评分呈负向关联;性别和眼视力是糖尿病患者抑郁评分的影响因素,其中性别为女性与抑郁评分呈正向关联,眼视力与抑郁评分呈负向关联。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较无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升高。女性、年龄在45-60岁、患糖尿病的时间≥5年、月收入低于2000元、对疾病了解程度高、眼视力低下的患者具备较高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因此,临床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需要关注糖尿病患者的情绪问题,尤其是伴有视网膜病变、病程较长、收入低、视力下降明显的女性患者,有必要给予针对性的干预,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尤小芳,汪玲,吴凡,何更生[10](2020)在《公共卫生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文中认为回顾我国公共卫生学位制度的发展情况,聚焦培养目标、指导方式、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学位论文及质量评价共6个方面,比较全日制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就业情况,提出大健康背景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发展战略。公共卫生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要分类培养: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依托一流的学科平台、多学科的导师团队、跨学科的学位课程和国际化的项目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依托一流的实践平台、校内外的导师队伍、聚焦岗位胜任力的特色课程和实际问题导向的研究课题提升实践应用能力。

二、浅谈公共卫生硕士(MPH)专业学位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公共卫生硕士(MPH)专业学位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2)深圳市医联体内双向转诊现状及下转影响因素研究 ——以高血压患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相关概念
    1.4 国内外双向转诊实践情况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设计
    2.3 研究内容
    2.4 研究方法
    2.5 质量控制
    2.6 研究路线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深圳市双向转诊运行环境
    3.2 医院医务人员的调查结果
    3.3 高血压患者的调查结果
    3.4 定性访谈结果
第四章 讨论及建议
    4.1 深圳市医联体内双向转诊实施不足之处
    4.2 建议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综述 双向转诊研究现状及对策
    参考文献
附录二 访谈提纲
附录三 双向转诊现状调查问卷(医务人员版)
附录四 双向转诊情况调查问卷(患者版)
个人简历
致谢

(3)安徽省20-69岁居民体质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2014年国民体质测试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现场
    2.2 研究对象
    2.3 调查内容
    2.4 调查方法
        2.4.1 问卷调查方法
        2.4.2 指标测量方法
    2.5 组织管理与质量控制
        2.5.1 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2.5.2 测试阶段质量控制
        2.5.3 验收阶段质量控制
    2.6 数据整理与分析
3.结果
    3.1 一般人口学特征
    3.2 分年龄组健身活动政策与设施
    3.3 分年龄组日常交通、工作状态和闲暇时体力活动
        3.3.1 日常交通方式的体力消耗
        3.3.2 工作时体力消耗
        3.3.3 闲暇时的体力活动情况
    3.4 分年龄组体育锻炼情况
        3.4.1 过去一年中是否参加过体育锻炼
        3.4.2 体育锻炼的频度(仅统计过去1 年中体育锻炼者)
        3.4.3 每次锻炼时长
        3.4.4 锻炼时身体感受
        3.4.5 经常参加的体育锻炼项目
        3.4.6 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
        3.4.7 影响体育锻炼的障碍
        3.4.8 分年龄组患病情况
    3.5 分年龄组体质指标
    3.6 研究对象“体质评级”
    3.7 不同年龄组的研究对象“体质不合格”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7.1 20-39 岁年龄组
        3.7.2 40-59 岁年龄组
        3.7.3 60-69 岁年龄组
    3.8 不同年龄组的研究对象“体质不合格”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8.1 20-39 岁年龄组
        3.8.2 40-59 岁年龄组
        3.8.3 60-69 岁年龄组
4.讨论
    4.1 安徽省体质监测合格得分情况
    4.2 健身活动政策与设施
    4.3 体力活动情况
    4.4 体育锻炼情况
    4.5 常见体育锻炼项目
    4.6 体育锻炼的原因与障碍
    4.7 研究对象体质评级情况
    4.8 安徽省居民体质不合格率及可能的原因
        4.8.1 年龄对体质不合格影响及可能原因
        4.8.2 性别对体质不合格影响及可能原因
        4.8.3 受教育程度对体质不合格影响及可能原因
        4.8.4 体育锻炼对体质不合格影响及可能原因
        4.8.5 职业类型对体质不合格影响及可能原因
        4.8.6 城乡对体质不合格影响及可能原因
        4.8.7 三个年龄组体质不合格率的影响因素及原因分析
    4.9 研究不足及展望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参考文献
附录
    一、本人简历
    二、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综述 成年人体质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附件

(4)四种不同诊断标准下的代谢综合征流行状况及其与碱性磷酸酶的关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基于中国人群的不同诊断标准下代谢综合征流行现状综述
    参考文献

(5)安徽省肺结核流行特征与患者直接经济负担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Abstract 研究一:2005~2018年安徽省肺结核流行特征分析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研究二:安徽省普通肺结核和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疾病直接经济负担调查研究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及建议 6
    本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个人简历 附录2
    问卷调查表 致谢 综述
    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的流行特征与耐药性的关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6)中国与英国MPH教育的比较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英MPH学位类型
2 中英MPH招生模式要素比较
    2.1 招生管理
    2.2 选拔方式
    2.3 生源结构
3 中英MPH培养方式的比较
    3.1 培养目标
    3.2 学习年限(学制)
    3.3 课程体系及内容要求
    3.4 教学模式和社会实践
    3.5 专业定向及管理
4 中英MPH就业情况对比
    4.1 毕业后就业方向
    4.2 就业现状
5 总结
附录

(7)某医学院校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实践教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
        1.2.2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全日制MPH基本情况分析
    2.2 全日制MPH对培养目标的认知
    2.3 全日制MPH实践教学情况分析
        2.3.1 对全日制MPH理论学习中实践情况的评价:
        2.3.2 对全日制MPH社会实践的评价:
        2.3.3 对全日制MPH课题研究的评价:
3 讨论

(8)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政工作创新研究——以公共卫生硕士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研究法
    2.2 调查访谈法
    2.3 个案研究法
    2.4 实践研究法
3 研究结果
    3.1 调查访谈结果分析———MPH思政工作的认知程度
    3.2 个案研究结果分析———MPH思政工作的基本特点
        3.2.1 落实落细“三全育人”体系
        3.2.2 抓紧抓实“五维育德”工程
    3.3 实践研究结果分析———MPH思政工作的创新项目
        3.3.1红色地标定向徒步活动:
        3.3.2 健康中国梦,公卫科普行:
4 讨论
    4.1 强化专业学位思政工作,加大思政教育宣讲力度
    4.2 发挥实践基地育人功能,拓展思政教育全新阵地
    4.3 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确保思政教育同质管理
    4.4 促进不同专业学位交流,探索思政教育协同创新

(9)有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1.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流行病学研究
    1.3 糖尿病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1.4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焦虑及抑郁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2 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2.2 调查内容与方法
    2.3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3.2 伴或不伴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的比较
    3.3 伴或不伴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4 伴或不伴视网膜病变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4 讨论
    4.1 DR导致焦虑、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
    4.2 糖尿病和 DR 与焦虑和抑郁之间的关系
    4.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三级预防
    4.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焦虑、抑郁的干预
5 结论
6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糖尿病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与焦虑及抑郁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0)公共卫生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公共卫生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2 我国公共卫生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
3 公共卫生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的比较分析
4 公共卫生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

四、浅谈公共卫生硕士(MPH)专业学位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内外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比较[J]. 吴优优,杨蕾,陈律,肖芳,谭红专,胡国清.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12)
  • [2]深圳市医联体内双向转诊现状及下转影响因素研究 ——以高血压患者为例[D]. 张敏. 汕头大学, 2021(02)
  • [3]安徽省20-69岁居民体质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2014年国民体质测试数据[D]. 陈瑶.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4]四种不同诊断标准下的代谢综合征流行状况及其与碱性磷酸酶的关联性研究[D]. 周慧赟.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4)
  • [5]安徽省肺结核流行特征与患者直接经济负担调查研究[D]. 李玲.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4)
  • [6]中国与英国MPH教育的比较及启示[J]. 唐萍,谭强,张瑞源,况桃,夏茵茵.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0(06)
  • [7]某医学院校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实践教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梁瑞峰,张志红,王彤,余红梅,白剑英,杨守林,夏娜,张红梅,秦小江.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0(10)
  • [8]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政工作创新研究——以公共卫生硕士为例[J]. 何珂,代子瑞,李意杰,贾英男,姚志骅,薛城,程洁洁,徐璐璐. 卫生职业教育, 2020(08)
  • [9]有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影响因素分析[D]. 俞华.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10]公共卫生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J]. 尤小芳,汪玲,吴凡,何更生. 中国卫生资源, 2020(02)

标签:;  ;  ;  ;  ;  

浅谈公共卫生硕士(MPH)专业学位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