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t/h锅炉过热器爆炸原因分析

200t/h锅炉过热器爆炸原因分析

一、200t/h锅炉过热器爆管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亚东[1](2021)在《徐矿电厂供热改造综合效益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周黎明[2](2018)在《1000MW超超临界塔式锅炉低氮燃烧器选型及燃烧调整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国家、地方政府、各行业都相继提出控制NOX排放的标准及要求。广东台山电厂作为南方电网规模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有责任响应国家号召,实现超低NOX排放。本文对新型低氮燃烧技术机理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了国内火电厂低氮燃烧器改造后发生的高温腐蚀、锅炉结焦等问题发生原因及解决方法。结合台山电厂1000MW超超临界塔式锅炉结构特点,参考其它电厂发生的问题,确定采用上海锅炉厂高级复合空气分级燃烧技术进行低氮燃烧器改造,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方案可行性。对改造后锅炉的冷态动力场试验进行了研究,确认切圆直径合理,无冲刷炉墙情况。通过热态燃烧调整试验,得到了低氮燃烧器结构参数对降低NOX及安全经济运行的影响程度。结合制粉系统运行方式调整,得出最佳工况下氧量及风门开度曲线。低氮燃烧器改造后,台山电厂1000MW超超临界塔式锅炉炉膛出口NOX排放量为177.27mg/Nm3,与改造前250400mg/Nm3NOX排放值相比,下降了32%57%。锅炉运行稳定,无高温腐蚀及锅炉结焦情况发生,锅炉效率无下降,实现了安全经济环保运行。

李秀广,郑准备,陈璟,何华[3](2017)在《330MW机组末级过热器异物堵塞及泄漏失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某火力热电厂330 MW机组2号锅炉末级过热器因异物堵塞导致泄漏事故,对2号锅炉末级过热器泄漏管样、末级过热器吹漏管样进行了宏观检查、化学成分、室温力学性能、显微组织、显微硬度、氧化皮厚度、垢量及垢样成分等项目的试验与分析,针对试验分析结果对泄漏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泄漏事故原因为异物堵塞导致管样长时超温。

许震,唐晔[4](2017)在《循环水泵运行过程中出口蝶阀异常关闭分析及相应措施》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某电厂一起循环水泵运行过程中,因循环水泵出口蝶阀控制柜内UPS电源装置失效而被迫停运循环水泵的异常情况,对其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许霖杰[5](2017)在《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数值模拟研究》文中提出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兼备了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和超临界蒸汽循环的优点,是高效清洁低碳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重要发展方向。炉内燃烧参数分布、受热面三维传热特性及水冷壁热工水动力特性等是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和优化中需重点研究的关键技术。本文针对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研发,发展和建立适用于大尺度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三维高效整体数值计算模型,主要进行了以下四部分工作:(1)大型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气固流动、燃烧及传热过程的数值建模和计算研究;(2)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传热和热工水动力特性耦合数值计算研究;(3)针对循环流化床悬吊受热面中的超临界工质多管路流动均衡性问题发展模化试验方法。论文首先对已发表的循环流化床燃烧数学模型文献进行综述,讨论循环流化床燃烧模拟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归纳和总结半经验燃烧模型和数值计算模型的结构和特点;根据煤的实际燃烧过程,对构成流化床模型的各个基本子模型进行详细说明;同时,还对流化床燃烧模型中部分关键子模型和参数进行了整理和总结,探讨了大尺度炉膛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研发中面对的问题和研发要点,为建立适用于大型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数值计算模型确定了理论基础和建模思路。在文献综述和总结的基础上,论文建立了适用于大型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三维高效整体数值计算模型。模型的流场基于欧拉两相流模型和EMMS曳力模型;燃烧过程考虑了水分蒸发、挥发分析出、焦炭燃烧、气相反应以及燃烧污染产物等过程,其中包括脱硫反应和氮氧化物生成反应;壁面传热基于颗粒团更新传热模型和离散坐标辐射模型,并对水冷壁内工质超临界状态下的热工水动力过程进行了耦合计算。基于企业级服务器的计算能力,该锅炉整体模型能够以高效且准确地模拟大型超/超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膛燃烧过程。论文选取330MWe亚临界和350MWe超临界两个典型的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为燃烧模拟对象,将提出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整体模型成功应用于这两典型大尺度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膛计算,得到炉内气固流场、组分场包括硫、氮污染物的燃烧产物、温度场及受热面传热等三维分布结果。模拟得到的出口氧浓度、温度及气相污染物等结果与实炉的运行结果吻合良好。同时,对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实际运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锅炉整体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设计运行建议。论文还建立了一种在炉内气固流场模拟结果基础上,通过耦合管内热工水动力和炉侧气固传热来预测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三维传热及热工水动力特性的计算方法,并成功运用于1000MWe超临界环形炉膛循环流化床锅炉,结果显示工质轴向温度分布受其比热和热流密度的共同影响,在锥形段和拟临界大比热区增加平缓;同时管内质量流率的降低、入口温度增加和炉膛温度增加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工质轴向温度分布,工质入口压力和截面风速在一定范围内对工质温度分布影响较小。为了解大型循环流化床悬吊受热面中的超临界工质多管路流动均衡性问题,论文开展了超临界工质流体向下模化设计工作,并获得相应的模化系数,建立了适合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工质模化方法。基于模化方法,以R134a为介质,对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高温过热器进行了模化设计,为开展超临界工质流动及传热模化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

金纯祥[6](2017)在《延长干熄炉系统年修周期的实践探索》文中指出干熄焦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冶金行业最先进的熄焦技术,干熄焦与湿熄焦相比在提高焦炭质量、改善环境、回收能源方面存在很大的优势,目前干熄焦作为冶金行业比较重要的节能和环保技术得到了广泛认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受干熄炉内部分耐火材料使用寿命的限制,必须定期对干熄炉进行停炉检修。通常干熄炉每隔1.5年左右检修一次,每次检修历时30天左右,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给高炉生产带来不便。本论文总结了干熄炉的主要结构,概括了干熄炉系统的易损部位,对干熄炉内耐火材料损坏原因进行分析,对干熄炉内耐火材料的使用情况及研究进展进行介绍,总结了国内延长干熄炉斜道区使用寿命的相关方法。本论文结合包钢125t/h干熄焦装置的技术特点并对其历年检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干熄炉斜道区牛腿的损坏是影响包钢干熄焦年修周期的主要因素,其次是一次除尘器内部耐火材料的损坏;对干熄炉内使用的耐火材料的理化性能进行试验测定,得出这部分耐火材料各项理化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将氮化硅结合碳化硅砖这一新型耐火材料与传统碳化硅砖的理化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氮化硅结合碳化硅砖理化指标综合性能明显好于碳化硅砖;氮化硅结合碳化硅砖在包钢125 t/h干熄焦装置年修过程中成功应用于斜道区牛腿部位,有效延长了牛腿的使用寿命;同时在包钢2号干熄焦装置年修过程中成功对干熄炉及一次除尘器关键部位进行改进,对检修过程遇到的实际问题予以解决,为延长其使用寿命提供保障;结合包钢2号干熄焦装置斜道区损坏形式对斜道区进行受力分析,得出牛腿砖损坏主要是其受剪应力及在升温降温过程中牛腿拱水平环向产生拉应力所致,同时给出相应解决方案;通过对干熄焦气体循坏系统关键部件的改进,有效延长了这些部件的使用寿命;通过优化干熄焦相关生产操作保障干熄焦系统稳定;最后,通过介绍在线和停炉两种方式对包钢干熄炉内部耐火材料进行检查,实现了包钢干熄焦装置的年修周期显着延长。这些,为有效延长干熄炉系统年修周期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樊晋元[7](2013)在《超临界机组完全变压运行与节能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针对传统变压运行方式对AGC响应速度慢和汽轮机节流损失大的问题,根据600MW超临界机组和1000MW超超临界机组运行和试验的大量数据,系统的分析了超临界机组采用变凝结水流量快速调节机组负荷,实现完全变压运行的技术特点和节能效果。对变凝结水流量调节机组负荷的范围、响应速度、除氧器和凝汽器及低压加热器的水位控制、节能效果、超临界机组在瞬态变负荷过程的煤耗变化、变压运行对锅炉运行特性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具体的分析。认为变凝结水流量快速调节机组负荷与传统技术相结合,可实现超临界机组完全变压运行,对大型燃煤机组节能减排意义重大。为了解决超临界锅炉完全变压运行中汽水温度和压力变化范围扩大,导致的水煤比调节难度增大和受热面超温以及减温水量较大等问题,本文采用大容量锅炉传热计算的改进方法和辐射式过热器传热计算的改进方法,对2台600MW超临界锅炉进行传热计算,系统性的量化分析了各部分受热面的传热量变化及传热特性,阐述了超临界锅炉变压运行时工质热物性变化特点和各部分受热面中汽水焓增的变化规律与传热特点以及汽水系统运行调节的关键点。指出了决定水煤比控制的关键因素和为数不少的超临界锅炉低负荷变压运行时屏式过热器容易超温的主要原因。对适应于完全变压运行的超临界锅炉运行压力随负荷变化的新方案提供了理论论证。提出了2个新建议方案:一是提高辐射式过热器蒸汽焓增,增加屏式过热器总吸热量,强化过热器系统传热能力;二是超临界锅炉变压运行中过热汽温和再热汽温的优化调节方法。研究结论可供超临界锅炉设计和改进运行方式参考。

李理锡[8](2013)在《600MW超临界机组锅炉停运冷却方式探讨》文中研究说明对600MW超临界机组锅炉故障停运后冷却进行分析,找出合理冷却方式,在确保锅炉各受热面安全冷却的前提下为抢修工作赢得了时间,为机组提前并网发电创造条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李杰[9](2013)在《沧东电厂660MW超临界锅炉高温氧化防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我国电力事业发展很快,大容量、高参数逐步成为新机组的主流,超临界及超超临界机组已经成为我国火电机组主流。随着机组容量及参数的提高,金属氧化皮对锅炉安全运行的影响将会更加突出。本文主要阐述了影响大机组氧化皮的生成和剥落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减小直至消除金属氧化皮的影响为出发点,针对河北国华沧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660MW3、4##锅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各主要运行参数的研究、试验和分析,找到能使系统稳定、高效运行的方式。采取一系列措施后,不但解决了沧东公司二期工程3、4号锅炉末级过热器管壁温度频繁超限的现象,使锅炉过热蒸汽温度接近或达到设计值运行时末级过热器管壁温度在限定值内,而且有效地控制了氧化皮的生成及剥落,机组的经济稳定性大大提高,从而改善了风机的效益。

杨丽霞[10](2012)在《氧气顶吹转炉余热锅炉模拟分析计算》文中研究说明氧气顶吹转炉余热锅炉系统是利用多级水冷壁效应对高温烟气进行冷却,进而得到蒸汽产品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余热锅炉作为余热回收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烟气余热利用的一种特殊烟道,在大中型氧气顶吹转炉工程中被普遍使用。氧气顶吹转炉余热锅炉的传统热力计算方法主要依据《烟道式余热锅炉设计导则》JB/T7603-94和《氧气转炉余热锅炉技术条件》JB/T6508-92进行计算,但是由于现有的机械工业部提供的余热锅炉热力计算方法中认为对流换热量在总换热量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因此没有单独考虑对流换热量的计算,仅仅凭经验将其折算在综合辐射换热系数里计算得出总换热量,给热力计算造成较大误差,从而影响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降低了余热锅炉的经济价值。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本课题主要对氧气顶吹转炉余热锅炉的换热形式和热力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结合锅炉相关算法,给出其热力计算新方法,热力计算新方法的计算内容主要包括:对流换热面积计算、辐射围挡面积计算、对流换热量计算和辐射换热量计算。同时进行实例计算及分析,并且辅以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结果验证。通过研究表明:对氧气顶吹转炉余热锅炉进行热力计算时,对流换热量不能被简单地折算,而且和机械工业部公布的热力计算方法相比,单独考虑了对流换热量计算的热力计算新方法更具有可靠性,在实践中能更好地指导设计和制造工作。

二、200t/h锅炉过热器爆管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t/h锅炉过热器爆管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1000MW超超临界塔式锅炉低氮燃烧器选型及燃烧调整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低氮燃烧技术的机理
    1.3 燃煤锅炉低氮燃烧技术
        1.3.1 空气分级燃煤技术
        1.3.2 浓淡燃煤技术
        1.3.3 再燃技术
        1.3.4 烟气再循环技术
    1.4 国内外低氮燃烧器发展现状
    1.5 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新型低氮燃烧技术的分析
    2.1 引言
    2.2 水平浓淡燃烧技术的原理
        2.2.1 空气分级燃烧技术原理
        2.2.2 空气分级燃烧技术对结焦因素的影响
    2.3 水平浓淡煤粉燃烧器设计需考虑的问题
        2.3.1 高温腐蚀问题
        2.3.2 炉膛结渣问题
        2.3.3 改造后对过热汽温、再热汽温的影响问题
    2.4 水平浓淡煤粉燃烧器创新性分析
        2.4.1 垂直分级
        2.4.2 水平分级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台山电厂直流煤粉燃烧器技术改造
    3.1 引言
    3.2 锅炉设备概况
    3.3 改前锅炉存在问题的分析
        3.3.1 改造前锅炉燃烧器条件分析
        3.3.2 改造前锅炉NO_x排放指标分析
    3.4 改造方案的提出
        3.4.1 避免发生高温腐蚀的措施
        3.4.2 防止锅炉结渣的措施
        3.4.3 降低改造后影响过热汽温、再热汽温的的措施
        3.4.4 改造方案确定
    3.5 改造方案数值模似
        3.5.1 改造后锅炉各平面温度场分布
        3.5.2 改造后锅炉各平面速度场分布
        3.5.3 改造后各平面NO浓度分布
        3.5.4 数据模似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台山电厂低氮燃烧器改造后燃烧调整试验
    4.1 引言
    4.2 低氮燃烧器改造、后数据
        4.2.1 低氮燃烧器改造前数据
        4.2.2 低氮燃烧器改造后数据
    4.3 燃烧调整试验重要性分析
        4.3.1 运行优化的重要性
        4.3.2 一次风调平的重要性
        4.3.3 燃烧配风优化的重要性
    4.4 冷态试验
        4.4.1 试验内容
        4.4.2 冷态试验结果
    4.5 燃烧调整试验
        4.5.1 1000MW调整试验与贴壁气氛测量
        4.5.2 950MW负荷调整试验
        4.5.3 800MW及850MW负荷调整试验
        4.5.4 750MW负荷调整试验
        4.5.5 550MW负荷调整试验
        4.5.6 400MW负荷调整试验
        4.5.7 其他负荷工况验证调整试验
        4.5.8 结论
        4.5.9 后续建议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台电低氮燃烧器改造后运行出现问题及处理
    5.1 引言
    5.2 锅炉燃烧器动态运行状况
    5.3 原因分析
        5.3.1 再热汽温问题分析
        5.3.2 NO_x问题分析
    5.4 解决方案
    5.5 热态效率试验
        5.5.1 1000MW负荷工况
        5.5.2 750MW负荷工况
        5.5.3 500MW负荷工况
        5.5.4 3个负荷工况下炉膛出口排放NO_x平均浓度
        5.5.5 贴壁气氛CO含量及H_2S含量
        5.5.6 空预器出口氧量
        5.5.7 NO_x及氧量测点准确性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进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3)330MW机组末级过热器异物堵塞及泄漏失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与分析
    1.1 宏观检查分析
    1.2 化学成分分析
    1.3 室温力学性能试验
    1.4 显微组织分析
    1.5 显微硬度试验
    1.6 氧化皮厚度测量试验
    1.7 垢量及垢样成分分析
    1.8 堵塞异物化学成分分析
2 结语
3 建议

(4)循环水泵运行过程中出口蝶阀异常关闭分析及相应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事故过程
2 异常情况分析
3 控制柜内UPS的作用分析
4 采取措施
5 结语

(5)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我国能源现状
    1.2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技术
    1.3 循环流化床锅炉发展现状
        1.3.1 国外循环流化床锅炉发展情况
        1.3.2 国内循环流化床锅炉发展情况
    1.4 本文研究内容
        1.4.1 本文工作的提出
        1.4.2 本文的研究思路
        1.4.3 本文的研究内容
2 循环流化床炉内燃烧模型综述
    2.1 引言
    2.2 燃烧模型发展
    2.3 炉内燃烧结构
        2.3.1 气固流场
        2.3.2 水分蒸发
        2.3.3 挥发分析出
        2.3.4 气相反应
        2.3.5 焦炭燃烧
        2.3.6 爆裂和磨损
        2.3.7 污染物生成和控制
        2.3.8 炉内传热
    2.4 数值模拟计算
    2.5 本章小结
3 循环流化床燃烧模型关键参数探讨
    3.1 引言
    3.2 气固曳力
        3.2.1 Wen和Yu模型
        3.2.2 Gidaspow模型
        3.2.3 Syamlal- O'Brien曳力模型
        3.2.4 EMMS曳力模型
    3.3 挥发分析出
    3.4 焦炭燃烧
        3.4.1 燃烧产物构成
        3.4.2 焦炭燃烧速率
    3.5 床内气固间换热
    3.6 气固对壁面换热
    3.7 本章小结
4 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三维高效整体数值模型
    4.1 引言
    4.2 流场模拟
        4.2.1 模型封闭方程
        4.2.2 组分输运方程
    4.3 煤燃烧模拟
        4.3.1 水分蒸发模型
        4.3.2 挥发分析出模型
        4.3.3 气相均相反应模型
        4.3.4 焦炭燃烧模型
        4.3.5 燃烧产物的生成和控制
    4.4 传热模拟
        4.4.1 颗粒团更新传热模型
        4.4.2 离散坐标辐射模型
        4.4.3 热工水动力计算
    4.5 本章小结
5 330MW亚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数值模拟
    5.1 引言
    5.2 锅炉介绍及网格划分
    5.3 锅炉模拟参数
    5.4 结果讨论
        5.4.1 炉内气固流场
        5.4.2 炉内组分分布
        5.4.3 受热面传热特性
    5.5 本章小结
6 35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数值模拟
    6.1 引言
    6.2 锅炉介绍及网格划分
    6.3 锅炉模拟参数
    6.4 结果讨论
        6.4.1 炉内气固流场
        6.4.2 炉内组分反应
        6.4.3 受热面传热特性
        6.4.4 与实际数据比较
    6.5 本章小结
7 10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传热和水动力特性研究
    7.1 引言
    7.2 计算方法
    7.3 计算对象
        7.3.1 炉膛结构
        7.3.2 网格划分
        7.3.3 计算工况
    7.4 受热面模拟结果
        7.4.1 炉内流场结果
        7.4.2 炉侧传热结果
        7.4.3 运行参数的影响
    7.5 本章小结
8 超临界工质流动及传热模化设计
    8.1 引言
    8.2 模化方法
        8.2.1 管内流动模化
        8.2.2 模化因子确定
    8.3 悬吊屏模化
        8.3.1 悬吊屏参数
        8.3.2 模化计算过程
        8.3.3 热工水动力核算
    8.4 本章小结
9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
    9.1 全文总结
    9.2 主要创新点
    9.3 不足之处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6)延长干熄炉系统年修周期的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干熄焦技术
        1.2.1 干熄焦国外的发展历程
        1.2.2 干熄焦国内的发展历程
        1.2.3 国内干熄焦技术的发展
        1.2.4 干法熄焦的工艺流程
        1.2.5 干法熄焦的工艺优点
    1.3 延长干熄炉年修周期研究现状
        1.3.1 干熄炉结构及易损部位概况
        1.3.2 干熄炉斜道耐材的损蚀原因分析
        1.3.3 我国干熄炉斜道专用耐材的研发应用
        1.3.4 保证干熄炉斜道区耐火材料质量的措施
        1.3.5 延长干熄炉环形风道寿命的措施
        1.3.6 数值模拟在干熄炉上的应用
    1.4 包钢干熄焦装置概述
        1.4.1 包钢老体系干熄焦装置技术特点
        1.4.2 包钢干熄焦装置历次年修统计
        1.4.3 影响包钢干熄炉年修周期的主要因素
2 选题的意义与目的
    2.1 选题的意义
    2.2 选题的目的
3 包钢干熄炉用耐火材料理化性能试验分析
    3.1 干熄炉用耐火材料概况
    3.2 干熄炉耐火材料理化性能技术要求
        3.2.1 干熄炉用耐火砖理化性能技术要求
        3.2.2 干熄炉用耐火浇筑料理化性能技术要求
    3.3 干熄炉用耐火材料理化性能试验测定
        3.3.1 耐火材料理化指标试验检测设备
        3.3.2 耐火材料理化指标试验检测结果
    3.4 耐火材料理化指标试验检测结果分析结论
4 包钢干熄炉及一次除尘器检修过程及部分耐火材料的改进
    4.1 干熄炉内部耐火材料的检修标准
    4.2 干熄炉的检修过程及部分耐火材料的改进
        4.2.1 干熄炉检修过程遇到的问题分析与处理办法
        4.2.2 干熄炉斜道区耐火材料的改进
    4.3 一次除尘器的检修与改进
        4.3.1 一次除尘器检修过程遇到的问题分析与处理办法
        4.3.2 一次除尘器部分结构及耐火材料的改进
5 干熄炉斜道区受力分析
    5.1 内部原因分析
        5.1.1 牛腿砖受压力原因分析
        5.1.2 牛腿砖受剪切应力分析
        5.1.3 牛腿砖受温度应力分析
        5.1.4 牛腿砖受纵向力作用下的正应力分析
    5.2 外部原因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干熄焦气体循环系统其他关键部件的改进
    6.1 干熄炉环形风道布风调节砖的改进
    6.2 一次除尘器下部水冷套管改进
    6.3 干熄焦余热锅炉过热器管束防磨改造
    6.4 其他改进
7 优化干熄焦生产操作保障干熄焦系统稳定
    7.1 问题描述
    7.2 优化正常生产时的工艺操作
    7.3 优化干熄焦事故停产及计划定修操作方案
        7.3.1 APS故障时的操作方法
        7.3.2 装入装置故障时的操作方法
        7.3.3 提升机故障时的操作方法
        7.3.4 红焦溢出的操作方法
        7.3.5 焦炭漂浮的操作方法
        7.3.6 排出装置故障时的操作方法
        7.3.7 锅炉系统故障时的操作方法
        7.3.8 仪表风压力突然下降时的操作方法
    7.4 干熄焦年修时系统的升降温方案的标准化
        7.4.1 干熄焦年修系统降温方案的标准化
        7.4.2 干熄焦年修烘炉升温方案的标准化
    7.5 优化操作取得的效果
8 延长包钢干熄炉年修周期成果
    8.1 干熄炉内部耐火材料使用效果的检查
        8.1.1 在线检查
        8.1.2 停炉检查
    8.2 包钢干熄炉年修周期显着延长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7)超临界机组完全变压运行与节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超临界机组降低供电煤耗的主要技术途径
        1.2.2 超临界机组变压运行方式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变凝结水流量快速调节机组负荷的分析
    2.1 变凝结水流量调节机组负荷的原理
    2.2 给水量调节机组负荷的动态特性分析
    2.3 变频调速的基本理论
        2.3.1 水泵的基本理论
        2.3.2 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理论
    2.4 变凝结水流量调节方式的优点和问题
    2.5 变凝结水流量调节机组负荷的经济性
        2.5.1 完全变压运行降低机组供电煤耗
        2.5.2 变频调节可降低凝结泵功率消耗
    2.6 凝结水流量随负荷变化关系
        2.6.1 瞬态(快速)变负荷时凝结水流量随负荷的变化
        2.6.2 非瞬态(正常)变负荷时凝结水流量随负荷的变化
    2.7 机组非稳态变负荷过程的煤耗分析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超临界机组汽轮机调节负荷的运行方式优化
    3.1 汽轮机的负荷调节方式
        3.1.1 喷嘴调节和节流调节
        3.1.2 复合调节
    3.2 汽轮机的热耗率及其影响因素
        3.2.1 汽轮机的热耗率
        3.2.2 影响汽轮机热耗率的因素
    3.3 汽轮机运行方式优化的试验数据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超临界锅炉传热计算与变压运行特性分析
    4.1 超临界锅炉传热计算的理论依据
        4.1.1 超临界锅炉受热面传热特点
        4.1.2 本文的传热计算建模思路
        4.1.3 标准方法存在的问题
        4.1.4 本文引用的改进方法
    4.2 计算分析实例与原始数据
        4.2.1 计算实例简介
        4.2.2 煤质分析数据
        4.2.3 超临界 600MW 锅炉原始数据
    4.3 传热特性的量化分析
        4.3.1 计算数据反映的主要特点
        4.3.2 炉膛出口烟温的控制特点
        4.3.3 变压运行的汽水压力和温度范围
        4.3.4 过热器传热特性的量化分析
        4.3.5 再热器传热特性的量化分析
    4.4 超临界锅炉变压运行的调节特点
        4.4.1 调节水煤比的关键是控制水冷壁工质焓增
        4.4.2 优化调节过热汽温与再热汽温
        4.4.3 工质热物理特性对汽温变化的影响
        4.4.4 省煤器的传热特性与出口水温控制
    4.5 完全变压运行方案与设计方案的比较
    4.6 超临界 600MW 锅炉汽水参数运行值简介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8)600MW超临界机组锅炉停运冷却方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设备概述
2 锅炉停运过程温降率的控制
    2.1 锅炉停运过程控制温降率的重要性
    2.2 锅炉停运过程温降率控制措施
3 锅炉停运后冷却方式的改进
4 改进效果

(9)沧东电厂660MW超临界锅炉高温氧化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技术路线和主要成果
第2章 沧东电厂锅炉概况及主要设计参数介绍
    2.1 锅炉主要结构
    2.2 主要设计参数
    2.3 制粉系统摸底试验
    2.4 锅炉清洗
        2.4.1 冷态清洗
        2.4.2 热态清洗
    2.5 设计特点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氧化皮机理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3.1 氧化皮形成及剥落
        3.1.1 氧化皮形成机理
        3.1.2 氧化皮的剥落机理
    3.2 氧化皮产生规律及剥落影响因素
        3.2.1 氧化动力学分析
        3.2.2 氧化皮剥落影响因素
    3.3 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为解决氧化皮生成进行的燃烧优化调整研究
    4.1 氧化皮检查情况及成分分析
    4.2 解决方案
        4.2.1 锅炉冷态启动
        4.2.2 运行方面
        4.2.3 闷炉停机
    4.3 不同负荷下热偏差试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10)氧气顶吹转炉余热锅炉模拟分析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应用与研究现状
        1.2.1 余热锅炉换热
        1.2.2 余热锅炉数值模拟
    1.3 氧气顶吹转炉余热锅炉系统
        1.3.1 工艺流程
        1.3.2 热回收原理
    1.4 氧气顶吹转炉余热锅炉结构特点
        1.4.1 活动烟罩
        1.4.2 炉口段烟道
        1.4.3 固定段烟道
    1.5 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意义
2 氧气顶吹转炉余热锅炉热力计算
    2.1 烟气特性
    2.2 机械工业部公布的热力计算方法
    2.3 热力计算新方法
        2.3.1 计算模型
        2.3.2 换热类型
        2.3.3 换热面积计算
        2.3.4 辐射换热量计算
        2.3.5 对流换热量计算
        2.3.6 综合试差计算
        2.3.7 整体计算流程
3 工程实例
    3.1 实例数值模拟
        3.1.1 分析目的
        3.1.2 分析思路
        3.1.3 物理模型
        3.1.4 数学模型
        3.1.5 划分网格
        3.1.6 材料参数
        3.1.7 边界条件
        3.1.8 分析结果
    3.2 热力计算新方法实例计算
        3.2.1 实例一计算分析
        3.2.2 实例二计算分析
        3.2.3 实例三计算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四、200t/h锅炉过热器爆管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徐矿电厂供热改造综合效益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D]. 陈亚东.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1000MW超超临界塔式锅炉低氮燃烧器选型及燃烧调整优化研究[D]. 周黎明. 华北电力大学, 2018(01)
  • [3]330MW机组末级过热器异物堵塞及泄漏失效分析[J]. 李秀广,郑准备,陈璟,何华. 电力与能源, 2017(05)
  • [4]循环水泵运行过程中出口蝶阀异常关闭分析及相应措施[J]. 许震,唐晔. 电力与能源, 2017(05)
  • [5]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数值模拟研究[D]. 许霖杰. 浙江大学, 2017(06)
  • [6]延长干熄炉系统年修周期的实践探索[D]. 金纯祥.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7(01)
  • [7]超临界机组完全变压运行与节能研究[D]. 樊晋元. 华北电力大学, 2013(S2)
  • [8]600MW超临界机组锅炉停运冷却方式探讨[J]. 李理锡. 机电信息, 2013(15)
  • [9]沧东电厂660MW超临界锅炉高温氧化防治研究[D]. 李杰. 华北电力大学, 2013(S2)
  • [10]氧气顶吹转炉余热锅炉模拟分析计算[D]. 杨丽霞.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2(05)

标签:;  ;  ;  ;  ;  

200t/h锅炉过热器爆炸原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