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与社会》2003年总目录

《医学与社会》2003年总目录

一、《医学与社会》2003年总目次(论文文献综述)

郭文瀚[1](2016)在《南京市栖霞区卫生资源配置现状与对策建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栖霞区是南京市主要城区之一,但卫生事业基础与其他城区相比一直较为薄弱。近年来,南京市将栖霞区作为全市重点发展区域,促进栖霞区的全方位发展,栖霞区结合自身情况也开展了一系列提升自身卫生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的项目。本文拟分析南京市栖霞区当前卫技人员、床位数、医疗机构等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和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数、收支等运营情况,并将栖霞区当前的卫生资源配置情况与南京市、江苏省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了解当前栖霞区资源配置的现状和特点,评价栖霞区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预测栖霞区未来6年内的卫生资源变化情况,以此为依据评价当前栖霞区的卫生资源配置情况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从而为南京市和栖霞区有关方面制定栖霞区卫生事业规划参考。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内外卫生资源配置和区域卫生规划研究的现状和进展,构建相应理论体系。通过描述性分析研究当前栖霞区卫生资源的数量和配置情况,分析当前栖霞区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和特点。借助TOPSIS分析、综合指数法、数据包络法对于栖霞区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分别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和评价;利用灰色预测法的GM(1,1)模型对于未来6年间栖霞区的主要卫生资源指标进行预测;结合以上统计学分析结果分析当前栖霞区卫生资源配置的问题和不足之处,结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栖霞区实际情况针对相关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研究结果:TOPSIS法和综合指数法产出了相同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排名,自2009-2014年依次为降序顺序,说明这6年来南京市栖霞区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逐年提升;根据数据包络法分析结果,栖霞区卫生资源配置达到了DEA有效,在南京市各城区中属于较好地水平;栖霞区规模效益不变,说明当前卫生资源投入和产出达到了相对最佳比例;通过灰色预测分析,预测到2020年栖霞区的卫技人员数将达到5005人、执业(助理)医师数将达到1655人、注册护士数将达到2580人、床位数2861张、人口数为461908人,各项指标相较2014年数值都将获得较大增长。在卫生资源需求量方面,预测到2020年,栖霞区对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和床位数的需求量将分别达到1817人、2705人和3708张。研究结论:南京市栖霞区近几年卫生事业取得了明显地进步和发展,当前全区卫生资源配置情况和效率相对较好。非公立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服务机构都在栖霞区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栖霞区在2015年-2020年期间预计卫生资源量和卫生资源需求量都将进一步增长,且目前该区仍面临着卫生资源未得到满足、医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医护比例不合理等问题,可考虑通过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加强区域卫生规划工作、利用自身地理位置优势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加强医学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和鼓励多元化办医和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等手段进一步提升区内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促进区内卫生事业的发展。

马雷[2](2012)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数据集标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是实现新农合数据交换与共享的基本前提,是推动新农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目前全国各地新农合信息系统各不相同,最终导致“信息孤岛”现象的出现以及造成信息资源的浪费,为解决这些问题避免低水平建设急需提出全国新农合信息系统规划指南和信息交换标准。本论文从构建全国新农合信息标准要求出发,探讨和研究新农合信息标准建设的理论与方法并最终形成基本数据集标准。[研究目的]本文以卫生信息基本数据集编制规则为指导,通过了解我国新农合业务活动内容及流程现状,分析新农合业务和信息需求,探讨我国新农合数据标准建立的理论与方法,最终形成新农合基本数据集标准。[研究方法]⑴文献研究法:收集有关新农合信息化、信息标准以及卫生信息标准等文献或文件资料,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为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奠定理论基础。⑵现场调查法:了解全国不同省市和地区新农合信息系统和数据标准的建设情况,为标准的建立提供借鉴。⑶专家咨询法:咨询国内专家对数据集标准制定过程的意见或建议,同时通过专家研讨的方式对形成的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论证。⑷UML建模法:利用UML建模语言建立新农合业务流程体系模型,为数据集分类和数据标准的形成提供依据。[研究结果]⑴共收集国家及地方现行新农合数据标准相关政策文件近10项、最新研究文献40余篇,通过文献分析得出国内不同省市和地区正在或已经完成新农合信息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国外对卫生信息标准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值得借鉴。⑵通过实地调研了解新农合信息化及信息标准建设的现状,同时搜集调研省和县在异地就医实时结算、新农合一卡通以及与医改监测相关的数据元。⑶采用UML建模方法并利用Microsoft Visio2003建模工具建立新农合业务流程体系模型。新农合业务活动主要包括参合管理、基金管理、补偿与结算管理、转诊管理、异地就医结算管理、体检管理以及对与新农合业务有关机构的管理等。⑷经过反复专家咨询最终确定的数据集可以分为定点医疗机构数据、县/乡镇/村自然档案数据、农民个人参合数据、农民家庭参合数据、医疗记录及补偿数据、异地就医实时结算数据、基金管理数据、财务管理与监督审计数据以及经办机构相关数据。⑸本文确定的数据元共包括414个,数据元可由标识符、内部标识码、数据元名称、定义、数据类型、表示格式、数据元允许值等属性进行描述。[研究结论]⑴文献资料分析和现场调研结果表明,现有信息管理系统已经不能充分满足新农合数据交换与共享需求,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和制定新农合基本数据标准,对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和指导新农合信息化建设有重要意义。⑵新农合基本数据集标准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整个制定流程是一个反复重复的编制过程,需要根据各方面专家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不断修改完善标准。

张彩倩[3](2012)在《基于医疗数据集与服务流程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一是建立标准统一的基本医疗数据集,确定数据集各级类目的优先次序,并明确各记录项的值域,为软件研发提供基础;二是建立规范化的基本医疗服务流程,促进医疗服务的高效化与优质化。材料与方法1.基本医疗数据集研究本研究运用文献系统评阅、焦点组访谈等方法建立基本医疗数据集的基本架构;然后通过Delphi专家咨询法和专家论证对数据集架构中的各级类目进行调整与评分,并按综合分值进行排序。根据国际或国家标准、卫生行业标准,或采用小组讨论与专家咨询论证等方法对数据集的各记录项的描述规则与值域进行规范。2.基本医疗服务流程研究研究采用文献资料系统评阅、小组讨论、现场调研和专家咨询与论证等方法,以业务流程再造理论为基础,对基本医疗服务流程进行再造。结果1.基本医疗数据集研究研究构建的基本医疗数据集基本架构包括基本信息、就诊信息、双向转诊信息和会诊信息四大块内容,涵盖一级类目20项;二级类目96项;三级类目34项;四级类目68项。最终通过Delphi专家咨询和专家论证确定的基本医疗数据集仍然涵盖上述四大类信息,但类目调整为:一级类目22项、二级类目122项和三级类目105项。2.基本医疗服务流程研究研究再造的基本医疗服务流程包括了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双向转诊服务和会诊服务三部分,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服务流程图,并对流程中各环节进行了详细说明。基层医疗服务流程包括了导医、预检分诊、挂号、候诊(检)、就诊、收费、检验检查、取药和输液等流程环节。双向转诊服务流程中对转诊原则进行了明确,并对向下转诊和向上转诊进行规范化。会诊服务流程可分为现场会诊和远程会诊两种类型,但都包括了会诊申请、会诊审核、会诊安排、会诊实施和会诊报告五个流程环节。结论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的系统评阅、焦点组访谈、Delphi专家咨询和专家论证等方法建立了标准统一的基本医疗数据集,为开发一套真正标准统一、切实可行的基本医疗信息系统软件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再造的基本医疗服务流程,在充分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对每个流程环节进行规范,保证了基本医疗服务的安全性与高效性。基本医疗数据集和基本医疗服务流程的推广应用,将有助于基本医疗服务的高效化与优质化,促进服务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将有助于实现与医院电子病历系统间的数据互联互通,有效落实双向转诊制度,降低医疗费用;将有助于发挥信息化的最大效用,通过数据的充分挖掘和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傅蔚冈[4](2011)在《合规行为的赔偿机制——基于风险社会的视角》文中指出目次:一、国家赔偿(一)国家赔偿的理论基础(二)日本的实践(三)国家赔偿的局限二、商业保险(一)为什么需要保险(二)商业保险的局限三、公共基金(一)公共基金的产生(二)美国国家儿童疫苗赔偿计划(三)亟待发展的中国公共赔偿基金四、社会保障(一)为什么需要社会保障(二)工伤保险(三)社会保障的不足五、对多种赔偿形式的评价(一)两种不同的模式:追究责任与分散风险(二)并不是所有的损害都可以获得赔偿(三)构建一个更有利于竞争和信息披露的赔偿机制

蒋文俊[5](2010)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包提供模式研究》文中认为传统上,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是采用政府直接生产提供的方式,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不断发展,这种服务提供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农村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变化,越来越暴露出其本身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文通过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包提供模式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探索政府和市场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中的优势结合,构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包提供的新型模式,以不断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的质量和效率。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主要选用pubmed、proquest、medline、cnki和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数据库等文献数据库,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书籍、期刊文章、调查报告、政策报告、政府工作文件等),建立文献数据库。通过广泛阅读本研究领域相关文献,系统深入了解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制度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归纳总结公共卫生服务包的相关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重点研究社会制度与农村公共卫生制度、服务包提供模式中服务包项目的设计与确定、筹资、补偿与支付、监管等。2、专家咨询法按照专家遴选原则,从科研机构及政府部门选择公共管理、公共卫生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半结构式的问卷访谈方式,获取专家指导意见。主要是对通过文献回顾整理而得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内容进行的判断与筛选。对提供模式试点运行遇到的问题给予政策建议的指导等。3、专题小组讨论在构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包提供模式的过程中,针对其中成本核算及费用支付方式等技术问题、绩效管理和监管机制的建立等关键环节设立专题,组织相关专家学者进行小组讨论,以优化模式运作流程。研究内容1、从改革农村医疗卫生体制的宏观视野出发,结合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在形成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包提供模式的设计框架的基础上,根据服务包提供模式的实际运作绩效,形成中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包提供的理论框架。2、在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包提供性质进行更加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利用理论研究的方法,分析研究服务包提供的理论,包括服务购买,绩效管理等。并且进一步地明确服务包内项目确定的具体筛选方法、成本测算方式以及服务包的运作流程。3、在系统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基础上,确定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包提供的适宜模式,分析服务包内具体项目设计筛选、服务包购买与支付、以及运作过程中的监管方式等整个服务包系统运作的流程、各阶段的运行方式和方法,针对各实施环节中出现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和政策建议,从而不断改进和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体系。研究结果1、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包提供的概念框架及理论框架的建立。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包提供的理论研究过多地集中在总体框架的研究或者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提供的研究,而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包的提供模式研究相对比较匮乏。本研究在对相关概念的内涵界定和相关基础理论进行系统总结、归纳和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包提供的概念框架和理论框架。2、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包提供模式的选择及其运作流程的确立。基于前期相关理论的分析与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公共卫生服务的特殊属性和政府在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中的主导责任,结合对传统服务提供模式的诊断分析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包提供模式的选择依据,提出了通过政府购买提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包的适宜模式,以提高服务提供的质量和效率。在此基础上,对该提供模式的各个运行环节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形成了具体可操作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包提供操作流程。3、依据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包的设计原则和步骤,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基础,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专家访谈意见,本研究初步确立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其中包括14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及103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明确了各服务项目的服务内容和实施要点。4、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包提供工具的研究。本研究制定开发了政府购买提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包所涉及到的关键工具和技术办法,如服务包项目成本测算办法,合同管理的文本开发,项目服务规程及规范的研究以及监管办法、项目绩效标准及考核办法等。5、结合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包提供模式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在对政府购买提供模式的实施条件和关键环节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和完善该模式实施的措施和建议,主要包括:明确政府筹资责任,完善政府筹资结构;制定服务提供发展规划,界定购买服务的范围和内容;加强基层服务机构建设,培养服务生产的多元主体;加强政府自身能力建设,提高服务购买提供的管理水平。研究特色与创新1、理论上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包的提供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确立了服务提供的概念及理论框架,及时地填充了目前理论界在该领域的空白;2、依托卫十一项目的实践支持,将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包提供模式的理论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之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得以改进和完善,使得理论研究更加具有指导实践工作的现实意义。研究局限与不足受到研究周期、资料收集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尚缺乏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包提供模式的理论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效果验证。本研究的实践验证主要依托于卫十一项目的实施,由于目前项目开展实施的周期还比较短,同时由于公共卫生服务的效果体现具有滞后性,对服务提供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验证和评估并不具备现实可行性。因此,本研究仅限于对服务提供模式的实际运行状况进行阐述说明和简要分析,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实践效果还有待在后续研究中加以系统评估。

董朝晖[6](2008)在《东部沿海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是各级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24个省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最低补助标准3至50元不等;天津、上海等地明确了基本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绩效考评体系。宁波市江东区作为经济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起步较早,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已运行了二年,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目前,全国还没有统一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体系,政府按社区居民人口数量来补助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对服务内容、数量、质量、效果、效益缺乏客观的绩效考评依据。部分城市对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运行2年的较全面的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尚未见报导。研究目的通过调查2年来宁波江东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实践,探索建立符合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发展需要的全面的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考评指标体系;通过考评指标体系的现场应用,了解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根据当地卫生管理者和国内有关社区卫生服务专家的实际经验、政府要求的社区公共卫生的工作内容,借鉴其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考核的经验,自行建立全面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考评指标,对江东区所有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服务提供机构进行绩效考核,并对2年的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1、建立了包含13类77项的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标准。2、2年绩效考评结果和比较分析。3、加权综合评分法、加权Topsis法、加权秩和比法的综合应用。研究结论1、13类77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指标符合本地实际。2、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价可以采用加权综合评分法、加权Topsis法、加权秩和比法的综合应用。3、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落实尚好,健康档案管理、重点慢性病管理、残疾康复、妇女保健等方面需要着力改进。

白云[7](2008)在《社会学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基于CSSCI(2004-2006)》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首次利用引文期刊评价指标的修正思想,以2004-2006年CSSCI为数据来源,通过对社会学期刊被引次数、影响因子和被引广度四项指标的分析,对社会学期刊学术影响力进行客观、综合、全面的评价,以此来促进社会学期刊提高质量和繁荣学科研究。

线春艳[8](2008)在《北京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成本核算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卫生服务体系目前依然存在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卫生服务利用不公平、公共卫生服务缺位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与此同时,老龄化人口剧增、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威胁日益严重、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并趋于多样化,我国的卫生服务体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保障人群健康权利向居民提供基本卫生服务的主要载体,同时承担了预防、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工作,是公共卫生的网底。由于公共卫生服务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点和正外部效应,决定了政府应承担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筹资责任。但目前政府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处于一种缺乏“预算根据”的情况下,补偿的不合理导致公共卫生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因此目前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应当有哪些(财政补什么);二是开展这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本是多少(补多少);三是采取什么经济政策能够实现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有效补偿(怎么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依赖于政府的合理投入,而政府投入合理标准的制定依赖于社区卫生服务成本的核算。本研究是在首都医学发展基金课题“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成本核算研究”的支撑下进行,旨在探索研究符合北京市实际情况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补偿标准,为政府制定有关社区卫生服务政策提供依据。本研究以北京市6个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现场观察等方式,掌握目前北京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北京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项目内容;采用适宜的成本核算方法对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行成本、公共卫生服务总成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本进行测算,对公共卫生服务成本构成、成本特点、项目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偿重点、补偿额度和补偿形式,为政府补偿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源合理利用,确保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公平、充分的提供。

周勇[9](2006)在《深圳市福田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界定及成本测算》文中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包含有大量的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这些服务的提供对全社会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但并不能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带来相应收入,有些甚至是免费提供,尤其是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必须有政府政策与资金的支持才能得以开展和维持。坚持政府财政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定额补助是政府重视社区卫生服务的直接体现,但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卫生服务项目中,政府投入的范围是多大,哪些应该由政府全额补偿、哪些应该由政府和市场相结合补偿,必须在定量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可能,紧密结合社区人群的健康需要,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确定社区公共卫生财政补助范围,同时通过测算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成本,为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收费价格、完善补偿机制提供量化依据。自1996年正式启动社区卫生服务以来,深圳市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与群众的支持,网络基本形成,功能日趋完善。但政府财政投入与社康中心所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任务不相适应,总体上呈现不足,阻碍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落实与开展。与此同时,客观上又缺少核定投入所需要的量化依据和科学的投入测算方法,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偿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目的:本研究以解决福田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府投入的依据和测算问题为最终目的,主要通过借鉴国内外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成本测算方法,测算福田区现已开展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结合福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财力、居民公共卫生服务需求,明确现阶段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府补偿范围,同时将成本测算结果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有偿服务项目定价的参考依据,为政府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完善福田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偿机制、保障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与落实打下基础。方法:利用文献研究法确定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测算的具体方法;根据数据主要来源和数据类型要求,在福田辖区内抽取31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查阅财务记录和物资消耗记录,结合问卷调查法、半结构访谈法、回顾性调查及观察法,获得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人员等一般情况和各类成本、各服务项目实际投入人力与时间数量,通过专家咨询法获得各项目社会平均投入人力与时间数量,采用时间分配系数法进行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测算;利用文献法、逻辑归纳法、专家咨询法、多输入优序图法确定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界定的原则方法、福田区10大类社区卫生服务优先等级序列,在此基础上进行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分类,进而结合成本测算结果及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标准投入明确现阶段福田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所涵盖的具体项目。结果:(一)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一般情况福田区近年社会经济发展良好,保持稳步增长,辖区内卫生资源丰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市属大型医疗卫生机构及社会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并存。2004年年末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共计515名,平均9.4人/中心,医务比1.94:1,以中专以下、初中级职称人员为主,正式职工与聘用人员各占一半,2004年平均每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接受1.4次各类形式的培训。目前福田区已开展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共计10大类76项,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齐全,“六位一体”功能日趋完善。2004年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政府补助占社区卫生服务业务收入与补助合计的37.05%,2000年2004年福田区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投入呈逐年增加趋势。所调查的31所社康中心药品收入仍是主要的收入来源,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04年业务收入平均54.20%来自药品收入,45.80%来源于医疗服务收入。(二)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成本测算本研究对福田区现已开展的10大类76项社区卫生服务项目进行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测算,59项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标准成本要高于实际成本,占服务项目总数的75%,另19项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三)福田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界定本研究提出了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特征与界定原则,并结合公共产品理论提出了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分类办法,据此并结合成本测算结果中的标准成本参考值及10大类优先等级排序专家咨询结果,对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项目进行了分类排序,得出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排序及全区总标准成本额度表。(四)福田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以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排序及全区总标准成本额度表为基础,参照有关专家的相关研究结果,以福田区2004年GDP的0.1%,即6761.80万元作为该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标准财政投入,分别以常住人口数和户籍人口数为测算口径,确定了在该标准投入下现阶段福田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所涵盖的具体项目,同时明确了2004年福田2413.23万元实际投入下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包具体项目,并对福田区社区纯公共卫生服务包财政缺口进行了测算,以不同的人口测算口径,财政缺口分别达7488.78万元、1785.36万元。结论:(1)本课题以2004年为样本年对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数据可应用于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作效率的评价,标准成本参考值对合理确定社区卫生服务财政补偿额度及制订社区卫生服务价格标准有重要参考价值。(2)本课题明确了现阶段福田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的具体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测算得出了福田区社区纯公共卫生服务包的财政补助缺口,对明确政府对社区公共卫生的补偿范围、落实政府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责提供了量化促进工具。

范丽莉[10](2004)在《我国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学术交流和出版的变革,图书馆正处于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期。出版物数量的急剧增长、文献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不变甚至下降的购书经费使得图书馆的购买能力极大地下降。面对这种压力,任何一个图书馆都意识到仅靠本馆自己的能力是难以构筑一个完备、系统的馆藏文献保障体系,因此注重通过资源共享来满足用户不断变化发展的文献需求。文献传递服务通过利用更广范围的文献信息资源平衡协调了馆藏文献资源发展和用户文献需求之间的矛盾,被公认为是最直接、有效的资源共享手段,已经与各馆的馆藏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为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提供资源后盾。 鉴于文献传递服务对图书馆发展的重要,与时俱进地对现阶段我国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进行研究,就成为资源共享研究的重要课题。系统地研究我国图书馆界文献传递服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探索进一步开展文献传递服务的措施和对策,能够为改进文献传递工作的服务质量、管理和组织提供参考与借鉴,从而有效推动文献传递服务得到自我完善与顺利发展。 本文立足于实地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分析法、访谈法、观察法等,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力求在对我国图书馆界文献传递服务的开展现状较为准确把握的基础上,系统探讨目前服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障碍,并对如何优化管理和改善服务提出了相应的看法和对策。 论文重点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我国文献传递服务开展现状的描述和分析;优化开展文献传递服务的相关问题探讨。全文分为四部分,内容如下: 1.文献传递服务的产生和发展 现代意义的文献传递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从馆际互借发展而来,但是又优于馆际互借的一种服务。文献信息数量的激增、文献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图书馆财政经费的不变甚至下降和用户文献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提高,是引入文献传递服务的原因;而图书馆馆藏和服务理念的变化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则推动文献传递服务的发展。而实践也证明文献传递服务在馆藏资源建设、满足用户需求、提供高效和经济的信息服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经从图书馆的边缘性服务发展成为主流信息服务。 2.文献传递服务模式的研究 本章节将根据文献传递服务机构的类型、采用的技术手段、服务工作流程和管理组织模式等将文献传递服务相应进行划分,并分析了每种模式的利弊。鉴于其中的非中介性文献传递模式已经在国外已经广泛使用,而我国尚未开展,所以将通过国外几所大学图书馆开展非中介性服务的数据对该种服务模式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3.我国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现状分析 本章节通过分析和总结调研、考察获得的结果,阐述了我国图书馆界文献传递服务在基础平台建设、服务意识、服务内容、服务手段、业务流程、服务合作规模、技术利用、资源开发、服务收费、版权管理等方面的现状。 4.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的优化策略 本章节试图就如何优化文献传递的开展提出一些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讨论:通过平衡文献的“拥有”和“获取”,为文献传递服务奠定良好的资源保障体系:通过资源整合和合作开发大型、多层次的联合书目和全文数据库,实现资源共知;改善文献传递服务的硬软件设施,建设电子文献传递技术平台,提高服务效率;建立良好的权益平衡机制,解决用户、文献传递部门以及其它文献传递部门三者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加强版权保护意识,确保用户“合理使用”文献,从而避免侵犯版权;分析非中介性文献传递服务的可行性,为文献传递服务开辟更多的服务领域;制定文献传递服务评价模型,评价服务效果,从而规范服务的开展。 本研究结论为:一、文献传递服务是一种有效的资源共享手段:二、文献传递服务在技术的支撑下出现了多样化的服务模式:三、我国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和障碍,必须采取优化措施改善服务基础设施,解决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图8,表6)

二、《医学与社会》2003年总目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学与社会》2003年总目次(论文提纲范文)

(1)南京市栖霞区卫生资源配置现状与对策建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
    一、本文有关概念和定义
    二、选题背景
    三、研究意义
    四、国内外研究进展
        1. 国外与我国港澳台地区研究进展
        2. 国内研究进展
    五、研究设计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3. 资料来源
        4. 研究方法
        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南京市栖霞区卫生资源配置现状研究
    一、南京市栖霞区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1. 南京市栖霞区基本社会经济情况
        2. 南京市栖霞区医疗机构数、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情况
        3. 南京市栖霞区各类卫生机构情况
        4. 南京市栖霞区卫生人员情况分析
        5 南京市栖霞区千人口指标发展情况
    二、南京市栖霞区医疗机构运行和费用情况分析
        1. 南京市栖霞区近三年诊疗人次数情况
        2. 南京市栖霞区医疗资源利用情况分析
        3. 南京市栖霞区医院运行情况分析
        4. 南京市栖霞区患者医疗费用情况分析
第三章 南京市栖霞区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一、南京市栖霞区2009年-2014年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1. 方法与指标选取
        2. TOPSIS法原理和计算步骤
        3. 南京市栖霞区2009年-2014年相关卫生配置效率指标纵向分析
    二、南京市栖霞区卫生资源配置横向比较分析
        1. 方法与指标选取
        2. 数据包络法分析结果
第四章 南京市栖霞区十三五卫生资源量和需求预测
    一、灰色预测方法简介
        1. 灰色预测的提出
        2. GM(1,1)预测的数学原理和计算方法
    二、栖霞区2015-2020年卫生资源量预测
        1. 拟合精度检验
        2. 栖霞区2015-2020年卫生资源预测结果
    三、栖霞区2015-2020年卫生资源需求预测
        1. 卫生资源需求量预测的原理和方法
        2. 栖霞区2015-2020年卫生资源需求量预测计算结果
第五章 讨论与建议
    一、结果讨论
        1. 栖霞区卫生事业近年来取得了较大发展,有着很大发展潜力
        2. 栖霞区卫生资源配置情况较好,配置效率在南京市处于较高水平
        3. 栖霞区卫生资源需求未得到满足,预计未来六年将继续增长
        4. 栖霞区卫生事业发展较为多元化,基层医疗机构的作用明显
        5. 栖霞区卫生资源配置仍存在一定问题,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二、政策建议
        1. 加大对于卫生事业投入力度,促进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
        2. 加强区域卫生规划工作,促进卫生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
        3. 利用好自身地理位置优势,继续开展相关卫生发展合作项目
        4. 加强医学人才队伍建设,改善人才队伍结构
        5. 进一步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
    三、本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数据集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背景介绍
        1.1.2 国内外现状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论文的内容结构安排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现场调查法
        1.4.3 专家咨询法
        1.4.4 UML 建模法
2 新农合业务流程和信息流程研究
    2.1 新农合业务流程分析
        2.1.1 新农合业务特点
        2.1.2 新农合业务流程
    2.2 新农合信息流程分析
3 新农合数据元标准化规则
    3.1 数据元属性与描述规则
        3.1.1 数据元属性设置
        3.1.2 数据元描述规则
    3.2 数据元目录格式
    3.3 数据元索引规范
4 新农合基本数据集标准
    4.1 数据集分类
    4.2 数据元标准
        4.2.1 数据标准化原则
        4.2.2 数据元搜集
        4.2.3 数据元确定
        4.2.4 数据元标准化
        4.2.5 数据元审核
    4.3 数据集标准形成
        4.3.1 数据集封面和目次
        4.3.2 数据集规范性引用文件
        4.3.3 数据集元数据属性
        4.3.4 数据元公专用属性
5 总结
    5.1 小结
    5.2 创新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1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件 2 调研用访谈提纲
附件 3 征求意见表格

(3)基于医疗数据集与服务流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次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基本医疗服务的内涵
        1.1.2 基本医疗信息系统发展概况
        1.1.3 基本医疗服务流程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医疗信息数据集研究现状
        1.2.2 医疗卫生服务流程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基本医疗数据集研究方法
        2.1.1 基本医疗数据集架构的建立
        2.1.2 基本医疗数据集的确定
        2.1.3 记录项描述规则与值域的确定
    2.2 基本医疗服务流程研究方法
        2.2.1 理论基础——业务流程再造理论
        2.2.2 文献资料的系统检索
        2.2.3 现场调研
        2.2.4 专家咨询与论证
3. 结果
    3.1 基本医疗数据集及记录项描述规则的确定
        3.1.1 基本医疗数据集基本架构
        3.1.2 基本医疗数据集的确定
        3.1.3 记录项描述规则及值域的确定
    3.2 基本医疗服务流程
        3.2.1 服务流程图与流程总体说明
        3.2.2 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流程
        3.2.3 双向转诊服务流程
        3.2.4 会诊服务流程
4. 讨论
    4.1 构建基本医疗数据集的重要性
        4.1.1 基本医疗信息系统建立的必要性
        4.1.2 数据集是信息系统标准化的基础
    4.2 基本医疗数据集的科学性
        4.2.1 数据集研究过程的科学性
        4.2.2 数据集内容的科学性
    4.3 基本医疗服务流程的管理与评价
        4.3.1 流程管理部门
        4.3.2 流程管理内容
        4.3.3 流程评价
    4.4 数据集研究与服务流程研究的关系
    4.5 本研究的创新性与不足
        4.5.1 创新性
        4.5.2 不足之处
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基本医疗数据集专家咨询表(第一轮)
附录二 值域代码表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5)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包提供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相关研究概述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第二章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包提供模式的理论分析
    一、相关概念的内涵界定及概念框架
        (一) 相关概念的内涵界定
        (二)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包提供的概念框架
    二、相关理论的梳理分析及理论框架
        (一) 相关基础理论的梳理分析
        (二)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包提供的理论框架
    三、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包的提供模式及其选择
        (一)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包提供的三种模式
        (二)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包提供模式的选择依据
第三章 政府购买提供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一、实施地区基本情况
        (一) 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二) 医疗卫生机构基本情况
        (三) 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
        (四) 项目干预目标
    二、政府购买提供服务包的组织运行
        (一) 组织结构
        (二) 运行模式
    三、政府购买提供服务包的运作流程
        (一)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包的内容设计
        (二) 服务提供机构的准入条件设定
        (三) 服务项目的成本测算
        (四) 服务包的招标采购与合同管理
        (五) 绩效评价标准与方案
        (六) 费用确定及其支付方式
        (七) 服务提供的第三方监管
    四、实施进展与总结
第四章 讨论与建议
    一、政府购买提供模式的实施条件和要点
        (一) 政府购买提供模式的实施条件和环境
        (二) 政府购买提供模式的实施重点和难点
    二、促进和完善政府购买提供模式实施的措施和建议
        (一) 明确政府筹资责任,建立长效筹资机制
        (二) 制定服务提供发展规划,界定购买服务的范围和内容
        (三) 加强基层服务机构建设,培养服务生产的多元主体
        (四) 加强政府自身能力建设,提高服务购买提供的管理水平
第五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一、主要研究结果
    二、研究特色与创新
    三、研究局限与不足
    四、后续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研究综述
附件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件2 调查工具

(6)东部沿海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次
1 引言
    1.1 相关概念
        1.1.1 公共卫生
        1.1.2 社区卫生服务
        1.1.3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1.1.4 绩效
        1.1.5 绩效考评
    1.2 国内外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评的历史和现状
        1.2.1 国外
        1.2.2 国内
    1.3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考评内容和指标
        1.3.1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界定
        1.3.2 考评内容和指标
    1.4 研究意义
        1.4.1 当前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1.4.2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推进卫生体制改革
        1.4.3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考核激励机制,提高服务绩效
        1.4.4 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
    1.5 研究目的
2 资料来源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2.1 指标筛选与权重的确定
        2.2.2 考评的实施方法与综合评价
    2.3 资料来源
        2.3.1 主要文献资料
        2.3.2 调查资料来源
        2.3.3 数据分析软件:
    2.4 研究方法
        2.4.1 文献检索
        2.4.2 指标选择的原则
        2.4.3 专家咨询及论证
        2.4.4 满意度调查
        2.4.5 考评方法
        2.4.6 综合评价方法
    2.5 技术路线
    2.6 质量控制
        2.6.1 培训调查员
        2.6.2 数据录入
3 结果与分析
    3.1 一般情况介绍
    3.2 绩效考评指标和权重
    3.3 绩效考评情况
        3.3.1 实际得分值
        3.3.2 综合评价
        3.3.2.1 加权综合评分法
        3.3.2.2 加权Topsis法
        3.3.2.3 加权秩和比法(RSR)
        3.3.2.4 三种评价方法综合应用
    3.4 绩效比较
        3.4.1 总分比较
        3.4.2 一级指标比较
        3.4.3 二级指标比较
4 讨论
    4.1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内容
    4.2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价方法
    4.3 满意度考评
    4.4 第三方考评
    4.5 存在问题与建议
        4.5.1 健康档案的管理和使用
        4.5.2 重点慢性病管理
        4.5.3 残疾康复
        4.5.4 妇女保健
        4.5.5 考评指标的设置
    4.6 结论
    4.7 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附录Ⅰ 江东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分标准
    附录Ⅱ 机构满意度卷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7)社会学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基于CSSCI(2004-2006)(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社会学期刊被引次数分析
    1.总被引次数
    2.其他期刊引用次数
    3.本学科论文引用次数
    4.社会学期刊被引次数综合分析
社会学期刊影响因子分析
    1.一般影响因子
    2.他引影响因子
    3.学科影响因子
    4.社会学期刊影响因子综合分析
社会学期刊被引广度分析
结 论

(8)北京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成本核算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和特点
        1.1 社区卫生服务
        1.2 公共卫生
        1.3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1.4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特点
        1.5 北京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
    2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成本核算方法及结果的研究
        2.1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成本核算方法的研究
        2.2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成本核算结果应用
    3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偿方法的研究
        3.1 国际上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支付方式
        3.2 我国目前对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偿方法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4 研究方法
    5 研究结果
北京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成本核算应用研究
    1 北京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基本情况
        1.1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情况
        1.2 北京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情况
        1.3 北京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小结
    2 北京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成本核算方法及结果分析
        2.1 北京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成本核算方法
        2.2 北京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成本核算结果及分析
    3 北京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偿建议
        3.1 补偿重点
        3.2 补偿方式
        3.3 补偿形式
        3.4 补偿额度
论文的局限性
后继研究设想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深圳市福田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界定及成本测算(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资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第一部分 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一般情况
        3.1 福田区经济发展情况
        3.2 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现状
        3.3 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补偿
    第二部分 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成本测算
        3.4 福田区不同举办形式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成本构成分析
        3.5 2004 年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成本测算结果
    第三部分 福田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界定
        3.6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特征及项目界定原则
        3.7 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分类
    第四部分 福田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
        3.8 现阶段福田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
4. 讨论及政策建议
    4.1 社区卫生服务成本构成分析及相关政策建议
    4.2 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成本测算结果讨论及相关政策建议
    4.3 社区卫生服务补偿机制讨论及相关政策建议
小结
    一 本课题研究成果
    二 本课题的局限
    三 本课题研究的后继研究设想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附件

(10)我国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0 绪论
        0.1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0.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0.3 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 文献传递服务的产生和发展
        1.1 文献传递概念的界定和定义阐释
        1.2 文献传递服务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1.3 文献传递服务的作用
        1.4 文献传递服务机构的类型
    2 文献传递服务模式的研究
        2.1 文献传递服务模式的类型分析
        2.2 图书馆非中介性文献传递模式研究
        2.2.1 非中介性文献传递服务产生的原因
        2.2.2 国外图书馆非中介性文献传递服务的分析
    3 我国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现状调查分析
        3.1 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简述
        3.2 我国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现状调查
        3.2.1 我国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基础平台建设
        3.2.2 我国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现状分析
    4 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的优化策略
        4.1 资源优化配置--平衡文献的“拥有”与“获取”,合理配置资源
        4.1.1 图书馆馆藏发展理念从重视拥有转向强调获取
        4.1.2 文献获取无法取代拥有
        4.1.3 平衡文献的拥有和获取
        4.1.4 合作发展馆藏,共建文献资源
        4.2 资源整合开发——整合与开发文献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知
        4.2.1 文献资源共建共知存在的障碍
        4.2.2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整合和开发措施
        4.3 技术平台构建——改善服务技术设施,提高服务效率
        4.3.1 文献传递服务存在的技术障碍
        4.3.2 文献传递服务的硬件配置
        4.3.3 文献传递服务的软件配置——文献传递管理系统
        4.4 多方利益平衡—协调利益关系,制定收费标准和补贴政策
        4.4.1 文献传递服务的收费问题
        4.4.2 文献传递服务收费标准的制定
        4.4.3 文献传递服务的补贴问题
        4.4.4 向用户宣传信息有价观念
        4.5 知识产权管理—加强版权保护意识,确保用户“合理使用”
        4.5.1 合理使用
        4.5.2 合理使用与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
        4.5.3 合理应用“合理使用”原则,创造“双赢”局面
        4.6 服务流程改造—引入非中介性服务模式,提供服务新选择
        4.6.1 非中介性文献传递服务开展可行性的思考
        4.6.2 非中介性文献传递服务开展需要考虑的问题
        4.7 服务质量评价——构建评价模型,规范服务开展
        4.7.1 服务的基本评价准则
        4.7.2 服务的评价层次结构模型
        4.7.3 服务效果评价指标
结论与思考
附录
    附录1: 我国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开展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 上海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收费价格表
    附录3: 论文图表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医学与社会》2003年总目次(论文参考文献)

  • [1]南京市栖霞区卫生资源配置现状与对策建议研究[D]. 郭文瀚. 南京医科大学, 2016(02)
  •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数据集标准研究[D]. 马雷.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7)
  • [3]基于医疗数据集与服务流程研究[D]. 张彩倩. 浙江大学, 2012(10)
  • [4]合规行为的赔偿机制——基于风险社会的视角[J]. 傅蔚冈. 交大法学, 2011(01)
  • [5]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包提供模式研究[D]. 蒋文俊. 华中科技大学, 2010(01)
  • [6]东部沿海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研究[D]. 董朝晖. 浙江大学, 2008(10)
  • [7]社会学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基于CSSCI(2004-2006)[J]. 白云. 学海, 2008(04)
  • [8]北京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成本核算应用研究[D]. 线春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12)
  • [9]深圳市福田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界定及成本测算[D]. 周勇. 华中科技大学, 2006(04)
  • [10]我国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研究[D]. 范丽莉. 武汉大学, 2004(04)

标签:;  ;  ;  ;  ;  

《医学与社会》2003年总目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