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一、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顾鑫婕[1](2021)在《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目前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趋势来看,传统的应试教育死板单一,过分强调学生的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严重违背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就要求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科技人才。基于以上的教育背景,本文提出了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活动方式和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活动。由此本文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1)以上海某中学为例,探讨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初中数学阶段开展情况如何;(2)针对现有的实施情况,初中数学教材中哪些内容可以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3)实施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具有哪些要求?(4)不同类型的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该如何设计?本文先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总结了前人所做的调研工作。针对问题一,笔者先通过对上海某中学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一定的问卷调查,总结出制约研究性学习在初中阶段发展的主要原因:(1)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传统导致对研究性学习活动接受程度不高;(2)教师对课堂使用效率以及对是否能完成教学工作量的担忧;(3)学生处理知识能力欠缺,并发现随着年级增加,学生的兴趣呈现下降趋势。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将如何在初中阶段实施研究性学习模式分成了四种类型,分别是:(1)知识探究型研究性学习活动,此类型的活动设计要在学生对知识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可从数学教材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开展,深度发散学生数学思维。(2)习题探究型研究性学习活动,此类型的学习活动设计可从开放题中选择重点专题知识开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3)课题实践型研究性学习活动,此类型的学习活动设计可从生活实际问题中选择合适的数学知识开展,主要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组织活动的策划能力。(4)实践调查型研究性学习活动,此类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遵循实践性和有效性的原则,可从社会热点问题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开展,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帮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最后,本论文通过在上海某初中进行一个学期的“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本次实验数据通过课后反馈问卷得分和数学综合成绩两方面来考察学生的数学研究性学习能力。由实验数据分析可得: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的数学思辩能力、交流协作能力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中下成绩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开始增强,成绩有小幅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能力也在加强。本篇论文对在中学阶段实施研究性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并根据目前教育改革的趋势对在中学阶段实施研究性教学提出一些建议与不足。

李清军[2](2021)在《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就是使教师能够突破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根据接受性学习而提出来的。在研究性学习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与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是有所不同的,作为教师和学生要能够充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特别是教师要扮演好传授者、组织者以及参与者的角色。教师所制订的方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以达到最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目的,使学生能在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与对问题的思考上有一定的进步。

王素彦[3](2020)在《中学数学名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 ——以蔡玉书老师为例》文中提出中学数学名师专业发展研究作为构成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重要部分,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推进青年教师的发展方面也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了中学数学正高级教师蔡玉书老师作为数学名师研究对象,进行数学名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旨在探索影响蔡玉书老师名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总结可以借鉴的经验,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参考或启示.本文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包涵了文献研究法、访谈法、观察法和案例研究法.首先基于研究问题进行相关的文献检索,梳理已有研究结果.其次笔者利用见习之便,通过近距离观察,了解蔡老师的教育理念、教学、科研和竞赛等工作.然后围绕研究问题制定访谈提纲,通过对蔡老师的访谈深入了解蔡老师名师专业发展之路.最后对以上所有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总结蔡老师的名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和可借鉴的经验.本研究的结论如下:(1)影响数学名师蔡玉书老师专业发展主要有四个因素:①具有崇高的教育理念;②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高超的教学能力和独特的教学特色;③具有坚定的科研信念;④坚持对“第二课堂”的积极引导.(2)对青年教师有三点启示:①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和教学观;②学会科研、合理科研;③利用和肯定数学竞赛的教育价值.

杏永辉[4](2020)在《张奠宙数学教学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张奠宙(1933—2018),一生贯通数学、数学史、数学教育,研究领域多维,被誉为“三栖学者”。在中国教育大发展、大变革的年代中,他一直致力于中国数学教育的总结,以构建中国特色数学教育体系为奋斗目标。他角色多变,集数学家、学者和教育家于一身,在长期的治学过程中形成了以数学教学观、数学课程观和数学教材观为体系的数学教学思想。研究张奠宙的数学教学思想,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中国数学教学发展脉络和演进轨迹的认识,而且可以探究张奠宙数学教学思想对数学核心素养落实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价值。本研究在梳理张奠宙的求学和工作经历的基础上,对张奠宙数学教学思想进行分析,并阐述其对当下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启示。首先,论文介绍张奠宙的求学和工作经历,展示其数学教学思想孕育的现实背景,将这一人物立体地呈现出来,为揭示其数学教学思想奠定基础。其次,系统阐述张奠宙数学教学思想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数学教学观、数学课程观和数学教材观三个方面。在数学教学观方面,张奠宙将教学目的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教学方法论注重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学习方式提倡接受学习与自主探究学习适度对接;在数学课程观方面,分别从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三个层面展开论述;在数学教材观方面,张奠宙主张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从他的教材编写理念、教材形式设计和教材内容处理进行具体分析。最后,评析他的教学思想是如何体现合理对接和均衡发展的理念、如何进行数学学科的智育和德育,如何贯穿“打好基础”与“创新发展”的要求,如何兼顾本土特色与国际经验。尽管他的教学思想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对我国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点,以“教育自信”建设中国特色数学教学理论、以“英才数学”弥补数学课程缺失、以“核心素养”展望数学教材编写。

冯俊琪[5](2020)在《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女性数学教育发展研究(1978-2020年)》文中研究说明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走过了40多年的历程。女性数学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随着社会的变化、数学教育理念的变革逐步发展。经过40多年的积累,回望我国女性数学教育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女性接受数学教育是女性学习掌握数学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女性发展智力、提升智力水平的重要工具,女性数学教育的程度标志着现代女性智能化的水平。因此,保障女性受数学教育的权利,不仅关系到女性素质的高低,而是更关系到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的推动。女性数学教育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着区别于数学教育的独特问题、独特视野以及独特社会价值,所以人们应当更加关注与重视。女性数学教育研究是数学教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有着区别于数学教育研究的独特问题、独特视野以及独特社会价值,所以人们应当更加关注与重视。目前,我国女性数学教育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每一位研究女性数学教育的学者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前的主要任务包括:1.记录我国女性数学教育发展的历程;2.探讨我国女性数学教育的历史发展与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理念之间的关系;3.对女性数学教育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研究与反思,以期为我国女性数学教育的发展和繁荣提供成果借鉴和历史思考。基于此,使得本文采用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论述。全文主要分为绪论、理论基础、正文和结语四个部分。正文部分包括五章内容:第一章研究了女性数学教育从缺失到确立的历史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即零星的家庭数学教育(封建社会)、女性数学教育的萌芽(1840—1949年)和女性数学教育的发展(1849—1978年)。第二、三、四章分别论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全面恢复时期(1979—1989年)、繁荣发展时期(1990—1999年)、巩固提高时期(2000年—至今)的女性数学教育发展总况。每一章都将从女性教育政策及措施、女性受数学教育情况、女性数学教育的成就以及女性数学教育研究情况四部分展现女性数学教育在每一期的发展历程。第五章是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女性数学教育以及女性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经验、梳理了对女性数学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女性数学教育研究的结论,提供了一些对未来女性数学教育发展以及女性数学教育研究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期为今后女性数学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起到自己的绵薄之力。总之,论文结合女性数学教育历史与现状,从数学史和数学教育的角度对女性数学教学和女性数学学习培养过程进行分析,并且分析了在此背景下兴起的女性数学教育研究的情况及问题,为我国数学教育中的性别公平建设,为女性数学教育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有益参考。

张万德[6](2019)在《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思考》文中指出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更加重视转变传统且单一的教学方式,提倡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让学生可以主动学习基础知识,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科学的价值观,真正学会学习。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积极响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以此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主要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并进一步阐述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思考。

刘春艳,胡春雨[7](2019)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探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性学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塑造其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研究性学习如何开展,其中所遇到的问题有哪些,这还都是未知数。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优势,继而探讨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希望能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方法提供一些帮助。

季建东[8](2019)在《探析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策略》文中研究表明2001年开始了举世瞩目的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其中有一项重要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主要涵盖四个方面的领域: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公益活动和劳动技术教育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这四个方面之一的研究性学习就是以问题为平台,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探究问题的过程来进行学习。学生采用主动探究的形式学习知识,让学生亲历感受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知识发展的过程和知识形成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素养和创新意识。

于冬梅[9](2019)在《小学数学美感课堂的研究》文中指出在一个审美化的时代中,审美素养已成为完满的人所必需的素养。数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性课程,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养成素养的重要职责。因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造就完整人格就显得尤为重要。数学是美的集合,数学美是客观存在的,而现在的数学课堂带给学生的往往是枯燥、难懂之感,很难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美的存在。为了使客观数学美转化为学生主观的数学美感,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获得一种情感上的满足与愉悦,进而展开想象的翅膀,促进审美素养与创造性思维的养成,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应当走向审美化。本文引言部分探讨了小学数学美感课堂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并对美感课堂与数学美感课堂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文献研究,对比国内外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当前国内外对数学学科的美感课堂研究尚显不足,特别缺乏系统连贯的数学美感课堂的实践操作模式,将数学美呈现在数学课堂中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二章是对数学美与数学美感的认识,主要从发展历程、概念与分类、特征三方面阐述数学美的客观存在,并由此提出数学美感的概念,进一步探索如何能从客观的数学美中获得主观的数学美感。第三章则重点解析数学美感课堂的意蕴,根据数学美感的生成过程“感知-内化-创造”,界定了数学美感课堂这一核心概念,并总结出数学美感课堂的要素是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特征为自由性、和谐性、创造性和体验性,为建构数学美感课堂模式奠定了基础。第四章首先分析了理解对数学美感生成的重要作用,接下来则参考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按照“预期目标-评价模式-教学活动”逆向设计了小学数学美感课堂模式,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建构小学数学美感课堂的预期目标,包括基于审美素养培养要求,以美重构课堂的三维目标;挖掘数学中的美学因子,确立审美视点和核心问题。第二阶段,建构小学数学美感课堂的评价模式,包括创设真实的表现性任务,制定匹配的评价量表;采用多元的评价理念,选择适宜的评价方式。第三阶段,建构小学数学美感课堂的教学活动,包括基于态度与感受的维度,创设友好的课堂环境;参考体验性学习圈,建构数学美感课堂的教学结构。第五章,理论联系实践,遵循小学数学美感课堂的建构模型,采取小学数学美感课堂的新策略与新方法,选择小学数学教材中“圆柱与圆锥”这一单元,设计了“玩具设计师”单元案例,探讨如何将数学美感课堂真正地落实在小学数学课堂中。

彭庆华[10](2019)在《浅谈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实践与思索》文中研究指明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发挥出无可取代的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现状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2 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界定
        2.2.1 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2.2.2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涵
    2.3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2 多元智能问题连续教学理论
        2.3.3 认知心理学理论
        2.3.4 主体教育理论
    2.4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特点
第三章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初中课堂的实施现状——以上海某中学为例
    3.1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的现状调查
    3.2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调查数据分析
    3.3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调查总结
第四章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相关思考
    4.1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选择内容
        4.1.1 从新授课中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
        4.1.2 从习题的推广或开放题来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
        4.1.3 从校本教材中选择联系生活数学课题进行研究
        4.1.4 从生活实践活动来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
    4.2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原则
        4.2.1 活动设计内容与课本内容相辅相成
        4.2.2 常规性与创造性相结合
        4.2.3 注重全面发展和个性素质培养相结合
        4.2.4 实践性与有效性并存
    4.3 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要求
        4.3.1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要以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兴趣为基础
        4.3.2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要有典型,适合数学模型的构建
        4.3.3 转变教师传统的思想观念
        4.3.4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4.4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类型设计
        4.4.1 知识探究型研究性学习活动
        4.4.2 习题探究型研究性学习活动
        4.4.3 课题实践型研究性学习活动
        4.4.4 社会调查型研究性学习活动
    4.5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评价方式
第5章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验研究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假设
    5.3 实验对象与工具
    5.4 实验方法及过程
    5.5 数据分析
    5.6 结论思考
第6章 结论与思考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建议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实施情况的调查问卷(教师版)
附录B 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开展情况的调查问卷(学生版)
附录C 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情况反馈的调查问卷
附录D 如何挑选基金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调查问卷
致谢

(3)中学数学名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 ——以蔡玉书老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提出背景
    1.2 课题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对象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教师专业发展
        2.1.2 名师教师
        2.1.3 正高级教师
        2.1.4 特级教师
        2.1.5 数学名师——蔡玉书
    2.2 相关研究现状
        2.2.1 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2.2.2 名师相关研究现状
    2.3 小结
第3章 研究内容和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3.2.1 研究方法
        3.2.2 研究框架
    3.3 研究问题
    3.4 研究重点和难点
        3.4.1 研究重点
        3.4.2 研究难点
第4章 影响蔡老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4.1 数学教育理念
        4.1.1 数学观
        4.1.2 数学教学观
    4.2 数学教学工作
        4.2.1 专业基础
        4.2.2 教学能力
        4.2.3 教学设计
        4.2.4 教学特色
    4.3 科研工作
        4.3.1 论文与专着
        4.3.2 课题与项目
        4.3.3 名师工作室
    4.4 竞赛工作
        4.4.1 教练工作
        4.4.2 学生成绩
    4.5 小结
        4.5.1 影响蔡老师专业发展的外在因素
        4.5.2 影响蔡老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因素
第5章 访谈结果及分析
    5.1 访谈目的及提纲
    5.2 访谈结果及分析
        5.2.1 访谈结果
        5.2.2 归纳与分析
    5.3 小结
第6章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6.1.1 崇高的教育理念
        6.1.2 扎实的专业基础、高超的教学能力和独特的教学特色
        6.1.3 坚定的科研信念
        6.1.4 对“第二课堂”的积极引导
    6.2 对青年教师的启示
        6.2.1 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和教学观
        6.2.2 学会科研,合理科研
        6.2.3 利用和肯定数学竞赛的教育价值
第7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蔡玉书老师大事记
附录B 蔡玉书老师的科研论着汇总
致谢

(4)张奠宙数学教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理由
        (二)选题目的
        (三)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张奠宙数学教学的研究
        (二)关于张奠宙数学课程的研究
        (三)关于张奠宙数学教材的研究
        (四)对已有研究的整体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重难点
        (二)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张奠宙数学教学思想的形成轨迹
    一、实践积淀:从数学学习者到数学教学者
        (一)学业启蒙:开启数学之门
        (二)师范教育:深入数学领域
        (三)智慧凝聚:致力数学教学
    二、专业功底:贯通数学、数学史和数学教育
        (一)师从数学名家,精研数学理论
        (二)“为数学而历史”,着述现代数学史
        (三)适应时代需要,转身数学教育
    三、学术追求:构建中国特色数学教育学体系
        (一)总结中国特色数学教育理论框架
        (二)编写本土化数学教育教材
        (三)融合西方数学与中华文化
        (四)参与若干重大数学教育的实践活动
第二章 张奠宙的数学教学观
    一、教学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数学教学目的提出
        (二)数学教学目的反思
    二、教学方法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一)教学理论的视角
        (二)教学实践的视角
    三、学习方式:接受学习与自主探究学习适度对接
        (一)必要的接受学习和机械记忆
        (二)适度的探究学习和发现学习
第三章 张奠宙的数学课程观
    一、课程内容: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与教育形态
        (一)数学知识的内涵
        (二)数学知识的传授
    二、课程实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探究
    三、课程评价: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并重
        (一)改革结果评价的应试导向
        (二)注重过程评价的发展功能
第四章 张奠宙的数学教材观
    一、教材的编写理念
        (一)渗透科学精神
        (二)浸润人文精神
    二、教材的形式设计
        (一)教材的总体设计
        (二)教材的具体设计
    三、教材的内容处理
        (一)教材内容的选取
        (二)教材内容的呈现
第五章 张奠宙数学教学思想的启示
    一、张奠宙数学教学思想的评析
        (一)基于合理对接和均衡发展的理念
        (二)融合数学教学的智育和德育
        (三)贯穿“打好基础”与“创新发展”的要求
        (四)兼顾教学思想的本土特色与国际经验
    二、张奠宙数学教学思想的局限
        (一)受现实条件束缚
        (二)研究成果比较宏观
    三、张奠宙数学教学思想的当下价值
        (一)以“教育自信”建设中国特色数学教学理论
        (二)以“英才数学”弥补数学课程缺失
        (三)以“核心素养”展望数学教材编写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张奠宙生平大事年表

(5)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女性数学教育发展研究(1978-2020年)(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方法与思路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思路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背景
    2.1 理论基础
        2.1.1 理论介绍
        2.1.2 概念界定
    2.2 研究背景
        2.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2 研究时期划分
第3章 女性数学教育历史回顾
    3.1 封建社会——零星的家庭教育
    3.2 1840 -1949 年——女性数学教育的萌芽
    3.3 1949 -1978 年——女性数学教育的发展
        3.3.1 1949 -1956 年的女性数学教育
        3.3.2 1957 -1978 年女性数学教育
    3.4 女数学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全面恢复时期(1979—1989 年)的女性数学教育
    4.1 时期背景
        4.1.1 女性教育政策及措施
        4.1.2 数学教育理念
    4.2 女性受数学教育情况
        4.2.1 女性受小学数学教育情况
        4.2.2 女性受中学数学教育情况
        4.2.3 存在的问题
    4.3 女性数学教育成就
        4.3.1 女数学家
        4.3.2 女性数学教师
        4.3.3 女性数学教育研究者
    4.4 女性数学教育研究情况
        4.4.1 女性数学教育研究文章统计
        4.4.2 女性数学教育研究内容及特点
        4.4.3 小结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繁荣发展时期(1990—1999 年)的女性数学教育
    5.1 时期背景
        5.1.1 女性教育政策与措施
        5.1.2 数学教育理念
    5.2 女性受数学教育情况
        5.2.1 女性受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情况
        5.2.2 女性受高中数学教育情况
        5.2.3 存在的问题
    5.3 女性数学教育成就
        5.3.1 女数学家
        5.3.2 女性数学教师
        5.3.3 女性数学教育研究者
    5.4 女性数学教育研究情况
        5.4.1 女性数学教育研究文章统计
        5.4.2 女性数学教育研究内容及特点
        5.4.3 小结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巩固提高时期(2000 年—至今)的女性数学教育
    6.1 时期背景
        6.1.1 女性教育政策与措施
        6.1.2 数学教育理念
    6.2 女性受数学教育情况
        6.2.1 女性受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情况
        6.2.2 女性受高中数学教育情况
        6.2.3 存在的问题
    6.3 女性数学教育成就
        6.3.1 女数学家
        6.3.2 女性数学教师
        6.3.3 女性数学教育研究者
    6.4 女性数学教育研究情况
        6.4.1 女性数学教育研究文章统计
        6.4.2 女性数学教育研究内容及特点
        6.4.3 小结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经验教训与挑战
    7.2 女性数学教育历史发展
        7.2.1 发展概况
        7.2.2 存在问题
        7.2.3 影响因素
        7.2.4 相关建议
    7.3 女性数学教育研究
        7.3.1 结论
        7.3.2 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二、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思考
    (一) 构建探究性学习的氛围
    (二) 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新知
    (三) 合理引导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四) 巩固知识 向实际生活迈进
三、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四、 结束语

(7)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优势
    (一) 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 培养学生学习方法
    (四) 提高学生记忆能力
二、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 创造研究性学习的环境
    (二) 善于提炼要研究的素材
    (三) 不断创造学习机会
    (四) 拓展延伸中加强学习
    (五) 将理论和实践统一
    (六) 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
    (七) 选择合适小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
三、 结束语

(8)探析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设计特色活动,在“动”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二、营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四、鼓励学生开展合作,促使其发挥各自的特长。

(9)小学数学美感课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对美感的追求
        1.1.2 教育改革对美感的诉求
        1.1.3 数学课堂对美感的要求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美感课堂的研究综述
        1.3.2 数学美感课堂的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数学美与数学美感的认识
    2.1 数学美的概述
        2.1.1 数学美的发展历程
        2.1.2 数学美的概念
        2.1.3 数学美的分类
        2.1.4 数学美的特征
    2.2 数学美感的概述
        2.2.1 数学美感的内涵
        2.2.2 数学美感的生成
3 数学美感课堂的意蕴解析
    3.1 数学美感课堂的内涵
    3.2 数学美感课堂的要素
        3.2.1 感知
        3.2.2 想象
        3.2.3 情感
        3.2.4 理解
    3.3 数学美感课堂的特征
        3.3.1 自由性
        3.3.2 和谐性
        3.3.3 创造性
        3.3.4 体验性
        3.3.5 愉悦性
    3.4 数学美感课堂的功能
        3.4.1 数学美感课堂的激励功能
        3.4.2 数学美感课堂的生成功能
        3.4.3 数学美感课堂的评价功能
4 小学数学美感课堂模式的建构
    4.1 建构小学数学美感课堂的预期目标
        4.1.1 基于审美素养培养要求,以美重构课堂的三维目标
        4.1.2 挖掘数学中的美学因子,确立审美视点和核心问题
    4.2 建构小学数学美感课堂的评价模式
        4.2.1 创设真实的表现性任务,制定匹配的评价量表
        4.2.2 采用多元的评价理念,选择适宜的评价方式
    4.3 建构小学数学美感课堂的教学活动
        4.3.1 基于态度与感受的维度,创设友好的课堂环境
        4.3.2 参考体验性学习圈,设计美感课堂的教学结构
5 小学数学美感课堂的单元设计案例——“玩具设计师”
    5.1 单元主题阐释
    5.2 单元预期目标的确定
    5.3 单元评估模式的确定
    5.4 单元教学活动的设计
6 结语
参考文献

(10)浅谈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实践与思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实施研究性学习策略的原则
    (一) 准备原则
    (二) 启发原则
    (三) 有序原则
    (四) 参与原则
    (五) 实践原则
二、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一) 整体观点的树立
    (二) 灵活变通的方式的运用
    (三) 避免过犹不及
三、结束语

四、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D]. 顾鑫婕.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2]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分析[A]. 李清军. 2021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论文集, 2021
  • [3]中学数学名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 ——以蔡玉书老师为例[D]. 王素彦. 苏州大学, 2020(02)
  • [4]张奠宙数学教学思想研究[D]. 杏永辉. 江苏大学, 2020(05)
  • [5]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女性数学教育发展研究(1978-2020年)[D]. 冯俊琪.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6]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思考[J]. 张万德. 考试周刊, 2019(95)
  • [7]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探究[J]. 刘春艳,胡春雨. 考试周刊, 2019(95)
  • [8]探析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策略[J]. 季建东. 课程教育研究, 2019(37)
  • [9]小学数学美感课堂的研究[D]. 于冬梅. 浙江大学, 2019(05)
  • [10]浅谈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实践与思索[A]. 彭庆华. 教育理论研究(第九辑), 2019

标签:;  ;  ;  ;  ;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