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粒子发射对热核巨共振的影响

复杂粒子发射对热核巨共振的影响

一、复杂粒子发射对热核巨共振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张敏玲[1](2014)在《结合断前粒子发射和蒸发剩余对热核退激过程中入射道效应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正在建造的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加速器系统可以提供能量为几个MeV/u到2.3GeV/u的重离子束流,超重合成机制研究和非对称核物质状态方程研究是该加速器系统上两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在HIRFL-CSR建造的同时,对相关物理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理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论文是为了配合在HIRFL-CSR开展的超重元素合成机制所进行的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有关超重元素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基于现有的弹靶组合体利用已知反应机制所得到的超重核素距离超重稳定岛仍相差几个中子.接着,我们对核耗散及其探针—断前粒子多重性做了较详细的说明.在第二章中,我们对统计模型、动力学加统计模型和路径分析方法进行详细的讲解.在第三章和第四章中,在CDSM和MCDSM的理论框架内,我们对合成相同复合核的两个具有不同质量不对称性的反应道16O+181Ta和19F178Hf进行了计算,结合断前粒子发射和蒸发剩余截面对热核退激过程中入射道效应进行了细致研究,结果表明:(1)在基态到鞍点间,断前粒子多重性随着入射道弹靶组合体质量不对称性的降低而减小,而在在鞍点到断点间,断前粒子多重性随入射道质量不对称性a的降低而增大.(2)对于合成相同复合核的两个不同反应道,熔合截面的大小与入射道的质量不对称性有关,质量不对称性较大的反应有更大的熔合截面.此外随着入射能量的增加,反应截面的差值逐渐减小,当能量达到一定值时,这种差异消失.(3)对于同一反应,在核摩擦相同时采用较弱能级密度参数得到较大的剩余截面;而在能级密度参数的形变关系相同时,采用OBD核摩擦计算得到的蒸发剩余截面要比采用SPS核摩擦多.该现象不依赖于入射道的质量不对称性系数.

欧立[2](2007)在《质子引起的散裂反应及介质内的核子—核子有效相互作用和两体散射截面》文中研究说明介质中的核子—核子有效相互作用和两体散射截面作为微观输运理论模型的两个基本输入量,对中能核反应的动力学描述十分重要。人们从理论和实验上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研究,但仍然没能很好地确定核物质、特别是非对称核物质的状态方程以及两体散射截面的密度依赖形式。本文尝试利用中能核子入射引起的散裂反应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散裂反应的研究在实际应用和理论研究两方面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与重离子碰撞相比,散裂反应在入射能量不太高的情况下反应过程的温度比较低。所以利用散裂反应核数据抽取到的核物质的核态方程比从重离子碰撞中得到的核态方程更接近零温时的核态方程。本工作中,我们利用改进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ImQMD结合统计衰变模型研究了能量在1 GeV以下的质子入射16O、27Al、56Fe、208Pb等靶核引起的散裂反应。采用不同的Skyrme参数(SkP、SkM*、SIII、SkT6、SLy7)研究了核子—核子有效相互作用对散裂反应机制以及出射中子双微分截面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的核子—核子有效相互作用对低能的出射中子能谱影响比较明显,并且这个效应随着质子入射能量增大而减弱。采用对应软的核态方程的SkP参数给出的出射中子双微分截面与实验符合得非常好。我们的计算还给出了出射质子、α粒子的双微分截面以及散裂产物的生成截面。采用改进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结合统计衰变模型的方法计算得到的出射中子双微分截面比以往模型给出的结果要好,并且由于我们的模型没有可调的参数,所以具有很强的预言能力,这对散裂反应的实际应用非常有意义。利用ImQMD模型计算了80-200 MeV质子入射靶核12C、27Al、40Ca、90Zr的反应截面的激发函数,分别采用了G.Q.Li(PRC48,1702;PRC49,566)、C.Fuchs(PRC64,024003)、M.Kohno(PRC57,3495)以及Q.F.Li(PRC62,014606)等人基于不同微观多体理论给出同位旋相关的、密度和能量依赖的5种核子—核子(NN)散射截面。我们发现,反应截面对介质中的NN散射截面很敏感,可以作为研究介质NN散射截面的一个观测量。通过与相应反应实验数据相比较,并比较p+12C反应与其它3个反应过程中入射质子与靶核中核子碰撞区域的定域密度分布情况的差别,我们得到了一个初步结论:在ρ<0.5ρ0时,5种介质中的NN散射截面给出了一个合理的介质压低效应的范围,而在0.5ρ0<ρ<1.0ρ0时,真实的介质压低效应可能要比这5种理论预言的结果更强一些。进一步地我们研究了p(n)+A反应中的同位旋效应,我们通过比较核子入射112-132Sn同位素与相应的β稳定线上的同量异位素的反应截面,研究了反应过程中由对称能的密度依赖形式以及同位旋相关的NN散射截面引起的同位旋效应。研究发现:1.虽然采用自由的NN散射截面计算得到的反应截面σR要高于实验数据,但是能够正确地反应出σR随入射能量增大而降低、随反应体系质量增大而升高的趋势;2.计算得到的质子入射β稳定核的反应截面((σR/π)1/2)与体系质量(A1/3)变化的斜率关系与实验上抽取到的半经验公式相符。而质子入射Sn同位素的反应截面随体系质量变化的斜率明显地高于半经验公式,表现出了明显的同位旋效应。因此,系统地测量质子在Sn同位素上的反应截面将提供一个新的研究非对称核物质核态方程的有效观测量。3.p(n)+A反应截面与对称势的密度依赖形式相关。对称势从两个方面影响反应截面:1).不同的对称势的密度依赖形式决定了靶核不同的中子皮厚度,由于NN散射截面的同位旋依赖不同,中子皮厚度不一样而导致反应截面出现差异。2).对称势对入射核子运动状态的影响。对于质子入射,软的对称势在ρ<ρ0时使得平均场对质子的吸引增强而碰撞几率增大,因此越软的对称势给出的反应截面越高;对于中子入射,对称势使得平均场对中子的吸引减弱,此时不同对称势密度依赖形式给出的反应截面的差别主要取决于其给出靶核中子皮厚度的大小。

文万信,靳根明[3](2003)在《复杂粒子发射对热核巨共振的影响》文中提出讨论了引起统计蒸发模型计算结果与高温热核偶极巨共振实验结果之间存在差别的因素,对比了标准CASCADE程序计算结果与加入复杂粒子发射后的计算结果,计算显示复杂粒子发射对高温热核偶极巨共振的性质有影响.

文万信,靳根明,王素芳[4](1999)在《HIRFL能区与CSR能区高能γ实验》文中指出介绍了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RPL)上开展的原子核巨共振实验研究,并对以后在HIRFL与冷却储存环CSR上可以开展的一些高能γ实验,如双声子态实验、轫致辐射实验、集体运动消失与相变关系等作了一些讨论.

张保国,王素芳,段利敏,文万信,靳根明,郑纪文,李祖玉,贺智勇,肖志刚,王宏伟[5](1998)在《25MeV/u40Ar+93Nb反应中热核巨共振研究》文中认为对25MeV/u40Ar+93Nb反应形成的热核发射的γ射线、轻带电粒子和蒸发余核进行了符合测量,从余核的飞行时间和轻带电粒子能谱得出非完全熔合反应形成的热核的初始激发能.GDRγ衰变的产额在研究的激发能范围内保持不变。用统计模型CASCADE程序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了引起GDRγ衰变产额饱和的原因。当假定热核激发能大于250MeV时无GDRγ发射,则可以用CASCADE程序很好地拟合Eγ大于12MeV的实验谱。

沈文庆[6](1989)在《核-核碰撞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从低能到相对论性重离子束进行的核-核碰撞为主线索,主要介绍重离子在核物理研究中的进展,也涉及到一些天体物理和粒子物理方面的问题。本文将依次介绍下述专题:核结构研究;热的核的性质;核反应动力学;夸克禁闭的释放,其它论题。

二、复杂粒子发射对热核巨共振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杂粒子发射对热核巨共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结合断前粒子发射和蒸发剩余对热核退激过程中入射道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原子核物理的发展方向
    1.2 超重元素的研究现状
    1.3 核耗散及其探针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
第二章 描述热核退激的理论模型
    2.1 粒子蒸发的统计模型
        2.1.1 核结合能
        2.1.2 能级密度和能级密度参数
        2.1.3 裂变势垒
        2.1.4 透射系数
    2.2 描述裂变的 Langevin 动力学
    2.3 动力学加统计模型(CDSM)
        2.3.1 准稳态的一维 Langevin 动力学
        2.3.2 重要的模型参量
    2.4 改进的动力学加统计模型
        2.4.1 驱动位势 V(q)
        2.4.2 形变坐标相关的能级密度参数 a(q)
第三章 利用断前粒子的发射研究热核退激的入射道效应
    3.1 反应道~(16)O+~(181)Ta 和19 F~(178)Hf的断前中子多重性
    3.2 用路径分析方法来解释断前中子发射中的入射道效应
    3.3 断前质子发射中的入射道效应
    3.4 断前α粒子发射中的入射道效应
第四章 利用蒸发剩余截面对热核退激入射道效应的研究
    4.1 合成新核素的俘获过程
    4.2 熔合反应截面的自旋分布
    4.3 蒸发剩余截面的自旋分布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质子引起的散裂反应及介质内的核子—核子有效相互作用和两体散射截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改进的量子分子动力学
    2.1 QMD模型及其发展
    2.2 Im QMD05模型
第三章 中能质子引起的散裂反应
    3.1 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
        3.1.1 研究意义
        3.1.2 研究现状
    3.2 中能质子散裂反应机制的研究
        3.2.1 研究方法
        3.2.2 散裂反应机制研究
        3.2.3 模型推广—重离子反应中的应用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介质中的核子—核子散射截面
    4.1 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
        4.1.1 研究意义
        4.1.2 研究现状
    4.2 利用质子反应截面研究介质中的核子—核子散射截面
        4.2.1 研究方法
        4.2.2 计算结果及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核子和核(p(n)+A)反应中的同位旋效应
    5.1 核反应中的同位旋
        5.1.1 不对称核物质的核态方程
        5.1.2 介质中两体弹性散射截面的同位旋依赖
    5.2 p(n)+A反应中的同位旋效应
        5.2.1 NN散射截面的影响
        5.2.2 对称势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附录A 统计衰变模型
附录B 反应截面实验测量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及完成的论文
致谢

四、复杂粒子发射对热核巨共振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结合断前粒子发射和蒸发剩余对热核退激过程中入射道效应的研究[D]. 张敏玲. 辽宁师范大学, 2014(02)
  • [2]质子引起的散裂反应及介质内的核子—核子有效相互作用和两体散射截面[D]. 欧立.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2007(04)
  • [3]复杂粒子发射对热核巨共振的影响[J]. 文万信,靳根明.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2003(01)
  • [4]HIRFL能区与CSR能区高能γ实验[J]. 文万信,靳根明,王素芳. 原子核物理评论, 1999(04)
  • [5]25MeV/u40Ar+93Nb反应中热核巨共振研究[J]. 张保国,王素芳,段利敏,文万信,靳根明,郑纪文,李祖玉,贺智勇,肖志刚,王宏伟.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1998(09)
  • [6]核-核碰撞研究[J]. 沈文庆. 核物理动态, 1989(02)

标签:;  ;  ;  ;  ;  

复杂粒子发射对热核巨共振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