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浪潮下办科技期刊的思考

市场经济浪潮下办科技期刊的思考

一、市场经济大潮中科技期刊办刊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刘小燕[1](2016)在《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科技期刊的变迁与发展》文中研究表明采用数据统计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科学传播学的视角全面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高等学校主办的1 276种科技期刊创、复刊的发展历程。依据创、复刊数量规模的波动,将其发展划分为改革开放前夕的复苏期(1977-1978)、改革开放初期的的第一次规模扩张期(1979—1988)、规模稳定期(1989—1999)、新世纪的跨越发展与精品期刊战略引领期(2000—2013)等4个阶段,并选择每一发展阶段的代表性期刊或不同类型期刊,勾绘其科学史册、科技学科支撑、学术育人和科技文化传承等四大功能进化的轨迹,并从其学科分布、地域分布、办刊宗旨,以及网络传播和信息化建设所致传播方式、编辑出版形态和管理模式的变化入手,考察其演变规律。在演化发展所经历的改革开放和21世纪两个重要节点,高校科技期刊从传统出版的规模扩张到新世纪数字出版转型的节点上到底出现了哪些矛盾以及如何解决,并就此提出应对策略。研究结果表明:(一)改革开放以来新创办的高校科技期刊集中在医学(407种)、综合性自然科学(310种)、工程技术(254种)和农学(103种)这四大类型,占到总量的84.2%,与改革开放时期关注民族医疗卫生事业、成套进口工程技术设备、重视基础自然科学研究和以农为治国之本的国策大致吻合,创复刊地域集中分布在京、鄂、苏、沪、陕等五大高等教育基地,在时间特征上以1979—1988年间为创刊高潮,并形成了高校科技期刊规模扩张的顶峰,“211”“985”高校期刊渐成办刊主力,同时1978年在东部沿海沿江一带开始出现英文期刊,达到71种,显现出国际学术大融合的新趋势;(二)《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中英文版、《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复旦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等7所高校发表了263名两院院士的3340篇科技论文,在1978年—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以SCI为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之前发文数量最多,占到32.7%。其中发文人数占7校369名两院院士总数的71.3%。这显示了评价体系引入前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自然状态,显示了与其优势学科高度契合的现象,从7所大学获选院士前发文数多于获选院士后发文的比较,也凸显了高校学报学术育人和学科孕育的独特作用;(三)在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以SCI为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之后,很多着名高校逐渐推出“千篇工程”以及制定一系列奖励措施鼓励追求SCI论文数量,甚至泛化至科技期刊评价、学位点评估、研究生毕业、教师职称评定、高校排名、院士评选、千人计划、国家基金评审、国家奖励等越来越多的领域,最终使其收录中国科技论文的总篇数由1987年的4880篇递增至2014年的26.35万篇,所占的世界份额从0.73%上升到14.9%,并连续6年位居世界第二位,其中高校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表明以SCI为主导的科学评价体系对高校产生的深刻影响远高于其他事业单位,而承受的最大代价之一就是高校科技期刊大量一流论文的外流。(四)自2009年由教育部科技司主导实施的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期刊评比,试图彰显这个特殊群体,以精品期刊建设引领高校科技期刊走出SCI的阴影,而实际上再陷其窠臼,评选伊始被SCI收录期刊的自动进入精品,门槛也渐趋增高,并越来越看重SCI,但它显然是一种有效的和有意义的矫正,985和211高校所办期刊始终占有精品期刊的绝大多数,连续3次以上获奖的占到62%,说明以高校精品科技期刊为代表的高校科技期刊群具有相对稳定性,并引领了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发展的新趋势。(五)进入21世纪之后,网络传播彻底颠覆了纸质传媒的传统地位成为传播主渠道,基于中国知网的《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传播分析表明,21世纪的网络传播是纸媒传播(以邮发订阅5000册为最高发行量)增量的数千倍,而网络传播本身亦逐年增长,2005—2009年下载量从103502次迅速上升至272428次,递增了2.7倍,2010年以后后呈现出平稳增长趋势,均保持在250000次以上,其中国外访问下载10827次,占总下载次数的0.48%;《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则从2005年的33072次递增至2010年的220352,递增7倍以上,其中国外访问下载2593次,占总下载次数的0.25%。这表明期刊电子版的网络传播成为传播的主要途径,纸质版的传统传播发行显得微不足道,同时在国外传播的比例仅占总下载次数的0.5%,封闭与开放、本土化与国际化、纸媒与网媒形成尖锐矛盾。研究结论认为:(一)在现有总量为1 276种高校科技期刊中的1 020种(79.9%)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历经复苏回暖→规模扩张→稳定提升→转型跨越的演化轨迹,实现了从改革开放初期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办刊模式向新世纪精品期刊的引领、网络传播与国际化的发展路径的转型,形成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三分天下的办刊势态,形成了距离作者、读者最近的一个期刊群体,并以科技学科支撑和学术育人为主要功能支点,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的内向性为特征的独特期刊群体,越是高层次大学的期刊其内向性越是明显,对本校学科的支撑和人才培育的作用愈加明显。像《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发表温诗铸院士的40余篇摩擦学稿件,并3次出版摩擦学专辑,创办《摩擦学》期刊、渐成世界重要的摩擦学研究重镇,并成为国际摩擦学会副主席等,有力支撑并推动了该校摩擦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赵柏林院士在《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持续发文48年,廖山涛的代表作,包括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成果,几乎均发表于此,显现了高校科技期刊对学科建设的支撑和科学顶尖人才的形塑的突出功能。(二)SCI评价体系由单一的期刊采购订阅依据,不恰当地的向各个领域特别是高等教育各个层面的泛化使用,以及唯SCI马首是瞻和SCI崇拜的形成,直接导致高校科技期刊生态严重失衡,以科学大师为主构成的学术高地似乎渐被夷为平地,民族自主创新、大众创新、万众创新的保护面临极大风险。一方面,我国科研活动产出的论文数量被SCI收录的数量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高,而另一方面,由于SCI在科研绩效评价中的不当泛化,我国绝大多数高水平论文发表于国外SCI外文期刊,导致高校科技期刊等中文科技期刊的地位和水平岌岌可危,大多沦为教师评职和研究生毕业的自留地,并每年向国外期刊支付2.5亿元的版面费。这显然不利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利于大众创新、万众创新国家重大战略的推进和落实,不利于我国(?)学技术文化综合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不利于高校知识服务产业的发展。(三)网络传播、数字出版、精品期刊引领了21世纪高校科技期刊新的发展方向,互联网逻辑下高校科技期刊面临着数字化、国际化与专业化办刊模式的挑战与转型。在新常态的出版格局中,高校科技期刊面临大量随俗为变和与时俱进的新问题,除云框架下的网络传播进一步提升以外,XML、微信等技术也在为科技期刊所用,使传播更为顺畅,集群发展、应对国际竞争、数字化发展、规范文章显示度、明确作者的贡献度、提升期刊内容的传播度,均是前所未有的新问题,预示着更新管理方式、办刊理念、传播方式、建立精品意识、特色意识、依靠新的科技不断改造出版业等议程设置,将决定高校科技期刊的未来走向。(四)高校科技期刊在青年教师和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在高校学科建设中的创新、累积、传承作用方面、在高校知识创新的传播交流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彰显了其强大的育人功能、学科培育功能和窗口效应,《清华学报》等期刊发展的百年史无可辩驳地证实了这一论点。它也从理论上证实,纯粹意义上的大学就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是生产知识和思想的场所,而知识和思想的生产必须写成文字经由媒介发表才会作用于社会和传之后世,这就是高校科技期刊之所以产生和之所以存在的逻辑基础。在这个意义上,高校科技期刊就是高校师生精神家园的一部分,是知识和思想生产链条最重要的终端。目前,它已融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国家科技发展水平、民族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也是民族自主创新的重要媒介载体。因此,我们应该在国家知识创新体系、高等学校创新体系的大框架下,重新认识和挖掘高校科技期刊的作用和潜力,使其成为高校知识创新的重要园地。其中,尤其是不以SCI论英雄,调整以SCI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鼓励科技工作者将原创成果用母语在国内期刊发表,大幅度提高对优秀中文科技期刊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科技期刊本土化和民族自主创新战略,恢复和修复高校科技期刊的原生态,汲取历史教训,在办好纸质期刊的基础上,将重点转向数百倍、数千倍于纸质期刊发行量的网络传播效益的最大化追求,将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成败与否作为当代高校科技期刊竞争取胜的关键,以网络传播、数字出版、精品期刊为引领,以此切入和突破,求生存、求发展,回归本真、守正创新,积极应对集群化、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虚拟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挑战,开创其美好未来。正所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以达纲举目张之效。

本刊记者[2](2011)在《顺势而为,才能凤凰涅盘——非时政类报刊转制大家谈》文中研究说明2010年年底,全国580家出版社全面转企改制完成后,报刊改制就被提上了日程,按照时间表,2012年9月底前将全面完成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转制任务,目前,有的单位已完成了转制,有的正在紧锣密鼓地做准备工作;有人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也有人彷徨不决去留难定;非时政类报刊大约涉及5000余家,这么一个庞大的集体,有不同想法也属正常,听听经验,说说感受,思考思考自己的未来也许对面临转制的报刊人来说是当前最需要的,为此,我们特意邀请了在人民日报社系统内率先完成改制的《中国能源报》《中国汽车报》、2010年完成改制的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报刊中心、市场化程度已经很高了的《英语周报》等部门的负责人,以及人民日报社、清华大学等业界、学界的专家,齐聚一堂,共叙改制的顾虑与障碍、机遇与憧憬;我们期待已经转制或即将转制的报刊和报刊人能够再思考、再探索,沙龙中有一句话也许是我们都应该思索的:"当转制别无选择时要认清转制会催生什么?"

曾德芳,陈焰[3](2010)在《农业科技期刊体制改革难点及对策探讨》文中指出当前,农业科技期刊体制改革的难点表现在体制束缚,经济基础薄弱,缺乏综合型期刊策划与经营人才等;需要从创新经营机制,拓宽办刊门路、增加经济效益,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把握期刊的定位、打造期刊名优品牌等方面多做工作。

魏民[4](2010)在《国内医学文摘系列刊物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中国医学文摘系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编译出版委员会批准出版的具有报道性质的医学科学技术文献检索系列期刊,共18个分册(包括内科学、外科学两个分册的英文版),形成了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系列杂志,在国内的医学领域,为科技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发展、各种数据库的广泛应用等,该系列刊物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存在的意义也受到了质疑。所以,该系列的大部分刊物已经转变为一次文献,但仍有少部分刊物继续坚持原有办刊宗旨与方向,继续出版文摘类期刊。目的:通过调查研究,对本系列刊物做全面、深入地分析,获得对其发展现状的基本认识,研究适合中医检索类刊物的发展模式。方法:通过电话咨询、发放调查问卷、直接去杂志社访谈、网上调查、召开专家座谈会等方式,对《中国医学文摘》系列杂志的发展及生存现状进行调研。1出版情况调研分析调研国内医学文摘系列杂志创办、发展的状况,分析各种影响期刊发展的因素。2典型分析选择2-3种有代表性的刊物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其栏目设置、内容收录、广告安排等方面的特点。3不同发展状况的对比研究选择发展较好、转为一次文献的期刊和停刊杂志进行对比研究,并加以分析。4文摘刊物与全文数据库相关关系的探讨分析有代表意义的国内的全文数据库对文摘刊物的冲击;以及对文摘刊物自身优势及存在价值的分析。5医学文摘发展方向研究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及专家咨询法等,对中医文摘发展方向进行研究。结果:(1)一般情况:《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共18个分册的生存状况:①转为一次文献:从2006年开始,先后共计有10种杂志转为一次文献,同时变更了刊名。他们分别是:2006年5月,《中国医学文摘:基础医学》更名为《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6年8月,《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更名为《内科》。2009年更名的共有8种,《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更名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国医学文摘:放射诊断》更名为《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国医学文摘:计划生育妇产科学》更名为《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中国医学文摘:护理学》更名为《中国临床护理》,《中国医学文摘:检验与临床》更名为《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更名为《中国临床新医学》,《中国医学文摘:肿瘤学》更名为《中国癌症防治》,《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更名为《中国肿瘤外科杂志》。②停刊及休刊:《中国医学文摘:眼科学》于2002年停刊;《中国医学文摘:卫生学》于2009年休刊1年。③保持原有办刊形式:2009年,《中国医学文摘》系列仍有6种期刊继续编辑、出版、发行,包括:《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英文版》、《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英文版》、《中国医学文摘:口腔医学》、《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中国医学文摘:中医》。(2)期刊转型原因分析:科技期刊的发展反映了相关领域的学术活跃度,文摘型18种期刊几乎涵盖了医学领域的各个方面。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提高,中医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现代化步伐加快,中医药研究文献海量增加,仅凭几十页或上百页的纸质期刊已无法收录承载。再有,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期刊越来越全,医疗科研人员更习惯用网络搜寻信息。因此认为,医学文摘类期刊基本上已完成了其历史使命。所以,本系列多数期刊已改为一次性文献,这样,不仅为医疗科研人员提供交流的平台,而且对广告的投放也将十分有益。(3)中医文摘特殊性分析:对于不同学科领域的文摘类期刊,应采取不同的改革措施。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1年来,中医药事业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特点、新的机遇,有利因素和条件前所未有,中医药事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战略机遇。全国已有76%的乡镇卫生院设置了中医科、中药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已经覆盖中西部所有的县,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覆盖除西藏以外的所有省份。在这些地区,文摘类杂志还起着图书馆的作用。自1792年我国最早的中医杂志《吴医汇讲》问世以来,传统医学期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对医学学术传播、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医学文摘:中医》当年的发行量,表明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的信赖程度,也表明中医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结论:《中国医学文摘:中医》可以继续办下去,但要向全(收录信息文献全)、便(检索应用方便)、快(出版周期短)方向发展,向国内外传递我国最新的中医药研究信息,及时报道国内中医药领域研究的新理论、新成果、新经验和新技术,为临床、科研和教学等服务,为弘扬中医药事业服务。论文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对全国医学类检索期刊进行全面、系统、严谨的调研。2.对办刊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3.对我国中医领域中发展文摘刊物提出有意义的建设性意见。创新点:通过本次研究,探讨出《中国医学文摘;中医》作为检索类刊物可以与中医药类一次文献竞争的对策。

林美[5](2010)在《传媒产业化背景下高校学报的转制与专业化发展研究》文中指出高校学报一直以来被视为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窗口,在加强学术交流、促进科技发展、发现和培养人才等方面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学报的办刊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往那种“千刊一面”的综合性办刊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专业化的要求,专业学术信息的出版竞争也使得高校学报失去了发展的空间。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学报应该如何进行改革以及走怎样的发展道路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已经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在此背景下探究高校学报转制与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并从我国高校学报所存在的现实条件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方向及对策建议,为高校学报相关管理部门制定政策及有效管理提供参考。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在宏观政策上为高校学报的体制改革提供理论上的支持,管理学中的市场细分与市场定位理论为高校学报的专业化改革指明了方向,运用高等教育理论来指导高校学报转制与专业化改革,优化高校的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学报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使学报创造更大的价值。国家《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发布实施以来,新闻出版领域的体制改革成为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并且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为高校学报的转制与专业化改革提供了政策上的依据。本文在查阅了国内外关于高校学报以及部分学术期刊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全国部分重点院校、一般本科院校以及高职高专等学校的学报开展了问卷调查,了解到目前高校学报的办刊现状和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分析高校学报进行专业化改革的必要性。从我国高校学报所处的大环境出发,着眼于高校学报与高校发展以及期刊产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文化产业发展系统与高校发展两大系统中对高校学报进行专业化的定位。通过对国内外成功办刊经验的分析,提出我国高校学报转制与专业化发展的思路,我国高校学报应充分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和经营模式,深化办刊体制机制的改革,树立精品意识与专业化的办刊理念,改变旧的办刊模式,根据学校的不同特色与优势决定学报的转型方向。并提出通过政府主导型联合办刊、组建杂志社以及市场引导下优胜劣汰式专业化发展等模式来促进高校学报的良性发展。

张照云[6](2009)在《地方性农业科技期刊发展对策研究 ——以《现代化农业》杂志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正日益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指南。农业科技期刊作为农业政策、农业知识传播的载体,以其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携带方便、查阅便利等优势仍然是生产在农业战线上的工作者广泛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地方性农业科技期刊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地方农业科技信息的重要载体。研究其发展对策,对提升农业技术类期刊的整体水平和对现代地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是以实用为特色的定点专项调查研究,是针对我国农业科技期刊的实证研究。论文对目前中国知网提供的588种农业期刊进行了学科类别、出版频率、主办单位、地区分布等分析研究,同时选择了由地方农业科研院所主办与合办的34种地方性农业科技期刊对其组织管理形式、发行、广告、经费来源渠道、年载文量、编辑力量情况等方面进行调研,并特别分析了具有明显地域性特征、由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主办的地方性农业科技期刊《现代化农业》(内容包括:办刊宗旨、报道内容、读者群、形式特点等,分析其地域性和在农业新技术成果推广中的地位及在科技兴垦中的作用)。归纳总结出地方性农业科技期刊的内涵、地位、作用及地方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找出地方农业科技期刊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期刊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期刊规模与布局、市场营销和编辑力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趋势,借鉴兄弟期刊成功的办刊经验,联系农业技术类期刊的现状和发展特点,研究提出了地方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对策,以期使地方农业科技期刊不仅是传播与交流科技、经济信息和政策导向的载体,更是科技成果转移、推广并为“三农”服务的平台,努力打造地方农业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

陈万红[7](2006)在《高等学校期刊群体管理创新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中,高校期刊群体在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科研发展,培养科研人才等诸多方面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以及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如何对高校期刊群体管理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进一步促进高校期刊群体的发展是高等学校遇到的一个新课题。 本研究在查阅国内外关于高校期刊管理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教育部部属高校期刊群体管理开展了问卷调查,对高校期刊群体管理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政策研究。描述了高校期刊群体发展的现状,对高校期刊群体发展的影响因素做了归纳。通过调查和访谈,选取了发展较为典型的吉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期刊群体进行了个案研究。最后分析了高校期刊群体发展的管理模式改革的目标,提出了高校期刊群体发展的管理模式改革的原则,对高校期刊群体管理改革的对策进行了思考。本研究的成果可为高校期刊管理改革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论文共由五章构成。 第一章“前言”,介绍了高等学校期刊群体管理创新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综述。 第二章“高等学校期刊群体管理模式的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公共管理学、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分析高校期刊群体的属性,研究了我国期刊业的政策和高校在期刊管理方面的政策对高校期刊群体管理的影响。 第三章“高等学校期刊群体管理的现状研究与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弄清高校期刊群体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国家、高校、期刊本身三个层面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 第四章“高等学校期刊群体管理的个案研究”,以吉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期刊群体管理为对象,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研究,总结了经验与不足。 第五章“新形势下高等学校期刊群体管理模式的完善”,对高校期刊群体发展的目标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高校期刊群体管理的原则,对新形势下高校期刊发展的对策进行了思考。

张广宏[8](2005)在《我国科技期刊学术标准与经济效益标准冲突现象剖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技期刊作为科技建制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和技术研究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工具之一。我国科技期刊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科技期刊遇到了是以学术标准为主,还是以经济效益标准为主的两难选择。本文以上述两个方面的冲突为研究对象。 本文在概括地介绍了科技期刊发展史、现状及功能的前提下,就我国科技期刊学术标准和经济效益标准的内涵、动因和效应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描述了学术标准与经济效益标准冲突的种种表现,即过分强调学术性造成科技期刊生存危机,过分强调经济性造成科技期刊质量下降。论文进一步剖析了冲突产生的原因: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的不适应;科技期刊的盲目发展;国外科技期刊竞争引发的综合反应;科技期刊编辑的价值冲突;科技期刊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滞后。针对现实问题,本文首先明确了消解科技期刊的学术标准语经济效益标准冲突的基本立场,即正确认识学术标准与经济效益标准的关系,深刻反思我国现行科技期刊评审制度,全面把握科技期刊经济效益标准的双重效应。之后,本文给出了消解冲突的具体措施:准确定位科技期刊的编辑标准、确认科技期刊编辑的主体意识、研究合理的科技期刊的运行管理模式、研究科技期刊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强化舆论对学术的民主监督等五个消解冲突的方法。 这一研究对于拓展和深化科技社会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时有助于使我国科技期刊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找到一个既能保证科技期刊的学术性,又能够保证科技期刊经济效益的契和点,使科技期刊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工作者,推动我国科技的发展。

王利京[9](2004)在《科技内刊的特点及发展思路》文中提出针对科技内刊在编辑出版上受到的诸多限制和内刊所具有的特点,提出了科技内刊要生存发展,必须转换观念、合适定位、争取办刊单位大力支持、处理好交流先进经验与保密的关系。科技内刊还要密切结合科研实践,同时向外扩展,提高学术质量、编辑质量和校对质量,使科技内刊能够更好的生存、更大的发展。

周全,刘淑华[10](2004)在《科技期刊产业化探讨》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科技期刊实现产业化是科技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讨论了科技期刊实现产业化的必然性和可行性。科技期刊实现产业化首先要扩大期刊的市场化和规模化,建立科技期刊的品牌优势和辐射优势,要改革目前的办刊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实现资源的优化及有效配置。

二、市场经济大潮中科技期刊办刊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市场经济大潮中科技期刊办刊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科技期刊的变迁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高校科技期刊的历史演变与社会功能
        1.1.2 高校学科优势与作者群
        1.1.3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科技期刊的裂变式发展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高校科技期刊参与改革开放的科学氛围酝酿
    2.1 对全国科学大会精神的传播
        2.1.1 对《通知》的报道
        2.1.2 反思与体会
        2.1.3 高校召开科学报告会呼应科学的春天
        2.1.4 推动高校学报的复刊、创刊
    2.2 参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讨论
        2.2.1 媒介参与作为自然科学领域真理标准讨论的起点
        2.2.2 自然科学领域介入真理标准讨论的三个维度
        2.2.3 报刊之于讨论的舆论动员与社会建构
    2.3 参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讨论
        2.3.1 科学与生产的辩证关系
        2.3.2 科学是不是生产力
        2.3.3 科学技术对生产力以及社会变革的作用
第三章 改革开放前夕高校科技期刊的复苏(1977—1978)
    3.1 “文革”背景
    3.2 概况统计
    3.3 学科分布
    3.4 区域分布
    3.5 从新创刊科技期刊发刊词看办刊新愿景
第四章 改革开放初期的第一次规模扩张(1979—1988)
    4.1 概况统计
    4.2 学科分布
    4.3 区域分布
    4.4 从新创刊科技期刊发刊词看办刊宗旨的与时俱进
        4.4.1 期刊服务于高校教学和科研
        4.4.2 期刊作为产学研的纽带服务于现代化建设
        4.4.3 呼吁学术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4.4.4 倡导“引进来”“走出去”
        4.4.5 扶植新生力量,形成“人才成长的阵地”
        4.4.6 呼吁学术创新
        4.4.7 发刊词提出多角度历史使命,达成实现新时期学术愿景的社会共识
    4.5 学报的准专辑化出版
    4.6 高校学报的历史功能
        4.6.1 两院院士在学报的发文情况
        4.6.2 科学研究的水平决定了学报的水平
        4.6.3 学报与学科成长的互动关系
第五章 改革开放初期的规模稳定(1989-1999)
    5.1 概况统计
    5.2 学科分布
        5.2.1 医学期刊的精细化
        5.2.2 环境科学期刊的兴盛
        5.2.3 工程技术期刊的特色化
        5.2.4 交通运输期刊的兴起
        5.2.5 农学期刊的现代化与实用性
    5.3 区域分布
    5.4 从发刊词看高校科技期刊的时代使命
        5.4.1 科技进步催生的边缘学科
        5.4.2 时代气息的准确定位
        5.4.3 对全人类生存问题的关注
    5.5 清华大学中国知网的起步
第六章 新改革开放时期高校科技期刊的网络传播(2000-2013)
    6.1 数字出版与网络传播背景
    6.2 清华大学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的推进
    6.3 高校科技期刊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6.4 高校科技期刊网络传播的典型案例
        6.4.1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传播个案分析
        6.4.2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传播个案分析
第七章 21世纪高校科技期刊发展趋势——精品与特色科技期刊建设
    7.1 全国精品与特色期刊与教育部名刊建设的背景
    7.2 第一届至第五届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分析
        7.2.1 地域分布
        7.2.2 学科分布
        7.2.3 主管单位
        7.2.4 主办高校层次
        7.2.5 刊期分布
        7.2.6 语种分布
        7.2.7 获奖频次
        7.2.8 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的显性特征
    7.3 第五届高校精品科技期刊评比办法的调整
    7.4 第一届至第五届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分析
第八章 21世纪高校科技期刊发展趋势——国际影响力提升
    8.1 国家提升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的背景
    8.2 SCI对中国的影响
        8.2.1 SCI引入中国的最初愿景
        8.2.2 SCI泛化导致的学术畸形
        8.2.3 唯SCI论的评价体系对中国科技期刊与民族自主创新的冲击与伤害
    8.3 高校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与现状
        8.3.1 高校英文科技期刊概况
        8.3.2 SCI收录的我国高校英文科技期刊统计
        8.3.3 高校英文科技期刊的现状与预期发展路径
    8.4 国家六部委“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中的高校英文科技期刊个案研究
        8.4.1 《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
        8.4.2 《纳米研究》(Nano Research)
        8.4.3 《国际口腔科学杂志》(英文版)
结论
    一、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科技期刊的演化轨迹
    二、高校科技期刊的重要历史功能
    三、SCI热与民族自主创新战略的矛盾
    四、高校科技期刊的转型之路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顺势而为,才能凤凰涅盘——非时政类报刊转制大家谈(论文提纲范文)

转制·感受·设想
转制·危机·机遇
转制·积弊·优势
转制·发展·壮大
转制·跨越·未来

(3)农业科技期刊体制改革难点及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业科技期刊体制改革的难点分析
    (一) 现有体制的束缚
    (二) 经济基础薄弱
    (三) 缺乏综合型期刊策划与经营人才
二、发展对策
    (一) 创新经营机制
    (二) 拓宽办刊门路 增加经济效益
    (三) 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四) 把握期刊的定位 打造期刊名优品牌

(4)国内医学文摘系列刊物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次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的现实背景
    1.1.1 与学科发展同步
    1.1.2 维持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1.1.3 适应中医药自主创新的发展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
    1.3.1 刊物调研
    1.3.2 办刊情况
    1.3.3 典型案例分析
    1.3.4 文摘与文献数据库的关系的探讨
    1.3.5 《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发展方向的研究
1.4 技术路线
    1.4.1 电话咨询
    1.4.2 问卷调查
    1.4.3 去杂志社访谈
    1.4.4 网上文献数据库调查
    1.4.5 会议座谈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分析法
    1.5.2 问卷调查法
    1.5.3 专家咨询法
1.6 创新点 2. 国内外文摘类科技期刊的发展概述
2.1 国外文摘类科技期刊的发展概述
    2.1.1 美国《化学文摘》的发展概况
    2.1.2 日本《医学中央杂志》的发展概况
2.2 国内文摘类科技期刊的发展概述
    2.2.1 国内对《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的研究情况
    2.2.2 《国外医学》系列杂志的发展概况
2.3 对国内外文摘类科技期刊发展的综合评述 3 调研方法实施情况
3.1 刊物基本信息收集及整理
3.2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工作
    3.2.1 调查问卷的发放工作
    3.2.2 调查问卷的回收情况
3.3 直接去杂志社访谈
3.4 对文献数据库进行调查
3.5 会议座谈 4 研究工作主要结果
4.1 《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发展历史
    4.1.1 《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的名称
    4.1.2 《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的创刊年,见表9
    4.1.3 《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的主管单位及主办单位
    4.1.4 《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的语种
4.2 《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现状
    4.2.1 已经更名的《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共计10种
    4.2.2 2002年停刊的《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有1种
    4.2.3 2009年休刊的《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有1种
    4.2.4 2009年继续保留《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名的杂志有6种
4.3 《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入选全文数据库情况
4.4 调查问卷回复情况
4.5 典型案例分析
    4.5.1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4.5.2 《中国医学文摘:口腔医学》
    4.5.3 《中国医学文摘:卫生学》
    4.5.4 《中国医学文摘:肿瘤学》
    4.5.5 《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
    4.5.6 《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
    4.5.7 《中国医学文摘:中医》
4.6. 对文献数据库的初步调查
4.7. 会议座谈 5 对策研究
5.1. 我国医学文摘类型期刊现存状况分析
5.2. 我国医学文摘类型期刊发展方向探讨
    5.2.1 在内容上力求"全、便、快"
    5.2.2 加强人才管理与开发,提高期刊质量
    5.2.3 加强网站建设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国内医学文摘系列刊物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2:《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读者意见调查表
附录3:《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情况一览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传媒产业化背景下高校学报的转制与专业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传媒产业化的新形势
        1.1.2 国家出版体制改革的新要求
        1.1.3 高校学报办刊环境的变化
        1.1.4 专业学术信息的出版竞争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高校学报市场化研究
        1.3.2 高校学报专业化内涵研究
        1.3.3 高校学报专业化发展必要性研究
        1.3.4 学报专业化发展转变模式研究
        1.3.5 小结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1.4.1 基本概念界定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3 研究的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高校学报转制与专业化发展的理论与政策研究
    2.1 高校学报转制与专业化的理论研究
        2.1.1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2.1.2 公共选择理论
        2.1.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1.4 市场细分与市场定位理论
        2.1.5 高等教育理论
    2.2 高校学报转制与专业化改革的政策依据
        2.2.1 高校学报改革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2.2.2 高校出版社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2.2.3 高校学报专业化发展的政策依据
    2.3 高校学报及其专业化的内涵
        2.3.1 高校学报的功能
        2.3.2 高校学报的属性
        2.3.3 高校学报专业化的内涵
3 高校学报发展现状
    3.1 高校学报办刊基本情况
        3.1.1 高校学报的办刊模式
        3.1.2 稿件来源及出版周期
        3.1.3 编辑人员专业化情况
        3.1.4 高校学报的经费来源
        3.1.5 高校学报的发行情况
    3.2 我国高校学报转制与专业化发展现状
        3.2.1 高校出版体制改革"破土动工"
        3.2.2 出版体制改革对高校学报发展的影响
        3.2.3 高校学报专业化改革现状
    3.3 高校学报发展面临的问题
        3.3.1 内容庞杂,难以市场定位
        3.3.2 规模大发行量小,效益较低
        3.3.3 经费来源单一,自我发展能力差
        3.3.4 优质稿源流失,学术质量难以提高
        3.3.5 沦为评职称、考学位的工具
    3.4 高校学报陷入困境的原因分析
        3.4.1 无法满足读者及作者的需要
        3.4.2 学科众多,学报办刊人才短缺
        3.4.3 管理模式僵化,学报缺乏活力
        3.4.4 论文评审机制的局限性
        3.4.5 高校学报沦为源信息采集工具
4 我国高校学报专业化的实践
    4.1 专业化是高校学报发展方向
        4.1.1 专业性学报的优势
        4.1.2 国内传媒业的发展趋势
        4.1.3 国际学术期刊发展的潮流
    4.2 我国高校学报专业化的路径
        4.2.1 学报特色专栏为专业化改革奠定基础
        4.2.2 联合办刊——以《高校化学学报》为例
    4.3 高校学报专业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4.3.1 管理部门对高校学报定位的影响
        4.3.2 高校学报管理体制的弊端
        4.3.3 高校学报办刊体制改革滞后
5 国外科技期刊发展特点及对我国高校学报改革的启示
    5.1 国外科技期刊发展环境与经营运行机制
        5.1.1 国外科技期刊发展环境
        5.1.2 国外科技期刊经营模式
        5.1.3 国外科技期刊运行机制
    5.2 美国化学会期刊
        5.2.1 美国化学会概况
        5.2.2 美国化学会出版社
        5.2.3 美国化学会典型期刊
    5.3 施普林格及其期刊出版
        5.3.1 施普林格专业期刊的发展特点
        5.3.2 施普林格的内部运行机制
        5.3.3 施普林格的成功经验剖析
    5.4 对我国高校学报改革的启示
        5.4.1 办刊模式多样化
        5.4.2 出版内容专业化
        5.4.3 出版周期快捷化
        5.4.4 传播手段现代化
        5.4.5 管理机制合理化
6 高校学报转制与专业化发展的对策思考
    6.1 高校学报转制与专业化改革的条件准备
        6.1.1 宏观政策保障
        6.1.2 主办单位转变观念
        6.1.3 做好人力资源的储备
        6.1.4 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6.1.5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6.2 促进高校学报转制与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6.2.1 树立科学的专业化办刊理念
        6.2.2 突破"校名+学报"的命名模式
        6.2.3 细分学报受众,确定读者定位
        6.2.4 根据学校特色与优势决定转型方向
        6.2.5 政府主导型的联合办刊
    6.3 组建杂志社的构想
        6.3.1 杂志社的刊物定位
        6.3.2 杂志社的组建
        6.3.3 杂志社的发展优势
    6.4 市场引导下优胜劣汰式专业化发展
        6.4.1 树立市场观念,转变发展模式
        6.4.2 改革办刊体制,促进专业化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6)地方性农业科技期刊发展对策研究 ——以《现代化农业》杂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地方性农业科技期刊的内涵、地位和作用
    2.1 地方性农业科技期刊的内涵
    2.2 农业科技期刊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
        2.2.1 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需要
        2.2.2 是加强农业政策法规宣传的需要
        2.2.3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2.3 农业科技期刊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2.3.1 农业科技成果的科学记录
        2.3.2 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媒介
        2.3.3 学术交流的重要工具
        2.3.4 农技推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
        2.3.5 农业方针政策的大力推行者
第3章 地方性农业科技期刊的现状分析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地方性农业科技期刊的现状分析
        3.1.1 类别和出版频率
        3.1.2 主办单位和地区分布
        3.1.3 质量评价
        3.1.4 期刊管理、经营和编辑力量状况调查分析
        3.1.5 我国各地农业科研院所办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情况分析
    3.2 地方性农业科技期刊存在的问题
        3.2.1 期刊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限制了期刊的发展
        3.2.2 办刊规模小,缺乏集团优势
        3.2.3 期刊质量有待提高,重复办刊,制约期刊整体质量的提升
        3.2.4 刊物竞争激烈,发行量普遍不高
        3.2.5 编辑队伍需要充实
        3.2.6 办刊资金短缺,经费普遍紧张
        3.2.7 稿源不充足
第4章 地方性农业科技期刊案例分析
    4.1 《现代化农业》杂志的现状
    4.2 《现代化农业》杂志现状分析
    4.3 《现代化农业》杂志对黑龙江垦区农业发展的意义
第5章 地方性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对策
    5.1 国内几家地方性农业科技期刊的办刊经验
    5.2 地方性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对策
        5.2.1 紧随农业政策进行宣传报导
        5.2.2 找准期刊定位
        5.2.3 强化期刊的服务功能
        5.2.4 提高编辑质量
        5.2.5 重视编辑队伍建设
        5.2.6 扩大刊物发行,增强创收意识
第6章 结论
    6.1 建设较高素质的编辑队伍
    6.2 组建权威的编委会
    6.3 组建较高水平的基本作者队伍
    6.4 遵循办刊宗旨精心组稿
    6.5 严格审稿及规范化编辑加工
    6.6 加强信息反馈、促进出版发行
    6.7 加强广告策划、扩大广告业务
    6.8 争取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高等学校期刊群体管理创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我国高校期刊群体的现状”研究的综述
        1.3.2 关于“高校期刊群体现状形成原因”研究的综述
        1.3.3 关于“高校期刊群体管理改革创新的必要性”研究的综述
        1.3.4 关于“构建新形势下的高校期刊群体管理模式”研究的综述
        1.3.5 小结
    1.4 主要研究内容
        1.4.1 基本概念界定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研究的创新点和研究依据
        1.5.1 研究的创新点
        1.5.2 研究依据
    1.6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高校期刊群体管理的理论和政策研究
    2.1 高校期刊群体管理模式的理论研究
        2.1.1 高校期刊群体管理模式的内涵
        2.1.2 高等学校期刊的产业属性研究
        2.1.3 高校期刊群体管理模式的几种形式
        2.1.4 高等教育理论对高校期刊群体管理的指导
        2.1.5 公共治理理论对高校期刊群体管理的借鉴
        2.1.6 用制度经济学的思想指导高校期刊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2.1.7 用现代管理的理论优化高校期刊内部管理模式
    2.2 高校期刊群体管理的政策研究
        2.2.1 我国期刊行业政策对高校期刊发展的影响
        2.2.2 高校对期刊群体发展的政策研究
3 高校期刊群体的办刊现状与分析
    3.1 高等学校期刊群体的管理现状
        3.1.1 高校期刊群体现存管理形式多样
        3.1.2 高校期刊个体的运作与管理状况
        3.1.3 高校期刊群体的办刊主体与经费来源情况
        3.1.4 高校期刊群体办刊队伍现状
    3.2 高校期刊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3.2.1 高校期刊管理总体缺乏明确的思路
        3.2.2 高校期刊群体管理内部的反映
    3.3 影响高校期刊群体发展的因素分析
        3.3.1 国家对高校期刊群体发展的影响
        3.3.2 高校对期刊群体发展的影响
        3.3.3 高校期刊自身对期刊群体发展的影响
    3.4 讨论
4 高校期刊群体管理的个案分析
    4.1 吉林大学期刊管理的个案分析
        4.1.1 吉林大学期刊群体的基本情况
        4.1.2 期刊群体管理政策及措施分析
        4.1.3 评价和思考
    4.2 武汉理工大学期刊管理的个案分析
        4.2.1 武汉理工大学期刊群体管理基本情况
        4.2.2 武汉理工大学期刊群体管理模式探讨
        4.2.3 评价与思考
5 我国新形势下高校期刊群体管理模式的完善
    5.1 高校期刊群体管理的目标
    5.2 高校期刊群体管理的原则
        5.2.1 坚持党管期刊的原则,总体把握办刊的方向
        5.2.2 统一管理原则
        5.2.3 集团化经营的原则
        5.2.4 目标分类的管理原则
        5.2.5 重视高校期刊群体发展原则
    5.3 高校期刊群体发展的对策思考
        5.3.1 对期刊群体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形成期刊集团
        5.3.2 更新期刊管理理念,改革办刊模式
        5.3.3 学术期刊的开放存取
        5.3.4 建立一支专业素质高、适应市场需要的办刊队伍
        5.3.5 把期刊纳入高校事业发展的组成部分的措施
6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8)我国科技期刊学术标准与经济效益标准冲突现象剖析(论文提纲范文)

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问题提出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实践意义
    文献综述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一章 我国科技期刊概述
    1.1 科技期刊概念界定
    1.2 科技期刊的产生和发展
    1.3 科技期刊的功能
        1.3.1 传递科技信息功能
        1.3.2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功能
        1.3.3 对科技创新的导向功能
        1.3.4 培养科技人才功能
        1.3.5 对科技创新的评价功能
        1.3.6 展示国家科技水平功能
第二章 我国科技期刊学术标准与经济效益标准冲突现象剖析
    2.1 科技期刊学术标准及其维护
        2.1.1 科技期刊学术标准内涵
        2.1.2 维护科技期刊学术标准的动因
        2.1.3 维护科技期刊学术标准的制度安排
    2.2 科技期刊经济效益标准及其追求
        2.2.1 科技期刊的经济效益标准内涵
        2.2.2 坚持科技期刊经济效益标准的动因
        2.2.3 扩大科技期刊经济效益的可行性
    2.3 科技期刊的学术性与经济性冲突的表现
        2.3.1 强调学术性与科技期刊生存危机问题
        2.3.2 强调经济性与科技期刊质量下降问题
    2.4 科技期刊的学术性与经济性冲突的根源
        2.4.1 向市场经济过度不适应
        2.4.2 科技期刊盲目发展
        2.4.3 国外科技期刊冲击
        2.4.4 科技期刊编辑工作面临价值冲突
        2.4.5 科技期刊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滞后
第三章 我国科技期刊学术标准与经济效益标准冲突之消解
    3.1 消解科技期刊学术标准与经济效益标准冲突的基本立场
        3.1.1 正确认识科技期刊学术标准与经济效益标准的关系
        3.1.2 深刻反思我国现行科技期刊的评审制度
        3.1.3 全面把握科技期刊经济效益标准的双重效应
    3.2 消解科技期刊学术标准与经济效益标准冲突的对策
        3.2.1 准确定位科技期刊的编辑标准
        3.2.2 确认科技期刊编辑的主体意识
        3.2.3 研究科技期刊的合理运行管理模式
        3.2.4 研究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3.2.5 强化舆论对学术的民主监督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着及获奖情况

四、市场经济大潮中科技期刊办刊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科技期刊的变迁与发展[D]. 刘小燕. 西北大学, 2016(04)
  • [2]顺势而为,才能凤凰涅盘——非时政类报刊转制大家谈[J]. 本刊记者. 编辑之友, 2011(12)
  • [3]农业科技期刊体制改革难点及对策探讨[J]. 曾德芳,陈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 [4]国内医学文摘系列刊物发展对策研究[D]. 魏民.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0(02)
  • [5]传媒产业化背景下高校学报的转制与专业化发展研究[D]. 林美. 华中农业大学, 2010(06)
  • [6]地方性农业科技期刊发展对策研究 ——以《现代化农业》杂志为例[D]. 张照云.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S1)
  • [7]高等学校期刊群体管理创新的研究[D]. 陈万红. 华中农业大学, 2006(02)
  • [8]我国科技期刊学术标准与经济效益标准冲突现象剖析[D]. 张广宏. 东北大学, 2005(12)
  • [9]科技内刊的特点及发展思路[A]. 王利京. 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学会成立20周年庆典大会论文集, 2004(总第53-54期)
  • [10]科技期刊产业化探讨[J]. 周全,刘淑华.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4(01)

标签:;  ;  ;  ;  ;  

市场经济浪潮下办科技期刊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