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4年总目录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4年总目录

一、《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4年总目次(论文文献综述)

王兴明[1](2019)在《氧化锆陶瓷的着色及机械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氧化锆陶瓷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导电性能、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现已成功应用于口腔义齿修复及电子装饰材料领域。但随着科技社会的进步和5G通信技术的到来,人们对口腔修复体和装饰材料的美观性要求的提高。氧化锆基底瓷为白垩色,颜色过于单一已限制了它的进一步使用和推广。因此,本文以纳米氧化锆粉体(3Y-TZP,3 mol%氧化钇稳定四方相氧化锆)为原料,采用机械混合和浸泡着色的方法制备彩色氧化锆陶瓷,并探究合成Fe-Cr-Mn系黑色色料用于黑色氧化锆陶瓷的制备,研究金属氧化物着色剂和尖晶石型黑色色料对彩色氧化锆陶瓷微观结构、着色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采用Fe2O3、Pr6O11、Er2O3、CeO2金属氧化物着色3Y-TZP陶瓷,烧结体呈不同色彩变化,表面色泽均匀且正反面色差小,平均晶粒尺寸在200500nm。CeO2着色对3Y-TZP陶瓷烧结体的机械性能影响较大,当CeO2掺杂2.00 wt%时,烧结体的三点抗弯度下降至842±28.59 MPa。当Fe2O3(0.030.05 wt%)和Er2O3(0.100.40 wt%)混合着色时,氧化锆陶瓷色度值a*、b*所示区域可以很好与Vita 3D区域进行匹配。(2)采用Fe3+和Er3+着色剂溶液浸泡的方法对3Y-TZP陶瓷进行着色,陶瓷烧结体表面色泽均匀、呈淡黄色变化,且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淡黄色色彩加深。Fe3+使烧结体的a*、b*值均增大;Er3+使烧结体的a*值增大,b*值减小。金属离子浸泡着色会略微降低3Y-TZP陶瓷烧结体的机械性能,烧结体的三点抗弯强度最低为1098.56±38.08 MPa,维氏硬度最低为12.47±0.41 GPa,断裂韧性最低为5.18±0.56 MPa·m1/2。(3)采用化学共沉淀合成的Fe-Cr-Mn系色料,经过1200°C煅烧后的平均晶粒大小约为152.9 nm;该煅烧温度下Fe-Cr-Mn系色料的光谱反射率最低,说明在可见光范围内对黑色的吸收强度最大,色料具有良好的黑色呈色效果。(4)掺杂Fe-Cr-Mn系黑色色料制备的黑色氧化锆陶瓷呈黝黑的亮黑色、色泽均匀。显微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黑色氧化锆陶瓷表面会出现少量气孔,且随着掺杂量的增加而增多。当Fe-Cr-Mn系色料的掺杂量为3.00 wt%时,黑色氧化锆陶瓷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其三点抗弯强度为624.39±31.36 MPa,维氏硬度为10.60±0.19 GPa,断裂韧性为7.02±0.43 MPa·m1/2。

屈湘玲[2](2012)在《前景与路径:改制中的湖南科技期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就一直处于进行时,从1978年算起,已走过三十多个春秋。期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思考期(1978-1992),第二阶段的探索期(1993-2002),第三阶段的实践期(2002—至今),到了2010年,文化体制改革更是被推入了如火如荼时期。期刊,文化阵营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被体制改革的不可逆挡之势推向市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国务院分别下文就期刊体制改革出台了相关的意见与政策。2009年4月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针对期刊的改制特别指出:制定经营性报刊转制方案,推动经营性报刊出版单位逐步实行转制。这表明,期刊的转制也将拉开序幕。位于中国版图中部的湖南文化大省,其科技期刊数量为122种,占全国科技期刊的2.56%(到2007年底,我国大陆的科技期刊已经达到约5100种),涉及行业众多、主办单位复杂,用专家的话概括就是小、散、弱。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牵一发势必动全身,故湖南省科技期刊的改制得到业内业外人士的一致关注。本文从湖南省科技期刊的历史与现状入手,分析了湖南省科技期刊在中国乃至国际上所处的地位,并借鉴国外科技社团的运作模式,提出了湖南省科技期刊在改制中的路径观察与思考。

彭爽[3](2012)在《出口管制研究》文中提出出口管制是指一国政府管制机构依据国家法令和政策对本国出口贸易进行控制和管理的行为。出口管制由来已久,在古埃及和古希腊,限制出口是为了将必需的食品和原料留在国内;在中国汉代,出口管制被用于防止外来侵略和巩固统治。此后,出口管制作为贸易保护的一种重要方式延续至今。出口管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说明,贸易管制等经济力量是国家实现政治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尽管出口管制是一种对外贸易政策工具,它有助于确保国内供应、稳定商品价格、增加政府收入、规范出口秩序、优化出口结构、减少贸易摩擦等,然而在国家利益的整体考虑之下,各国出口管制均发挥着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与政治利益、推行本国外交政策的重要作用,既具有经济意义也具有战略意义。对贸易保护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发现西欧重商主义者,美国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以及以克鲁格曼、格罗斯曼、布兰德、斯宾塞等为代表的创立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专家均提出了出口管制理论与政策。重商主义的出口管制思想与政策分为两个阶段:早期重商主义主张禁止金银输出、控制原材料出口、管制外国商人的活动,这一时期的出口管制政策包括严格管制货币出口、限制原料和粮食出口等;晚期重商主义主张放松货币输出管制、保证对外贸易出超,在该理论指导之下,西欧各国实行了保护关税、扶持出口商、垄断殖民地贸易、禁止熟练技工和先进机器设备外流、重视出口质量管制等出口管制政策。从政策效果来看,重商主义的出口管制思想为西欧国家干预出口贸易建立了理论基础;重商主义出口管制政策的实施,则加快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迅速发展,扩大了对外贸易的范围和规模。但是,重商主义的出口管制政策也存在局限,它所推行的以邻为壑的贸易政策极易引发各国之间的冲突。汉密尔顿的出口管制思想集中体现在《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中,他主张政府管理对外贸易、禁止制造业原料出口、免除原料关税、检查制成品质量、限制改良机器和工具输出;他出任美国财政部长期间推行的出口管制政策主要有区别对待的关税政策、短缺原料免税政策、出口退税政策、外贸商船注册登记政策等。汉密尔顿关于出口管制的思想,为经济落后国家干预对外贸易、实现经济赶超提供了理论支撑;汉密尔顿的出口管制政策,推动了美国独立发展国内民族工业的进程,增加了美国的出口收入。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战略性出口政策、战略性进口政策、用进口保护促进出口政策。战略性出口政策指政府依据不同的国际市场结构所选择的有利于本国的出口政策,即政府补贴政策、政府征收出口税政策、政府不干预政策;战略性进口政策指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干预进口,以抽取外国寡头企业的垄断租金、促进本国企业获得更多垄断利润的贸易政策;用进口保护促进出口政策是政府采取进口保护措施帮助本国企业获得规模经济优势,进而促进出口的政策。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为不完全竞争及规模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外贸活动构建了新的理论依据,该理论的提出凸显了政府合理限制出口以获取更多贸易利益的重要性。加强合理的出口管制非常必要,出口管制既是确保国家安全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国家之间竞争的必然结果、是反对其他国家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是促进贸易平等化的客观要求,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必然选择。正因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各国和地区纷纷实施了全面的出口管制。除了国家和地区层面的出口管制,国际层面的出口管制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展开。其一,世界贸易组织(WTO)对成员方出口管制的管制主要基于WTO法律框架下关于出口管制的法律条款,其内容包括《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关于出口管制的规定、《农产品协议》关于出口管制的规定、《装运前检验协议》关于出口管制的规定、《原产地规则协议》关于出口管制的规定、《贸易技术壁垒协议》关于出口管制的规定、《关于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关于出口管制的规定、《保障措施协议》关于出口管制的规定、《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关于出口管制的规定等,WTO以此为指导监督和规范各成员方的出口行为。由于WTO对出口管制的规定存在缺陷,表现在WTO法律框架下关于出口管制的规定用词模糊,不利于世贸组织管理各成员方的出口管制活动;WTO法律框架下关于出口管制的条款比较缺乏,影响了WTO对成员方出口管制行为的约束力;例外条款的规定易于产生漏洞,等等。因此,应通过补充和增加WTO关于出口管制的法律条款、要求成员方慎用例外条款、提高各成员方的出口管制透明度、对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的国家与地区的出口管制活动进行不同程度的管理等方式禁止歧视性出口管制,敦促各成员方放松不必要的出口管制,以完善WTO对出口管制的管制。其二,国际多边出口管制机制在军备控制、反对恐怖主义、防扩散、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立在共同经济利益与安全利益基础之上的多边出口管制机制有效协调着成员国共同的出口管制政策,然而现有的四大多边出口控制机制均存在不足。国际多边出口管制机制面临的严峻挑战体现在,这一非正式的出口控制机制不能约束非参与国的出口活动、尚未形成正式的制度安排、成员国之间存在利益差异与利益矛盾、无法监控和及时管制企业及非国家实体的扩散行为、缺乏充分的信息共享、无形技术转让更为隐蔽等方面,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有,推动更多国家参与国际多边出口管制机制、颁布防扩散国际法、重建多边出口控制机制、大国承担更多责任、加大对企业出口行为的管制力度等。总之,各成员方要依据多边管制原则与触发清单并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口管制政策,在多边出口管制机制下继续实施合理的出口管制,履行国际承诺;同时,要反对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利用多边出口管制推迟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考察国外出口管制体制,发现经过多年演变与发展,这些国家和地区均已制订和颁布了《出口管制法》,建立了出口管制清单,设有专门的出口管制机构负责执行包括出口许可证、全面控制等在内的各项管制措施,形成了较为系统完整的出口管制体制。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多方面启示,即出口管制必须建立在完善的立法基础之上、统一出口管制机构有利于提高管制效率、实现信息公开是提升出口管制透明度的保证、加强宣传与培训促进了高效执法与自觉守法、开展出口管制的国际合作可以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与国家安全利益。同时,必须弄清国外出口管制的实质,即出口管制是其维护自身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阻止其他国家和地区提升经济实力与军事实力的政策工具。国外歧视性出口管制阻碍了商品与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正常流动,不利于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全球贸易的平衡发展,导致了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不均;既不利于管制目标国的经济发展,也损害了出口商的经济利益,引起管制国的出口结构扭曲和贸易收支失衡。中国的出口管制经历了从国家统制型管制政策向开放型管制政策的演变历程,完成了出口管制由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的转变。现在,中国已建立了涵盖核生化产品和导弹等各种敏感物项及所有军品的较为完备的出口控制体制,实行了国际通行的清单管制、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管制、全面管制等做法,大大提升了出口管制政策的法制化程度和透明度,并加强了与国际出口管制机制的合作。我国出口管制的立法基础由出口管制主要法律、出口管制行政法规、出口管制部门规章构成,以此为依据,我国编制了《军品出口管理清单》、核生化产品及导弹等两用物项及其技术管制清单、《禁止出口货物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等,明确了出口管制对象。商务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海关总署、外交部、公安部、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原子能机构、国家履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部门是我国出口管制的主管部门。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防扩散出口管制,近年来又加大了对资源性产品的出口管制力度,出口管制工作成绩斐然。但是,我国在出口管制架构、出口管制主体、出口管制目标、出口管制对象、出口管制手段、出口管制设施、出口管制国际合作、出口管制动态调整机制等方面均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未来我们应及时总结我国出口管制的经验与教训,从健全出口管制体系架构,加强出口管制法规建设,规范出口管制制度以保证出口管制执法的公平与公正;统一出口管制主体,简化出口审批程序;兼顾出口管制的政治目标与经济目标;及时更新出口管制对象;调整出口管制手段;加大出口管制的资金投入与人员投入,升级出口管制的硬件与软件设施,扩大出口管制主管部门的人员编制、不断充实出口管制专家库,为企业组织出口管制培训;开展出口管制的多边和双边合作,加强与国际出口管制机制的交流;认真学习出口管制的国际规则,形成成熟的应急机制等方面尽快完善我国的出口管制体制,集中有限的管制资源提高管制效率,充分实现管制目标。

余德麒[4](2011)在《石煤灰渣二次焙烧酸浸提钒工艺的试验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有着丰富的石煤资源,石煤大多具有高灰、高硫、低发热量和硬度大的特点,合理有效地应用石煤资源,不仅可以缓解我国南方各省能源供应的紧张局面,还可以通过石煤灰渣提钒,生产五氧化二钒产品。五氧化二钒主要应用于钢铁行业、化工行业、钒电池、生物医学等方面,其中约90%的五氧化二钒应用于钢铁行业。钒钛磁铁矿是目前国际上生产钒的主要资源。另外,铀钒矿、钒酸盐矿、原油、废催化剂、石煤也是生产钒的重要资源。我国石煤资源中含钒总量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钒的总储量,这使得石煤提钒逐渐成为我国利用钒资源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目前,我国石煤提钒工业仍存在石煤资源利用程度低,钒回收率低、生产成本高、设备简陋、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内的科研、生产单位作了大量试验研究工作,开发出许多新工艺。本文归纳了石煤提钒工艺的现状,主要工艺有:钠法焙烧、氧化焙烧、钙法焙烧、复合添加剂焙烧、直接酸浸、中间盐法直接酸浸等。石煤提钒工艺的研究重点主要是:提高石煤综合利用效益、石煤焙烧技术研究、符合循环经济的新工艺开发。针对上林石煤特点,浙江大学提出了上林石煤循环流化床燃烧发电-SO:资源化回收-灰渣提钒-提钒后灰渣用于建材工业的多联产综合利用方案。为解决中间盐法石煤灰渣直接酸浸提钒工艺中存在的酸耗较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含钒灰渣复合添加剂二次焙烧—稀硫酸浸出—离子交换—铵法沉钒的新工艺,即石煤灰渣二次焙烧酸浸提钒工艺。该工艺大幅度降低了酸耗,同时具有较高的钒回收率。含钒灰渣原料为石煤循环流化床燃烧后的飞灰、底渣以及矿区氧化矿以质量比67.5:22.5:10混合。通过对含钒灰渣的粒径、X射线衍射图谱、扫描电镜照片进行分析,得出石煤经过循环流化床燃烧后,云母类矿物相有所减少、矿物晶体裂隙较大、内部疏松、渗透性较强、有利于钒浸出的结果,为制定试验方案、优化工艺流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合理的二次焙烧及酸浸条件为:复合添加剂NaCl加入量2%~3%、CaF2加入量3%~5%、CaCO3加入量12%~14%,二次焙烧温度830-850℃,二次焙烧时间1~2 h;硫酸浓度0.18~0.54 mol/L(0.36 mol/L为最佳),常温酸浸,酸浸时间15~30 min,液固比2-2.5ml/g。试验还表明,以Na2CO3作为二次焙烧添加剂组分之一代替NaCl是不可行的;二次焙烧生料加水0-50%,均能得到较高的熟料钒转化率,这使二次焙烧工艺条件在操作性、经济性上更为宽松。对二次焙烧烟气、熟料、酸浸液、残渣中氯、氟元素含量及比例进行测定,其分布大致为:氯元素在烟气中90%左右、酸浸液中7%-8%,残渣中1%左右;氟元素在烟气中13%左右,酸浸液中12%左右,残渣中71%左右。在二次焙烧过程中,氧气气氛的参与是必需的,但在持续提供气流的情况下,即使氧含量较低,也能满足二次焙烧工艺钒转化反应的需求;同时,生料焙烧时的环境气体流速不宜过快,否则容易破坏高温下复合添加剂反应产生的氧化性气氛。移动床燃烧方式相较于流化床燃烧方式更适合于二次焙烧工艺过程;在移动床燃烧炉中二次焙烧提钒生料时,若以上林石煤作为燃料,仍能达到较高的熟料钒转化率,这一结果有利于更加高效地综合利用上林石煤资源、降低提钒生产成本。本文对二次焙烧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阐述了在二次焙烧过程中三种添加剂组分的作用以及反应机理,总结了云母类矿物相被破坏发生分解的主要原因。石煤灰渣二次焙烧酸浸提钒工艺技术上指标先进、工艺简单、环境友好,经济上资源利用效率高,生产成本较低。该工艺在技术和经济上初步认为是可行的。

徐建华[5](2008)在《导电聚合物电极材料研究及其固体钽电解电容器技术》文中提出有机固体电解电容器具有高频大容量、低等效串联电阻、高可靠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雷达、导弹、超音速飞机、自动控制装置等电子线路中,并满足当前电子电路日益高频化的要求。该类电容器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潜在的巨大商业价值引起了企业和研究者的关注。目前高频低ESR固体电解电容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性能电极材料的制备以及电容器制备工艺两个方面。本论文针对有机固体钽电解电容器开展了从原料到材料到电极到电容器的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工作,主要有:高得率导电聚合物单体的合成研究、高电导率高稳定性聚合物电极薄膜的制备研究、片式有机固体钽电解电容器被膜工艺及相关机理研究、高频低ESR有机固体钽电解电容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有机固体钽电解电容器失效机理及可靠性研究、有机固体钽电解电容器产业化可行性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归纳如下:1.提出采用导电聚合物聚乙烯二氧噻吩作为片式固体电容器的阴极材料,独特的化学原位聚合工艺使电容器的等效串联电阻由300mΩ降低至40mΩ,电容器的频率使用范围由10KHz提高至100KHz。(授权专利03105908.2)。2.在乙撑二氧噻吩单体材料合成中,使用比表面积大、催化活性高的复合铜粉为催化剂,使用反应物可溶而产物不溶促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的质子型极性化合物为溶剂,使反应温度降低50℃、反应时间缩短6小时,而产率提高近25%(专利申请号200610055264.X)3.鉴于PEDT的的阳离子自由基聚合机理,聚合反应速度快,反应难以控制的难点,在聚合物电极薄膜制备过程中采用独特的氧化剂、溶剂体系和聚合改良剂,使聚合物薄膜的电导率高且可在10~100S/cm间调控(授权专利ZL03105755.1)。4.在聚合物阴极电容器制备过程中采用表面活性处理和薄膜吸附技术提高电容器静电容量引出率,使容量引出率由35%提高至95%(授权专利ZL03105907.4)。5.首次采用在线掺杂原位沉积的PEDT电极薄膜,可在修补金属氧化层缺陷的同时大幅提高聚合物薄膜的电导率,降低电容器ESR,同时还可简化被膜工艺。(授权专利03105908.2)6.首次通过在活化剂处理后的芯子表面沉积有机硅烷类偶联剂,制备硅烷类偶联剂-PEDT界面复合材料作为中间隔离层材料,研究结果表明中间隔离技术可显着提高电容器的耐压能力,在相同容量和外形尺寸的情况下,使用中间隔离技术后的产品工作电压可提高一倍以上。7.发现了在平坦与多孔表面沉积聚合物薄膜的电导率变化规律,提出并建立了受限空间内导电聚合物薄膜生长机理及模型,为在多孔阳极表面沉积聚合物薄膜奠定了理论基础(论文:在钽电解电容器多孔阳极体表面化学原位被覆聚乙烯二氧噻吩(PEDT)薄膜研究″)。8.研制出的PEDT有机固体钽电解电容器的工作电压为2~16V,容量范围在10~220μF,研制的产品除漏电流外,电容器的工作电压、容量、损耗和频率特性、温度特性等参数均优于MnO2电容器,并达到美国KEMET公司聚吡咯产品目录公布的性能水平,目前该研究技术成果已在相关企业开始初步实现生产化。

潘霞[6](2007)在《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球的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动已进入新一轮的繁荣,截至2004年底,中国实际吸收外资存量总值为2132.88亿美元,到2005年6月底,外资以各种方式在中国设立的研发中心已超过750家,世界500强已有400多家在华投资。投资热潮的掀起使得各地对投资环境的改善进入了高潮。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小环境中,学者对中国区域投资环境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以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基础设施、政治法律和自然地理5个方面出发,建立了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系统。在对各个子系统分别选取衡量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招商引资的经济环境子系统、社会文化子系统、基础设施子系统、政治法律子系统和自然地理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中国的31个地区为研究样本,主要参考《中国统计年鉴2006》等数据资料,赋予样本相应的指标值。对于各个子系统的指标,主要运用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进行筛选,选出与利用外资因子和利用内资因子相关程度较强,但彼此间的相关程度又较弱的指标,组成新的指标体系,分别建立利用外资和利用内资的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基础设施、政治法律和自然地理子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在第9章,综合运用前几章的指标筛选结果,建立了利用外资的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利用内资的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被选出的指标与利用外资因子和利用内资因子的相关系数,在权重为100的基础上,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运用对象性评价方法对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进行评价。对于31个地区的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基础设施、政治法律和自然地理子系统分别进行评价,并依据地区得分对地区进行排序和分类。在对地区的投资环境子系统进行评价之后,对于31个地区总体的利用外资投资环境和利用内资投资环境进行了分类和评价。把31个地区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分成了4类:投资环境优秀型地区,投资环境优良型地区,投资环境不均衡型地区和投资环境落后型地区。通过评价和分类,每个地区都可以找出本地区的区域投资环境优势和不足之处,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改善投资环境的策略。第10章是实证研究,选取黑龙江省为实证研究的对象。黑龙江地处东北地区,是典型的老工业基地。在中国提倡和鼓励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支持下,黑龙江省的经济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因此,选取黑龙江进行实证研究对于黑龙江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有特殊的意义。论文首先对黑龙江当前的投资环境从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基础设施、政治法律和自然地理5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然后对黑龙江的招商引资情况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这两个方面是:1995-2005年黑龙江招商引资的纵向对比和2005年黑龙江与中国其他30个地区招商引资的横向对比。得出的结论是:纵向看黑龙江的招商引资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引资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的改观;横向看黑龙江的招商引资情况却不容乐观,利用外资数量和质量都处在落后的地位,利用内资也由于优惠政策的匮乏而收效甚微。通过对第9章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对黑龙江的基于招商引资的投资环境的评价是,总体看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但是却有较强的社会文化竞争力和自然资源竞争力。因此黑龙江的投资环境各个子系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所以相应的改善原则应当是,在巩固优势的基础上,采取措施不断改善劣势因素,逐步变劣为优。

马驰,常学勇,赵平,张艳娇[7](2021)在《矿床成矿地质特征与矿物分离的关系研究——以夜长坪钼钨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夜长坪钼钨矿选矿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对矿石类型、成矿期次等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磁选分离工艺,通过干式磁选分离实验和对分离后不同产品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氧化率的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该工艺实现了85%硫化矿、氧化矿分磨分选,显着解决了矿山无法分采配矿、矿石性质变化造成选矿过程波动等重大难题,稳定了选矿入选原料的性质,取得了较好的选矿指标。同时研究矿石类型、成矿期次等成矿地质特征与矿石分选工艺关系也为解决该类型复杂难选矿提供一种崭新的思路。

马驰,常学勇,赵平,张艳娇[8](2021)在《矿床成矿地质特征与矿物分离的关系研究——以夜长坪钼钨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针对夜长坪钼钨矿选矿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对矿石类型、成矿期次等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磁选分离工艺,通过干式磁选分离实验和对分离后不同产品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氧化率的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该工艺实现了85%硫化矿、氧化矿分磨分选,显着解决了矿山无法分采配矿、矿石性质变化造成选矿过程波动等重大难题,稳定了选矿入选原料的性质,取得了较好的选矿指标。同时研究矿石类型、成矿期次等成矿地质特征与矿石分选工艺关系也为解决该类型复杂难选矿提供一种崭新的思路。

王宁[9](2019)在《锑烯基范德华异质结光电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维半导体锑烯因其优异的光电性质而被广泛关注。然而其间接带隙和宽带隙的缺陷,极大的限制了其在光电领域的应用。发展具有高稳定性、适合带宽、直接带隙和高吸收效率的范德华异质结成为寻找高效光电器件材料的关键问题。本论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选取不同的衬底种类、衬底重构、堆垛位置和堆垛层数,设计出多种锑烯基范德华异质结结构,系统地研究了其内部结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等。揭示界面效应和应力作用对于锑烯基范德华异质结光电性质影响的内在机理,并筛选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宽光谱吸收和较高的可见光吸收系数等优异特性的范德华异质结。1.研究了单层硒化镓半导体的边缘重构和边缘依赖的电子特性。结果表明:镓和硒端接的之字型边缘都倾向于(3×1)重构。此外,稳定的单层硒化镓纳米带边缘遵循八隅规则,这是确定二维半导体系统的边缘稳定性的原理。由于边缘自钝化效应,具有重构边缘的扶手椅和之字型纳米带都表现出半导体特性。基于伍尔夫结构理论(WCT),绘制了硒化镓中依赖于边缘的薄片形状,并且可以应用具有化学势的形状演化来解释对气相生长的硒化镓薄片的形态的实验观察。这项工作提供了对二维三族单金属硫化物系统的边缘几何形状和电子特性的基本理解,以及重新审视其他二维半导体边缘几何形状的新观点。2.研究了界面对锑烯/砷化镓范德华异质结光电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范德华作用在锑烯/砷化镓范德华异质结构的稳定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异质结构的界面耦合强度受界面结构的强烈影响。由于界面相互作用的差异,以砷化镓镓面为衬底的异质结具有间接带隙特性,但在以砷化镓砷面为衬底的异质结具有直接带隙。四种结构的锑烯/砷化镓异质结构在可见光范围内显示出Ⅱ型带阶,并且与独立的锑烯或锗烯相比,增强了对光的吸收率,这使得锗烯/锑烯范德华异质结构成为光电子器件应用的潜在候选者,如太阳能电池。3.研究了应力作用对锗烯/锑烯范德华异质结构的结构,电子和光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力作用对于锑烯/锗烯范德华异质结构的电子性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应力作用和电子性质不是单调关系,随着应力增强带隙减小。在应力拉伸过程中,锑烯/锗烯范德华异质结电子结构由Ⅱ型带阶转变成Ⅰ型带阶,并且载流子迁移率呈现增强的规律,且该异质结表现出较高的空穴迁移率和超高的电子迁移率。除了出色的电子特性外,锑烯/锗烯异质结还在可见光光谱中显示出明显的吸收,并且具有很高的光捕获潜力。这使得锑烯/锗烯异质结在电子和光电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郭晶,姚广印[10](2018)在《压力管道焊接接头无损检测抽查组批的深入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就工业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压力管道焊接劳动强度较大,若对全部焊接接头进行无损检测,在保证压力管道焊接接头质量的同时,势必会消耗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给工程建设单位的整体经济效益造成影响。为加强压力管道焊接接头质量管理与控制,本文就焊接接头无损检测抽查组批开展具体分析,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二、《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4年总目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4年总目次(论文提纲范文)

(1)氧化锆陶瓷的着色及机械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ZrO_2陶瓷材料概述
        1.2.1 ZrO_2的结构及相变增韧性能
        1.2.2 ZrO_2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
        1.2.3 ZrO_2陶瓷烧结工艺
    1.3 ZrO_2陶瓷材料的应用研究现状
        1.3.1 ZrO_2陶瓷作结构元件的应用
        1.3.2 ZrO_2陶瓷作发光材料的应用
        1.3.3 ZrO_2陶瓷材料的特殊应用
    1.4 彩色氧化锆陶瓷的着色研究
        1.4.1 着色剂的选择
        1.4.2 呈色机理
        1.4.3 着色方法
    1.5 义齿修复相关色度理论与颜色测量
        1.5.1 经典色度理论
        1.5.2 颜色的测量
    1.6 本文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2 实验内容与分析测试方法
    2.1 实验样品制备
        2.1.1 实验原料及主要仪器设备
        2.1.2 混合着色3Y-TZP陶瓷的制备
        2.1.3 浸泡着色3Y-TZP陶瓷的制备
        2.1.4 黑色Fe-Cr-Mn系陶瓷色料的制备
        2.1.5 黑色3Y-TZP陶瓷的制备
    2.2 分析测试方法
        2.2.1 物相分析(XRD)
        2.2.2 微观形貌分析(SEM)
        2.2.3 抗弯强度测试
        2.2.4 维氏硬度及断裂韧性测试
        2.2.5 颜色测试(L*、a*、b*)
3 氧化物着色剂对3Y-TZP牙科陶瓷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单掺氧化物着色剂对3Y-TZP牙科陶瓷性能的影响
        3.2.1 实验思路
        3.2.2 着色3Y-TZP陶瓷物相分析
        3.2.3 着色3Y-TZP陶瓷形貌分析
        3.2.4 着色3Y-TZP陶瓷抗弯强度分析
        3.2.5 着色3Y-TZP陶瓷色度分析
    3.3 Fe_2O_3和Er_2O_3混合着色3Y-TZP陶瓷研究
        3.3.1 实验思路
        3.3.2 色度及颜色匹配分析
        3.3.3 XRD图谱表征
        3.3.4 SEM形貌表征
        3.3.5 3Y-TZP陶瓷机械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浸泡着色对3Y-TZP牙科陶瓷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Fe~(3+)浸泡对3Y-TZP陶瓷性能的影响
        4.2.1 着色XRD物相表征
        4.2.2 着色SEM形貌表征
        4.2.3 陶瓷色度分析
        4.2.4 陶瓷的机械性能
    4.3 Er~(3+)浸泡对3Y-TZP陶瓷性能的影响
        4.3.1 着色XRD物相表征
        4.3.2 着色SEM形貌表征
        4.3.3 陶瓷色度分析
        4.3.4 陶瓷的机械性能
    4.4 浸泡时间对3Y-TZP陶瓷性能的影响
        4.4.1 XRD图谱表征
        4.4.2 渗透深度分析
        4.4.3 陶瓷色度分析
        4.4.4 抗弯强度分析
    4.5 氧化锆全瓷牙的设计与制备
    4.6 本章小结
5 黑色氧化锆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黑色颜料的探索研究
    5.3 实验思路
    5.4 黑色Fe-Cr-Mn系色料的性能表征
        5.4.1 色料物相分析
        5.4.2 光谱反射率曲线分析
    5.5 黑色3Y-TZP陶瓷性能表征
        5.5.1 XRD物相分析
        5.5.2 三点抗弯强度分析
        5.5.3 维氏硬度及断裂韧性分析
        5.5.4 SEM显微结构分析
        5.5.5 黑色氧化锆陶瓷颜色观察分析
    5.6 黑色氧化锆手机背板的设计与开发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2)前景与路径:改制中的湖南科技期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框架及方法
    第四节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
第二章 湖南省科技期刊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湖南省科技期刊的概况
    第二节 湖南省科技期刊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湖南省科技期刊的现状
        一、技术类期刊
        二、医学类期刊
        三、学术类期刊
        四、科普类期刊
        五、综合类期刊
第三章 湖南省科技期刊方阵的比较优势与不足
    第一节 在中国科技期刊中所占位置分析
    第二节 与国际同行业期刊对比分析
    第三节 相关科技期刊样本对比分析
        一、技术类期刊《电池》与相关期刊对比分析
        二、医学类期刊《中国现代医学杂志》与相关期刊对比分析
        三、学术类期刊《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与相关期刊对比分析
    第四节 湖南省科技期刊的优势、不足及原因
第四章 湖南省科技期刊改革前景与路径
    第一节 体制变革是首要
        一、亚洲部分国家传媒体制变革实践
        二、国外科技社团的运行与发展
        三、国内传媒体制变革创新实践
        四、湖南科技期刊的变革与方向
    第二节 人才引进是关键
        一、人才资源现状
        二、人才资源需求
    第三节 质量管理是保障
        一、拥有质量自源头开始
        二、提升质量从审稿入手
        三、保证质量于编辑落实
    第四节 市场运作是后盾
        一、引入期刊“绿色营销理念”
        二、推出以读者为中心的“蓝海战略”
    第五节 OA出版是趋势
        一、OA科技期刊介绍
        二、OA科技期刊的特征、优势
        三、OA科技期刊现状
        四、营造特色OA模式科技期刊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3)出口管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的创新之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表目次
图目次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关于出口管制原因的研究
        二、 关于出口管制目的的研究
        三、 关于出口管制形式的研究
        四、 关于出口管制措施的研究
        五、 关于出口管制影响的研究
        六、 关于出口管制政策主张的研究
        七、 关于出口管制效果的研究
    第三节 论文的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一、 论文的研究框架
        二、 论文的研究方法
        三、 论文的创新之处
        四、 论文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出口管制概述
    第一节 出口管制的涵义、构成与分类
        一、 出口管制的涵义
        二、 出口管制的构成
        三、 出口管制的分类
    第二节 出口管制的措施
        一、 国家专营
        二、 出口配额
        三、 出口禁运
        四、 出口关税
        五、 出口许可证
    第三节 出口管制的必要性
        一、 出口管制是确保国家安全利益的必然要求
        二、 出口管制是国家之间竞争的必然结果
        三、 出口管制是反对其他国家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
        四、 出口管制是促进贸易平等化的客观要求
        五、 出口管制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必然选择
    第四节 出口管制的目的
        一、 出口管制的经济目的
        二、 出口管制的政治目的
        三、 出口管制的其他目的
第三章 出口管制理论与政策的发展脉络
    第一节 重商主义的出口管制思想与政策
        一、 重商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二、 早期重商主义的出口管制思想与出口管制政策
        三、 晚期重商主义的出口管制思想与出口管制政策
    第二节 汉密尔顿的出口管制思想及政策实践
        一、 汉密尔顿的出口管制思想
        二、 汉密尔顿推行的出口管制政策
    第三节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与出口管制
        一、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与出口管制
第四章 出口管制与国际组织
    第一节 世界贸易组织与出口管制
        一、 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框架下关于出口管制的规定
        二、 世界贸易组织与出口管制的完善
    第二节 国际多边出口管制机制与出口管制
        一、 非正式国际组织与出口管制
        二、 国际多边出口管制机制与出口管制
        三、 国际多边出口管制机制面临的挑战及其完善
第五章 国外出口管制
    第一节 美国的出口管制
        一、 美国出口管制政策的演变
        二、 美国出口管制的法律体系
        三、 美国的出口管制清单和出口许可
        四、 美国的出口管制机构
        五、 美国出口管制改革的最新进展
    第二节 欧盟的出口管制
        一、 欧盟出口管制政策的演变
        二、 欧盟出口管制的法律体系
        三、 欧盟的出口管制清单和出口许可
        四、 欧盟的出口管制机构
    第三节 日本的出口管制
        一、 日本出口管制政策的演变
        二、 日本出口管制的法律体系
        三、 日本的出口管制清单和出口许可
        四、 日本的出口管制机构
        五、 日本的清单管制与全面管制
    第四节 俄罗斯的出口管制
        一、 俄罗斯出口管制政策的演变
        二、 俄罗斯出口管制的法律体系
        三、 俄罗斯的出口管制清单和出口许可
        四、 俄罗斯的出口管制机构
    第五节 国外出口管制的启示
        一、 国外出口管制的实质
        二、 国外出口管制的启示
第六章 中国的出口管制
    第一节 中国出口管制政策的演变
        一、 第一阶段的出口管制政策:1949-1978 年
        二、 第二阶段的出口管制政策:1978-1994 年
        三、 第三阶段的出口管制政策:1994 年至今
    第二节 中国出口管制的法律体系
        一、 出口管制主要法律
        二、 出口管制行政法规
        三、 出口管制部门规章
    第三节 中国的出口管制清单和出口管制措施
        一、 中国的出口管制清单
        二、 中国的出口管制措施
    第四节 中国的出口管制机构
        一、 中国主要的出口管制机构
        二、 受控物项和技术的出口许可审批过程
    第五节 中国出口管制的政策绩效
        一、 中国出口管制政策效果的整体评价
        二、 中国出口管制政策绩效的案例分析——以稀土出口管制为例
    第六节 中国出口管制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出口管制架构存在的问题
        二、 出口管制主体存在的问题
        三、 出口管制目标存在的问题
        四、 出口管制对象存在的问题
        五、 出口管制手段存在的问题
        六、 出口管制设施存在的问题
        七、 出口管制国际合作存在的问题
        八、 出口管制动态调整机制存在的问题
    第七节 中国出口管制的经验与教训
        一、 及时调整出口管制的重点
        二、 正确处理出口管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三、 对不同行业和不同种类的产品与技术设置不同的出口管制标准
第七章 完善中国出口管制体制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中国出口管制体制调整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第二节 完善中国出口管制体制的政策建议
        一、 健全出口管制的体系架构
        二、 统一出口管制机构
        三、 明确出口管制目标
        四、 及时更新出口管制对象
        五、 调整出口管制手段
        六、 增加对出口管制工作的资金投入与人员投入
        七、 加强出口管制的国际交流
        八、 建立成熟的应急机制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附件

(4)石煤灰渣二次焙烧酸浸提钒工艺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次
1 绪论
    1.1 石煤提钒的背景及意义
    1.2 钒矿资源种类及资源状况
        1.2.1 钒钛磁铁矿
        1.2.2 铀钒矿
        1.2.3 钒酸盐矿
        1.2.4 原油
        1.2.5 废催化剂
        1.2.6 石煤
    1.3 五氧化二钒的用途
        1.3.1 V_2O_5在钢铁行业中的用途
        1.3.2 V_2O_5在化学工业中的用途
        1.3.3 V_2O_5在钒电池中的用途
        1.3.4 V_2O_5在生物医学中的用途
    1.4 石煤提钒工艺研究现状
        1.4.1 石煤提钒原理
        1.4.2 钠法焙烧提钒工艺
        1.4.3 氧化焙烧酸浸提钒工艺
        1.4.4 氧化焙烧碱浸提钒工艺
        1.4.5 钙法焙烧提钒工艺
        1.4.6 苛化泥焙烧提钒工艺
        1.4.7 复合添加剂焙烧提钒工艺
        1.4.8 无氯型复合添加剂焙烧提钒工艺
        1.4.9 钙法成球循环流化床锅炉焙烧提钒工艺
        1.4.10 回转窑焙烧提钒技术
        1.4.11 石煤直接酸浸提钒工艺
        1.4.12 石煤氧压直接酸浸提钒工艺
        1.4.13 中间盐法石煤灰渣直接酸浸提钒工艺
    1.5 石煤提钒工艺今后研究重点展望
        1.5.1 提高石煤综合利用效益
        1.5.2 石煤焙烧机理和技术研究
        1.5.3 符合循环经济模式的新工艺流程研究
    1.6 课题的提出
        1.6.1 研究课题的提出
        1.6.2 含钒灰渣二次焙烧酸浸提钒工艺简述
        1.6.3 本文研究内容
    1.7 本章小结
2 试验原料、设备及方法
    2.1 含钒灰渣特性分析
        2.1.1 含钒灰渣来源及组成
        2.1.2 原料化学成分分析
        2.1.3 含钒灰渣粒径分析
        2.1.4 含钒灰渣X射线衍射(XRD)分析
        2.1.5 含钒灰渣扫描电镜(SEM)分析
    2.2 试验设备及方法
        2.2.1 试验设备
        2.2.2 二次焙烧试验方法
        2.2.3 酸浸试验方法
    2.3 提钒试验中常用的分析方法
        2.3.1 分析术语定义
        2.3.2 分析所需试剂
        2.3.3 固体样品中V_2O_5含量的分析方法
        2.3.4 液体样品V_2O_5浓度分析方法
    2.4 本章小结
3 含钒灰渣二次焙烧条件试验研究
    3.1 二次焙烧原理
    3.2 复合添加剂A对钒转化率影响正交试验
        3.2.1 试验原料及方案
        3.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3 复合添加剂B对钒转化率影响正交试验
        3.3.1 试验原料及方案
        3.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4 二次焙烧时间单因素对钒转化率的影响试验
        3.4.1 试验原料及方案
        3.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5 二次焙烧条件优化正交试验
        3.5.1 试验原料及方案
        3.5.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6 不同加水量生料二次焙烧试验
        3.6.1 试验目的及方法
        3.6.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熟料酸浸条件试验研究
    4.1 酸浸试验原理
    4.2 不同硫酸浓度下浸出时间对钒浸出率的影响试验
        4.2.1 试验方案
        4.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4.3 不同酸浸温度下浸出时间对钒浸出率的影响试验
        4.3.1 试验方案
        4.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4.4 不同液固比时浸出时间对钒浸出率的影响试验
        4.4.1 试验方案
        4.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4.5 搅拌酸浸与静置酸浸对比试验
    4.6 本章小结
5 二次焙烧与酸浸过程中氯、氟元素迁徙试验研究
    5.1 试验设备及仪器
        5.1.1 固定床管式炉燃烧试验台
        5.1.2 快速蒸馏装置
        5.1.3 离子色谱分析仪
    5.2 氯、氟元素测定原理及方法
        5.2.1 溶液中氯测定原理及方法
        5.2.2 固体中氯测定原理及方法
        5.2.3 溶液中氟测定方法
        5.2.4 固体中氟测定原理及方法
    5.3 二次焙烧烟气中氯、氟元素的测定
        5.3.1 试验原理
        5.3.2 试验方法
        5.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5.4 其他形态氯、氟元素的测定
        5.4.1 熟料中氯、氟元素的测定
        5.4.2 酸浸液中氯、氟元素的测定
        5.4.3 残渣中氯、氟元素的测定
    5.5 氯、氟质量平衡计算
    5.6 氯、氟污染物处理建议
    5.7 本章小结
6 二次焙烧阶段燃烧炉选择试验研究
    6.1 生料在不同氧含量气氛中二次焙烧试验
        6.1.1 试验目的
        6.1.2 试验方法及方案
        6.1.3 试验结果及分析
    6.2 生料在不同气氛流速中二次焙烧试验
        6.2.1 试验目的
        6.2.2 试验方法及方案
        6.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6.3 流化床燃烧炉二次焙烧生料试验
        6.3.1 试验目的
        6.3.2 试验设备与方法
        6.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6.4 移动床燃烧炉二次焙烧生料探索试验
        6.4.1 试验目的
        6.4.2 试验台介绍
        6.4.3 试验方法及方案
        6.4.4 试验结果及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二次焙烧反应机理初步分析
    7.1 上林石煤及灰渣中钒的赋存特性分析
    7.2 二次焙烧固态反应特性分析
    7.3 二次焙烧原料与熟料SEM对比分析
    7.4 NACL在二次焙烧中的反应机理与作用
    7.5 CaF_2在二次焙烧中的反应机理与作用
    7.6 CaCO_3在二次焙烧中的反应机理与作用
    7.7 复合添加剂在二次焙烧中的综合作用机理分析
    7.8 本章小结
8 石煤灰渣二次焙烧酸浸提钒工艺技术经济可行性初步分析
    8.1 石煤灰渣二次焙烧酸浸提钒工艺技术可行性分析
    8.2 石煤灰渣二次焙烧酸浸提钒工艺经济可行性分析
    8.3 本章小结
9 全文总结
    9.1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
        9.1.1 提出石煤灰渣二次焙烧酸浸提钒工艺
        9.1.2 含钒灰渣二次焙烧条件试验研究
        9.1.3 熟料酸浸条件试验研究
        9.1.4 二次焙烧与酸浸过程中氯、氟元素迁徙试验研究
        9.1.5 二次焙烧阶段燃烧炉选择试验研究
        9.1.6 二次焙烧反应机理初步分析
        9.1.7 石煤灰渣二次焙烧酸浸提钒工艺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
    9.2 主要创新点
    9.3 有待深入开展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5)导电聚合物电极材料研究及其固体钽电解电容器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电解电容器简介
        1.1.1 电解电容器的结构特点
        1.1.2 固体钽电解电容器的性能特点
        1.1.3 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应用
        1.1.4 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发展趋势
    1.2 固体电解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进展
        1.2.1 无机材料二氧化锰(MNO_2)
        1.2.2 电荷转移型导电聚合物TCNQ
        1.2.3 结构型导电聚合物电极材料
    1.3 结构型导电聚合物电极电解电容器的性能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3.1 有机电解质电解电容器的性能特点
        1.3.2 有机电解质固体钽电解电容器的应用
        1.3.3 存在的问题
    1.4 论文的选题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固体电解电容器主要性能指标及设计原理
    2.1 固体电解电容器主要性能指标
        2.1.1 电容量C
        2.1.2 损耗角正切值
        2.1.3 等效串联电阻ESR
        2.1.4 漏电流
        2.1.5 纹波电压(电流)
    2.2 高频低ESR固体钽电解电容器设计原理
        2.2.1 固体电解电容器ESR的主要来源分析
        2.2.2 固体电解电容器电性能设计原理
    2.3 主要原材料及电容器制造设备
        2.3.1 主要原材料
        2.3.2 主要测试仪器和电容器制备设备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导电聚合物PEDT单体的合成方法与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原理及合成路线设计
        3.2.1 EDOT的合成路线一
        3.2.2 EDOT的合成路线二
        3.2.3 两条合成路线的比较
    3.3 合成方法
        3.3.1 硫代二乙酸二乙酯的合成方法
        3.3.2 2,5—二甲酸乙酯—3,4—二羟基噻吩的合成方法
        3.3.3 2,5—二甲酸乙酯—3,4—乙撑二氧噻吩的合成方法
        3.3.4 2,5—二甲酸—3,4—乙撑二氧噻吩的合成方法
        3.3.5 3,4—乙撑二氧噻吩的合成方法
    3.4 合成工艺及工艺优化
        3.4.1 硫代二乙酸二乙酯的合成工艺
        3.4.2 2,5—二甲酸乙酯—3,4—二羟基噻吩的合成工艺
        3.4.3 2,5—二甲酸乙酯—3,4—乙撑二氧噻吩的合成工艺
        3.4.4 2,5—二甲酸—3,4—乙撑二氧噻吩的合成工艺
        3.4.5 3,4—乙撑二氧噻吩的合成工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EDT的化学合成方法、工艺及性能研究
    4.1 导电聚合物PEDT化学聚合机理
    4.2 导电聚合物PEDT化学聚合动力学方程的推导及验证
        4.2.1 化学聚合动力学方程的推导
        4.2.2 聚合动力学方程的验证
    4.3 化学聚合PEDT薄膜电导率控制工艺研究
        4.3.1 反应时间的影响
        4.3.2 不同氧化剂的影响
        4.3.3 聚合温度的影响
        4.3.4 反应介质的影响
        4.3.5 聚合反应中溶剂含量对膜的导电性的影响
        4.3.6 驱除溶剂的温度对膜性能的影响
    4.4 PEDT半定量分子量的测定及其与导电率关系
    4.5 PEDT薄膜材料的热稳定性研究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有机电容器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
    5.1 有机固体钽电解电容器制备工艺设计
    5.2 钽粉比容的选择
    5.3 金属氧化膜形成工艺的选择
        5.3.1 钽阳极氧化原理
        5.3.2 氧化膜形成工艺
    5.4 聚合物阴极被膜方法对固体钽电容器电性能的影响
        5.4.1 表面活性预处理对固体钽电容器容量的影响
        5.4.2 相容性中间隔离技术对有机固体钽电容器耐压性能的影响
        5.4.3 中间补形成对漏电流的影响
        5.4.4 清洗对漏电流的影响
        5.4.5 受限空间内被覆聚合物薄膜工艺对电容器ESR的影响
        5.4.6 在线掺杂对ESR的影响
        5.4.7 钽块表面PEDT薄膜厚度对ESR的影响
    5.5 化学聚合成膜工艺参数对电容器各项电性能的影响
        5.5.1 成膜工艺参数对电容器的电容量和损耗的影响
        5.5.2 成膜工艺参数对电容器的等效串联电阻(ESR)的影响
    5.6 老化的作用及作用机理
        5.6.1 样品的制作(聚PEDT钽电容器)
        5.6.2 老化效果与作用机理
    5.7 被膜工艺的优化
    5.8 片式有机固体钽电解电容器微观分析
    5.9 片式有机固体钽电解电容器频率及温度特性研究
        5.9.1 ESR—频率特性
        5.9.2 容量—频率特性
        5.9.3 容量—温度特性
    5.10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有机电容器失效机理分析及可靠性实验
    6.1 有机固体钽电解电容器失效机理
        6.1.1 由介质层材料变化引起的失效机理
        6.1.2 由阴极层材料引起的失效机理
        6.1.3 有机电容器自愈机理
    6.2 有机电容器可靠性实验
        6.2.1 实验设计
        6.2.2 实验结果及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6)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目的
    1.1.3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2.3 对国内外研究的评述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总体结构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2.1.1 垄断优势理论
    2.1.2 内部化理论
    2.1.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1.4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2.1.5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2.2 投资环境理论
    2.2.1 仿真国际投资环境理论
    2.2.2 低门槛理论
    2.2.3 综合投资环境理论
    2.2.4 投资发展周期理论
    2.2.5 区位经济理论
2.3 投资环境评价方法
    2.3.1 国别冷热比较法
    2.3.2 投资环境等级评分法
    2.3.3 投资环境动态分析法
    2.3.4 多因素和关键因素评估法
    2.3.5 抽样评估法
    2.3.6 相似度评价法
    2.3.7 准数分析法
2.4 招商引资理论
    2.4.1 马克思的区域平均利润率——招商引资的理论基础
    2.4.2 “两缺口模型”理论
    2.4.3 “四缺口模型”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系统分析
3.1 区域投资环境概述
    3.1.1 区域的概念
    3.1.2 区域投资环境的概念
    3.1.3 区域投资环境的作用
    3.1.4 区域投资环境的特征
    3.1.5 区域投资环境的类型
    3.1.6 区域投资环境的构成要素
3.2 招商引资概述
    3.2.1 招商引资概念解析
    3.2.2 招商引资的分类
    3.2.3 招商引资对受资地区的作用分析
    3.2.4 衡量招商引资的主要量化指标分析
3.3 区域投资环境与招商引资的关系分析
    3.3.1 经济要素与招商引资的关系
    3.3.2 社会文化要素与招商引资的关系
    3.3.3 基础设施要素与招商引资的关系
    3.3.4 政治法律要素与招商引资的关系
    3.3.5 自然地理要素与招商引资的关系
3.4 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系统框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墓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经济环境子系统要素分析
4.1 经济环境子系统要素分析
    4.1.1 经济环境子系统概述
    4.1.2 经济环境子系统评价要素框架
4.2 关键经济环境指标的筛选
    4.2.1 经济环境指标主成分分析模型的构建
    4.2.2 经济环境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4.2.3 经济环境指标筛选的结果
4.3 经济环境指标与招商引资关系模型的建立
    4.3.1 经济环境指标与招商引资指标关系模型的前提条件
    4.3.2 经济环境指标与招商引资指标关系模型的构建
    4.3.3 关系模型运行的结果
4.4 运行结果的分析
    4.4.1 经济竞争力综合因子与招商引资分析
    4.4.2 经济效益综合因子与招商引资分析
    4.4.3 金融与市场综合因子与招商引资分析
    4.4.4 经济结构综合因子与招商引资分析
    4.4.5 经济发展综合因子与招商引资分析
4.5 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经济环境子系统总体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社会文化子系统要素分析
5.1 社会文化子系统要素分析
    5.1.1 社会文化子系统概述
    5.1.2 社会文化子系统评价要素框架
5.2 区域投资环境社会文化指标的筛选
    5.2.1 样本的选取
    5.2.2 模型的选取
    5.2.3 社会文化指标的聚类结果
    5.2.4 社会文化指标聚类结果的解释
5.3 社会文化指标与招商引资关系模型的建立
    5.3.1 社会文化指标与招商引资指标关系模型的前提条件
    5.3.2 社会文化指标与招商引资关系模型的构建
    5.3.3 模型运行的结果
    5.3.4 社会文化指标的选择
5.4 对筛选结果的分析
    5.4.1 社会状况与招商引资
    5.4.2 文化环境与招商引资
    5.4.3 科技教育与招商引资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基础设施子系统要素分析
6.1 基础设施子系统要素分析
    6.1.1 基础设施子系统概述
    6.1.2 基础设施子系统评价要素框架
6.2 区域投资环境的基础设施指标的筛选
    6.2.1 样本的选取
    6.2.2 模型的选取
    6.2.3 基础设施指标聚类
    6.2.4 基础设施指标聚类结果解释
6.3 基础设施指标与招商引资关系模型的建立
    6.3.1 基础设施指标与招商引资关系模型的前提条件
    6.3.2 建立关系模型中若干问题的处理
    6.3.3 基础设施指标与招商引资指标关系模型的构建
    6.3.4 模型运行的结果
    6.3.5 基础设施指标的选择
6.4 对筛选结果的分析
    6.4.1 生活设施与招商引资
    6.4.2 交通运输设施与招商引资
    6.4.3 邮电通讯设施与招商引资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政治法律子系统要素分析
7.1 政治法律子系统要素分析
    7.1.1 政治法律子系统概述
    7.1.2 政治法律子系统评价要素框架
7.2 区域投资环境的政治法律指标的筛选
    7.2.1 样本的选取
    7.2.2 指标的分类
    7.2.3 政治法律指标聚类结果分析
7.3 政治法律指标与招商引资关系的模型分析
    7.3.1 关系模型建立的前提条件
    7.3.2 政治法律指标与招商引资指标关系模型的构建
    7.3.3 模型运行的结果
    7.3.4 政治法律指标的选择
7.4 运行结果的分析
    7.4.1 政府环境与招商引资
    7.4.2 政策环境与招商引资
    7.4.3 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与招商引资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墓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自然地理子系统要素分析
8.1 自然地理子系统要素分析
    8.1.1 自然地理子系统概述
    8.1.2 区域投资环境自然地理子系统构成框架
8.2 区域投资环境自然地理子系统指标的筛选
    8.2.1 样本的选取
    8.2.2 自然地理指标的聚类
    8.2.3 自然地理指标聚类结果分析
8.3 自然地理指标与招商引资关系研究
    8.3.1 自然地理指标与招商引资关系模型的构建前提条件
    8.3.2 自然地理指标与招商引资关系模型的构建
    8.3.3 模型运行的结果
    8.3.4 自然地理指标的选择
8.4 对筛选结果的分析
    8.4.1 自然资源与招商引资
    8.4.2 环境状况与招商引资
    8.4.3 区位条件与招商引资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评价
9.1 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综述
    9.1.1 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的含义
    9.1.2 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的意义
9.2 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9.3 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方法的确定
    9.3.1 评价方法的选择
    9.3.2 对评价指标的处理
    9.3.3 样本的选取
9.4 经济环境评价
    9.4.1 利用外资的经济环境评价
    9.4.2 利用内资的经济环境评价
9.5 社会文化环境评价
    9.5.1 利用外资的社会文化环境评价
    9.5.2 利用内资的社会文化环境评价
9.6 基础设施环境评价
    9.6.1 利用外资的基础设施环境评价
    9.6.2 利用内资的基础设施环境评价
9.7 政治法律环境评价
    9.7.1 利用外资的政治法律环境评价
    9.7.2 利用内资的政治法律环境评价
9.8 自然地理环境评价
    9.8.1 利用外资的自然地理环境评价
    9.8.2 利用内资的自然地理环境评价
9.9 区域投资环境总体评价
    9.9.1 利用外资的区域投资环境总体评价
    9.9.2 利用内资的区域投资环境总体评价
9.10 本章小结 第10章 实证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10.1 黑龙江省当前投资环境综述
    10.1.1 经济环境
    10.1.2 社会环境
    10.1.3 基础设施环境
    10.1.4 政治法律环境
    10.1.5 自然地理环境
10.2 黑龙江省招商引资研究
    10.2.1 纵向对比:1995-2005年黑龙江省招商引资变化情况
    10.2.2 横向对比:黑龙江省与其他地区招商引资情况对比
    10.2.3 黑龙江省招商引资的产业分布
10.3 黑龙江省招商引资的投资环境评价
    10.3.1 黑龙江省投资环境在全国的定位
    10.3.2 黑龙江省招商引资的投资环境优劣势分析
10.4 黑龙江省投资环境改善的建议
    10.4.1 简化审批手续,提高政府效率
    10.4.2 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0.4.3 改革和完善市场体系
    10.4.4 培育新的增长点,发展服务业
    10.4.5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功能
    10.4.6 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
10.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7)矿床成矿地质特征与矿物分离的关系研究——以夜长坪钼钨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成矿地质特征
    1.1 矿石类型
    1.2 成矿期次研究
2 钼、钨的赋存状态对矿物分离的影响
3 磁选分离实验研究
4 结 论

(8)矿床成矿地质特征与矿物分离的关系研究——以夜长坪钼钨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成矿地质特征
    1.1 矿石类型
    1.2 成矿期次研究
2 钼、钨的赋存状态对矿物分离的影响
3 磁选分离实验研究
4 结 论

(9)锑烯基范德华异质结光电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二维半导体材料在光电器件的重要性
    1.2 半导体结构与性质简介
    1.3 新型材料锑烯的性质与应用
    1.4 新型范德华异质结
        1.4.1 传统半导体异质结
        1.4.2 新型范德华异质结
        1.4.3 锑烯基范德华异质结的理论研究
    1.5 本论文工作简介
2.研究理论基础和软件介绍
    2.1 第一性原理理论研究的优势
    2.2 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
    2.3 玻恩—奥本海默近似
    2.4 HARTREE—FOCK方法
    2.5 密度泛函理论
    2.6 计算软件介绍
        2.6.1 第一性原理的自洽计算流程
        2.6.2 Materials Studio简介
        2.6.3 VESTA简介
3.锑烯类半导体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子性质的研究
    3.1 引言
    3.2 计算模型和方法
    3.3 单层半导体的边缘重构与稳定性
        3.3.1 单层锑烯类半导体的电子性质
        3.3.2 边缘重构的稳定性与电子性质
        3.3.3 硒化镓纳米带的平衡形貌图
    3.4 本章小结
4.界面效应对于锑烯/砷化镓异质结光学性质影响的研究
    4.1 引言
    4.2 计算参数与计算模型
    4.3 计算结果与讨论
        4.3.1 锑烯/砷化镓范德华异质结构的几何结构与稳定性
        4.3.2 锑烯/砷化镓范德华异质结的电子性质研究
        4.3.3 锑烯/砷化镓异质结光学性质的研究
    4.4 本章小结
5.应力条件对于锑烯/锗烯范德华异质结光电性质的研究
    5.1 引言
    5.2 计算方法和模型
    5.3 计算结果和讨论
        5.3.1 锑烯和锗烯的本征性质及其异质结结构
        5.3.2 应变条件下锑烯/锗烯异质结的电子性质
        5.3.3 应变条件下锑烯/锗烯异质结的光学性质
    5.4 本章小结
6.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后续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10)压力管道焊接接头无损检测抽查组批的深入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压力管道焊接接头无损检测的方式分析
2 国内外焊接接头无损检测标准比较
3 焊接接头质量管理的建议
4 结语

四、《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4年总目次(论文参考文献)

  • [1]氧化锆陶瓷的着色及机械性能研究[D]. 王兴明. 中国计量大学, 2019(02)
  • [2]前景与路径:改制中的湖南科技期刊观察[D]. 屈湘玲. 湖南师范大学, 2012(12)
  • [3]出口管制研究[D]. 彭爽. 武汉大学, 2012(07)
  • [4]石煤灰渣二次焙烧酸浸提钒工艺的试验研究[D]. 余德麒. 浙江大学, 2011(07)
  • [5]导电聚合物电极材料研究及其固体钽电解电容器技术[D]. 徐建华. 电子科技大学, 2008(05)
  • [6]基于招商引资的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研究[D]. 潘霞.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05)
  • [7]矿床成矿地质特征与矿物分离的关系研究——以夜长坪钼钨矿为例[J]. 马驰,常学勇,赵平,张艳娇. 矿产综合利用, 2021(06)
  • [8]矿床成矿地质特征与矿物分离的关系研究——以夜长坪钼钨矿为例[J]. 马驰,常学勇,赵平,张艳娇. 矿产综合利用, 2021(06)
  • [9]锑烯基范德华异质结光电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 王宁. 中国计量大学, 2019(02)
  • [10]压力管道焊接接头无损检测抽查组批的深入思考[J]. 郭晶,姚广印. 山东工业技术, 2018(02)

标签:;  ;  ;  ;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4年总目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