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物流基地,推动我国物流业大发展

打造物流基地,推动我国物流业大发展

一、建设物流基地,促进我国物流产业的大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沙希斯兰[1](2020)在《中国东北地区对俄边境物流通道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发展,物流通道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联系纽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东北地区在中俄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关注东北地区对俄边境物流通道建设问题,对于完善中俄贸易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俄贸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详细澄清了物流通道、物流中心等重要概念,阐释了国际贸易分工和区域经济合作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东北地区对俄边境物流通道体系建设现状,并对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的物流基础设施、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其次对中国东北地区对俄边境物流通道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面临的机遇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最后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东北地区对俄罗斯物流通道建设的对策建议。

金恩焘[2](2020)在《数字乡村战略下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研究》文中认为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及“数字乡村”这一新的理念;2019年,中央又进一步制定“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助推乡村振兴的计划”。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在农业发展及农村经济社会中的应用,是为提高农民现代信息技能而内生的现代化转型发展路径。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使农业规模化、生态环保、生鲜电商、自媒体公众参与、用户消费体验等市场要素发生根本性变化,对农产品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对传统农产品流通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新的挑战。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创新,涉及流通市场主体、流通商业模式、流通基础设施、品质溯源监督以及流通技术手段等多个维度,是实施数字乡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创新构建适应我国未来农业发展趋势的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生活的需求,成为本课题的重要研究目标。我国现有农产品流通体系是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枢的分散-集中-分散模式,主要以线下面对面大宗交易、极低冷链率的常温存储运输为主,存在流通环节过多、流通效率低、成本高、腐损高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弊端,导致农户手上新鲜优质农产品售价低与居民采购价格高、质量差的矛盾。结合理论学习和文献综述,通过对江西省农产品流通体系的考察与实践,本论文从农业生态包容、农业生产效率、城乡福祉差距、公众网络参与等视角,分析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的外部环境演变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紧扣农产品流通效率和流通质量两个核心维度,构建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模型;引入自媒体舆情分析、监控、引导等新方法,探讨农产品安全治理的营销引导动力机制;以农村电商模式创新为提升流通效率起点,以冷链物流体系创新为提升流通质量突破口,运用系统动力学分析工具,完成生鲜电商平台设计与实践,探索构建新时代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通过实地考察与文献综述确定研究问题和研究路线。历经四年时间对国内多个省份及江西省内60多个县的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企业实地考察,深入掌握传统农产品流通弊端以及创新升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农产品流通领域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CiteSpace对农产品流通研究领域绘制知识图谱,数据显示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农产品供应链、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流通效率和流通成本是当前农产品流通研究领域的热点。通过文献检索分析对知识结构进行了补充和梳理,为系统了解农产品流通领域实情捕捉可靠数据,避免了传统归纳文献方法的主观性。在实地考察与文献综述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围绕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和流通质量两个研究突破口,设计了以网络舆情为农产品流通安全治理的营销引导动力机制,以农村电商、生鲜电商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为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的途径,以冷链物流为骨干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产品流通质量提升的平台,构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中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的研究路线。第二、通过宏观环境演变格局的多视角分析,创新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价值导向概念模型。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必须宏观把握流通两端的外部环境演变格局。本论文重点从农业生产端的农业生态包容、农业生产效率和城乡需求端的城乡福祉差距、公众网络参与等环境要素入手,创新构建了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价值导向概念模型。在农业生产端,以粮食生产区为例研究我国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的空间包容性,确定了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支撑下实现新的粮食安全战略价值导向;分析农业生产效率区域差异演变及驱动因素,发现在农业规模化、土地托管、农业合作社、农业专业化、资本化等三农政策持续推动下,我国农业综合生产效率提升迅速、区域差异演变加快,但农业规模效率提升明显高于农业技术效率提升,这种失衡的演变规律暴露出比较严重的农产品安全问题,如农药残留导致的土地板结严重及催熟剂、增甜剂滥用等。这些问题的重要根源之一在于消费端对农产品安全的迫切需求和监督权,无法通过现有的流通体系传导到生产端。在城乡需求端,通过城乡福祉差异时空分异与政策研究,发现城乡居民福祉差距持续缩小,对健康食品、优质食品、特色食品的需求不断提升。通过对新媒体食品安全舆情事件研究,分析网络典型案例发生发酵及平息发展过程,以及与意见领袖深度访谈,提出两个舆论场及话语融合平衡模型,探究了消费者需求意见更广泛、低成本和较迅速的表达方式,推进公众对农产品安全的有效社会监督。第三、通过农村电商商业模式迭代创新过程,探究农产品电商企业组织体系创新。在对农村电商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梳理的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对案例企业四年的跟踪研究,案例企业通过混合制改革创新商业模式并搭建农村电商平台,实现效率机制和合法性机制耦合,带动农产品销售额、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经过混合制改革后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X+1”农村电商商业模式,聚焦整合工业品服务下行、农业生产资料下行的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上行的最先一公里的仓、运、网点等综合城乡共同配送资源,不仅保留了企业商业模式原有驱动因素,还获得了企业合法性和与国有企业资源优势融合的驱动因素,补充了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因素理论,丰富农产品电商企业组织体系混合所有制改革创新的研究视角,为现代农产品流通环节中电商企业组织体系创新提供了实践样板。第四、通过推动政策实施为导向构建冷链物流骨干网建设,创新农产品流通质量体系。冷链物流是我国农业产业中的一个硬短板,中央政治局会议将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列入补短板工程。在整个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整体提升是真正解决农产品流通质量问题的根本和关键所在。以推动政策实施为导向,从政策顶层设计、行业总体规划的视角,在第四方物流和农村电商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础上,以江西为例,依托供销合作社构建全省冷链骨干网,以图改善、解决冷链流通率较低、流通方式落后,体系不健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以及规模偏小、冷链物流没有形成网络等现实问题,为实现农产品高质量流通提供保障,提升农产品流通质量、缩短了农产品流通周期,从政策实践上推动了 115亿元的冷链流通体系的建设。第五、通过引入舆情处理机制,探索数字乡村战略下新媒体舆情与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研究。数字乡村战略使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日益趋向于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新媒体的崛起,也使得农产品安全更易受到舆论的监督。构建大数据舆情衍生规律模型,利用食品安全舆情倒逼农产品流通体系做出自我革新、自我完善。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效率,通过用户反馈,寻找整个流通体系的问题症结,倒逼企业不断完善流通体系。针对网络舆情中网民行为分析,基于社会网络下新媒体舆情用户行为特征研究,发现微博大V等新媒体代表人士,对于推动网络舆情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Pajek软件,根据大数据环境下意见领袖相关特征对用户进行聚类分析,以此识别不同类型的新媒体代表人物。新媒体舆情的宏观环境演变为现代农产品流通营销引导体系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为农产品流通电商平台和信息化系统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第六、通过前期理论研究,指导完成创新农产品流通体系生鲜电商平台的建设实践。综合考虑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价值导向,基于流通效率和流通质量提升、商业模式创新、冷链流通基础设施、舆情监督与溯源体系等综合设计理念,采取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四点一面设计模型,完成生鲜电商平台系统要素分析、流率基本入树模型、系统反馈基摸分析等,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实现符合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生鲜电商平台,并跟踪平台运营一年以上,初步实现预期效果。综上所述,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具有流通中间环节少、流通效率高的特点,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农村电商商业模式以及冷链物流骨干网创新,避免了传统农产品流通体系弊端,提升了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了农产品流通损耗、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福祉,对数字乡村战略下推进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具有较强实践意义。在数字乡村战略背景下,从生产端、流通端、消费端三个外部宏观环境演变格局视角,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引入农产品电商商业模式迭代创新、冷链物流骨干网建设、自媒体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等创新要素,围绕流通质量和流通效率创新设计新型农产品流通生鲜电商平台,对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贡献和创新价值。整个研究过程中,分别采取了扎根理论、系统动力学、社会网络分析、文献计量分析等方法,工具上采用了 Citespace、Noteexpress、Pajek、Vensim、Xmind等,较好地将研究方法、研究工具有效应用于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问题研究中,对该领域其他研究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研究累计发表了一篇一区SCI、四篇CSSCI和一篇中文核心,两份对策性建议报告获得省领导批示,获得十项企业联合研发的软件着作权。研究不足在于相关内容选择跨度较大,对多维度有机融合的整体性研究,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研究可以将冷链物流、农产品电商、网络舆情压力传导机制等多维度深度融合,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深入推动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升级建设。

张鹏博[3](2020)在《澄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与用地布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毫无疑问,经开区已经成为区域和城市发展的一种强力催化剂,不仅提高了城市与区域整体的经济实力,更促进了未来规划蓝图的实施。而新时期的经开区发展规划就显得任重道远,产业的生产手段与发展方式日益增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也蓄势待发。经开区的主要功能是生产,这就要求经开区进行发展战略的转变,产业结构的重组以及发展模式的升级。本次规划研究重点对经开区的产业发展和用地布局进行研究,提出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经开区用地布局。依托于对经开区发展态势的解读,立足于区域背景下产业发展的视角,强化于产业发展问题的研判,依此对经开区产业结构进行研究。构建经开区产业发展思路,组织经开区产业选择的策略,延伸产业链,完善优化经开区的产业体系。对经开区总体定位,空间发展,目标定位做出准确的判断,形成经开区产业发展及其用地布局的最终空间整合。以澄城经开区为实际案例对产业发展及其用地布局进行实践阐释,以澄城经开区现有发展条件为研究基础,通过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剖析,发展结构进行研判,提出适合澄城经开区的产业发展思路,并以产业发展为基础进行空间规划整合,科学理性的为澄城经开区的发展提出建议。

杨佳骏[4](2020)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重庆第三方保税物流发展战略与实施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3年,我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思路并正式实施后,我国与沿线64国的经济与贸易往来日渐密切。2018年海关总署加紧了海关监管政策的改革,全面通关一体化逐渐开展起来,其中海关在深化改革保税货物监管方式中将监管车辆要求、查验要求变得更加简化快速。在这种背景下,加快改革自由贸易试验区内企业保税物流运作模式已刻不容缓,迫切需要优化和改良保税物流各业务形态的流程运作。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与2017年4月1日正式挂牌运营,依托西永综合保税区、两路寸滩综合保税区、江津综合保税区三个综合保税区和三条国际大通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重庆如何进一步提升保税物流能力,是下一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重点。基于此,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下重庆第三方保税物流发展战略与实施路径研究为题,首先从一带一路与国际贸易及自贸区、一带一路与国际物流、一带一路与保税物流三个方面对已有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利用PEST分析法,对重庆第三方保税物流发展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的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随后从中欧班列(国际多式联运)、“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多式联运)、航空运输(国际多式联运)、长江黄金水道四个方面对第三方保税物流现有路径进行了梳理,进而利用SWOT分析法,对重庆第三方保税物流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建议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实施SO战略,利用西南地区经济与物流双中心的位置优势,结合国家大力发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贸易大发展的国家战略部署,重点发展与建设西向、南向与东向保税物流大通道。最后提出继续加强中欧班列(保税)、积极引导并加强西部际陆海保税新通道、积极拓展国际保税空运、运用铁海联运多式联运优化提升长江黄金水道保税物流的重庆第三方保税物流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

宋长利[5](2019)在《中国沿海港口群经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世界港口大国,我国港口规模连续多年来稳居世界第一。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发展过程中,全球港口呈集聚化发展趋势。我国沿海港口为了提升在全球竞争范围中的整体实力,逐渐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东南沿海、珠三角和西南沿海五大港口群。由于港口群形成优势互补、合作互动的港口环境,从而使得港口产生出巨大的聚集经济辐射效应,推动腹地经济不断向港口群四周及内陆扩展。聚集经济效应不仅推动了港口群自身的发展,而且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在我国港口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如港口群区域内港口之间的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等问题。因此,分析港口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进行实证分析,对于建设一个高效有序的港口群整体,发挥港口群聚集经济效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本研究首先结合国内外关于沿海港口群经济发展研究的经验,总结沿海港口群经济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论述了中国五大沿海港口群发展现状,并分析沿海港口群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其次,对影响我国沿海港口群发展的国际、国内因素进行分析,对我国沿海港口群发展的效应进行分析。然后,基于2008年至2017年十年间各沿海港口群主要港口的港口吞吐量等生产数据和相关经济数据,分别对各沿海港口群进行实证分析:基于超效率DEA方法对港口进行产业技术效率评价;对港口产业技术效率进行影响因素协方差分析;利用区位熵指标、空间基尼系数和赫芬达尔指数对港口群港口进行产业集聚水平评价;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利用Geoda软件计算对港口群内各港口间空间经济影响进行分析。最后,本研究结合当前的形势,对各沿海港口群未来经济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并提出针对港口群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本研究的总体目的是总结当前沿海港口群经济发展的经验,分析我国沿海港口群发展现状和问题,应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各沿海港口群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该研究结果有利于明确我国沿海港口群发展现状、为我国沿海港口群制定未来的发展规划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黄晓永[6](2019)在《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战略优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日新月异,无论是进出口贸易量,还是国内生产资料和商品的流动性都迎来了飞速发展期,进出口和物流业务年均增长速度均远超经济增长速度,物流业发展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近年来伴随着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我国经济业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对现代新型物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成为优先发展的行业并成为区域发展的支撑点。合肥市地处安徽中部,是安徽省重要经济、文化中心及省会城市,区位优势明显,是我国内陆地区的交通枢纽,同时也是物流的重要集散地。首先,通过对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战略的研究,协助其明确发展目标、理清发展思路、优化发展战略、促进产业园绩效提升,使之形成地方支柱产业;其次,可以对安徽物流经济发展和合肥市政府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再次能够进一步填补对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战略研究的不足。本文在深入分析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现状后,选取PEST理论分析法,从产业园区所处政治环境、产业园区所处市场环境,从合肥市社会文化因素和技术因素分析合肥市商贸物流园所处的宏观环境,并进一步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优势、经济发展劣势和面临的机会以及针对内外部威胁进行系统的分析,为产业园区战略优化对策的提出提供理论依据,最后提出其战略优化的方针策略和实施措施,并得出以下结论:(1)物流园区不能盲目运作,需先做好明确规划定位。“大而全”的现有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仅仅靠数量多是无法取得效益上的优势,对于像物流这种集中了较多服务企业和密集物流工商业的场所,其具备规模之后更需要梳理好优势业务领域、有重点的布局发展相关产业。(2)物流园区的发展需要长远谋划、逐步完善,并由政府牵头、多部门联动来吸引各方资金和有实力的企业入园。物流园区是一项较大的工程,投资大、成效周期长、建造难度高,同时对当地基础设施配套要求较为严格。这就需要积极鼓励多方参与,除了政府、企业,也倡导社会资本深度参与互动、实现多赢。(3)就合肥市商贸物流园而言,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和国家全面开放的政策下,进一步优化园区战略、扩大社会需求实现做大做强。对当地经济和国家战略的实现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结合物流园区相关理论和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建立规划与改进措施,剖析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战略,探讨完善合肥市商贸物流园的方法,对其他地区物流园区发展也可以提供一定借鉴作用。但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物流园区的发展受众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及物流园区的投入运营,物流园区也应伴随物流产业的变革而有相应的跟进措施。本文仅是在我国物流园区发展初期所做的探索性分析,因此对未来的园区发展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学习、提高和完善。

李娟[7](2019)在《物流业发展质量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度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物流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其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有利于扩大生产、促进流通、刺激消费、改善民生、繁荣经济,是提升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保障,而且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那么,我国物流业发展质量如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如何?物流业发展质量的提升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理是怎样的?促进程度有多大?弄清这些问题,能够为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新思路,能够正确评价物流业发展质量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以“物流业发展质量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为主题,并沿着“问题提出——理论梳理——机理分析——实证检验——政策建议”这一逻辑思路,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系统性地回答。在理论分析方面,本文基于“三元三维”的概念界定构建了理论框架。(1)对物流业发展质量,从发展效率、发展结构和发展环境“三元”进行界定,并以马克思物流业发展理论、西方物流成本等理论为依据。(2)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区际经济互动发展、区域经济充分发展和区际经济平衡发展“三维”进行界定,认为区际经济互动发展是指各区域经济在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协同互动中实现发展的过程;区域经济充分发展是指各区域生产力不断提升、发展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动力得到转换、发展效益不断提升的过程;区际经济平衡发展是指区域间经济差距缩小、各区域共同发展的过程。这部分以马克思区域协调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域均衡发展理论、新增长理论的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的区域互动发展理论等为依据。(3)基于以上“三元三维”的概念界定,运用马克思流通理论、劳动分工理论和世界市场理论,及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区位理论、消费理论等,对物流业发展质量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第一,物流业发展质量的提升既能直接影响区际经济互动发展,也能通过时空压缩、市场一体化和分工合理化间接影响区际经济互动发展;第二,物流业发展质量的提升既能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充分发展,也能通过改善供给侧和刺激需求侧间接影响区域经济充分发展;第三,物流业发展质量的提升既能直接影响区际经济平衡发展,也能通过收入均等化、消费平等化和基础设施均等化间接影响区际经济平衡发展。这是本文实证分析的基础和依据。在实证分析方面,依据上述概念界定和理论分析,从“三层次”即我国30个省域、四大板块和全国整体层次进一步对物流业发展质量影响区际经济互动发展、区域经济充分发展、区际经济平衡发展的总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对物流业发展质量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静态效应、动态效应和长期效应进行验证。结论显示:(1)物流业发展质量的研究结论:我国三层次的物流业发展效率均偏低且存在区域异质性;我国三层次的物流业发展结构红利尚未得到有效发挥,四大板块层次和全国整体层次均呈“M”形演进;我国三层次的物流业发展环境均不足,但呈递增趋势;我国三层次的物流业发展质量均不高,但呈递增趋势,其中四大板块层次存在σ收敛,全国整体层次存在σ发散。(2)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结论:我国三层次的区际经济互动发展水平均相对偏低且存在区域异质性,其中我国30个省域层次呈“倒U”形、全国整体层次呈“M”形演进,西部和东北地区成为“洼地”;我国三层次区域经济发展都不充分,分别呈渐进式、波浪式和平稳式演进;我国30个省域层次的区际经济平衡发展水平呈“U”形演进,四大板块层次呈分层特征,全国整体层次的不平衡程度有增加趋势;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30个省域层次的较高且呈“V”形演进,四大板块层次呈波浪形演进,全国整体层次属于初级协调等级且呈“V”形演进。(3)物流业发展质量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影响的实证结论:第一,物流业发展质量对区际经济互动发展存在正向驱动效应,驱动力主要来自间接驱动因素,市场一体化是主要中介和路径。第二,物流业发展质量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双重驱动区域经济充分发展,其中我国30个省域层次的主要驱动路径是需求侧,四大板块层次和全国整体层次首要通过直接效应驱动。第三,物流业发展质量对区际经济平衡发展的总效应由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构成,且以间接效应为主,其中我国30个省域层次以直接效应为主要途径,四大板块层次和全国整体层次以消费均等化为主要中介和路径。第四,物流业发展质量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存在静态效应、动态效应和长期效应。根据以上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最后提出的对策建议是:促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以驱动区际经济互动发展、区域经济充分发展和区际经济平衡发展,最终驱动区域经济实现协调发展。具体来说,我国三层次均需要做到物流业发展的“八化”,即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标准化、专业化和绿色化,以提升发展效率;促进物流业发展的产业化和网络化,以优化发展结构;促进物流业发展的集约化、全球化和智能化,以改善发展环境。本文的创新之处是:(1)研究内容上,采用“三元三维三层次”分析框架,即通过物流业发展结构、发展效率和发展环境三元对物流业发展质量进行界定和评价,通过区际经济互动发展、区域经济充分发展和区际经济平衡发展三维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界定和评价,对我国30个省域、四大板块和全国整体这三个层次的物流业发展质量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这三方面在以往研究中都较为少见。(2)研究视角上,研究物流业发展质量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影响,并在影响路径上,认为物流业发展质量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三个维度存在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的双重驱动,并从静态效应、动态效应和长期效应三个方面检验物流业发展质量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驱动作用。(3)研究方法的应用上,将综合指标体系、效率分析法等引入物流业发展质量的评价中;将一元并行多重中介模型和链式多重中介模型引入物流业发展质量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分析中,并在分析中进行拓展,是新颖有效的。

金一文[8](2019)在《基于MSFLB框架下的长沙霞凝铁路港冷链物流基地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将冷链物流的基本理论作为研究的前提,综合分析了国外铁路冷链物流发展概况,着重分析了美国铁路冷链物流发展历程、加拿大铁路冷链物流基地网络化以及法国“农批市场+铁路货运线”发展模式,为我国的铁路冷链物流基地规划战略提供了宝贵经验;还详细阐述了国内在冷链物流以及铁路冷链物流方面的研究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我国铁路冷链物流基地的发展战略。本文在MSFLB框架下对长沙霞凝铁路港冷链物流基地的战略发展进行了5个层次的分析和研究。运用PEST分析法对项目进行了宏观市场分析,运用SWOT分析法对项目进行了精准战略定位,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项目的功能设计和布局设计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通过制定商业计划的各种定位为项目的运营、实施提供理论基础。同时,本文还针对铁路冷链物流基地的战略定位、目标以及实施路径,在构建基地物联网、完善基地设施建设、开发基地区域服务、拓展基地盈利模式等四个方面给出对策和建议,为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另外3个正在规划、建设当中的铁路港冷链物流基地提供了借鉴范本和提升空间。

胡文婷[9](2019)在《我国自贸试验区省份物流与金融协同发展研究 ——基于哈肯模型》文中研究指明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频发,物流业和金融业的稳定发展也随之受限,反过来又影响我国总体经济的发展,无法起到对经济的支撑作用。物流金融作为物流业和金融业的创新增值业务,通过物流业与金融业的结合,不断开发创新金融产品,能有效改善企业融资困境,拓宽物流业和金融业的发展道路,促进产业间的协同发展,创新物流和金融的服务类型,增加产业利润来源。自由贸易区是指成员国之间的货物自由流动,通过促进商品、资本、人员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来实现成员国间优势的互补,促进共同发展。我国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在国际通用的自贸区背景下结合中国现状成立的集金融、投资、贸易、科创等领域的开放与创新于一体的综合改革区。“自由贸易试验区驱动”不仅有利于扩大市场规模,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对于有效解决物流业和金融业的发展困境也大有裨益。且自贸试验区能够促进物流业由传统物流高速发展为现代物流,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为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同时自贸试验区对金融业的结构等也会产生较大影响。所以在我国自贸试验区发展初期,数据等不完善的情况下,研究自贸试验区省份的物流与金融的发展,对于自贸试验区及自贸试验区所在省份的贸易、经济增长皆有重要意义。物流业与金融业作为宏观产业,二者的共同目标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就是物流金融能够协同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而两者所共同存在的市场环境、政策背景及所共同面对的劳动要素需求和有相当程度重叠的信息资源,皆为二者协同的外在驱动力。在内在与外在驱动力的共同作用下,物流业与金融业能够在宏观、微观及创新层面上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融合,达到协同效果,产生1+1>2的效果。本文有机的将自贸试验区、物流、金融三者结合在一起,建立指标体系,对数据进行处理后根据哈肯模型构建物流-金融复合系统,做出物流为序参量和金融为序参量的模型假设,利用软件判断假设是否成立,得出物流业为物流-金融复合系统的序参量,影响着金融业和整个复合系统的发展进程。最后根据模型得出11个建立了自贸试验区的省份(含直辖市)的物流金融协同发展水平,其中广东省河南省协同度得分最高,得分最低的为辽宁省与福建省。根据测算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各地区物流金融发展存在差异的原因和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张默璞[10](2019)在《邢台JKL集团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房地产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引发了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房地产行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但也增生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造成了房地产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为了可以使房地产业平稳、科学健康的发展,每一个房地产公司都应该为自己的发展制定相应的战略计划。所以对房地产公司来说,都应该树立战略意识,加强战略管理,为自身的实际情况量身打造实际的战略发展规划,为企业降低风险,赢得可持续发展。本文以邢台JKL公司(该公司的主业是房地产)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为公司的发展制定战略和长久的发展规划。论文首先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和战略发展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和分析研究,之后重点分析了邢台JKL集团房地产发展的内外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找到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决定因素。然后在系统分析JKL集团的发展环境之后,从公司的组织结构、发展方向、人力储备以及发展潜力等多方面因素结合内外环境进行了分析整理,分析当前JKL集团的内部劣势、资源现状以及发展中会遇到的瓶颈,之后运用PEST模型、SWOT分析方法针对JKL集团的战略发展进行了研究,并据此制定了JKL集团的战略发展计划,提出了公司应该从房地产行业向商贸物流业战略重点转移的发展战略,并对战略计划的实施条件和实施保障提出了建议,以保证战略方案的顺利实施。

二、建设物流基地,促进我国物流产业的大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设物流基地,促进我国物流产业的大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东北地区对俄边境物流通道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内容结构
    四、论文的主要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论文的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论文的核心概念
        一、物流通道
        二、国际货物运输方式
        三、物流节点
        四、口岸物流
        五、物流生态圈
    第二节 论文的理论基础
        一、国际贸易相关理论
        二、区域经济发展与合作理论
        三、物流通道相关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东北地区对俄边境物流通道建设现状
    第一节 中国东北地区对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一、铁路通道建设现状
        二、公路通道建设现状
        三、水路通道建设现状
        四、航空通道建设现状
        五、管道通道建设现状
    第二节 中国东北地区对俄边境物流中心发展现状
        一、黑龙江省对俄物流中心发展现状
        二、吉林省对俄物流中心发展现状
        三、内蒙古自治区对俄物流中心发展现状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边境物流园区发展现状
        一、绥芬河物流园区
        二、牡丹江宁安对俄果蔬物流园区
        三、东宁化学物流园区
        四、满洲里国际物流产业园区
        五、哈尔滨的对俄物流园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东北地区对俄边境物流通道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物流通道建设存在问题
        一、物流通道设施落后
        二、物流通道软环境亟待完善
        三、中俄通道建设供需不平衡
        四、物流通道建设的系统性与集约化程度低
        五、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有限
    第二节 通道建设问题的原因
        一、通道建设资金缺乏
        二、俄罗斯海关体系不完善
        三、中俄边贸通道建设标准不一
        四、中俄缺乏有效沟通协商机制
        五、国际影响因素方面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东北地区对俄边境物流通道建设机遇
    第一节 中俄毗邻地区经济合作进入新阶段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新规划
        二、中国东北地区振兴的新规划
        三、新的经济开发与合作需要加快物流通道建设
    第二节 中俄关系进入提质升级新阶段
        一、中俄政治关系的新篇章
        二、中俄贸易规模会不断增大
        三、中俄两国合作领域日趋广泛
        四、中俄政府加大政策支持
    第三节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对接的深化发展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对接发展迅速
        三、“一带一路”倡议将助推中俄物流蓬勃发展
        四、“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边境通道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东北对俄边境物流通道建设对策与展望
    第一节 推动中俄边境物流通道建设的对策
        一、建立并充分发挥多层次的沟通协调机制的作用
        二、统筹规划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三、构建中俄边境口岸物流信息平台
        四、完善边境口岸产业物流体系
        五、充分利用亚投行与丝路基金
        六、改善中俄边境贸易通关环境
    第二节 中国东北对俄边境物流通道发展展望
        一、物流通道建设的可能性与发展前景
        二、推动东北亚地区区域一体化发展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数字乡村战略下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实践背景
        1.1.2 学术背景
        1.1.3 团队背景
    1.2 问题界定、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问题界定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3.1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2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3.3 研究难点、重点及拟解决的办法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图
    1.5 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数字乡村战略下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
        2.1.1 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文献数量分析
        2.1.2 农产品流通领域的研究热点分析
        2.1.3 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核心作者、核心期刊与研究机构分析
        2.1.4 农产品流通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
        2.1.5 农产品流通领域的研究演化路径分析
        2.1.6 研究启示
    2.2 相关基本理论
        2.2.1 网络舆情衍生规律研究
        2.2.2 大数据与舆情治理研究范畴
        2.2.3 农业生产效率
        2.2.4 城乡福祉差距
        2.2.5 农村电商
        2.2.6 数字乡村战略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视角下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的外部环境演变分析
    3.1 农产品流通体系外部宏观环境供需两端现状分析
    3.2 农业生产端对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驱动因素
        3.2.1 研究方法
        3.2.2 结果分析
        3.2.3 主要结论
    3.3 城乡消费端对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驱动因素
        3.3.1 研究方法
        3.3.2 结果分析
        3.3.3 主要结论
    3.4 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价值导向概念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字乡村战略下农产品电商商业模式与组织体系创新研究
    4.1 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五维模型分析
    4.2 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的关键问题分析
    4.3 我国农村电商治理对策:机制、模式、路径
    4.4 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农村电商模式迭代创新的实证研究
        4.4.1 研究设计和数据来源
        4.4.2 案例分析
        4.4.3 研究发现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数字乡村战略下现代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创新研究
    5.1 江西省冷链物流体系现状分析
        5.1.1 冷链物流服务的重要意义
        5.1.2 冷链物流体系构建的积极因素
    5.2 江西省冷链物流体系关键问题分析
    5.3 科学构建江西省现代冷链物流体系
        5.3.1 总体空间布局构建
        5.3.2 详细建设方案设计
    5.4 江西省现代冷链物流体系运营效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数字乡村战略下新媒体舆情与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
    6.1 两个舆论场的提出
    6.2 两个舆论场新平衡背景下农产品安全治理困境分析
    6.3 新媒体环境下关键节点代表人士识别与治理研究
        6.3.1 分析方法和数据来源——以江西为例
        6.3.2 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
        6.3.3 基于新媒体舆情治理策略
    6.4 基于扎根理论构建大数据舆情衍生规律模型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的生鲜电商平台设计与实践
    7.1 现状简述
    7.2 “四点一面”模式的系统要素分析
    7.3 基于实际调研确定流位流率系
    7.4 “四点一面”战略模式的流率基本入树模型
    7.5 “四点一面”模式的系统反基模以及反馈环分析
    7.6 “四点一面”战略模式的系统反基模分析
        7.6.1 公司销售额与其它因素的相互制约发展基模
        7.6.2 客户数与其他因素之间的相互增强关系
        7.6.3 农产品供给量与好评率的相互制约关系
        7.6.4 投资量与好评率的相互增强关系
    7.7 系统设计部分
        7.7.1 系统分析
        7.7.2 系统设计
        7.7.3 关键技术
        7.7.4 系统实现和运营效果
    7.8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3)澄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与用地布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政策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题目释义
        1.2.1 经开区的本质
        1.2.2 澄城经开区的特点
    1.3 研究对象及意义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研究概述
    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1.1 国外经开区产业发展相关研究
        2.1.2 国外经开区用地布局相关研究
        2.1.3 国外经开区产业转型相关研究
    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2.1 国内经开区产业发展相关研究
        2.2.2 国内经开区用地布局相关研究
        2.2.3 国内经开区的转型与再开发研究
        2.2.4 国内经开区发展阶段研究
    2.3 研究评述
3 澄城经开区发展概况综述
    3.1 澄城经开区发展现状
    3.2 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2.1 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2.2 澄城经开区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2.3 澄城经开区产业结构分析
    3.3 用地布局现状分析
    3.4 澄城经开区相关规划评述
    3.5 本章小结
4 澄城经开区产业发展研究
    4.1 当前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4.1.1 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4.1.2 产业发展劣势分析
    4.2 产业结构问题剖析
    4.3 区域视角下的产业发展导向
        4.3.1 区域相关政策研究
        4.3.2 区域相关规划指引
        4.3.3 渭南市域经开区竞争与协同
    4.4 区域产业发展分析
        4.4.1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4.4.2 区域关联度分析
        4.4.3 区位商分析
        4.4.4 波士顿矩阵分析
        4.4.5 GDP统计分析
    4.5 产业结构发展研究
        4.5.1 转型升级下的产业结构研究
        4.5.2 产业结构建议
    4.6 总体定位
        4.6.1 产业发展定位
        4.6.2 产业升级传承创新
        4.6.3 区域协调空间支撑
    4.7 产业选择策略
        4.7.1 产业选择框架
        4.7.2 产业选择结果
        4.7.3 产业链延伸,梳理多层次产业体系
        4.7.4 产业发展导向研究
    4.8 产业发展思路构建
        4.8.1 内外兼并的升级模式
        4.8.2 区域比较的优势竞合
        4.8.3 创新生产的辐射中心
        4.8.4 持续绿色的增长链条
    4.9 本章小结
5 澄城经开区用地布局研究
    5.1 澄城经开区空间发展研究
        5.1.1 澄城经开区空间发展对比
        5.1.2 澄城经开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5.1.3 空间肌理分析
        5.1.4 用地结构分析
        5.1.5 澄城经开区用地布局问题梳理
    5.2 澄城经开区产业用地布局研究
        5.2.1 产业对用地布局的影响因素
        5.2.2 产业用地布局的选择
    5.3 澄城经开区基于产业发展的用地布局研究
        5.3.1 空间布局模式的选择
        5.3.2 功能区划与组织结构
        5.3.3 生产生活服务设施配置
        5.3.4 土地利用规划
        5.3.5 开发强度评价
        5.3.6 开发模式研究
    5.4 本章小结
6.结语
    6.1 论文主要结论
    6.2 论文创新及不足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图录
    表录
致谢

(4)“一带一路”倡议下重庆第三方保税物流发展战略与实施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理论意义
        1.1.3 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一带一路”与自贸区相关研究
    2.2 “一带一路”与国际物流相关研究
    2.3 “一带一路”与保税物流相关研究
    2.4 总结
3 重庆第三方保税物流发展环境分析
    3.1 PEST分析法
    3.2 重庆第三方保税物流发展的政治环境
    3.3 重庆第三方保税物流发展的经济环境
    3.4 重庆第三方保税物流发展的社会环境
    3.5 重庆第三方保税物流发展的技术环境
    3.6 PEST主要结论
4 重庆第三方保税物流发展战略分析
    4.1 第三方保税物流现有路径分析
        4.1.1 中欧班列
        4.1.2 “西部陆海新通道”
        4.1.3 航空运输
        4.1.4 长江水道
    4.2 重庆第三方保税物流发展的优势
        4.2.1 政策优势
        4.2.2 区位优势
        4.2.3 创新优势
    4.3 重庆第三方保税物流发展的劣势
        4.3.1 离海岸线太远、发展起步较晚
        4.3.2 法律法规不完善
        4.3.3 专业人才不足
    4.4 重庆第三方保税物流发展的机会
        4.4.1 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战略
        4.4.2 西部大开发战略
        4.4.3 “四区叠加”格局
        4.4.4 有可借鉴的经验
    4.5 重庆第三方保税物流发展的挑战
        4.5.1 国际环境复杂多变
        4.5.2 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4.5.3 各保税物流园区竞争激烈
    4.6 重庆第三方保税物流发展的战略建议
        4.6.1 战略选择
        4.6.2 战略目标
5 “一带一路”倡议下重庆第三方保税物流发展路径优化
    5.1 继续加强中欧班列路径建设
    5.2 积极引导并加强西部际陆海新通道路径建设
    5.3 积极拓展国际空运路径建设
    5.4 运用多式联运手段优化原有长江水道保税物流路径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5)中国沿海港口群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理论意义
        1.1.2 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1.4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第2章 港口群经济发展相关理论与方法
    2.1 港口群发展相关理论
        2.1.1 港口群经济
        2.1.2 规模经济
        2.1.3 产业聚集与扩散
        2.1.4 区域经济一体化
    2.2 港口群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2.3 港口群经济研究相关方法
        2.3.1 DEA绩效评价理论
        2.3.2 聚集度评价
        2.3.3 空间计量经济
第3章 我国港口群发展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
    3.1 历史沿革
        3.1.1 起步阶段(1950-1970 年代)
        3.1.2 恢复建设(1970-1980 年代末)
        3.1.3 快速发展(1980 年代末至1990 年代末)
        3.1.4 形成港口群(2000 年至今)
    3.2 发展现状
        3.2.1 环渤海港口群
        3.2.2 长三角港口群
        3.2.3 东南沿海港口群
        3.2.4 珠三角港口群
        3.2.5 西南沿海港口群
    3.3 我国沿海港口群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3.3.1 存在的主要问题
        3.3.2 主要成因
第4章 港口群发展的经济效应分析
    4.1 国民经济效应
        4.1.1 港口群发展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4.1.2 港口经济效益
        4.1.3 加强港口群发展对经济促进作用的机制建设
    4.2 联动发展效应
        4.2.1 港口群经济对腹地经济的促进作用
        4.2.2 腹地经济对港口群经济的促进作用
    4.3 创新发展效应
    4.4 开放发展效应
    4.5 技术创新效应
第5章 沿海港口群技术效率、产业集聚水平与空间经济分析
    5.1 我国沿海港口群技术效率评价
        5.1.1 港口技术效率评价意义
        5.1.2 基于超效率DEA的港口产业技术效率评价模型
        5.1.3 港口产业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协方差分析
        5.1.4 我国沿海港口群港口产业技术效率实证分析
    5.2 我国沿海港口群港口产业集聚水平评价
        5.2.1 环渤海港口群
        5.2.2 长三角港口群
        5.2.3 东南沿海港口群
        5.2.4 珠三角港口群
        5.2.5 西南沿海港口群
        5.2.6 我国港口群港口产业集聚水平总体分析
    5.3 我国沿海港口群空间经济分析
        5.3.1 港口群港口间空间经济影响模型建立
        5.3.2 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第6章 我国沿海港口群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6.1 国际贸易环境
        6.1.1 国际贸易分工
        6.1.2 国际贸易变化
    6.2 “一带一路”倡议
        6.2.1 “一带一路”规划的实施
        6.2.2 “一带一路”下我国的贸易发展
        6.2.3 “一带一路”下中俄贸易合作发展
    6.3 贸易协定影响
        6.3.1 中美贸易协议
        6.3.2 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
        6.3.3 中国—欧盟自由贸易协定
        6.3.4 TTIP贸易协定
    6.4 亚太自贸组织
    6.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6.6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第7章 对策建议与发展展望
    7.1 对策建议
        7.1.1 明确战略定位
        7.1.2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7.1.3 完善公平透明的宏观政策
        7.1.4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7.1.5 明确评价与激励机制
        7.1.6 推动港口群基础设施高效衔接
        7.1.7 构建一体化运输体制
        7.1.8 推进智慧港口建设
    7.2 中国沿海港口群发展展望
        7.2.1 环渤海港口群——新时代东北振兴、京津冀一体化
        7.2.2 长三角港口群——长江经济带
        7.2.3 东南沿海港口群——扩大两岸合作交流
        7.2.4 珠三角港口群——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7.2.5 西南沿海港口群——一带一路、东盟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6)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战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论文创新之处
        1.4.4 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二章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物流园区的概念
        2.1.1 物流园区的产生
        2.1.2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的概念及内涵
    2.2 相关理论
        2.2.1 物流园区相关战略管理的理论
        2.2.2 发展战略优化相关理论
第三章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基本情况与发展战略现状
    3.1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介绍
        3.1.1 基本情况
        3.1.2 组织架构
    3.2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运营状况
        3.2.1 市场环境与政策
        3.2.2 业务运转情况
        3.2.3 管理经济运行情况
    3.3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战略现状
        3.3.1 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
        3.3.2 未来战略发展布局
第四章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战略分析与问题分析
    4.1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的PEST分析
        4.1.1 政治和法律环境(P)
        4.1.2 经济环境(E)
        4.1.3 社会和文化环境(S)
        4.1.4 技术环境(T)
    4.2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
        4.2.1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的优势(S)
        4.2.2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的劣势(W)
        4.2.3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的机会(O)
        4.2.4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的威胁(T)
    4.3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存在的问题分析
        4.3.1 园区存在的先天问题
        4.3.2 发展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4.3.3 管理能力不足
第五章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战略优化对策及保障措施
    5.1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战略优化原则
        5.1.1 坚持创新发展
        5.1.2 坚持集群发展
        5.1.3 坚持特色发展
        5.1.4 坚持项目带动
    5.2 制定整体园区发展战略,解决园区存在的先天问题
        5.2.1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战略框架
        5.2.2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方向
        5.2.3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目标定位
        5.2.4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可持续发展策略
    5.3 提高园区发展战略能力的具体措施
        5.3.1 强化政策支持
        5.3.2 培育物流企业
        5.3.3 承接产业转移
        5.3.4 创新体制机制
        5.3.5 完善服务体系
        5.3.6 抓住行业发展机遇
    5.4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战略保障措施
        5.4.1 组织保障
        5.4.2 资金保障
        5.4.3 人才保障
        5.4.4 安全保障
        5.4.5 创新保障
        5.4.6 品牌保障
第六章 结论及不足之处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6.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7)物流业发展质量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物流业及其发展质量的研究
        1.2.2 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
        1.2.3 关于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影响的研究
        1.2.4 研究评述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思路及框架结构
        1.3.3 研究内容
        1.3.4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物流业发展理论
        2.1.1 物流业发展质量的概念界定
        2.1.2 马克思的物流业发展理论
        2.1.3 西方物流业发展的相关理论
    2.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
        2.2.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概念界定
        2.2.2 马克思主义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想
        2.2.3 西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想
第3章 物流业发展质量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理分析
    3.1 物流业发展质量对区际经济互动发展的影响机理
        3.1.1 物流业发展质量对区际经济互动发展影响的数理模型
        3.1.2 物流业发展质量对区际经济互动发展的直接影响
        3.1.3 物流业发展质量对区际经济互动发展的间接影响
        3.1.4 物流业发展质量影响区际经济互动发展的机理总结
    3.2 物流业发展质量对区域经济充分发展的影响机理
        3.2.1 物流业发展质量对区域经济充分发展影响的数理模型
        3.2.2 物流业发展质量对区域经济充分发展的直接影响
        3.2.3 物流业发展质量对区域经济充分发展的间接影响
        3.2.4 物流业发展质量影响区域经济充分发展的机理总结
    3.3 物流业发展质量对区际经济平衡发展的影响机理
        3.3.1 物流业发展质量对区际经济平衡发展影响的数理模型
        3.3.2 物流业发展质量对区际经济平衡发展的直接影响
        3.3.3 物流业发展质量对区际经济平衡发展的间接影响
        3.3.4 物流业发展质量影响区际经济平衡发展的机理总结
    3.4 物流业发展质量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总机理
第4章 物流业发展质量评价
    4.1 物流业发展效率评价
        4.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2 研究方法
        4.1.3 数据来源及分析
        4.1.4 实证分析结果及评价
    4.2 物流业发展结构评价
        4.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2 研究方法
        4.2.3 数据来源及分析
        4.2.4 实证分析结果及评价
    4.3 物流业发展环境评价
        4.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3.2 研究方法
        4.3.3 数据来源及分析
        4.3.4 实证分析结果及评价
    4.4 物流业发展质量评价
        4.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4.2 实证分析结果及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物流业发展质量对区际经济互动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区际经济互动发展水平及特征
        5.1.1 区际经济互动发展水平的测度
        5.1.2 区际经济互动发展的时空演进特征
    5.2 我国物流业发展质量影响区际经济互动发展的实证分析
        5.2.1 计量模型构建
        5.2.2 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5.2.3 实证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物流业发展质量对区域经济充分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6.1 区域经济充分发展水平及特征
        6.1.1 区域经济充分发展水平的测度
        6.1.2 区域经济充分发展的时空演进特征
    6.2 物流业发展质量影响区域经济充分发展的实证分析
        6.2.1 计量模型构建
        6.2.2 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6.2.3 实证结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物流业发展质量对区际经济平衡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7.1 区际经济平衡发展水平及特征
        7.1.1 区际经济平衡发展水平的测度
        7.1.2 区际经济平衡发展的时空演进特征
    7.2 我国物流业发展质量影响区际经济平衡发展的实证分析
        7.2.1 计量模型构建
        7.2.2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7.2.3 实证结果分析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物流业发展质量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8.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及特征
        8.1.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测度
        8.1.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演进特征
        8.1.3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等级划分
    8.2 物流业发展质量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
        8.2.1 计量模型构建
        8.2.2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8.2.3 静态效应分析
        8.2.4 动态效应分析
        8.2.5 长期效应分析
    8.3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9.1 结论
        9.1.1 物流业发展质量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研究结论
        9.1.2 物流业发展质量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9.2.1 促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以驱动区际经济互动发展
        9.2.2 促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以驱动区域经济充分发展
        9.2.3 促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以驱动区际经济平衡发展
        9.2.4 促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以驱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9.2.5 发挥其他因素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
    9.3 不足之处及展望
        9.3.1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9.3.2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8)基于MSFLB框架下的长沙霞凝铁路港冷链物流基地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MSFLB研究现状
        1.2.2 国内MSFLB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2.3 国外铁路冷链物流发展概况
        1.2.4 国内冷链物流研究及文献综述
        1.2.5 国内铁路冷链物流研究及文献综述
    1.3 论文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2章 冷链物流理论综述
    2.1 冷链物流相关概念
    2.2 铁路冷链运输相关概念
    2.3 铁路冷链物流基地相关概念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MSFLB框架下的项目发展战略分析
    3.1 项目概况
        3.1.1 霞凝铁路港先期规划建设情况
        3.1.2 霞凝铁路港冷链物流基地规划概况
    3.2 市场分析(MarketStudy)
        3.2.1 市场需求分析
        3.2.2 PEST分析
        3.2.3 分析小结
    3.3 战略定位(Strategic Positioning)
        3.3.1 SWOT分析
        3.3.2 战略对策
    3.4 功能设计(Function Design)
    3.5 布局设计(Layout Design)
        3.5.1 项目规划设计
        3.5.2 基地平面布局规划方案比选
        3.5.3 分析小结
    3.6 商业计划(Business Plan)
        3.6.1 客户群及服务模式计划
        3.6.2 运营商品群计划
        3.6.3 存量及流量规模计划
        3.6.4 运营管理组织计划
        3.6.5 运输组织与物流运输体系计划
        3.6.6 分析小结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铁路冷链物流基地发展对策及建议
    4.1 构建基地物联网
    4.2 完善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4.3 开发基地区域服务
    4.4 拓展基地盈利模式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我国自贸试验区省份物流与金融协同发展研究 ——基于哈肯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理论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物流金融概念界定的研究
        1.3.2 物流与金融协同发展的研究
        1.3.3 物流金融模式发展的研究
        1.3.4 物流金融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的研究
        1.3.5 我国物流金融发展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1.3.6 综述总结与评价
    1.4 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与框图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
        2.1.1 协同发展
        2.1.2 自贸区与自贸试验区
        2.1.3 物流业
        2.1.4 物流金融业
    2.2 自贸试验区的物流金融协同发展内在机理
        2.2.1 区域内经济协同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2.2.2 自贸试验区与物流的关系
        2.2.3 自贸试验区与金融的关系
        2.2.4 物流金融协同发展的动力来源
    2.3 物流-金融复合系统协同发展逻辑
        2.3.1 从宏观层面看
        2.3.2 从微观层面看
        2.3.3 从创新层面看
第三章 自贸试验区省份物流金融协同发展水平实证分析
    3.1 哈肯模型简介
        3.1.1 绝热近似原理
        3.1.2 序参量运动方程
        3.1.3 势函数的求解
        3.1.4 模型的一般形式
    3.2 基于哈肯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思路
        3.2.2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3.2.3 评价指标体系
    3.3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3.3.1 数据来源
        3.3.2 数据预处理
    3.4 实证研究
        3.4.1 模型构建
        3.4.2 势函数求解
        3.4.3 协同度得分与评价结果
第四章 自贸区省份物流金融协同发展水平实证结果分析
    4.1 物流为复合系统序参量的原因
        4.1.1 从系统角度分析
        4.1.2 物流业、金融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4.2 11 个省份物流、金融业发展现状和协同度得分高低原因
        4.2.1 四个物流指标权重高的解释
        4.2.2 各自贸试验区省份现状
    4.3 对金融子系统权重较高指标的补充解释
第五章 提升物流金融协同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5.2 加大对专业人才投资力度
    5.3 增强物流企业竞争实力,提高物流业产值
    5.4 强化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提升金融业产值
    5.5 健全法制法规建设
    5.6 建立多方参与的物流金融平台,引入行业协会管理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研究展望
附录 A 11个自贸区省份物流业原始数据
附录 B 11个自贸区省份金融业原始数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邢台JKL集团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二)选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和思路
        (一)研究内容
        (二)技术路线
    四、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
    一、战略管理的过程
    二、战略分析的方法
        (一)PEST分析方法
        (二)五力分析方法
        (三)SWOT分析方法
第三章 邢台JKL公司的战略环境分析
    一、邢台JKL集团公司简介及其发展战略现状
        (一)JKL公司简介
        (二)JKL公司目前的业务及战略
    二、宏观环境分析(PEST)
        (一)法律、政治环境分析
        (二)经济环境分析
        (三)技术环境分析
        (四)社会环境分析
    三、房地产行业的竞争环境分析
        (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统计分析
        (二)房地产业的波特五力分析
    四、邢台JKL集团的SWOT分析
        (一)JKL集团的SWOT分析模型
        (二)SWOT关键因素的量化处理
        (三)内外部因素评价模型(IFE矩阵和EFE矩阵)
        (四)邢台JKL公司SWOT战略定位
第四章 邢台JKL公司的战略制定
    一、房地产业的维持战略
        (一)战略目标
        (二)战略举措
    二、多元化的发展战略
        (一)商贸物流业的发展前景
        (二)商贸物流业的发展战略
第五章 JKL公司新战略的实施和控制
    一、组织结构的保障
    二、人力资源的保障
    三、企业文化的建设保障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建设物流基地,促进我国物流产业的大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东北地区对俄边境物流通道建设研究[D]. 沙希斯兰. 黑龙江大学, 2020(05)
  • [2]数字乡村战略下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研究[D]. 金恩焘. 南昌大学, 2020(01)
  • [3]澄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与用地布局研究[D]. 张鹏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4]“一带一路”倡议下重庆第三方保税物流发展战略与实施路径研究[D]. 杨佳骏. 重庆理工大学, 2020(08)
  • [5]中国沿海港口群经济发展研究[D]. 宋长利. 辽宁大学, 2019(11)
  • [6]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战略优化研究[D]. 黄晓永. 石河子大学, 2019(05)
  • [7]物流业发展质量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D]. 李娟.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8]基于MSFLB框架下的长沙霞凝铁路港冷链物流基地发展战略研究[D]. 金一文.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4)
  • [9]我国自贸试验区省份物流与金融协同发展研究 ——基于哈肯模型[D]. 胡文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10]邢台JKL集团发展战略研究[D]. 张默璞.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打造物流基地,推动我国物流业大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