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驱采出液和含油污水油水分离化学品的开发

聚合物驱采出液和含油污水油水分离化学品的开发

一、聚合物驱采出液和含油污水油水分离化学剂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夏福军[1](2021)在《离心法处理三元采出水试验及工程应用设想》文中研究表明大庆油田高含水后期开发大规模应用三元复合驱等化学驱油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原油采收率和可采储量。残余在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中的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使采出的污水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导致采出水油水分离困难,现有的采出水油水沉降分离处理技术很难实现污水的有效油水分离。结合Stokes定律,确定采用高速离心法处理三元复合驱采出水。试验结果表明:当污水中的含油浓度≤700 mg/L时,高速碟片离心机转速为5 000~6 000 r/min且在不加药的条件下,可使处理后污水中的含油质量浓度≤50 mg/L、悬浮物质量浓度≤50 mg/L,满足后续过滤进水水质的指标要求。应用离心油水分离处理技术可以简化现有的重力沉降工艺,推荐工程采用自然沉降+高速碟片离心技术处理三元复合驱采出水。

李瑞达,邵臣良,吴迪,薛强,张鑫[2](2021)在《抗盐聚合物对采出液和采出水油水分离特性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庆油田部分区块抗盐聚合物驱采出液进入地面系统后出现了处理难度大幅度上升等问题。针对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北部和杏八区丁块应用的两种抗盐聚合物,采用室内配制的模拟介质研究了其对采出液和采出水油水分离特性的影响规律及影响机制,发现两种聚合物均造成采出液和采出水中O/W型乳状液稳定性显着增大。影响机制主要为抗盐聚合物分子团具有油水界面活性并带有过剩负电荷,吸附在油滴表面会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增大采出液的油水乳化程度,同时还会增大油滴表面的过剩负电荷密度、产生阻碍油珠间相互聚集和聚并的静电斥力和空间位阻;此外,抗盐聚合物对水相的增黏作用还降低了油珠的上浮速度。该研究可为抗盐聚合物驱采出液处理药剂、工艺和设备研发提供理论指导。

刘少鹏,徐超,苏伟明,魏强,刘洋[3](2021)在《海上聚合物驱油田产出液处理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渤海油田自2003年开始实施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取得了一定的降水增油效果,但海上油田聚合物驱规模不断扩大也给地面油水处理带来诸多挑战。基于海上聚合物驱油田产出液处理现状,分析了含聚合物产出液油水分离、含聚合物污水处理、含聚合物油泥处理和污水回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近年来为解决聚合物驱产出液处理问题而开展的相关研究,对海上聚合物驱油田破乳剂、清水剂和解堵剂的开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进一步提高海上油田聚合物驱产出液处理能力、改善油水处理效果、减少聚合物油泥和提高油水井解堵效果提出了建议。图4参49

方舟[4](2020)在《含聚采出液破乳及污水中保留聚合物的性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石油采出液含水率越来越高,甚至有的矿场高达95%。由于聚合物等驱油化学剂的大量使用以及原油中胶质、沥青质含量的上升,原油乳状液类型变得更加复杂,乳化程度更高,稳定性增强,现有的破乳剂及破乳技术难以实现新常态下原油采出液高效破乳,主要表现在采用现有方法处理后老化油和含聚油泥量增加。老化油为经不彻底破乳后存在于油水界面的中间层部分,含聚油泥为下沉至罐底和管线底部的沉积物。老化油的存在严重影响原油脱水,而含聚油泥的产生不仅造成大量原油流失,而且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以胶体界面化学相关理论为基础,研发新型石油采出乳状液综合处理剂,本着“源头治理”的原则,以期同步实现“原油脱水”和“污水净化”综合处理;控制含油污泥产生,使污染物减量化;同时保留污水中聚合物,配注增黏,进而污水中聚合物资源化再利用。本文首先合成了直链、支链及超支化结构模型破乳剂,研究模型破乳剂对含聚合物乳状液的破乳效果,发现支链破乳剂的破乳效果强于直链破乳剂,而超支化破乳剂的破乳效果又强于支链破乳剂;单独聚醚非离子类破乳剂对聚合物驱乳状液的破乳效果较差,但与反相破乳剂复配后破乳性能显着提升,在最佳条件下析水析油率均能达到100%。油水界面微观性质研究表明,具有高支化程度及高分子量的聚酰胺-胺超支化聚醚破乳剂具有较高界面活性,能显着降低模拟乳状液界面张力;同时聚酰胺-胺超支化聚醚类破乳剂易于在油水界面吸附,改变模拟聚合物驱乳状液界面膜结构,削弱界面膜强度。在上述模型破乳剂构效关系基础上研制了石油采出液综合处理剂,并对大港油田和胜利油田的含聚采出液进行了现场实验,处理后原油含水低于1%,污水含油低于50 mg/L,实现了同步原油脱水和污水除油,同时保留了采油污水中的聚合物,聚合物的保留率高于90%。污水中保留的聚合物为低分子量、高水解度HPAM,具有一定的黏度。采用含保留聚合物的污水配制新鲜高分子量聚合物时,可以降低污水配制新鲜高分子量聚合物的黏度损失。这是因为污水中的Ca2+、Mg2+及Fe2+和S2-等对配制的高分子量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均产生影响,使黏度降低;采用保聚(低分子量、高水解度聚合物)污水配制高分子量聚合物溶液后,保留的低分子量、高水解度聚合物可作为牺牲剂与Ca2+、Mg2+及Fe2+和S2-等相互作用,抵消这些离子对高分子量聚合物溶液黏度的损耗,从而起到增黏作用。亦即采用保聚污水配制新鲜高分子聚合物,在达到相同黏度指标下,可以减少高分子量聚合物的用量,节约驱油剂成本,同时减少了含聚油泥的排放,节能环保。

李勇[5](2020)在《XB区块低渗透油藏化学驱适应性物理模拟实验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针对低渗透砂岩油藏,以XB区块为研究对象,根据油田地质开发特征和生产动态资料,分析此类油藏特征的区块实施弱碱三元复合驱技术的适应性。XB区块受沉积环境及非均质性的影响,平面矛盾比较突出,无效注水增多,目前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较高,水驱提高采收率受限,需要进一步优化驱油方式寻求三次采油技术以提高采收率。因此基于此类低渗透油田开发现状,探索化学驱提高采收率十分必要。XB区块的油藏条件,如岩性、深度、温度、渗透率、变异系数、原油粘度、地层原油密度、地层水矿化度、地层水硬度等均满足化学驱标准。通过对比分析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的聚合物流变性、增粘性、抗剪切性、抗盐性、稳定性、抗碱性、耐温性和储层配伍性,筛选出了中分量的聚合物;通过对比分析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的表面活性剂与地层水配伍性、抗盐及二价离子性能、乳化性能、稳定性能、驱油性能、注入性能等,筛选出了石油磺酸盐作为表面活性剂;通过三元复合体系化学剂浓度、用量优选实验研究,确定XB区块三元驱注入体系为:前置段塞(聚合物“中分”15m Pa·s)0.015PV+三元主段塞(碳酸钠1.0%,石油磺酸盐0.3%,聚合物“中分”15m Pa·s)0.105PV+三元副段塞(碳酸钠0.8%,石油磺酸盐0.1%,聚合物“中分”15m Pa·s)0.075PV+后置段塞(聚合物“中分”15m Pa·s)0.055PV;通过开展不同渗透率级差的并联岩心驱油实验,确定了渗透率级差上限为4;通过三元复合体系注入速度优选实验,优选出的三元复合驱最优速度为0.1ml/min;通过三元复合体系段塞组合优选实验,得出主段塞交替注入相比于三元复合驱整体注入能够得到更好的驱替效果,且在注入次数在3~4次时,驱油效果最好。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知,XB区块实行弱碱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平均在15%~20%左右,可有效提高XB区块采出程度,本论文结论对XB区块及其类似低渗透油藏实施弱碱三元复合驱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于铁[6](2020)在《大庆油田低渗油藏某联合站采出液处理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大庆油田采用酸化压裂技术开发低渗油藏,保证增产稳产的同时,也使得输送至联合站内的原油成分变得复杂,其中的压裂液,泥砂杂质,高含量的胶质沥青质等天然乳化剂,使得油水过渡层增厚,乳化情况严重,原油中还混有导电性强的杂质,这些都对电脱水器正常处理乳状液和保证脱水电流不升高造成很大冲击,电脱水器水看窗液柱若发黄,则水出口含油量超标;若发黑,则油出口含油率超标,严重影响联合站内系统的稳定运行。本论文以大庆油田某联合站处理低渗油藏中的原油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站外来液和五合一过渡层的组成及特性,利用有机溶剂和无机杂质酸液对过渡层中的有机和无机杂质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扫描电镜对其中的无机杂质进行元素分析,进而确定杂质成分的主要化合物种类,测定粘温曲线、界面强度、界面张力等,在显微镜下观察原油的乳化情况,测定污水杂质粒度分布,检测站外来液和过渡层中Fe2+和HS-,从而确定硫化亚铁颗粒的存在场所,确定影响低渗油藏采出液处理的因素,在室内对破乳剂进行筛选和复配,优选硫化亚铁去除剂,并进行矿场试验,确定最佳的加药方案。实验结果表明,五合一电脱水器的过渡层中原油内相颗粒平均粒径在8.64μm和10.85μm之间;过渡层中胶质沥青质的含量为11.8%,比站外来液管线的含量高;过渡层油水界面张力低于普通水驱采出液;过渡层分层后悬浮杂质中硫化亚铁含量为4.5%,沉淀杂质中硫化亚铁含量为10.3%;经过室内实验优选出的药剂,再进行加药浓度、处理温度和作用时间的优化;开展矿场试验,得出处理原油的最佳处理参数。

王捷[7](2020)在《Ca-Mt颗粒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稳定性影响机理研究》文中提出近些年三元复合驱的不断推广,使得每年各油田采出水的产量逐渐增多。因为三元采出水中含有残留的化学剂,这些化学剂导致采出水的成分变得十分复杂多变,乳化严重。同时,由于原油在地下油层流动时会与地层中的黏土颗粒接触,夹带一些黏土颗粒出来,而这些颗粒会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的乳化性能产生影响,使得现场更加难于处理采出水,效果不佳,降低了设备使用效率,使处理成本大幅上升,不能满足回注标准。因而,要想提高处理效果,需要对黏土颗粒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稳定性影响进行相关理论研究。本文采用黏土颗粒中的Ca-Mt颗粒进行研究,室内配制模拟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研究Ca-Mt颗粒对采出水油水分离特性的影响,之后研究颗粒对采出水界面性质的影响,得到Ca-Mt颗粒对三元采出水稳定性的作用。此外,通过瓶试法与单滴法研究Ca-Mt颗粒对采出水动力学参数及液膜强度的影响,探究微观作用机理。结果表明:Ca-Mt颗粒能增加采出水的稳定性使油水不易分离,当Ca-Mt颗粒浓度为200mg/L时稳定性最强,之后稳定性减弱;由于低浓度带负电荷的Ca-Mt颗粒会吸附在油水界面上,导致静电斥力增强,降低了油水界面张力,界面弹性模量增加。基于动力学稳定性模型,颗粒能降低采出水油滴的分解速率使得破乳半衰期增大。Ca-Mt颗粒在低浓度时,会吸附在油水界面处,形成稳定的界面膜,同时还会吸附到油滴表面上形成一种稳定的油-矿物絮凝体结构,使油滴不易聚集,因此,三元复合驱采出水排液时间先增大后减小,半衰期先增大后减小,油滴的破裂速率常数则是先减小后增大。

郭加奇[8](2020)在《三元复合驱乳化作用机理与驱油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三元复合驱油已成为大庆油田老区降水增油的基础技术,药剂和流体在储层孔隙中的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药剂的溶解和乳化,在三元过程中对驱由除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从这个方面来说,如果能够深入地研究三元复合驱乳化作用机理,无论是从理论价值上来说,还是从工程实践意义上来说,都能够有效改善三元驱降水增油的效果。本文首先对原油乳化作用进行阐述,并且为了能够得出杏十二区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乳化和稳定机理,我们仔细研究了杏十二区三元复合驱采出液中残留的碱、表面活性剂以及聚合物,通过研究发现,这些残留物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液乳化强度、油水分离特性及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规律。在这之后,我继续将研究对象锁定为杏十二区弱碱三元试验区储层的流体和物性,与此同时,还开展了对三元驱采收率收到乳化作用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通过此次研究发现,在经过与原油的接触之后,“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这三元流体中,有一部分的碱和表面活性剂会溶解到被接触到的原油当中去,甚至其中还有小部分的表面活性剂又重新从原油中回到了水相,这是三元驱产生乳化现象的主要原因,而且采出液乳化类型与含水率密切相关,当含水率较低的时候,就极易产生W/O型乳状液,相反地,当含水率较高的时候,则更易于形成O/W型乳状液,通过研究表明,60%的含水率是这两种不同类型的乳状液转型临界值。在最后,我对整个试验区块的整体驱油效果进行了简单分析,弱碱性的三元流体与原油接触的时候,更容易引起乳化作用,并生成相应的乳状液,其在多孔的介质内发生渗流的情况时,就会产生“贾敏效应”,这就导致了渗流阻力的大幅增加,造成了注入压力升高、中低渗透层的吸液压差增大,同时吸液量也随之增加,液流的转向效果变强,从而扩大了波及的体积,并提高采收率,但在与此同时,其还会引起采出液剩余压力减小,储层产液能力降低。

潘俊良[9](2019)在《A区块二类油层弱碱三元体系驱油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三元复合驱在大庆油田已经进入工业化应用阶段,并可将其根据碱的类型分为强碱三元复合驱和弱碱三元复合驱。虽然三元复合驱技术已经在大庆油田进入了工业化应用阶段,但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也日益严重,比如强碱三元复合驱中强碱易与地层中的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严重的碱垢,对储层造成破坏,对后续油井正常的生产造成严重的阻碍,因此,弱碱三元复合驱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由于不同区块的地质条件、沉积相的差别,适合二类油层的弱碱三元复合驱的配方也存在差异性。通过大量文献调研,结合A区块的地质特点,开展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分析弱碱三元复合驱针对二类油层的驱油效果,对于完善二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驱技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弱碱三元体系粘度随碱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温度越高、存放时间越长,其粘度越低;当碱浓度在1.0%1.4%之间、表面活性剂浓度在0.3%0.4%之间,所配弱碱三元体系达到超低界面张力;岩心渗透率与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成反比;弱碱三元体系中碱浓度越小,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越大;通过对比,弱碱三元驱驱油效果优于聚合物驱的驱油效果,提高弱碱三元体系中的碱浓度和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主段塞尺寸可以有效地提高弱碱三元体系的驱油效果。

张博文[10](2019)在《乳化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作用机理研究》文中提出化学驱油体系在渗流过程中与油相接触后,在地层中多孔介质的剪切作用下形成乳状液,大量的室内实验和矿场试验均表明,乳状液的乳化携带和乳化调剖作用机理对提高原油采收率有着重要作用。对于乳状液的动态失稳过程以及渗流规律的研究,可以深层次揭示乳状液提高采收率的内在原理。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并对乳状液动态失稳的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其失稳过程中内部微观动态变化;在三种不同渗透率的贝雷岩心中分别进行三种不同乳化能力的二元复合体系驱油实验,研究化学驱油体系的乳化能力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在三管串联长岩心物理模型中,研究化学驱油体系与油相生成乳状液后在地层中的渗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驱油体系与原油形成的乳状液在失稳的过程中,下部主要为液滴的上浮,伴有液滴的聚集和聚并现象,中部主要为液滴的聚集和聚并现象。在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4%时,乳状液稳定性最好。随着聚合物质量浓度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乳状液稳定性逐渐稳定,增加幅度逐渐减小,当聚合物质量浓度达到2000 mg/L时,乳状液体系絮凝—空间位阻作用达到平衡,继续增加聚合物质量浓度,乳状液稳定性基本不变。二元复合体系在低渗透率岩心物理模型的渗流过程中见乳化的时机早,乳化的液量较少,出现乳化现象的前期,主要形成水包油型乳状液,液滴平均粒径较小,分布较为不均匀,形成乳状液的稳定性较差;在高渗透率岩心中见乳化的时机晚,乳化的液量较大,出现乳化现象的前期,形成乳状液类型较多,平均粒径较大,分布较为均匀,形成乳状液的稳定性较好。二元复合体系在岩心物理模型渗流过程中出现乳化现象的中后期,高渗和低渗岩心中形成乳状液稳定性相似。对于中、高渗透率油藏,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复合驱油体系的乳化能力,增加驱油体系的波及体积,提高原油采收率。对于低渗透率油藏,可以通过降低体系的界面张力,提高驱油体系的洗油效率,提高原油采收率。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在驱油过程中,乳化现象主要发生在岩心的前、中部,为了更有效的发挥乳化的作用,在满足形成乳状液稳定性的前提下,应适当减弱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的乳化能力,增加体系的抗吸附能力。

二、聚合物驱采出液和含油污水油水分离化学剂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聚合物驱采出液和含油污水油水分离化学剂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离心法处理三元采出水试验及工程应用设想(论文提纲范文)

1 油水分离探索性试验
    1.1 油田采出水油水分离技术原理
    1.2 高速碟片离心分离技术原理
    1.3 效果分析
        1.3.1 试验内容
        1.3.2 试验结果与讨论
        1.3.3 中试设备现场试验结果与讨论
2 工程应用的对比分析
3 结论

(2)抗盐聚合物对采出液和采出水油水分离特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1.1 材料和设备
    1.2 含水率为80%的模拟O/W型采出液制备和油水分离特性评价方法
    1.3 含油质量浓度为1 000 mg/L的模拟采出水制备和油水分离特性评价方法
    1.4 含油量为2%的O/W型模拟采出液制备和油珠粒径分布测试方法
    1.5 油水界面平衡界面张力测试
    1.6 水相黏度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聚合物对O/W型模拟聚合物驱采出液油水分离特性的影响
    2.2 聚合物对模拟聚合物驱采出水油水分离特性的影响
    2.3 聚合物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
    2.4 聚合物对水相黏度的影响
    2.5 聚合物对模拟采出液油珠粒径的影响
    2.6 具有油水界面活性的抗盐聚合物对O/W型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机制
        2.6.1 高乳化程度稳定机制
        2.6.2 高连续相黏度稳定机制
        2.6.3 静电斥力稳定机制
        2.6.4 空间位阻稳定机制
3 结论

(3)海上聚合物驱油田产出液处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海上油田聚驱对油水分离的影响
    1.1 海上聚驱产出液油水分离存在的问题
    1.2 海上聚驱油田破乳剂研究进展
2 海上油田聚驱对污水处理的影响
    2.1 海上含聚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
    2.2 海上聚驱油田清水剂研究进展
3 海上油田含聚油泥对生产流程的影响
    3.1 海上油田含聚油泥产生原因
    3.2 海上油田含聚油泥处理研究进展
4 海上油田聚驱对油水井的影响
    4.1 海上聚驱油田地层堵塞原因
    4.2 海上聚驱油田油水井解堵方法
5 建议与展望

(4)含聚采出液破乳及污水中保留聚合物的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三次采油简介
    1.3 聚合物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1.3.1 采油用聚合物
        1.3.2 聚丙烯酰胺
        1.3.3 聚丙烯酰胺的驱油机理
        1.3.4 聚丙烯酰胺黏度的影响因素
    1.4 原油乳状液
        1.4.1 原油乳状液的形成
        1.4.2 聚合物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1.5 原油乳状液破乳
        1.5.1 原油乳状液破乳方法
        1.5.2 原油乳状液破乳机理
        1.5.3 油田常用破乳剂
    1.6 研究目的与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模型破乳剂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2.1 本章内容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设备仪器
        2.2.3 模型破乳剂的合成
        2.2.4 瓶试法测试破乳性能
        2.2.5 破乳剂油水界面行为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破乳剂结构
        2.3.2 破乳剂结构类型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2.3.3 超支化聚醚破乳剂结构对破乳效果的影响
        2.3.4 交联酚胺树脂聚的破乳性能
        2.3.5 破乳机理阐释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油水同步分离及污水中保留聚合物性质研究
    3.1 本章内容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设备仪器
        3.2.3 污水中悬浮物含量的测定
        3.2.4 污水中残留聚合物的回收
        3.2.5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水解度测定
        3.2.6 聚合物的分子大小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综合处理剂现场实验情况
        3.3.2 污水中保留聚合物的性质
        3.3.3 污水中保留聚合物的重复使用
        3.3.4 r-HPAM与 h-HPAM之间的相互作用
        3.3.5 含聚采出水配制聚合物溶液的经济效益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及下一步研究建议
    4.1 结论
    4.2 下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情况说明
致谢

(5)XB区块低渗透油藏化学驱适应性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三元复合驱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聚合物驱发展现状
        1.2.2 三元复合驱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技术路线
第二章 XB区块油藏地质开发特征及现状
    2.1 油田基本情况
    2.2 XB区块化学驱适应性分析
第三章 聚合物优选及评价实验
    3.1 适用的聚合物产品筛选及评价
        3.1.1 聚合物流变性
        3.1.2 聚合物增粘性
        3.1.3 聚合物抗剪切性
        3.1.4 聚合物抗盐性
        3.1.5 聚合物稳定性
        3.1.6 聚合物抗碱性
        3.1.7 聚合物耐温性
    3.2 聚合物与储层配伍性研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表面活性剂优选及性能评价
    4.1 表面活性剂优选及评价实验
        4.1.1 表活剂与地层水配伍性
        4.1.2 表活剂抗盐性
        4.1.3 表活剂与碱的配伍性
        4.1.4 表活剂乳化性
        4.1.5 表活剂稳定性
        4.1.6 表活剂驱油性
        4.1.7 与防砂、固砂体系配伍性
    4.2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弱碱三元复合驱注入参数、层段及段塞组合优选
    5.1 三元复合驱驱油实验条件
    5.2 三元复合体系化学剂浓度优选
        5.2.1 三元复合体系聚合物浓度优选
        5.2.2 三元复合体系碱、表面活性剂浓度优选
    5.3 三元复合体系段塞用量大小优选
    5.4 三元复合驱注剂层段组合优选
    5.5 三元复合驱注入速度优选
    5.6 三元复合驱段塞组合优选
    5.7 XB区块弱碱三元复合驱经济性分析
    5.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6)大庆油田低渗油藏某联合站采出液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低渗油藏采出液的特点及处理原因
    1.3 国内外处理采出液技术的研究方法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低渗油藏采出液的组成和特性分析
    2.1 站外来液组成及特性分析
        2.1.1 含水率
        2.1.2 乳化情况
        2.1.3 胶质沥青质含量
        2.1.4 油粘温曲线
        2.1.5 界面强度
        2.1.6 界面张力
        2.1.7 污水杂质粒度分布
        2.1.8 密度、凝点
        2.1.9 电导率测定
        2.1.10 Fe~(2+)、HS~-离子检测
        2.1.11 站外来液管线杂质含量
    2.2 过渡层组成及特性分析
        2.2.1 含水率
        2.2.2 乳化情况
        2.2.3 胶质沥青质
        2.2.4 油粘温曲线
        2.2.5 界面强度
        2.2.6 界面张力
        2.2.7 污水杂质粒度分布
        2.2.8 密度、凝点
        2.2.9 过渡层电导率
        2.2.10 过渡层污水中Fe~(2+)和HS~-分析
        2.2.11 杂质含量
        2.2.11.1 有机和无机杂质含量测定
        2.2.11.2 无机杂质化学元素分析
    2.3 低渗油藏采出液处理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 低渗油藏采出液处理药剂筛选
    3.1 优选破乳剂
        3.1.1 破乳剂筛选
        3.1.2 破乳剂复配
        3.1.3 确定最佳处理温度、浓度及时间
        3.1.4 原油含水率测试
    3.2 优选FeS去除剂
        3.2.1 FeS去除剂筛选
        3.2.2 确定最佳处理温度、浓度及时间
        3.2.3 FeS去除剂对电流的影响
    3.3 室内实验结论
第四章 矿场试验
    4.1 试验流程优化
        4.1.1 1000m~3污水沉降罐收油工艺优化
        4.1.2 3000m~3含水油事故罐存液处理工艺优化
        4.1.3 卸油点来液处理工艺
        4.1.4 五合一处理工艺
    4.2 检测指标
    4.3 试验预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4.4 矿场试验
        4.4.1 试验前准备
        4.4.2 破乳剂试验
        4.4.3 硫化亚铁去除剂试验
    4.5 试验结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7)Ca-Mt颗粒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稳定性影响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三元复合驱技术原理
        1.2.1 碱在三元复合驱驱油中的作用
        1.2.2 表面活性剂在三元复合驱驱油中的作用
        1.2.3 聚合物在三元复合驱驱油中的作用
    1.3 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特性与稳定机理
        1.3.1 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的特性与危害
        1.3.2 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的稳定机理
    1.4 三元复合驱采出水处理研究进展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Ca-Mt颗粒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水油水分离性能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 实验准备
        2.2.1 室内实验配制模拟地层矿化水
        2.2.2 Ca-Mt颗粒母液的配制
        2.2.3 模拟采出水的配制
        2.2.4 含油量的测定
        2.2.5 油滴粒径分布的测定
    2.3 Ca-Mt颗粒对采出水含油量影响
        2.3.1 Ca-Mt颗粒和聚合物对采出水含油量的影响
        2.3.2 Ca-Mt颗粒和碱对采出水含油量的影响
        2.3.3 Ca-Mt颗粒和表面活性剂对采出水含油量的影响
    2.4 Ca-Mt颗粒对采出水粒径大小的影响
第三章 Ca-Mt颗粒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界面性质研究
    3.1 实验试剂材料
    3.2 实验准备
        3.2.1 室内配制模拟地层矿化水
        3.2.2 黏土颗粒母液的配制
        3.2.3 模拟采出水的配制
        3.2.4 Zeta电位的测定
        3.2.5 界面张力的测定
        3.2.6 界面黏弹性模量的测定
    3.3 Ca-Mt颗粒和驱油剂对采出水界面张力影响
        3.3.1 Ca-Mt颗粒和聚合物对采出水界面张力影响
        3.3.2 Ca-Mt颗粒和碱对采出水界面张力影响
        3.3.3 Ca-Mt颗粒和表面活性剂对采出水界面张力影响
    3.4 Ca-Mt颗粒对采出水Zeta电位影响
        3.4.1 Ca-Mt颗粒和聚合物对采出水Zeta电位影响
        3.4.2 Ca-Mt颗粒和碱对采出水Zeta电位影响
        3.4.3 Ca-Mt颗粒和表面活性剂对采出水Zeta电位影响
    3.5 Ca-Mt颗粒对采出水界面黏弹性模量影响
        3.5.1 Ca-Mt颗粒和聚合物对采出水界面黏弹性模量影响
        3.5.2 Ca-Mt颗粒和碱对采出水界面粘弹性模量影响
        3.5.3 Ca-Mt颗粒和表面活性剂对采出水界面粘弹性模量影响
第四章 Ca-Mt颗粒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水微观机理研究
    4.1 稳定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4.2 Ca-Mt颗粒对采出水动力学参数影响
        4.2.1 三元组分对采出水动力学参数影响
        4.2.2 Ca-Mt颗粒对采出水动力学参数影响
    4.3 三元复合驱采出水油水液膜强度实验测定
        4.3.1 实验原理
        4.3.2 实验步骤
    4.4 Ca-Mt颗粒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水液膜强度影响
        4.4.1 聚合物对采出水液膜强度影响
        4.4.2 表面活性剂对采出水液膜强度影响
        4.4.3 碱对采出水液膜强度影响
        4.4.4 Ca-Mt颗粒对采出水液膜强度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8)三元复合驱乳化作用机理与驱油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三元复合驱与原油乳化技术现状
    1.1 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1.1.1 国外三元驱技术现状
        1.1.2 国内三元驱技术现状
    1.2 三元复合驱驱油机理
    1.3 乳状液类型和稳定性
        1.3.1 乳状液类型
        1.3.2 国内乳化研究现状
        1.3.3 国外乳化研究现状
    1.4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1.4.1 影响因素
        1.4.2 水驱采收率提高方法
第二章 三元复合驱乳化作用机理研究
    2.1 乳化作用机理
        2.1.1 乳化作用简介
        2.1.2 液液乳化机理
    2.2 乳状液稳定机理
        2.2.1 乳状液稳定
        2.2.2 乳状液分层
        2.2.3 聚集(絮凝)和聚结
    2.3 乳状液聚集和聚结影响因素
        2.3.1 聚集和聚结因素
        2.3.2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2.3.3 聚合物的影响
        2.3.4 碱的影响
第三章 采出液含水率及见剂浓度变化规律
    3.1 试验区见剂浓度、含水率及产液量变化情况
    3.2 三元复合驱药剂相对采出量变化情况
    3.3 药剂在地层中滞留现象室内试验
    3.4 三元药剂在油水中作用对相对采出程度的影响
        3.4.1 原油溶解表面活性剂室内试验
        3.4.2 表面活性剂、碱在油水中的分配关系
        3.4.3 聚合物对碱和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第四章 采出液乳化类型及乳化程度研究
    4.1 三元采出液乳化类型及乳化效果判定
    4.2 乳化情况及乳化特征
    4.3 乳化类型与乳化程度规律
        4.3.1 第一类:油包水型采出液
        4.3.2 第二类:严重水包油型采出液
        4.3.3 第三类:轻微水包油型采出液
        4.3.4 第四类:未乳化采出液
    4.4 乳化与含水率、见剂浓度的整体关系
第五章 乳化与受效特征的关系
    5.1 W/O型采出液乳化与受效关系
    5.2 严重O/W型采出液乳化与受效关系
    5.3 轻微O/W型采出液乳化与受效关系
    5.4 未乳化井的乳化与受效关系
    5.5 乳化作用对三元复合驱采收率影响试验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A区块二类油层弱碱三元体系驱油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三元复合驱概述
        1.2.1 影响采收率的主要因素
        1.2.2 三元复合驱技术驱油机理
        1.2.3 三元复合驱技术中的关键问题
    1.3 弱碱三元复合驱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的粘弹性及界面张力研究
    2.1 实验概述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1.3 实验方案
    2.2 影响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粘度的因素分析
        2.2.1 碱浓度
        2.2.2 表面活性剂浓度
        2.2.3 温度
        2.2.4 存放时间
    2.3 影响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的粘弹性的因素分析
        2.3.1 碱浓度
        2.3.2 表面活性剂浓度
    2.4 影响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界面张力的因素分析
        2.4.1 实验步骤
        2.4.2 结果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弱碱三元体系注入能力研究
    3.1 实验概述
        3.1.1 实验原理
        3.1.2 实验材料
        3.1.3 实验方案
        3.1.4 实验步骤
    3.2 弱碱三元体系的注入能力研究
        3.2.1 岩心渗透率的影响
        3.2.2 碱浓度的影响
        3.2.3 阻力系数与残余阻力系数
    3.3 小结
第四章 弱碱三元体系微观驱油效果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药品
        4.1.2 实验岩心
        4.1.3 实验流程
    4.2 实验方案及步骤
    4.3 微观驱油效果分析
        4.3.1 水驱后残余油分类
        4.3.2 弱碱三元体系微观驱油效果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弱碱三元体系驱油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5.1 实验材料
        5.1.1 实验药品
        5.1.2 实验岩心
        5.1.3 实验仪器
    5.2 实验方案
        5.2.1 弱碱三元体系与聚合物溶液驱油效果对比
        5.2.2 不同组分浓度的弱碱三元体系驱油效果研究
        5.2.3 不同注入PV数的弱碱三元体系驱油效果研究
    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5.3.1 弱碱三元体系与聚合物溶液驱油效果结果及分析
        5.3.2 不同组分浓度的弱碱三元体系驱油效果结果及分析
        5.3.3 不同注入PV数的弱碱三元体系驱油效果结果及分析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10)乳化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前言
第一章 乳状液的基本理论
    1.1 乳状液形成方法研究现状
    1.2 乳状液稳定性研究现状
    1.3 乳状液稳定性评估方法分析
    1.4 乳状液在岩心中渗流规律研究
    1.5 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第二章 乳状液动态失稳过程研究
    2.1 试剂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表面活性剂浓度对乳状液失稳过程的影响
        2.3.2 聚合物浓度和相对分子质量对乳状液失稳过程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岩心采出液动态失稳过程研究
    3.1 实验仪器及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对岩心采出液乳化情况分析
        3.3.2室内剪切验证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乳化对驱油效果的影响
    4.1 实验仪器与材料
    4.2 实验方案
    4.3 实验步骤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乳化对低渗透岩心驱油效果的影响
        4.4.2 乳化对中渗透岩心驱油效果的影响
        4.4.3 乳化对高渗透岩心驱油效果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二元复合体系在长岩心中的乳化规律
    5.1 实验仪器与材料
    5.2 实验方案
    5.3 实验步骤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四、聚合物驱采出液和含油污水油水分离化学剂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离心法处理三元采出水试验及工程应用设想[J]. 夏福军.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1(12)
  • [2]抗盐聚合物对采出液和采出水油水分离特性的影响研究[J]. 李瑞达,邵臣良,吴迪,薛强,张鑫.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1(11)
  • [3]海上聚合物驱油田产出液处理研究进展[J]. 刘少鹏,徐超,苏伟明,魏强,刘洋. 油田化学, 2021(02)
  • [4]含聚采出液破乳及污水中保留聚合物的性质研究[D]. 方舟. 天津工业大学, 2020(02)
  • [5]XB区块低渗透油藏化学驱适应性物理模拟实验研究[D]. 李勇.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3)
  • [6]大庆油田低渗油藏某联合站采出液处理技术研究[D]. 于铁.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3)
  • [7]Ca-Mt颗粒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稳定性影响机理研究[D]. 王捷.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3)
  • [8]三元复合驱乳化作用机理与驱油效果研究[D]. 郭加奇.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3)
  • [9]A区块二类油层弱碱三元体系驱油效果研究[D]. 潘俊良. 东北石油大学, 2019(01)
  • [10]乳化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作用机理研究[D]. 张博文. 东北石油大学, 2019(01)

标签:;  ;  ;  ;  

聚合物驱采出液和含油污水油水分离化学品的开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