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蒂可寻址管理系统的若干维护经验及改进建议

孔蒂可寻址管理系统的若干维护经验及改进建议

一、关于康特可寻址管理系统的几点检修体会及改进意见(论文文献综述)

胡建华[1](2019)在《基于PLC的校园智能节电控制系统实现路径研究》文中认为节能减排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政府的长期奋斗目标。学校属于重点用能单位,在全球资源日益紧缺的背景下,建设节约型学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经调查发现,目前许多校园建筑的用电方式还停留在人工分合闸的控制模式,这种非智能的控制方式已经十分落后。本研究的目的是以绿色节能理念为核心,采取各种先进的技术方法,研究一种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校园智能节电控制系统的实现路径。研究首先从采集和分析校园建筑用电负载的性质、参数、运行特点出发,归纳出三种不同性质的用电负载;然后根据各负载的用电特点,分析并提出三种智能节电控制模式的原理流程及相应的软件控制策略;最后通过案例应用计算系统的节电效果。研究过程中将PLC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触摸屏监视技术相结合,采用多种通信技术和协议,如VLAN、MODBUS TCP/IP、RS485等保证系统的可靠通信,并充分考虑友好的人机交互方式。研究方法上采用仿真实验法和工程实践法结合以验证系统的可行性,通过系统运行前后的耗电量对比得出良好的节能效果。通过本智能节电控制系统的实现路径研究,探索建立典型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智能节电控制模式,为建设绿色节约型校园提供参考。

万金峰[2](2015)在《基于自控专业设计的罐区自动化及仪表选型研究》文中指出罐区是石化企业中非常重要的储运设施,也是国家能源战略建设的重点对象。随着石化行业的不断发展,对罐区流程及自动化先进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目前很多中小型企业和老国企部分装置暴露出的很多问题已引起国家和业主的高度重视。本文依托一项目前运行良好的改造装置,基于工程设计项目中自控专业的设计经验和体会,进行了探讨和总结。针对原罐区生产工艺复杂、添加剂配比要求严格、品种多样、互换性差的特点,重点研究了控制系统改造和仪表选型。本文以辽宁同益石化有限公司3万吨/年MTBE装置和10万吨/年特种蜡装置及配套设施改造项目为对象,结合罐区工艺流程特点和自动化水平不高的实际,提出了罐区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控制系统改造选择PCS7作为平台,从仪表选型、软硬件配置、设计总体布局及系统的最终实现几个方面探讨和研究了设计过程中的方法和思路。在此基础上,选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仪表取代原有的老式仪表,对各类检测仪表进行剖析,并首次成功应用无线仪表系统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着重介绍了伺服液位计在改造过程中的应用。目前原罐区通过改造已经实现了较先进的自动化水平,通过本次的成功应用经验,希望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为类似装置的应用打下更优良的基础。

孙开宇[3](2010)在《基于ZigBee技术的辽河油田无线数据采集系统的研制》文中认为现今在油田开采的过程中一般会涉及到许多人们需要了解的数据信息,尤其是油田的安防信息,这就需要对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并传输。但是油田通常分布在沼泽荒漠区域,具有通讯不便、油井布点分散、人员稀少等特点,要通过铺设线缆来实现数据传输是比较困难的,且成本较高。所以,建设无线数据采集系统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根据上述情况,研制了基于ZigBee技术的油田无线数据采集系统。本系统将各数据采集节点采集到的温湿度数据、节点剩余能量、图片数据、报警信息等通过ZigBee网络汇总到节点信息协调转发器中,然后节点信息协调转发器通过USB接口将信息传输到上位机监控中心,实现了对油田数据信息的远程传输、监控。同时系统还具有防火、防盗报警的功能。本系统由数据采集节点、节点信息协调转发器和上位机监控中心三部分组成。数据采集节点采用智能温湿度传感芯片SHT11实现对油井口温湿度数据的采集;采用电压检测电路来采集节点的剩余能量;采用串口摄像头来采集图片信息并压缩成JPEG (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格式以便于传输;采用三光束红外对射报警器来产生入侵报警信号;采用低功率无线射频收发器CC2420与全向天线相配合的方式,实现节点数据的ZigBee网络传输;采用液晶显示屏来显示节点的状态信息。节点信息协调转发器由处理器模块、液晶显示模块、ZigBee无线收发模块和USB接口模块和电源模块组成,主要负责ZigBee网络的组建还有与上位机的通信,其数据的传输采用了检错、纠错机制,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是数据采集节点和监控中心之间的通信桥梁。监控中心负责实现对数据的分析、存储和显示以及对报警状态的显示,是用户获取系统监测信息的媒介。本系统经过实验测试,性能稳定,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许杰[4](2010)在《厂级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电力企业面向市场改革深入,为增强自身的竞争力,降低发电成本,从更本上提高运行及管理水平,发电企业都在积极探讨、研究、开发火电厂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upervisory Information System of power plant, SIS)项目。本论文源于发电企业的实际项目,系统的阐述了SIS的概念并根据电厂实际生产管理的需要,针对两台350MW热电联产机组信息监控系统(SIS)系统的特点,按照SIS的设计思想进对整个系统的总体功能进行设计和规划。根据安全、经济、实用的原则对SIS网络构架、软件构架,软、硬件平台的进行配置,并对在本系统中使用的SyncBASE实时数据库特点、功能进行了介绍。通过对实时数据库数据平台构建,实现了对海量实时/历史数据的有效管理。本文规划设计的方案已经被江阴苏龙电厂采纳并予以实施。

王卓瑜[5](2009)在《抽水蓄能电站控制自动化设备的特点及新技术的采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介绍了现场总线及其他数据通信技术的主要特点,列举了当前应用较广的几种现场总线。并就现场总线及其他数据通信技术在水电厂自动化数据采集中的应用前景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同时,介绍了抽水蓄能电厂应用现场总线和其他数据通信技术的概况,通过实例对现场总线的技术特点作简单的说明,并根据水电厂自动化的特点,阐述对应用这一新技术和其他数据通信技术的看法。这一新技术的提出和应用除了满足水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要求外,可实用可靠的监控系统实现状态检修,人工智能及其他高级应用功能等等。

李亮[6](2008)在《氧化铝溶出沉降工艺优化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自动控制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趋激烈的商业竞争,要求现三高一低(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益)的工业企业必须提高控制水平与精度,在国家节能减排要求的基础上保障工业生产有序平稳,降低能源消耗。中国铝业各个分公司现有氧化铝“溶出-沉降”工序控制系统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在的工业控制要求,系统无论采用大型PLC或DCS作为中心控制系统,控制策略都只能根据实时的生产数据进行采集判断,通过编写固化的联锁条件进行参数调整,控制系统刚性较强。由于“溶出-沉降”工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控制,许多看似无关联的工艺参数之间却有紧密联系,控制单一工艺参数有时无法保证工艺的平稳运行。同时由于建厂时期工业控制,检测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大多数系统的很多关键参数还不能及时准确的测量和分析,整条生产线的某些关键控制还处于人工经验调整状态下,技术经济指标的控制完全取决于操作工人的实际经验,随意性、波动性很大,要实现溶出工序的稳产、高产和经济运行是十分困难的。本系统设计主要是参考当今先进的控制方法——工业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工业实时数据库相结合。通过提高科技手段,优化控制手段,加强测量手段,采集生产车间现有DCS系统监控数据和控制各台检测设备的运行、管理与维护,与化验生产信息网进行实时数据交换,并采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推理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对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参数预报,辅助实现对工艺过程的优化,以此提升生产车间的智能化生产能力和信息化管理能力。

王亚鸽[7](2008)在《化工液位监控系统的设计和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无论在装备上、技术水平上、功能与规模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测量和控制装置不断更新升级,数千套DCS、PLC和IPC及FCS已成为大中型石油和化工企业的主要控制手段。这些装置的应用使相应的生产信息得以在车间、乃至工厂层集成。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应用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是,国内调查显示,各化工罐区的自动化管理水平普遍很低,对于化工罐区监控系统进行改造升级迫在眉睫。采用DCS系统作为罐区监控系统存在诸多问题。冗余技术的拓展,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新型远程I/O模块的出现为解决化工罐区监控系统硬件结构方面面临故障的难题带来了解决办法,但是该产品刚刚问世不久,还缺乏可借鉴的实际应用的经验。因此,如何设计出一套适合于化工罐区的先进的、高效的、功能齐全的、经济性好的监控系统是目前国内外工程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从现场总线控制的研究开始,结合化工罐区特点和本安防爆以及安全规范,在满足用户对监控系统要求的前提下,通过OMRON公司的CSID型PLC与Siemens公司的PLC比较,我们选择了西门子公司S7-400HPLC作为下位机的现场总线控制方案,以远程分布式I/O为基础,设计了西门子PLC冗余网络系统的数据采集方式;同时对化工罐区的液位、温度、流量、压力等参数进行了采集,并利用装在上位机里的Siemens Step7 V5.3编程软件对进四种参数进行了控制;本文结合国内流行的组态软件,选择北京昆仑通态的MCGS组态软件对监控系统组态进行了研究,上位机PC和下位机PLC之间通信我们采用了工业以太网,下位机和现场层之间采用PROFIBUS现场总线进行通信。从系统的测试情况看,各项指标都达到了预定的设计要求和功能,为化工液位监控系统的控制和管理提供了方便。

袁媛[8](2007)在《CAN总线在机车微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机车设备越来越多地采用计算机控制,而采用网络控制技术可以保证计算机控制的机车设备在工作时能够相互协调。由于各种现场总线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在机车微机控制网络中应用现场总线控制技术成为可能。因此,为了改善机车的控制性能,提高机车运行的可靠性,便于司机对机车设备的集中控制与管理,机车采用微机控制已成为机车控制技术发展的必然,而机车微机控制网络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已成为发展的普遍趋势。根据列车通信网络TCN标准,列车通信网络由三级总线构成即列车级总线(WTB)、车辆级总线(MVB)和设备级总线,此标准对设备级总线不作规定。本文根据现有机车设备级控制系统的功能和控制方式,经过几种现场总线技术特点的比较及CAN总线在机车控制中的可行性分析,确定选用CAN总线作为机车微机控制网络中的设备级控制总线。根据网络系统设计的一般性原则,对机车设备级CAN总线网络结构进行了设计,使得此网络具有通用性、可扩展性、高可靠性等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网络冗余的设计方案,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实时性。依据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和设计思想,本文提出了机车设备级CAN总线网络操作系统的具体设计思想,并制定了应用层协议。本文对构成机车设备级微机控制网络的硬件系统结构进行了设计,进一步对该系统进行了合理的软件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整个系统设计的合理性。最后依据所研究的结果提出了构建机车设备级CAN总线网络的建议。通过此机车设备级微机控制网络可以对列车牵引制动及辅助系统设备进行控制;对机车各主要设备进行状态检测,了解各设备的运行状态,使得司机对其实现更有效的实时控制,从而保证机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杨辉前[9](2006)在《混合电动汽车电控系统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世界能源危机加剧和人类环境的日益恶化,研发环保节能型电动汽车受到了各国政府和各大汽车公司的大力支持。本文整个研究工作紧密围绕湖南大学“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汽车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科技创新平台“混合电动汽车电控系统研究方向”展开。论文首先阐述和分析了研究新型电动汽车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详细分析了各种电动汽车技术的优缺点,并给出了混合电动汽车的选型方案和动力系统结构。接着探讨了CAN总线通信技术,构建了整车通信网络,并利用网络仿真工具对整车CAN网络进行了建模和仿真。针对不同CAN控制器和HEV需求,实现了内嵌式CAN节点设计,总结了CAN网络设计的关键技术。制定了符合控制要求的CAN网络应用层协议,实现了整车各单元的全数字控制,并调试验证了该协议的可靠性和实时性。设计了基于LIN总线的低速控制网络节点,为整车网络高低速控制提供接口,使得低成本的内部互联网络控制成为可能。然后对整车控制技术要求进行了功能需求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给出了整车硬件平台设计方案。应用当今世界最先进32位定点DSP芯片TMS320F2812,采用硬件模块化设计方法实现了系统需要的外围电路和接口,总结了具体的电路设计关键技术和调试方法,及印制电路板抗干扰设计的注意事项。应用流行的XILINX CPLD器件进行译码,详细给出了各功能模块的实现原理和步骤,Verilog硬件编程语言实现的各模块,为以后片上系统的实现奠定了基础。最后设计了基于USB总线的数据采集主机系统,深入剖析了系统实现的全过程,包括USB总线协议,海量存储设备类规范,文件系统基本原理,USB电路设计及固件的调试的实现。固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实现了设备的检测,文件系统识别,基于UFI命令的批数据传输,为整车性能实时仿真提供所需数据。通过平台的研发,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使该平台具有功能强大通用性好的优势,并在实际项目中得到应用。

邓恒[10](2005)在《变电站微机保护与综合自动化仿真培训系统的研发》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试验培训系统特别是微机保护的推广应用,对变电运行和继电保护测试技术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涉及计算机自动测试等先进技术的微机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仿真培训系统已成为电力系统培训领域必不可少的专用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仿真培训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对提高变电运行和继电保护测试水平、防止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不正确动作、保障电网安全运行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在查阅了国内外文献资料和研究分析我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仿真培训系统技术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仿真培训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并与湖南大学研制开发了一套经济实用、符合现场实际的基于DSP技术的微机型一次信号、二次信号模拟系统,该系统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仿真培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可作为一个独立的电力系统产品满足现场继电保护装置的测试,利用湖南长沙英科公司的一套YK-200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现场实际运行中退出的系统),共同组建一套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仿真培训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论文研究了微机型一次信号、二次信号模拟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出了多套信号装置硬同步的技术方案,设计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详细分析了各硬件模块的原理和作用,阐述了整个软件的设计思路。论文还建立了仿真系统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功能设计,介绍系统组成单元设计的关键环节。 最后通过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基于DSP技术的微机型一次信号、二次信号模拟系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精度高、运行可靠、接线简单直观不易出错等特点,既可满足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仿真培训系统各种仿真功能的要求,又能满足电力系统现场继电保护测试的需要,适应我国电力系统发展。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共同组建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仿真培训系统,可在我国电力系统中推广应用。

二、关于康特可寻址管理系统的几点检修体会及改进意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康特可寻址管理系统的几点检修体会及改进意见(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PLC的校园智能节电控制系统实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节能减排现状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校及行业节能减排措施分析
        1.2.2 中等职业学校节能减排措施分析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系统技术概述
    2.1 传感检测技术
    2.2 智能控制技术
    2.3 人机交互技术
    2.4 通信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结构分析
    3.1 系统结构及原理
    3.2 分时控制模式
    3.3 温度控制模式
    3.4 光照度控制模式
    3.5 系统稳定性及安全性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软件实现
    4.1 软件控制需求分析
    4.2 分时控制的软件实现
    4.3 温度控制的软件实现
    4.4 光照度控制的软件实现
    4.5 人机交互控制的软件实现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应用案例及节能效果比较
    5.1 系统开发原则
    5.2 系统应用案例
    5.3 系统节能效果分析
        5.3.1 分时控制节能效果分析
        5.3.2 温度控制节能效果分析
        5.3.3 光照度控制节能效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2)基于自控专业设计的罐区自动化及仪表选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罐区自动化系统发展历程与现状
        1.2.1 罐区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架构
        1.2.2 国内罐区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历程
        1.2.3 国内外罐区自动化系统的现状及比较
        1.2.4 罐区控制系统的特点
    1.3 罐区主要危险源
    1.4 国内罐区自控系统自动化的趋势
    1.5 论文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罐区工艺流程简介
    2.1 储运罐区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2.1.1 储运罐区的特点
        2.1.2 国内罐区运行普遍存在的问题
    2.2 工艺流程简述
        2.2.1 原料输送流程
        2.2.2 产品输送流程
        2.2.3 火炬排放系统流程
        2.2.4 注水泵流程
        2.2.5 开停工置换流程
    2.3 储罐配置及工艺参数
    2.4 机泵配置及工艺参数
    2.5 主要设计原则
第三章 自动化系统在罐区的应用
    3.1 原有控制系统的不足
    3.2 罐区改造总体设计
        3.2.1 罐区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架构
        3.2.2 预期实现的设计目标
    3.3 DCS系统的选择及构建
        3.3.1 DCS系统的选择
        3.3.2 罐区自动化平台的总体描述
    3.4 系统硬件的配置
    3.5 系统软件的配置
第四章 系统仪表选型及应用
    4.1 仪表选型
        4.1.1 流量计选型
        4.1.2 温度仪表
        4.1.3 压力仪表
        4.1.4 液位仪表
        4.1.5 阀门
        4.1.6 安全仪表及其它
    4.2 无线仪表的选择与实施
        4.2.1 无线仪表选择
        4.2.2 无线仪表系统的实施
    4.3 供电、气源、接地
        4.3.1 供电
        4.3.2 气源
        4.3.3 接地
    4.4 防雷系统设计方案
        4.4.1 电源防雷
        4.4.2 信号防雷
        4.4.3 接地等电位、屏蔽措施
        4.4.4 控制室电源防雷系统及改造措施
        4.4.5 经过防雷改造后的风险评估
第五章 罐区自动化系统的改造及系统实现
    5.1 仪表检测部分
    5.2 安全联锁部分
    5.3 DCS系统部分
    5.4 设计布置部分
    5.5 自控平台的实现
        5.5.1 硬件组态
        5.5.2 第三方组态通讯
        5.5.3 网络组态
    5.6 控制需求与实现
    5.7 罐区自动控制内容
第六章 结论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相关技术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
附件

(3)基于ZigBee技术的辽河油田无线数据采集系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近距离无线技术的发展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概述
第2章 关键技术
    2.1 ZigBee原理介绍
    2.2 射频技术介绍
    2.3 USB接口原理介绍
    2.4 传感器原理介绍
第3章 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功能
    3.2 系统组成及传输方案设计
        3.2.1 系统组成
        3.2.2 采集器网络数据传输方案设计
    3.3 系统工作过程
第4章 系统硬件设计与制作
    4.1 主要芯片选型
        4.1.1 ZigBee网络射频芯片选型
        4.1.2 处理器选型
        4.1.3 串口转USB传输芯片选型
        4.1.4 温湿度传感芯片选型
    4.2 无线数据采集节点硬件设计
        4.2.1 射频前端硬件设计
        4.2.2 温湿度数据采集部分硬件设计
        4.2.3 节点电压监测部分硬件设计
        4.2.4 图片采集模块硬件设计
        4.2.5 LCD液晶屏显示模块硬件设计
        4.2.6 红外报警部分硬件电路设计
        4.2.7 电源部分硬件设计
    4.3 节点信息协调转发器硬件设计
        4.3.1 电源模块
        4.3.2 处理器模块
        4.3.3 USB接口模块
第5章 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5.1 Silicon Laboratories IDE开发环境介绍
    5.2 ZigBee组网的软件设计
        5.2.1 服务原语简介
        5.2.2 创建新网络
        5.2.3 允许设备加入网络
        5.2.4 设备入网
        5.2.5 数据的发送与接收
        5.2.6 路由功能
    5.3 无线数据采集节点软件设计
        5.3.1 采集节点整体软件设计
        5.3.2 LCD液晶屏显示部分软件设计
        5.3.3 温湿度数据采集部分软件设计
        5.3.4 图片数据梁集部分软件设计
    5.4 节点信息协调转发器软件设计
    5.5 监控中心软件设计
        5.5.1 监控中心功能模块划分
        5.5.2 监控中心软件流程
第6章 系统调试
    6.1 系统调试
    6.2 调试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第7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厂级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工程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SIS研究应用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
2 厂级监控信息系统概述
    2.1 SIS概念
    2.2 SIS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2.2.1 SIS与DCS的区别
        2.2.2 SIS与MIS的区别与联系
    2.3 SIS在发电企业中的作用
    2.4 SIS设计遵循的原则
3 监控信息系统的网络设计
    3.1 SIS网络需求分析
        3.1.1 SIS网络应满足的要求
        3.1.2 工作交换机与主干网间流量分析
    3.2 SIS网络设计原则
    3.3 SIS系统的网络结构
    3.4 监控信息系统的接口设计
        3.4.1 SIS接口系统的设计原则
        3.4.2 SIS与DCS及其他系统的通信接口
    3.5 SIS网络硬件
    3.6 网络通讯连接
    3.7 安全设计方案
4 SIS数据库平台选择
    4.1 实时数据库的特点及与关系型数据库的区别
    4.2 SIS中实时数据库的结构
    4.3 SIS中实时数据库的功能
    4.4 选择SIS实时数据库的一般原则
    4.5 基于实时数据库的数据平台的构建
    4.6 SyncBASE Server实时数据库软件
        4.6.1 SyncBASE Server介绍
        4.6.2 SyncBASE Server系统配置
        4.6.3 SIS数据测点
        4.6.4 SQL Server历史数据库
        4.6.5 SyncMB Server接口软件
5 监控信息系统应用功能设计与实现
    5.1 基本功能
    5.2 运行考核和指导
        5.2.1 安全性考核
        5.2.2 经济性考核
        5.2.3 启动指导和考核
        5.2.4 发电功率考核
    5.3 优化运行
        5.3.1 优化指导思想
        5.3.2 优化建模流程
        5.3.3 耗差分析
        5.3.4 负荷优化分配
        5.3.5 调峰优化
        5.3.6 制粉系统优化
        5.3.7 锅炉燃烧优化
6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5)抽水蓄能电站控制自动化设备的特点及新技术的采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概论
    1.2 立项背景
    1.3 研究重点
第二章现场总线技术
    2.1 串行和并行通信
    2.2 基带和频带传输
    2.3 通信接口的物理特性
    2.4 单工/半双工/全双工通信
    2.5 OSI 参考模型
    2.6 现场总线的技术特点
    2.7 现场总线与DCS 的网络集成
    2.8 主要现场总线
    2.9 现场总线的技术特点
    2.10 Modbus 协议简介
第三章 现场总线和其他数据通信技术在水电厂自动化中的应用前景.
    3.1 现场总线的优点
    3.2 应用前景
    3.3 列举目前抽水蓄能电站监视控制的构成
    3.4 现场总线和串行通信的应用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6)氧化铝溶出沉降工艺优化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铝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1.2 课题的背景
    1.3 工业控制系统概述
        1.3.1 工业控制系统的分类
        1.3.2 工业控制系统的发展
        1.3.3 工业控制系统发展趋势
    1.4 本课题的主要任务
2 优化系统技术基础
    2.1 工业实时数据库技术
    2.2 人工智能技术
3 溶出沉降工艺优化系统设计原则
    3.1 标准化原则
    3.2 先进性和成熟性
    3.3 可靠性原则
    3.4 开放性和原则
    3.5 可维护性、可管理性原则
    3.6 实用性原则
4 氧化铝厂溶出沉降工艺优化系统建设目标以及施工方案
    4.1 氧化铝厂溶出沉降工艺优化系统建设目标
    4.2 工艺优化系统实施方案
    4.3 工艺优化软件系统技术
        4.3.1 工艺优化系统IBUILDER的设计思想
        (1) 工艺优化故障诊断推理算法
        (2) 数据处理器的设计
        (3) 直接知识集成方案
        (4) 知识的输入和用户图形界面
        (5) IBUILDER系统具有克服其它诊断系统弱点的能力
        4.3.2 IBUILDER专家知识输入表
        (1) 准备填写专家知识表
        (2) IBUILDER系统的专家知识表及填写说明
        (3) 填写专家知识表的过程
        4.3.3 工业实时数据库IndustrialSQL Server
5.软件功能模块的具体说明以及部分数据程序源代码
    5.1 软件功能模块
        5.1.1 循环母液添加量优化系统
        5.1.2 结疤智能故障诊断系统
        5.1.3 加热管束故障诊断系统
        5.1.4 闪蒸槽罐液位优化系统
        5.1.5 闪蒸压力优化系统
        5.1.6 氧化铝浓度(精液AO浓度)优化系统
        5.1.7 洗水絮凝剂专家系统
        5.1.8 泥层界面专家系统
        5.1.9 各软件功能模块专家规则
    5.2 生产工艺实时数据与化学量溶出沉降工艺优化系统的正常工作是建立在对大量的生产工艺实时数据与化学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保证数据快速准确的采集更新是该系统能否为生产提供及时正确处理措施的有力保证。
        5.2.1 工业实时数据库与DCS数据通讯
        5.2.2 实时数据库从化验信息网中选取所需数据根据需要编写数据接口软件,让所需化学分析结果数据通过天御6000硬件防火墙添加到实时数据库中。部分程序源代码如下:
6.溶出沉降工艺优化系统部分功能简介
    6.1 系统主界面
    6.2 工况曲线显示
    6.3 预测值的显示
    6.4 实际结果与预测结果的比较
    6.5 工艺故障专家系统
    6.6 优化指导
    6.7 报表打印
下一步工作内容和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7)化工液位监控系统的设计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化工液位监控系统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课题研究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2 化工液位系统简介
    2.1 化工生产系统简介
    2.2 化工液位系统简介
    2.3 化工液位监控系统方案简介
        2.3.1 过程控制系统简介
        2.3.2 集散式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2.3.3 PLC控制系统
        2.3.4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Field Control System)
    2.4 化工液位监控系统设计
        2.4.1 DCS、PLC、FCS三大控制系统的基本特点
        2.4.2 化工液位控制系统的选择
3 化工液位监控系统硬件设计
    3.1 化工液位监控系统设计原则
    3.2 化工液位监控系统设计要求
    3.3 监控系统硬件组成结构图
        3.3.1 上位机PC机机型的选择
        3.3.2 下位机型的选择
        3.3.3 数据采集系统的具体设计
        3.3.4 主PLC的冗余设计与分析
        3.3.5 S7-400H冗余原理(备份CPU与主CPU同步建立的过程)
        3.3.6 PLC通讯网络冗余设计
        3.3.7 分布式远程I/O站点的设置
        3.3.8 数据采集系统最终方案总结
    3.4 监控系统检测元件设计
        3.4.1 检测数据分布
        3.4.2 传感器的选择原则
        3.4.3 液位、温度、压力、流量传感器的选择
4 化工液位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4.1 PLC控制软件设计
        4.1.1 液位控制软件设计
        4.1.2 温度、流量、压力控制软件设计
    4.2 组态软件设计
        4.2.1 工控组态软件的种类与特点
        4.2.2 MCGS组态软件简介
        4.2.3 液位监控MCGS组态界面设计
5 化工液位监控系统通信网络组建
    5.1 化工液位监控系统通信网络组建
        5.1.1 化工液位监控系统上位机和下位机通信
        5.1.2 化工液位监控系统下位机和现场层之间通信
    5.2 化工液位监控系统硬件组态设计实现
        5.2.1 创建项目组态S7-400H
        5.2.2 配置硬件
        5.2.3 系统参数设置
        5.2.4 配置ET200M站
        5.2.5 配置Y-Link耦合器
        5.2.6 添加错误诊断OB块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撰写论文体会
    6.3 进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8)CAN总线在机车微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现场总线技术
    1.1 现场总线的概念
    1.2 现场总线的发展背景与趋势
        1.2.1 现场总线是综合自动化的发展需要
        1.2.2 智能仪表为现场总线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1.2.3 现场总线将朝着开放、统一标准的方向发展
    1.3 现场总线的特点与优点
        1.3.1 现场总线系统的技术特点
        1.3.2 现场总线的优点
    1.4 几种典型的现场总线
    1.5 CAN总线在机车控制系统中的可行性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机车设备级CAN总线技术分析与研究
    2.1 机车设备级控制总线的选择
    2.2 CAN总线的特点
    2.3 CAN总线网络通信协议
        2.3.1 物理层
        2.3.2 数据链路层
        2.3.3 应用层
    2.4 机车设备级CAN总线关键技术分析
        2.4.1 CAN总线的仲裁
        2.4.2 CAN总线中的错误类型界定以及检测能力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AN总线应用系统的结构
    3.1 CAN总线系统的构成
    3.2 CAN总线系统的节点
        3.2.1 CAN总线的节点
        3.2.2 节点的组成
    3.3 CAN总线系统的拓扑结构
    3.4 CAN总线系统的通信方式
        3.4.1 多主式结构
        3.4.2 主从式结构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机车设备级CAN总线微机控制网络的总体设计
    4.1 机车设备级CAN总线网络的结构设计
        4.1.1 网络拓扑结构的选择
        4.1.2 CAN总线网络结构的设计
        4.1.3 机车微机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
    4.2 机车设备级CAN总线网络的冗余设计
        4.2.1 完全冗余
        4.2.2 部分冗余
        4.2.3 CAN总线网络的冗余设计
    4.3 机车设备级CAN总线网络操作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4.3.1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
        4.3.2 机车设备级CAN总线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设计思想
        4.3.3 网络操作系统设计的实现
    4.4 机车设备级CAN总线网络的硬件部分
        4.4.1 网络对硬件的总体要求
        4.4.2 CAN总线通信适配卡
        4.4.3 协议转换器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应用层程序设计及实验
    5.1 智能节点的软件实现
        5.1.1 软件总体结构
        5.1.2 主程序模块的设计
        5.1.3 CAN总线通信模块的设计
        5.1.4 自检模块的设计
        5.1.5 单片机串口通信模块的设计
    5.2 上位机的软件实现
        5.2.1 上位机软件的总体结构
        5.2.2 运用的软件和开发方法
    5.3 实验过程及结果
    5.4 构建机车设备级CAN总线网络的建议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混合电动汽车电控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新型电动汽车介绍
        1.2.1 三种新型汽车
        1.2.2 新型汽车比较
        1.2.3 混合电动汽车简介
    1.3 混合电动汽车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前景
    1.4 项目车型选择及动力系统结构
        1.4.1 车型的选择
        1.4.2 动力系统结构的选择
        1.4.3 动力系统结构特点
    1.5 混合电动汽车电控系统及整车控制
        1.5.1 混合电动汽车电控系统
        1.5.2 混合电动汽车整车控制
    1.6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
        1.6.1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1.6.2 创新点
    1.7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混合电动汽车能量总成控制器硬件平台的总体设计
    2.1 系统功能需求
    2.2 设计目标
    2.3 核心控制器选型
        2.3.1 模拟和数字系统优缺点比较
        2.3.2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历程
        2.3.3 技术指标的确定
        2.3.4 TMS320F2812简介
        2.3.5 F2812开发工具介绍
    2.4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5 小结
第3章 混合电动汽车总线通信技术
    3.1 CAN总线通信技术基础
        3.1.1 CAN总线简介
        3.1.2 CAN总线特点
        3.1.3 CAN总线技术规范
    3.2 混合电动汽车CAN通信网络设计
    3.3 混合电动汽车CAN通信协议制定
        3.3.1 CAN通信协议模型
        3.3.2 CAN通信协议制定
    3.4 混合电动汽车CAN网络功能建模与仿真
        3.4.1 基于Vector CANoe的HEV网络设计开发
        3.4.2 基于Vector的CAN通信网络实现
    3.5 CAN总线节点设计
        3.5.1 CAN控制器选择
        3.5.2 CAN收发器PCA82C250介绍
        3.5.3 通用CAN节点设计
        3.5.4 内嵌式CAN节点设计
    3.6 CAN总线通信现场调试技巧
    3.7 LIN总线基础及其在混合电动汽车中的应用
        3.7.1 LIN总线及特点介绍
        3.7.2 LIN总线与CAN总线比较
        3.7.3 LIN总线结构
        3.7.4 LIN总线协议标准
        3.7.5 LIN总线通讯规则
        3.7.6 LIN总线的现状和前景
    3.8 小结
第4章 混合电动汽车能量总成控制器硬件平台的实现
    4.1 外围器件选型与详细电路图设计
        4.1.1 电源转换模块
        4.1.2 时钟复位模块
        4.1.3 JTAG接口电路
        4.1.4 存储器扩展电路
        4.1.5 A/D隔离输入模块
        4.1.6 D/A隔离输出模块
        4.1.7 CAP捕获模块
        4.1.8 IO量隔离输入模块
        4.1.9 开关量隔离输出模块
        4.1.10 CAN总线模块
        4.1.11 SCI串行通信模块
        4.1.12 LIN总线模块
        4.1.13 USB主机数据采集模块
        4.1.14 RTC实时时钟模块
        4.1.15 CPLD译码模块
        4.1.16 几个特殊引脚的处理
    4.2 PCB制板与抗干扰设计
    4.3 硬件调试与系统集成
        4.3.1 F2812实时仿真必要条件
        4.3.2 硬件调试的主要步骤
        4.3.3 外围器件调试
        4.3.4 系统集成
    4.4 小结
第5章 混合电动汽车运行性能参数采集存储USB主机系统设计
    5.1 运行性能参数数据采集系统概述
    5.2 USB协议基础
        5.2.1 USB体系结构
        5.2.2 USB数据通信
    5.3 Mass Storage、Bulk-Only与UFI协议
        5.3.1 Mass Storage协议
        5.3.2 Bulk-Only传输协议
        5.3.3 UFI指令集
    5.4 存储介质与文件系统
        5.4.1 硬盘文件系统
        5.4.2 U盘文件系统
    5.5 USB主机系统硬件设计
        5.5.1 主机控制器选型
        5.5.2 硬件电路实现
    5.6 USB主机系统软件设计
        5.6.1 软件设计思想
        5.6.2 软件设计实现
    5.7 USB通信调试
    5.8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B(专利发明,成果鉴定,挑战杯获奖等情况)
附录C(电路原理图及印制电路板实物图)
致谢

(10)变电站微机保护与综合自动化仿真培训系统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仿真系统技术概述
    1.2 国内继电保护测试装置的发展历程
        1.2.1 模拟式继电保护测试台
        1.2.2 微机型继电保护测试装置
        1.2.3 基于后台PC计算机控制的测试装置
        1.2.4 单CPU、有后台计算机的测试装置
        1.2.5 基于多CPU、DSP技术的实时继电保护测试系统
    1.3 国外继电保护测试装置的发展现状
    1.4 项目的来源及意义
        1.4.1 项目的来源
        1.4.2 项目的意义
    1.5 本文所作的工作
第二章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仿真培训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2.1 一次信号、二次信号模拟子系统结构
        2.1.1 系统结构
        2.1.2 系统功能
        2.1.3 微机信号发生装置的特点
    2.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子系统
        2.2.1 系统结构
        2.2.2 保护配置
第三章 变电站一次信号、二次信号模拟子系统硬件、软件设计
    3.1 CPU单元模块硬件设计
        3.1.1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TMS320F206芯片简介
        3.1.2 时钟电路设计
        3.1.3 译码电路设计
        3.1.4 复位电路设计
        3.1.5 定值固化电路
        3.1.6 通讯电路设计
        3.1.7 JTAG接口仿真电路设计
    3.2 D/A转换模块电路设计
        3.2.1 D/A转换模块与CPU模块的接口电路
        3.2.2 D/A转换电路
    3.3 功率放大模块电路设计
        3.3.1 电流功率放大电路
        3.3.2 电压功率放大电路
        3.3.3 功率放大电路的保护电路设计
    3.4 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设计
        3.4.1 开关量输入单元电路设计
        3.4.2 开关量输出单元电路设计
    3.5 多机硬同步的实现
    3.6 电源模块
    3.7 误差的来源与分析
        3.7.1 由数模转换(DAC)产生的误差
        3.7.2 电流、电压放大单元产生的失真误差
    3.8 微机信号发生装置的软件设计
        3.8.1 下位机软件的设计
        3.8.2 间隔取值法的应用
        3.8.3 下位机软件的设计流程
        3.8.4 上位机软件介绍
第四章 仿真模型的建立
    4.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培训系统的仿真原理
        4.1.1 变电站各种短路事故仿真过程
        4.1.2 变电站正常运行中仿真过程
    4.2 变电站各种短路事故仿真模型及其假设
    4.3 仿真模型中各元件参数的选择
    4.4 仿真阶段的划分
    4.5 仿真各阶段数学模型的建立
        4.5.1 仿真第一阶段数学模型的建立
        4.5.2 短路故障后数学模型的建立
        4.5.3 断路器动作后数学模型的建立
        4.5.4 重合栅动作后数学模型的建立
第五章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子系统研究与设计
    5.1 系统结构及功能设计
    5.2 单元设计的几个环节
        5.2.1 单元硬件通用化
        5.2.2 CPU的选择及配置
        5.2.3 可靠性措施
第六章 模拟实验
    6.1 基于DSP的微机信号发生装置技术参数
    6.2 装置性能试验
        6.2.1 精度试验
        6.2.2 微机信号发生装置与微机保护单元装置配合试验
        6.2.3 实验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攻读学位期间研究的科研项目)

四、关于康特可寻址管理系统的几点检修体会及改进意见(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LC的校园智能节电控制系统实现路径研究[D]. 胡建华.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7)
  • [2]基于自控专业设计的罐区自动化及仪表选型研究[D]. 万金峰. 北京化工大学, 2015(03)
  • [3]基于ZigBee技术的辽河油田无线数据采集系统的研制[D]. 孙开宇. 东北大学, 2010(03)
  • [4]厂级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许杰. 南京理工大学, 2010(08)
  • [5]抽水蓄能电站控制自动化设备的特点及新技术的采用[D]. 王卓瑜.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9(11)
  • [6]氧化铝溶出沉降工艺优化系统的开发与应用[D]. 李亮. 贵州大学, 2008(S1)
  • [7]化工液位监控系统的设计和研究[D]. 王亚鸽. 安徽理工大学, 2008(03)
  • [8]CAN总线在机车微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袁媛. 大连交通大学, 2007(05)
  • [9]混合电动汽车电控系统研究[D]. 杨辉前. 湖南大学, 2006(03)
  • [10]变电站微机保护与综合自动化仿真培训系统的研发[D]. 邓恒. 湖南大学, 2005(02)

标签:;  ;  ;  ;  ;  

孔蒂可寻址管理系统的若干维护经验及改进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