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光端机实现大用户接入

网络光端机实现大用户接入

一、用网络光端机实现大用户接入(论文文献综述)

吴昊天[1](2021)在《徐州市广播电视传输网研究与设计》文中认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广播电视技术向着数字、网络、融合化方向发展,广播电视局需要一种更有效、更快速、更稳定的组网方式。对于网络运营者来说,随着在网用户数的提高,宽带技术、流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同大客户对接入有了不同的需求。改变原来的大客户接入模式,颠覆用户心中一贯的服务形象,可为用户提供更为强大、稳定、迅捷的大客户接入能力,为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并合理的进行差异化收费,运营商将可吸引更多的用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壮大。本期项目的开展分为八步走。一是项目实施背景,在分析国内外广电无线传媒的组网现状及传输技术现状的基础上,考虑本项目成建投产后为广电用户带来的实际意义,完成大致规划;第二步,用广电总局洽谈其实际需求,并针对该需求提出合理化建议。第三步是核心关键技术的研究,根据广播电视局对电路业务的需求、对运营商的要求,本课题将深入研究SDH核心内容,剖析SDH技术中与广电组网相关的关键技术。第四步是项目的总体设计,根据现有技术及广电总局的实际需求,与通信设计院、通信设备厂商多方面沟通。第五步是项目的详细设计,在建设大方向的前提下,完成机房选址、路由查勘、绘制CAD图、编制工程预算(含设备预算)等。第六步是项目实施,根据项目批复内容,将工程发包给承建商,规定竣工时间,要求承建商按照详细设计内容进行施工。第七步是项目的测试与实现,待整体路由组网完成后,由联通承建工程师、运维数据工程师、广电工程师、设备厂商督导四方联合调试,确保合理分配带宽资源,完成业务开通。最后是总结归纳,完善项目后评估,梳理本课题中的创新点。本项目的实施,将从本质上改善徐州广电网络的稳定性、信号传输的保真率,最大程度的提升徐州广电在网用户的感知,从而吸引更多的大客户,促进宽带业务较快发展。

陈斌[2](2019)在《电视播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广电行业的发展主流已经由标清化、数字化向高清化、网络化转变。本文围绕着作者参加的江苏广电总台近年来推行的对现有播控系统的高清化改造工程的实践,对电视播控系统包含电视播总控系统、全台网监控系统、播出系统这几个方面的建设,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阐释了新一代电视播控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力求打造出一套包含全台媒资信息系统、演播室系统、总控系统在内的全程高清化采编播存、全台资源互通互联共享的电视中心技术平台。本文的主要工作要点如下:(1)对播出系统整体架构进行重新规划调整,简化硬盘播出系统,实现通过工作流引擎驱动备播业务,在提高安播保障水平的同时能够快速应对业务的变化。(2)新建最小云备播系统,将图文、台标、系统切换等功能进行了一键集成这样便于值班人员一键控制,大大提高了整个播控系统的安全性,一旦出现问题,系统立即可以响应,使用云播出软件,作为播出系统的应急单元,在播出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时接管播出业务。(3)新建末级信号智能监管和应急辅助系统,通过对主路、备路、最小备播及垫片四路末级信号进行采集比对,使用智能分析手段,完成应急信号源选择智能化和自动化。(4)完善播控系统网络及信息安全,规范远程桌面登录和网络设备访问,确保播出系统网络安全。

陈双同[3](2019)在《电力系统业务信道状态监测及管理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通信网络的应用与普及,衍生出一些相关问题,比如在电力系统业务信道状态监测过程中,往往需要与不同专业部门交流和协作,当发现故障时,需要根据情况来判断故障归属,传统的方式是通过通信测试仪器来完成,不仅操作复杂而且耗费时间,不利于快速处理故障。本文利用FPGA技术与嵌入式技术,研究了一套电力系统业务信道状态监测系统,实时监测主要通信通道的误码、告警、流量、带宽、通断状态等运行指标,第一时间发现故障,并判断故障范围,及时可靠的通知相关部门处理故障。系统还能长时间监测网络流量、带宽利用率、帧速率、FCS错误帧、超短帧、超长帧、冲突帧、单播帧、组播帧及广播帧等网络性能指标,管理人员能实时了解网络运行情况及网络健康状况。系统还支持VLAN、MPLS、GRE、PPPoE等网络环境和协议封装类型,可识别综合特征字串、协议指纹、流量特征等,及大的方便了管理人员追踪特定数据的流向和流量,更加有效的对网络进行管理。本项目研究的光缆网管理模块应用技术研究解决了光缆及光纤配线架(ODF)端口监控管理盲区问题,实现了光缆及光纤配线架(ODF)端口的实时监控管理,对降低电网故障,减少故障损失,减少电力通信系统安全隐患起到显着效果。项目的实施,有效地填补电力系统在数据业务监控及管理方面的空白,使得通信运维部门能够实时掌握数据业务流量及带宽使用情况,了解工作状态,及时发现网络瓶颈和故障隐患,更加合理的分配数据业务资源、优化网络结构,使得网络运行更可靠、规划更合理、管理更智能。

辛鹏[4](2018)在《某厂区智能安全防范系统升级改造方案设计》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工业随着产能提升和经济效益增长,工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而多数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增加用工人数的同时斗殴、盗窃等事件发生率也迅速上升,带来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各类负面影响,因此厂区安全问题变得无法回避。针对厂区安全防范系统的现状以及最大程度利旧原有设备和线缆的要求,本文给出了厂区现有安全防范系统的升级改造方案。该方案采用HDCVI同轴高清传输等技术手段,并更换部分配件将模拟系统改造为数字网络系统。对视频监控系统、车辆管理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和入侵报警系统进行了统一规划和设计。根据厂区内实际情况配置多样化的安全防范设备,实现多个系统之间的联合部署,统一平台的操作管理,为厂区设计了一套科学且后期扩容性强的现代化智能安全防范系统。基于升级后的厂区智能安全防范系统能有效地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厂内人员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孔祥开[5](2017)在《针对长距离多业务传输视频光端机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光纤网络应用的逐渐普及,由于光纤通信在信号传输质量、抗干扰能力以及可扩容性等方面的明显优点,光纤通信终端传输设备正逐渐取代以电缆传输为主的传统信息数据传输设备,尤其是在视频监控领域,视频光端机的出现满足了视频长距离传输的需求。本课题是为江苏省公安厅对连云港市政安防监控系统定制视频光端机项目而开发,应用于航天二院和天津武警部队多个边防监控系统改造工程;主要是解决利用现有的光纤网络资源,提高光纤两端设备业务承载能力,从而提高光纤的利用率问题。本课题主要针对远距离实时视频监控传输的应用场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传输的光传输平台设计,最终实现一种多业务、可灵活配置、长距离传输的双光、双电备份的视频光端机;硬件的总体设计方案包括硬件及软件设计部分;硬件部分根据不同的功能分为视频发送卡、视频接收卡、控制数据卡、音频传输卡、以太网传输卡、电源板卡、光卡及相应的业务子板原理、PCB设计。软件部分设计主要是利用FPGA完成各个板卡功能,其中包括:光卡、视频卡、数据卡、音频传输卡、以太网传输卡的逻辑程序设计与实现。测试验证阶段,确定测试手段和测试指标,以验证整机功能、性能的实现是否满足设计需求。本课题设备能充分整合业务功能,高效的提高了现光纤网络的利用率;配置更加灵活,业务功能以业务子板加业务板卡的方式实现,采用插卡式设计,可以跟据客户需求选配不同的业务板卡,即降低客户不同业务定制产品的研发成本,又可以大大缩短研发周期,有利于抢占市场;设计满足热插拔功能,便于客户及客服人员及时维修、维护设备;配置高性能光模块应对长距离传输要求;对电源及各业务端口采用工业级设计,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视频监控领域远距离、多业务传输的需求中,尤其在边防、海防等长距离安防项目,由于早期规划简单、成本压力大以及施工不便等原因,光纤网络相对设计比较简单、光缆内光纤通道比较少,在网络升级方面,重新布网比较困难,工程施工难度大,旧设备维护、保养、更换不便,尤其是在视频监控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场合,所以如何提高光纤的利用率、增强视频光端机的业务功能、产品可靠性、系统可维护性等问题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本课题主要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并且设计具有可灵活配置的多业务功能传输、工业级防护的高可靠性、远距离双光备份、方便快捷的维护方式等优点;具有产品升级改造的空间,在大型安防监控项目设计及复杂旧网改造等市场具有明显的优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刘纯虎[6](2016)在《深海作业型ROV分布式协调及容错控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海洋科考、海洋工程及军事领域海洋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大深度作业型潜水器的需求日益显着。自主开发深海潜水器,推进海洋装备和海洋制造业发展,既是海洋作业的需求,也是我国海洋持续可发展开发战略的现实要求。复杂的水下作业环境对潜水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灵活的操作方式、丰富的通信接口方式、庞大的数据传输能力以及系统的可靠性和易维护性等。本文在“4500米级深海作业系统”项目的资助下,对作业型无人遥控潜水器(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ROV)“海马号”的控制系统进行了关键技术攻关,从工程中提炼出了深海作业型ROV分布式协调及容错控制策略研究这一基础科学问题并进行了理论和试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概述如下:1.通过调研国外ROV的先进控制技术,分析项目实际需求,完成了本研究对象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总体设计。采用RS485总线与水下分布式相结合的协调控制架构,取消ROV系统中的水下计算机,减少水下干舱体积同时提高系统可靠性;在总体设计基础上,完成各组成部分的结构设计并予以具体实现;水下设备的隔离供电、交直流电源对地绝缘检测及用电参数监测、干舱执行部件的隔离驱动等研究工作,可实现故障检测和故障隔离,提高维修效率,节约作业时间;设计了基于QNX实时操作系统下的控制软件架构。2.在ROV水动力试验的基础上,获得线性/非线性水动力系数,对ROV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做了详细的推导,建立了无人遥控潜水器的六自由度非线性数学模型,再通过对系统合理的简化,最终得到了可以用于控制器设计的四自由度数学模型。3、研究对比了多种基于PID的控制算法,设计了一种基于不完全微分先行PID算法的自适应模糊控制器,通过大量仿真实验和水池试验验证了手动控制模式、自动控制模式(定深、定高、定向)算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4、针对深海作业型ROV推进器矢量配置的特性,提出单个推进器故障情况下的ROV推进器容错控制策略,并对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推力分配模型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数值仿真证明该容错控制算法的有效性。5.完成了系统集成及大量岸上试验、水池、海上试验及应用,并通过海试及应用证明本研究提出的ROV分布式协调控制系统架构和控制策略是可行的,在作业中是稳定可靠的。该控制系统可扩展应用于不同作业水深、不同任务和目的的ROV研制。

韩媛媛[7](2015)在《公安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针对公安视频会议系统建设情况进行研究,在分析视频会议系统的视频图像压缩算法、框架结构的基础上,结合公安工作的需求,按照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易操作性、可扩容性、互通性等要求,设计了满足1080P全高清、4CIF标清的省、市、县、基层四级视频会议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控制平台,同时设计了视频会议系统部署方案和提出了会议系统配套设施的要求。在设计部署视频会议系统时,由于要充分考虑到设备运行管理、日常巡检维护、资金预算和满足今后一定时期内视频业务发展的需要等问题,所以省到市、市到县选择建设基于H.264视频压缩技术的最新的高清晰视频会议系统,视频分辨率达到1080P;县到基层选择建设标清视频会议系统,视频分辨率达到4CIF。系统采用广播级的电信设备,支持E1和IP双线路备份机制,支持双流和双视频流,支持混网、混速、混协议并具备一定扩展能力。在设计视频会议系统控制平台时,摒弃了高、标清矩阵加上、下变换的方式,选择了功能更加强大的混合矩阵,混合矩阵可同时接入高清信号、标清信号、VGA等信号,并实现无缝防抖切换。在视频会议系统部署方案中,对网管中心、摄像系统、音响扩声系统、视音频传输系统、监视显示系统、录播系统和中控系统都提出了相应的设计要求,并提出了视频会议系统备份和扩容设计要求。最后,在视频会议系统配套设施建设上,对会议系统供电、线路铺设、会议室环境、灯光、声场环境、布局等提出了建议要求。

汤家盛[8](2015)在《基于WiFi技术的无线家庭宽带接入方案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社会,计算机网络是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载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资源的重要途径。现如今,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智能化的产品的出现,传统有线网络由于自身的端口的制约,很难满足这些高科技产品的需求,因此提供一个具有移动性、便捷性、经济性的家庭宽带网络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家庭宽带接入技术,结合工程实践,经过调研、规划、设计、实施,完成了大黄中心村的无线网络覆盖。文中先提出了三种住宅小区WLAN技术方案:小区覆盖合路、楼顶架设AP、楼道架设AP。分析比较三种方案的覆盖效果、工程量和投资费用,最终选取WLAN信号源合路传统的2G小区覆盖布线系统。由于2G小区覆盖天线安装位置往往受到现场情况影响,天线的安装位置往往不是很理想,从而造成WLAN覆盖效果的不理想。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在研究中引入无线中继器设备,放大WLAN信号,优化WLAN覆盖效果。将现如今的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融合在一起,,很好地解决了大黄中心村小区内的无线网络覆盖的难题,而且节约了资源,减少了资金的投入,缩短了建设的时间。小区覆盖合路模式的无线家庭宽带接入方案建成后,进行了有无无线中继器设备的无线信号测试,验证了无线中继器设备效果。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效解决了大黄中心村的宽带接入问题,为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在成熟小区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叶扬[9](2013)在《“平安福州”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分析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详细分析了"平安福州"视频监控系统,从户外前端监控探头、派出所、区分局、市公安局四处及系统主要设备、系统设备连线、信号处理流程、系统功能特点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同时还分析了系统的优劣点,并提出两点改进。最后将改进后的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电信IPTV系统与广电有线数字电视系统进行比较,证明了广电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性能很好。

潜山花[10](2012)在《具有高可靠性的电力通信传输网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现代通信信息化飞速发展,电力系统通信在网络建设方面也得到空前的发展。电力通信传输网不同于电信运营商的通信网,是一种国家专用通信传输网。电力通信网为国家电力传送网服务,是电力系统发、供、用电系统的支撑网。为了适应电力系统的发展,电力通信必须继续不断地采用新的通信与网络技术,去改造和建设电力通信系统,以满足电力安全生产的需要。本文通过对电力传输网络进行分析,包括对网络特点、业务类型、业务特征等的分析,以及对金华地区电力通信传输网的演进过程研究,分析现有的通信传输网络结构,发现传输网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现有传输网络结构的弊端,阐述了对通信传输网络进行网络优化的原则。分析了现有的传输网络的组网技术,提出了新的通信传输网网络结构的思路,然后在充分收集和分析各种业务需求的基础上,根据金华地区的资源状况,提出了“三层七区”的金华电力宽带通信网网络优化方案,通过2008、2009两年时间构建了一个大容量、多业务、可扩展和开放式的高可靠性的电力系统通信光传输设备网络,既能满足现在电力系统语音、数据、视频等各种业务的需求,又能面向未来,支持不断增多的用户、更大的带宽以及新的业务,提高电力通信系统抗击大的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用网络光端机实现大用户接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网络光端机实现大用户接入(论文提纲范文)

(1)徐州市广播电视传输网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安排
2 广播电视传输网技术分析
    2.1 广播传输技术
    2.2 电视传输技术
    2.3 广播电视传输中的新技术概念
    2.4 SDH技术原理
    2.5 SDH技术在广播电视传输网中的应用
    2.6 小结
3 徐州市广播电视传输的规划与设计
    3.1 徐州市广播电视传输网设计规划原则
    3.2 徐州广播电视传输网现状分析
    3.3 业务需求分析
    3.4 徐州市广播电视传输组网的设计方案
    3.5 组网设备选择
    3.6 工程计划投资
    3.7 小结
4 徐州市广播电视传输组的建设
    4.1 徐州市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建设流程
    4.2 采用该种建设方案的优势
    4.3 4兆电路与80兆电路建设
    4.4 2 兆电路建设实施
    4.5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4.6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关于广播传输网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的分析
    5.2 SDH建设的原则
    5.3 常规SDH电路的设计规范
    5.4 通信工程规范化建设流程
    5.5 SDH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5.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电视播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江苏台播控系统概述
    2.1 项目描述
    2.2 江苏电视台播控系统
        2.2.1 播总控调度系统
        2.2.2 全台综合监控网络管理系统
        2.2.3 播出系统
    2.3 关键技术实现
        2.3.1 矩阵自动倒换技术
        2.3.2 切换台配置
        2.3.3 独立的信号路由
        2.3.4 录像机共享实现
        2.3.5 应急播出手段
        2.3.6 全面的信号监看
第三章 播出系统设计和实现方案
    3.1 关键功能模块概述
    3.2 播出服务器技术实现
        3.2.1 播出服务器整体架构
        3.2.2 播出主备服务器简介
    3.3 上载服务器设计
        3.3.1 上载服务器的搭建
        3.3.2 服务器容量计算
        3.3.3 服务器应急流程
    3.4 存储系统技术实现
        3.4.1 存储总体架构
        3.4.2 播出系统分级存储
        3.4.3 数据迁移链路及实际带宽
        3.4.4 播出内容存储的拓扑结构
        3.4.5 加密文件系统集群的构成
        3.4.6 存储服务器配置状态
    3.5 数据库及其备份技术实现
        3.5.1 播出系统数据库
        3.5.2 数据库的备份
    3.6 安全监控体系的实现
        3.6.1 基于PGM SDI的末端信号监控
        3.6.2 监控设备布置与配置
        3.6.3 监控软件测试
        3.6.4 系统软硬件设备监控
        3.6.5 文件监控
    3.7 新媒体播出系统互联技术实现
        3.7.1 原有新媒体硬盘系统
        3.7.2 数据交换协议改造
        3.7.3 新媒体数据库的建设
        3.7.4 新媒体存储构成
    3.8 文件转码系统实现
    3.9 与全台网互联互通实施
        3.9.1 交互业务分析
        3.9.2 接口服务提炼
第四章 系统网络设计及实施
    4.1 系统网络部署
        4.1.1 网络架构
        4.1.2 网络拓扑
        4.1.3 虚拟局域网划分
        4.1.4 接入交换机端口分配
    4.2 网络安全实施
        4.2.1 域控和重要域名配置
        4.2.2 防病毒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功能测试
        5.1.1 播出机动备启用测试
        5.1.2 网络安全漏洞扫描
        5.1.3 数据库故障模拟测试
        5.1.4 节目质量自动技审测试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电力系统业务信道状态监测及管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项目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项目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电力业务信道状态监测系统基础介绍
    2.1 概述
    2.2 电力系统信道的相关基础
    2.3 电力业务信道的相关特性分析
    2.4 电力业务通道网络的相关技术研究
        2.4.1 同步数字体系
        2.4.2 SDH容器传递过程
        2.4.3 自动交换光网络
        2.4.4 传输网保护和恢复
        2.4.5 智能光纤配线技术
    2.5 基于信道特性实现对电网状态的检测
    2.6 基于信道特性的故障定位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力业务信道状态监测系统设计
    3.1 系统设计
    3.2 系统要求
        3.2.1 系统组成设备的先进性和可靠性要求
        3.2.2 系统结构要求
        3.2.3 系统软件要求
        3.2.4 通信接口要求
        3.2.5 供电电源要求
        3.2.6 设备安全性要求
    3.3 设计依据
    3.4 电力系统业务信道状态监测模块原理
    3.5 设计方案
    3.6 关键技术
        3.6.1 FPGA技术
        3.6.2 嵌入式技术
    3.7 硬件设计方案
        3.7.1 设计思路
        3.7.2 业务板设计方案
        3.7.3 主控板设计方案
        3.7.4 风扇板设计方案
        3.7.5 电源板设计方案
    3.8 软件设计方案
        3.8.1 体系结构
        3.8.2 功能结构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力业务信道状态监测系统的实现
    4.1 系统的实现
        4.1.1 界面介绍
    4.2 电力业务信道状态监测系统的应用
        4.2.1 系统功能实现
        4.2.2 系统设计意义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1.1 研究成果
        5.1.2 功能实现
    5.2 展望
    5.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4)某厂区智能安全防范系统升级改造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安全防范系统的概念
    1.2 安全防范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发展现状
        1.2.2 发展趋势
第2章 安全防范系统需求分析
    2.1 设计背景、目标、内容
        2.1.1 设计背景
        2.1.2 设计目标
        2.1.3 设计内容
    2.2 设计原则
    2.3 总体构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安全防范系统升级改造方案设计
    3.1 系统详细设计
        3.1.1 监控指挥中心
        3.1.2 车辆管理系统
        3.1.3 出入口控制系统
        3.1.4 入侵报警系统
        3.1.5 视频监控系统
    3.2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针对长距离多业务传输视频光端机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历史及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光端机工作原理与设备总体设计需求
    2.1 光纤通信原理介绍
        2.1.1 光纤通信特点
        2.1.2 光纤传输网络的系统构成
    2.2 光端机原理介绍
        2.2.1 光端机的基本构成
        2.2.2 光端机的光调制技术与分类
        2.2.3 光端机的复用技术
    2.3 光端机的总体设计需求
        2.3.1 硬件设计需求
        2.3.2 软件设计需求
        2.3.3 各业务功能指标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视频光端机硬件设计与实现
    3.1 光端机总体系统框图
    3.2 视频传输业务板卡
        3.2.1 视频卡总体框图
        3.2.2 视频业务卡设计
        3.2.3 模块化视频子卡设计与关键元器件
    3.3 综合业务板卡设计
        3.3.1 业务卡硬件总体框图
        3.3.2 业务卡设计
        3.3.3 模块化子卡设计与关键元器件
    3.4 光卡设计
        3.4.1 光卡硬件总体框图
        3.4.2 光卡原理图设计
    3.5 电源电路设计
        3.5.1 电源电路总体框图
        3.5.2 电源输入板卡设计
        3.5.3 电源输入板卡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视频光端机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FPGA开发环境和流程简介
        4.1.1 FPGA简介
        4.1.2 硬件描述语言
        4.1.3 集成开发环境
        4.1.4 VHDL开发流程
    4.2 软件系统总体设计
    4.3 各业务板卡的逻辑实现设计
        4.3.1 光卡设计开发
        4.3.2 业务卡设计开发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光端机的软硬件联调测试
    5.1 视频光端机的功能测试
        5.1.1 视频功能验证
        5.1.2 其他业务传输功能验证
    5.2 视频光端机的性能测试
        5.2.1 单板测试
        5.2.2 整机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 章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6)深海作业型ROV分布式协调及容错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潜水器综述
        1.2.1 潜水器分类及应用
        1.2.2 国内外主要潜水器介绍
    1.3 潜水器控制技术发展概况
        1.3.1 配电通信和检测技术
        1.3.2 潜水器运动控制策略
    1.4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1.4.3 内容安排
第二章 分布式控制系统结构设计
    2.1 “海马”号系统性能参数
    2.2 系统构成
    2.3 配电单元设计
        2.3.1 母船配电单元设计
        2.3.2 铠装缆参数计算和变压器设计
        2.3.3 水下配电单元
    2.4 水面控制单元设计
    2.5 光纤通信单元
    2.6 视频单元设计
    2.7 水下检测执行单元
    2.8 软件结构设计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动力试验及运动方程推导
    3.1 水动力试验
        3.1.1 主要试验设备
        3.1.2 试验模型
        3.1.3 试验内容及结果
    3.2 运动方程推导
        3.2.2 刚体动力学建模
        3.2.3 水动力学建模
        3.2.4 静力学建模
        3.2.5 ROV运动模型的简化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ROV运动模糊控制算法设计
    4.1 ROV推力系统
    4.2 控制器设计
        4.2.1 手动控制
        4.2.2 不完全微分先行的PID控制器
        4.2.3 FIDA-PID控制系统
    4.3 ROV仿真
        4.3.1 自动定向仿真
        4.3.2 自动定深、定高仿真
    4.4 控制性能水池试验
        4.4.1 目的
        4.4.2 试验内容
        4.4.3 试验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ROV运动容错控制策略
    5.1 单个推进器失效
    5.2 水平推进器失效
        5.2.1 最大前进速度仿真
        5.2.2 操纵性能分析
        5.2.3 FIDA-PID控制算法在单推进器失效时的容错控制仿真
    5.3 垂直推进器失效
        5.3.1 仅考虑垂向推进器
        5.3.2 水平推进器的耦合作用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海上试验与应用
    6.1 海试
        6.1.1 海试目的和任务
        6.1.2 海试总体情况
        6.1.3 海试结果
    6.2 实际应用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7)公安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视频会议系统的研究背景
        1.1.1 视频会议系统概述
        1.1.2 国内外研究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
        1.1.3 视频会议系统的发展方向
        1.1.4 视频会议系统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
    1.2 研究内容
第2章 视频会议系统的框架结构
    2.1 视频会议系统的物理结构
        2.1.1 整体架构
        2.1.2 多点控制单元MCU
        2.1.3 视频会议终端
        2.1.4 传输网络
        2.1.5 相关附件
    2.2 视频会议系统的逻辑组网结构
        2.2.1 点对点组网结构
        2.2.2 多点会议组网结构
    2.3 视频会议系统的网络架构
        2.3.1 H.320网络协议体系组网
        2.3.2 H.323网络协议体系组网
        2.3.3 混合网络协议体系组网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公安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设计特点
    3.2 通信网络结构
        3.2.1 建设要求
        3.2.2 网络结构
    3.3 QoS策略部署方案
        3.3.1 需求分析
        3.3.2 QoS保证策略
        3.3.3 服务模型Differserv方式简介
        3.3.4 QoS策略具体设计
    3.4 视频会议系统的图像压缩算法
        3.4.1 简述视频图像主要压缩算法
        3.4.2 H.264视频图像压缩算法
    3.5 公安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5.1 功能要求
        3.5.2 设计原则
        3.5.3 高清视频会议系统
        3.5.4 标清视频会议系统
    3.6 视频会议系统控制平台设计
        3.6.1 整体思路
        3.6.2 混合视频矩阵
        3.6.3 音频矩阵
    3.7 视频会议系统部署方案
        3.7.1 网管中心
        3.7.2 摄像系统
        3.7.3 音响扩声系统
        3.7.4 视音频传输系统
        3.7.5 监视显示系统
        3.7.6 录制播放系统
        3.7.7 中央控制系统
        3.7.8 备份系统
        3.7.9 系统扩容
    3.8 视频会议系统建成后实现的功能
        3.8.1 多点混速混网视频会议
        3.8.2 两方或三方视频会议
        3.8.3 双流数据会议
        3.8.4 双视频流会议
        3.8.5 视频图像传输
        3.8.6 会议控制功能
        3.8.7 图像监控和调用功能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视频会议系统配套设施
    4.1 会议系统环境建议
        4.1.1 供电系统
        4.1.2 线路铺设原则
        4.1.3 环境要求
        4.1.4 灯光照明系统
        4.1.5 声场环境
    4.2 视频会议室的布局
    4.3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附录1 本文所涉及的计量单位
    附录2 本文所涉及的用于构成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基于WiFi技术的无线家庭宽带接入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 论文结构
2 相关技术介绍
    2.1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2.2 WLAN相关技术
        2.2.1 WLAN协议标准
        2.2.2 WiFi技术在无线网络系统中的应用
        2.2.3 常规WLAN网络设计基本原则及指标
        2.2.4 业务模型
        2.2.5 无线通信的常用覆盖手段
    2.3 常用无线局域网设备简介
        2.3.1 无线网卡简介
        2.3.2 无线路由器
        2.3.3 无线局域网相关设备介绍
    2.4 WLAN合路组网方式
        2.4.1 支路合路
        2.4.2 主干合路
        2.4.3 多AP合路
    2.5 WLAN系统模式及认证方式究
        2.5.1 WLAN系统模式
        2.5.2 WLAN认证方式
        2.5.3 无线接入的安全性问题
        2.5.4 网管设置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WIFI技术的家庭无线宽带接入方案设计
    3.1 方案设计原则
    3.2 家庭宽带接入设计
        3.2.1 有线接入技术的弊端
        3.2.2 采用WLAN技术的设计原理
        3.2.3 投资分析
        3.2.4 合路建设的优势
        3.2.5 无线中继器
    3.3 本章小结
4 大黄中心村家庭宽带接入方案设计
    4.1 工程概况
    4.2 设备选型及相关性能指标
    4.3 工程方案
        4.3.1 方案设计
        4.3.2 费用估算
        4.3.3 容量预测
        4.3.4 建设模式
    4.4 工程测试及结论
    4.5 无线中继器方案
        4.5.1 无线中继器方案测试
        4.5.2 测试目的
        4.5.3 测试内容
        4.5.4 测试数据
        4.5.5 中继器测试结论
    4.6 本章小结
5 研究工作总结及展望
    5.1 研究成果
    5.2 今后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致谢

(9)“平安福州”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分析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概述
    1.1 派出所
        1.1.1 系统主要设备
        1.1.2 系统设备连线
        1.1.3 信号处理流程
    1.2 区分局
    1.3 市公安局
2 系统功能特点
    2.1 一般监控平台功能特点
    2.2 扩展/高级功能特点
        2.2.1 可在任意时间地点监控
        2.2.2 可进行多级用户权限的管理
        2.2.3 多监控点的预览
        2.2.4 能够进行远程的升级及维护
        2.2.5 实现脱机运行功能
        2.2.6 视频文件的存储与回放
        2.2.7 一次发送多方接收
3 系统设计优劣分析及改进思考
4 与有线电视系统的比较

(10)具有高可靠性的电力通信传输网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目标
    1.2 电力通信网发展历程
    1.3 电力通信网网络特点
    1.4 电力通信网业务类型及特点
    1.5 本文主要工作和篇章结构
第二章 电力通信传输网组网技术及优缺点分析
    2.1 SDH技术
    2.2 MSTP技术
    2.3 ASON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力通信传输网网络结构的演进及网络分析
    3.1 电力通信传输网的演进过程
        3.1.1 初步建立东环、西环
        3.1.2 升级东环、组建中环、完善西环
        3.1.3 逐步建成一个"二层四区"的基于SDH的MSTP大型通信网络
    3.2 电力系统通信传输网网络分析
        3.2.1 网络主要存在问题
        3.2.2 冰灾引发了通信SDH技术的反思
        3.2.3 集控站集中监控带来的网络结构变化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具有高可靠性的通信传输网的提出
    4.1 电力通信传输网组网原则
    4.2 组网思路
        4.2.1 "二层"转换为"三层",引入智能核心层
        4.2.2 以集控站、县市供电局为核心节点的骨干层网
        4.2.3 集控站与其所管辖的变电所组成区域性接入网络
    4.3 电力通信网业务需求量预测
        4.3.1 影响带宽的因素
        4.3.2 数据带宽估算
        4.3.3 带宽配置原则
        4.3.4 变电站带宽估算
    4.4 传输网络架构的提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的实现
    5.1 2008年网络架构及运行情况
        5.1.1 网络架构的调整
        5.1.2 2008年度运行情况分析
    5.2 2009年网络架构及运行情况分析
        5.2.1 网络架构的调整
        5.2.2 2009年度运行情况分析
    5.3 运行情况总结
        5.3.1 组建核心层网络
        5.3.2 结合集控站建设,采用分区域组网方式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用网络光端机实现大用户接入(论文参考文献)

  • [1]徐州市广播电视传输网研究与设计[D]. 吴昊天.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电视播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陈斌.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2)
  • [3]电力系统业务信道状态监测及管理的研究[D]. 陈双同.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3)
  • [4]某厂区智能安全防范系统升级改造方案设计[D]. 辛鹏. 南昌大学, 2018(05)
  • [5]针对长距离多业务传输视频光端机的研究与实现[D]. 孔祥开.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2017(10)
  • [6]深海作业型ROV分布式协调及容错控制策略研究[D]. 刘纯虎.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1)
  • [7]公安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韩媛媛. 河北科技大学, 2015(06)
  • [8]基于WiFi技术的无线家庭宽带接入方案设计[D]. 汤家盛.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3)
  • [9]“平安福州”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分析与思考[J]. 叶扬. 电视技术, 2013(10)
  • [10]具有高可靠性的电力通信传输网的研究与实现[D]. 潜山花. 浙江大学, 2012(07)

标签:;  ;  ;  ;  ;  

网络光端机实现大用户接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