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rbB-2表达在乳腺癌与淋巴结转移中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c-erbB-2表达在乳腺癌与淋巴结转移中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一、c-erbB-2在乳腺癌中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张春英[1](2020)在《p57KIP2、p53、C-erbB-2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检测p57KIP2、p53、C-erbB-2三种蛋白在子宫内膜样癌(Endometrioid carcinoma,EC)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三者与EC发生发展的关系,为临床判断EC患者的生物学行为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方法:选取存档的100例EC组织作为实验组,60例正常子宫内膜(增生期、分泌期各30例)为对照组,运用Envision法,分别检测p57KIP2、p53、C-erbB-2三种蛋白在EC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情况,以及三者在EC组织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年龄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中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p57KIP2、p53、C-erbB-2蛋白在EC组织和增生期、分泌期组织中的表达情况:p57KIP2蛋白在EC组织的阳性表达率(30%)低于分泌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93.3%),高于在增生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3%),在增生期、分泌期与E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三组总体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增生期与分泌期、增生期与EC、分泌期与EC组织中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p53蛋白在E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9%)最高,在分泌期组织中不表达,在增生期组织中阳性表达率(3.3%);C-erbB-2蛋白在EC组织的阳性表达率(50%)最高,在增生期组织中阳性表达率(6.7%),在分泌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3%)最低;p53蛋白和C-erbB-2蛋白在增生期、分泌期与E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三组总体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仅在EC与增生期、EC与分泌期表达之间比较有意义(P≤0.017)。2、p57KIP2、p53与C-erbB-2蛋白在E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在EC组织中,p57KIP2蛋白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加,阳性表达率呈递减趋势(在组织学Ⅰ级中表达最高,组织学Ⅲ级中表达最低),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仅在Ⅰ级和Ⅲ级、Ⅱ级和Ⅲ级之间的表达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7)。p53、C-erbB-2蛋白均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加,其阳性表达率呈递增趋势(在组织学Ⅰ级中表达最低,在组织学Ⅲ级中表达最高),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p53和C-erbB-2蛋白均仅在Ⅰ级和Ⅱ级、Ⅰ级和Ⅲ级之间的表达比较有意义(P≤0.017)。随着癌组织由浅肌层往深肌层浸润,p57KIP2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减少,p53、C-erbB-2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P<0.05)。随着手术病理分期由早期向晚期进展,p57KIP2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减少,C-erbB-2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两者的阳性表达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手术病理分期无关。三者阳性表达率均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年龄大小无关(P>0.05)。3、p57KIP2、p53与C-erbB-2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在EC组织中,p53蛋白、C-erbB-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p57KIP2、p53蛋白,p57KIP2、C-erbB-2蛋白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1、在EC组织中,p57KIP2、p53与C-erbB-2蛋白可能与EC的发生发展有关,而p57KIP2蛋白参与的细胞周期调控失衡可能与女性激素周期性调控有关。2、在EC组织中,随着组织学分级、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的增加,p57KIP2蛋白的表达逐渐减少,C-erbB-2蛋白的表达则逐渐增加;p53蛋白随着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的增加,其表达逐渐增加。p57KIP2蛋白的低表达,p53、C-erbB-2蛋白的高表达,可能预示着EC患者有更差的预后。3、在EC组织中,p53蛋白与C-erbB-2蛋白表达之间呈正相关。4、联合检测EC患者肿瘤组织中p57KIP2、p53与C-erbB-2蛋白的表达情况,对指导临床评估患者的生物学行为有较为积极的指导意义。

谢竞,赵晓燕,赵冰,郝红君,霍彦平[2](2019)在《C-erbB-2蛋白表达与青年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性及其生物学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C-erbB-2蛋白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性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选取84例青年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63例,阴性患者21例。采集84例患者术后的组织标本,行免疫组化S-P法检测C-erbB-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观察C-erbB-2蛋白高低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的相关性及Cerb B-2蛋白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同时分析C-erbB-2蛋白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84例乳腺癌患者中C-erbB-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1. 7%(35);腋窝淋巴结转移为阳性患者中C-erbB-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6. 2%(48),腋窝淋巴结转移为阴性患者中C-erbB-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3. 8%(5);乳腺癌临床分期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与C-erbB-2蛋白阳性表达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C-erbB-2蛋白在青年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水平与腋窝淋巴结的转移存在正相关,综合二者间的关系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的治疗及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作为患者预后疾病情况的判断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袁会军[3](2019)在《新辅助化疗前后Chk1和c-Myc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文中认为目的 检测乳腺癌组织中Chk1(Checkpoint kinase1,Chk1)和c-Myc在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患者一般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Chk1和c-Myc在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探讨乳腺癌组织中Chk1和c-Myc在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以寻找预测新辅助化疗效果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方法 对纳入实验标准的115例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癌组织蜡块切片并进行Chk1和c-Myc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hk1和c-Myc的表达情况。釆用IBM SPSS Statistics24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Chk1和c-Myc与患者各项临床病理特征指标的关系;分析乳腺癌各分子亚型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在新辅助化疗前后与Chk1和c-Myc表达情况的关系;分析化疗前Chk1和c-Myc的表达水平与MP(Miller-Payne)分级的关系;分析Chk1和c-Myc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Log-rank法检验)分析化疗前后Chk1和c-Myc的表达情况与患者三年、五年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的相关性。结果1.新辅助化疗前Chk1、c-Myc在115例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3%、74.8%,化疗后在86例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0.9%、50.0%。2.新辅助化疗前乳腺癌组织中Chk1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的临床分期及p53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月经状态、淋巴结转移、肿瘤T分期、ER(Estrogen receptor)、PR(Progestogen receptor)、HER-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又称C-erbB-2)、Ki-67、TIL等临床病理特征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组织中Chk1的表达情况与PR和Ki-67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年龄、月经状态、淋巴结转移、肿瘤T分期、临床分期、ER、C-erbB-2、p53等临床病理特征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前后Chk1的表达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c-Myc在新辅助化疗前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月经状态、淋巴结转移、肿瘤T分期、临床分期、ER、PR、C-erbB-2、Ki-67、p53、TIL等临床病理特征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Myc在新辅助化疗后的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月经状态、临床分期及Ki-67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淋巴结转移、肿瘤T分期、ER、PR、C-erbB-2和p53等临床病理特征区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前后c-Myc的表达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新辅助化疗前后Chk1的表达与c-Myc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5.新辅助化疗前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和TIL与MP(Miller-Payne)分级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pCR率最高的为三阴型乳腺癌,其次为LuminalB型乳腺癌。TIL高比例患者癌化疗后达到pCR的比例最高,依次为中比例和低比例。6.新辅助化疗前后Chk1和c-Myc的表达与乳腺癌分子分型、MP分级、骨髓抑制、化疗周期、化疗方案及TIL区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新辅助化疗前Chk1的表达与患者5年OS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患者三年OS和PFS、五年PFS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后Chk1的表达与患者5年PFS和OS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患者三年PFS和OS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前后c-Myc的表达与患者三年、五年OS和PFS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运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分析新辅助化疗前后Chk1和c-Myc的表达情况,采用Log-rank法检验,结果显示化疗前Chk1在乳腺癌组织中阴性和弱阳性表达的患者5年OS显着高于Chk1中阳性和强阳性表达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Chk1在乳腺癌组织中阴性表达的患者5年PFS和OS显着高于Chk1阳性的患者,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前后c-Myc的表达与患者三年、五年OS和PFS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Chk1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表达具有显着的差异,新辅助化疗可增强Chk1的表达。Chk1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表达阴性的患者可以获得时间较长的PFS和OS,表明Chk1有望成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2.c-Myc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表达变化有显着的差异,新辅助化疗明显降低c-Myc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但c-Myc的表达与患者预后没有相关性。3.Chk1和c-Myc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表达没有相关性。

刘艳芝,唐翠英,李庆,宾映初[4](2018)在《中国女性C-erbB-2基因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关系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中国女性C-erbB-2基因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乳腺癌预后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收集国内2008-2018年发表的中国女性C-erbB-2基因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各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和效应值合并,同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纳入文献79篇,累计5 613例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5 547例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纳入的各研究结果间存在异质性(χ2=292.67,P<0.00001)。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C-erbB-2基因表达率合并OR(95%CI)值为3.21(2.683.86)(P<0.00001)。剔除最大的权重研究文献及较大C-erbB-2基因表达率文献后,其余文献研究结果的异质性(χ2分别为237.84、289.73,P<0.00001);OR(95%CI)值为3.08(2.813.38)和2.71(2.492.95),P值均<0.00001。结论 C-erbB-2基因表达与中国女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

吴国柱[5](2018)在《瘤体周边滋养血管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与分子标记物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女性乳腺癌的患病风险有全球化性加剧的态势,而我国女性乳腺癌患病趋势有自身特色,即呈现显着的农村化和年轻化[1-2]。造成的后果就是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随之增高,这不但给患者家庭造成严重影响,而且给社会同样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医务工作者一直把对乳腺癌的预防和治疗作为重点和热点领域展开研究。乳腺肿瘤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大量血管生成,导致肿瘤边缘带和肿瘤中心区域的血管分布存在异质性。目前的研究认为肿瘤血管的异质性由肿瘤的类型和微环境决定,微环境中肿瘤相关基质细胞的主动调节起到了关键作用,这种调节在空间、时间表达水平的不协调性导致肿瘤血管生成与生理状态下的血管生成存在显着差异[3]。以往的研究证实恶性乳腺瘤体周边区域的血流灌注强度比肿瘤中心区域显着增大,周边区域的血管分布更密集[3-4]。乳腺癌肿块生长速度快,内部血流供应不足,出现坏死区致使内部血管稀疏,血流灌注相对瘤体周边区域少。以往的研究及肿瘤治疗手段更多聚焦于肿瘤内部血管[5],而报道乳腺瘤体周边滋养动脉在良恶性肿瘤间的差异的研究并不多。恶性乳腺肿瘤生长旺盛,瘤体周边地带存在大量走行迂曲的放射状或环绕型的滋养血管,这种滋养动脉决定肿瘤生长速度的快慢和侵袭性的强弱。乳腺恶性肿瘤瘤体周边滋养动脉管径往往较粗且走形不规则,并向瘤内多个分支供应足够的血液以保障乳腺恶性肿瘤迅速生长的需求,乳腺恶性肿瘤的滋养血管是肿瘤细胞扩增和侵袭的关键因素。随着高频超声的分别率愈来愈高,超声检出直径在10mm以下的乳腺恶性结节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但这些直径较小的恶性结节在二维声像图中并不是都具有典型的声像图表现。再者,乳腺的恶性肿瘤生长迅速者,内部出现坏死液化区时,超声检测瘤体内部血管提供的诊断信息有限。以上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常规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这时候乳腺瘤体周边滋养血管对肿块的良恶性鉴别或许能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目前鲜有文献报道超声测量所得的肿物周边滋养动脉血流频谱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之间的差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分子生物学得以快速发展,医务工作者逐步认识到在乳腺癌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肿瘤分子标记物对监测肿瘤的侵袭性和生长性具有显着的作用。乳腺癌的重要的分子标记物有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C-erbB-2是HER2的Neu亚型)及Ki-67等,这些分子标记物在乳腺癌个体化诊断、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疗效评估中对临床医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6-7]。目前对部分乳腺恶性肿瘤,临床提出了先进行新辅助放化疗后再进行手术的方案,以上这些分子标记物的表达情况是该疗效是否满意的直接证据[8]。但是,需要通过病理学以及免疫组化技术对组织标本观察来判断肿瘤的分子标记物表达状况,而这些组织标本必须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获得。因此,如何利用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研究肿瘤在宏观影像学形态改变与乳腺肿瘤相关的分子标记物表达的关系,以此利用无创的影像学方法间接地反映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进而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是目前国内外乳腺癌影像学研究领域的重点和热点。有学者[9]将肿瘤血管分成三个区域:①肿瘤中心带,血管稀少,很少有分支或吻合支,存在大片无血管区,认为中心带与肿瘤坏死有关。②肿瘤外带,血管密集,窦状扩张,相互吻合成拌,提示外带是肿瘤细胞生长旺盛区。③肿瘤周围组织带,血管粗大迂曲,互相融合成片状、胚窦样。血管粗大的区域多位于肿瘤边缘,边缘区域的血管化程度有高于中心区域的趋势。以往的研究证实肿瘤内部血管与这些分子标记物阳性表达有关[10-12],但很少文献报道瘤体周边滋养血管与肿瘤分子标记物的关系。因此,如果寻找出乳腺癌和纤维腺瘤肿物周边滋养动脉血流频谱的差异,不但对对鉴别肿瘤良恶性的有价值,而且对乳腺内无血流信号显示、恶性征象不显着的微小癌以及发生坏死液化的癌灶的诊断有参考价值。如果能找到肿瘤周围滋养血管与肿瘤病理学标志物之间的关联性,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就可以利用超声检查乳腺恶性瘤体周边滋养动脉观察新辅助放化疗的前后变化,利用无创的这种影像学方法就能间接地反映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进而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正是基于以上因素考量,本文对乳腺肿瘤周围滋养血管及其与肿瘤分子标志物的关系展开了研究。研究内容:第一部分瘤体周围滋养动脉及超声造影肿物周缘区对乳腺良恶性肿物的诊断价值目的探讨乳腺瘤体周围滋养动脉的血流峰值流速及阻力指数对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物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通过对乳腺肿瘤周缘区域进行超声造影,探讨乳腺肿瘤周围区域的造影增对区分肿物良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测定220个乳腺病灶瘤体周围滋养动脉的血流峰值流速(PSV)及阻力指数(RI),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证实。应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对反复测量3次的滋养动脉PSV、RI所得数据进行可重复性评估,构建受试者工作曲线,得出诊断相对符合临床实际的诊断乳腺癌临界值。对其中的46个乳腺病灶周缘区行超声造影检查,对比分析乳腺良恶性肿瘤周缘区造影增强强度及造影参数的差异。结果220例乳腺肿物中有97个乳腺癌病灶,肿块直径7~52 mm,平均(23.7±10.8)mm;有123个良性病灶,肿块直径9~39 mm,平均(19.5±4.8)mm。乳腺实性瘤体周围滋养动脉血流频谱的PSV、RI的3次测值ICC大于0.75。乳腺癌周围滋养动脉频谱测值的PSV和RI均比乳腺良性肿瘤的数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周边滋养动脉多呈放射状走行,而乳腺良性瘤体周边滋养动脉多呈环绕状走行,乳腺癌与乳腺纤维腺瘤周边滋养动脉走行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周边滋养动脉的PSV的诊断临届值为16.5 cm/,敏感度为86.60%,特异度较低,约为56.60%,84.15%的阴性预测值较为理想,阳性预测值差,61.31%;滋养动脉RI的诊断临界值为0.715,与之相对应的数值分别为91.75%、79.51%、92.38%和78.07%。对其中的46个乳腺病灶周缘区进行超声造影显示,乳腺癌周缘区多表现为高增强,而纤维腺瘤周缘区多为低增强或等增强(P<0.05);与乳腺纤维腺瘤相比,乳腺癌周缘区多为放射状灌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造影参数的比较中,乳腺癌周缘区造影参数中的达峰时间比纤维腺瘤快,且曲线下面积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超声测量乳腺瘤体周围滋养动脉稳定性良好,可成为二维超声诊断及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基础上的一种补充手段。乳腺肿瘤周缘区超声造影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区分有一定临床价值,也进一步印证乳腺良恶性肿瘤周围区域血管分布不同。第二部分分子标记物C-erbB-2、ki-67及VEGF的表达对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影响目的探讨分子标记物中的C-erbB-2、ki-67及VEGF的表达情况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IDC)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影响,为临床评估乳腺IDC预后及对瘤体周边滋养血管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22例行乳腺癌切除术的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病灶被病理证实为乳腺IDC或IDC混合型。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122个病灶研究,分析肿瘤相关因子ER、C-erbB-2、VEGF及ki-67及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对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影响。结果122例乳腺IDC患者的年龄为年龄29~80岁,平均(52.6±11.3)岁;122个IDC病灶直径7~68mm,平均(24.0±11.6)mm,病灶直径≥20mm的有64个,<20mm的58个;C-erbB-2阳性表达者占39.3%(48/122),C-erbB-2表达阴性占总数的60.7%(74/122);组织学分级≥II级的为75个,<II级为47个;发生腋窝淋巴结者61例;ER和PR的阳性表达的病灶分别为58和54个;Ki-67阳性表达者为97例,占79.5%(97/122),Ki-67表达阴性者为25例,占总数的20.5%(25/122);VEGF阳性表达者占63.1%(77/122),VEGF表达阴性者占总数的36.9%(45/122)。C-erbB-2和Ki-67阳性表达者多数病理组织分级≥II级,也更容易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P<0.05)。C-erbB-2阳性表达者,其ER和PR多数表现为阳性(P<0.05)。Ki-67和VEGF表达阳性时,肿瘤直径多数≥20 mm(P<0.005),当乳腺IDC的VEGF表达阳性时,患者多数容易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P<0.05)。结论分子标记物C-erbB-2、Ki-67在乳腺IDC中表达为阳性时,病灶的组织学分级多数≥Ⅱ级,而且多数出现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的情况;当C-erbB-2呈现出阳性表达时,病灶雌激素受体ER、PR大多数呈阳性表达;Ki-67及VEGF的阳性表达者,肿瘤多数往往生长迅速,大多数肿块直径≥20 mm。因此,分子标记物C-erbB-2、Ki-67、VEGF是否阳性表达影响着乳腺IDC组织学分级及向远处转移。第三部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块周边滋养血管与C-erbB-2阳性表达强度分级的关系目的探讨超声检测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IDC)瘤体周边滋养动脉的PSV及RI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亚型C-erbB-2阳性表达强度分级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22个乳腺IDC肿物周围滋养动脉的峰值流速(PSV)及阻力指数(RI)等参数,选取同期138个乳腺纤维腺瘤作为对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对肿瘤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C-erbB-2表达情况,分为强阳性、阳性、弱阳性、阴性4个等级,分别用“+++”、“++”、“+”、“-”表示,分析其与瘤体周围滋养动脉PSV、RI之间的关系。结果乳腺IDC组肿块周边滋养动脉PSV为(20.99±8.14)cm/s,RI为0.80±0.06,纤维腺瘤组病灶周边滋养动脉的PSV为(15.56±3.68)cm/s,RI为0.66±0.07,乳腺IDC组肿物周围滋养动脉的PSV及RI均高于纤维腺瘤组肿块周边滋养动脉的PSV和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乳腺IDC瘤体周边滋养动脉的PSV及RI与C-erbB-2表达强度分级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23和0.360),纤维腺瘤病灶周缘区域滋养动脉PSV及RI的大小与C-erbB-2阳性表达强度分级均无相关性(r值均为0.001)。结论乳腺IDC瘤体周边滋养动脉频谱形态呈高速高阻型,乳腺IDC滋养动脉的PSV和RI的高低与C-erbB-2表达强度分级有关第四部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周围滋养动脉的PSV和RI与肿瘤直径及Ki-67表达强度的关系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IDC)肿物周围区域滋养血管的PSV、RI与肿瘤直径及细胞增殖抗原标记物(Ki-67)表达强度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37例乳腺IDC肿物直径及周围滋养动脉的峰值流速(PSV)及阻力指数(RI)等相关参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术后对肿瘤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Ki-67表达情况,根据免疫组化图中显示的细胞染色数量的多少把Ki-67分成4个等级(强阳性、阳性、弱阳性和阴性),分别用“+++”、“++”、“+”和“-”表示,分析137个病灶周边滋养动脉的PSV、RI与肿块直径及Ki-67表达等级的关系。结果137例乳腺IDC肿块直径7~68mm,平均(24.0±11.6)mm,Ki-67阳性表达率81%(111/137).瘤体周边滋养动脉的RI和肿瘤直径在Ki-67的“-”组、“++”组、“+”组和“+++”组间比较结果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2和2.76,P=0.017和0.045)。随着结节直径及瘤体周边滋养血管的PSV和RI增高,Ki-67阳性表达强度分级增高,即存在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283、0.271和0.361,P值均<0.001),137个乳腺病灶直径与周边滋养动脉的PSV呈正相关(r=0.409,P<0.001),与 RI 呈正相关(r=0.361,P<0.001)。结论乳腺IDC的瘤体周边滋养血管的PSV和RI与肿瘤直径与Ki-67阳性表达强度呈正相关性。肿瘤直径的大小与乳腺癌病灶周边滋养PSV和RI的高低呈正相关性。

唐志强[6](2016)在《乳腺癌患者C-erbB-2、P53、Ki67、Topo Ⅱα的表达与病理特点及预后的相关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53、Ki67、TopoⅡα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病理特点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探讨C-erbB-2、P53、Ki67、TopoⅡα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为乳腺癌的基因靶向治疗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奉贤区中心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石蜡标本,且临床资料齐全者82例。另选择30例距肿瘤边缘3cm以外的正常乳腺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S-P法)检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C-erbB-2、P53、Ki67、TopoⅡα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肿瘤直径及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点的关系进行分析。采用SPSS17.0版软件包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秩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C-erbB-2、P53、Ki67、TopoⅡα的表达与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的相关性,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C-erbB-2、P53、Ki67、TopoⅡα的表达者TTP的差异,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53、Ki67、TopoⅡα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8%、53.7%、69.5%、59.8%,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6.7%、10.0%、13.3%,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97,20.04,31.28,18.99,P<0.05)。2.乳腺癌组织中C-erbB-2阳性率与乳腺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53阳性率与乳腺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Ki67阳性率与乳腺癌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TopoⅡα阳性率与乳腺癌临床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3.乳腺癌患者癌组织C-erbB-2与P53、TopoⅡα表达呈显着正相关(r=0.349,0.694,P<0.05),P53与Ki67、TopoⅡα表达呈显着正相关(r=0.316,0.436,P<0.05)。4.C-erbB-2、P53、Ki67、TopoⅡα阴性的乳腺癌患者术后出现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6.2%、26.3%、24.0%、27.3%,均明显低于阳性者的局部复发率60.0%、56.8%、50.9%、5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显示乳腺癌患者的中位TTP为33.4个月(95%CI:24.842.2),其中C-erbB-2、P53、TopoⅡα阳性表达者的中位TTP显着低于阴性表达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阳性表达者与阴性者的中位T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53、Ki67、TopoⅡα蛋白的阳性表达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且与病理特点乳腺癌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以相关,联合检测C-erbB-2、P53、Ki67、TopoⅡα对于判断病变性质、发展趋势、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2.乳腺癌患者癌组织C-erbB-2、P53、Ki67、TopoⅡα之间的表达存在明显相关性,且影响患者的术后复发及生存时间,可能共同参与了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过程,有望成为乳腺癌预后的预测指标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姜运秋,华琳[7](2015)在《中国乳腺癌患者NM23表达及其与Ki67关系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评价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NM23基因表达与乳腺癌各项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检索国内各大数据库,纳入有关NM23与乳腺癌关系的临床试验。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2274例乳腺癌患者。结果显示:NM23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中阳性表达水平低于原发灶(OR=54.02,95%CI:0.190.40,P=0.000)。NM23表达阳性者组织学分级更低(OR=2.96,95%CI:2.044.30,P=0.730);临床分期更提前(OR=2.62,95%CI:1.345.11,P=0.009)。在乳腺癌原发灶中,Ki67与NM2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淋巴结转移灶中,Ki67与NM23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18,95%CI:1.543.09,P=0.000)。结论:NM23表达阳性者比阴性者不易发生转移,肿瘤组织学恶性程度更低,临床分期更提前。Ki67与NM23在乳腺癌原发灶中表达差异不明显,在淋巴结转移灶中表达存在差异。

李艳华[8](2014)在《ER、PR、C-erbB-2、P53、TOPOII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对患者预后的意义》文中认为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50万女性死于乳腺癌。有资料显示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且还有发病年龄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乳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常常是多因素、多基因、多步骤突变的结果。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和转移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乳腺癌患者的年龄、月经状态、临床分期、免疫功能、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等,但部分因素对患者的预后的影响尚存在争议。近些年来,随着新技术在科研领域的应用及对乳腺癌研究的不断深入,乳腺癌组织中的ER(Estrogen receptor,雌激素受体)、PR(Progesterone receptor,孕激素受体)、C-erbB-2(Human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P53、TOPOⅡ(TopoisomeraseⅡ,拓扑异构酶Ⅱ)等肿瘤标记物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相关的肿瘤标记物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于患者预后的意义已逐渐被人们认识。大量的研究表明,在临床病理诊断工作中对多种肿瘤标记物进行联合检测可以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转移的判断、治疗效果的评估、病情的检测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还能为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以上所述的肿瘤标记物逐渐成为临床工作中乳腺癌患者的病理检测指标,通过对这些标志物的检测,可以更深入地认识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第一部分ER、PR、C-erbB-2、P53、TOPO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测定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ER、PR、C-erbB-2、P53及TOPOⅡ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患者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是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间住院治疗的女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120例,入院后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取患者肿瘤标本送病理科,制备肿瘤组织的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组织中ER、PR、C-erbB-2、P53及TOPOⅡ的表达,将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合进行分析,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结果:l ER、PR、C-erbB-2、P53及TOPO Ⅱ在各临床分期的表达ER、PR、C-erbB-2、P53及TOPOⅡ在临床分期Ⅰ期的表达率分别为65%、71%、24%、29%和 65%;在Ⅱ期中表达率分别为 45%、47%、51%、55%和 51%;在Ⅲ期中表达率为 25%、25%、73%、75%和 63%。ER 和PR的表达随临床分期的递增而逐渐减低,在Ⅰ期与Ⅱ期之间、Ⅱ期与Ⅲ期之间比较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和P53的表达随临床分期的递增而逐渐增强,临床Ⅰ期与Ⅱ期比较,Ⅱ期与Ⅲ期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OP0 Ⅱ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2 ER、PR、C-erbB-2、P53及TOPOⅡ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ER、PR、C-erbB-2、P53及TOPOⅡ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表达率分别为28%、28%、68%、72%和40%;在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为分别49%、51%、47%、50%和70%。ER、PR的表达随着淋巴结有转移而表达减低,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和P53的表达随淋巴结转移而表达增强,有显着性差异(P<0.05);TOPOⅡ的表达随着淋巴结转移呈减低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3 ER、PR、C-erbB-2、P53及TOPOⅡ与乳腺癌不同病理类型的关系120例患者根据病理类型分为:原位癌11例、浸润性导管癌56例、浸润性小叶癌26例、粘液腺癌13例、其他24例。ER、PR、C-erbB-2、P53及TOPOⅡ在不同病理类型癌组织的中表达无显着性差异(P>0.05)。4患者中C-erbB-2的表达与ER、PR、P53、TOPOⅡ之间的关系ER、PR、C-erbB-2、P53、TOPOⅡ的阳性表达分别为 48(40.00%)、50(42.67%)、67(55.83%)、71(59.17%)、69(57.50%)。67 例 C-erbB-2 阳性中P53表达阳性的50例、ER阳性12例、PR阳性13例、TOPOⅡ阳性49例,C-erbB-2表达与P53、TOPOⅡ表达呈正相关,与ER、PR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1 ER、PR随着临床分期递增其表达率逐渐降低,P53、C-erbB-2随着临床分期递增其表达率也增高,TOPOⅡ在临床分期Ⅰ期、Ⅱ期、Ⅲ期的表达无显着差异性。2 ER、PR、TOPOⅡ在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表达率比在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表达率要低,P53、C-erbB-2随着淋巴结的转移其表达率增高。3 ER、PR、C-erbB-2、P53及TOPO Ⅱ的表达与乳腺癌病理类型无关。C-erbB-2与P53、TOPOⅡ表达呈正相关,与ER、PR表达呈负相关。第二部分ER、PR、C-erbB-2、P53、TOPOⅡ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目的:通过对入组第一部分研究的120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研究乳腺癌中ER、PR、C-erbB-2、P53、TOPOⅡ的表达与患者术后发生复发、转移及生存期之间的关系,探讨上述肿瘤标记物表达的对患者预后的意义,也能为研究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电话、门诊复查、邮寄信件等方式对入组患者进行随访,对患者的生存状况如术后复发、转移、死亡状况进行统计,以肿瘤标记物的阳性与阴性及分子分型来比较不同组别患者术后无病生存率的差异,探讨上述肿瘤标记物在乳腺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随访结果该组完成随访的113例,失访7例,随访率为94.17%。随访时间为36个月~52个月。患者术后均行化疗4~6个疗程,化疗方案主要采用CEF方案或TE方案;31例患者术后接受局部放疗,范围包括胸壁、区域淋巴结区及内乳区;ER和(或)PR阳性患者应用他莫昔芬或来曲唑行内分泌治疗;均未行分子靶向治疗。有11例患者出现了患侧上肢水肿,影响了肢体的部分功能。术后复发、转移或死亡的患者有28例,其中出现局部皮下癌结节2例,肝转移3例,肺转移4例,骨转移4例,多发脏器转移患者4例,死亡11例(均死于多发脏器转移)。发生复发、转移或死亡的患者中ERP阳性表达有16例,PR阳性表达13例,C-erbB-2阳性表达13例,P53阳性表达14例,TOPOⅡ阳性表达15例。患者术后2年及3年发生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或死亡的概率分别为10.62%(12/113)和20.35%(23/113)。2临床分期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120例患者中Ⅰ期、Ⅱ期、Ⅲ期的患者分别有17例、55例和48例,这三期患者术后36个月内的无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越晚,患者发生复发、转移或死亡的概率也越高。3淋巴结转移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完成随访的患者中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患者为48例,术后2年及3年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3.3%(40/48)和70.8%(34/48);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65例,2年及3年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3.8%(61/65)和86.2%(56/65)。经Log-rank检验,两组患者36个月内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患者发生复发、转移或死亡的概率要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患者。4分子分型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120例乳腺癌患者中,Luminal A 型42例(35.0%),Luminal B 型41例(34.2%),HER-2表达型26例(21.7%),basal-like 型 11 例(9.2%)。3年内的复发、转移或死亡率分别为12.2%,15.4%,36.4%,44.4%。不同类型乳腺癌的DF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 A型预后最好,basal-like型预后最差。5激素受体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完成随访的患者中ER和(PR)阳性患者80例,2年及3年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2.5%(74/80)和82.5%(66/80);ER和PR均阴性患者33例,2年及3年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1.8%(27/33)和72.7%(24/33)。经Log-rank检验,两组患者36个月内的生存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6 P53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完成随访的患者中P53阳性患者57例,2年及3年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7.7%(50/57)和80.7%(46/57);P53阴性患者56例,2年及3年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1.1%(51/56)和78.6%(44/56)。经Log-rank检验,两组患者36个月内的生存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7 TOPOⅡ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完成随访的患者中TOPOⅡ阳性患者64例,2年及3年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9.1%(57/64)和84.4%(54/64);TOPOⅡ阴性患者49例,2年及3年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9.7%(44/49)和73.5%(36/49)。经Log-rank检验,两组患者36个月内的生存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越晚,术后发生复发、转移或死亡的时间越早,概率也越高,预后越差;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比无淋巴结转移者在术后3年内发生复发、转移或死亡的概率大,预后较差。2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在术后3年内的复发、转移或死亡率是不同的,Luminal A型乳腺癌预后最好,basal-like型乳腺癌患者预后最差。3激素依赖性与非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在术后0~36个月内的无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给予内分泌治疗的时间尚不足5年所致。4单个因素分析P53、TOPOⅡ在乳腺癌患者术后的意义时,阳性表达组与阴性表达组在0~36个月内的无病生存率差异是无统计学意义的。

张菁华,崔国忠,李永生,柳志宝,李际君,高敬华[9](2013)在《MMP-9、BSP与LRP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骨唾液蛋白(BSP)与肺耐药蛋白(LR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与相关因素年龄、淋巴结转移、骨转移、C-erbB-2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乳腺癌与6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MMP-9、BSP与LRP的表达,并对三者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年龄、淋巴结转移、骨转移、C-erbB-2的临床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MP-9、BSP与LR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78.3%、68.3%;正常乳腺组织中MMP-9、BSP与LR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7%、15.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表达与淋巴结转移、C-erbB-2表达有关,BSP表达与年龄、骨转移表达有关,LRP与C-erbB-2表达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9、BSP、LRP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与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有关,能指导判断乳腺癌及其侵袭、转移、预后。

刘广舒,高云,郭鹏,张文芳,孙小英[10](2013)在《C-erbB-2、Ki67、nm23基因表达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乳腺癌C-erbB-2、Ki67、nm23基因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判断乳腺癌预后价值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60例乳腺癌术后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C-erbB-2、Ki67、nm23基因检测。结果在260例中C-erbB-2、Ki67、nm2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62%、53.85%、53.08%。在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152例(152/260)中,C-erbB-2的阳性表达率为77.63%;在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组108例(108/260)中C-erbB-2的阳性表达率为20.37%(OR=13.57,P<0.01);Ki67在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05%、29.63%(OR=5.58,P<0.01);nm23在两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79%、70.37%(OR=0.29,P<0.01)。结论 C-erbB-2、Ki67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nm23基因阳性表达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检测C-erbB-2、Ki67及nm23基因的表达情况并结合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等,综合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仅是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而且还有助于选择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二、c-erbB-2在乳腺癌中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erbB-2在乳腺癌中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p57KIP2、p53、C-erbB-2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C-erbB-2蛋白表达与青年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性及其生物学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C-erbB-2蛋白表达情况
    2.2 C-erbB-2蛋白高低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相关性
    2.3 C-erbB-2蛋白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关系分析
    2.4 C-erbB-2蛋白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新辅助化疗前后Chk1和c-Myc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中国女性C-erbB-2基因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关系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文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3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的基本情况
    2.2 异质性检验和合并效应值
    2.3 敏感性分析
    2.4偏倚的评价
3 讨论

(5)瘤体周边滋养血管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与分子标记物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之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超声检查乳腺瘤体周围滋养动脉及超声造影肿物周缘区对鉴别肿物良恶性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分子标记物C-erbB-2、ki-67及VEGF的表达对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影响
    1 资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部分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块周边滋养动脉与C-erbB-2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四部分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周围滋养动脉与肿瘤直径及Ki-67表达的关系
    1 资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6)乳腺癌患者C-erbB-2、P53、Ki67、Topo Ⅱα的表达与病理特点及预后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7)中国乳腺癌患者NM23表达及其与Ki67关系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与资料提取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及质量评价
    2.2 NM23表达分析
        2.2.1 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2.2.2 与组织学分级的关系
        2.2.3 与临床分期的关系
    2.3 NM23与Ki67表达相关性的分析
        2.3.1在乳腺癌原发灶中
        2.3.2 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中
    2.4 发表偏倚分析
3 讨论

(8)ER、PR、C-erbB-2、P53、TOPOII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对患者预后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ER、PR、C-erbB-2、P53、TOPO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ER、PR、C-erbB-2、P53、TOPO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MMP-9、BSP与LRP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结果判断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MMP-9、BSP、LRP实验结果
    2.2 MMP-9在乳腺癌组织表达的相关因素分析
    2.3 BSP在乳腺癌组织表达的相关因素分析
    2.4 LRP在乳腺癌组织表达的相关因素分析
3 讨论

四、c-erbB-2在乳腺癌中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p57KIP2、p53、C-erbB-2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D]. 张春英.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2]C-erbB-2蛋白表达与青年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性及其生物学意义[J]. 谢竞,赵晓燕,赵冰,郝红君,霍彦平. 实用癌症杂志, 2019(11)
  • [3]新辅助化疗前后Chk1和c-Myc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D]. 袁会军.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9(03)
  • [4]中国女性C-erbB-2基因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关系的Meta分析[J]. 刘艳芝,唐翠英,李庆,宾映初.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18(04)
  • [5]瘤体周边滋养血管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与分子标记物相关性研究[D]. 吴国柱. 武汉大学, 2018(06)
  • [6]乳腺癌患者C-erbB-2、P53、Ki67、Topo Ⅱα的表达与病理特点及预后的相关性[D]. 唐志强. 苏州大学, 2016(02)
  • [7]中国乳腺癌患者NM23表达及其与Ki67关系的Meta分析[J]. 姜运秋,华琳.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5(11)
  • [8]ER、PR、C-erbB-2、P53、TOPOII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对患者预后的意义[D]. 李艳华. 承德医学院, 2014(05)
  • [9]MMP-9、BSP与LRP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相关性研究[J]. 张菁华,崔国忠,李永生,柳志宝,李际君,高敬华. 中国医药导报, 2013(11)
  • [10]C-erbB-2、Ki67、nm23基因表达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J]. 刘广舒,高云,郭鹏,张文芳,孙小英. 实用预防医学, 2013(03)

标签:;  ;  ;  ;  ;  

c-erbB-2表达在乳腺癌与淋巴结转移中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