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网络的核心器件——光交叉连接器

光网络的核心器件——光交叉连接器

一、光网络的核心器件——光交叉连接器(论文文献综述)

屈永瑶[1](2021)在《面向IP+光协同网络的跨层资源灵活调度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网络数据存储的全面云化、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型业务不断增加,网络业务IP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伴随这种趋势而来的是不断扩大的网络规模和各种异构动态应用的增长。在此情境下,IP分组业务往往呈现出高动态性、高突发性以及高峰均比的特征,但目前骨干网中采用IP+光层叠式的架构,该架构下IP层与光层分层管控、独立运维,存在灵活性不足、资源利用率低、可靠性不足、管控与维护困难、投资及运维成本高等问题。如何对IP+光网络进行有效协同以跨层协同调度网络资源、降低运维成本、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和保证网络服务质量,同时尽可能的降低能耗、节约成本是运营商面临的关键难点。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主要以IP+光协同传输为基础,从协同管控架构、资源优化分配及时延优化控制机制三方面进行研究。一、基于SDN的核心思想,设计基于资源池化的IP+光跨层网络的协同控制架构。针对IP与光网络分层管控导致协同困难以及不同厂商设备拥有各自不同的控制接口与私有协议导致的网络异质性增加、维护控制复杂、协同调度流程繁琐周期长、资源调度缺乏灵活性等问题。本文基于SDN设计了四层分层分级协同管控架构,实现IP路由器端口资源以及光链路资源的全局监控形成网络资源池,并通过控制器对设备进行灵活管理与配置实现跨层资源灵活调度达到网随云动、资源高效利用的目的,最后通过硬件实验平台的搭建验证了跨层协同控制方案的可行性。二、提出基于资源池化的跨层网络灵活调整及资源分配机制。针对新兴业务引起的业务高动态性以及高峰均比所导致的网络带宽资源利用率低以及能耗高等问题。本文深入分析IP+光网络模型下,以不同资源分配方式分配网络带宽时,业务流量与网络资源利用率及网络能耗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多业务场景下,基于时间表的分阶段能耗最优资源分配模型。同时在跨层网络动态调整前提下,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多业务跨层资源实时分配算法(MS-SNA)。该算法根据多业务流量矩阵以及最大忍受时延为输入,按时间表分时段规划能耗最优网络资源分配方案,并通过实时配置IP网络和光网络划分网络资源,以最低能耗高效利用网络资源同时保证业务服务质量。通过大量实验仿真验证了所提算法能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并降低业务阻塞率及能耗。三、提出基于机器学习的光路预配置及延迟释放的多周期网络自适应重配机制。针对网络业务动态性和高突发性所导致的光路频谱碎片化及低利用率以及为有效利用光路资源进行光路的拆建所带来的业务服务时延变长等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光路调整与业务服务时延的关系,建立了不同业务流量模型下,周期性光路自适应重配及频谱整理模型,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光路预配置及资源延迟释放的多周期网络自适应重配算法,该算法利用深度学习长短期记忆模型对历史频谱分配数据进行训练,预测出每条链路的频谱分配方案进行光路预配置以降低业务服务时延、提高频谱利用率。同时结合热点光路资源延迟释放的策略以应对异常突发流量下新建光路所引入的时延从而对时延进行优化控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本算法在不同流量负载及网络模型下能有效提高频谱利用率及降低业务平均服务时延。

秦宇浩[2](2021)在《基于弹性光网络的通信网资源分配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弹性光网络(Elastic Optical Network,EON)支持更细粒度和可变带宽的频谱调整方式、灵活的载波调整策略,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业务需求,改善频谱资源利用率。EON的核心问题是路由选取和频谱分配问题(Routing and Spectrum Assignment,RSA),如何根据业务请求的带宽大小,在源节点、目的节点之间建立一条工作光路,分配连续的频谱资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同时,在动态的业务环境中,任意时间点都可能会发生业务连接的建立和拆除,随之而来的频谱资源再分配问题,将造成频谱碎片化的现象,导致业务阻塞率提高,资源利用率下降。因此,考虑EON的RSA算法和频谱重组策略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针对EON因资源分配不科学、不合理,导致网络传输性能下降的问题,研究在动态业务环境中,如何降低网络的业务阻塞率,提高EON的传输效率,具体工作如下:针对传统RSA算法普遍存在的仅考虑频谱分配阶段的资源分配效率,忽略路由选择和频谱分配之间关系的现象,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图着色理论的弹性光网络资源分配算法——基于图着色理论的路由选择频谱分配(GT-RSA)算法。在路由选择阶段,GT-RSA算法采用前k条最短路径算法(KSP)确定备选路由集合,根据各备选路由集合构建备选路由关系图。在此基础上,结合图着色理论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进行选路,根据分支定界的DSATUR(BABD)算法得到优解,同时完成频谱的着色分区分配。最后,采用分区首尾适配(PAR-FLF)算法对业务进行频谱资源的分配。本文采用matlab搭建EON仿真平台,同时利用CPLEX SOLVER求解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在动态业务环境中对提出的GT-RSA算法进行仿真分析,相较于传统的RSA算法,GT-RSA算法具有更低的频谱资源消耗、阻塞率以及更高的平均链路连续率。针对EON中已有的频谱重组策略往往无法避免产生额外的频谱碎片,或者当空闲频谱资源同业务带宽需求不匹配时,无法完成重组的问题,本文提出的CM-SD算法,构建奇偶频谱共享模型,在奇偶频谱区域连接处空闲FS可共享使用,增加了业务连接建立的成功率。在频谱重组的过程中,构建了频谱碎片化程度计算模型,在各链路空闲FS数相同的前提下,能针对不同频谱碎片情况,区分不同链路的频谱碎片化程度,同时从容量匹配的角度出发,为发生阻塞的新业务重组适量的频谱资源,既保证了业务的成功传输,又避免了额外碎片的产生,降低了频谱碎片率。当频谱中的空闲FS无法和业务的带宽需求恰好匹配时,算法会将频谱中的全部空闲FS重组为连续的频谱块,提高了链路连续率,降低了阻塞率。

梁海涵[3](2021)在《基于MEMS光开关阵列的OXC模块及其测试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宽带业务的迅猛增长,数据中心的规模不断扩大,数据量及新的应用增长迅速,直接在光层完成信号的数据交换已成为趋势,而传统的交换设备已无法适应全光网络快速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全光交换技术中的核心光交叉连接(OXC)的重要性就日益显现,而光开关阵列是OXC中的关键器件。本文主要针对光交叉连接(OXC)中基于MEMS的光开关阵列设计展开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论文介绍了1×N的MEMS光开关的总体光路设计,介绍了MEMS芯片偏转角度的计算方法和设计思路,分析了反射光束的耦合理论和耦合效率。对MEMS芯片微反射镜的控制原理进行总结。最后分析了MEMS光开关切换过程中的干扰问题以及本设计中对无干扰点的自动选取方法。2.论文研究了拼接式光开关阵列的制作流程及工艺,并介绍了准直光学系统的准直方法。然后对硬件驱动电路总体框架和各功能模块进行了设计。最后设计了新的测试系统,包括搭建测试平台,设计测试方案,并给出了常规光学指标的测试结果,分析了改进方案。3.论文详述了基于N×N的MEMS光开关阵列的OXC模块光路设计和测试系统的设计。推导了三维MEMS光开关阵列的通道坐标计算公式,研究了输出通道与输入通道、芯片阵列A与芯片阵列B中微反射镜转角之间的关系。然后搭建测试系统,得出MEMS微反射镜转角与所加电压的关系曲线,进而得出输入输出端口与设置电压的对应关系。最后对MEMS芯片阵列的标定系统进行了设计分析,并设计详细的标定过程。本文的创新点包括对无干扰点的自动选取方法、MEMS芯片阵列测试系统的设计、MEMS芯片阵列标定系统的设计。

程博凯[4](2020)在《弹性光网络路由与频谱分配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传统的波分复用网络因受固定栅格条件的约束,已无法适应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型网络业务需求。弹性光网络采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将网络频谱资源进一步分割成颗粒度较小的频谱单元。其可根据实际业务需求的大小进行动态有效地分配频谱资源,达到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和业务传输效率的目的。本文通过理论对比和建模仿真等方法,对弹性光网络中路由和频谱分配、频谱碎片整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从基本概念、基础架构、关键技术以及路由和频谱分配问题等4个方面对弹性光网络做了简单的介绍。其次,通过对弹性光网络运行时引发的频谱碎片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业务碎片契合度(CSF)的概念,并根据CSF值的大小来衡量链路的频谱碎片化程度。与传统的频谱碎片评估方案仅考虑链路上当前碎片情况有所不同,CSF的核心思想是从全部碎片、单个碎片、到达业务三个维度来更好、更精确的评估碎片化程度。本文据此提出了基于业务碎片契合度的路由和频谱分配算法。建模仿真结果表明,在NSFNET,CERNET和USNET三种网络拓扑结构中,该算法在带宽阻塞率和资源利用率方面较Dijkstra+First Fit算法改善了34.38%、8.68%、28.51%和9.45%、9.35%、11.23%;较Dijkstra+Random Fit算法改善了45.83%、18.06%、30.89%和11.09%、17.29%、12.4%。此外,本文提出了基于资源节约策略的弹性光网络碎片整理算法。该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在进行碎片整理时,通过遍历所有频谱块,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筛选,使得整理出来的连续可用频隙数与到达业务所需频隙数尽可能相等。在完成业务建立后,避免产生新的、更小的碎片。在NSFNET,CERNET和USNET三种网络拓扑结构中,该算法在带宽阻塞率和资源利用率方面较FBNDA算法改善了15.83%、8.54%、10.01%和5.88%、6.7%、9.79%;较Dijkstra+First Fit算法改善了56.18%、13.61%、33.06%和20.83%、12.84%、19.81%。

高云舒[5](2020)在《基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可编程波长选择开关的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全光网的发展,可编程波长选择开关(WSS)作为光交换节点中新一代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ROADM)与光交叉连接器(OXC)的核心光学器件之一,具有波长无关、方向无关、竞争无关、灵活格栅等丰富的全光信号处理功能。具备高端口数的WSS可以极大地降低全光网中多维光节点的建造、运行和维护成本以及系统组成复杂性,此外WSS的精细光谱操控能力可大幅度提升光节点的网络扩展功能和组网灵活性。目前商用WSS主流端口数仅为1×20端口,最小通道带宽为10GHz,光谱调谐精度为1GHz,因此更高端口数与精细光谱操控能力的WSS对开展智能弹性光网络中多维光交叉连接节点技术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针对现阶段WSS受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像素密度、输入/输出端口的设计与制备以及光学系统设计与成像质量等多重因素制约而存在的端口数不足、光谱分辨率受限、任意多路广播功能等科学技术问题,通过使用4K分辨率液晶空间光调制器、改进光学系统设计并对其内部光学元件进行优化,最终实现了插损10d B以内,光谱调谐精度7.5±1pm、最小通道带宽8.34GHz并具备信号多路广播功能的1×120端口可编程波长选择开关。论文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1.完成了WSS系统中光束通过多个光学元件时光场演化的计算。对单模光纤端面出射的高斯光束进行光场分析,计算了使用不同焦距微透镜时光纤耦合微透镜系统的出射光场的分布。模拟了WSS系统中光束从光纤端面出射到被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反射后耦合进入输出光纤的光场变化,获得了微透镜结构对WSS系统中输入/输出端口损耗的影响,为WSS系统中光纤耦合微透镜阵列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2.完成了127μm间距的128端口高精度光纤耦合微透镜阵列的研制。根据WSS中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有效面积与对入射光束的偏转范围,设计并制作了间距为127μm的128端口微透镜阵列。提出并搭建了一种光纤耦合微透镜阵列的实时损耗检测与耦合系统,随后利用该系统对光纤阵列与微透镜阵列进行精密对准后使用紫外固化胶粘合,最终完成了128端口光纤耦合微透镜阵列的制作。3.研究了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衍射特性及其光束指向特性与效率。利用液晶材料的电光特性分析了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工作原理与光束偏转特性,推导了相位灰度图单个周期内像素数量对液晶衍射光场能量分布的影响。对4K分辨率的液晶空间光调制器进行了灰度与相位响应曲线的校准,并测量了液晶将衍射光束偏转不同角度时的衍射效率。4.针对WSS的光学系统结构需求利用模态法对衍射光栅进行了逆向设计,推导了当TE/TM线偏振光入射时满足-1级衍射光闪耀的多种光栅结构,然后利用严格耦合波法对满足要求的衍射光栅结构进行了不同波长与不同入射角下衍射效率的计算。利用1200线/mm光栅具备入射角容忍度高的特点对WSS光路结构进行了优化,有效提高了WSS的光谱操控精度。5.通过对WSS光路结构进行重新设计与优化,搭建了1×120端口的波长选择开关系统,实现了对输入光信号中各频率分量从任意端口输出的功能,并通过不断优化光路使100个输出端口整体损耗为7.5~8.5d B,实现了小于10GHz的最小通道带宽、亚GHz调谐精度的光谱操控能力。6.提出了WSS对输入光信号按照任意能量比多路广播的三步混合算法。通过建立WSS中液晶空间光调制器与输出端口平面的光束变换模型,提出了一种满足端口尺寸为127μm范围内能量分布的高精度采样与零填充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迭代傅里叶算法、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进行混合与改进,提出了适合应用在256级非连续型相位的液晶空间光调制器上的三步混合算法,实现了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对入射波束的任意多路广播功能。

李进[6](2020)在《智能感知光网络中光性能监测与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新兴数据业务、复杂高阶调制、动态波长切换、灵活频谱栅格与混合传输技术的发展,光网络正朝着动态化、复杂化与异构化的方向演进,对光网络的管理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传统光网络管控中,传输系统自适应能力薄弱,网络管控可信有效数据缺乏,且传输系统与网络管控间缺乏跨层感知与智能反馈功能。面对上述问题,在人工智能(AI)与软定义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具有网络状态立体感知、网络数据智能分析以及网络组件自适应控制优势的智能感知光网络(CON)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智能感知光网络中的光性能监测与信号处理技术为核心,围绕AI驱动的智能感知光网络架构、光传输系统损伤自适应监测与补偿、面向智能感知光网络数据库的数据增强,以及基于物理层感知与网络层反馈的资源管控等问题,提出了若干技术创新方案。主要论文工作与创新点如下:1、基于感知光网络中核心思想即“感知-学习-动作”闭环控制,设计了一种AI驱动的智能感知光网络结构,规范了网络状态监测中数据源、监测方式、数据存储与数据表示的实现方式。此外,在网络管理控制中引入了各类AI驱动型智能网络管控应用,包括光性能监测、物理损伤补偿、网络设备控制、传输链路质量估计、网络资源分配、网络流量预测与网络故障管理。另外,总结了软定义网络组件的工作原理与实现方案,以闭环形式实现“观察-学习-动作”的功能设计,为智能感知光网络的实现提供基础架构支持。2、针对光传输系统中物理损伤补偿算法缺乏智能学习能力、依赖传输链路信息且自适应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两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自适应损伤监测与补偿算法。面向光纤传输系统,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DNN)的自适应色散(CD)监测与补偿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2000ps/nm动态范围内的平均监测误差约为20ps/nm,与基于CD扫描与频域均衡的经典方法相比,计算复杂度显着降低,需要的乘法器,加法器和比较器的数量分别减少了 98.6%,98.8%和64.4%。另外,面向自由空间光传输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大气湍流监测与轨道角动量键控(OAM-SK)自适应解调方案。该方案对于8-OAM-SK系统的自适应解调误差约为0.86%,比传统方案的解调精度提高了 19.2%。同时,首次提出基于CNN的大气湍流监测方案,对6种典型大气湍流信道的监测精度达到95.2%。3、针对光网络智能管控中AI驱动型应用缺乏有效可信网络流量数据,以及实际网络故障数据严重不均衡的难题,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自适应时序数据增强算法与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AN)的网络故障数据均衡算法。实验数据表明,对于接入网与核心网中6种典型流量类型,合成的增强流量数据与对应实际流量数据关于均值,方差和Hurst指数平均偏差分别为0.7%,1.3%与7.0%,明显低于传统的统计参数配置法(SPC)的对应值。另外,实验结果显示,当在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故障识别模型中采用本文所提出的基于GAN的网络故障均衡算法时,相对于采用原始不均衡数据集的情况,故障漏报率从24.7%降低至3.8%。对于基于SVM、K最近邻算法(KNN)、决策树(DT)、随机森林(RF)以及梯度下降树(GBDT)的故障识别算法,结合了本方案所提出的故障数据均衡算法的GBDT模型在漏报率、准确率与召回率指标上综合优于其他算法,有效减少了数据不均衡对网络故障识别的影响。4、针对光网络中网络资源控制技术依赖人工干预、缺乏响应反馈以及动态建模能力薄弱的局限,提出了基于物理层感知与网络层反馈的资源管控机制,并通过引入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RL)的数字孪生技术,有效提高了可编程光收发机(POT)的动态建模与智能控制能力,实现了 POT中调制格式、波特率与前项纠错(FEC)编码按需自动调整。与经典的基于最大传输容量(MaxCap)的POT相比,本文所提出的DRL-POT可以节约19.4%的频谱资源,并可以获得类似的网络时延性能。受益于双引擎DRL中的双神经网络结构和反馈控制机制,本文所提出的DRL-POT有效建立动态POT模型,以适应随时间变化的流量负载和链路传输质量,并且根据最大传输效能选择对应的最佳POT控制动作,反馈控制物理空间的POT,以确保满足业务网络时延需求并提高频谱资源使用效率。

李子康[7](2020)在《基于逆向设计和算法的弹性光网络光路集成器件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弹性光网络能够根据业务需求情况,灵活动态地给业务分配带宽,有效提高了频谱资源利用率。要实现弹性光网络的灵活调度,需要关键光器件。在弹性光互连网络中,必然涉及到光路的不断变化,同一光路的方向更改,不同光路的交叉和连接。因此,光路器件是弹性光互连网络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器件,研究与设计这些器件对建设弹性光网络至关重要。随着纳米工艺制造水平的提升,光器件的研究与设计开始向超紧凑小型化发展,并与纳米电子器件相集成,实现了光芯片的超高集成。为克服根据光的解析理论调节物理参数来设计光器件传统方法的局限性,光器件的逆向设计方式被提出。同时通过该思路与优化算法相结合,大大提高了设计光器件多样性的可能性。本论文根据对弹性光网络实现灵活动态分配带宽的关键光器件的认识,采用了逆向设计思路和优化算法相结合的方式,在片上对能实现光路反向改变,转换,交叉连接的微纳光路器件进行了研究和设计。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对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做了相关介绍,对弹性光网络光路器件的状况,逆向设计和算法研究现状进行了概括总结。并深入浅出研究了逆向设计理论知识和相关优化算法,以及用算法来逆向设计微纳光器件的优势和实现过程。(2)提出了一种能够应用在微纳光器件研究领域的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克服了手工调节物理参数的弊端。并用此算法在绝缘衬底上硅(Silicon-On-Insulator,SOI)上设计出了大小仅为1.8μm×1.8μm且能实现94%反射效果的反射器和另一种在水中能实现84%反射效果的反射器,一种尺寸仅为2.4μm×2.4μm并能实现80%传输效率不同进出口的光路反向器件。在弹性光网络中,这些器件可以根据业务需求情况加载不同波长的光源,实现了光路的反向改变。它们在衰减器、滤波器和激光腔等场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3)提出了一种收敛更快的具体直接二进制搜索算法(Specific Direct-Binary Search,S-DBS),并用该算法成功设计了一种尺寸仅为2.4μm×2.4μm能实现了光路90°转弯且传输效率最高可达96%的波导弯曲结构,一种尺寸仅为2.4μm×2.4μm,插入损耗大于-0.5d B,串扰在-19d B以下的“十”字波导交叉结构和一种尺寸为2.4μm×3.6μm,插入损耗大于-0.56d B,串扰在-21d B以下的同方向波导交叉结构。这些器件结构在弹性光互连网络中,广泛应用于多种光路传输路径选择改变,交叉连接和重叠上,其作用的波长可以由弹性光网络业务情况决定。并且,用它们组成几种超紧凑的基础光互连结构,均实现了高的传输效率。

丁世峰[8](2020)在《面向虚拟光网络的频谱交易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虚拟现实、高保真视频等新型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增长,作为骨干网的弹性光网络(Elastic Optical Network,EON)将面临巨大的压力。为增强EON的业务流量承载能力,网络虚拟化技术已被引入到EON中,它通过将物理光网络分割成多个独立的虚拟光网络(Virtual Optical Network,VON),从而有效提升EON的业务承载灵活性和频谱资源利用率。然而,多数VON分配的频谱资源在其服务周期内通常是固定不变的,而其实际承载的业务流量往往是动态变化的,所以经常会出现VON的频谱资源和实际业务流量间的不匹配。当VON的业务流量较低时,其部分分配的频谱资源会处于空闲状态,而当VON的业务流量较高时,其分配的频谱资源就会变得不足,从而影响对实际业务的承载质量。为了解决这种由于资源的固定分配和业务流量的动态性而造成的不匹配,本文为虚拟弹性光网络(Virtual Elastic Optical Network,VEON)提出了一种频谱交易机制,使VON用户形成一个合作社区,并允许社区中的VON用户根据实际的带宽需求相互交易频谱资源。具体地,拥有空闲频谱资源的VON用户可以将其空闲资源交易给其它频谱资源不足的VON用户。这样,前者的空闲频谱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而且后者可以有更多的频谱资源承载其业务流量。针对虚拟光网络间的频谱交易问题,本文构建了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xed 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MILP)模型,并设计了高效的启发式算法。仿真结果表明,频谱交易机制能够有效提升整个社区VON承载的业务流量,同时改善光网络的频谱资源使用效率。虽然以上的频谱交易机制能够有效提升社区VON承载的业务流量,但只允许VON用户之间交易已有的频谱资源,而对于总的业务流量超过整个社区VON所能承载的情形,该机制无法通过单纯的频谱交易来克服整体频谱资源不足的问题。为此,本文在前面基本频谱交易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向网络运营商购买额外的频谱资源的方式,解决以上频谱资源不足的问题。为了使VON用户承担最少的频谱资源购买成本,本文提出了一种额外频谱成本最小化的频谱交易机制,允许VON用户在无法通过频谱交易机制获得足够频谱资源的情况下,以最低的成本向网络运营商购买额外的频谱资源。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也构建了相应的MILP模型,并设计了高效的启发式算法。仿真结果表明,额外频谱成本最小化的频谱交易机制能够在保证VON业务承载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VON用户用于购买额外频谱的成本。

林飞焕[9](2020)在《弹性光网络环境下VNF服务链部署研究》文中认为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正在革新网络服务的设计和部署方式。与传统的网络相比,NFV概念虚拟化了网络功能(防火墙、入侵检测、代理服务器…),因此它们可以托管在通用硬件(服务器/计算机/交换机)上。这些网络功能与专用硬件解耦,称为虚拟网络功能(VNF)。运行在基于NFV的网络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使得高效和可伸缩的资源得以利用,并降低了成本。因此运营商对放在数据中心或支持NFV的网络元素(如路由器和交换机)中的VNFs越来越感兴趣。另一方面,IP流量的快速增长刺激了光传输和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以经济高效地提供网络服务。一个着名的例子是引入弹性光网络(EON)。通过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的增强,可将重新配置的EON与VNF服务链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网络灵活性,实现网络服务的灵活调度和高能效。本文首先研究了VNF服务链部署在基于SBVT的IP over EON网络问题。并且将该问题建立了一个整数线性规划(ILP)算法模型,我们分析了具有不同切片数量的基于SBVT的IP over EON网络场景,我们的算法求解目标是最小化网络总能耗。根据我们所提出来的算法模型,当VNF服务链部署在这个网络中,通过增大IP over EON网络中SBVT的可切片数量能显着地降低网络能耗。因此网络运营商结合VNF技术和IP over EON中的SBVT技术可以极大提高网络的能耗效率。然后针对整数线性规划算法复杂度太高,无法应用于大业务及大网络拓扑场景下的局限性。本文设计了两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VNF服务链部署算法:DDQNPRVNF和DQNVNF。首先需要结合弹性光网络的特点去定义一个VNF服务链部署的强化学习模型,包括环境的状态设置,以及定义好动作和反馈函数。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对比算法,DDQNPRVNF和DQNVNF两种算法能有效降低网络能耗的同时,并减少网络传输时延。而且采用双Q网络和优先经验回放机制的改进后的DDQNPRVNF算法在降低能耗和时延的效果优于DQNVNF算法,实现了VNF部署时能耗-时延多目标优化。

冯文光[10](2020)在《光路与光树相结合的动态多播疏导算法研究》文中提出伴随通信业务蓬勃快速的发展,在通信网络中,对通信网络的带宽或者信道容量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光波分复用技术(WDM)相对于其他的复用技术有着独特的优势,能够提供更大的信道容量。然而每个请求的带宽仅仅只占波长带宽很小的一部分,因此对业务进行疏导是提高带宽利用率的一种重要手段。现在的多播业务疏导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光路多播业务疏导方式,这种疏导方式有着很高的链路利用率以及相对较低的波长利用率,然而其是以消耗更多的端口作为代价,又有着较多的OEO(光电光)转换,因此存在巨大的能量消耗。另一种是光树的多播业务疏导方式,其使用了分光器,减少了OEO的转换以及端口的消耗,但是信号的信噪比会下降以及链路的利用率相比光路疏导有所降低。在总结了大量的文献之后,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多播疏导算法来改进以上两种疏导方式的缺陷。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本文的前两章节总结了光网络技术的发展史,介绍了光网络中的多播技术和业务疏导,最后总结了WDM网络中多播业务疏导算法的研究现状。第三章节分别介绍并仿真出LPF(光路分割算法)和MTLG(基于泄露多播疏导算法),LPF在基于光路多播疏导算法中有着较好性能,MTLG在基于光树多播疏导算法中有着较好性能,因此这两个算法作为对比算法,通过对比两者能够发现,LPF算法不仅有着较高的链路利用率而且还有较低的阻塞率,MTLG算法使用了分光器可以节约大量的疏导端口,然而两者不能够同时满足低能耗和低阻塞率的要求。(2)为了使网络不仅有着较低阻塞率而且还能降低能耗,本文在第三章提出了LTCPG和LTCSG多播疏导算法,两种算法在多播树的上层进行光路疏导,在下层进行光树疏导,这样的疏导方式相对于单独的光树疏导能够提高链路的利用率和信号的信噪比,相对于单独的光路疏导能够减少端口的使用以及OEO转换,两种算法还引入了胖型多播树,能够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然而两种算法也有着不同之处,LTCPG算法着重解决了上层光路绕远的问题,减少了不必要的带宽浪费,进而降低了阻塞率。LTCSG算法着重解决上层长光路的问题,提高了链路的利用率。通过仿真发现,在不同的仿真环境中两者均能取得不错的效果。(3)对第三章的算法进行适当的改进来提高网络的性能。前面的算法要么提高链路的利用率要么减少带宽的浪费,在第四章提出的ILTCG算法不仅提高链路利用率而且还要减少带宽的浪费,该算法在LTCSG基础上引入了物理拓扑矫正来解决光路绕远问题,通过仿真发现,改进后的算法在网络性能上有一定的提什。以往的算法都是针对上层的光路层改进,第四章提出的LITCG算法则是在ILTCG基础上将针对光树层进行改进,在该算法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建立小光树的方法,通过建立合理的小光树来提高小光树的利用率,在前期根据业务驱动建立小光树并且统计小光树的利用率,在一定的时间后根据小光树的利用率来建立小光树,通过仿真发现,对比以上的算法,此种算法的性能最好。

二、光网络的核心器件——光交叉连接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光网络的核心器件——光交叉连接器(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IP+光协同网络的跨层资源灵活调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3.1 基于资源池化的IP+光跨层网络的协同控制架构设计
        1.3.2 基于资源池化的动态跨层网络资源分配机制
        1.3.3 基于机器学习的光路预配置及延迟释放的网络自适应重配机制
    1.4 论文结构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于资源池化的IP+光跨层网络协同管控机制
    2.1 “IP+光”跨层协同网络总体架构
    2.2 基于资源池化的跨层网络协同控制平台详细设计与实现
        2.2.1 开源控制器RYU研究
        2.2.2 弹性光网络研究
        2.2.3 “IP+光”整体模块设计及工作流程
    2.3 硬件实验平台搭建与验证
        2.3.1 实验平台搭建
        2.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资源池化的动态跨层网络资源分配机制
    3.1 背景及相关工作
    3.2 模型建立
        3.2.1 MS-SNA算法整体概述
        3.2.2 MS-SNA算法模型建立
    3.3 算法实现
    3.4 实验仿真与分析
        3.4.1 仿真条件
        3.4.2 实验仿真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跨层网络自适应主动调整机制
    4.1 背景及相关工作
        4.1.1 问题描述
        4.1.2 光资源延迟释放
        4.1.3 基于深度学习的光路预配置
        4.1.4 基于机器学习的光路预配置和延迟释放的网络自适应重配机制
    4.2 模型建立
    4.3 算法实现
        4.3.1 PNA-RA算法实例说明
        4.3.2 算法实现
    4.4 实验仿真与分析
        4.4.1 仿真条件
        4.4.2 仿真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缩略语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基于弹性光网络的通信网资源分配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弹性光网络概述
        1.2.2 弹性光网络的RSA问题
        1.2.3 弹性光网络的频谱碎片化现象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第2章 弹性光网络中的资源分配算法
    2.1 弹性光网络的基本概念
        2.1.1 基础架构
        2.1.2 弹性光网络关键技术
    2.2 弹性光网络的RSA算法
        2.2.1 静态业务环境下的RSA算法
        2.2.2 动态业务环境下的RSA算法
    2.3 弹性光网络的频谱碎片重组算法
        2.3.1 主动响应式频谱重组算法
        2.3.2 被动响应式频谱重组算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图着色理论的资源分配算法
    3.1 引言
    3.2 问题分析
    3.3 基于图着色理论的模型构建
    3.4 GT-RSA算法描述
    3.5 仿真分析
        3.5.1 仿真条件
        3.5.2 路由选择优化结果分析
        3.5.3 频谱分配优化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容量匹配的频谱碎片重组算法
    4.1 引言
    4.2 问题分析
        4.2.1 变量定义
        4.2.2 奇偶频谱共享模型
        4.2.3 链路碎片化程度计算模型
        4.2.4 问题描述
    4.3 算法描述
    4.4 仿真分析
        4.4.1 仿真条件
        4.4.2 频谱重组效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3)基于MEMS光开关阵列的OXC模块及其测试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光网络的发展
    1.3 OXC系统应用背景
    1.4 光开关的应用
    1.5 MEMS光开关及分类
    1.6 实现OXC的几种方案
    1.7 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2 MEMS器件基础及芯片技术
    2.1 1×N MEMS光开关光路设计
    2.2 MEMS芯片控制原理
    2.3 MEMS光开关的干扰问题及解决办法
    2.4 本章小结
3 拼接式光开关阵列
    3.1 拼接式光开关阵列的相关工艺
        3.1.1 基板焊接
        3.1.2 芯片焊线
        3.1.3 准直光学系统准直
    3.2 硬件驱动电路总体设计
        3.2.1 总体框架设计
        3.2.2 MCU电路配置
        3.2.3 电源模块电路设计
        3.2.4 光开关驱动模块电路设计
    3.3 测试系统
        3.3.1 测试平台搭建
        3.3.2 测试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三维光开关阵列的OXC光路设计与测试定标
    4.1 OXC模块整体光路设计
    4.2 MEMS芯片微反射镜转角计算
    4.3 微反射镜转角与电压的测试
    4.4 三维MEMS芯片阵列的标定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附录2 主要英文缩写语对照表

(4)弹性光网络路由与频谱分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1.3.1 主要工作
        1.3.2 内容安排
第二章 弹性光网络中的路由和频谱分配问题
    2.1 弹性光网络
        2.1.1 基本原理
        2.1.2 基础架构
    2.2 弹性光网络关键技术
        2.2.1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2.2.2 路由和频谱分配技术
        2.2.3 流量疏导技术
        2.2.4 生存性技术
    2.3 弹性光网络RSA问题
        2.3.1 路由选择问题
        2.3.2 频谱分配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业务碎片契合度的路由和频谱分配算法
    3.1 频谱碎片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3.2 频谱碎片评估方案
        3.2.1 现有碎片评估方案
        3.2.2 基于业务碎片契合度的评估方案
    3.3 基于业务碎片契合度的RSA算法
    3.4 建模仿真及性能分析
        3.4.1 仿真环境及参数
        3.4.2 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资源节约策略的碎片整理算法
    4.1 频谱碎片触发机制
        4.1.1 业务阻塞型触发机制
        4.1.2 网络性能型触发机制
    4.2 频谱碎片整理机制
        4.2.1 频谱重路由
        4.2.2 频谱资源重构
    4.3 现有频谱碎片整理算法
    4.4 基于资源节约策略的碎片整理算法
    4.5 建模仿真及性能分析
        4.5.1 仿真环境及参数
        4.5.2 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小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致谢

(5)基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可编程波长选择开关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全光网与光交换节点
    1.2 波长选择开关的主要实现技术
    1.3 波长选择开关的研究现状
    1.4 波长选择开关的主要结构与局限
    1.5 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2 光纤耦合微透镜阵列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制
    2.1 引言
    2.2 光纤耦合微透镜的光场演化
        2.2.1 标量衍射理论
        2.2.2 衍射的基本类型
        2.2.3 微透镜的光场分布
    2.3 微透镜与光纤的耦合效率研究
    2.4 光纤耦合微透镜阵列的实验研制
    2.5 本章小结
3 硅基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光束指向性能的研究
    3.1 引言
    3.2 液晶材料的电光特性
        3.2.1 液晶材料及其光学性质
        3.2.2 液晶的电光效应
    3.3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工作原理
        3.3.1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结构
        3.3.2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相位调制原理
    3.4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光束指向特性
        3.4.1 闪耀光栅的衍射特性
        3.4.2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光束指向原理
    3.5 4K型液晶空间光调制器性能测试
        3.5.1 偏振特性与衍射效率
        3.5.2 相位校准
    3.6 本章小结
4 高端口数波长选择开关的研制
    4.1 引言
    4.2 衍射光栅设计与仿真
        4.2.1 衍射光栅结构设计
        4.2.2 严格耦合波对光栅结构的验证
    4.3 波长选择开关系统搭建与优化
        4.3.1 系统光路设计
        4.3.2 光谱操控精度优化
        4.3.3 性能测试
    4.4 本章小结
5 波长选择开关多端口广播与滤波功能的实现
    5.1 引言
    5.2 衍射模型搭建与采样间隔设置
        5.2.1 衍射模型搭建
        5.2.2 采样间隔设置
    5.3 混合算法实现的信号广播
        5.3.1 局部搜索算法实现的信号广播
        5.3.2 全局搜索算法实现的信号广播
        5.3.3 三步混合算法实现的信号广播
    5.4 波长选择开关可编程功能实现
        5.4.1 可编程广播功能
        5.4.2 可编程滤波功能
    5.5 本章小结
6 论文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智能感知光网络中光性能监测与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光网络发展进程
        1.1.2 光网络发展需求与问题
        1.1.3 感知光网络的提出
        1.1.4 感知光网络关键技术
    1.2 感知光网络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1.4 论文各章的关联关系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感知光网络架构
    2.1 智能感知光网络基本概念
    2.2 智能感知光网络核心要素
        2.2.1 网络状态感知
        2.2.2 网络管理控制
        2.2.3 软定义网络组件
    2.3 AI驱动型智能感知光网络总体架构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光传输系统自适应损伤监测与补偿算法研究
    3.1 相干光传输系统中自适应色散监测算法
        3.1.1 低复杂度自适应色散监测的意义
        3.1.2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低复杂度色散监测算法工作原理
        3.1.3 仿真系统
        3.1.4 仿真结果与对比分析
    3.2 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中大气湍流监测与自适应解调算法研究
        3.2.1 大气湍流监测与OAM-SK自适应解调的意义
        3.2.2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大气湍流监测与自适应解调算法工作原理
        3.2.3 数值仿真系统
        3.2.4 数值仿真结果与对比分析
    3.3 本章总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面向智能感知光网络数据库的数据增强算法研究
    4.1 基于深度学习的时序数据增强算法
        4.1.1 自适应时序数据增强的意义
        4.1.2 基于深度学习的自适应流量数据增强算法工作原理
        4.1.3 实验数据与对比分析
    4.2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网络故障数据均衡方案
        4.2.1 网络故障数据均衡的意义
        4.2.2 典型数据均衡方法
        4.2.3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网络故障数据增强算法工作原理
        4.2.4 实验数据与对比分析
    4.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基于物理层感知与网络层反馈的资源管控机制研究
    5.1 物理层感知与网络层反馈对于资源管控的意义
    5.2 基于双引擎深度强化学习的可编程光收发机工作原理
    5.3 实验与仿真平台
    5.4 结果分析与讨论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附录缩略语
致谢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7)基于逆向设计和算法的弹性光网络光路集成器件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弹性光网络微纳光路器件发展
        1.2.2 逆向设计和算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逆向设计理论和优化算法研究
    2.1 逆向设计理论基础
        2.1.1 时域有限差分算法
        2.1.2 完美匹配层
    2.2 优化算法研究
        2.2.1 遗传算法
        2.2.2 S-DBS算法
    2.3 逆向设计优化算法实现过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光路反向集成器件设计
    3.1 光路反向集成器件概述
    3.2 同进出口的光路反向器件研究
        3.2.1 器件结构设计和优化
        3.2.2 仿真结果与分析
    3.3 不同进出口的光路反向器件研究
        3.3.1 器件结构设计和优化
        3.3.2 仿真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光路弯曲交叉集成器件设计
    4.1 光路弯曲交叉集成器件概述
    4.2 波导弯曲结构研究及结果
    4.3 “十”字波导交叉结构研究及结果
    4.4 同方向波导交叉结构研究及结果
    4.5 集成结构设计
        4.5.1 结构级联与设计
        4.5.2 仿真结果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录用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8)面向虚拟光网络的频谱交易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弹性光网络和网络虚拟化相关研究
        1.2.2 弹性光网络虚拟化相关研究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第2章 弹性光网络及网络虚拟化技术
    2.1 引言
    2.2 弹性光网络
        2.2.1 弹性光网络介绍
        2.2.2 弹性光网络中的RSA问题
        2.2.3 弹性光网络中的VCAT技术
    2.3 网络虚拟化技术
        2.3.1 网络虚拟化技术分类
        2.3.2 虚拟光网络映射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虚拟光网络的频谱交易机制
    3.1 引言
    3.2 虚拟光网络间频谱交易机制介绍
        3.2.1 基本概念
        3.2.2 交易范围
    3.3 频谱交易优化问题描述
    3.4 频谱交易MILP模型
        3.4.1 基于物理链路的频谱交易MILP模型
        3.4.2 基于虚拟链路的频谱交易MILP模型
    3.5 频谱交易启发式算法
        3.5.1 基于物理链路的频谱交易启发式算法
        3.5.2 基于虚拟链路的频谱交易启发式算法
    3.6 测试条件与结果分析
        3.6.1 测试条件
        3.6.2 结果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额外频谱成本最小化的频谱交易机制
    4.1 引言
    4.2 额外频谱成本最小化的频谱交易机制介绍
    4.3 额外频谱成本最小化的频谱交易优化问题描述
    4.4 额外频谱成本最小化的频谱交易MILP模型
    4.5 额外频谱成本最小化的频谱交易启发式算法
        4.5.1 初始频谱分配启发式算法
        4.5.2 频谱交易启发式算法
        4.5.3 额外频谱购买启发式算法
    4.6 测试条件与结果分析
        4.6.1 测试条件
        4.6.2 结果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语对照表
致谢

(9)弹性光网络环境下VNF服务链部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弹性光网络的产生
        1.1.2 网络功能虚拟化的产生
    1.2 研究现状
        1.2.1 弹性光网络的研究现状
        1.2.2 网络功能虚拟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工作安排
        1.3.1 论文主要内容
        1.3.2 论文结构
第2章 弹性光网络和网络功能虚拟化技术
    2.1 弹性光网络架构及其相关技术
        2.1.1 弹性光网络架构
        2.1.2 SBVT技术
        2.1.3 流量疏导技术
        2.1.4 路由与频谱分配技术
    2.2 网络功能虚拟化及其相关技术
        2.2.1 网络功能虚拟化
        2.2.2 VNF服务链技术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SBVT弹性光网络的服务链部署ILP算法
    3.1 引言
        3.1.1 IP over EON光网络结构
        3.1.2 基于SBVT的EON网络的流量疏导
        3.1.3 在IP over EON中的RSA问题
    3.2 问题描述与ILP算法模型
        3.2.1 ILP算法模型
    3.3 仿真环境设置
    3.4 仿真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服务链部署算法研究
    4.1 引言
        4.1.1 RL基本框架
        4.1.2 马尔科夫决策过程
        4.1.3 时间差分学习方法Q-learning
    4.2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服务链部署模型
    4.3 仿真环境设置
    4.4 仿真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指导教师对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光路与光树相结合的动态多播疏导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光网络技术的概述
    1.2 WDM技术的概述
        1.2.1 WDM光网络形成的历史
        1.2.2 WDM的基本原理
    1.3 文章的主要的内容与工作安排
第二章 WDM光网络中多播业务疏导的基础研究
    2.1 光网络中的多播技术
        2.1.1 多播技术概述
        2.1.2 多播技术实现的几种方式
    2.2 业务疏导的探究
        2.2.1 业务疏导的意义
        2.2.2 光网络中的光学器件
    2.3 光网络中的辅助图
        2.3.1 几种网络拓扑介绍
        2.3.2 辅助图的引入
    2.4 WDM网络中多播业务疏导算法研究现状
        2.4.1 已有基于光路与光树多播业务疏导算法介绍
        2.4.2 光路与光树多播疏导算法的对比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WDM网络中业务疏导算法的研究
    3.1 基于光路的多播业务疏导算法
        3.1.1 传统的光路疏导算法的基本思想
        3.1.2 LPF算法的基本思想
        3.1.3 LPF算法的步骤
    3.2 基于光树的多播业务疏导算法
        3.2.1 MTLG算法的基本思想
        3.2.2 MTLG算法中的光树
        3.2.3 MTLG算法的步骤
        3.2.4 仿真环境的介绍
        3.2.5 仿真结果与适用性分析
    3.3 LTCPG算法原理与仿真分析
        3.3.1 算法理论性分析
        3.3.2 LTCPG算法的基本思想
        3.3.3 LTCPG算法步骤
        3.3.4 算法的仿真结果与分析
    3.4 LTCSG算法原理与仿真分析
        3.4.1 LTCSG算法的基本思想
        3.4.2 LTCSG算法步骤
        3.4.3 算法的仿真结果与分析
        3.4.4 本章的小结
第四章 改进型光路与光树相结合多播疏导算法
    4.1 算法改进的原理
        4.1.1 ILTCG算法的原理
        4.1.2 LITCG算法的原理
    4.2 基于光路方面改进后的算法ILTCG
        4.2.1 ILTCG算法的步骤
        4.2.2 ILTCG算法的仿真结果与分析
    4.3 基于光树方面改进后的算法LITCG
        4.3.1 LITCG算法的步骤
        4.3.2 LITCG算法的仿真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基本情况
    2. 教育背景

四、光网络的核心器件——光交叉连接器(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IP+光协同网络的跨层资源灵活调度研究[D]. 屈永瑶.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基于弹性光网络的通信网资源分配方法研究[D]. 秦宇浩.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3]基于MEMS光开关阵列的OXC模块及其测试系统设计[D]. 梁海涵.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2021(01)
  • [4]弹性光网络路由与频谱分配机制研究[D]. 程博凯.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5]基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可编程波长选择开关的技术研究[D]. 高云舒.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6]智能感知光网络中光性能监测与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 李进.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4)
  • [7]基于逆向设计和算法的弹性光网络光路集成器件研究与实现[D]. 李子康. 广西大学, 2020(03)
  • [8]面向虚拟光网络的频谱交易机制研究[D]. 丁世峰. 苏州大学, 2020(02)
  • [9]弹性光网络环境下VNF服务链部署研究[D]. 林飞焕. 深圳大学, 2020(10)
  • [10]光路与光树相结合的动态多播疏导算法研究[D]. 冯文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光网络的核心器件——光交叉连接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