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插组合空心砌块

承插组合空心砌块

一、插口组合式空心墙体砌块(论文文献综述)

梁龙[1](2013)在《广州保障性住房工业化设计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保障性住房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从20世纪末提出的“居者有其屋”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住有所居”,我国已经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其中包括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与棚改房等。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住房需求大量释放,“十二五”计划提出,我国将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将达到20%左右。广州地区作为全国的一线沿海城市,面临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是巨大的,约占全省任务的1/4。而我国传统的建筑生产方式存在建筑能耗高、资源能源浪费、施工周期长、建筑市场劳动力成本逐渐升高且资源短缺等问题,如何满足保障性住房大规模建设需要,实现保障性多快好省的建设目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问题。这就要求变革传统的建筑生产力方式以满足建筑业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广州保障性住房的工业化设计策略内容,从六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对本文研究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研究目的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第二章概述现代建筑工业化建设发展情况及分析工业化设计的路径,对我国建筑曾经盛行的大板建筑衰落原因进行启示研究;第三章分析广州保障性住房工业化设计的必要性、制约因素及可行性;第四章研究广州保障性住房工业化设计的策略,包括核心部分建筑结构体系、配套部分住宅部品体系与工业化装修体系、低碳节能减排技术、软环境配套等;第五章通过借鉴深圳万科龙华保障性住房建设实例,对广州保障性住房工业化建设的经验和不足进行分析和归纳,并提出建议。第六章结语,对本论文研究进行总结及对以后保障性住房工业化发展的展望。保障性住房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广州作为全国的一线城市,其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探索也一直走到全国的前列,首创保障行住房用地单独储备制度,率先建立住房保障政策体系,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模式等。在“十二五”计划的推动下,广州保障性住房在如何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快速推动集约化、低碳化、地域特色化建设显得十分必要和急迫,工业化设计建造恰能为这一契机提供方式。

张志录[2](2012)在《下沉式日光温室土质墙体传热特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下沉式土质墙体日光温室在我国北方推广迅速,已成为生产中的主流温室,但目前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存在着一些结构参数不合理但又缺乏理论依据的现象,适宜的墙体厚度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为找出确定适宜墙体厚度的科学依据,本文于2010年元月至2011年6月对郑州地区两栋构造相同、唯墙体厚度不同的下沉式土质墙体日光温室进行了连续2年的室内外气温、地温,室内外地面太阳辐射,室内外墙体表面温度、热流量,室内外风速、风向等环境要素的监测,同时对墙体的热工特性也进行了实际测试。对供试温室土质墙体热工测试的结果是:土墙的导热系数为1.32W·m-1·℃-1,热阻为0.758㎡·K·W-1,蓄热系数为14.3W·m-2·℃-1。这些数据表明土质墙体有良好的蓄、放热性能,对温室内的热环境,尤其是对夜间温度有足够的影响力。但土墙的导热系数较高,且热惰性指标小,室内温度易受室外低温的影响,即保温隔热性能差,所以单质土墙需要建造到一定的厚度才能有足够的保温能力。下沉温室的室内南沿存在着阴影区域,该区域面积大小与下沉深度、地理纬度等因素有关;受阴影的影响,南沿存在着一个低温区。低温区内的气温、土温温度以及低温区的面积等都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与同结构的非下沉式温室相比,在相同季节相同时间段,下沉式温室低温区的面积小而温度高。下沉后的室内地面,因向室外土壤横向传导的热流量减少而温度高于非下沉式温室;南沿下沉壁白天从室内吸收热量并向深层传导和储存,夜间再把热量释放出来以提高室内温度,尽管热流量比北墙小得多,但对南沿的低温区的温度提高却有着积极的影响;南沿下沉壁与室外土壤间也存在着热交换,在竖直方向上,壁面温度从上到下依次递增,在水平方向上,从壁面伸向室外土壤中,白天随深度增加而温度依次降低,夜间相反;冬季,距壁面水平深度40㎝处是壁面与室外土壤热交换的平衡点。温室北墙是温室夜间热量的一个重要来源。土质墙体具有良好的吸、储、放热性能,冬季,上午9点左右开始吸收热量,下午16点以后开始向外释放。内表面温度高,释放的热流量大,而外表面温度低,向外释放的热流量小。墙体向室内释放的热量对温室夜间温度尤其是前半夜的温度影响很大,起着主导作用;对墙内温度场的实测结果显示,墙体温度在厚度方向、长度方向及高度方向均存在着温差。在厚度方向上,由内表面到外表面,温度递减;墙体的内、外表面温度日变化活跃,越向墙体深处,温度的日变化越趋于缓和;墙内温度的变化与墙面温度相比,存在着滞后现象,越向深层,滞后越明显;在厚度的中心位置,存在热稳定层;热稳定层的厚度、位置均随墙体厚度、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热稳定层的存在与否,可以反映墙体的保温蓄热性能的高低。在高度方向上,墙体下部温度高,由下到上,温度递减;在长度方向上,墙体中部温度高,东西两端温度低,但西端的温度与中部很接近,东端稍偏低,温差较小;将温差与长度相比,所得温度梯度更小,所以可以认为沿长度方向没有热交换,土质后墙的热传导是二维的。在对墙体的传热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墙体二维非稳态传热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利用Fluent软件对模型进行了模拟,得到了不同时刻、不同天气条件下墙内温度场,并对模拟数据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模拟值与试验值曲线拟和较好。综合模型数值计算结果、实测结果及建造成本、土地利用率等因素,本文认为在郑州地区,下沉式日光温室土质墙体的适宜建造厚度为4m。本课题的研究为当地日光温室结构优化及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试验范例。

张戈[3](2000)在《插口组合式空心墙体砌块》文中认为研制了一种力学性能优良、凝结硬化快、能耗小、成本低、可方便安装水、电、气、通讯等管线的插口组合式空心墙体砌块。介绍了插口组合式空心墙体砌块的结构、原材料组成、配方、生产工艺、产品性能、适用范围及施工、安装方法。空心墙体砌块主体材料是氧化镁、氯化镁,但由于采用了合适的添加剂,克服了一般氯氧镁材料的耐水性差、遇水后质量与强度大幅度下降的缺陷。

张戈[4](1999)在《插口组合式空心墙体砌块》文中研究指明研制了一种力学性能优良、凝结硬化快、能耗小、成本低、可方便安装水、电、气、通讯等管线的插口组合式空心墙体砌块。介绍了插口组合式空心墙体砌块的结构、原材料组成、配方、生产工艺、产品性能、适用范围及施工、安装方法。空心墙体砌块主体材料是氧化镁、氯化镁,但由于采用了合适的添加剂,克服了一般氯氧镁材料的耐水性差、遇水后质量与强度大幅度下降的缺陷。

二、插口组合式空心墙体砌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插口组合式空心墙体砌块(论文提纲范文)

(1)广州保障性住房工业化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背景
        1.1.2 政策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相关研究
        1.2.2 国外相关研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研究框架
第二章 现代建筑工业化建设概况及特征分析
    2.1 建筑工业化与产业化的关系
        2.1.1 建筑工业化含义
        2.1.2 建筑工业化的特点
        2.1.3 建筑工业化与建筑产业化的关系
    2.2 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及特征
        2.2.1 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2.2.2 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一般特征及启示
    2.3 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分析
        2.3.1 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2.3.2 我国预制大板建筑分析及对现代住宅工业化的启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广州保障性住房工业化发展的可行性研究
    3.1 广州保障性住房发展概况
        3.1.1 广州保障性住房发展历程
        3.1.2 广州保障性住房发展现状
    3.2 广州保障性住房工业化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3.2.1 “十二五”保障性住房大规模发展的客观要求
        3.2.2 应对人口红利淡出、建筑工人短缺的困境
        3.2.3 加快社会产业转型发展方式的需要
        3.2.4 降低工程造价,提高住宅得房率,提升住宅价值
    3.3 广州保障性住房工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3.3.1 保障性住房建设对工业化发展重视程度不够
        3.3.2 保障性住房工业化发展激励机制缺失
        3.3.3 相关标准、规范滞后于保障性住房建设
    3.4 广州保障性住房工业化的可行性(宏观条件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州保障性住房工业化设计策略
    4.1 广州保障性住房建筑体系分析
        4.1.1 住宅建筑结构体系的比较分析
        4.1.2 住宅现代化施工工艺体系分析
        4.1.3 广州保障性住房工业化适用的建筑体系
        4.1.4 装配整体式体系与预制大板体系的比较
        4.1.5 装配整体式结构体系成本分析和降低造价的主要措施
        4.1.6 装配整体式设计与施工要求
    4.2 住宅部品体系与工业化装修模式
        4.2.1 住宅部品体系的概念与组成框架
        4.2.2 保障性住房部品技术体系与集成技术
        4.2.3 整体卫浴系统与整体厨房系统
        4.2.4 三种装修模式的分析与比较
        4.2.5 广州保障性住房工业化装修的特点及要求
        4.2.6 广州保障性住房工业化住宅装修技术体系
    4.3 全生命周期低碳节能技术
        4.3.1 全生命周期概念及节能技术分类
        4.3.2 广州地区建筑本体设计节能
        4.3.3 可再生能源利用
    4.4 软环境配套建议
        4.4.1 设计管理
        4.4.2 施工管理
        4.4.3 构件生产管理
        4.4.4 政策量化导向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保障性住房工业化实例的建设启示及策略建议
    5.1 试点实例借鉴—万科深圳龙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
        5.1.1 项目基本情况
        5.1.2 工业化设计
        5.1.3 工业化生产及施工
        5.1.4 建筑效益评估
    5.2 案例建设情况分析及对广州保障性住房的策略建议
        5.2.1 龙华保障性住房项目工业化建设分析
        5.2.2 龙华项目对广州保障性住房的借鉴启示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工程项目与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录

(2)下沉式日光温室土质墙体传热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内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日光温室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1.1.2 日光温室结构及性能要求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日光温室热性能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拟采取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土质墙体热工性能参数的实验室测试
    2.1 热工实验的目的
    2.2 土质墙体的热工特性参数
        2.2.1 导热系数、热阻和热扩散率
        2.2.2 比热容
        2.2.3 蓄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
        2.2.4 表面传热系数
    2.3 热工实验
        2.3.1 时间及仪器
        2.3.2 测试原理及方案
    2.4. 测试材料的选取和制样
        2.4.1 测试材料的选取
        2.4.2 测试结果及分析
    2.5 测试结果及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南侧下沉壁热传导特性的研究
    3.1 下沉温室的概述
    3.2 室内南沿阴影面积变化规律
        3.2.1 阴影区域计算方法
        3.2.2 阴影区域计算结果及分析
        3.2.3 其他地区的适宜下沉深度
    3.3 室内南沿低温区的温度及热流测试
        3.3.1 实验设计及测点布置
        3.3.2 南沿阴影区内温度分布规律
        3.3.3 南立面热传导特性的初步研究
        3.3.4 结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土质后墙热特性的研究
    4.1 实验设计
        4.1.1 实验温室简介
        4.1.2 实验方法及仪器
    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2.1 室内外气温测试结果
        4.2.2 墙体内外表面的温度比较
        4.2.3 后墙温度在高度方向上的分布规律
        4.2.4 后墙温度在长度方向上的分布规律
        4.2.5 墙体内外表面热流测试结果
        4.2.6 墙体内部的温度分布规律
    4.3 不同天气对墙体温度的影响
        4.3.1 不同天气对室内外气温的影响
        4.3.2 不同天气对墙体温度的影响
        4.3.3 不同天气对墙内热稳定层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土质墙体热性能评价及数值模拟
    5.1 概述
    5.2 日光温室墙体热性能评价方法的确定
    5.3 日光温室墙体传热模型的建立
        5.3.1 温室墙体非稳定传热特征及分析方法
        5.3.2 有限差分法的求解思路
        5.3.3 有限差分法的数值计算步骤
        5.3.4 建立墙体的传热的物理模型
        5.3.5 建立墙体传热的数学模型
    5.4 日光温室墙体传热的数值模拟
        5.4.1 日光温室墙体传热的数值模拟
        5.4.2 模拟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ABSTRACT

四、插口组合式空心墙体砌块(论文参考文献)

  • [1]广州保障性住房工业化设计策略研究[D]. 梁龙. 广州大学, 2013(04)
  • [2]下沉式日光温室土质墙体传热特性的研究[D]. 张志录. 河南农业大学, 2012(04)
  • [3]插口组合式空心墙体砌块[J]. 张戈. 广东建材, 2000(01)
  • [4]插口组合式空心墙体砌块[J]. 张戈. 新型建筑材料, 1999(02)

标签:;  ;  

承插组合空心砌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