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五变一化育肥技术

羊肉五变一化育肥技术

一、肉羊五改一化育肥新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兰志华[1](2013)在《肉羊五改一化育肥新技术》文中研究指明肉羊生产是一项综合性的养殖技术,需要从品种改良、饲料配合、科学管理、疫病防治、饲养方式等一系列配套技术着手。现将笔者实施多年的五改一化肉羊生产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一改改饲养本地山羊为饲养优良品种或二元杂种山羊。鉴于衢州市柯城地区肉羊品种较杂、生长慢、效益低的状况,有关部门可积极引进波尔山羊、夏洛莱等优良肉羊品种,对本地山羊进行杂交改良,进而提

刘鑫渝[2](2011)在《土地制度变迁视野下的哈萨克牧区社会 ——以新疆新源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以建国后土地制度变迁为着眼点,探讨哈萨克牧区社会在土地变革中的土地实践。由于自然条件、生产资料的差异与技术手段选择的不同,中国游牧地区的土地实践与内地农村存在着较大差异。民主改革以前,牧区牧地公有,即为部落、氏族共有,但实质上草场所有权归部落贵族、头人所有。而牧业民主改革实行的是土地公有公营,牲畜私有私营。新疆草原的民族公有制延续了大约6年(1952~1958)。这6年中,牧民对自己的草牧场可以全面地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牧业互助组和初级合作化阶段未触动草原集体所有和牲畜家庭经营的根基,符合哈萨克族游牧社会互帮互助抵御自然灾害和外族侵略的传统,受到了牧民的普遍欢迎,起到了稳定社会秩序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尽管牧业初级合作社是对互助组的替代,但在初期牧场集体所有,牲畜私有,牧民拥有比较充分的退出权,且退出的自由度与合作社的经营风险呈正相关。牧民不仅可以实施对合作社的监督,使管理者改善制度绩效,还可以参与对合作社的监督,对于社员来说,拥有较完整的退出权意味着有完整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初级社既成功地分割了部分私有产权,又通过给予社员较完善的退出权,有效化解初级社解散的风险。人民公社化实行草原全民所有,牲畜集体所有。变牲畜家庭个体经营为集体统一经营,加上国家控制商业和户籍制度对劳动力流动的限制,牧民没有退社自由,降低了劳动的机会成本以维持牲畜及畜产品生产的低成本,也迫使牧民放弃了可能的边际生产和可能取得的边际收益。牲畜及畜产品国家征购及诸如关闭集市、限制区域交换等一系列规则,剥夺了牧民对其产品——牧业剩余价值的支配权。草原集体所有和集体经营,牲畜集体所有,牧民不再是独立的经济单元。人民公社时期,国家权力全面侵入农村。对单个牧民来讲,草原和牲畜都是一种公共物品,他不拥有相对于其它成员的对土地和牲畜的排他性使用、转让、收益和处置权,牧民土地和牲畜产权都出现“残缺”。人民公社、大跃进、公共食堂、牧业学大寨、牧民定居是与土地制度相伴生的国家自上而下理性设计的社会改造工程。这些体现了控制与改善逻辑的社会工程通过重新设计力图使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简单与清晰,以便更加有效地对公共和私人领域进行治理。这些项目始于官僚知识分子、革命精英作为“立法者”的远大抱负和无限雄心,他们不仅主张“人为自然立法”,而且主张通过行动来对自然界或整个社会秩序进行彻底和理性的改造;而在这种雄心的背后,则是对持续的线性进步、科学知识发展、生产的扩大、社会秩序的理性设计以及对自然甚至人类本性的控制能力的超强自信。“致命的自负”注定要走向失败。即使失败了的项目也并非没有任何积极的成效。我们是各种现代化项目的受益者,改善的目的本意是良善的,关键在于如何改善。是把自然和社会改造为容易被国家识别和控制的清晰而又简单的对象,还是站在人民的角度关心和改善人民的福祉。国家将建基于农耕社会的土地制度实施于牧区是国家强力推行下的简单化实践。在这一实践中牧民成了没有性别、传统和价值、特定个性的异常抽象的可以互换的个体。这种简单化设计因为忽视了牧民的生存传统、地方性知识的重要性而遭遇失败。草原生态恶化与牧民生计两难困境成为新项目实施的挚肘。为了避免仍然存活着的“国家乌托邦”,需要在牧区现代化现实路径选择的实施中,关注地方性知识和传统文化、注重项目谨慎推进、规划要有弹性,利用互助传统建设“新公共性”,建立完善的牧民参与机制。

苏怡[3](2012)在《内蒙古肉羊产业化发展研究》文中指出肉羊业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传统优势产业,得天独厚的广阔草原和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具备了发展肉羊生产的雄厚物质基础。近年来,内蒙古肉类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牛羊肉类产业是内蒙古具有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一个独特产业,已成为内蒙古农村牧区发展的支柱产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变优势资源为优势产业,是新阶段推进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牧业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发展现代农牧业、提升农牧业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能力的战略选择,是解决“三农三牧”问题,增加农牧民收入,加快农村牧区小康建设的突破口和有效途径。因此,加快发展内蒙古肉用草食家畜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本文拟以如何利用资源优势,适应市场需求,又好又快地发展内蒙古肉羊业作为主要研究内容。本文在总结内蒙古肉羊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与国内外肉羊生产水平的比较分析,认为内蒙古肉羊产业不但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滞后于国内许多肉羊业发展较快的省份,对内蒙古肉羊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草场建设滞后及超载过牧、良种化程度低、疫病防治体系不健全、产业化程度低、缺乏产品全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是近年来制约内蒙古肉羊产业化发展的根本原因。通过分析国内、国际羊肉市场需求,内蒙古饲草料供给现状及潜力、发展肉羊业的主要优势和机遇,认为内蒙古肉羊产业化发展是可行的。本文为,确立内蒙古肉羊产业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探索和构建适合内蒙古不同地域条件的肉羊产业化发展模式,是实现内蒙古肉羊业快速发展的前提,探索政府与企业共同参与的制种模式以加快良种肉羊种源建设,大力开展肉羊生产基地建设,进行肉羊饲养与育肥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培育和健全肉羊业的产业化组织体系,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完善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开发肉羊资源和生产符合不同消费人群的羊肉产品·,培养和拓展潜在市场需求,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是推进内蒙古肉羊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措施,同时认为抓好肉羊生产结构体系建设,构建肉羊和羊肉产品加工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进行肉羊产业链条的合理布局,是内蒙古提高肉羊业生产水平,发展高效肉羊业的关键。

刘文生[4](2007)在《内蒙古肉牛业发展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随着农产品关税税率的降低,粮食等农作物产品已逐步失去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而牛羊肉等畜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还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目前,畜牧业养殖已逐步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成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因此,在我国发展肉用草食家畜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是我国的畜牧业大省和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一直是我国重要的草食家畜养殖区和牛羊肉的产出区,但在全国肉牛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其肉牛业发展已开始明显滞后。所以,本文拟以如何利用资源优势,适应市场需求,又好又快地发展内蒙古肉牛业作为主要研究内容。本文在总结内蒙古肉牛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与国内外肉牛生产水平的比较分析,认为内蒙古肉牛产业不但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滞后于国内许多肉牛业发展较快的省份;对内蒙古肉牛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草场建设滞后及超载过牧、良种化程度低、疫病防治体系不健全、产业化程度低、缺乏产品全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是近年来制约内蒙古肉牛业发展的根本原因。通过分析国内、国际牛肉市场需求,内蒙古饲草料供给现状及潜力、发展肉牛业的主要优势和机遇,认为内蒙古发展肉牛业是可行的。本研究认为,确立内蒙古肉牛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探索和构建适合内蒙古不同地域条件的肉牛产业化发展模式,是实现内蒙古肉牛业快速发展的前提;探索政府与企业共同参与的制种模式以加快良种肉牛种源建设,大力开展肉牛生产基地建设,进行肉牛饲养与育肥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培育和健全肉牛业的产业化组织体系,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完善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开发奶牛资源和生产符合不同消费人群的牛肉产品,培养和拓展潜在市场需求,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是推进内蒙古肉牛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措施;同时认为抓好肉牛生产结构体系建设,构建肉牛和牛肉产品加工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进行肉牛产业链条的合理布局,是内蒙古提高肉牛业生产水平,发展高效肉牛业的关键。

艾连顺,唐启娟[5](2001)在《肉羊五改一化育肥新技术》文中研究指明 肉羊生产是一项畜牧技术,它需要从品种改良、饲料配合、科学管理、防疫灭病、饲养方式等一系配套技术。作者根据几年的肉羊生产的经验教训,将肉羊生产五改一化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一改:改饲养本地品种为饲养优良品种或二元杂交品种,鉴于当地绵羊、山羊品种杂、生产慢、效益低的状况,积极引进夏洛莱等优良品种的肉用羊,对本地绵羊进行改良,进而提高绵羊的肉用性能,增加养羊的经济效益。 二改:改传统放牧形式为半舍饲半放牧或全舍饲的饲养方式。舍饲就是尽量为羊只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和符合不同生产阶段营养标准的配合饲料。通过羊只舍饲减少了由于放牧而造成的营养无效消耗,增加了饲料的利用率转化率,使饲草、饲料最大限度地转化成

二、肉羊五改一化育肥新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肉羊五改一化育肥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肉羊五改一化育肥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改
二改
三改
四改
五改
一化

(2)土地制度变迁视野下的哈萨克牧区社会 ——以新疆新源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缘起
    1.2 牧区社会研究的知识谱系
        1.2.1 关于游牧社会的研究
        1.2.2 土地制度变迁与乡村社会的研究
        1.2.3 研究的贡献与缺憾
    1.3 典型个案、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1.3.1 个案简介
        1.3.2 研究方法
        1.3.3 资料来源
第2章 本研究的理论资源、概念和分析框架
    2.1 牧区社会:边缘社会研究的切入点
        2.1.1 土地改革与牧区社会
        2.1.2 土地制度变迁:牧区社会研究的新视角
    2.2 相关理论资源
        2.2.1 詹姆斯·C·斯科特“国家的视角”与“失败的逻辑”
        2.2.2 F·A·哈耶克的“致命的自负”与“限制国家权力”
        2.2.3 何·彼特的“空制度”理论
        2.2.4 诺思的“制度及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
    2.3 核心概念界定
        2.3.1 土地制度
        2.3.2 土地制度变迁
        2.3.3 牧区社会
    2.4 基本观点与基本思路
        2.4.1 本研究的基本观点
        2.4.2 本研究的基本思路
    2.5 论文结构
第3章 哈萨克族群背景与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演进
    3.1 哈萨克族群的历史演进
        3.1.1 清代以降哈萨克族群的历史演进
        3.1.2 牧区民主改革时期的哈萨克族群
        3.1.3 合作化、人民公社时期的哈萨克族群
        3.1.4 草原承包时期的哈萨克族群
    3.2 哈萨克牧区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演进
        3.2.1 清代以降哈萨克族群的土地制度
        3.2.2 民主改革时期的草原民族公有制
        3.2.3 合作化、人民公社时期哈萨克牧区的土地制度
        3.2.4 草原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共存时期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民主改革、合作化、人民公社时期的哈萨克牧区社会
    4.1 哈萨克牧区社会的民主改革
        4.1.1 新疆哈萨克牧区的民主改革
        4.1.2 新源县哈萨克牧区民主改革
        4.1.3 草原民族公有:关照地方性的土地实践
    4.2 牧业合作化时期的哈萨克牧区社会
        4.2.1 农业合作化的理论渊源
        4.2.2 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性设计
        4.2.3 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路
    4.3 牧业人民公社时期的哈萨克牧区社会
        4.3.1 大跃进和牧业人民公社:激进现代主义的牧区实践
        4.3.2 公共食堂:牧民生活方式的乌托邦实践
        4.3.3 阶级斗争:历史与传统的决裂
        4.3.4 牧业学大寨:激进现代化意识的表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土地承包责任制下的哈萨克牧区社会
    5.1 牧业生产责任制下草原改革的时间序列
        5.1.1 家庭承包牧区实践的开端(1978-1984 年)
        5.1.2 家庭承包牧区实践的深化(1985-1991 年)
        5.1.3 从国家战略出发的产业调整(1992-2001 年)
        5.1.4 草原制度改革的战略转型期(2002 年以后)
    5.2 哈萨克牧区社会的草原产权制度及其变迁
        5.2.1 《草原法》符号化背景下的草原产权
        5.2.2 牧区草原产权制度
        5.2.3 新疆哈萨克牧区草原产权制度的变迁及启示
        5.2.4 草原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与法律期望
    5.3 牧民定居:强制村庄化运动
        5.3.1 哈萨克游牧社会的终结
        5.3.2 哈萨克牧民定居的运作逻辑
        5.3.3 牧民定居模式的考量:以新源县为个案
        5.3.4 游牧定居的生态后果
    5.4 草原承包:草原生态保护与牧民生计的两难
        5.4.1 草原生态状况:忽略牧民生存逻辑的土地实践结果
        5.4.2 草原承包:草原生态退化根本原因
        5.4.3 草原管理制度对牧民生计的影响
        5.4.4 兼顾草原生态保护与牧民生计的相关措施
    5.5 哈萨克牧区社会的变迁与整合
        5.5.1 哈萨克牧区社会的结构分化
        5.5.2 哈萨克牧区的社会整合
        5.5.3 草原承包制后哈萨克牧区社会的变迁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实现牧区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6.1 牧区现代化的现实路径
        6.1.1 哈萨克牧区现代化现状
        6.1.2 社会主义新牧村建设的现实路径
        6.1.3 社会主义新牧村建设状况
        6.1.4 社会主义新牧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6.2 牧区现代化与哈萨克牧民的现代化
        6.2.1 新牧村建设与人的现代化
        6.2.2 哈萨克牧民的综合素质状况
        6.2.3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牧民
        6.2.4 新牧村建设与农牧民权益保障
    6.3 新牧村建设与草原生态保护
        6.3.1 明晰草原产权与草原生态保护
        6.3.2 新牧区建设中草原生态保护的措施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相关学术成果

(3)内蒙古肉羊产业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论文研究的背景
        二、论文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相关理论基础
        一、研究的内容
        二、相关理论基础
        (一) 产业组织理论
        (二) 产业结构理论
        (三) 产业布局理论
        (四) 产业发展理论
第二章 内蒙古肉羊产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 内蒙古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一、内蒙古自治区的羊源资源及主要分布地区
        二、内蒙古肉羊屠宰加工业现状
        三、内蒙古肉羊在整个畜牧业中的地位
        (一) 肉羊产业发展快速,生产水平快速提高
        (二) 肉羊业已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第二节 当前内蒙古肉羊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草场建设滞后及超载过牧严重影响内蒙古肉羊业发展
        二、肉羊品种有待改良
        三、疫病防治体系不健全
        四、未形成稳定的最佳杂交组合
        五、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滞后
        六、经营方式粗放,养水平低下
        七、肉羊加工带动能力弱
        八、缺乏产品全程质量管理体系,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
第三章 肉羊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及市场分析
    第一节 肉羊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一、肉羊产业化是顺应经济市场发展的需要
        二、肉羊产业化是扩大出口贸易,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
        三、肉羊产业化是带动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四、肉羊产业化是我国羊肉出口贸易的需要
        五、肉羊产业化是加快技术升级,提升产业效益的需要
    第二节 市场分析
        一、羊肉消费量呈上升趋势,消费方式日渐多样化
        二、羊肉及其相关产品的贸易特征
        三、羊肉深加工产品
第四章 内蒙古发展肉羊业的物质条件和优势及机遇分析
    第一节 内蒙古发展肉羊业的物质条件和优势
        一、饲草料资源的供给现状及供给潜力分析
        (一) 饲草料资源的供给现状
        (二) 饲草供给潜力分析
        二、羊出栏率和个体生产性能发展潜力大
        三、技术优势及基础资源优势
        (一) 技术优势
        (二) 基础资源优势
        四、地域区位优势
    第二节 内蒙古发展肉羊业的机遇分析
        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为肉羊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国家“十二五”加快新农村建设对肉羊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五章 内蒙古肉羊产业化未来发展道路探讨
    第一节 内蒙古肉羊产业化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原则
        一、发展总体思路
        二、发展原则
        (一) 以改良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提高质量增加效益
        (二) 以基地建设为重点,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三) 以质量保障为前提,积极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生产
        (四) 抓住消费时尚,开发绿色产品
    第二节 内蒙古肉羊产业化发展模式
        一、半农半牧区、牧区肉羊产化发展模式
        二、城郊、农区肉羊产化发展模式
    第三节 内蒙古肉羊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品种改良及选育工作
        二、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羊群繁殖率
        (一) 加快改良配种站点建设
        (二) 建立饲草料生产、加工与供应体系
        (三) 建立健全品种质量检测及信息、技术服务体系
        三、发展规模化经营,推进肉羊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一) 采用工厂化高效肉羊生产技术,实现肉羊生产现代化
        (二) 大力发展肉羊合作组织
        (三) 搞好产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优势区域或优势产业带
        四、大力开展肉羊生产基地建设,扩大养殖规模
        五、大力发展加工业,积极开拓畜产品市场
        六、培育肉羊业的产业化组织体系,提高整体调整和组织能力
        七、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深入推进产业化经营
        八、加大草原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投入
        九、完善动物疫病防疫体系建设,为肉羊产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一) 贯彻有关法律法规,切实加强疫病防控
        (二) 健全完善动物安全保障体系,尽力规避市场风险
        十、建立内蒙古自治区羊肉服体分级和肉质评定标准
        十一、积极引导消费,培养和拓展羊肉消费市场
        十二、制定优惠政策,扶持肉羊产业发展
    第四节 羊生产结构体系及产业化链条的合理布局
        一、肉羊生产结构体系
        (一) 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二) 肉羊杂交生产体系
        (三) 规模化育肥体系
        (四) 肉羊的加工体系建设
        (五) 市场营销体系
        (六) 人员培训体系
        二、构建肉羊生产和羊肉产品加工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三、肉羊产业链条的布局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内蒙古肉牛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国内外肉牛业研究动态综述
    (三)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 内蒙古肉牛业发展概况
    (一) 内蒙古肉牛业发展现状
        1. 内蒙古自治区的牛源资源及主要分布地区
        2. 内蒙古存栏牛及牛肉生产情况与国内省份的比较
        3. 内蒙古肉牛屠宰加工业现状
        4. 肉牛在整个畜牧业中的地位
    (二) 内蒙古肉牛生产特点
        1. 草地生产肉牛
        2. 农牧结合生产肉牛
    (三) 内蒙古的肉牛业当前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 肉牛生产与国内外生产水平的差距比较分析
        2. 肉牛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二. 内蒙古发展肉牛业的市场需求分析
    (一) 国内牛肉市场需求分析
        1. 我国牛肉的市场模式
        2. 国内市场需求分析
    (二) 国际牛肉市场需求分析
        1. 中国牛肉出口贸易现状
        2. 国际市场需求分析
三. 内蒙古发展肉牛业的物质条件和优势及机遇分析
    (一) 内蒙古发展肉牛业的物质条件和优势
        1. 饲草料资源的供给现状及供给潜力分析
        2. 牛出栏率和个体生产性能发展潜力大
        3. 技术优势及基础资源优势
        4. 价格和区位优势
    (二) 内蒙古发展肉牛业的机遇分析
        1. 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为肉牛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2. 国家“十一五”新农村建设对肉牛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四. 内蒙古肉牛业未来发展出路、对策与措施探讨
    (一) 内蒙古肉牛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原则
        1. 发展总体思路
        2. 发展原则
    (二) 内蒙古肉牛业发展预测和规划目标
        1. 肉牛生产预测和规划目标
        2. 牛肉生产预测目标
    (三) 内蒙古肉牛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及主要措施
        1. 内蒙古肉牛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2. 发展肉牛业的主要技术措施
        3. 积极引导绿色消费,培养和拓展牛肉消费市场
        4. 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制定优惠政策,扶持肉牛产业发展
    (四) 肉牛生产结构体系及产业化链条的合理布局
        1. 肉牛生产结构体系
        2. 构建肉牛生产和牛肉产品加工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3. 肉牛产业链条的布局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肉羊五改一化育肥新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肉羊五改一化育肥新技术[J]. 兰志华. 浙江畜牧兽医, 2013(05)
  • [2]土地制度变迁视野下的哈萨克牧区社会 ——以新疆新源县为例[D]. 刘鑫渝. 吉林大学, 2011(08)
  • [3]内蒙古肉羊产业化发展研究[D]. 苏怡. 中央民族大学, 2012(11)
  • [4]内蒙古肉牛业发展研究[D]. 刘文生. 内蒙古大学, 2007(06)
  • [5]肉羊五改一化育肥新技术[J]. 艾连顺,唐启娟. 中国动物保健, 2001(01)

标签:;  ;  ;  ;  ;  

羊肉五变一化育肥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