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牧羊集团产品目录(一)

江苏牧羊集团产品目录(一)

一、江苏牧羊集团产品目录(一)(论文文献综述)

陈继宏[1](2016)在《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历史问题研究二题》文中研究说明吐蕃曾于公元786—848年统治敦煌达62年。虽然传统汉、藏史籍对这一段历史的记载语焉不详,但敦煌地区所出吐蕃统治时期汉、藏文文献资料,以及当时开窟造像活动留下的石窟壁画等考古资料,为厘清这一时期史的诸多问题提供了可能。本文正是立足于这些文献、考古资料,选定吐蕃入主敦煌后的统治秩序和经济生产两个专题,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认识。本文按照所选二题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重点探讨吐蕃统治敦煌后建立的新统治秩序,下含三章。第一章为背景铺陈,探讨了吐蕃攻陷敦煌的历史背景,对敦煌落蕃始末的相关史事做一梳理。第二章探讨吐蕃统治敦煌的管理方式即部落制,从纵向上按时间划分为初期、中期、后期,分别探讨每一时期的部落设置情况,并对部落内部的百户组织、十户组织做了探讨。第三章探讨吐蕃对敦煌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体系,内容包括敦煌的上级机构、当地职官设置和军事基层组织三个方面。下编重点探讨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经济生产,下含三章。第四章探讨了吐蕃在敦煌执行的经济制度,内容包含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赋税制度和劳役制度四个方面。第五章探讨了吐蕃时期敦煌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其中农业从水利、具体生产情况、农业人口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畜牧业一节对当时敦煌的官营、寺营、民间饲养等几种生产方式分别进行了研究。第六章探讨了吐蕃时期敦煌的手工业,内容包含金属铸造业、纺织业、粮食加工业和其他手工业生产情况,并就吐蕃当局对敦煌手工业劳动者的管理方式进行了研究。

朱湘铭[2](2014)在《明清《三国志演义》文本与插图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明清插图本《三国志演义》的“文本”为依托,通过对各个版本的插图形态、与小说文本所描述故事情节之间关系的梳理,从而归纳出文—图表现的基本形态和互文现象的内在规律。文章分为如下六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是对现有研究文献做系统梳理,内容包括本研究的由来、介绍目前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现状、本研究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这部分的文献梳理主要涉及国内外学者对插图本《三国志演义》的研究视角、内容梗概和存在的不足或尚待深入发掘之点等等,这对本研究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章力图从《三国志演义》与相关史传,如《三国志》裴松之注、《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纲目》等相关史籍中,钩稽罗贯中“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的小说创作思路。同时,对历代三国故事在民间传说及文人创作中的流传、演绎历程做梳理。另外,本章还将对三国故事的相关图像(历代关于三国的绘画作品)及各类体裁的文本做整体梳理,以探求《三国志演义》产生的源流。第二章主要梳理和论述插图本《三国志演义》文图配置的特色及流变。由于明清通俗小说插图的绘制与刊刻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如建阳叶逢春本插图具有明显的闽中地域特征:风格古拙质朴,图形较小,构图简单,线条粗犷,带有民间版画的较多特色,而双峰堂本在沿袭叶逢春本部分插图的同时,还对叶逢春本中不符合文本的插图进行了纠正。故此本章从建阳、金陵和苏杭三地的版画风格特色来研究插图本《三国志演义》的图像特色。建阳诸本主要介绍余象斗本、熊清波本、吴观明本及其他诸本,金陵诸本则介绍周曰校本和郑以祯宝善堂本,苏杭刻本主要介绍夷白堂本、吴郡宝翰楼本和绿荫堂本。另外,还有清代各地诸刻本的介绍。这些刻本的图像均具有典型性,代表了当时当地版刻的风格。现存插图本《三国志演义》的文—图形式主要有文图一体式和文图分立式。前者包括嵌像式插图、偏像式插图及合像式插图,这些形式的插图大多插图位于文字上方,故又称上图下文式;后者则包括绣像图、卷首/回首图。同时,也注意总结出明清刻本文图形式的传承与演变规律。其中,卷首/回首插图是指在小说开篇(卷首有的在回首)初配一至数张甚至一系列的插图上去,这种方式最早来源于佛经,如晚唐咸通九年刊刻的《金刚经》,就是卷首插图式图文配置方式的最早来源。周曰校本《新刊校正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通俗演义》即于每卷卷首配有插图两幅。“上图下文式”则是指每一页都配有插图,基本上每页下面三分之二部分抄写或刻印文字,而上面三分之一部分为图像,而且图的左右有对联式的“榜题”。这种图文配置方式在《三国志演义》中较为常见。第三章论述《三国志演义》小说文本与图像在塑造人物方面的各自特色。在人物塑造方面,语言文字所塑造的人物虽有模糊性,但给读者留有较大的想象空间;绘画所塑造的人物则具体直观,但它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绘画者对文本的解读。因而,这两种人物塑造的途径具有较大差异,这必然会给读者的阅读和接受带来较大影响。本章既注意从整体上把握《三国志演义》的文—图在人物塑造方面的总体特征,又注重结合个案的具体分析,即针对诸本对同一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形象刻画与性格塑造)进行对比分析。第四章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解读《三国志演义》的文—图关系。在记述一个情节时,语言可依时间顺序线性地顺次叙述或呈多线条式的复合叙述,而图像则只能以定格的方式呈现某个场景。在《三国志演义》诸本中,这种差异性普遍存在。如双峰堂《三国评林》对“周瑜喝斩曹公来使”一事,图像与文本叙述出现脱节,即文本叙述该事件是在大帐中进行的,而图像刻画的故事却发生在船上。再如汤宾尹本《新刻汤学士校正按鉴演义全像通俗三国志传》中“孔明子敬拜探周瑜”一事,图像却将三人相见的场景改成孔明、子敬二人在周瑜府前等候通报的情景。余论部分主要是梳理和总结各章节的论述,而且将尚未涉及的诸多有待进一步发掘的问题作简单的梳理,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分析和梳理《三国志演义》中文本与插图的互文现象;二是分析和论述《三国志演义》中文本与插图的修辞现象。

沈王仙子[3](2012)在《亚邦集团扬州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及布局规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因受到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使得我国物流企业与物流组织的总体水平较低,使用设备陈旧,运转效率低,运输能力不足,物流配送明显滞后,无法满足客户的一体化物流服务需求。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现有经验,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认识到通过建立专业化的大型配送中心,提供一流的服务水平,抢先占领市场,拓宽服务边界达到获取更多的利润这一目的是现今发展的趋势。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后,国务院推出的经济振兴规划及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的相关扶持物流业的有利政策,给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本文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对亚邦集团在长三角地带扩大物流网点,设立扬州配送中心为例,来探讨其选址及布局规划的问题。本文是基于亚邦集团在扬州建立配送中心这一项目进行论述的,通过大量的调研和数据的收集,再经过仔细研究和详细的分析,按照如下内容展开:首先,文章开头部分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总结了资料准备后的文献综述,并给出了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接着,对本文所运用到的配送中心“选址的方法”及“布局规划”的理论依据进行详细的阐述。本文的重点是对亚邦集团在扬州建立配送中心各个区域选址的具体分析,其中通过介绍扬州范围内市区、高邮、仪征两个县级市和宝应县的具体情况,从而确定亚邦集团的物流中心区位选择为扬州市区。接着重点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市区内江都经济开发区、广陵产业园、邗江工业园这三个候选地点建立模型,详细分析各个影响指标,经过多次数据比较,不断修改模型,最终根据计算结果确定该配送中心的选址为邗江工业园。此外,明确了该配送中心的布局规划方向,并根据确定的备选地址给出总体布局规划方案,且细化到具体布局的内容。文章的最后对本文所有研究工作以准确、精练的语言作出了总体性的概括论述,并指出文章的存在的优缺点。本文的研究是将具体企业的选址放在模型中进行分析,这有利于企业顺利解决资源整合、对外扩张的问题;有利于企业通过系统的规划为将来取得更大的经济利润做铺垫;也有利于促进科学的方法在物流决策方面的应用做参考和借鉴。

葛涛[4](2008)在《声音记录下的变迁 ——清末、民国时代上海唱片业兴衰的社会、政治及经济意义》文中认为本论文分为绪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以及结语,共7部分。绪论首先阐述了之所以选择“清末、民国时代上海唱片业兴衰的社会、政治及经济意义”这一命题的经纬及动机;接着从学术理论以及学术史的角度对之进行了梳理,指出这一命题植根于上海史、中国近现代史的丰厚土壤,同时又借鉴了国外新文化史研究的理论及方法,本质上属于近现代上海城市社会史研究的范畴;最后对国内外学界的相关研究动态进行了回顾,指出国内学界对唱片与社会互动关系的研究基本尚属空白的现状。第一章与第二章完整地回顾了自清末蜡筒式留声机传入上海、直至终中华民国之世,上海唱片业发展的历程。主要论述上海作为中国最早引入留声机、唱片,以及成为民国时代中国唱片业中心的情况。第三章论述了唱片与社会生活的互动关系。主要包括两方面:其一叙述了唱片活跃于上海居民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情形;其二则通过论述广播唱片的社会影响力,对唱片的社会意义进行分析。第四章的内容为清末、民国政治发展对唱片的影响与制约。主要从唱片在清末爱国运动中的表现、国民党上海市当局“虎头蛇尾”的唱片审查制度,以及日伪当局对唱片的严厉管制三方面入手予以论述。第五章以民国时代中国最大的唱片生产企业——上海百代公司为例,对唱片企业的生产、经营机制,以及开发不同唱片种类的缘由进行论述、探讨,从中寻找百代公司雄踞中国唱片业数十年的奥秘。结语部分总结了创作本论文的心得。

史春凤[5](2007)在《扬州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扬州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十五”期间,民营经济占整个扬州经济的57%以上,成为推动扬州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与江苏其他地区相比,其发展还只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因此,如何提升扬州民营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不仅对其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提升扬州经济的整体实力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际化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可以使企业在更广的范围内利用国际市场空间和更深层次上配置经济资源,有效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是为各国实践所证明的。同时,开展国际化经营,也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对此,不少扬州民营企业家已有所认识,并在这方面展开努力。然而,扬州民营企业在走国际化道路的过程中也碰到了不少问题。本文正是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对扬州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研究,以期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本文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扬州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进行了系统研究。文章首先对民营企业、企业国际化的概念进行了合理界定,并归纳了民营企业国际化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回顾和总结了扬州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特点,概括了扬州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基本情况。第三,本文探讨了扬州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四,结合案例和数据分析,本文重点研究了扬州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制约因素。第五,本文在借鉴民营企业国际化成功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扬州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实践模式。最后,本文从企业自身和外部保证两个方面对如何加快扬州民营企业国际化步伐进行了对策研究,从而为扬州正在实施国际化经营、拟实施国际化经营的民营企业提供指导性建议,同时也为扬州市政府构造民营企业国际化的优良环境提供建议,以期提升扬州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扬州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程鹏万[6](2006)在《简牍帛书格式研究》文中指出所谓简牍帛书格式是指作为书写材料的简、牍和帛书的格式,或称为“简帛制度”、“简帛形制”。简牍帛书格式内容包括简牍的选材、修治、长度、编联、缮写、题记、符号、容字及收藏;缣帛的选材、幅长、幅宽、缮写、题记、符号、容字及收藏,以及检署格式。本文首先回顾了简牍帛书格式研究的历史。正文分三章讨论简牍帛书格式。第一章我们讨论了简牍格式,分为“简牍的名称与材质”、“简牍修治”、“简牍编联”、“简牍长度”、“简牍缮写”、“简牍题记”、“简牍符号”、“简牍容字”、“简牍收藏”九节。第二章讨论了帛书格式,分为“帛书概述、帛书选材与缮写前的处理、帛书的缮写、帛书的收藏”四节。第三章我们主要讨论了检署格式,首先我们确定检署的定义,其次我们依据出土资料讨论了封检的类型,再次我们讨论了检的封缄,最后总结了封检上题署的格式。

葛敏[7](2006)在《扬州市农业高新技术发展及其产业化的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在对扬州市农业高新技术研发的18个课题组、34个农业高新技术项目和46家农业(涉农)企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系统研究评价了扬州市农业高新技术发展及其产业化的现状,剖析扬州市农业高新技术发展及其产业化的制约因素,提出扬州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优先项目及相应的支持政策。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扬州市农业高新技术研发的技术力量以年轻、高学历和高职称的人员为主体,研发水平以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为主,经费来源以省部级和国家级财政投入为主,优势领域依次为:(1)优良动植物新品种领域;(2)新型诊断试剂与生物疫苗领域;(3)作物无公害生产技术领域。2、制约扬州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最重要的5个因素依次为:(1)缺乏技术产业化的资金;(2)缺乏高层次的技术带头人;(3)企业家的创新意识不强;(4)缺乏政府部门有力的支持;(5)缺乏产业化的装备和条件。3、扬州市企业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次为:(1)技术产业化经费不足;(2)技术人才团队建设薄弱;(3)技术产业化仪器设备不足与落后;(4)技术信息不足;(5)技术产业化的方向和重点不明晰。4、影响扬州市企业获取农业科技成果的最主要的5个因素依次为:(1)缺乏技术的信息;(2)技术不够成熟;(3)技术转让的费用太高;(4)无法判断高新技术的应用前景;(5)企业缺乏中间试验与工程化的能力与条件。5、扬州市涉农企业成功推进产业化的主要经验依次是:(1)产学研之间稳定而又真诚的合作;(2)有一个科学的创新战略和规划;(3)市场分析和把握准确;(4)争取政府的有效支持;(5)积极引进人才和培训员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主要教训依次是:(1)缺乏技术信息时不能草率行事;(2)不能正确把握技术成熟度时不能盲目投资;(3)关键的技术问题不能没有依托;(4)要注意人才与技术引进的协调;(5)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不能大包大揽。企业认为扬州市加快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最重要的方面依次为:(1)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2)支持和引导产学研合作;(3)加强科技和管理人才的引进;(4)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企业认为政府在促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应采取的措施依次为:(1)在资金上给予支持;(2)税收减免;(3)鼓励产学研结合;(4)设立政策引导基金。6、扬州市加快农业高新技术发展及其产业化的优先行动项目为:(1)高效种植业、养殖业优良新品种繁育及良种产业化;(2)主要农产品高效、无公害种植(养殖)技术产业化;(3)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产业化;(4)绿色环保型农业投入品的产业化;(5)农业信息技术产业化。7、建议扬州市从以下四方面采取促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措施:(1)实施加大资金投入的“引导”工程;(2)实施培育农业科技企业家的“砥柱”工程;(3)实施促进“产、学、研”合作的“保障”工程;(4)实施营造良好软环境的“支撑工程”。

魏华仙[8](2005)在《宋代消费经济若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四个环节相互关系的理论为指导,着眼于消费在四个环节中的紧密关系,选取宋代经济史现有研究中人们关注较少的几个问题来作具体考察,以期探讨宋代社会消费状况、消费水平以及消费对宋代社会经济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宋代城市节日消费,主要以宋代两大都市汴京和临安为中心,兼及地方州县城市如成都、福州、苏州等,通过对宋代所过的节气性和季节性节日及其主要活动内容的考察,我们看到城市商业繁荣,节日气氛更加浓厚。同时自给自备的消费方式被打破,通过市场购买节日物品的因素增长,出现了一个繁荣的节日消费市场,市场化是宋代城市节日消费的最大特点。但节日消费相对集中且高于平时消费;不同地方由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的不同,其节日消费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阶级或阶层由于政治地位、经济收入差别很大,节日消费丰俭也不同。此外宋代一些地方节日消费用酒存在着由官府规定数量、指定地点,进行配售,且往往销售一些劣质酒的强制消费。宋代肉类消费具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地域性,即北方以羊肉消费为主;南方以猪肉、水产为主;宫廷肉类消费结构也随着宋室的南渡而呈现出羊肉消费逐渐减少,猪肉、水产消费逐渐增多的特点;野味类肉食消费也以南方较为突出。这是由畜牧业和养殖业的区域性特点所决定的;二是阶级性,主要表现为:羊肉主要为高官、贵族、富商等阶层的消费品,而且出现了极其奢侈、浪费的畸形消费现象;猪肉、水产在宋代的消费阶层广泛。猪肉真正成为了大众化肉食消费品。鱼在人们的饮食生活中也越发重要。这不仅因为宋室南迁导致生态环境因素变化,还因为中国社会经济重心转移到了这一地区所致。宋代水果生产遍布全国,出现了种植规模大,为出卖而生产、脱离农业的专业化、商品性特点,尤其是太湖流域的柑橘和福建的荔枝生产。同时鲜果保存及干果品制作多样而先进,水果贩运业兴盛,大量南方水果北运,使水果消费突破了地方性。水果用途广泛,丰富了饮食品种。城市里水果价格一般处于低于鱼肉而高于蔬菜这一水平,其消费阶层主要是中上层有稳定生活来源的城市居民,而质优量少价贵的水果是富贵阶层的消费品,一般居民水果消费主要用做祭祀的供品、馈送的礼品和招待亲朋的食品,同时水果的非商品性消费在农村或产地较为明显。

李令芳[9](2005)在《自动控制技术在制粒机上的应用及对制粒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

姜维公[10](2004)在《汉代学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对汉代学校制度的考察,力求勾画出汉代官学、私学发展与演变的历史轨迹,并对汉代学校的施教人员与学生、教育内容与教学形式等都做出比较详尽的探讨与研究。我们基于这种考虑,首先在前言中论述了选题的价值及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并对学说史进行了简单的回顾。本论文的主体部分由五章及附论构成。在第一章中,我们着重探讨了汉代的官学,其中包括太学、特殊学校以及地方官学。太学在汉代官学教育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学术界对其研究也最为深入,目前争论的焦点是其创建的时间问题。我们以详实的史料对该问题进行了论证,澄清了一些误解,并进一步考察了这些误解形成的根源。我们根据多方面史料,确认西汉太学是有馆舍的,就在太常官署内,没有独立的办公机构。并指出在汉代教育史研究中,许多学者之所以不承认太学创建于元朔五年,原因在于他们都把是否有独立的馆舍作为判断太学是否创建的依据,这犯了以今律古的错误。西汉时期太学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平民子弟。汉武帝以后诸帝,对宗室、外戚子弟除了从权力上加以制约外,也加强了思想教育工作,但没有建立针对皇族子弟的学校。宗室、外戚子弟都是统治阶级未来接班人里的中坚力量,也是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最容易受到腐化的人群,对他们的教育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在东汉,国家在君主的直接干预下,建立了针对宗室、外戚子弟的学校——四姓小侯学与宫邸学,其教育过程也是两汉对宗室、外戚子弟教育经验的总结。另外还有两所针对特殊人群的学校——东观和鸿都门学。东观不但是皇家最大的图书馆,同时也是妃嫔、宦官、宫女的教育基地。鸿都门学则是在特殊时代背景下建立了一所学校,存在时间短,文献资料贫乏,研究的分歧也比较多。解放后,由于意识形态的影响,对鸿都门学的定性、影响方面都有过度拔高之嫌,这些都是应该纠正的。两汉皇室教育也是在 <WP=312>发展中逐步走向完善。皇帝、太子都拥有代表其时儒家文化的精英人物组成的讲师团。区别在于皇帝接受的教育有其个人的喜好成份,太子的教育则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模式。诸侯王的教育则有一定的强迫性,教师也同时负有监督之责;国家也追究诸侯王傅、相的失职之责。地方官学有州、郡、县三级之分,也是两汉推广德化的重要方式。在地方官学中,除了儒家教育素来发达山东地区外,蜀郡官学别具特色,已经有了近代学校的雏形。蜀郡官学始于文翁,其成功之处是建立了一套能够保证学校持久运作的制度,主要包括办学资金、师资培训、生源。笔者也探讨了地方官学屡有衰废的原因,这是由于两汉时期生产力比较落后,地方官学有一定的季节性,讲学时间一般集中在春、秋两季的农闲季节,师资、生源一年内需要两次的重新招集,一旦地方长官不得其人,地方官学是很容易衰废的。在第二章中,我们探讨了汉代的私学以及家庭启蒙教育等问题。私学教育在两汉时期也有其鲜明的特色。汉初的私学教育仍承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各种流派的学术都能通过私学的方式得到传播。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由于儒家学者在仕途中得到了国家的特殊关照,传授儒家道艺的私学极度膨胀,而其他诸子之学则明显衰弱下来,只能通过家传或吏师这两种途径得以传承。,汉人通常观念认为诗书是传家守业的最好途径,因而家庭教育受到了普遍的重视。私学教育中,书馆教育相当于今天的小学,其教育内容除了基本的识字、书写、计算能力外,也是以儒家经典中的《论语》、《孝经》为主要学习内容。精舍教育也别具特色,主持精舍讲授的多是名师大儒,有独立用于讲授、生活的精舍,学员的生活基本上是自理的。年长学深的弟子作为老师的助教,向初来的学员传授基本的知识。几个大师联合起来办学的方式在两汉几乎没有。汉代儒师通过这种方式招徕学徒,坐养声名,不但解决了生资所需,也为他日步入仕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女子教育较后世为易,但针对女子的教条、教材也逐渐增强,这些教条、教材所提倡的妇女立身处世之道德标准及行为准则对后世影响深远。在第三章中,我们概括总结了汉代学校中的师长与学生的情况。太学的师资力量最为雄厚,主要教师是博士,帝王、儒学大师也偶尔进入太学讲坛;教学辅助人员有都讲、讲郎、主事及博士的高材弟子等。笔者对博士的职掌、选任、待遇、升迁都做了探讨。特殊学校的师资大多是由是帝王指定的,没有形成固定的制度。地方官学的教学人员比较多,其职称也颇为繁复,由于史料的局限,还无法展开细化研究。私学的施教人员成分<WP=313>复杂,介入办学的身份也各有不同,办学动机则较为一致,都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声望,从而获取不同的利益。在考察过汉代学校的学生出身、生活、求学、出路等诸多方面情况后,可以发现汉代的学生生活都打下了时代的烙印。太学生身份的构成在西汉和东汉是不同的。太学最初的目的是养士,所以,西汉太学生基本上都是平民。东汉时,太学成了仕途的一条捷径,贵族子弟纷纷加入,从而使太学生的成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太学生的学籍管理、考试制度都比较严格,由于国家以“禄利之途”作为办学的吸引点,所以太学的出路也较好,成绩优异的可以?

二、江苏牧羊集团产品目录(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苏牧羊集团产品目录(一)(论文提纲范文)

(1)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历史问题研究二题(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界定
        一、选题缘起
        二、选题界定
    第二节 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资料
        二、研究方法与难点、创新点
    第三节 前人研究综述
        一、前人研究成果
        二、成绩与不足
上篇统治秩序篇
    第一章 吐蕃统治敦煌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安史乱后的河西形势
        一、安史乱后的唐蕃战争形势
        二、吐蕃对河西地区的蚕食
        第二节 敦煌落蕃始末
        一、敦煌文书所见落蕃前河西形势
        二、敦煌的陷落
        三、敦煌的收复
    第二章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部落制
        第一节 敦煌落蕃前的行政建制
        一、唐朝的地方行政建制与落蕃前的敦煌
        二、吐蕃的地方行政建制
        第二节 吐蕃统治敦煌初期的部落设置
        一、世俗民众
        二、宗教人口
        第三节 吐蕃统治敦煌中期的部落设置
        一、行人部落
        二、丝绵部落
        三、擘三部落
        四、敦煌文书所见其他部落
        第四节 吐蕃统治敦煌后期的部落设置
        一、阿骨萨部落
        二、悉董萨部落
        三、悉宁宗部落
        四、通颊部落
        第五节 敦煌部落的内部行政设置
        一、百户组织——将(Tshan)
        二、十户组织
    第三章 吐蕃统治敦煌的职官体系与军制
        第一节 敦煌所属的上级军政机构
        一、吐蕃中央的直接管辖
        二、东道节度使
        三、瓜州节度使
        第二节 吐蕃时期敦煌的职官体系
        一、吐蕃告身制度
        二、敦煌蕃官体系
        三、敦煌汉官体系
        第三节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军事组织
        一、河陇地区的吐蕃军事体系
        二、吐蕃军事褒奖制度——大虫皮告身
        三、敦煌的基层军事组织
下篇经济生产篇
    第四章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经济制度
        第一节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户籍制度
        一、吐蕃本土的户籍制度
        二、敦煌的户籍制度
        第二节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土地制度
        一、突田制探源——吐蕃的土地制度
        二、敦煌的突田制
        第三节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赋税劳役制度
        一、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赋税
        二、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劳役
    第五章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农牧业
        第一节 吐蕃统治时期的敦煌水利
        一、敦煌的水文环境
        二、蕃占之前敦煌水利建设沿革
        三、吐蕃时期的敦煌水利
        第二节 吐蕃时期敦煌农业概观
        一、农业恢复发展的背景
        二、农业生产工具与技术
        三、吐蕃文书中所见敦煌农作物种类及其变化
        第三节 吐蕃时期敦煌农业人口
        一、唐前期敦煌农业人口概观
        二、蕃占时期敦煌的农业人口
        三、蕃占时期敦煌的奴隶问题
        第四节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畜牧业
        一、官营畜牧业
        二、寺营畜牧业
        三、民间饲养
    第六章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手工业
        第一节 金属铸造业
        一、统治初期的凋敝
        二、铜铁器制造
        三、金银器制造
        第二节 纺织印染业
        一、丝织业
        二、棉纺织业
        三、麻纺织业
        四、毛纺织业
        五、印染业
        第三节 粮食加工业
        一、碾硙业
        二、造酒业
        三、榨油业
        第四节 其他手工业及官府对工匠的管理
        一、造纸业
        二、其他手工业
        三、吐蕃官府对敦煌工匠的管理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成果
致谢

(2)明清《三国志演义》文本与插图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现状
    三、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
第一章 三国故事的演绎与传承及相关图像述略
    第一节 三国故事的演绎与历史传承
        一、三国故事的传承与积淀
        二、《全相三国志平话》中的三国故事
    第二节 三国人物及故事之图像概述
        一、历代关于“图”“文”关系的梳理
        二、三国人物的画像
        三、三国故事题材的绘画
        四、其他形式的三国图像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三国志演义》的版本与插图形式及演变
    第一节 插图本《三国志演义》版本梳理
        一、明代建阳刻本
        二、明代金陵刻本
        三、明代苏杭刻本
        四、清代各地刻本
    第二节 《三国志演义》文本与插图的结合形式
        一、文—图一体式
        二、文—图分立式
    第三节 明清诸本插图与文本结合形式之演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国志演义》文本与插图中的人物塑造
    第一节 《三国志演义》文本的人物塑造
        一、《三国志演义》中的“三绝”形象
        二、《三国志演义》中的君主形象
        三、《三国志演义》中的武将群像
        四、《三国志演义》中的文臣群像
        五、《三国志演义》中的女性形象
        六、《三国志演义》中的隐士形象
    第二节 《三国志演义》插图的人物刻绘
    第三节 明清插图本《三国志演义》人物形象演变
        一、蜀汉集团人物形象演变
        二、曹魏集团人物形象演变
        三、孙吴集团人物形象演变
        四、三国人物形象演变规律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国志演义》插图的叙事特色及功能
    第一节 古代典籍的插图及图像叙事传统
    第二节 《三国志演义》插图的叙事特色
        一、明代《三国志演义》插图的叙事特色
        二、清代《三国志演义》插图的叙事特色
    第三节 《三国志演义》插图的叙事功能
        一、《三国志演义》插图的意会性
        二、《三国志演义》插图的情理性
    本章小结
余论
    一、《三国志演义》文本与插图的互文现象
    二、《三国志演义》插图的隐喻现象
    三、《三国志演义》插图所寓含的立场和倾向性
附录一: 明清商业出版与《三国志演义》传播
附录二: 图版索引
参考文献
致谢

(3)亚邦集团扬州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及布局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1.1.1 企业概况
        1.1.2 企业发展的需要
        1.1.3 在扬州投资的优势
    1.2 文献检索的综述
    1.3 选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2 配送中心选址方法及布局规划的理论依据
    2.1 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内涵
        2.1.1 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概念和内容
        2.1.2 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原则及影响因素
        2.1.3 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步骤
    2.2 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采用的方法介绍
        2.2.0 选址的一般方法
        2.2.1 层次分析法的内涵
        2.2.2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2.3 物流配送中心布局规划的目标、原则及内容
        2.3.1 布局规划的内涵
        2.3.2 布局规划的目标
        2.3.3 布局规划的原则
        2.3.4 布局规划的内容
3 亚邦集团扬州物流配送中心选址
    3.1 亚邦集团的现状分析
        3.1.1 亚邦集团的概况
        3.1.2 亚邦集团物流产业发展的方向
        3.1.3 亚邦集团在扬州建立配送中心的必要性
    3.2 亚邦集团扬州物流配送中心的区位选址概况
        3.2.1 亚邦集团在扬州投资的目标
        3.2.2 亚邦集团在扬州大市各县市的选址分析
    3.3 亚邦集团在扬州市区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方案
        3.3.1 备选地址的概况
        3.3.2 亚邦集团扬州配送中心选址建模分析
        3.3.3 各区选址结果
4 亚邦集团扬州物流配送中心布局规划
    4.1 亚邦集团扬州物流配送中心规划方向
    4.2 亚邦集团扬州物流配送中心总体规划
    4.3 亚邦集团扬州物流配送中心具体规划
        4.3.1 作业流程规划
        4.3.2 货物存储规划
        4.3.3 机械设备配置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声音记录下的变迁 ——清末、民国时代上海唱片业兴衰的社会、政治及经济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唱片与声音
    二、西物东渐历程中的留声机与唱片
    三、近现代上海城市社会中的唱片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评述
第一章 上海唱片业的发端
    一、留声机与唱片的起源
    二、最早接触留声机的中国人
    三、蜡筒式留声机传入时的上海
    四、谋得利的故事:引进之初的上海唱片业
第二章 从鼎盛走向中断
    一、第一张国产唱片在上海的诞生
    二、中国唱片业中心的形成
    三、没落之路
第三章 社会生活中的唱片
    一、留声机、唱片与庶民的生活和情感
    二、广播唱片的社会影响力
第四章 政治操弄下的唱片
    一、唱片与抵制外货运动
    二、从审查制度看"党国"体制下的唱片
    三、沦陷时期唱片的政治境遇
第五章 上海"百代"的沉浮
    一、远东唱片业魁首的成长经历
    二、"雄鸡"的陨落
    三、上海百代唱片的特征回顾
结语
参引文献
后记

(5)扬州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民营企业国际化文献综述
        1.2.1 民营企业国际化理论研究文献回顾
        1.2.2 民营企业国际化实证研究文献回顾
        1.2.3 简要评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目标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
        1.5.2 不足之处
2 民营企业国际化: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民营企业
        2.1.2 企业国际化
    2.2 民营企业国际化的理论基础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小规模技术理论及技术地方理论
        2.2.3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2.2.4 企业国际化过程理论
3 扬州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
    3.1 扬州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特点
        3.1.1 扬州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
        3.1.2 扬州民营企业的发展特点
    3.2 扬州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
        3.2.1 外贸的规模和比重增大,但总量不大
        3.2.2 逐渐成为招引外资主体,但规模有限
        3.2.3 积极开展国际技术合作,但水平不高
        3.2.4 实施人才的国际化战略,但广度有限
        3.2.5 用国际化标准规范企业,但程度不高
        3.2.6 运用多种形式走出国门,但深度有限
4 扬州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1 扬州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
        4.1.1 经济全球化要求扬州民营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
        4.1.2 扬州现有的资源状况要求民营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
        4.1.3 扬州经济外向度的提高要求民营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
        4.1.4 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要求其开展国际化经营
    4.2 扬州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可行性
        4.2.1 民营企业自身的优势成为其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基础
        4.2.2 民营企业家有国际化发展的强烈愿望
        4.2.3 民营企业国际化有丰富的理论支持和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
        4.2.4 跨国公司的成长经验说明扬州民营企业具备成长为跨国公司的能力
        4.2.5 扬州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投资环境的改善为其提供了外部保障
        4.2.6 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为其参与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5 扬州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制约因素
    5.1 概述
        5.1.1 资料来源
        5.1.2 接受问卷调查的67 家民营企业的基本情况
    5.2 扬州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制约因素剖析
        5.2.1 国际化经营理念缺乏
        5.2.2 国际化经营人才缺乏
        5.2.3 企业管理模式不适应
        5.2.4 资本的运营理念不强
        5.2.5 企业的自主品牌欠缺
        5.2.6 企业的创新能力较低
        5.2.7 国际化社会服务滞后
6 扬州民营企业国际化实践模式的战略选择
    6.1 民营企业国际化成功模式
        6.1.1 国外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成功模式
        6.1.2 国内民营企业国际化的成功模式
    6.2 扬州民营企业国际化实践模式的选择
        6.2.1 扬州民营企业可走跳跃式的国际发展道路
        6.2.2 扬州民营企业国际化可采取多种模式
        6.2.3 运用企业集群促进扬州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
7 加快扬州民营企业国际化的对策研究
    7.1 企业自身方面的措施
        7.1.1 强化国际化的经营理念
        7.1.2 加快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7.1.3 提升民营企业管理模式
        7.1.4 强化资本运营理念
        7.1.5 实施品牌战略
        7.1.6 提高创新能力
    7.2 民营企业国际化的外部保证
        7.2.1 善用公共力量,加强组织引导
        7.2.2 搭建政策平台,优化发展环境
        7.2.3 转换政府职能,提高服务质量
8 总结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简牍帛书格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一、简牍帛书格式的内容
    二、研究简牍帛书格式的意义
    三、简牍帛书格式研究综述
第一章 简牍格式
    第一节 简牍名称与材质
        一、简的名称
        二、牍的名称
        三、简牍材质
        四、削衣
        五、书契
    第二节 简牍修治
        一、竹简的修治
        二、木简的修治
        三、契口
    第三节 简牍编联
        一、编联形式
        二、编绳
        附:上博《孔子诗论》“留白简”与“满写简”
    第四节 简牍长度
        一、古书类简牍长度
        二、文书类简牍长度
        三、丧葬文书类简牍长度
    第五节 简牍缮写
        一、缮写工具
        二、缮写格式
        三、缮写书体
        四、修改
    第六节 简牍题记
        一 标题
        一、古书类简牍标题
        二、文书类简牍标题
        三、丧葬文书类简牍标题
        二 目录
        三 尾题
        四 简的编号
    第七节 简牍符号
        一、古书类简牍符号
        二、文书类简牍符号
        三、丧葬文书类简牍符号
    第八节 简牍容字
        一、简之容字
        二、牍之容字
    第九节 简牍收藏
第二章 帛书格式
    第一节 帛书概述
    第二节 帛书选材与缮写前的处理
    第三节 帛书的缮写
        一、帛书修改
        二、帛书容字
        三、帛书字体
        四、帛书题记
        五、帛书符号
    第四节 帛书的收藏
第三章 检署格式
    一、检署定义
    二、封检类型
    三、检的封缄
    四、题署
结语
【附录】
    一 周家台秦墓所出秦始皇三十六、三十七年历谱简的重新编联
    二 随州孔家坡墓地M8 竹书历谱复原
【附表】
    简牍帛书标题一览表
    简牍格式一览表
    帛书格式一览表
参考书目
索引
中文摘要
Abstract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扬州市农业高新技术发展及其产业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标和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阶段
2 农业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研究综述
    2.1 农业高新技术的内涵与分类
        2.1.1 农业高新技术的内涵
        2.1.2 农业高新技术的分类
    2.2 关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研究
        2.2.1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内涵
        2.2.2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环节
        2.2.3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运行模式与机制
        2.2.4 关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障碍与对策的研究
        2.2.5 国内关于区域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研究
3 扬州市农业高新技术研发的现状和趋势
    3.1 农业高新技术研发主要课题组的基本情况
    3.2 扬州市农业高新技术研发项目的情况
        3.2.1 项目主持人的职称情况
        3.2.2 项目的技术类型
        3.2.3 项目的技术来源分析
        3.2.4 项目立项情况
        3.2.5 项目经费投入情况
        3.2.6 参与项目的科技人员情况
        3.2.7 项目技术进展情况
        3.2.8 项目获得知识产权情况
        3.2.9 项目开发的技术成熟度情况
        3.2.10 项目获奖情况
        3.2.11 项目拟产业化的方式
    3.3 扬州市农业高新技术研发领域分析
        3.3.1 扬州市农业高新技术研发领域现状分析
        3.3.2 扬州市农业高新技术研发领域优势分析
4 扬州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现状与影响因素
    4.1 扬州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基本情况
    4.2 扬州市主要涉农企业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问卷调查分析
    4.3 制约扬州市企业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的因素
        4.3.1 资金
        4.3.2 技术带头人
        4.3.3 企业家的创新意识
        4.3.4 政府部门的支持
        4.3.5 产业化装备与条件
    4.4 企业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
        4.4.1 技术产业化的经费
        4.4.2 技术人才的团队建设
        4.4.3 技术产业化的仪器设备
        4.4.4 技术的信息
        4.4.5 技术产业化的决策、方向和重点
    4.5 影响扬州市企业获取农业科技成果的主要因素
        4.5.1 信息
        4.5.2 技术成熟度
        4.5.3 技术转让的费用
        4.5.4 应用前景
        4.5.5 中间试验与工程化的能力和条件
    4.6 企业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认识与建议
5 扬州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发展领域
    5.1 指导思想
    5.2 确定原则
    5.3 扬州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优先项目
6 扬州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8)宋代消费经济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有关消费经济的理论
    三、有关宋代消费问题的研究现状
    四、本文主要内容
第一章 宋代城市节日消费——以汴京、临安为中心
    第一节 宋代节日概述
    第二节 宋代节日消费市场
    第三节 宋代节日消费特征
第二章 宋代肉类消费
    第一节 宋代肉类概述
    第二节 宋代肉类的售卖与加工
    第三节 宋代肉类消费特点
第三章 宋代水果消费
    第一节 宋代果品生产
    第二节 宋代水果的贩运与买卖
    第三节 宋代水果消费
第四章 宋代纸的消费
    第一节 宋代纸的生产
    第二节 宋代纸的流通
    第三节 宋代纸的消费
    第四节 宋代纸张消费特点
第五章 宋代花卉消费
    第一节 宋代花卉种植
    第二节 宋代花卉消费
    第三节 宋代花卉消费特点
结语:宋代社会消费的特点及其评价
参考文献

(9)自动控制技术在制粒机上的应用及对制粒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制粒机喂料速度自动控制技术
2 制粒机调质温度自动控制技术
3 制粒机压辊和环模间隙自动调节技术
4 制粒机传动皮带液压自动张紧技术
5 主轴轴承和压辊轴承自动润滑技术
6 制粒机安全方面的自动控制技术
    6.1 压辊和环模自动保护系统
    6.2 制粒机皮带自动测速控制机构
    6.3 制粒机旁通门自动卸荷机构
7 结束语

(10)汉代学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 言
    一、 选题的研究价值及其意义
    二、 学术史回顾之一--关于汉代教育制度的系统研究
    三、 学术史回顾之二--关于汉代教育制度的专题研究
    四、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汉代官学的创建与发展
    第一节 太学的创建
        一、 太学创建的时间
        二、 太学创设的地点
        三、 太学的规模
    第二节 特殊学校的设立
        一、 四姓小侯学与宫邸学
        二、 鸿都门学
        三、 东观
    第三节 皇室教育
        一、 对皇帝的教育
        二、 对太子的教育
        三、 对诸侯王的教育
    第四节 地方郡县学
        一、 汉代地方官学的出现
        二、 地方官学的发展
第二章 汉代私学的恢复与发展
    第一节 先秦时期私学教育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汉代私学的崛起与发展
        一、 黄老学在汉初的兴盛
        二、 刑名学在汉初的流行
        三、 其他流派在汉初的状况
        四、 儒学在汉代私学中的发展
    第三节 书馆教育
    第四节 专经教育
        一、 专门传授一经
        二、 数经兼传
        三、 传经兼传他术
    第五节 家庭教育
        一、 家学传授
        二、 家教和家训
        三、 女子教育
第三章 汉代学校中的师长和学生
    第一节 学校的施教人员
        一、 太学的施教人员
        二、 鸿都门学、四姓小侯等特殊学校的施教人员
        三、 地方官学的施教人员
        四、 私学的施教人员
    第二节 汉代学校中的学生
        一、 太学生
        二、 鸿都门学的学生
        三、 四姓小侯学和宫邸学的学生
        四、 地方官学的学生
        五、 私学的学生
第四章 汉代学校的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经学是汉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官学的教学内容
        一、 《易》学
        二、 《书》学
        三、 《诗》学
        四、 《礼》学
        五、 《春秋》学
        六、 《论语》和《孝经》
    第三节 私学的教学内容
        一、 书馆的教学内容
        二、 精舍的教学内容
第五章 汉代学校的教学形式与方法
    第一节 汉代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 书本知识的传授为最基本的教学形式
        二、 开放式教学
        三、 高足弟子代师传授
        四、 集会
        五、 自学
    第二节 教学方法
        一、 传授式
        二、 辩难式
        三、 演示式
    第三节 师法与家法
        一、 师法、家法问题研究的历史回顾
        二、 从师法到家法的演变
        三、 师法家法对汉代教育的影响
附 论 汉代教育的地域特征
    第一节 汉代文化地理概述
    第二节 汉代教育的地域特征
        一、 汉初传统的教育盛地--邹鲁、齐燕、三晋
        二、 中央官学的大本营--长安和洛阳
        三、 地方官学的典范--巴蜀
        四、 其他文化教育比较突出的地区
    第三节 汉代游学对知识传播的作用
        一、 汉代游学的特征
        二、 游学之风兴盛的原因
        三、 游学活动对社会教育的影响
结 语
参考书目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四、江苏牧羊集团产品目录(一)(论文参考文献)

  • [1]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历史问题研究二题[D]. 陈继宏. 兰州大学, 2016(03)
  • [2]明清《三国志演义》文本与插图关系研究[D]. 朱湘铭. 南京大学, 2014(04)
  • [3]亚邦集团扬州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及布局规划[D]. 沈王仙子. 南京理工大学, 2012(07)
  • [4]声音记录下的变迁 ——清末、民国时代上海唱片业兴衰的社会、政治及经济意义[D]. 葛涛. 复旦大学, 2008(04)
  • [5]扬州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实证研究[D]. 史春凤. 扬州大学, 2007(06)
  • [6]简牍帛书格式研究[D]. 程鹏万. 吉林大学, 2006(10)
  • [7]扬州市农业高新技术发展及其产业化的研究[D]. 葛敏. 扬州大学, 2006(06)
  • [8]宋代消费经济若干问题研究[D]. 魏华仙. 河北大学, 2005(05)
  • [9]自动控制技术在制粒机上的应用及对制粒性能的影响[J]. 李令芳. 畜禽业, 2005(01)
  • [10]汉代学制研究[D]. 姜维公. 吉林大学, 2004(04)

标签:;  

江苏牧羊集团产品目录(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