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被逻辑炸弹锁定的硬盘

恢复被逻辑炸弹锁定的硬盘

一、恢复被逻辑炸弹锁死的硬盘(论文文献综述)

王怡青[1](2019)在《论我国版权技术措施制度立法完善》文中指出版权技术措施是指权利人所主动使用的,能够实现对权利人作品的保护,以使其在使用、传播的过程中不被侵犯,从而保障权利人合法权益的手段、设备或装置。随着数字化科技的迅猛发展与网络时代的到来着作权人的利益面临着不小的挑战,版权技术措施因其对着作权及正义、效率等价值的保护普遍受到国际条约及各国立法的保护。但我国现行立法中对于版权技术措施的规定存在立法体系混乱、价值取向不符合我国国情、技术措施保护范围不合理、缺少限制与例外等问题,亟需立法者进一步的完善。建立合理的版权技术措施制度需要坚持利益平衡的原则,同时综合考虑我国国情,以求在社会公众利益与着作权人等相关权利人的利益之间重新达成利益平衡的状态。笔者认为,我国在着作权方面的国情与日本、澳大利亚、美国、欧盟等国家或区域都不尽相同,在利益考虑下我国应制定保护程度较低的版权技术措施规范,并采取“禁止+例外”的立法模式。本文试图对我国版权技术措施制度立法提出完善的修改建议,首先应当要对版权技术措施的含义进行明确的界定,在此基础上确定合适的对技术措施保护的范围,并增加禁止规避行为的法定限制与例外。

刘金霞[2](2012)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安全问题正日益突出显现出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介绍了网络信息安全的现状,探讨了网络信息安全的内涵,分析了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威胁,最后给出了网络信息安全的实现技术和防范措施,以保障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从而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蒋晓峰[3](2011)在《面向开源程序的特征码免杀与主动防御突破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于目前互联网中的病毒泛滥状况调查,发现所有恶意程序中木马占了较大的比例。而目前的各种杀毒软件在针对新的变种病毒的查杀能力非常有限。在这一点上值得进一步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于目前互联网中恶意程序比例最高的木马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木马的危害性与特征,有助于用户进行普通防范。同时也对于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款开源木马实战分析,通过实验了解木马的配置过程与植入时的行为操作,包括注册表,系统服务中的修改与添加。另一方面,通过对于杀毒软件查杀机制的研究,分析杀毒软件特征码查杀与主动防御的工作原理,找到可以被利用的突破点。针对特征码的单一性与可变性差的特点,修改源码,改变编译后代码的二进制串,绕过特征码查杀。针对于主动防御中API挂钩与虚拟机查毒原理,使用Windows命令方法替代原来API写注册表与创建系统服务的方法,并使用反虚拟机查毒技术,规避杀毒软件虚拟机沙盒技术,从而达到绕过杀毒软件的主动防御查杀。最后,对于目前最流行的“云查杀”机制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验提出了规避“云查杀”的方法,通过实验仿真表明了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的研究目的并不是为了使更多的病毒程序泛滥于互联网中,而是希望通过对于站在杀毒软件对立面的研究,能够对与杀毒软件的弱点与不足有所分析,并为今后杀毒软件更人工智能地工作提出启发性的思路。

于志刚[4](2010)在《关于滥用软件技术保护措施行为的刑法思考》文中研究指明"微软黑屏事件"引发了众多的社会思考,实质上这是一种滥用软件技术保护措施对于用户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损害行为,此种企业"私力救济"型非法制裁个人用户的行为在过去20年内屡次发生,微软公司的行为只是再一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严重的软件技术保护措施滥用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当由刑法对其进行评价。对于现行刑法体系下如何应对和制裁软件技术保护措施滥用行为,并从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层面上来思考信息资料保护体系上的平等原则,进而思考将滥用软件技术保护措施的行为单独入罪化的可能性,有着现实意义。

李强[5](2010)在《中电科技(南京)电子信息发展有限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文中提出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普及和Internet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及时准确地掌握自己的产品从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之间的流动信息至关重要。可靠、准确、快速和实用的管理信息系统成为当前物流相关企业的一种实际需要。本文结合企业实际业务流程,对中电科技(南京)电子信息发展有限公司(简称CIE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论文首先对系统涉及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进行了研究。从系统运用的实际出发,对系统采用的系统开发的方法、数据库技术以及互联网信息平台安全技术等进行了研究。然后根据CIE公司的战略目标即业务需求,采用结构化分析方法对其向供应商采购、检验、入库、出库、销售到客户以及应收应付款等操作流程进行分析,确定了以当前进销存业务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为基础,开发出一套基于Internet的在线业务子系统,然后通过接口关系将三个系统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框架。并在此框架基础上,我们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方法设计了系统的子模块及其具体的功能,从而完成整个系统的功能设计。经过测试和运行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简便,对企业内部的业务数据和外部供应商及客户的信息处理均方便快捷,达到了预定目标,满足了企业的实际需求。

林蔚[6](2009)在《软件技术保护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发展趋势及冲突解决机制——以微软“黑屏”事件展开》文中指出网络与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业已成为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为软件技术的发展与信息的传播提供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软件的保护与个人信息的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除了法律手段外,软件公司还采用包括技术手段在内的各种方式进行自力救济,同时也给用户带来了隐私保护与个人信息安全方面的担忧。本文在序言中即开门见山的指出两种权利存在相互冲突之虞。笔者拟两个典型的案例切入,试图通过分析网络环境下软件保护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发展趋势;各自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冲突的形成;并比较与分析各国的冲突解决机制,期冀能找到适切中国的解决方案与路径,以促进网络语境下各权利之间平衡局面的形成。本文以一个简短的导言引出论述,全文分为五个章节,凡四万余字。导言部分总括了刻下网络空间的软件保护及个人信息保护的大体发展趋势,及软件权利人的技术保护行为与个人信息保护之间可能存在冲突,提出了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即如何构建当两种正当权利在行使时相互冲突的解决机制。并指出了本课题对于权利保护与平衡、法治建设、经济发展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及本文运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基本思路和行文结构。最后是笔者在展开论述前的几个基本前提与假设。本文的第一章,笔者主要针对计算机软件的法律定义、特征及计算机软件的技术保护的发展与概念做出了归纳与澄清。尤其是对计算机软件的技术保护行为,笔者在传统的软件保护性的技术措施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提出了自己的定义以适应当下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并为后续论述的展开奠定了概念性的基础。第二章的内容主要是对计算机软件的技术保护行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展开描述与评价:以微软的"黑屏"事件与腾讯"彩虹QQ"事件楔入,用较为详实的资料评介了事件本身及其引发的广泛论争。最后简要地总结软件技术保护行为的趋势。本文的第三章主要涵盖:个人信息与个人信息权的概念、由来及其内容;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及检讨(立法层面主要存在四点缺失);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保护发展趋势(问题已引起多方重视,但立法迟滞严重)。本文的第四章,笔者针对软件技术保护行为展开了法律分析与评价。从软件技术保护行为的法律性质,我国对此的立法现状出发探究了软件技术保护行为的合法空间;并结合《反垄断法》指出在评价软件技术保护行为时不应当对其预设前提而与垄断行为混为一谈;最后对软件技术保护行为是否属于权利滥用抑或是自力救济展开讨论,得出对于斯的认定不应一概而论,而当结合具体案例的实际展开。第五章为本文最为核心的章节,即对软件技术保护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冲突解决机制的研究。笔者首先分析、比较和评价了国际条约及欧盟与美国的立法现状;接着在对于刻下中国的冲突机制的缺乏进行了简要的评述之后,提出了构建适切中国国情的冲突解决机制的基本思路。遵循该思路,笔者认为"一贫如洗"的窘境未必全是坏事,同时亦给予了中国跨越式发展的机会。最后提出构建中国的冲突解决机制的六大措施——既在规范领域进行规模性的修法与立法:完善在现有民事体系及相关部分法中的有关规定,修改《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又在非规范领域加强对用户的技术支持,提倡网络道德建设,更重要的是建立软件行业自律组织与技术保护的行业规范。从而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冲突解决机制以促进两种私权利的和谐共存。文章的最后还有一个余论,对于笔者理想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与权利间妥协与平衡的局面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周珅珅[7](2009)在《基于SSL双向认证技术安全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网络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其背后潜伏着脆弱性、不安全性和危险性,面临着巨大的安全威胁。如何建立和巩固网络上的信任关系以及防御计算机系统内部的安全隐患,维护敏感信息的安全成为目前用户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针对SSL的安全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与论证,并根据研究结果,设计了一个有别于传统的基于计算机系统和通信传输安全保护策略的安全服务系统。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从协议组成及采用的安全技术等多个方面全面介绍了SSL协议。并对广泛应用的单向认证模式的工作流程以及安全机制进行详细分析,总结了其可能面临的几种攻击方式,并重点研究了中间人攻击。2、重点总结分析了如今银行等要求高安全性的商业领域普遍采用的维护数据安全的措施——SSL双向认证模式的安全性。依据单向认证模式的中间人攻击,通过直接转发客户端认证信息和替换客户端证书两种方式设计并实施中间人攻击,并根据认证流程分析攻击失败的原因及双向认证模式在安全方面的优越性。3、研究并设计了一个新的安全保护策略——基于用户级别保护的安全服务系统。鉴于现有安全传输协议在自身设计和实际应用中存在安全问题,以及计算机系统本身存在安全隐患且现有的安全措施如防火墙等无法完全阻止安全攻击等问题,系统将安全保护的对象从系统和传输安全扩展到用户级别,使安全服务跳出实时建立安全传输通道的协商和对系统攻击的防御。通过对SSL安全性的研究系统确立了采用证书技术实施双向认证的认证思想,同时采用多种安全技术如USB KEY、加密技术、哈希算法等保证数据的传输与存储安全。

孙克泉,张致政[8](2008)在《企业信息安全问题案例与相应管理策略》文中研究表明该文对企业信息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解决当前企业信息安全管理问题。在企业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实践研究基础上,对信息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信息系统的稳定性也是信息安全问题的观点;对具体安全问题给出相应的安全管理策略。提出了新的信息安全观点,并试图给出解决当前企业关注的信息安全问题的有效方法。

苏耀华[9](2008)在《论计算机软件许可中的电子自助法律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解决计算机软件许可中不同于传统合同领域的违约救济难题,协调软件许可协议双方的利益关系,具有示范法性质的美国《统一计算机信息交易法》(UCITA)首先于1999年确立了电子自助法律制度。但由于电子自助法律制度的复杂性,其历来都是学界所广泛争议的焦点问题之一。故此本文主要以美国UCITA为研究蓝本展开关于电子自助法律制度的探讨:第一,以我国的现实案例作为引导,提出了电子自助法律制度所引发的实现过当、合理利用限制以及捆绑垄断等方面的现实挑战。第二,以软件许可中电子自助的私力救济属性为探讨视角,分析了电子自助作为一种私力救济的优劣势及其合理定位,从而明晰了上述现实挑战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对电子自助进行法律规制的基本思路。第三,对美国UCITA(2000)中关于电子自助的基本界定、权利内容、行使条件、实施限制以及UCITA(2002)中所反映的规制转变等方面的立法规定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尤其是对电子自助的实施限制进行了重点关注。第四,在指出了我国关于电子自助法律制度缺陷的基础上,首先从宏观层面勾勒出我国构建电子自助法律制度的总体设想,然后在微观层面围绕立法框架而规定我国电子自助法律制度的具体内容,并对前文所论及的电子自助所引发的现实挑战作出法律规制回应。

刘雪晴[10](2007)在《Linux服务器防毒策略研究及实现》文中提出本论文在简要介绍了计算机病毒历史,分析了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技术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Linux下的反病毒策略进行了研究。之后我们研究了Linux的系统结构及Linux系统上的一些相关应用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套Linux下的病毒防护系统,即Linux客户端。Linux客户端是金山毒霸网络版客户端的一种,而金山毒霸网络版是针对企业的病毒防护系统,方便统一管理,能为企业打造整体的防护体系。Linux客户端能接受金山毒霸网络版的统一管理,提供病毒查杀及文件监控的功能。主要应用在企业的Linux文件服务器上,防止计算机病毒在企业内的交叉感染。Linux客户端包含主逻辑模块、病毒查杀模块和病毒防火墙模块。主逻辑模块管理整个客户端,并提供定时功能。病毒查杀模块调用杀毒引擎,提供杀毒功能。病毒防火墙模块采用内核驱动,截获系统调用,监控磁盘文件。

二、恢复被逻辑炸弹锁死的硬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恢复被逻辑炸弹锁死的硬盘(论文提纲范文)

(1)论我国版权技术措施制度立法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版权技术措施制度概述
    第一节 版权技术措施的概念和类别
        一、技术措施的界定
        二、技术措施的特征
        三、技术措施的类别
    第二节 技术措施的法律性质
        一、技术措施与技术措施权
        二、技术措施的着作权性质
        三、规避技术措施行为的法律性质
    第三节 保护技术措施的正当性
        一、技术措施推动实现着作权法立法目的
        二、技术措施促进着作权利益平衡
        三、技术措施对正义、效率价值的保护
    第四节 限制技术措施的必要性
        一、技术措施侵犯消费者权利
        二、技术措施违背着作权基本原则
        三、技术措施与合理使用制度存在冲突
第二章 版权技术措施制度的域外考察与启示
    第一节 国际条约、协定中关于版权技术措施的法律规定与启示
        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WCT)、《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WPPT)的相关规定
        二、《反假冒贸易协定》(ACTA)的相关规定
        三、《视听表演北京条约》BTAP的相关规定
    第二节 区域性协定中关于版权技术措施的法律规定与启示
        一、欧盟《着作权指令》的相关规定
        二、《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的相关规定
    第三节 主要国家立法中关于版权技术措施的规定与启示
        一、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DMCA)的相关规定
        二、日本《着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
        三、澳大利亚《数字议程法案》的相关规定
    第四节 版权技术措施域外立法的三个保护等级
第三章 我国版权技术措施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我国关于版权技术措施的立法现状
        一、针对一般版权的技术措施立法
        二、针对特定版权的技术措施立法
        三、《第三次着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的相关规定
    第二节 我国版权技术措施制度的保护模式分析
    第三节 我国版权技术措施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立法体系相互矛盾
        二、立法宗旨与我国国情不符
        三、技术措施保护的范围不合理
        四、缺少技术措施保护的例外规定
第四章 完善我国版权技术措施立法的建议
    第一节 确立正确的立法宗旨
        一、版权技术措施制度中的利益考量
        二、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版权技术措施制度
    第二节 明确版权技术措施的认定
        一、技术措施是权利人采取的自力救济措施
        二、技术措施目的具有合法性
        三、技术措施需满足有效性要件
    第三节 界定版权技术措施保护范围
        一、技术措施制度对访问控制措施、版权保护措施的保护
        二、明确立法禁止的规避技术措施行为
    第四节 增加版权技术措施保护的法定限制与例外
        一、细化版权技术措施保护的例外
        二、允许以合理使用抗辩版权技术措施保护
        三、建立例外的逐步审查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网络信息安全的内涵
2 网络信息安全的现状
    2.1 计算机犯罪案件逐年递增
    2.2 计算机病毒危害突出
    2.3 黑客攻击手段多样
3 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威胁
    3.1 自然威胁
    3.2 人为威胁
4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4.1 管理模型
    4.2 建立一个安全的系统
    4.3 安全防范重在管理
5 结束语

(3)面向开源程序的特征码免杀与主动防御突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恶意程序的危害
    1.2 恶意程序的分类
    1.3 研究背景与目的
    1.4 主要工作与贡献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特洛伊木马原理概述
    2.1 木马的危害
    2.2 木马的发展历史
    2.3 木马的特征与分类
    2.4 木马的原理
        2.4.1 针对木马配置与植入行为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针对开源程序的特征码免杀
    3.1 特征码查杀原理
    3.2 特征码免杀
        3.2.1 特征码定位
        3.2.2 针对字符串的特征码免杀
        3.2.3 针对函数调用的特征码免杀
        3.2.4 加花
        3.2.5 修改逻辑
        3.2.6 区段合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主动防御突破技术研究
    4.1 主动防御技术简介
    4.2 API 挂钩
        4.2.1 用户模式下API 挂钩
        4.2.2 内核模式系统调用挂钩
    4.3 虚拟机查毒技术
    4.4 规避主动防御技术
        4.4.1 Windows 命令方法
        4.4.2 替换执行方式
        4.4.3 反虚拟机查毒
        4.4.4 模拟点击法
    4.5 规避云查杀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5.1 本文总结
    5.2 今后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关于滥用软件技术保护措施行为的刑法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微软黑屏事件”谈起
二、软件技术保护措施滥用的异化
    (一) 软件技术保护措施滥用性质和功能的异化
        1.问题的由来—软件技术保护措施性质的异化
        2.问题的发展—软件技术保护措施功能的异化
    (二) 软件技术保护措施的滥用及其界定
        1.软件技术保护措施滥用的特征
        (1) 行为方式的技术性
        (2) 实施手段的过限性
        (3) 损害对象的特定性
        2.软件技术保护措施滥用的概念界定
        (1) 软件技术保护措施滥用的违法性
        (2) 软件技术保护措施滥用和知识产权滥用
三、软件技术保护措施滥用的危害性
    (一) 软件技术保护措施滥用的客观危害性
        1.对软件最终个人用户的危害
        2.对企业的危害
        3.对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危害性
    (二) 从刑法角度反思软件技术保护措施滥用行为性质的必要性
四、软件技术保护措施滥用的刑事责任和入罪化思考
    (一) 现行刑法体系下软件技术保护措施滥用的刑事责任
        1.惩罚性软件技术保护措施的刑法定性
        2.非法收集软件用户资料行为的刑法思索
        3.限制软件用户商品选择权的思索
    (二) 软件技术保护措施滥用的入罪化思考
        1.短期举措:解决犯罪主体的缺失问题
        2.理想方式:将滥用软件技术保护措施等行为一并入罪化

(5)中电科技(南京)电子信息发展有限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中电科技(南京)电子信息发展有限公司简介
    1.2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3 管理信息系统概况
        1.3.1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概况
        1.3.2 管理信息系统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1.3.3 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式
    1.4 论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 本系统中的关键策略和方法研究
    2.1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2.1.1 结构化的生命周期法
        2.1.2 快速原型法
    2.2 数据库技术
        2.2.1 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2.2.2 数据库的数据模型
        2.2.3 数据库的保护
    2.3 网络安全技术
        2.3.1 网络安全技术简介
        2.3.2 网络安全技术
    2.4 本章小节
3 系统规划建设
    3.1 系统目标
    3.2 系统规划
    3.3 本章小节
4 系统分析
    4.1 MIS的可行性分析
    4.2 CIE公司现状分析
        4.2.1 组织机构及任务描述
        4.2.2 业务现状
    4.3 CIE系统需求分析
    4.4 总体业务流程分析
    4.5 本章小节
5 系统设计与实施
    5.1 设计原则
    5.2 技术架构
    5.3 系统部署方式
    5.4 系统功能设计
        5.4.1 功能概述
        5.4.2 产品浏览和查询
        5.4.3 在线销售
        5.4.4 供应商服务
        5.4.5 销售管理
        5.4.5 采购管理
        5.4.6 商店管理
        5.4.7 客户及供应商管理
        5.4.8 产品管理
        5.4.9 合同管理
        5.4.10 用户账户管理
        5.4.11 库存管理
        5.4.12 静态内容
        5.4.13 动态内容及增值服务
        5.4.14 内容管理
    5.5 非功能需求
        5.5.1 系统性能
        5.5.2 可扩展性
        5.5.3 可用性
        5.5.4 可维护性
        5.5.5 安全和审核
        5.5.7 可管理性
        5.5.8 易用性
        5.5.9 可访问性
        5.5.10 人机界面需求
    5.6 接口设计
        5.6.1 进销存系统接口
        5.6.2 财务系统接口
    5.7 网络安全设计
        5.7.1 互联网信息平台安全
        5.7.2 数据安全备份
    5.8 系统实施
        5.8.1 实施计划
        5.8.2 程序设计
        5.8.3 培训与系统测试
        5.8.4 系统运行
    5.9 本章小节
6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基于SSL双向认证技术安全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引言
    1.1 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
    1.2 信息安全与密码学的背景与发展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1.4 本文内容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预备知识
    2.1 密码体制
        2.1.1 对称密码体制
        2.1.2 公钥密码体制
    2.2 认证技术
        2.2.1 消息摘要
        2.2.2 数字签名
    2.3 PKI技术
        2.3.1 PKI的总体架构
        2.3.2 PKI的功能
        2.3.3 数字证书
        2.3.4 PKI的标准和协议
    2.4 智能密码钥匙
        2.4.1 智能密码钥匙的功能
        2.4.2 智能密码钥匙的体系结构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SL协议分析
    3.1 SSL协议概述
        3.1.1 SSL设计目标
        3.1.2 SSL历史
        3.1.3 SSL的特点
    3.2 SSL体系结构
        3.2.1 SSL记录协议
        3.2.2 SSL更改密码说明协议
        3.2.3 SSL警示协议
        3.2.4 SSL握手协议
    3.3 SSL密钥导出
    3.4 SSL认证模式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单向认证SSL协议安全性分析
    4.1 SSL基本工作流程
    4.2 SSL安全机制及漏洞
        4.2.1 SSL安全技术
        4.2.2 SSL安全漏洞
    4.3 针对SSL协议的攻击
    4.4 针对SSL的中间人攻击及防范
        4.4.1 中间人攻击
        4.4.2 可行性分析
        4.4.3 SSL中间人攻击
        4.4.4 防范SSL中间人攻击的措施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双向认证SSL协议安全性分析
    5.1 SSL客户端认证
        5.1.1 客户端认证使用的握手消息
        5.1.2 客户端认证的流程
    5.2 双向认证SSL安全性分析
        5.2.1 双向认证模式中间人攻击的安全性分析
        5.2.2 与单向认证安全性比较
        5.2.3 在双向认证特有的安全问题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USB KEY技术双向认证的安全服务系统
    6.1 系统介绍
        6.1.1 系统设计的意义
        6.1.2 系统采用的安全技术
    6.2 系统设计
        6.2.1 CA模块
        6.2.2 用户证书管理认证模块
        6.2.3 文件处理模块
    6.3 系统实现与应用
        6.3.1 安全服务流程
        6.3.2 数据查询技术
        6.3.3 系统应用
    6.4 系统优点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企业信息安全问题案例与相应管理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企业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3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述
    3.1 信息安全的特征
    3.2 信息安全的基本内容
4 企业的信息安全分析
    4.1 企业内部计算机存储设备的安全问题分析
    4.2 源于网络的信息安全问题分析
    4.3 产生信息安全问题的根源分析
        4.3.1 蓄意破坏
        4.3.2 欺骗和窃密
        4.3.3 错误和冗余
        4.3.4 后门
        4.3.5 缺陷或漏洞:
        4.3.6 恶意代码
        4.3.7 管理不当或失控
        4.3.8 物理和环境的支持能力下降或丧失
    4.4 信息的安全机制
5 信息系统稳定性也是信息安全问题
6 企业内部信息的具体安全问题及管理策略
    6.1 计算机存储设备上的信息安全管理策略
        6.1.1 Windows操作系统组策略
        6.1.2 第三方插件策略
    6.2 源于网络的安全管理策略
        6.2.1 病毒防护策略
        6.2.2 基于访问控制的安全管理策略
    6.3 系统稳定性的安全管理策略
    6.4 规避网络管理人员的安全策略
    6.5 基于RMS的安全管理
    6.6 规避合同欺诈的安全管理
7 总结

(9)论计算机软件许可中的电子自助法律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文献的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
    1.4 相关术语的界定
2 计算机软件许可中自助行为引发的现实挑战
    2.1 电子自助在我国的实际运用案例
    2.2 电子自助的请求权实现与实现过当
    2.3 电子自助的限制技术与合理利用
    2.4 电子自助的技术捆绑与垄断危害
3 现实挑战背后的自助行为私力救济属性分析
    3.1 电子自助作为私力救济的优势
    3.2 电子自助作为私力救济的劣势
    3.3 电子自助作为私力救济的定位
4 计算机软件许可中电子自助的UCITA规制评述
    4.1 电子自助的基本界定
    4.2 电子自助的权利内容
    4.3 电子自助的行使条件
    4.4 电子自助的实施限制
    4.5 电子自助的规制转变
5 计算机软件许可中电子自助在我国的规制完善
    5.1 我国电子自助法律制度的缺失现状
    5.2 电子自助法律制度构建的总体设想
    5.3 电子自助法律制度的具体内容展开
    5.4 电子自助法律制度对现实挑战的回应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10)Linux服务器防毒策略研究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计算机病毒简介
        1.1.1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1.1.2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1.1.3 计算机病毒的典型症状
    1.2 计算机病毒的发展
        1.2.1 普通计算机病毒
        1.2.2 网络蠕虫病毒
        1.2.3 变形病毒
    1.3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1.4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技术
        1.4.1 计算机病毒防治基本方法
        1.4.2 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治方法
        1.4.3 杀毒软件
        1.4.4 反病毒技术的发展趋势
    1.5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计算机病毒防御技术分析
    2.1 计算机病毒检测机理
        2.1.1 通过行为异常来检测
        2.1.2 通过仿真来检测
        2.1.3 通过效验和来检测
        2.1.4 通过时间戳修改来检测
        2.1.5 使用特征码扫描来检测
        2.1.6 变形病毒的检测
    2.2 计算机病毒防御系统
        2.2.1 单机病毒防御系统
        2.2.2 企业级病毒防御系统
    2.3 小结
第三章 Linux病毒查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 金山毒霸网络版
        3.1.1 管理中心及Web-Server
        3.1.2 控制台
        3.1.3 系统中心
        3.1.4 客户端、服务器端及Linux文件服务器端
    3.2 Linux文件服务器反病毒系统总体架构
    3.3 主逻辑模块
        3.3.1 定时任务的设计与实现
        3.3.3 消息传输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3.3.3 网络通信的设计与实现
        3.3.3 进程间通信的设计与实现
    3.4 病毒查杀模块
        3.4.1 字符界面
        3.4.2 病毒引擎
        3.4.1 病毒隔离
第四章 病毒防火墙
    4.1 Linux病毒防火墙原理
        4.1.1 Linux文件系统调用过程分析
        4.1.2 Linux文件系统调用的监控
    4.2 Linux病毒防火墙的设计
        4.2.1 Linux病毒防火墙整体流程
        4.2.2 Linux病毒防火墙内核模块
        4.2.2 Linux病毒防火墙用户空间模块
    4.3 病毒防火墙实现
        4.3.1 病毒防火墙内核模块的实现
        4.3.2 病毒防火墙用户空间模块的实现
第五章 结论
    5.1 Linux反病毒系统的优缺点
    5.2 发展趋势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四、恢复被逻辑炸弹锁死的硬盘(论文参考文献)

  • [1]论我国版权技术措施制度立法完善[D]. 王怡青. 广东财经大学, 2019(07)
  • [2]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 刘金霞. 信息安全与技术, 2012(02)
  • [3]面向开源程序的特征码免杀与主动防御突破研究[D]. 蒋晓峰. 上海交通大学, 2011(07)
  • [4]关于滥用软件技术保护措施行为的刑法思考[J]. 于志刚. 政法论丛, 2010(02)
  • [5]中电科技(南京)电子信息发展有限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D]. 李强. 南京理工大学, 2010(08)
  • [6]软件技术保护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发展趋势及冲突解决机制——以微软“黑屏”事件展开[A]. 林蔚. 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下), 2009
  • [7]基于SSL双向认证技术安全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周珅珅. 北京邮电大学, 2009(04)
  • [8]企业信息安全问题案例与相应管理策略[J]. 孙克泉,张致政. 计算机安全, 2008(09)
  • [9]论计算机软件许可中的电子自助法律问题[D]. 苏耀华. 暨南大学, 2008(03)
  • [10]Linux服务器防毒策略研究及实现[D]. 刘雪晴. 电子科技大学, 2007(02)

标签:;  ;  ;  ;  ;  

恢复被逻辑炸弹锁定的硬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