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双膝同步置换术一例报告

糖尿病患者双膝同步置换术一例报告

一、糖尿病患者双膝关节同期置换术1例(论文文献综述)

孙哲,孙朝军,李红,胡志富,赵昌,许靖,李月,杨爱京[1](2021)在《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假体周围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9年1月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假体周围感染的患者资料,共21例作为感染组,随机选取同期于该院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无感染患者84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个人因素、手术因素、术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危险因素的差异。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感染危险因素再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率为2.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时间、关节腔穿刺注射史、术前3个月口服激素史、尿沉渣细菌阳性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21例感染患者标本细菌培养分离细菌14株,革兰阳性菌7株(50.0%),革兰阴性菌6株(42.9%),真菌1株(7.1%)。结论手术时间长、术前有关节腔穿刺注射史、术前3个月口服激素、尿沉渣细菌阳性患者术后发生假体周围感染风险较高,可以为临床预防感染提供参考。

何家伟,汪洋,纪保超,杨建华[2](2021)在《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我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JI)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关节外科收治的190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发生PJI的患者的资料,PJI类型按照Tsukayama分型标准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其关节穿刺液或假体周围组织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结果 190例患者中病原菌培养阴性有57例(30.0%),阳性有133例(70.0%);共检出病原菌14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09例(75.7%),革兰阴性菌25例(17.4%),真菌10例(6.9%)。最多见的2个菌种为表皮葡萄球菌(32.6%)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7.4%),二者合计占所有菌株的50.0%。Ⅳ型感染患者的例数最多,菌谱也最复杂。革兰阳性菌中均无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耐药菌株,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头孢替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极敏感,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耐药率≤50.0%。真菌以敏感假丝酵母菌为主。结论我院PJI经验性治疗时需重点考虑革兰阳性菌,重视其耐药性,并警惕革兰阴性杆菌、真菌等其他病原菌导致的单一或多重感染。

柳宁强,梁钰琪,王聪,穆生瑞,解桐,郭崇军,牛东生[3](2021)在《不同间隔时间对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当下治疗晚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主要方式,包括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目前对于年龄较大、术前合并症较多的患者,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更接受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但是在双侧全膝关节置换(BTKA)时间的选择上尚未达成统一,选择合适的间隔时间对不适合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而言可以降低因双侧手术间隔时间带来的影响,包括术中及术后出血及输血情况、围术期并发症、术后功能恢复、住院费用等,因此本文就上述内容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选择合适间隔时间提供建议。

李萌萌[4](2021)在《“V”字型针刀松解术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比观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通过腰骶部“V”字型针刀松解术和膝关节局部针刀松解术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功能活动等指标的变化,探讨腰骶部“V”字型针刀松解术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评价针刀远端取点治疗的安全性和合理性,为开展腰骶部“V”字型针刀松解术治疗本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2019年6月-2020年11月湖北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门诊就诊或收住入院的符合本课题纳入、排除标准的60例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腰骶部“V”字型针刀松解术对腰骶部肌肉筋膜附着点进行松解治疗,根据解剖结构选择竖脊肌起点(竖脊肌骶棘肌起点3(骶正中嵴点1、骶正中嵴旁开2 cm点2)、竖脊肌胸最长肌髂嵴外侧边缘点2、竖脊肌腰髂肋肌髂嵴外侧边缘点2)、下段胸腰筋膜点(腰背部髂嵴的最高点2)、髂后上棘点2作为针刀治疗点;对照组采用膝关节局部针刀松解术对膝关节局部存在粘连瘢痕等的高应力点进行松解治疗,根据膝关节解剖结构选择患侧髌韧带点、髌韧带外侧支持带点、髌韧带内侧支持带点、内侧副韧带点、外侧副韧带点、股直肌肌腱点、股内侧肌肌腱点、骨外侧肌肌腱点、鹅足囊点作为针刀治疗点。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d记录VAS评分和WOMAC评分,比较两组进行针刀治疗的效果。治疗后8周进行回访,比较VAS评分、WOMAC评分及复发情况。同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评价针刀疗法的安全性。结果:1.VAS评分: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着下降(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WOMAC评分:治疗后两组患者WOMAC各项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显着下降(P<0.05),除WOMAC日常功能活动障碍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27)0.05),其余WOMAC疼痛评分、僵硬评分及总分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3.临床疗效: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控制1例、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控显率43.3%,总有效率为93.3%;观察组临床控制1例、显效22例、有效7例、无效0例,控显率76.7%,总有效率达100%;比较结果显示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控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27)0.05)。腰骶部“V”字型针刀松解术治疗早中期KOA的临床疗效高于膝关节局部针刀松解术。4.治疗结束8周后进行随访:两组随访时VAS评分及WOMAC评分均高于治疗后(P<0.05),且对照组较观察组升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对照组复发4例,观察组复发1例,对照组的复发率14.29%高于观察组的3.33%。5.行腰骶部“V”字型针刀松解术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结论:1.腰骶部“V”字型松解术和膝关节局部针刀松解术均可有效减轻K OA患者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活动,且两种治疗方法近期疗效相近;但就远期疗效而言,腰骶部“V”字型松解术疗效更优。2.运用腰骶部“V”字型针刀松解术远端取点治疗KOA疗效肯定,不仅可在短期内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而且疗效持久,远期治疗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冯超[5](2021)在《单髁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时限及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一方面比较单髁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效果,评价两种手术后早期不同时间的果效差别,探寻适合UKA的抗凝治疗时限方案;另一方面对比观察利伐沙班与阿司匹林在UKA术后早期抗凝治疗后不同时间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证实两种不同药物对抗凝时限有无影响。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2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关节外科收治并拟行UKA和TKA手术的住院患者共50例,其中拟行UKA术患者纳入3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15例;选取年龄段相同和病程相似的20例行TKA的患者为C组进行分析。(1)实验1:实验组A(15例)行单髁置换手术,术后口服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对照组C(2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口服利伐沙班抗凝治疗。(2)实验2:实验组A(15例)行单髁置换手术,术后使用利伐沙班抗凝,10mg po qd;对照组B(15例)行单髁置换术,术后使用阿司匹林抗凝,100mg po qd。三组患者术前完善血栓弹力图、凝血功能全套、血常规、纤溶蛋白溶解指标及双下肢血管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了解下肢血栓情况;术后按照2016版《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中全膝关节置换术抗凝治疗方案给予抗凝治疗。于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术后7天行清晨空腹静脉血液测定,包括血栓弹力图、纤溶蛋白溶解指标、凝血功能、血常规指标;于术前和术后7天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于术前和术后测定术侧膝关节髌上缘10cm处周径;统计三组术中麻醉、止血带及手术时间,统计失血量。运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11.髌骨上缘10cm处周径,UKA与TKA组组间对比,术前及术后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周径比术前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止血带压力、无统计学意义(P>0.05);UKA手术时间及止血带使用时间明显短于TKA手术(P<0.05)。3.两组患者术后失血量比较,总失血量,UKA组明显低于TKA组患者(P<0.05),但隐性失血量比较两组差别不明显(P>0.05)。4.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比较:组间比较,血常规中的Hb、PL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功能中的PT、APTT、TT、INR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指标D-二聚体、FD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弹力图CI、K、R、a、M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与比较,Hb、D-2聚体、FDP值较术前差异显着(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均存在高凝状态。5.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比较:组间比较,UKA组Hb值高于TK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指标较术前均有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功能PT、APTT、TT、INR及FDP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指标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UKA组术后3天高凝状态开始已经恢复;血栓弹力图CI、a、M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栓弹力图K、R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Hb及MA值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KA组的CI、K、M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UKA组其余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证明,术后第3天两组血液仍存在高凝,但存在差异,血栓形成风险不一样,UKA组明显低于TKA组。6.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比较:组间比较,血常规Hb、PLT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功能PT、APTT、TT、INR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FD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弹力图CI、K、R、a、M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UKA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KA组高凝状态明显改善,与术前差异不明显;然而TKA组D-2聚体、FDP、CI、a、MA值较术前差异明显(P<0.05),仍存在高凝状态。7.两组患者术后7内天均未发生症状性DVT及肺栓塞,下肢静脉彩超结果显示均无血栓形成。8.TKA组1例伤口周围发生瘀斑,UKA组未发生,2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1.髌骨上缘10cm处周径,LUKA与AUKA组组间对比,术前及术后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周径比术前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止血带压力、手术时间及止血带使用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术后失血量比较,总失血量与隐性失血量比较两组差别不明显(P>0.05)。4.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比较:组间比较血常规中的Hb、PLT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功能PT、APTT、TT、INR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指标D-二聚体、FD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弹力图CI、K、R、a、M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内比较:Hb、D-2聚体、FDP差异显着,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均存在高凝状态。5.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比较:组间比较,血常规Hb、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功能PT、APTT、TT、INR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指标D-二聚体、FD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弹力图CI、a、MA、K、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与术前比较,Hb、PLT、PT、APPT、TT、INR及血栓弹力图指标差异均不明显(P>0.05),而D-2聚体和FDP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显示,术后第3天两组血液高凝状态明显恢复。6.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比较:血常规Hb、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功能PT、APPT、TT、INR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指标D-二聚体、FD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弹力图CI、a、MA、K、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与术前比较Hb、PLT、PT、APPT、TT、INR及血栓弹力图指标差异均不明显(P>0.05),而D-2聚体和FDP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显示,术后第7天两组血液高凝状态继续恢复接近术前水平。8.两组患者术后7天内均未发生症状性DVT及肺栓塞,下肢静脉彩超结果显示均无血栓形成。9.两组伤口周围均未发生瘀斑: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都明显增高,需积极抗凝治疗;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栓形成的风险有明显差别,在术后7天后风险已恢复至术前水平;常规剂量的利伐沙班与阿司匹林在单髁置换术后早期不同时间的抗凝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面无明显差别,均在术后7天血栓风险水平与术前无明显差别;故目前适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抗凝时限及抗凝方案不适用于单髁置换术,应适当缩短和改变。

殷文武[6](2021)在《ERAS模式下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不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文中指出背景:单侧膝关节置换术中需常规留置导尿管。围术期留置导尿管可能给患者带来不适或者并发症。目的:分析ERAS模式下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不留置尿管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ERAS模式下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常规留置尿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输液量及出血量、麻醉时间、患者在术后躁动情况、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患者住院时间、伤口恢复情况、术后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第一天及第三天VAS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 VAS)、膝关节HSS评分、术后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术中输液量及出血量、麻醉时间、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与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与早期下床时间、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一天膝关节HSS评分、术后三天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三天及七天膝关节H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一天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三天及七天VAS疼痛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模式下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不留置尿管能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缩短下床活动时间、降低尿路感染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患者早期快速康复,是临床上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陈洪强,周华,陈德斌,吴西智,吴德伟,赵滨[7](2021)在《应用间隙平衡技术可减少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中截骨量及维持下肢力线与屈伸间隙平衡》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终末期膝骨关节病的有效方法,恢复精确力线与良好的屈伸间隙平衡是全膝关节置换的关键。间隙平衡技术与测量截骨技术为两种经典截骨方式,选择何种方式目前仍有争议。目的:通过比较应用间隙平衡技术与测量截骨技术的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分析间隙平衡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76例,年龄53-72岁,根据术中截骨方式分为间隙平衡组61例、测量截骨组57例。术后随访12个月,拍摄X射线片测量冠状面髋-膝-踝角、下线力线角与股骨屈曲角,采用目测类比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分别评估疼痛程度与膝关节功能。研究获得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1)间隙平衡组发生局部感染3例,测量截骨组发生局部感染4例、排斥反应1例、免疫反应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4.92%,10.53%, P> 0.05);(2)术后随访12个月时,间隙平衡组屈膝90°应力位内侧、外侧的胫股关节角均低于截骨测量组(P <0.001),冠状面髋-膝-踝角、下线力线角小于测量截骨组(P<0.001),关节最大屈曲角大于测量截骨组(P<0.001);(3)术后随访12个月时,间隙平衡组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测量截骨组(P <0.001),KSS评分高于测量截骨组(P <0.01);(4)结果表明,在全膝关节置换中,应用间隙平衡技术有助于维持良好的下肢力线与屈伸间隙平衡、缓解疼痛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

唐兴[8](2021)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伸直型膝关节僵硬的近期疗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在治疗伸直型膝关节僵硬中的假体选择及近期疗效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20年3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骨科关节组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从中挑选出因严重的膝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创伤性关节导致的伸直型膝关节僵硬患者,依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选取5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置入假体的不同分为CR组和PS组。两组患者在根据膝关节术前活动度分为轻度组(活动度为50°至90°)和重度组(活动度为0°至50°)。CR组26例患者,共30例膝,轻度组16例(20膝)年龄50~84岁,平均(62.69±10.87)岁,男性7例(8膝),女性9例(12膝)。术前膝关节活动度为(73.30±10.47)°,术前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SS)评分为(36.60±7.05)分。重度组10例(10膝)年龄27~75岁,平均(50.0±14.41)岁,男性3例(3膝),女性7例(7膝)。术前膝关节活动度为(30.60±11.06)°,术前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SS)评分为(33.10±5.84)分。PS组28例,共30例膝,轻度组18例(20膝)年龄50~84岁,平均(64.22±11.15)岁,男性8例(9膝),女性10例(11膝)。术前膝关节活动度为(72.50±9.47)°,术前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SS)评分为(37.95±7.28)分。重度组10例(10膝)年龄47~80岁,平均(60.30±12.67)岁,男性5例(5膝),女性5例(5膝)。术前膝关节活动度为(29.60±10.28)°,术前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SS)评分为(34.10±4.82)分。两组患者中需行双侧膝关节置换者均分期置换,其中CR组分期手术间隔3.2~6.3月,平均3.8月;PS组间隔3.0~5.4月,平均3.4月。术后统计四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和患者满意度等评估两组患者膝关节术后早期临床效果。[结果]术后1月CR和PS两组患者中的轻度组ROM值分别为(95.65±6.23)度和(93.60±6.32)度;HSS 分别为(60.65±6.53)分和(61.50±5.81)分;VAS评分分别为(2.45±1.50)分和(2.80±1.40)分;AKS临床评分分别为(68.60±4.66)分和(67.35±5.33)分;功能评分分别为(48.00±8.34)分和(47.00±10.69)分,经比较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CR和PS两组患者中的重度组ROM值分别为(53.20±10.39)度和(52.40±9.02)度;HSS评分分别为(63.20±9.75)分和(60.90±9.94)分;VAS 评分分别为(3.70±1.57)分和(3.80±1.55)分;AKS 临床评分分别为(64.50±6.31)分和(65.90±6.38)分;功能评分分别为(39.00±3.94)分和(38.50±4.74)分,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月,CR和PS轻度组ROM值分别提高到(107.45±5.26)度和(106.25±5.49)度;HSS 评分分别提高到(68.85±5.20)分和(69.30±5.15)分;VAS 评分分别为(1.20±1.15)分和(1.40±1.23)分;AKS 临床评分分别为(73.25±3.11)分和(70.80±5.93)分;功能评分分别为(83.75±5.10)分和(85.25±5.73)分,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R和PS重度组ROM值分别提高到(81.80±4.24)度和(82.50±5.89)度;HSS评分分别提高到(64.30±6.64)分和(65.70±6.88)分;VAS评分分别为(1.90±0.99)分和(2.00±0.94)分;AKS 临床评分分别为(72.90±5.40)分和(68.10±5.47)分;功能评分分别为(74.50±5.99)分和(75.50±7.25)分,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对CR和PS组内进行比较,CR轻度组和重度组术后1月和3月ROM值分别为(95.65±6.23)度、(53.20±10.39)度和(107.45±5.26)度、(81.80±4.24)度;术后1月和3月AKS功能评分分别为(48.00±8.34)分、(39.00±3.94)分和(83.75±5.10)分和(74.50±5.99)分,经比较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PS轻度组和重度组术后1月和3月 ROM 值分别为(93.60±6.32)度、(52.40±9.02)度和(106.25±5.49)度、(82.50±5.89)度;术后1月和3月AKS功能评分分别为(47.00±10.69)分、(38.50±4.74)分和(85.25±5.73)分和(75.50±7.25)分,经比较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54例(60膝)均获得随访,CR轻度组4例腓静脉或肌间静脉血栓形成;重度组1例腓总神经损伤,1例切口浅层感染,1例术中胫骨结节撕脱。PS轻度组3例比目鱼肌肌间静脉或肌间静脉血栓形成;重度组2例切口浅层感染,1例假体周围感染。其余患者住院期间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移位、衬垫脱出、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结论]1.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伸直型膝关节僵硬是可行的,但术后疗效及患者满意度有待提高。2.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伸直型膝关节僵硬的最主要手术适应征是膝关节疼痛,其次才是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此外,还应考虑患者的期望值。3.在轻度伸直型膝关节僵硬的患者中行膝关节置换术时,手术视野的显露首选股四头肌松解术。在重度伸直型膝关节僵硬的患者中行膝关节置换术时,手术视野的显露首选股四头肌斜切术。4.在后交叉韧带正常及术者十分熟悉PS和CR两种假体的手术差异的前提下。膝关节轻度僵硬,且年龄较小的患者,建议使用CR假体。膝关节重度僵硬,且年龄较大的患者,建议使用PS假体。5.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和僵硬原因与术后关节活动度有关。术前活动度越差的患者,术后活动度也越差。术前导致膝关节僵硬的病因与术后活动度有关,但有待进一步研究。6.膝关节术前僵硬程度越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越高。

黄楷甫[9](2021)在《关节腔应用氨甲环酸联合夹闭引流4小时后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关节腔内应用1g氨甲环酸联合早期夹闭引流4小时与不接受引流在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围术期血液丢失、术后康复及住院时长等方面情况。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骨关节外科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单侧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所有患者切皮前30分钟静点1g氨甲环酸。其中观察组(n=40)关节囊缝合前撒入1g氨甲环酸留置一枚钳夹住的引流管并于术后4小时打开引流钳,对照组(n=40)既不撒入氨甲环酸也不放置引流,直接缝合伤口。评估的参数包括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的变化,围术期失血量,输血率,术后早期并发症、住院天数、术后HSS评分以及膝关节活动度。结果:在失血指标方面,观察组术后血红蛋白(Hb)下降了29.93±11.92g/L,对照组下降了25.38±10.82g/L,两组Hb下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Hb变化趋势表现为两组均在术后第一天大幅度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围术期失血量上观察组为897.85±327.82ml明显高于对照组725.89±304.52ml(P<0.05)。其中观察组有4例进行了输血,而对照组均未输血,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有3例发生切口周围瘀斑,2例发生张力性水泡,1例切口延迟愈合;对照组4例切口周围瘀斑,6例张力性水泡,所有切口愈合良好,两组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和感染性并发症,在并发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7.48±2.48天高于对照组6.45±1.32天(P<0.05),在术后康复情况,出院时、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关节活动度及HSS评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先夹闭引流4小时联合关节腔内应用1g氨甲环酸在术后功能康复以及术后并发症上与不接受引流相差无几;其次与不接受引流的患者相比导致术后失血增多,并且最终转变为输血需求的增加;最后留置引流会干扰术后早期动员,延长住院时间。此外,引流出的血液对患者而言常常造成心理负担加重;对于临床医务人员而言引流管护理、拔管操作和引流口渗血造成工作负担加重。因此在初次简单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可以完全避免引流管的使用。

刘登华[10](2021)在《静脉联合髓腔应用氨甲环酸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血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背景:氨甲环酸不仅能减少初次全髋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而且还能减轻炎症反应。但目前研究尚未制定最佳用药方案。关于局部应用,大多采用关节腔内注射、伤口冲洗以及术中连续浸润,然而关于髓腔内用药尚无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静脉联合髓腔应用氨甲环酸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被随机分为静脉组:术前10分钟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g、术后3小时以及术后6小时静脉滴注0.5g;联合组:除静脉给药外,在股骨扩髓后,假体放置前髓腔内给予氨甲环酸1g。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三天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以及输血率等,并记录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凝血、纤溶以及炎症指标。结果:联合组总失血量为585.76±141.34ml,而静脉组为701.75±134.11ml(p<0.01);联合组隐性失血量为439.51±117.18ml,而静脉组为537.50±122.22ml(p<0.01);术后第三天联合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水平分别为102.12±10.71g/L、31.10±2.64%,而静脉组为97.25±8.95g/L、29.72±2.35%,上述指标联合组明显高于静脉组水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输血率为2.5%,静脉组为10%,两组患者术后的输血率虽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联合组的异体输血相对较少。联合组术后第一天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为36.49±3.93s,静脉组为38.91±5.46s,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凝血酶原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在术后第一、术后第三天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三天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一天、术后第三天,联合组的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以及D-二聚体均低于静脉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6周均无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发生。术前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血沉、白介素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一天、术后第三天,联合组的C反应蛋白、白介素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较静脉组明显降低,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与静脉组相比,联合组能进一步减少围手术期失血,维持术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在较高的水平,减轻术后纤溶及炎症反应,且不会增加术后静脉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

二、糖尿病患者双膝关节同期置换术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糖尿病患者双膝关节同期置换术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纳入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1.2.2 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1.2.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2.2 感染单因素分析
    2.3 感染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2)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1.2.1 临床资料收集
        1.2.2 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病原菌检出结果及其分布
    2.2 革兰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和敏感率
        2.2.1 葡萄球菌属
        2.2.2 链球菌属和颗粒链球菌属
        2.2.3 肠球菌属
        2.2.4 革兰阳性杆菌
        2.2.5 肠杆菌属、非发酵菌属、布鲁氏菌属
        2.2.6 真菌属
3 讨论

(3)不同间隔时间对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同期与分期病人的选择
二、分期间隔对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
    (一)围术期并发症
    (二)围术期失血及输血情况
    (三)膝关节功能
    (四)总体费用
三、总结与展望

(4)“V”字型针刀松解术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分组方法及基线分析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的选择
        2.2 治疗方案
        2.3 操作注意事项及术后处理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完成情况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OMAC评分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3.5 随访结果比较
        3.6 安全性观察结果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KOA的认识
        1.1 病名辨识
        1.2 病因病机
    2 现代医学对KOA的认识
        2.1 KOA的病因病机
        2.2 KOA的临床诊断及分型
    3 膝关节局部针刀松解术的理论及选点依据
        3.1 理论依据
        3.2 选点依据
    4 基于“腰-膝”关联探讨从腰治疗KOA的理论依据
        4.1 中医对“腰-膝”关系的认识
        4.2 现代医学对“腰-膝”关系的认识
        4.3 小结
    5 腰骶部“V”字型针刀松解术治疗点选择依据
    6 结果分析
        6.1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6.2 两组患者WOMAC评分比较
        6.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7 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文献综述 中医外治法及现代医学治疗KOA的临床研究进展
        1 中医外治法治疗KOA的临床研究进展
        1.1 针刺治疗
        1.2 电针治疗
        1.3 温针灸
        1.4 针刀疗法
        1.5 热敏灸
        1.6 推拿手法治疗
        1.7 其他中医外治法
        2 现代医学治疗KOA的研究进展
        2.1 非药物治疗
        2.2 药物治疗
        2.3 手术干预
        参考文献
    附录二 视觉模拟量表(VAS)
    附录三 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
致谢

(5)单髁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时限及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 文献综述 单髁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的研究现状
    2.1 概述
    2.2 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
        2.2.1 年龄、体重
        2.2.2 基础疾病
        2.2.3 止血带的使用
        2.2.4 手术
        2.2.5 麻醉方式
        2.2.6 其它围手术期因素
    2.3 静脉血栓形成相关的指标及研究
        2.3.1 传统凝血功能指标
        2.3.2 D-二聚体
        2.3.3 血栓弹力图
    2.4 预防深静脉血栓方式
        2.4.1 基本预防措施
        2.4.2 物理预防措施
        2.4.3 药物预防
    2.5 抗凝治疗时间的研究
    2.6 总结
实验一 UKA与 TKA术后早期不同时间抗凝效果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病例来源及分组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1.4 终止或退出标准
        1.2 实验方法
        1.3 围术期处理
        1.4 指标收集
        1.4.1 主要血液指标
        1.4.2 次要结局指标及评价方法
        1.5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术中情况统计
        2.3 术前术后的手术侧膝关节髌骨上缘10cm处周径比较
        2.4 失血量比较
        2.5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3d、7d血常规指标比较(血红蛋白、血小板)
        2.6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 1d、3d、7d 纤溶蛋白溶解指标比较(D-2 聚体、FDP)
        2.7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3d、7d凝血功能指标比较(PT、APTT、TT、INR)
        2.8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3d、7d血栓弹力图指标比较
        2.9 抗凝效果情况
        2.10 抗凝安全性比较
    3、讨论
        3.1 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血栓形成的影响
        3.2 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栓形成相关指标的变化
        3.2.1 术后第1 天指标
        3.2.2 术后第3 天指标
        3.2.3 术后第7 天指标
    4、结论
实验二:利伐沙班与阿司匹林在单髁置换术后早期不同时间的抗凝效果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病例来源及分组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1.4 终止或退出标准
        1.2 实验方法及用药
        1.3 手术操作
        1.4 围术期处理
        1.5 指标收集
        1.5.1 主要血液指标
        1.5.2 次要结局指标及评价方法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术中情况统计
        2.3 术前术后的手术侧膝关节髌骨上缘10cm处周径比较
        2.4 术后失血量比较
        2.5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3d、7d血常规指标比较
        2.6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 1d、3d、7d 纤溶蛋白溶解指标比较(D-2 聚体、FDP)
        2.7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3d、7d凝血功能指标比较(PT、APTT、TT、INR)
        2.8 抗凝效果比较
        2.9 抗凝安全性比较
    3、讨论
    4、结论
局限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6)ERAS模式下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不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对象
    1.3 术前处理措施
    1.4 手术方法
    1.5 术后处理措施
    1.6 观察指标
    1.7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5.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单侧膝关节置换术不留置尿管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应用间隙平衡技术可减少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中截骨量及维持下肢力线与屈伸间隙平衡(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Introduction
1 对象和方法Subjects and methods
    1.1 设计
    1.2 时间及地点
    1.3 对象
    1.4 材料
    1.5 方法两组手术均由同一副主任医师完成。
        1.5.1 全膝关节置换方法
        1.5.2 截骨技术
    1.6 主要观察指标
    1.7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Results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2.2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2.3 两组屈伸应力位内外侧胫股关节角度比较
    2.4 两组下肢力线相关指标比较
    2.5 两组目测类比评分与KSS评分的比较
    2.6 植入物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
    2.7 典型病例
3 讨论Discussion

(8)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伸直型膝关节僵硬的近期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录7
    附录8
    附录9
    附录10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附录11. HSS评分
    附录12. 英国矫形外科协会患者满意度评分
    附录13 AKS评分
综述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伸直型膝关节僵硬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关节腔应用氨甲环酸联合夹闭引流4小时后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对血肿及关节肿胀的影响
    2.2 对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2.3 对伤口并发症的影响
    2.4 对术后疼痛的影响
    2.5 对术后失血的影响
    2.6 对住院时长的影响
    2.7 总结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对象与分组
    3.2 患者一般资料
    3.3 术前准备
    3.4 治疗方法
    3.5 术后处理
    3.6 观察指标
    3.7 统计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基本信息
    4.2 围术期失血相关指标的比较
    4.3 两组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4.4 住院时间、关节活动度及两组HSS评分的比较
第5章 讨论
    5.1 失血以及输血情况讨论
    5.2 术后并发症情况讨论
    5.3 术后康复及住院时长情况讨论
    5.4 本研究的局限性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取得科研成果
致谢

(10)静脉联合髓腔应用氨甲环酸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血及炎症反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氨甲环酸在下肢人工关节翻修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糖尿病患者双膝关节同期置换术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 孙哲,孙朝军,李红,胡志富,赵昌,许靖,李月,杨爱京.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1(05)
  • [2]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J]. 何家伟,汪洋,纪保超,杨建华. 西北药学杂志, 2021(05)
  • [3]不同间隔时间对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影响[J]. 柳宁强,梁钰琪,王聪,穆生瑞,解桐,郭崇军,牛东生.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03)
  • [4]“V”字型针刀松解术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 李萌萌.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单髁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时限及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D]. 冯超.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8)
  • [6]ERAS模式下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不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D]. 殷文武. 大理大学, 2021(09)
  • [7]应用间隙平衡技术可减少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中截骨量及维持下肢力线与屈伸间隙平衡[J]. 陈洪强,周华,陈德斌,吴西智,吴德伟,赵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30)
  • [8]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伸直型膝关节僵硬的近期疗效研究[D]. 唐兴.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9]关节腔应用氨甲环酸联合夹闭引流4小时后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分析[D]. 黄楷甫. 吉林大学, 2021(01)
  • [10]静脉联合髓腔应用氨甲环酸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血及炎症反应的影响[D]. 刘登华.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糖尿病患者双膝同步置换术一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