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族大学体育教研室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内蒙古民族大学体育教研室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一、内蒙古民族大学共同课体育教研室师资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苏君靓[1](2020)在《河南省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游泳课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游泳是一项深受大众喜爱的体育运动,在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健康中国2030计划纲要》中被列为大众健身重点推广项目,也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被指定为高校普及体育项目,大学生学习游泳的需求日益高涨,游泳进高校成为一种趋势。近年来,学生溺亡事故和大学生涉水救人反遇险事件频发,游泳运动的风险性使高校全面开设游泳课难度增大,但游泳是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必须在学生群体中普及游泳技术和正确的自救、他救方法。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主要阵地,河南省本科院校迅速响应国家政策,引进师资、修缮场地、充实器材、开展体育教学改革,游泳运动也被众多高校广泛开展。本文通过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对河南省8所已开设公共体育游泳课的本科院校进行调研。分析目前河南省公共体育游泳课教学的现状并找出问题的所在,为河南省高校公共体育游泳课的发展提供发展对策和可行性建议,也为游泳运动在河南省高校的普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河南省高校学生普遍对游泳有着较高兴趣和学习倾向,但省内仅有8所高校开设公共体育游泳课,开课率约14%。(2)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不够完善,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教学内容多以简单水性和蛙泳为主。(3)大多高校公共体育游泳课缺乏配套教材支撑,场馆不足导致班级容量大、课堂密度高。(4)课时安排频率低,每周仅一次课不利于学生巩固学习,且班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5)教学方法较为传统,教师队伍呈现年轻化、高学历但数量依然存在缺口。(6)考核形式多以技术为主,辅以考勤、教师评价等指标,重视理论考核的高校极少。针对研究结果提出如下建议:(1)高校应当更加重视公共体育游泳课,加强资金投入和场地建设,适量增加课时,引导更多学生参与游泳运动。(2)完善、制定本校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丰富游泳技术和理论双层次教学内容。(3)为学生配备公共体育游泳课教材或视频讲解材料,合理安排场馆使用率,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练习场馆。(4)重视学生水平差异,不能仅以性别进行分班,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每周课时。(5)通过人才政策引进高质量的游泳专业教师,对现有教师进行业务能力培训,不断创新、提升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学质量。(6)开展多样化考核形式,加入适量的游泳理论考核,使学生真正了解游泳运动。

张峰[2](2019)在《“健康第一”理念下南京师范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所提倡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丰富和发展公共体育的内涵,提升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解决普通高校大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的问题,进行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为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教育理念,解决传统体育模式下体育课程内容同质化、教学模式单一化,为普通高校开展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具有一定的理论现实意义。本文以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南师大)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对南师大现行的公共体育课程模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外活动、体育师资队伍、场地设施等情况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方法为:查阅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分析以及逻辑分析等。本文的理论依据为教育部2002年8月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健康第一”理念下,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在“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理念下,南师大公共体育课程的内涵等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了提高。新的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基本得到落实,完成情况良好。其中主要创新与实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南师大教学大纲文本结构的更改,促使教学目标和任务更加明确,考核评价更加合理。其次是运动训练课程班、艺术类课程与“校级精品课程”花样跳绳的开展,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并提升运动技术技能,也带动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最后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有利于学术传承,多媒体技术在课内外的使用,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业务能力有了创造性的发展,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南师大在大学体育内涵建设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仍未到达预期的设想,因此内涵建设还需要继续完善以下几个方面:“健康第一”理念认识不够深刻,体育教学目标着重强调运动技能目标,忽视了“健康第一”理念下运动参与、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领域的目标。体育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开设新型项目和课时比较少,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质量不高,课外活动内容没有针对女生多的特点进行开设,影响“健康第一”理念下运动技能目标的实现。教学方法传统,考核评价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未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忽视了“健康第一”理念下的“以人为本”的内涵。教师队伍中缺少年轻有活力的青年教师;师生配备比不能达标。体育场地设施种类基本齐全,但体育场地年久失修,器材破旧,场馆收费,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刘晶[3](2018)在《实践导向下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研究 ——以A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新的时期,高职院校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切实抓好实践导向下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育提升意义重大。纵观诸多高职院校的实际教育运作,学校往往都把主要资源和主要精力瞄准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学生专业课程,而对于学生同样重要的体育课缺缺少必要的关注和重视。这显然是存在一定弊端的。高职院校的教育必然要围绕就业来开展,作为体育课也不能例外,因此高职体育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模式要切实围绕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的特点和岗位需求来进行设计,做到保障学生健康发展的同时,职业技能亦在体育课的影响下不断优化提升。最终达到学有所成,更好适用于社会的教学目标。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应该做出怎样的改革,怎么才能更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这值得我们重点关注和研讨。本文即以实践导向下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改革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A学院的体育课程进行研究。分析A学院体育课程的现状,包括课程设置、课程评价、师资力量、学生参与度等,在此基础上利用实验法对A学院开设的体育课程进行重新设置。给出了影响高职体育课程及改革的因素探讨,主要探讨了现阶段高职体育课程及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和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策略。在策略中,主要分析了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对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进行提升和优化教学环境,改善体育设备。此外,通过对高职现状的分析,系统的制定一些相应的举措,进一步强化学生体育技能。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有着重要助益。作为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全面的大工程。在改革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需要我们打破传统教学体系,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坚持走创新改革道路,使改革步伐更快,更坚定。

王芙蓉[4](2018)在《大连市义务教育阶段区(市)县体育教研员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研工作是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至今逐渐发展起来的。他是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教研员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学研究、教师的培训以及发展等各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影响重大。本文通过对大连市义务教育阶段区(市)县体育教研员工作的问卷调查,对体育教研机构设置与管理现状、体育教研员队伍的现状、体育教研工作内容的调查与总结进行分析,发现这些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教研室是教学研究机构,并授予教学内容研究、课程设置、教学理念与思想研究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等职能。为充分展现体育教研员教学研究、教学设计、教学指导、课程开发等职能,提高大连市乃至辽宁省学校体育的发展,切实做到为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有关教育部门及时采取应对策略。经过调查结果分析,提出发展对策。研究结论如下:1大连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进修学校没有设立体育教研室,全部是在综合教研部。大连市义务教育阶段区(市)县的教研机构与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合作比较融洽。2体育教研员学历全部达标,专业全部是体育学科专业,年龄分配结构较合理,教学实践经验丰富。但培训情况较差,个别地区编制不够,数量不足。体育教研员选拔机制不够完善,多数体育教研员来源于基层教师,且多是行政任命的形式,无公平性可言。考核主体形式单一,多是单位领导的主观评价,虽然考评内容比较全面,但评价的手段缺少客观公平性。3大连市义务教育阶段区(市)县体育教研员大不部分参与了教改实验与教学督导;组织专题讲座情况开展顺利,且主讲者结构较完善;参与教学设计情况很理想,但缺少自主设计意识。体育教研内容以听(评)课、组织公开课为主,教研活动缺少经费的支持,多元化教研活动相对较少,自身科研情况不是很理想,论文发表的质量也不高。

杨清敏[5](2017)在《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教师自我发展研究》文中指出2017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记者会上提到“双一流”,跻身“双一流”,不仅需要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更需要一流的教师做基石。“十三五规划”提出:提高教育质量,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造能力,完成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体操教师是高校体育院系教师队伍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认识和了解体操教师自我发展情况,对体操教师进一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对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教师自我发展进行相关研究,主要从体操教师对自我认知、自我行动和自我实现的维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得出以下有关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教师自我发展的研究结果:1.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中有15所高校开设有体操课,共46名体操教师,男女比例不均衡,学历层次主要集中在硕士研究生层面,年龄主要集中在40-45岁,大部分体操教师还有晋升职称的空间,体操教师外语水平整体偏低。2.体操教师对自身基本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身健康状态、职业角色、专业能力水平和其他方面的认知情况,对这些方面的认识清晰,能够对自我的认知做出合理的定位。3.体操教师为实现自身发展所采取的行动主要有,在自我发展过程中对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发展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划并且有具体的实施行动;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有一定的行动,但具体成果表现不足,在实际行动上没有较好作为;对自我继续学习和深造大部分表现出愿意参与,同时在行动上都积极争取;都有掌握其他运动技能,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练习。4.体操教师在实现自身价值方面表现出思想与实际相矛盾的情况,对自身需求层次定位过高,而实际所获得的各方面的成就和成果难以满足此种层次需求。5.体操教师在自我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发展特点,身体素质发展全面均衡;较易入门其他运动项目;常年保持竞技能力;严谨认真,规则意识强;安全意识强、心理承受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大;荣誉感表现形式不同;在自我发展过程中受以下因素的影响:体操课课时不断缩减,使教师缺乏外在发展动力;工作压力大;体操教师出现流失现象;职称评定,竞争激烈。针对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教师自我发展的研究结果,提出如下建议:1加强院校领导对体操教师发展的重视程度,有针对性的对体操教师进行培训与再教育,保证培训教育的效果和质量。2加深河南省体操教师对教学改革的深入认识,更新教学理念,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保证教师和学生全面发展。鼓励体操教师参与各级各类学术活动,提高教师科研素养,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提升科研效果和质量。3强化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教师定期对自我发展状态进行审视和反思,对自身发展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并接受客观评价,深入认识自己,对自身各方面发展准确定位。4强化体操教师自我发展动力,建立相关奖惩制度和激励机制,关怀体操教师,将体操自主发展和外部激励相结合提升体操教师的行动能力。5高校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体操课程的重视,更新体操教学理念。适当减少体操教师其他课程课时数,增加举办各级各类体操比赛的次数,充分发挥和体现体操教师在组织管理和执裁等方面的能力,提升体操教师的存在感与存在价值。

俞珍珍[6](2017)在《不同独立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管理的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高等教育内涵。从其办学定位看,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以应用型为主,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更加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我国独立学院体育类人才培养的主要专业,开设数量最多,其教学管理现状与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等四所独立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教学管理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对比分析、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教学管理组织结构、管理队伍、学生考核方式、教师评价制度、教学管理理念、管理手段以及管理特色等为研究内容,并对四所学校的教学管理现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优点与不足,以期为独立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研究结论:在学风、考风建设上,各学校都非常重视,学校管理制度基本健全,总体差距不大;在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设置上,主要受专业设置时间长短和依赖母体高校师资支持的程度,泰州学院和钱江学院两校更为合理;在教师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上,受学校师资队伍专兼职程度影响较大,兼职教师的教学经验相对丰富,但往往缺乏应对独立学院的应用性需求,皖江学院和商学院两校专职教师的比例相对较低;在教学资源上,受所在省份经济水平、政府支持程度,四所学校差距较为明显;在管理观念和管理制度上,每个学校各有特点,值得互相借鉴学习,钱江学院的学生教学管理委员会,不管在教学制度还是教学观念上,都先人一步。

潘桂立[7](2016)在《烟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大多从事职业劳动,他们的体育意识行为对后期的体育意识与行为的养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了解烟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的现状,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烟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进行调查与研究,并针对烟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法或提出相应建议。调查的结果上可以看到,体育意识方面:烟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良好的意识还没有形成,对体育的认识水平还有所欠缺。女生对自身健康的关心程度、健康知识的掌握和了解以及参加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总体上比男生高,低年级高过高年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出发点和体育价值诉求呈多维度、多层次、综合性发展的趋势。烟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每次锻炼持续的时间上都偏低,并且锻炼行为都比较被动;参与的体育项目存在较大分散性,女生多数选择运动强度较低、对抗性偏小的体育项目,而男生则不同;体育锻炼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性,多数学生比较喜欢与同学或朋友一同参与体育活动;怕累、怕受伤,学习压力大、缺少空余时间、缺少运动场所或运动器材、运动技能缺乏等因素是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烟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想要达到的效果、项目的选择很明确。提高全民终身体育意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相对困难的问题,因此学校体育工作者不能仅仅把体育锻炼的目标停留在快乐体育的层面上,更应该考虑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一线的体育工作者应深层次的探究学生的目标需求,以此来提高改进学生的体育观念,把终身体育落到实处。

殷珂[8](2014)在《南京市技工院校体育课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在各个领域的不断改革和深入发展,国家建设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企业普遍存在着“技工荒”,在此背景下,国家提倡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由劳动部门负责的技工院校全国约有3000多所,主要任务是为国家、社会、企业培养具有中级及中级以上技术技能的人才。为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和社会就业需要,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在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中,不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技能,还要有良好的个人综合素质、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体魄,因此身体健康状况显得尤为重要。为促进学生在校期间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防治职业病患,体育教学成为培养合格的技术技能人才不可或缺的课程之一。然而,目前技工院校的体育教学逐渐暴露出与体育教学改革不相符的诸多弊端,而技工院校的学生接受的是就业前教育,专业知识技术性强,独立操作和动手能力要求高,与其他同龄人比,技工院校学生在身体、生理、心理上承受的负荷又有所不同。因此,在技工院校体育教学中,如何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课程,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是新时期对技工院校体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相关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比较,对南京市几所技工院校的体育教学目标、师资力量、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学评价、学生学习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旨在了解南京市几所技工院校体育课现状,旨在为完善、改进、创新技工院校体育教学,同时结合学生职业特点,提高学生体育参与兴趣提出理论依据。研究结论:1.技师学院特有的教学的特点、老师的地位、学生的积极性、课程安排、场地器材等诸多因素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和走向。2.师资力量的缺乏。目前,部分技师学院自然班的教学由于师资力量缺乏,导致教学无法结合工种特点开展教学,并且内容枯燥、教学组织形式、方法单调,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率。以培养体育锻炼习惯、终身体育锻炼理念、防治职业病患为出发点,加强理论知识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体育知识。3.南京市几所技师学院都是近几年分别从高级技工学校升格而成,体育教师缺乏,教师学历、职称状况不太合理、工作量大,对外交流机会少,严重影响技工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应加强业务能力的学习,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素质。4.师资力量的缺乏,应政策上给予支持,切实提高技工院校体育教师的待遇,吸引体育专业的学生投身到技工院校的体育教学中来,弥补体育教师缺口。5.技师学院的经费不足,体育场地、基础设施、器材不理想,无法满足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需要;从上级主管部门到各院校领导,提高体育经费投入,完善和健全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保障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促性多样的教学形式和课外活动的开展。

张志华[9](2014)在《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人才的必然选择,它不但有利于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及其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还有利于推进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改革创新。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等方法,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重新审视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首先对中美高校管理组织机构、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发展历程进行分析,然后通过现状调查对培养过程中涉及的人力资源、内外环境、管理体制和机制及其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从而为形成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为我国及高校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依据。本研究结论如下:1、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处于发展时期,目前由教育部、体育总局等共同管理,且高校内部管理介于独立和非独立之间,其管理急待进一步改革完善。2、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发展历经酝酿初创阶段、探索发展阶段后,现已处于全面发展改革阶段并显示出不均衡发展的态势,且培养高校数量占高校总数量的比重较低、范围较广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除西藏外的较发达地区的重点高校。3、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以高水平运动队为“龙头”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存在问题也不少,但发展趋势良好。科学发展观是现阶段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必须遵循的理念和指导思想。4、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高校是人才培养“链”的重要关节点,也是竞技体育与高等教育最好的“结合点”。高校虽然有着丰富的各种软硬件资源,非常有利于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但目前格局下还不足以独立承担起培养国家竞技体育人才的重任。5、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效益的现实需求将逐渐促成以学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多元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系统。体育和教育系统的“双轨”体制是制约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双轨”体制有利有弊,目前加快包括高校在内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和机制改革,特别是竞赛体制的改革,已成为我国竞技体育结构转型的关键。6、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应树立新的正确的竞技体育观;目前各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呈多元化、多样化态势,不同高校根据各自资源情况采取不同的培养模式,典型的有“体教结合模式”、“一体化模式”、“校企结合模式”等模式。本文构建的“高校基地多元化”模式更能体现以高校为依托多元化、多样化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特点与趋势。

柯威[10](2013)在《乌鲁木齐市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促进教师教育发展是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有效途径。体育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是促进学校体育改革和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非常有必要运用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来指导体育教师的科学发展。本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分层随机抽取乌鲁木齐市七区一县的中学体育教师259人,对其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旨在通过分析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为进一步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教学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提供参考。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乌鲁木齐市中学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整体趋于年轻化。男、女教师比例相差较大,在编女教师少。学历水平基本达标,无非体育专业的教师。职称结构中,存在一部分无职称教师。(2)乌鲁木齐市大部分中学体育教师对专业发展有着明确的计划和端正的动机。教师所在学校开展教研活动较积极,同时教师对教研活动的满意度较高。但是参加展示课评比和教学技能大赛的教师只有半数。(3)乌鲁木齐市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的需求方面,男教师对体育教学知识和运动训练知识的需求较高,而女教师对体育教学知识和技术类知识的需求较高。老教师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术类知识的需求较高。(4)乌鲁木齐市中学体育教师需要提高的专业能力是技术动作师范能力和语言表达及讲解能力。最需要提高和更新的运动技术是健美操与体育舞蹈、篮球运动项目。第二是田径项目中的跳跃类项目,第三是冰雪运动项目。(5)乌鲁木齐市绝大多数中学体育教师对科研工作持认同态度,并且重视科研能力的提高。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方面,其中年轻教师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年长者。但任需要提高制作教学课件的能力。(6)乌鲁木齐市中学体育教师具有端正的专业态度。专业待遇低和升职空间小是影响专业态度的重要因素。(7)乌鲁木齐市中学体育教师近一半人没有参加过继续教育培训,应当加大对中学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力度,并且提供体育教师所需要的培训内容。目前乌鲁木齐市中学体育教师进行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为:教学观摩、培训进修、教学反思、同行交流等。但是,受到学校体育资源的条件限制、领导的支持力度不够、个人经济条件限制、工作任务繁重等因素制约,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体育教师参与专业发展活动。

二、内蒙古民族大学共同课体育教研室师资现状调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蒙古民族大学共同课体育教研室师资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河南省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游泳课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游泳运动作用的相关研究
        1.3.2 游泳课开设的相关研究
        1.3.3 游泳课教学的相关研究
        1.3.4 游泳课师资的相关研究
        1.3.5 游泳课开展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1.3.6 国外高校游泳课的相关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2.2.2 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河南省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游泳课教学现状
        3.1.1 河南省本科院校已开设公共体育游泳课高校
        3.1.2 河南省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游泳课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
        3.1.3 河南省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游泳课教材选用与编制
        3.1.4 河南省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游泳课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3.1.5 河南省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游泳课课时安排与班级设置
        3.1.6 河南省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游泳课教学方法与手段
        3.1.7 河南省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游泳课师资力量
        3.1.8 河南省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游泳课教学条件
        3.1.9 河南省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游泳课学习现状
        3.1.10 河南省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游泳课考核形式
    3.2 河南省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游泳课教学存在问题
        3.2.1 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不完善,重视力度不够
        3.2.2 缺少配套教材,学生课余练习受限
        3.2.3 场馆缺口较大,教学条件不足
        3.2.4 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内容单一
        3.2.5 课时安排不合理,未按照学生水平分班教学
        3.2.6 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手段相对滞后
        3.2.7 存在师资缺口,师资力量薄弱
        3.2.8 学生学习游泳需求高,但对游泳风险认知不足
        3.2.9 游泳课考核形式单一
    3.3 河南省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游泳课教学提升对策
        3.3.1 制定符合本校情况的教学大纲与计划,加强重视
        3.3.2 准备配套教材,增加校内游泳场馆开放频率
        3.3.3 改善场馆设施等硬件条件
        3.3.4 优化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
        3.3.5 适量增加课时,根据学生水平划分班级层次
        3.3.6 改善教学方法及手段
        3.3.7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3.8 引导学生增强对游泳运动的风险认知
        3.3.9 开展多样化考核形式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河南省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游泳课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教师问卷
    附录 B 河南省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游泳课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学生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健康第一”理念下南京师范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绪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健康第一”
        1.3.2 公共体育教学
2 文献综述
    2.1 “健康第一”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2.2 “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有关体育课程改革研究的文献回顾
    2.3 “健康第一”与发展身体素质的相关研究回顾
    2.4 国外体育教育指导思想研究回顾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据统计法
        3.2.5 案例分析法
        3.2.6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南师大公共体育教学发展概况
        4.1.1 南师大着名教育家的体育思想研究
        4.1.2 南师大公共体育课程发展历程回顾
    4.2 “健康第一”理念下南师大公共体育课教学基本情况
        4.2.1 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
        4.2.2 体育教学模式
        4.2.3 公共体育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
        4.2.4 体育课教学方法
        4.2.5 体育课教学考核与评价
    4.3 “健康第一”理念下影响公共体育教学开展的因素
        4.3.1 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4.3.2 体育场地设施及器材条件
        4.3.3 公共体育课教学学生的调查结果分析
        4.3.4 公共体育课教学情况的实证研究
    4.4 “健康第一”理念下他山之石的借鉴
        4.4.1 教学指导思想的比较
        4.4.2 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优缺点比较
        4.4.3 公共体育课程设置合理程度的比较
        4.4.4 体育教学内容的比较
    4.5 “健康第一”理念下南师大公共体育教学现状存在的优点与不足
        4.5.1 “健康第一”理念下体育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及其优点
        4.5.2 “健康第一”理念下教学改革存在的不足之处
    4.6 “健康第一”理念下南师大体育教学改革思路和改革措施
        4.6.1 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思路
        4.6.2 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实践导向下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研究 ——以A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文献述评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实验研究法
2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理论导向与实践导向
        2.1.2 课程与职业教育课程
    2.2 理论基础
        2.2.1 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2.2.2 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价值
        2.2.3 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内容
3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现状分析
    3.1 调查对象
    3.2 调查工具
    3.3 调查结论
        3.3.1 课程目标不明
        3.3.2 课程内容陈旧
        3.3.3 课程实施不佳
        3.3.4 课程评价单一
4 影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原因探讨
    4.1 教学观念与模式落后
    4.2 无法满足学生需求
    4.3 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4.4 教学设施不足
5 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分析
    5.1 A学院概述
        5.1.1 A学院的历史沿革
        5.1.2 A学院的办学条件
    5.2 A学院体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5.2.1 实验对象
        5.2.2 实验方法
        5.2.3 实验内容
    5.3 实验结果分析
        5.3.1 课程设置方面的对比
        5.3.2 课程建设方面的对比
        5.3.3 课程评价方面的对比
        5.3.4 课外锻炼参与度方面的对比
        5.3.5 学生体育素质方面的对比
        5.3.6 师资建设方面的对比
6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策略分析
    6.1 明确教学目标
    6.2 提升教师素质
    6.3 优化教学环境
    6.4 以学生为本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2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3 学生体育科目的兴趣问询表
附录4 领导访谈提纲

(4)大连市义务教育阶段区(市)县体育教研员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我国教研工作的历史及发展
    三、有关教研员工作方面的研究
    四、有关体育教研员工作现状的研究
    五、小结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大连市义务教育阶段区(市)县体育教研机构设置与管理现状
        (一)中小学体育教研机构的组织结构与职责
        (二)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研机构功能设置与管理
    二、大连市义务教育阶段区(市)县体育教研员队伍的现状
        (一)体育教研员队伍的规模
        (二)体育教研员队伍的结构现状
        (三)体育教研员的培训现状
        (四)体育教研员的来源与考评
    三、大连市义务教育阶段区(市)县体育教研工作内容的调查与总结
        (一)体育教学管理的情况
        (二)体育教学研究的情况
        (三)体育教学设计的情况
        (四)体育教学指导的情况
        (五)体育教研工作现状总结
    四、大连市义务教育阶段区(市)县体育教研员工作发展对策
        (一)改进体育教研机构工作
        (二)加强体育教研员队伍的建设
        (三)发挥体育教研员的重要作用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一)体育教研机构设置健全,管理体制完善
        (二)体育教研员队伍建设状况需改善
        (四)体育教研员工作质量有待提升
    二、建议
        (一)加强体育教研机构设置与管理
        (二)提高体育教研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制定科学的选拔与考评机制
        (四)提升体育教研员教研工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教师自我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关于自我发展的研究
        1.4.2 关于教师发展的相关研究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2.2.2 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2.2.4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体操教师自我发展的要素与特点分析
        3.1.1 体操教师自我发展要素分析
        3.1.2 体操教师自我发展特点的分析
    3.2 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教师基本情况
        3.2.1 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教师数量分布与性别比例情况
        3.2.2 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教师教龄和年龄情况
        3.2.3 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教师学历与职称情况
        3.2.4 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教师应用性知识掌握情况
        3.2.5 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教师对体操课开设满意度情况
    3.3 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教师的自我发展情况研究
        3.3.1 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教师的自我认知情况研究
        3.3.2 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教师促进自我发展的行动研究
        3.3.3 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教师自我实现研究
    3.4 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教师自我发展的影响因素
    3.5 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教师自我发展策略研究
        3.5.1 推进体操教学改革
        3.5.2 提升体操教师的自我认知
        3.5.3 给予体操教师自我发展动力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问卷效度专家评价表
    附录B 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教师自我发展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C 体操教师访谈提纲
部分调研照片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不同独立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管理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依据
        1.2.1 推动我国高等教学大众化
        1.2.2 促进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规范性与灵活性
        1.2.3 促进独立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更好的发展
        1.2.4 两地区独立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管理互相学习、借鉴的需要
    1.3 选题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内研究现状
        2.2.2 国外研究现状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对比分析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教学管理基本内容
        4.1.1 人才培养目标
        4.1.2 学风、考风建设
        4.1.3 课程管理
        4.1.4 授课教师教学方式
        4.1.5 授课教师教学内容
        4.1.6 教学资源管理
    4.2 教学管理组织结构和教学管理队伍
        4.2.1 教学管理组织结构
        4.2.2 教学管理队伍
    4.3 学生考核与教师评价制度
        4.3.1 学生考核
        4.3.2 教师评价制度
    4.4 教学管理理念和教学管理手段
        4.4.1 教学管理理念
        4.4.2 教学管理手段
    4.5 教学管理其他方面
        4.5.1 师资队伍建设
        4.5.2 教学管理制度
        4.5.3 教学管理特色
第5章 结论建议与研究不足
    5.1 研究结论
    5.2 建议
    5.3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致谢

(7)烟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相关理论界定
        1.3.1 体育意识
        1.3.2 体育行为
第2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烟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体育意识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3.1.1 烟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体育认知现状分析
        3.1.2 烟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体育态度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3.2 烟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体育行为的现状分析
        3.2.1 烟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课余时间的安排现状
        3.2.2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频次的现状分析
        3.2.3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体育锻炼持续时间的现状分析
        3.2.4 中等职业学校不同年级学生参加体育项目的现状分析
        3.2.5 烟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方式的现状分析
    3.3 影响烟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体育行为的因素分析
        3.3.1 学生自身客观因素
        3.3.2 学校因素
        3.3.3 学生认为影响其体育锻炼的因素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体育意识方面
        4.1.2 体育行为方面
    4.2 建议
        4.2.1 加大专业特点宣传,提高对专业的认知
        4.2.2 加强学校硬件建设
        4.2.3 提高学校软实力
        4.2.4 修改体育成绩评定方法与组成
        4.2.5 培养烟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作者简历

(8)南京市技工院校体育课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的研究现状
        1.2.2 国外的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专家访谈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南京市技工院校体育课教学现状
        3.1.1 体育教学基本现状
        3.1.2 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认识现状
        3.1.3 体育教材采用现状
        3.1.4 体育理论课现状
        3.1.5 体育项目选择现状
        3.1.6 体育成绩考核现状
    3.2 南京市技工院校体育师资情况
        3.2.1 体育教师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情况
        3.2.2 体育教师工作量情况
        3.2.3 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情况
    3.3 南京市 5 所技工院校学生现状
        3.3.1 学生的概况特点
        3.3.2 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程度
        3.3.3 学生对体育教师的期望
    3.4 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状况
        3.4.1 课外体育活动
        3.4.2 学生体育社团
        3.4.3 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
    3.5 南京市 5 所技师学院体育经费及场地器材基本现状
        3.5.1 体育经费
        3.5.2 场地器材
    3.6 南京市 5 所技师学院体育课组织管理现状
4 对策
    4.1 更新观念、重新定位、明确教学目标促进技工院校体育教学改革
    4.2 完善教材,依据未来职业特点安排教学内容,突出职业导向性
    4.3 改进成绩考核方法,重视学生学习过程
    4.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4.5 加大体育经费投入,加强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附录
8 致谢

(9)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研究理论基础
        1.3.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1.3.2 科学发展观
        1.3.3 需求层次理论
        1.3.4 资源基础与依赖理论
    1.4 研究步骤与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有关概念方面的研究
        2.1.1 高校竞技体育
        2.1.2 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
    2.2 有关国内高校竞技体育及其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
        2.2.1 有关国内高校竞技体育方面的研究
        2.2.2 有关国内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方面的研究
        2.2.3 有关国内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
    2.3 有关国外高校竞技体育及其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
        2.3.1 有关国外高校竞技体育方面的研究
        2.3.2 有关国外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地调查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访谈法
        3.2.5 质的研究方法
        3.2.6 个案调查法
4 分析与讨论
    4.1 中美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管理组织机构
        4.1.1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管理组织机构
        4.1.2 美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管理组织机构
        4.1.3 中美两国高校竞技体育管理组织对比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4.2 国内外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发展回顾及启示
        4.2.1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发展历史沿革
        4.2.2 国外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回顾
        4.2.3 国外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对我国的启示
    4.3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调查现状
        4.3.1 我国高校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布局现状
        4.3.2 我国高校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资源、条件与环境
        4.3.3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4.3.4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经验、问题及发展趋势
    4.4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典型案例
        4.4.1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案例——体教结合模式
        4.4.2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案例——一条龙模式
        4.4.3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案例——校企结合模式
        4.4.4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案例——“三结合”模式
    4.5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理论构建与操作思路
        4.5.1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与要素
        4.5.2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理论模型构建与操作思路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乌鲁木齐市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1.4.1 专业
        1.4.2 教师专业化
        1.4.3 教师教育
        1.4.4 教师专业发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访谈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乌鲁木齐市中学体育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3.1.1 年龄结构
        3.1.2 教龄情况
        3.1.3 性别比例情况
        3.1.4 学历情况
        3.1.5 职称结构
        3.1.6 专业结构
    3.2 乌鲁木齐市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3.2.1 乌鲁木齐市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因与形式
        3.2.2 乌鲁木齐市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现状分析
        3.2.3 乌鲁木齐市中学体育教师专业态度现状分析
        3.2.4 乌鲁木齐市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待遇的现状分析
        3.2.5 乌鲁木齐市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地位的现状分析
        3.2.6 乌鲁木齐市中学体育教师专业资源的现状分析
    3.3 乌鲁木齐市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
    3.4 乌鲁木齐市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分析
    3.5 影响乌鲁木齐市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内蒙古民族大学共同课体育教研室师资现状调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南省本科院校公共体育游泳课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D]. 苏君靓. 河南大学, 2020(02)
  • [2]“健康第一”理念下南京师范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D]. 张峰.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3]实践导向下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研究 ——以A学院为例[D]. 刘晶. 湖北工业大学, 2018(05)
  • [4]大连市义务教育阶段区(市)县体育教研员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 王芙蓉. 沈阳师范大学, 2018(11)
  • [5]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教师自我发展研究[D]. 杨清敏. 河南大学, 2017(06)
  • [6]不同独立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管理的对比研究[D]. 俞珍珍. 云南师范大学, 2017(12)
  • [7]烟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D]. 潘桂立. 鲁东大学, 2016(06)
  • [8]南京市技工院校体育课现状与对策研究[D]. 殷珂. 苏州大学, 2014(04)
  • [9]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张志华. 北京体育大学, 2014(04)
  • [10]乌鲁木齐市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 柯威. 新疆师范大学, 2013(06)

标签:;  ;  ;  ;  ;  

内蒙古民族大学体育教研室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