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安全、水概念与水统一的研究与思考

水安全、水概念与水统一的研究与思考

一、水安全、水观念、水统一的研究与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冯朝红[1](2021)在《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西北地区地域广袤,民族众多,是我国重要的战略高地、资源富地和生态屏障。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西北地区面临着严重的缺水和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日益成为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短板”。针对西北地区所面临的严峻水资源压力和生态环境胁迫情势,本文构建了水资源足迹与承载力模型,评价了研究区水资源的供需及其承载力时空分布,从物理流、效用流、贸易流三方面对研究区的作物生产虚拟水变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运用生态系统能值理论对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估。本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阐明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时空格局变化特征。通过分析研究区2000-2018年的土地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以及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变化,发现西北地区城市建设用地一直处于扩张的趋势,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用地主要来自于草地的转变;植被覆盖度较低,大部分区域植被覆盖度在0.5以下,植被NPP处于0-200gC/m2。2000-2018年期间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区域人口数量增加了1685.94万人,GDP增长了 55651.70亿元,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增加了 4541.50、24073.60和27039.20亿元。因此,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较脆弱,应该将改善生态环境与发展社会经济统筹考虑。(2)分析了西北地区水资源供需现状,揭示了西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时空变化特征。2018年西北地区水资源总量为1975.50亿m3,供水总量775.74亿m3,用水总量为928.46亿m3,耗水总量为628.22亿m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46%。构建了西北地区水资源足迹与承载力模型,2000-2018年期间研究区总用水的水资源足迹增长了2735.55hm2,增长率为21.94%,其中塔里木盆地区和准噶尔盆地区水资源足迹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黄河流域区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半干旱草原区、河西内陆河流域区和柴达木盆地区处于基本平稳状态。同时,塔里木盆地区的水资源足迹强度最高,为1.56,说明其水资源利用效率最低;柴达木盆地区水资源压力指数小于1,说明其水资源供需处于可持续利用状态。(3)揭示了大宗农作物的虚拟水时空格局及其演变规律。通过分析研究区六种主要作物的虚拟水物理流、效用流和贸易流,发现虚拟水物理流呈波动上升趋势(黄河流域区除外),其中塔里木盆地区的年均变化率最大,为4.77%;虚拟水效用流的变化呈波动下降趋势(柴达木盆区除外),其中黄河流域区的年均变化率最大,为5.39%;虚拟水贸易流的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黄河流域区除外),其中塔里木盆地区的年均变化率最大,为5.40%。(4)评估了西北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应用能值理论分析了研究区能值投入产出及各分区的区域差异,2000-2018年西北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资率(EIR)均值为1.1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93),说明其经济发展程度较低,农业自然资源没有得到高效利用,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净能值产出率(EYR)均值为1.9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56),说明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向外界输出能值,属于资源输出型系统,在现行贸易体系中将处于不利地位;环境负载率(ELR)均值为3.1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0),说明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承受环境压力较大;能值可持续性指数(ESI)均值为0.61,说明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整体属于不可持续的资源消费型系统。(5)预测了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程度。在水资源量指标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可持续发展能值进行评估,对比分析了调水情景与现状情景两种情景下可持续发展能值差异,得到2000-2018年研究区及各分区现状情景的EIR均值(1.11)、ELR均值(3.11)高于调水情景的EIR均值(0.68)、ELR均值(1.28),现状情景的ESI均值(0.61)低于调水情景的ESI均值(1.49),进一步说明西北地区调入水资源量后的生态系统较之原来更有发展潜力。

杜敏[2](2021)在《烟台水务一体化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沈清基[3](2016)在《基于水安全与水生态智慧的人类诗意栖居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水安全、水生态智慧以及人类诗意栖居内涵的剖析,指出诗意栖居是人类的共同向往,需要高度的生态智慧以及高度的水安全支撑。诗意栖居具有生态内涵,科学并智慧的水观念对人类诗意栖居具有先导作用,有利于水安全体系的构建;揭示水规律并善加利用,是人类诗意栖居的重要基础性机制。

伍珂佳[4](2016)在《水井与文化变迁 ——以邵阳市茶元头村水井为例》文中指出水井对环境及农村生活关联度极高,所蕴含的文化特质浓厚,国人言“井”有背井离乡之“井”,有市井之“井”,有井田之“井”,因而井正是研究生态和文化的理想桥梁。笔者的田野点是邵阳市北塔区茶元头乡茶元头村,该村区位处于城郊地段,2015年的乡镇改革中被合并入了新滩社区,伴随着的还有自来水管网的铺成与通水。就在笔者调查期间,该村落就经历了激烈的社会变迁。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导言,主要论述了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以及相关理论。第二章介绍了田野点的自然和历史背景,了解了水井在茶元头村历史中的重要地位。第三章分析了茶元头村水井的空间分布及地方性凿井知识,进一步分析了发生的生态变迁与水井的关系。第四章从传统水井的文化标识中集体意识的表现人手,对水井进行了功能主义的理解,并在这个理解上分析了水井用水需求、影响聚落空间这些功能的变化所引发的对于乡村集体意识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水井功能变迁研究,将生态和文化联系起来,将传统生计与现代联系起来。随着农村现代化发展,在自来水铺设扩网下,讨论农村水井与人们的生活关系,以及当地人群在与水井相关生态变迁中对文化的建构,进而探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应对生态环境改变中所引发的社会文化的变迁。水井是农村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不仅反映着农村生态及文化,也会对当地的生态、文化有所反馈。研究水井的变迁一方面可以窥探出生态、文化现状,另一方面更很好的展现了乡村社会现状,对当代乡村社会文明建设提供了借鉴。

王超亚[5](2016)在《关中城市群水安全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环境要素。随着全球人口迅速增长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包括水资源短缺、污染在内的水危机已对我国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等均造成了显着影响。对水安全进行评价是有针对性地解决水危机的前提,目前国内对区域及流域水安全评价作了许多富有成效的研究。关中城市群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群,而且地理上与关中平原、渭河流域等地理单元具有很高的重合性。水对于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城市群的持续发展来说,无疑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目前该地区水安全现状总体良好,水资源利用效率在不断提高,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关中城市群水安全和水环境依然面临不小的压力,主要表现为:水资源总量相对不足且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浪费比较严重,无论是农业、工业还是城市生活用水利用效率都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存在很大的差距;水资源污染问题依然严峻;水生态环境脆弱,修复压力大。水安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实现关中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实现水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是西部地区实现经济转型,打造绿色经济的关键。因此,本文以关中城市群为例进行水安全评价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关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对水安全的有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大量研究和学习了前人有关研究成果,对关中城市群五座城市的水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模糊数学方法提出更加注重人文、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水安全评价体系,并利用该模型对关中城市群各个城市的水安全进行了评价。通过对关中城市群各城市水资源安全的评价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关中城市群自2008年至2013年水安全评级由“不安全”、“基本安全”到“安全”,域内水安全态势近年来总体上呈好转趋势,但是内部的协调度和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研究旨在加强水资源的安全预警、唤醒人们的水资源忧患意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与资源的协调发展。

邹燕红[6](2016)在《我国地下水保护的法制研究 ——以取水许可制度为视角》文中指出地下水不可持续的开发与利用方式引发的普遍超量开采现象加剧,严峻的地下水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取水许可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及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现行该制度立法规制缺陷对地下水保护存在一定程度的制约。因此,从完善取水许可制度的层面保护地下水势在必行。分析了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认识取水许可制度在保护地下水水量安全方面的重要性,为确立安全取用地下水树立了基本的理念。从立法角度对目前取水许可制度保护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基础性法制建设进行阐述,对利用取水许可制度保护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制度理念、制度文本与制度运行中存在的立法缺陷进行分析。结合国外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取水许可制度保护立法的情况,从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和环境保护要求相一致的立法角度,提出地下水法律文本规范的科学性承载着的法律的基本价值,完善法律文本规范可以有效实现取水许可制度保护地下水安全及可持续利用。同时,地下水法律制度运行中相关的体系支撑和民主参与的立法规制建设也是促进地下水法律制度良性运行关键因素。

郭唯[7](2016)在《区域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理论及支撑体系研究》文中提出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缩影,二者既对立又统一。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人类对水资源的索取日益加剧,引发了污染、洪涝灾害等问题,又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破解水危机、保障水安全,必须协调好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关系,实现水资源永续利用,走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道路。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是缓解现阶段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正确处理人水关系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此,研究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理论,对区域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在总结分析国内外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相互作用关系及和谐发展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相互机理关系研究。以水资源开发利用为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的纽带,分析归纳了二者相互作用机理,分别从水资源的功能属性和灾害属性分析了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从水资源开发利用角度分析了经济社会对水资源的影响。(2)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理论框架研究。在深入理解和谐发展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确定了和谐发展目标及和谐发展理念,总结了包含和谐评估、和谐调控、和谐平衡在内的和谐发展技术方法,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理论框架。(3)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谐评估研究。利用水资源压力指数确定评估分区,构建了由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开发利用、经济社会发展3个准则层组成的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利用人水和谐量化方法定量评估其发展水平。(4)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谐调控理论研究。从调控目标、调控指导思想、调控原则、调控方法4个方面确立了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谐调控总体思路。根据和谐评估指标之间的联系,明确了调控指标及其关联指标的量化关系,构建了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谐调控优化模型,采用单指标联动和多指标联动方法求解模型,寻求最佳调控方案。(5)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支撑体系研究。从工程支撑到非工程支撑、从强制性支撑到非强制性支撑,构建了由管理、法律制度、经济、技术、宣传教育、水利设施等6部分组成的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支撑体系。(6)将区域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理论应用于河南省。对2000-2013年河南省及18个地市的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程度进行了评估,并从产业结构、用水效率两方面对河南省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行了调控。结果表明,当工业产值比例降低6.1%,用水效率提高10%时,河南省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水平可由0.589提高到0.650,并指出河南省应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增加第三产业比重、增加科技投入。

张帅[8](2014)在《新泰市节水型城市建设规划》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新泰市社会和国民经济建的设飞速发展、人口的迅速膨胀和城市规划区的范围不断扩大,需水要求急剧增加,人们对水资源的认识和关注程度随着水资源的日渐紧缺、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而不断增强,水资源短缺的压力已经影响到新泰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新泰市由于受当地水资源条件的限制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水资源相对缺乏,城市规划区域水资源更为紧缺。科学的管理好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低消耗、高产出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无疑是解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新泰市水资源短缺的主要指导思想。为了对新泰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与科学管理,本论文对新泰市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区域地质与水文地质、水资源现状和变化趋势以及历年的用水管理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统计与分析,按照新泰市水资源的供需态势,依据国家和省市的节水管理法规、政策及相关原则和方法,对新泰市水资源供需态势进行了定量分析和预测:在现状供水能力和用水水平下,进行2015年、2020年和2030年需水预测,缺水量和缺水率都非常严重,若不采取有力措施增加供水、减少需水,提高节水水平,新泰市将面临极端缺水的态势,水资源短缺将严重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全面进行节水型城市建设是解决新泰市缺水问题的关键。为加强新泰市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节约用水管理,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总量控制,并严格限制高耗水项目的建设,对各行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实行定额管理。为实现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战略目标,有必要对新泰市水资源的配置、利用及节水等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分析新泰市供用水态势,掌握用水户的用水节水情况,提升管理效能,为政府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本研究从新泰市实际情况出发,分析现状用水及供需水平衡、节水水平及节水潜力,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问题、节水标准和节水目标、节水措施、重点领域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制定出城镇生活、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城郊农业的基本和推荐两种不同节水力度下的节水方案,并对投资方案、实施效果等进行了评估分析。

吕克军[9](2014)在《水票制:节水型社会治理机制的创新 ——以甘肃省张掖市梨园河灌区西街村为例》文中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工业的高耗水与强污染迅猛发展,区域性的农业生产与生活用水频遭“水荒”。在现阶段,传统的治水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严峻的水资源危机对国家治理能力提出了挑战。十八大首次明确提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强调要将生态文明放在突出位置,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总布局。为此,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节水型社会建设,发挥制度机制建设的核心作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本研究是以河西地区一个村庄的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为研究单位,试图通过一起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诱致性制度变迁为辅的水票制改革为考察对象,在一个有效的制度框架下,解释制度嵌入与本土化变异的内在逻辑。用“过程——事件”的分析路径,描述了西街村水票制改革的来龙去脉。以农民争水(西街村水票制的源起)——水票分水(水权落地的新载体)——水票治水(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博弈纽带)这一事件过程为线索,然后进行恰当地分析与解释,最后得出基本结论。在农村地区,有效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关键在于制度机制建设,须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和社会参与的多元治理制度机制。西街村的实践探索:有效的制度机制建设是水票制运行的关键,在水利资源开发、利用与治理的实践中,建立好国家、市场和社会三者有机结合的节水型社会治理格局,充分发挥市场在水治中的决定性作用,重新审视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实现国家治水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最终实现以制度文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鹿新高[10](2011)在《泰城雨水资源化潜力分析与利用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大量阅读、整理归纳及综合分析国内外有关城市雨水利用研究等方面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研究区域的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研究目标,应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深入系统地研究了泰城雨水资源化利用模式及相关对策。(1)通过对国内外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的发展研究现状、实践应用情况、研究方向、发展趋势可知,雨水资源化利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紧缺的重要课题。(2)通过对泰城城市和社会发展状况的分析,揭示了泰安市城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系统分析了泰城的水资源利用历史、雨水资源化利用现状;在泰安市城市发展规划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与预测了泰城供、需水状况,进行了供需平衡分析。(3)探讨了城市化对城市气候、地表径流、水质、地下水位、防洪除涝以及城市市政建设等方面的影响;依据城市雨水利用的理论,得出了城市雨水可实现利用资源量的潜力模型;研究分析了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模式的约束要求,提出了适合泰城的雨水资源化利用模式。(4)根据泰城的降雨特点,结合潜力计算模型和雨水利用模式对泰城雨水资源化量进行潜力与预测分析,得出了泰城可实现雨水资源量,并对实施该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措施。(5)最后,对论文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本论文以理论方法探讨为主线,以指导实践为目的,对泰城水资源量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这些途径合理利用城市的雨水资源可以增加城市水资源供给及地下水补给,缓解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可为泰安市开展雨水资源化利用和建设国家节水型城市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二、水安全、水观念、水统一的研究与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安全、水观念、水统一的研究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水资源承载力
        1.2.2 虚拟水循环研究进展
        1.2.3 可持续发展能值理论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数据来源
        1.5.3 技术路线
    1.6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7 论文主要创新点
2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2.1 西北地区分区与特征
        2.1.1 西北地区分区划分
        2.1.2 西北地区分区特征
    2.2 西北地区自然概况
        2.2.1 地形地貌
        2.2.2 气候特征
        2.2.3 土壤植被
    2.3 本章小结
3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特征研究
    3.1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时空格局演变
        3.1.1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3.1.2 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3.1.3 NDVI变化分析
        3.1.4 NPP变化分析
    3.2 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分异特征
        3.2.1 人口分布特征
        3.2.2 GDP分布特征
        3.2.3 产业结构分布特征
    3.3 本章小结
4 西北地区水资源供需及承载力时空格局评估
    4.1 西北地区水资源时空分布格局与开发利用分析
        4.1.1 水资源分布格局
        4.1.2 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4.2 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足迹内涵及其模型构建
        4.2.1 水资源承载力与水足迹内涵
        4.2.2 水资源足迹模型介绍
        4.2.3 水资源承载力模型计算
    4.3 西北地区水资源足迹与承载力变化及分布格局
        4.3.1 2000-2018年水资源足迹变化及分布格局
        4.3.2 2000-2018年水资源承载力差异及其演变格局
        4.3.3 2000-2018年水资源赤字(盈余)演变
    4.4 西北地区水资源足迹评价
        4.4.1 水资源足迹强度评价
        4.4.2 水资源压力指数评价
    4.5 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战略对策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大宗农作物的“自然、社会、贸易”虚拟水时空演变分析
    5.1 虚拟水循环过程与计算方法
        5.1.1 西北地区虚拟水循环过程研究
        5.1.2 西北地区虚拟水循环通量计算
    5.2 西北地区大宗农作物生产虚拟水——物理流
        5.2.1 西北地区大宗农产品生产虚拟水计算
        5.2.2 西北地区不同分区大宗农产品生产虚拟水对比分析
    5.3 西北地区大宗农作物单位产量虚拟水——效用流
        5.3.1 西北地区大宗农产品单位产量虚拟水计算
        5.3.2 西北地区不同分区大宗农产品单位产量虚拟水对比分析
    5.4 西北地区大宗农作物虚拟水流动——贸易流
        5.4.1 西北地区不同分区虚拟水流动
        5.4.2 西北地区不同分区虚拟水流动对比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值评估
    6.1 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值计算
        6.1.1 能值理论
        6.1.2 西北地区能值流计算
        6.1.3 西北地区能值指标评估
    6.2 西北地区不同分区能值区域差异分析
        6.2.1 准格尔盆地区域差异分析
        6.2.2 塔里木盆地区域差异分析
        6.2.3 河西内陆河流域区的区域差异分析
        6.2.4 柴达木盆地区域差异分析
        6.2.5 半干旱草原区的区域差异分析
        6.2.6 黄河流域区的区域差异分析
        6.2.7 西北地区不同分区能值差异对比分析
    6.3 西北地区基于水资源量指标的可持续发展能值评估
        6.3.1 基于水资源量指标的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值指标分析
        6.3.2 基于水资源量的西北地区不同分区可持续发展能值分析
        6.3.3 两种情景下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值对比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基于水安全与水生态智慧的人类诗意栖居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水安全
■水生态智慧
■人类诗意栖居
■基于水安全与水生态智慧的人类诗意栖居若干思考
    更新水观念
    揭示水规律

(4)水井与文化变迁 ——以邵阳市茶元头村水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相关理论
第二章 田野点介绍
    第一节 自然环境
    第二节 社会环境
第三章 水井分布体系
    第一节 水井的空间分布
    第二节 地方性凿井技术
    第三节 现代化背景下水井分布的变迁
第四章 水井体系功能的文化解读
    第一节 传统水井文化的内涵
    第二节 用水需求的变迁与集体观念
    第三节 聚落的空间变迁与集体观念
    第四节 水井功能变迁与集体观念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A 田野点图片

(5)关中城市群水安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方法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可能的创新之处
    1.3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研究进展
    2.1 关中城市群
    2.2 水资源管理
    2.3 水安全
        2.3.1 水安全的概念
        2.3.2 水安全的评估
        2.3.3 水安全的对策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关中城市群水资源状况分析
    3.1 关中城市群概况
        3.1.1 自然地理概况
        3.1.2 经济社会概况
    3.2 关中城市群水资源概况
        3.2.1 水资源总体状况
        3.2.2 水资源特点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关中城市群水安全模糊综合评价
    4.1 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4.1.1 指标选取原则
        4.1.2 指标体系的构建
    4.2 水安全评价模型
        4.2.1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4.2.2 权重的确定
    4.3 关中城市群水安全评价
        4.3.1 评价标准的确立
        4.3.2 各指标层隶属度的计算
        4.3.3 模糊综合向量表达
        4.3.4 模糊综合评价
        4.3.5 水安全动态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关中城市群水安全对策研究
    5.1 用制度保障“水安全”
        5.1.1 划定生态红线和水资源红线
        5.1.2 制定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
        5.1.3 完善水资源管理考核与污染问责机制
    5.2 加强区域合作,科学调控用水总量
        5.2.1 健全取用水总量调控监测体系
        5.2.2 区域联动,协调跨地区流域取用水
        5.2.3 科学保护水资源
    5.3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5.3.1 积极引进资金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5.3.2 大力推广节水农业
        5.3.3 推进工业与城市生活用水循环利用
    5.4 加强水安全意识
        5.4.1 建立水安全预警系统,减少灾害损失
        5.4.2 提升监管水平,严格环境执法监管
        5.4.3 加强教育宣传与政策引导,构建全民节水行动格局
    5.5 注重使用经济手段调节水资源
        5.5.1 建立水权交易市场
        5.5.2 推进市场水价改革,利用市场水价杠杆调节供需
        5.5.3 促进虚拟水贸易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6)我国地下水保护的法制研究 ——以取水许可制度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2 取水许可制度对地下水保护的概述
    2.1 地下水利用与保护的法律概况
    2.2“十三五”规划纲要对地下水保护问题的解读
    2.3 取水许可制度下的地下水保护
        2.3.1 取水许可制度
        2.3.2 取水许可制度下地下水保护的必要性
    2.4 我国取水许可制度保护地下水的现状
3 取水许可制度下地下水保护规范的不足
    3.1 现行取水许可制度中地下水保护观念淡薄
    3.2 现行取水许可制度中地下水保护文本规范的缺陷
        3.2.1 地下水保护的规范内容缺乏统一性
        3.2.2 地下水保护的规范内容缺乏针对性
        3.2.3 地下水保护的规范内容缺乏可操作性
        3.2.4 地下水保护规范中权责设定缺乏合理性
    3.3 取水许可制度运行中地下水保护存在的困境
        3.3.1 还未形成统一的制度体系
        3.3.2 民主监督立法规范缺失
4 国外的取水许可法律制度对地下水的保护
    4.1 国外取水许可法律制度地下水保护的现状
        4.1.1 美国:重视保护、严格监管
        4.1.2 澳大利亚:制度完善、注重可持续性
        4.1.3 以色列:立法严密、力行节约
        4.1.4 英国:管理完善、注重生态优先
    4.2 国外取水许可法律制度下地下水保护的相关评析
        4.2.1 加强立法理念
        4.2.2 完善具体的法律制度
        4.2.3 注重制度的实施效果
        4.2.4 强化制度的管理机制
5 取水许可制度地下水保护的法制完善
    5.1 确立环境安全的立法理念
    5.2 完善现行取水许可制度下地下水保护的文本规范
        5.2.1 完善地下水保护的规范统一
        5.2.2 增加地下水保护的针对性内容
        5.2.3 加强地下水保护的可操作性规定
        5.2.4 合理设定地下水保护的主体责任
    5.3 完善取水许可制度运行中地下水保护的建设
        5.3.1 完善地下水保护的取水许可制度体系建设
        5.3.2 加强制度中地下水保护的社会民主参与机制建设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致谢

(7)区域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理论及支撑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亟待解决的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2 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相互作用机理及和谐发展理论框架
    2.1 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相互作用机理分析
        2.1.1 水资源对经济社会的作用
        2.1.2 经济社会对水资源的作用
    2.2 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理论研究
        2.2.1 和谐发展相关知识概述
        2.2.2 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性
        2.2.3 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理论框架
    参考文献
3 区域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谐评估方法
    3.1 评估分区划分
        3.1.1 分区原则
        3.1.2 分区指数
        3.1.3 分区标准
    3.2 和谐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3.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2.2 指标选取方法
        3.2.3 评估指标体系
    3.3 和谐评估方法
    参考文献
4 区域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谐调控理论
    4.1 基本概念
    4.2 调控整体思路
        4.2.1 指导思想
        4.2.2 调控目标
        4.2.3 调控原则
        4.2.4 调控方法
    4.3 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谐调控优化方法
        4.3.1 调控指标确定
        4.3.2 和谐调控优化模型构建
        4.3.3 模型求解
    参考文献
5 区域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支撑体系
    5.1 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支撑体系框架
    5.2 管理支撑
        5.2.1 水务一体化管理
        5.2.2 现代化水资源管理
    5.3 法律制度支撑
        5.3.1 完善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
        5.3.2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5.4 经济支撑
        5.4.1 调整产业结构
        5.4.2 水价水权水市场
    5.5 技术支撑
        5.5.1 水资源信息技术
        5.5.2 污水处理技术
        5.5.3 节水技术
        5.5.4 非常规水利用技术
        5.5.5 水资源监测技术
    5.6 宣传教育支撑
    5.7 水利设施支撑
    参考文献
6 实例应用
    6.1 河南省概况
        6.1.1 基本情况
        6.1.2 经济社会状况
        6.1.3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
    6.2 河南省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谐评估
        6.2.1 数据来源
        6.2.2 评估分区确定
        6.2.3 指标特征值确定
        6.2.4 和谐评估结果
        6.2.5 和谐评估发展水平时空变化分析
    6.3 河南省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谐调控
        6.3.1 调控指标确定
        6.3.2 和谐调控优化模型构建
        6.3.3 模型求解
    6.4 河南省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建议措施
    参考文献
7 结论及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附:个人简历、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1 个人简历
    2 发表的学术论文
    3 参加的研究课题
    4 获得的荣誉奖励
致谢

(8)新泰市节水型城市建设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效节水的要求
    2.1 新泰市建设节水型城市的要求
    2.2 新泰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情况
    2.3 资源与生产力配置布局
    2.4 新泰市经济社会发展对节水的要求
3 新泰市自然经济概述及发展趋势
    3.1 自然地理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气候条件
        3.1.3 河流、水系
        3.1.4 地形地貌
        3.1.5 土壤特征
        3.1.6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3.2 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3.2.1 现状经济状况
        3.2.2 城市规划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
4 现状供用水与供需分析
    4.1 供水现状与供水能力建设规划
        4.1.1 新泰市水资源概况
        4.1.2 现状供水能力
        4.1.3 城市规划区水源地调整和布局规划
        4.1.4 城市规划区供水能力建设规划
    4.2 城市规划区需水预测
        4.2.1 城镇生活需水
        4.2.2 第二产业需水
        4.2.3 第三产业、生态环境需水
        4.2.4 城郊农业需水
        4.2.5 经济社会发展需水总量
    4.3 供需水态势分析
    4.4 解决缺水的主要途径
        4.4.1 工业节水的重点领域
        4.4.2 加大城市供水管网改造
        4.4.3 生活节水方面
        4.4.4 注重城市污水处理回用
        4.4.5 城郊农业节水的重点领域
        4.4.6 健全节水管理制度
        4.4.7 分质供水,优水优用
5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依据
    5.1 规划指导思想
        5.1.1 坚持以人为本
        5.1.2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5.1.3 节水优先
        5.1.4 全社会参与
    5.2 规划原则
        5.2.1 优化配置原则
        5.2.2 节流优先原则
        5.2.3 科技推动原则
        5.2.4 全民参与原则
        5.2.5 综合利用原则
        5.2.6 优先保障原则
        5.2.7 保障发展原则
        5.2.8 综合协调原则
        5.2.9 市场经济原则
        5.2.10 目标导向原则
    5.3 规划依据
        5.3.1 现行的主要法律法规
        5.3.2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5.3.3 主要技术规划文本和技术标准
        5.3.4 新泰市相关规划文件
    5.4 规划范围
    5.5 规划对象
    5.6 规划水平年
6 节水标准与节水潜力
    6.1 节水标准
        6.1.1 城镇生活节水标准
        6.1.2 第二产业节水标准
        6.1.3 第三产业节水标准
        6.1.4 城郊农业节水标准
    6.2 综合节水目标
        6.2.1 总量控制目标
        6.2.2 主要发展目标
    6.3 节水潜力
        6.3.1 城镇生活节水潜力
        6.3.2 第二产业节水潜力
        6.3.3 第三产业节水潜力
        6.3.4 城郊农业节水潜力
7 节水规划
    7.1 城镇生活节水规划
        7.1.1 节水目标与控制指标
        7.1.2 节水方案比选
        7.1.3 节水措施
    7.2 第二产业节水规划
        7.2.1 节水目标与控制指标
        7.2.2 节水方案比选
        7.2.3 节水措施
    7.3 第三产业节水规划
        7.3.1 节水目标与控制指标
        7.3.2 节水方案比选
        7.3.3 节水措施
    7.4 城郊农业节水规划
        7.4.1 节水目标与控制指标
        7.4.2 节水方案比选
        7.4.3 节水措施
8 城市非常规水源利用规划
    8.1 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概况与规划
        8.1.1 青云区第一污水处理厂(新泰污水处理厂)
        8.1.2 新泰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新汶污水处理厂)
    8.2 再生水系统布局原则与规划
        8.2.1 再生水布局原则
        8.2.2 再生水布局规划
    8.3 企业(单位)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利用规划
        8.3.1 要求
        8.3.2 管理规定
    8.4 城市再生水利用原则
        8.4.1 积极促进工业冷却水及杂用水使用城市再生水
        8.4.2 市政杂用水和环境建设要尽可能地使用城市再生水
        8.4.3 逐步建设中水道,使再生水用于生活类其他用水
    8.5 城市再生水利用规划
        8.5.1 近期城市再生水利用规划
        8.5.2 中期城市再生水利用规划
        8.5.3 远期城市再生水利用规划
    8.6 雨水利用原则
    8.7 雨水利用规划
        8.7.1 近期规划
        8.7.2 中期规划
        8.7.3 远期规划
    8.8 非常规水替代率
9 实施效果评价
    9.1 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综合评价
    9.2 总体评价
        9.2.0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9.2.1 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
        9.2.2 改善生态环境
10 结束语
    10.1 研究成果
    10.2 创新点
    10.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水票制:节水型社会治理机制的创新 ——以甘肃省张掖市梨园河灌区西街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缘起与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梳理
    三、研究方法、框架与结构
    四、研究个案村庄
第二章 农民争水——西街村水票制的源起
    一、水票制的起源
        (一) 水从门前过,不浇也是错
        (二) 各人自浇田间水,莫管沟渠活水来
        (三) 河西之水:谁享与谁治的摩擦
        (四) “水荒”: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二、问题倒逼下的水票制改革
        (一) 颁发“水权证”——倒逼下的水权革命
        (二) 成立“农民用水协会”——激发内源动力
        (三) 允许水权自由流转——激活节水型社会
    三、小结
第三章 水票分水——水权落地的新载体
    一、制度设计:水票分水的“指挥棒”
    二、民主理水:水票分水的“一杆秤”
    三、机制建构:水权落地的“护航舰”
    四、西街村水权落地“七年之痒”
        (一) 忧从何来?“放”与“管”的两轮不协调
        (二) 何以解忧?唯有创新
    五、小结
        (一) 使用水资源权利的管理与制度意义
        (二) 政府、市场与群众协同治理的价值
第四章 水票治水——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博弈纽带
    一、乡镇政府的角色和行为选择
    二、村干部的角色和行为选择
    三、村民的角色和行为选择
第五章 总结与思考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二、论文类
致谢

(10)泰城雨水资源化潜力分析与利用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2 城市雨水资源化内涵的界定
    1.3 国内外雨水资源化利用理念与实践
        1.3.1 国外雨水资源化利用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主要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主要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研究内容
    1.7 本章小结
2 泰城基本概况及雨水利用现状
    2.1 泰城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概况
        2.1.1 城区自然地理概况
        2.1.2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2 泰城水资源利用历史与现状
        2.2.1 泰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变迁
        2.2.2 泰城城市发展与供水现状
    2.3 泰城雨水利用现状
    2.4 本章小结
3 泰城水资源供需分析与预测
    3.1 泰安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3.1.1 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
        3.1.2 泰城中心城总体布局
        3.1.3 泰城综合规划
    3.2 泰城需水量分析与预测
        3.2.1 泰城居民生活需水分析与预测
        3.2.2 泰城工业需水量分析与预测
        3.2.3 泰城第三产业、建筑业、生态环境需水量分析与预测
        3.2.4 泰城城郊农业灌溉需水量分析与预测
        3.2.5 不同规划期的泰城需水量分析与预测
    3.3 泰城供水量分析与预测
        3.3.1 泰城水资源供水能力分析
        3.3.2 泰城供水量预测
    3.4 泰城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泰城雨水潜力计算模型与雨水利用模式构建
    4.1 城市化引发的相关雨水问题
        4.1.1 城市化对气候的影响
        4.1.2 城市化对径流的影响
        4.1.3 城市化对降雨径流水质的影响
        4.1.4 城市化对地下水位的影响
        4.1.5 城市化对防洪除涝的影响
        4.1.6 城市化对市政建设的影响
    4.2 城市雨水利用研究的理论基础
        4.2.1 城市雨水利用的土壤学基础
        4.2.2 城市雨水利用的水文学基础
        4.2.3 城市雨水利用的工程学基础
        4.2.4 城市雨水利用的经济学基础
    4.3 城市雨水资源化潜力计算模型
    4.4 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模式
        4.4.1 水资源危机时代背景与城市雨水资源化模式的约束要求
        4.4.2 城市屋面雨水资源化利用模式
        4.4.3 城市路面雨水资源化利用模式
        4.4.4 城市公园或绿地雨水资源化利用模式
        4.4.5 城市小区或学校雨水资源化综合利用模式
    4.5 本章小结
5 泰城雨水利用分析与实施措施
    5.1 泰城降雨量分析与预测
        5.1.1 泰城降雨特点
        5.1.2 泰城降水总量
        5.1.3 泰城雨水资源量预测
    5.2 泰城雨水资源利用潜力计算
        5.2.1 泰城雨水资源利用潜力
        5.2.2 泰城城区可利用雨水资源量
    5.3 雨水利用条件下的泰城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5.4 泰城雨水资源利用的途径
    5.5 泰城雨水资源利用模式实施措施
        5.5.1 选择初期弃流装置
        5.5.2 径流雨水源头截污
        5.5.3 过滤池容积计算
        5.5.4 蓄水池容积计算
        5.5.5 城市雨水输水管网设计
    5.6 泰城雨水资源化利用实施对策
        5.6.1 编制城市雨水利用规划
        5.6.2 健全雨水资源利用法律法规
        5.6.3 制定城市雨水利用技术规范与标准
        5.6.4 构建雨水资源利用市场机制
        5.6.5 加强对城市雨水排放的监管
        5.6.6 加大雨水资源化示范工程建设力度
        5.6.7 深入雨水利用宣传教育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水安全、水观念、水统一的研究与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估研究[D]. 冯朝红.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2]烟台水务一体化管理研究[D]. 杜敏.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1
  • [3]基于水安全与水生态智慧的人类诗意栖居思考[J]. 沈清基. 生态学报, 2016(16)
  • [4]水井与文化变迁 ——以邵阳市茶元头村水井为例[D]. 伍珂佳. 吉首大学, 2016(03)
  • [5]关中城市群水安全评价研究[D]. 王超亚. 陕西师范大学, 2016(05)
  • [6]我国地下水保护的法制研究 ——以取水许可制度为视角[D]. 邹燕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02)
  • [7]区域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理论及支撑体系研究[D]. 郭唯. 郑州大学, 2016(02)
  • [8]新泰市节水型城市建设规划[D]. 张帅. 山东农业大学, 2014(01)
  • [9]水票制:节水型社会治理机制的创新 ——以甘肃省张掖市梨园河灌区西街村为例[D]. 吕克军. 华中师范大学, 2014(08)
  • [10]泰城雨水资源化潜力分析与利用模式研究[D]. 鹿新高. 山东农业大学, 2011(08)

标签:;  ;  ;  ;  ;  

水安全、水概念与水统一的研究与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