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流域水利工程建设成果

珠江流域水利工程建设成果

一、珠江流域水利工程建设成就(论文文献综述)

王宝恩[1](2021)在《凝心聚力谋发展 珠江治水谱新篇》文中研究说明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全面落实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和"三对标、一规划"专项行动部署,总结2020年主要工作和"十三五"珠江水利工作成就,分析当前珠江水利改革发展形势,谋划"十四五"发展蓝图,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

方伟[2](2020)在《多变量视角下珠江流域洪旱灾害时变风险研究》文中认为干旱和洪水是水循环中极具破坏力的复发极值现象,导致全球近一半的自然灾害与1/3财产损失,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造成了持久威胁。近年来,水文气象极值耦合而成的复合事件也频繁发生。与独立的水文气象极值相比,在时间或空间相互耦合的多种极值事件共同作用于承灾体,容易扩大影响范围和强度,引发更加剧烈的社会经济损失,成为升温背景下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研究变化环境下干旱、洪水等多变量时变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珠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围绕生物圈的两大承灾体—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遵循IPCC强调的“风险=灾害发生概率×暴露度×脆弱性”定义,研究变化环境下干旱、洪水和干湿复合事件多变量时变风险分析理论,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采用SPI阈值和超定量洪水抽样法,识别了气象干旱、洪水和干湿复合事件,阐明了各风险胁迫源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在流域西部和东部边缘,气象干旱场次虽然较少,但容易形成持续时间长、烈度大的旱情。在西江(珠江流域防洪重点区域)干支流,洪水历时和洪量在岩滩、西津等水库下游明显衰减,反映水利工程对保障西江流域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近40年间,相邻季节干湿复合事件在珠江流域平均发生21.5次,中东部属于易发区。(2)考虑单变量和两变量相依结构双重非一致性,提出了基于GAMLSS模型的多变量极值事件非一致性频率计算方法。结果表明:考虑历时和烈度属性时,气象干旱超越概率在南盘江西部、红柳江西部和北部局地、东江上游和下游局部(惠州一带)明显较高。流域上游洪峰或洪量超过设计值的概率大;下游更容易出现洪峰和洪量同时超过设计值这一更加不利情况。在中、重度和极端情景下,干湿复合事件重现期分别是2.8、14.2和83.3年。四类复合事件中,持续湿润/干燥发生概率普遍高于相邻季节的干湿转换事件(由干转湿和由湿转干)。(3)在人口经济状况、人类发展水平、水资源压力、地表水域、聚落面积、植被覆盖率等网格化大数据驱动下,构造了多维度指数来评估承灾体的暴露度和脆弱性。人口经济暴露度在全流域呈增长态势(以流域多年平均暴露度0.526为基准,年均增长0.854%),中东部(特别是珠三角)较高。人类社会脆弱性的空间分布与暴露度相反,在全流域呈递减趋势(以多年均值0.256为基准,年均降幅为3.64%)。将生态系统作为承灾体时,生态系统暴露度的空间差异不大;高值区集中在流域西南部和东北部。冬季植被对干旱的脆弱性最高(0.601),比秋季、春季和夏季分别高7.15%、11.3%和15.6%;植被脆弱性在流域中部持续偏高,其次是南北盘江。(4)融合三大风险决定因子,采用NCL空间数据可视化技术和回归分析方法,全面评估了珠江流域洪旱灾害和复合事件的时变风险,绘制了 0.1°高分辨率风险图,揭示了洪旱灾害和复合事件风险的时空演变规律。近40年,流域一半以上(55.10%)地区气象干旱风险缓解,但在南北盘江西北部、红柳江北部和西江中下游-北江-东江交界的连片区域不断加剧。1997~2017年,西江流域洪水风险逐渐减小,以干流中下游最为显着,快速减小的人类社会脆弱性是洪水风险衰减的主导因素。干湿复合事件风险微弱增大(0.286%/yr),以持续湿润增幅最大,随后是由湿转干。空间上,高风险区向南北盘江发展趋势明显;在年内,秋-冬和冬-春季风险增速更快。在气象干旱胁迫下,南北盘江、红柳江、郁江和东江的生态风险明显较高,并在流域东部和西部边缘有所加剧。(5)研究发现,南北盘江是气象干旱、干湿复合事件和受干旱胁迫的生态风险高值区,并在过去数十年间不断加剧,应当成为三类风险的重点管控区域。西江流域下游的洪水风险虽然有缓解趋势,但仍显着高于流域其它站点,依然是洪水风险重点防御河段;粤港澳大湾区所在的珠江三角洲经济高度活跃,在全流域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对应的干旱和生态风险持续较低且在区内大部利好地呈递减态势,但干湿复合事件风险却在流域居首位,应当引起足够关注。

佟欣馨[3](2019)在《传统村落理水的“多水源”策略 ——典型案例空间量化解读》文中研究表明传统村落水利遗产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智慧的缩影。现阶段国内外水利学研究多集中于大型水利工程遗产,较少提及村落级别的治水策略。传统村落理水的相关研究则分散于人居环境、景观园林、旅游规划等建筑学相关领域,成果缺少专注于理水策略的空间量化分析与系统归纳,缺乏从水利学、地理学、生态学等跨学科视角对理水的科学认知与深入解读。基于此现状,本文对全国六十多个保存较为完好的临水村落进行调查研究,结合建筑学、规划学、地理信息学、水利学等理论,通过三维点云与GIS量化分析,梳理传统村落从建村选址至水利设施建设的理水智慧;求同存异,总结传统村落理水的基本模式,验证传统村落水利遗产的系统性与科学性,证明当代传统村落水利遗产的研究与保护价值之所在。研究首先提出“多水源”策略一词,旨在强调古代村落选址对不同气候环境与综合水源需求做出的精确反馈,一般包括穿越微地形的流域性径流、微地形内形成的地表径流、地下水三类及其他细分水源种类。在此策略导向下,整理历史典籍中的理水技法,得到从规划至水利设施建设的完整理水框架。选取具有地域气候与农业特征的典型案例,从宏观到微观对传统村落理水进行深入研究。宏观规划方面,以村落实例为分析对象,从山水关系、水力作用、河流走向等方面分析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临水村落“多水源格局与稳定村址形成”之间的关系,总结村落多水源格局的界定方法,证明全国范围内,多水源格局都是村落良好基址的重要前提。中、微观层面,以分析归纳农耕社会理水治水中重要的防洪、排蓄、灌溉等理水策略为研究目标,村落农田、林区、街巷,水塘、水池等水利相关空间以及水井、闸门等水利设施为研究对象,通过量化模拟分析洪水淹没、水塘排蓄走向、农田灌溉布局等各项指标,证明村落水利工程的科学性与精确性,同时确立传统村落理水技法在各学科领域的重要价值。最后,对不同气候环境下形成的多层次理水系统进行总结归纳,结合前人所作理水研究,提出具有地域特征的基本理水模式图。以此研究成果看当今社会村落水利工程的建设,证明古代理水“多水源”策略的生态性、科学性、系统性、精确性,以期传统村落水利工程的更新与水利遗产的保护能够从中得到启发,查缺补漏,走向具有可持续性的未来。

易越涛,陈军,罗勇强,杨明海,裴少锋,温孟婵,叶荣辉[4](2019)在《新时期珠江流域水利规划工作的认识和思考》文中认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治水兴水政策的强力推动下,珠江水利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水利规划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系统梳理和回顾了珠江水利规划工作情况,深入分析了新时代水利规划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研究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水利规划工作思路,可为进一步完善珠江水利规划体系,加强规划实施监管,指导珠江水利管理与建设提供参考。

路其首[5](2019)在《明代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与农业发展》文中指出水资源是制约西北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一定时期内西北地区人民水资源利用方式,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可深化对该时期人民在水资源利用中体现的智慧与经验的理解,以更好地为现实提供借鉴。自然降水状态下的西北地区,除少数山地之外,绝大部分地区不适宜于农作物生长及农业发展。明代西北地区比现在干冷,降水量比现在小。对水的利用除雨养农业区外则是灌溉区的形成。为了更好地进行研究,将西北地区分为陕北高原、陇中盆地、渭河平原、宁夏平原、秦巴山地、河湟谷地等,各区内自然环境及地表径流不同。农业水资源利用主要为地表水,其中以地表径流为主;地下水次之,地下水或地表积水可作为地表径流的补充。灌溉是利用地表水最主要的方式,明代西北地区的灌溉工程建设在不同地区表现的不同,通过整理不同地区的灌溉工程及其建设方法,其工程特点是:以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为主、兴废较为频繁、军事性因素强、水利技术有一定发展。灌溉工程有不同分类:以投资者分类,分为军事因素的灌溉工程、官民合修和民间自修三种;以引水方式分类,可分有坝引水和无坝引水两种。灌溉工程修建较高的花费、政治环境的不利、引水方式的不同对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灌溉工程建设对农业经济发展影响很深。一是灌溉面积的扩大。边地军镇卫所的屯田活动对耕地面积扩大起到很大作用,但并非水利建设的直接结果。其发展速率主要依靠地理环境及农业发展基础,还包括人口的增减。腹里地区耕地面积在明中后期出现增长,这与农业发展基础、灌溉工程中小型化、政策推行、种植结构改变等有密切关系。不同地区灌溉面积扩大与灌溉工程建设的相关程度也不同,并存在空间与时间差异。二是农业技术的选择。作物引进方面,旱地作物对种植结构改变作用有限,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小且零星分布,大部分地区仍然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水资源利用对作物周期以及包括不同作物的轮作、间作在内的种植结构变化起了一定作用。农业生产工具多样,尤其以水资源利用方面的水车、水磨、船磨的出现为代表,但只是在陇中部分地区出现。农业增产措施中,肥料使用普遍;而以陇中砂田为代表的保水措施是一种创举,但二者更新费用较高。总之,与水资源利用相关的生产工具及生产技术方面未取得重要突破。不同水资源利用途径会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状态,并存在区域性差异。明代西北地区农业经营方式多种并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是肥力保持模式、诱导性技术-制度模式,而肥力保持模式与诱导性技术-制度模式有一定交叉,水资源则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农业经济区域性差异与水资源的区域性差异有紧密相关性,水资源的分布格局深刻影响着农业经济发展格局。总之,通过对明代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与农业发展的探讨上,可供借鉴处是在工程技术创新、农业增产措施、水资源分配、利用的多样化发展趋势上,而不足之处则是水资源利用来源过于单一,水资源利用工具未广泛普及且技术相对滞后,部分地区盲目扩大耕地面积等。当今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仍有一些问题与历史相似,在今后用水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通过一系列相关措施努力达到水资源的合理使用。

叶华新[6](2018)在《广东治河处与珠江治理(1914-1929年)》文中研究表明珠江是广东第一大河流,对其治理的研究是探析广东社会经济文化的一个切入点。1914年,北京政府在广州成立了专门管理珠江水利的机构——督办广东治河事宜处(下简称广东治河处)。本文通过对广东治河处的组织机构、沿革及水利管理职能的梳理、探究,力图对民国初期珠江水利建设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正是有了广东治河处这样专职的水利机构,珠江水利发展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趋势。广东治河处组织机构有别于过去,其通过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相应的规程管理制度,为机构的有效运作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与此同时,通过引进先进的近代水利技术,组织领导了对珠江河道地形、水文、水准的详细勘测,并根据具体观测结果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水利工程计划,逐步完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水利工程,为以后的水利建设积累了丰富而有价值的技术资料。此外,该机构还在珠江航运与港口建设方面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与开发,为发展珠江航运作出了积极有效的贡献。可以说广东治河处对珠江的治理,为珠江治理现代化开启了一段新的征程。广东治河处对珠江的治理与建设,是在当时有限的社会条件下所作的积极的艰辛的探索,其治理方法与措施时至今日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国家全面推行河长制的背景下,通过研究广东治河处对珠江的治理,具有积极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束庆鹏[7](2016)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部署 努力开创流域治水兴水新局面》文中研究表明本次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2016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及水利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回顾2015年珠江水利工作,系统总结"十二五"期间珠江水利发展成就,分析研究当前珠江水利改革发展形势,谋划"十三五"珠江水利发展,安排部署2016年重点工作,积极践行新时期治水思路,努力开创流域治水兴水

李向阳,王保华[8](2015)在《绿色珠江公众开放区功能定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绿色珠江建设近期任务分解方案》明确提出开展桂粤省界水文站、珠江水利大厦、里水实验基地3个绿色珠江公众开放区建设,各开放区所处地理位置、自身条件、职能职责各异,承担开发任务各不相同。结合开放区各自特点,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功能定位,将对开放区的建设和实施提供借鉴。

袁博[9](2014)在《近代中国水文化的历史考察》文中提出水是一种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它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自大禹治水起,中国历史就与水有不解之缘,在这几千年中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把治水放在治国的重要位置,形成治水文化。从这一角度讲,中国历史是一部关于水的历史。因此关于水的研究不可或缺。尤其是在当今水资源紧迫的形势下,中央多次发布文件,号召全社会重视水、解决水问题。选题的研究可为建设提供历史的经验教训,加快水文化的建设步伐。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利益的驱使下,纷至沓来。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惊醒了沉睡已久的中国人。在这炮声的背后,资本主义的先进思想和科学技术也随之东传,与传统国人的守旧、保守思想发生碰撞和冲突,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认识到西方思想的先进性。近代中国社会对水的态度、认识和利用的转变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中国古代历史便形成了具有丰富内容的水文化,不仅形成了一套管理高效的水政系统,保存了大量有关水文的记录,还涌现出诸多杰出的水利着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治水经验。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具有神秘力量,人们把水不断神化,形成各种水神,在日常尤其是水旱灾害发生时便会祭祀、祈佑。除此之外,还形成许多关于水的哲学、文学艺术及建筑、民俗等。这些构成了传统水文化的主要内容。随着鸦片战争后国门的打开,近代中国的水文化内容也日渐体现出科学、现代化的特征。首先是各届政府逐步引进西方制度,形成现代化水政,对水的管理不断规范化。第二,随着教育救国论的兴起和传播,近代教育体系日臻完善,高等教育、实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因此水利教育在晚清出现后,在民国时期逐步确立并发展。不仅各级工科学校课程得到完善,还出现多所专门水利学校,为近代水利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第三,近代水利事业得到发展,不仅近代社会普遍认识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还形成全社会讨论各地水利建设的现象,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水利专家,同时也推动了近代水利科学技术的发展。第四,传统文化中的水神崇拜在科学日兴的近代中国仍继续存在,并体现出新特征。虽然水神信仰在近代逐渐式微,但由于民间信仰的依赖性和根深蒂固性,并不容易消除,从而形成了迷信与科学、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局面。第五,通过发掘近代出版的书籍、报纸、期刊、名人着作等史料,探究近代民众对水的认识的变化。由于西方先进科学知识的传入,民众对水尤其是江河湖海、瀑布等自然事物的形成、变化有了更科学的认识和解读。近代各类报纸、杂志流行,不断向民众传播各类科学常识,其中关于各种形式的水的科学知识、文学作品等改变了人们对水传统认知,也改变了生活习惯,提升了国人素质,表现了中国水学的近代化。最后,作为特殊水体的海洋在近代中国有着重要的地位。近代中国的侵略者都是从海上入侵的,这就促使了近代中国海洋意识的觉醒。加之西方海权思想的传入,近代中国海防、海权思想也得到发展和完善。总之,水文化在近代中国既保留了传统社会的内容,又接纳了西方文化的内容,使水文化在“变”与“不变”中的不断发展。这体现了近代水文化对传统水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对西方近代先进水文化的引进与吸收;也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又体现了近代文化的先进性。在二元文化的影响下,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教育体制、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民间信仰、科学文化等呈现出多元化、近代化的趋势,中国社会也向着现代、文明、科学的方向前进。

吴建新[10](2012)在《民国时期广东的农田水利事业》文中研究说明叙述了民国时期区域性治水方略的出现,和治水权利从士绅向近代国家的转移趋势。在这个基础上采用了水利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的施工组织制度。民国时期为了解决广东的粮食问题,大力兴建各类水利设施,在平原实行筑闸联围,增建堤段;在山区大建各种类型灌溉设施。为此,民国时期广东的农田水利事业取得了超过明清时期的巨大成就。

二、珠江流域水利工程建设成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珠江流域水利工程建设成就(论文提纲范文)

(1)凝心聚力谋发展 珠江治水谱新篇(论文提纲范文)

1 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工作成效
    1.1 凝心聚力,贯穿一条主线
    1.2 聚焦重点,强抓三件大事
    1.3 抢抓机遇,补强重点领域短板
    1.4 动真碰硬,全面强化行业监管
    1.5 真抓实干,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
2 科学谋划“十四五”珠江水利改革发展布局
    2.1 深刻认识“十四五”珠江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2.2 准确把握“十四五”珠江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原则
    2.3 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2.4 加强流域综合管理
3 扎实做好2021年水利工作
    3.1 全力做好巡视整改“三对标、一规划”专项行动
    3.2 坚决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
    3.3 全力推进大藤峡等重大工程建设
    3.4 切实抓好大湾区水安全保障
    3.5 持续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
    3.6 大力推进依法治水管水
    3.7 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3.8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2)多变量视角下珠江流域洪旱灾害时变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ar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非一致性条件下极值事件多变量频率分析
    1.2.2 多元风险因子融合的灾害风险评估
    1.2.3 水文气象极值胁迫下的生态系统风险研究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域与基本资料
2.1 研究区概况
2.2 基本资料 3 非一致性条件下气象干旱时变风险与时空演变规律研究
3.1 概述
3.2 研究方法
    3.2.1 基于游程理论的干旱识别
    3.2.2 干旱事件的合并与剔除
    3.2.3 考虑非一致性的干旱属性边缘分布拟合
    3.2.4 考虑干旱历时-烈度关系非一致性的联合分布模拟
    3.2.5 人口-经济暴露度指数的构建
    3.2.6 承灾体脆弱性指数的构建
    3.2.7 干旱风险的估算
3.3 珠江流域干旱属性的空间分布
3.4 干旱历时-烈度的边缘分布和联合分布
    3.4.1 边缘分布
    3.4.2 联合分布
3.5 考虑单属性和多属性的干旱概率评估
    3.5.1 单属性视角下的干旱超越概率
    3.5.2 两属性视角下的干旱超越概率
3.6 珠江流域人口-经济暴露度的空间格局与年代际变化分析
3.7 干旱胁迫下脆弱性的空间格局与年代际变化分析
3.8 1979-2018年珠江流域干旱风险分析
    3.8.1 单变量视角下干旱风险均值
    3.8.2 两变量视角下干旱风险均值
3.9 近40年珠江流域干旱风险的时空演变规律分析
    3.9.1 单变量视角下干旱风险的时空演变特征
    3.9.2 两变量视角下干旱风险的时空演变特征
3.10 小结 4 西江流域洪水时变风险分析
4.1 概述
4.2 研究方法
    4.2.1 超定量洪水门限值的选取
    4.2.2 考虑非一致性的洪峰、洪量边缘分布与联合分布拟合
    4.2.3 洪水风险评估中的承灾体脆弱性指数构建
    4.2.4 洪水风险的估算
4.3 西江流域洪水属性分析
    4.3.1 超定量洪水的门限值
    4.3.2 洪水属性
4.4 洪峰、洪量的边缘分布与联合分布
4.5 不同峰-量组合下两变量洪水重现期
4.6 1997-2017年西江流域洪水风险分析
4.7 1997-2017年洪水时变风险的演变特征与归因分析
4.8 小结 5 相邻季节干湿复合事件的时变风险分析
5.1 概述
5.2 研究方法
    5.2.1 季节尺度干湿状态的识别
    5.2.2 考虑非一致性的季节降水边缘分布与联合分布模拟
    5.2.3 不同情景下相邻季节干湿复合事件的概率估算
    5.2.4 考虑多重风险因子的干湿复合事件风险估算
5.3 1979-2018年珠江流域干湿复合事件的空间分布
5.4 相邻季节降水的边缘分布与联合分布
    5.4.1 边缘分布
    5.4.2 联合分布
5.5 相邻季节干湿复合事件的频率分析
5.6 1979-2018年相邻季节干湿复合事件的平均风险
5.7 近40年干湿复合事件风险的时空演变规律分析
    5.7.1 干湿复合事件风险的代际变化
    5.7.2 干湿复合事件风险的年均变化量
5.8 小结 6 干旱胁迫下生态系统风险评估
6.1 概述
6.2 研究方法
    6.2.1 降水盈亏与植被状态的定量表征
    6.2.2 植被对干旱的滞后响应时间识别
    6.2.3 植被状态与干旱相依关系的模拟
    6.2.4 概率视角下的植被脆弱性评估
    6.2.5 干旱胁迫下的生态风险估算
6.3 植被活力与降水变化的相依关系分析
6.4 植被对降水变化的滞后响应时间分析
6.5 年内各季节的植被脆弱性分析
6.6 生态系统暴露度分析
6.7 1982-2018年干旱胁迫下生态系统的平均风险
6.8 干旱胁迫下生态风险的时空演变规律分析
    6.8.1 生态系统风险的代际变化
    6.8.2 生态风险的年均变化量
6.9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一、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二、参与的科研项目
三、获奖情况

(3)传统村落理水的“多水源”策略 ——典型案例空间量化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趋于成熟,传统村落理水研究存在缺环
        1.1.2 大型水利遗产引起广泛重视,村落水利遗产保护现状堪忧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研究对象
        1.3.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跨学科研究法
        1.4.3 典型案例归纳法
        1.4.4 实地调查法
        1.4.5 空间数值量化分析法
    1.5 技术路线
        1.5.1 传统村落完整三维数据获取
        1.5.2 基于多源基础资料,完善修正现有数据
        1.5.3 基于三维数据的空间量化分析
        1.5.4 村落“理水”空间量化特征综合评价与验证
    1.6 研究框架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1.1 关于村落的研究概述
        2.1.2 水利遗产与世界灌溉\排水工程遗产(ICID)
    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2.1 传统村落与水相关研究现状
        2.2.2 与“理水”有关的相关研究
        2.2.3“风水理论”相关研究综述
        2.2.4“水利遗产”相关研究综述
        2.2.5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第3章 农耕社会理水的“多水源”策略的由来
    3.1 农耕社会的水需求与水源分类
    3.2 水源与农耕社会区域划分
        3.2.1 水源与地理区域划分
        3.2.2 水源与农耕文明分区
    3.3 多水源影响下的古代理水策略
    3.4 多水源理水策略量化分析框架
    3.5 多水源理水策略指导下的传统村落典型案例
        3.5.1 跨地域村落“多水源”格局典型案例
        3.5.2 村落水功能需求差异下的典型村落
第4章 传统村落选址的“多水源”格局可视化分析
    4.1 湿润区村落多水源格局——以流坑村为例
        4.1.1 湿润区——流坑村的多水源格局
        4.1.2 湿润区凸岸村址形成与多水源格局
    4.2 半湿润区村落多水源格局——以花园村为例
        4.2.1 半湿润区——花园村的多水源格局
        4.2.2 半湿润区凸岸村址形成与多水源格局
    4.3 干旱、半干旱区村落多水源格局——以麻扎村、北长滩村为例
        4.3.1 干旱区——麻扎村的多水源格局
        4.3.2 半干旱区——北长滩村的多水源格局
        4.3.3 干旱、半干旱区绿洲6的形成与多水源格局
    4.4 跨地域传统村落多水源选址策略与选址模式图
        4.4.1 传统村落多水源选址策略概述
        4.4.2 传统村落多水源格局的形成原理概述
        4.4.3 多水源格局选址模式图
第5章 传统村落水利空间设计的科学性解读
    5.1 以农田林区作为滞洪区的防洪策略
        5.1.1 平原型农田的防洪策略可视化分析
        5.1.2 阶梯型农田的防洪策略可视化分析
    5.2 以人工水利作为排蓄主体的防洪策略
        5.2.1 临靠山脉地带湖塘的排蓄功能解读
        5.2.2 以村内人工湖塘为主体的排蓄防洪系统
        5.2.3 农田内陂塘的防洪排蓄功能解读
    5.3 村落防洪排蓄策略的精确性概述
        5.3.1 村落高程设计的精准性概述
        5.3.2 人工水利排蓄系统的精准性概述
    5.4 农田灌溉策略可视化解读
        5.4.1 无坝引水灌溉工程解读
        5.4.2 人工引水灌溉工程解读
        5.4.3 塘渠一体化的农田灌溉系统
    5.5 多水源策略下的传统村落“理水”模式细化图
        5.5.1 单坡型村落理水模式图
        5.5.2 V型村落理水模式图
        5.5.3 岛型村落理水模式图
        5.5.4 理水模式细化图特征总述
第6章 多水源策略对水利遗产保护与更新的启示
    6.1 缺乏生态可持续性的水利工程更新与重建
        6.1.1 追求短期效益的现代水利工程
        6.1.2 破坏水循环系统的现代水利工程
    6.2 多水源策略对水利遗产保护与更新的启示
        6.2.1 古代理水策略的因地制宜——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处
        6.2.2 多水源策略——古代理水对自然的细致考察与尊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梳理
附录B 传统村落基本信息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新时期珠江流域水利规划工作的认识和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流域水利规划回顾
    1.1 20世纪50年代至1979年
    1.2 1979年至20世纪末
    1.3 21世纪以来
2 珠江水利规划面临的形势
    2.1 践行新时期治水方针对水利规划提出新要求
    2.2 把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对水利规划提出新要求
    2.3 解决流域新老水问题对水利规划提出新要求
3 今后流域水利规划工作重点
4 结语

(5)明代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与农业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一) 西北地区
        (二) 水资源
        (三) 农业经济
第一章、西北地区农业水环境
    第一节、自然降水状态下的西北农业及其用水方式
        一、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
        二、明代西北地区的水分状况
        三、西北地区水资源分布
        四、西北地区农业发展中的水资源利用方式
    第二节、明代西北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的主要来源
        一、明代西北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的主要来源
        (一) 地表水
        (二) 地下水
        二、明代西北地区农业利用的地表水
        三、明代西北地区农业利用的地下水
第二章、水资源利用与农业灌溉工程的发展
    第一节、地表水利用与农业灌溉工程发展
        一、渭河平原
        二、陕北高原、陇中盆地
        三、宁夏平原
        四、河西走廊
        五、河湟谷地
        六、秦巴山地
    第二节、地下水利用与农业灌溉工程建设
    第三节、明代西北地区灌溉工程类型及分布
        一、明代西北地区灌溉工程类型
        (一) 以投资者分类
        (二) 以引水方式分类
        二、明代西北地区灌溉工程特点
        (一) 以中小型水利为主
        (二) 兴废较为频繁
        (三) 军事性因素强
        (四) 水利技术有一定发展
        三、明代西北地区灌溉工程分布
    第四节、余论
第三章、水利灌溉与农业发展
    第一节、灌溉工程建设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一、建设花费
        二、引水方式
        三、社会经济与灌溉工程建设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灌溉面积的扩大
        一、军镇卫所屯田面积的扩大
        (一) 陕北高原: 延安府与延绥镇的比较研究
        (二) 宁夏平原与河西走廊
        (三) 河湟谷地
        (四) 其他卫所
        二、腹里耕地面积的扩大
        (一) 渭河平原耕地面积的变化
        (二) 秦巴山地耕地面积的扩大
        三、灌溉面积扩大与水资源利用
        (一) 屯田面积扩大与水资源利用
        (二) 腹里耕地面积扩大与水资源利用
        四、灌溉面积扩大与农业发展
        (一) 灌溉面积扩大与农业发展的时间性
        (二) 灌溉面积扩大与农业发展的空间性
    第三节、农业技术发展
        一、作物引进与种植结构变化
        (一) 经济作物的引进与种植
        (二) 粮食作物的种植
        (三) 种植结构
        (四) 小结
        二、农业工具与增产措施
        (一) 农业工具
        (二) 保水措施
        (三) 小结
第四章、水资源利用与农业发展
    第一节、不同水资源利用途径下的农业发展
        一、灌溉区农业的发展
        二、雨养区农业的发展
        三、农业发展的区域性差异
    第二节、水资源利用与农业发展
        一、农业经营
        二、农业经济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广东治河处与珠江治理(1914-1929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第三节 主要资料来源
    第四节 基本框架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珠江水利发展和广东治河处的成立
    第一节 珠江水利发展历程
    第二节 珠江水患频仍
    第三节 广东治河处的成立
    第四节 民国时期珠江水利治理机构沿革
        一、广东治河委员会时期(1929-1936 年)
        二、珠江水利局时期(1936-1947 年)
        三、珠江水利工程总局时期(1947-1949 年)
第二章 广东治河处与珠江水利工程建设
    第一节 水利测量与查勘
        一、珠江水文测验
        二、珠江水道查勘
    第二节 水利工程计划
        一、西江分段防潦计划
        二、北江分段防潦计划
        三、东江分段防潦计划
        四、各界函请代设计划
    第三节 水利工程实施
        一、重要水闸工程
        二、围基土方护石工程
第三章 广东治河处治理珠江的其他举措
    第一节 疏浚珠江航线
    第二节 疏浚西江都城新滩
    第三节 黄埔港口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部署 努力开创流域治水兴水新局面(论文提纲范文)

1“十二五”期间,珠江水利改革发展成效显着
    1.1 流域治水理念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1.2 流域防洪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
    1.3 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取得新突破
    1.4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
    1.5 流域依法治水管水能力上新台阶
    1.6 流域机构自身能力进一步提升
    1.7 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有效
    1.8 干部队伍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
2 深入领会中央及部党组决策部署,准确把握“十三五”珠江水利面临的形势
3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实现“十三五”珠江水利发展新目标
    3.1“十三五”珠江水利发展主要思路
    3.2“十三五”时期重点工作
4 扎实做好2016年工作,开创流域水利和我委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4.1 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统筹谋划流域水利改革与发展
    4.2 全力做好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
    4.3 加快推进大藤峡工程建设
    4.4 继续做好枯水期水量调度
    4.5 着力推进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
    4.6 全面推进流域依法治水管水
    4.7 积极服务流域民生水利
    4.8 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流域综合管理水平
5 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抓好党风廉政和干部队伍建设
    5.1 发挥各级党组织关键作用,切实开展从严治党工作
    5.2 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主体责任
    5.3 严明纪律规矩,筑牢崇德守纪根基
    5.4 从严从实管理,强化干部队伍建设
    5.5 抓住关键环节,强化廉政风险防控
    5.6 强化监督责任,坚决查处腐败案件
    5.7 践行“三严三实”,不断深化作风建设

(8)绿色珠江公众开放区功能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开放区选择
    1.1 一般原则
    1.2 开放区概况
        1.2.1 桂粤省界水文站公众开放区
        1.2.2 珠江水利大厦公众开放区
        1.2.3 里水实验基地公众开放区
2 功能定位分析
    2.1 桂粤省界水文站公众开放区
    2.2 珠江水利大厦公众开放区
    2.3 里水实验基地公众开放区
3 结论

(9)近代中国水文化的历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水文化
    第一节 中国历代对水资源的管理
        一、历代水官
        二、历代水利法规和制度
    第二节 中国历代对水文的记录和研究
        一、先秦文献中的水文记载
        二、正史中的水文记载
        三、地理着作中的水文记载
        四、历代水利专着
        五、其它着作中的水文记载
    第三节 中国历代水利与农耕文明
        一、治水传说与春秋战国时期水利事业的初步发展
        二、秦汉时期水利工程的蓬勃发展
        三、隋唐时期水利工程的普遍发展
        四、宋元时期水利事业的繁荣
        五、明至清前期的水利成就
    第四节 中国历代水崇拜
        一、水与水神家族、水神神话
        二、历代水神祭祀与水神庙
    第五节 中国历代“水”文学
        一、诸子论水
        二、诗词歌赋中的水
        三、祈雨文
    第六节 其它领域的水文化
        一、水与音乐
        二、水与绘画
        三、水与古典园林
        四、其它方面的“水”
    小结
第二章 近代中国的水政
    第一节 晚清对水资源及利用的管理
        一、晚清河政变化
        二、晚清漕运
        三、晚清水政其它方面的变化
    第二节 民国初期的国家水政
        一、北京政府时期的水政
        二、水政统一之前:南京政府时期的水政
    第三节 南京政府时期全国水利行政之统一
        一、建设委员会的努力
        二、水利行政统一之经过
        三、水政统一之后:南京政府时期的水政
    第四节 民国时期水利行政之评价与思考
        一、水利行政统一之评价
        二、水利行政建设之特点
        三、关于流域管理体制
    第五节 近代水法规
        一、晚清水法规和制度
        二、民国水法规
    小结
第三章 近代中国水教育
    第一节 近代中国水利教育的萌芽与确立(1875—1912)
        一、近代水利教育初露端倪
        二、晚清学制中的水利教育
    第二节 中国近代水利教育的确立(1912—1922)
        一、壬子癸丑学制的出台
        二、实业教育体系中的水利教育
    第三节 中国近代水利教育的发展(1922—1937)
        一、壬戌学制时期(1922—1927)
        二、壬戌学制颁布后相关法规的颁布和修正(1927—1937)
    第四节 抗战时期的中国水利教育(1937—1949)
        一、抗战时期水利教育的发展
        二、战后水利教育事业的艰难发展
    第五节 近代水利教育机构举例
        一、河海工程测绘养成所
        二、河海工程专门学校
        三、河南水利工程专科学校
    小结
第四章 近代中国水利文化
    第一节 近代中国对水利的认识
        一、近代关于水利概念之认识
        二、近代关于水利作用之认识
        三、近代关于水利建设之认识
        四、近代关于古代水利之研究
        五、近代关于西方水利之介绍
    第二节 近代全国水利建设之研究
        一、近代关于各省水利建设之研究
        二、近代关于各流域水利建设之研究
    第三节 近代水利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早期外国传教士的传播
        二、西方新技术的引进及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
        三、聘请国外水利专家
        四、派遣留学生
        五、近代水利技术研究机构的设立
        六、近代关于水利技术书籍的出版
    第四节 近代主要水利人物研究
        一、林则徐兴办水利
        二、左宗棠督办水利
        三、张謇倡导治淮
        四、孙中山与近代水利
        五、李仪祉与近代水利发展
        六、冯玉祥水利实践与水利思想
        七、张含英与黄河治理
        八、近代其他水利专家
    小结
第五章 近代中国的水神崇拜
    第一节 近代中国水神崇拜
        一、晚清时期的水神崇拜
        二、民国时期的水神崇拜
    第二节 近代中国的水旱灾害与水神崇拜
        一、近代水灾和水神崇拜
        二、近代旱灾和水神崇拜
    第三节 近代水神之治水英雄崇拜
        一、近代大禹崇拜
        二、近代李冰与二郎神崇拜
    第四节 近代水神崇拜的社会功用和文化阐释
        一、近代水神崇拜的社会功用
        二、近代水神崇拜的文化阐释
        三、传统与现代撞击下的水神崇拜
    小结
第六章 近代中国的水认知
    第一节 近代国人对“水”的认识
        一、西方传教士对“水”的宣传
        二、近代外文报纸中的“水”
        三、近代国人眼中的“水”
        四、近代关于“水”的书籍
    第二节 近代中国社会对“江”的认识
        一、近代报刊杂志中的“江”
        二、近代报刊杂志中的“扬子江”
    第三节 近代中国社会对“河”的认识
        一、近代报刊杂志中“河”
        二、近代报刊杂志中的“黄河”
    第四节 近代中国社会对“湖”、“瀑”的认识
        一、近代报刊杂志中的“湖”
        二、近代报刊杂志中的“瀑”
    小结
第七章 近代海洋文化
    第一节 近代中国海防思想
        一、鸦片战争时期中国海防思想的萌芽
        二、鸦片战争结束到辛亥革命前中国海防思想的发展
        三、民国时期中国海防思想的缓慢发展
    第二节 近代中国国民海洋意识的觉醒
        一、近代国民海防意识的觉醒
        二、近代国民海权意识的觉醒
    第三节 近代中国社会对“海”的认识
        一、关于“海”的自然常识
        二、近代报刊中关于“海”的文章
    第四节 中国近代海洋科学成就
        一、近代中国海洋学发展概况
        二、近代中国的海洋调查
        三、近代中国的物理海洋学
        四、近代中国的海洋地质学与海洋地理学
    小结
结语:中国水文化之近代化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后记

(10)民国时期广东的农田水利事业(论文提纲范文)

一、珠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与实行
    (一) 区域性的治水方略
    (二) 治水权利的转移及其作用
二、水利新技术应用与工程施工制度
    (一) 雨量、水文观测
    (二) 工程勘测设计与水利工程建设
    (三) 水利建设材料应用与水利工程组织制度
三、各类水利工程建设
    第一, 大型防潦工程的建设。
    第二, 灌溉工程数量增加, 增强了农田的抗旱能力。
    第三, 利用自上而下的水利组织, 加强堤围岁修与堵口复堤。
四、结语

四、珠江流域水利工程建设成就(论文参考文献)

  • [1]凝心聚力谋发展 珠江治水谱新篇[J]. 王宝恩. 人民珠江, 2021(03)
  • [2]多变量视角下珠江流域洪旱灾害时变风险研究[D]. 方伟. 西安理工大学, 2020
  • [3]传统村落理水的“多水源”策略 ——典型案例空间量化解读[D]. 佟欣馨. 天津大学, 2019
  • [4]新时期珠江流域水利规划工作的认识和思考[J]. 易越涛,陈军,罗勇强,杨明海,裴少锋,温孟婵,叶荣辉. 人民珠江, 2019(09)
  • [5]明代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与农业发展[D]. 路其首.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6)
  • [6]广东治河处与珠江治理(1914-1929年)[D]. 叶华新.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2018(12)
  • [7]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部署 努力开创流域治水兴水新局面[J]. 束庆鹏. 人民珠江, 2016(02)
  • [8]绿色珠江公众开放区功能定位研究[J]. 李向阳,王保华. 人民珠江, 2015(05)
  • [9]近代中国水文化的历史考察[D]. 袁博. 山东师范大学, 2014(08)
  • [10]民国时期广东的农田水利事业[J]. 吴建新. 古今农业, 2012(02)

标签:;  ;  ;  ;  ;  

珠江流域水利工程建设成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