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大幅降低成本?

能否大幅降低成本?

一、成本费用还能否大幅削减(论文文献综述)

李强,赵先进[1](2021)在《亏损边缘企业的业绩改善:增加研发抑或削减成本》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选取2011—2019年企业净利润处于亏损边缘的上市企业数据,从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和削减成本费用两个角度分析战略调整是否能改善企业绩效,并进一步探讨企业融资能力和企业所在行业发展状况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并不能改善企业当期绩效,相反会降低企业当期绩效,但是本年增加的研发投入能改善第三年的企业绩效,即存在滞后性;削减成本费用能显着改善当期的企业绩效,但不存在惯性效应;企业融资能力和行业发展前景对企业战略调整的业绩效应产生了显着的调节作用。

高月[2](2021)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T公司财务绩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钢铁行业分支-不锈钢行业作为我国第二产业的重要代表,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对社会工业化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重地。通过查阅《中国钢铁工业年鉴2015》[1]发现我国不锈钢行业存在产能过剩严重、研发投入少、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同质化产品竞争激烈、产业集中度低、产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特大型钢铁企业兼并的现象频发。T公司作为钢铁行业的一份子,为了降低被兼并的可能性,在供给侧改革的大浪潮下,于2016年从自身情况出发,跟随国家政策积极调整其经营战略,站在供应商和客户角度分别实施促进企业平稳发展的改革举措。几年时间过去,T公司的对策成效如何?现如今与同行业公司相比又有哪些差距?基于上述问题,本文首先以供给侧改革与财务绩效评价相关理论为依据,对钢铁行业及T公司改革前现状及改革时措施进行描述;其次,建立了适用于供给侧改革的钢铁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主要运用对比分析法及因子分析法对其改革前后自身财务绩效进行分析,并于与同行业22家企业2014-2019年的财务绩效进行纵向、横向分析比对。通过研究发现T公司在去除库存、财务风险、资本结构以及成本费用方面仍有待加强,对T公司改革举措的成效有所验证,进而提出相对合理且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本文对T公司的财务绩效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一方面,有助于T公司进一步调整其战略方向、制定未来发展对策,以期改善其经营状况。另一方面,为各同行企业以及煤炭等重工行业加速淘汰过剩产能、科学管控库存动态、优化资本结构、增强科研水平、降低成本费用提供了借鉴作用,以便于更好深化和推进供给侧改革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李夏晴[3](2021)在《制造业成本粘性对会计稳健性影响的研究 ——基于管理者行为的调节作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增速放缓,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但目前我国市场中企业竞争不断加剧,市场产品供过于求现象凸显,企业面临居民消费动力不足、资源成本上升等威胁,成本管控愈发重要。有效实现成本管控首先就要正确认识并把握成本习性。在传统的成本变动理论中,成本对于业务量的变化往往被认为是对称的,管理者等可能对成本费用起到主观调节作用的因素被忽略。由此,西方学者通过理论、实证等方法验证了这种不对称成本习性的存在,并据此提出了成本粘性的概念。成本粘性表现出来的是成本收入间不对称的变化关系,它的结果直接体现在企业的利润水平上,并进一步反映企业盈利能力。而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控制或调整会计收益等可最大化管理当局利益的盈余管理行为虽然不会改变企业最终的盈利情况,但是会因改变了盈利等会计信息在不同期间的反映和分布而使会计稳健性得到降低。会计稳健性本身也是公司治理中的一项重要机制,稳健的会计信息是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对维护和稳定市场经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会计稳健性提升的研究仍需深入。而从成本的诱因角度而非利润的结果角度对会计稳健性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提升会计稳健性进行分析研究则是本文所重点关注的方向。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为基础对制造业企业进行成本粘性与会计稳健性内部关联性的分析,同时依据行为金融理论对管理者行为在其中可能发挥的调节作用进行探讨。本文主要以2016—2019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的制造业企业为样本,首先运用ABJ模型对样本企业成本粘性的存在进行验证,并用Balakrishnan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然后通过Weiss模型对成本粘性进行微观层面的计量,并通过改进的Basu盈余股票收益模型衡量会计稳健性,建立模型并通过多元回归等方法对假设关系进行验证。最后,从代理成本和管理者过度自信两方面建立对成本粘性和会计稳健性关系的调节模型,检验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企业在整体上呈现出成本粘性的特征,且成本粘性与会计稳健性呈现显着负相关关系,即企业成本粘性越强,其会计稳健性可能就越差。另外,在对管理者行为细分的代理行为和管理者过度自信两个变量的调节效应检验中均显示,会对成本粘性和会计稳健性之间的负相关性进行负向调节,即当企业代理成本较高或者管理者过度自信现象较为明显时,由于成本粘性引起会计稳健性降低的现象会减弱。最后,依据研究结论,本文分别从正确看待成本粘性,深刻认识会计稳健性;完善成本管控体系,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分周期建立管理者行为的不同培养机制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促进企业的成本管理以及会计稳健性的提升。

邹静[4](2021)在《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5年以来,我国着力推进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任务的提出更是对企业的成本管理和资源配置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有效的成本管理则是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的,成本粘性的提出是对成本性态研究的继承和丰富,揭示了更为贴近现实情况的业务量和成本之间的变化规律。医药行业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在疫情攻坚战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因此,本文将研究范围锁定至医药行业,对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帮助企业管理者更为准确地认识到成本变化规律,并在实际工作中做好成本的预测、计划、控制和反馈工作,助力“降成本”等五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的有效推进和落实。基于此,本文首先结合对管理学和经济学中有关理论的理解,对成本粘性及其变化特征,以及资本结构等四方面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层面的分析,然后利用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首先测定了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存在性,且粘性水平会随着时间跨度的加大而减弱,在业务量变动幅度较大时反而较低。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各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资产负债率较大和较小的情况相比,成本粘性在资产负债率处于适中水平时最低;研发投入强度和资本密集度均与成本粘性呈正相关关系;而公司治理水平与成本粘性呈负相关关系。据此,本文从科学评价成本粘性、充分发挥负债经营对降低成本粘性的积极作用、保证研发投入质量、降低资本密集度过高对成本粘性的负面影响、改善公司治理机制五个方面提出了关于改善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成本管理,降低成本粘性的建议,以期帮助管理者做好成本管控工作,提高成本管理效率,助力企业的长远发展。

李思凝[5](2021)在《平衡计分卡视角下宝钢并购武钢绩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钢铁产业与经济市场、就业民生、工业建设等众多方面都息息相关,为我国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钢铁行业产能过剩、行业集中度低以及钢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也愈发突出。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国家鼓励钢铁行业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来提高行业集中度、优化产业结构。此时在国资委推动下的两家大国有企业——宝钢、武钢的并购事件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以宝钢并购武钢为例进行并购绩效研究,以期为宝钢未来的运营管理提供帮助,也为钢铁行业的并购重组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启示。基于此,本文在平衡计分卡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层次分析法对宝钢并购武钢后公司的绩效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首先,从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中分别选取出具有代表性的绩效评价指标。然后构建两两判断矩阵,通过专家打分来计算各具体绩效指标综合权重。接着,根据各绩效指标并购前后的变化幅度进行赋分和加权计算,得出宝钢并购武钢的并购结果介于较好和好之间的结论。最后,本文针对在分析各个维度具体指标时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分别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提出提高宝钢并购绩效的优化建议:财务维度需增加收入机会、加强两金管控;客户维度需完善营销渠道、持续推进用户服务创新工作;内部流程维度需优化管理流程、强化产销协同、加快公司创新步伐;学习与成长维度需改进激励机制、注重企业员工管理、完善信息系统和致力于推进公司整合。

李张兵[6](2021)在《自主与借重:撒切尔时期英国核威慑力量建设政策研究》文中认为1979—1990年撒切尔执政之时,英国新一代核威慑力量建设处于谋划与决策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苏联核武器的数量及质量,与美国的差距基本拉平,达到战略平衡的相互牵制状态。苏联在战术核力量及常规军事力量方面,对欧洲地区形成的优势,加剧了保守党的战略忧虑。70年代中后期,工党内部对于核战略的态度出现分歧,左翼力量激烈反对拥有核武器,而中、右翼力量坚持要维系英国现有核威慑能力。威尔逊—卡拉汉政府为凝聚工党团结,避免党内核理念分歧公开化,一方面不再过于强调英国核威慑的价值,承诺不对现有核威慑力量进行升级换代,另一方面秘密推进对现役“北极星”导弹弹头系统的改进,并尝试从美国购买新型海基潜射弹道导弹。向来支持英国维持先进核威慑力量的保守党,对工党政府核力量建设政策的“保守性”表达不满。20世纪60年代中期,英国开始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导弹改进项目,直至70年代工党政府执政时,该项目名为“食用马肉”计划。70年代末,该项目虽取得一定进展,但投入经费投入远超预期,在客观上削弱了刚刚执政的撒切尔政府独自研制新型导弹的信心。因此,美苏战略态势变化,工党政府消极的核力量建设政策,独自研制导弹导致的费用剧增,深刻地影响着撒切尔政府对新型核威慑力量建设的决策。撒切尔政府时期,英国核威慑力量发展处于代际更替的过渡期。替代现役“北极星”潜射导弹系统,独立规划新的核威慑力量,被提上议事日程。在规划“北极星”导弹替代之际,撒切尔政府对于未来英国核威慑力量建设拥有多重方案。经过利弊权衡,采用潜射弹道导弹的核威慑力量建设方案,被认为最符合国家利益。美国“三叉戟Ⅰ”型C4导弹是当时性能先进并在美海军服役的潜射导弹,撒切尔政府凭借英美特殊同盟关系,秘密与美国卡特政府达成C4导弹的军售协议。里根政府时期,基于未来经济成本、军事战略以及英美关系等因素,撒切尔政府决定放弃C4导弹而转向购买“三叉戟Ⅱ”型D5导弹。英国核威慑力量建设的现代化政策,一方面体现为独立规划“北极星”导弹替代方案,防止英国在英美核合作中被边缘化,确保英国继续拥有宝贵的战略性核资源,巩固英国的战略地位与大国形象;另一方面体现为,寻求从美国购买先进的“三叉戟Ⅱ”型D5导弹,将增强英国应对苏联核威胁的能力,提升英国在北约体系中的地位,不过这也撕裂了英国社会的安全共识。撒切尔政府在制定核威慑力量建设政策时,通过权衡利弊、试图以最小投入获得最佳收益,达到成本优化目标。对于未来核威慑力量建设,撒切尔政府根据国家利益需要,秉持适度而有效的原则,独立自主地进行谋划。在“三叉戟”导弹军售价格上英美展开了激烈博弈,撒切尔政府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从美国购买“三叉戟”导弹。撒切尔政府替代“北极星”核威慑力量的途径,主要是寻求与他国的合作,但英国无论与法国进行战略武器合作,还是与美国进行战略武器合作,都会产生风险成本。为把风险成本降至最低,在战略武器合作方面,英国最终选择美国而非法国。英国核威慑力量建设的成本优化政策,一方面体现为建设适度有效的核威慑力量,以拥有核威慑的有效性为前提,自主决策并未盲目地求大贪多;另一方面体现为,借助外力以最小经济成本与风险成本,从美国购买“三叉戟”导弹,获得很高的性价比。对于国际核军控谈判,撒切尔政府一方面积极支持美苏两个核大国进行双边会谈,促使两国削减核武器的数量规模,另一方面坚决扞卫自身核武器的临界数量,不愿跨过弃核门槛。英国核威慑力量建设的军控规避政策,体现为撒切尔政府基于现实主义的立场,坚决反对英国单边核裁军,这符合英国国家利益,确保了英国新一代核威慑力量发展的继续推进,也为英国拒绝加入美苏核军控谈判显示了决心。同时,撒切尔政府在无条件参与核军控和拒绝核军控之间,寻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即有前提条件地参与国际核军控,在美苏大规模削减核武器之前,英国坚持维系最低限度的独立核威慑地位。这有利于塑造英国支持军控的国家形象,也能避免英国核力量成为美苏核军控谈判的筹码。自主与借重是撒切尔政府核威慑力量建设政策的基本特征,既体现于该政策蕴含的内容,也体现于该政策制定的过程。一方面,撒切尔政府坚持核威慑力量建设政策制定的独立自主地位,使核威慑力量政策享有优先发展地位,既避免反对党对英国核威慑力量建设政策造成冲击,又警惕美国对英国核威慑力量建设独立性的潜在影响。另一方面,撒切尔政府利用美苏冷战的矛盾,借助或平衡美、苏这两大因素,帮助英国核威慑力量的提升,把苏联威胁作为制定核威慑力量建设政策的正当性借口,以反苏作为英国核威慑力量更新换代的动力,把迎合美国外交作为核威慑力量建设政策的保障,以联美作为英国核威慑力量提升发展的后盾,在此过程中英国争取北约的欧洲国家对核威慑力量建设政策予以支持,为反苏联美创造有利的政治氛围。综合而言,撒切尔政府立足于核威慑的防务战略,独立自主地谋划新型核威慑力量,要不要现代化核威慑力量,如何建设现代化的核威慑力量,以及怎样摆脱美苏核裁军谈判对英国核威慑力量的影响,皆成为政府始终考虑的核心问题。在撒切尔政府谋划新型核威慑力量建设时,美国毫无顾忌地支持英国,是基于自身国家利益需要,对苏联进行权力均衡、威胁均衡与利益均衡的举措;撒切尔政府在进行新型核威慑力量建设时,成功地运用自主与借重的发展路径,既坚持独立自主,又能获得美国支持,源于英美两国在深刻认知与有效化解各自的联盟困境中,寻找到了彼此都能接受的契合点。这就是,美国愿意对英国在自主基础上进行有限支持,英国在对美国进行适度妥协基础上保持独立地位。

常娟[7](2020)在《高新技术企业盈余管理对成本粘性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提出成本费用是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对资源的投入,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能够反映出企业管理者对经营和财务情况的决策,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率和财务情况。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成本管理模式方面的体系还尚不完善,成本费用控制效果也不太理想。研究管理者盈余行为对成本费用变化规律的影响,更清晰的向企业所有者解读了管理者的行为动机,以便于加强监督和防范;同时我们的证据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公司支出的变化,摄取企业高质量的财务信息和会计盈余信息,从而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公司的未来收益或现金流量。国内外从盈余管理角度探讨成本粘性水平的研究起步较晚,尤其在国内,研究角度比较单一,且相关结论较纷杂不适用于具体行业。本文选取能够代表我国科技创新与市场发展的高新技术行业数据进行研究,弥补了现有研究的空缺;同时探索了高新技术企业存在的两种盈余管理行为水平,并比较分析了四种盈余管理动机对于成本粘性水平产生的抑制或强化效果,以新的经验证据充实了相关理论研究,也为企业所有者监督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了线索。本文以沪深两市在2012年之前上市的A股高新技术企业2012-2018年年度财务指标数据作为原始数据进行了盈余管理对成本粘性影响的实证研究。首先,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以委托代理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提出了高新技术企业粘性特征的存在、管理者对两种盈余管理行为的选择偏好、不同动机激励下的成本粘性水平三个假设。然后,以两期总成本对比率的自然对数为被解释变量,两期业务收入对比率的自然对数、两类盈余管理方式水平、四个常见盈余动机为解释变量,对高管薪酬自然对数、员工密集度、连续亏损哑变量进行控制,构建ABJ模型用于假设检验,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差异性检验的方法对变量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检验,并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从不同比较视角检验盈余管理对企业粘性水平的贡献。得出的实证结论如下:(1)我国A股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成本决策过程中普遍存在成本粘性现象。(2)高新技术企业中同时存在两种盈余管理行为,但管理层更倾向于构建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来调节盈余;进一步分析发现高新技术企业较多的采用正向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和进行以操控性生产成本为主要手段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来调增盈余,进而减弱成本粘性。(3)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者有较强的扭亏动机进行调增盈余,这种成本决策行为能够降低成本粘性水平;管理者出于“洗大澡”和利润平滑目的进行的向下调减盈余行为,都对成本粘性水平的增加做出了“贡献”。

古智荣[8](2020)在《混改背景下兖州煤业跨国并购动因及经济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混合所有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各行业国企纷纷响应政策号召进行体制经济的改革,并富有成效,然而对于资源型国企而言,市场化机制改革并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原因在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在国际舞台中适应不同的经济环境而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也是长期以来摆在资源国企面前的现实问题。在这个背景下,一个值得探索的实践性问题由此产生,即如何帮助海外资源国企实现自身脱困提质增效从而强化竞争力,其中的核心问题便是,海外实施混改能为国企带来什么?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海外缺乏政策支持情况下是否适用?海外国企实施混改能否借鉴国内的有效模式?通过实施混改的海外国企能否实现预期的改革效果?当前国内外专家研究更多围绕本土国企改革进行讨论,对海外实践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导向指引。基于此,本文结合兖州煤业跨国并购实施混改的案例,通过梳理有关文献和理论,构建适合具体情况的分析框架,究其动因、改革模式及带来的经济效果,试图从实践行为中总结当前国企海外实施混改的相关借鉴。首先,本文从研究背景出发,提出论文研究的主体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其次,通过梳理海内外研究学者有关混改的相关文献,结合相关理论基础,从而奠定本文多角度的经济效果分析框架;接着,针对兖州煤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剖析其海外实施混改的动因,通过分析其海外混改的路径评价其可行性,并应用分析框架评价兖州煤业由此带来的经济效果;最后,基于前文分析结果得出相关结论,以期赋予类似国际化经营企业启发性思考,从而以点到面引出针对国企混改的相关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探索资源国企海外实施混改的动因及经济效果,对潜在风险进行揭示,并依据前文分析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旨在丰富我国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资源国企海外落实改革工作方面的实践经验,为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其实现方式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

杨欣[9](2020)在《《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的冲突与协调》文中指出贸易自由化的长期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全球关税降低,非关税壁垒得到有效控制,传统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力式微。全球市场最终形成,全球价值链不断整合升级的时代使得货物的跨境流动更加频繁。在此情形下国际贸易中的程序性事项对货物流通造成的阻滞逐渐引起关注。贸易便利化旨在为国际贸易活动创造简便、协调和透明的环境,从而形成贸易程序简化、文件简单化和信息透明化的新型贸易关系。推行贸易便利化、减少进出口和过境的时间成本和规费将带来全球红利几乎成为世界共识。此前其他国际组织和区域性组织推行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存在局限性,《关税及贸易总协定》针对此问题的条款又过于简略。全球贸易环境的改变和现有国际法框架的局限呼唤一部约束力更为广泛的、更有针对性的条约,《贸易便利化协定》应运而生。经过世界贸易组织艰苦谈判与多方角逐,《贸易便利化协定》于2013年通过并最终于2017年2月正式生效。作为多哈回合目前仅有的实质性成果,其拥有不同于此前世界贸易组织其他协定的显着特征,专注于国际贸易中的“非效率性”问题,旨在克服国际贸易中的程序性障碍。《贸易便利化协定》的理论基础和条款内容值得深入研究,而针对其履行的研究则更具现实意义。本文针对《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的冲突与协调问题进行研究,旨在从条约冲突与协调的角度探究其履行过程中的问题,促进其顺利履行。全文分为五章,首先对《贸易便利化协定》的基础理论进行研究,继而探究《贸易便利化协定》与其他条约冲突的缘由、特征,再而研究《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冲突的具体表现及其协调路径,最终从中国与《贸易便利化协定》的关联出发提出中国的应对策略。全文按照此逻辑结构,对《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的冲突与协调展开论证。本文第一章探讨了《贸易便利化协定》的基础理论,界定贸易便利化的概念,根据各国际组织对贸易便利化的定义及其侧重点归纳贸易便利化概念及其特征。厘清其与贸易自由化的关系,贸易便利化脱胎于贸易自由化,与之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在具体内容和国际实践上有与其有诸多不同之处,分析两者区别与联系有利于探讨贸易便利化独有特征并进一步探析《贸易便利化协定》独特之处。同时对贸易便利化的相关理论——全球价值链理论及其与贸易便利化的内在联系进行阐述。此外,第一章还对《贸易便利化协定》对贸易便利化理论的运用进行了研究。《贸易便利化协定》作为贸易便利化理论的新发展,其内容体现出贸易便利化理论体系的内容。第二章从条约冲突与协调视角研究《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冲突的理论基础。通过条约冲突及协调理论的基础研究,提出协调《贸易便利化协定》与其他条约冲突的一般方式。同时,从宏观和具体两个角度指出《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冲突的缘由,从宏观来讲,主要是由于国际法的碎片化导致的。从具体原因来讲,进出口环节《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的冲突主要是由于贸易便利与贸易安全价值目标之间对立引发的。过境环节《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的冲突主要是由于贸易目标与非贸易目标的分歧导致的。在此基础上,指出《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冲突的特征,即冲突表现的多样性、冲突原因的复杂性以及协调方式的差异性。第三、四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通过理论阐述以及比较分析,集中研究《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冲突的具体表现及对应协调路径,根据国际贸易程序的主要环节,主要包含:《贸易便利化协定》进出口程序的便利化规定与相关条约的冲突与协调以及《贸易便利化协定》过境环节的规定与相关条约的冲突与协调。其中,进出口程序的便利化与相关条约的冲突主要是由于《贸易便利化协定》所标榜的贸易便利的价值目标与其他条约中蕴含的贸易安全价值目标的冲突而引发。具体而言,主要包括《贸易便利化协定》与世界海关组织体系中的《SAFE框架》以及与世界贸易组织体系中《SPS协议》《TBT协议》之间的冲突。针对前者,主要运用比例原则以及通过国际组织进行协调,而对于后者,主要通过冲突条款优先原则、后法优于先法原则以及比例原则进行协调,同时发挥条约解释的作用。在过境环节,主要表现为《贸易便利化协定》的过境自由规定与《海洋法公约》第十部分过境自由以及《反假冒贸易协定》对过境货物知识产权执法措施之间的冲突。对于前者,应当运用后法优于先法原则以及比例原则进行协调,针对后者主要运用比例原则以及条约解释进行协调。本文第五章是中国对策研究部分,论述的是面对《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冲突中国的应对策略。中国作为协定的缔约国,负有履行协定的义务,中国面对《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的冲突问题,在国内层面,应当促进国内立法与《贸易便利化协定》相协调,在国际层面,应当提高在相关条约修改上的话语权,促使相关条约的修改与《贸易便利化协定》相衔接。

丁煜[10](2019)在《排污权交易对企业费用粘性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排污权交易作为一种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通过将排污权作为一种商品在市场上流通,充分发挥了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使政府对环境保护的号召不再独立于企业的日常经营,而是真正纳入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之中。在排污权交易市场中,企业能够自主决定排污量,卖出冗余的排污权获取收益或是购进排污权扩大生产规模。因此,排污权交易可能通过影响企业剩余资源的配置作用于企业费用粘性。选取2002—2012年中国金融市场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就排污权交易政策对试点企业费用粘性的因果作用效应进行研究。首先对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与费用粘性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对排污权交易与费用粘性的概念进行界定,以此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理论分析研究了排污权交易对试点企业费用粘性的直接、间接以及异质性影响机制,并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然后,以2007年在中国试点地区开展和实施的排污权交易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排污权交易对试点企业费用粘性的直接影响效应,对实证结果进行平行趋势假说检验、考虑面板交互效应检验、排除其他政策干扰检验和安慰剂检验,并运用传统的ABJ模型对实证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巩固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提炼;进一步以企业的创新专利申请数目作为中介变量,分别运用基于逐步回归法的中介效应模型和基于bootstrap法置信区间估计的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就创新专利申请对排污权交易与试点企业费用粘性提升之间因果关系的影响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并运用工具变量2SLS方法对逐步回归法的回归结果进行内生性检验;考虑排污权交易对费用粘性的异质性影响效应,分别从企业融资约束程度、代理成本和寻租成本三个方面运用分组回归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实证研究所得到的结果,为中国环境权益交易市场的进一步建设提出对策建议,为完善排污权交易市场机制,促进企业进行创新活动提供参考,为洞悉企业成本管理行为,提升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提供依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排污权交易政策的实施显着提升了试点企业的费用粘性,提升效果达67.65%,并且平行趋势假说检验的结果显示政策时点之前实验组和控制组费用粘性的变动趋势相同,在进行面板交互固定效应、排除碳排放交易试点的干扰、安慰剂检验和运用ABJ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都进一步巩固了排污权交易政策与试点企业费用粘性提升的因果关系提炼。(2)基于逐步回归法的中介效应分析和基于bootstrap法置信区间估计的中介效应分析结果都表明:企业创新专利申请是排污权交易提升试点企业费用粘性的中介变量,即排污权交易对试点企业具有显着的创新激励效应,进而提升试点企业费用粘性,在排除内生性问题的干扰后,结论依然显着成立。(3)在异质性影响效应的分析中,企业融资约束越小,排污权交易对试点企业费用粘性的提升效果越明显;企业的代理成本越低,排污权交易对试点企业费用粘性的提升效果越明显;企业的寻租成本越低,排污权交易对试点企业费用粘性的提升效果越明显。在建设全国统一碳排放市场的环境背景下,将宏观的环境权益交易政策——排污权交易与微观的企业费用控制行为纳入同一研究框架下,不仅丰富了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的经济后果,而且为进一步建立全国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体系提供了理论建议和指导,同时拓展了对企业费用粘性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的边际贡献如下:(1)与以往的文献不同,宏观环境政策与企业费用管理的微观行为首次被纳入同一研究框架,为排污权交易的开展影响企业费用粘性的政策效果评估提供了一个新兴市场证据;(2)在建立双重差分模型探讨排污权交易对费用粘性直接影响效应的基础上,运用逐步回归法和基于bootstrap法置信区间估计的中介效应分析方法,明晰了排污权交易通过影响企业创新进而作用于费用粘性的路径,并运用工具变量2SLS方法对逐步回归法的结果进行内生性检验,逐家手工收集了样本上市公司2002—2012年的专利申请数据,力求为排污权交易促进企业创新进而提升企业费用粘性提供可准确量化的证据;(3)分别从融资约束、代理成本和寻租成本的角度,探究排污权交易对费用粘性的异质性影响效应;(4)为保证政策效果评估的有效性,从各个角度,运用多种稳健性检验方法,验证了平行趋势假说和实证结果的稳健性。

二、成本费用还能否大幅削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成本费用还能否大幅削减(论文提纲范文)

(1)亏损边缘企业的业绩改善:增加研发抑或削减成本(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增加研发、削减成本与企业业绩改善
    (二)企业融资能力的调节效应
    (三)行业发展状况的调节效应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二)变量定义
    (三)模型构建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回归分析
五、研究结论

(2)供给侧改革背景下T公司财务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供给侧改革内涵
        2.1.1 供给侧改革概念
        2.1.2 供给侧改革内容
        2.1.3 供给侧改革实施路径
    2.2 财务绩效的概念及评价方法
        2.2.1 财务绩效概念
        2.2.2 财务绩效的评价方法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供求均衡理论
        2.3.2 委托代理理论
        2.3.3 新供给理论
        2.3.4 利益相关者理论
        2.3.5 权变理论
第三章 供给侧改革下的T公司现状分析
    3.1 钢铁行业现状分析
        3.1.1 供给侧改革前钢铁行业现状
        3.1.2 供给侧改革对钢铁行业产生的影响
    3.2 T公司基本情况
        3.2.1 T公司基本介绍
        3.2.2 T公司经营管理情况
    3.3 T公司供给侧改革具体举措
        3.3.1 供应商角度具体举措
        3.3.2 客户角度具体举措
第四章 供给侧改革对T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分析
    4.1 供给侧改革下钢铁行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4.1.1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4.1.2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选取依据
        4.1.3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基于因子分析法
    4.2 供给侧改革前后T公司财务绩效的对比分析
        4.2.1 盈利能力分析
        4.2.2 偿债能力分析
        4.2.3 营运能力分析
        4.2.4 成长能力分析
    4.3 供给侧改革前后T公司财务绩效与同行业的对比分析
        4.3.1 数据来源与样本筛选
        4.3.2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4.3.3 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
        4.3.4 方差贡献率及公因子数的确定
        4.3.5 公因子说明与命名
        4.3.6 因子得分计算
        4.3.7 因子分析结果与评价
    4.4 T公司现阶段财务绩效方面存在的问题
        4.4.1 存货周转能力较低
        4.4.2 坏账发生概率较大
        4.4.3 资产负债率较高
        4.4.4 成本费用偏高
第五章 T公司财务绩效提升建议
    5.1 进一步落实“去库存”任务
        5.1.1 规范存货管理流程
        5.1.2 加强存货库存控制
    5.2 优化应收账款控制管理
        5.2.1 增强销售人员防范意识
        5.2.2 建立客户信用体系
        5.2.3 建立大客户应收款项保理模式
    5.3 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5.3.1 增加融资方式
        5.3.2 建立资本结构评价预警体系
        5.3.3 平衡债务结构
    5.4 保障科研经费支出与降低成本费用
        5.4.1 增强科研能力与优化产品结构
        5.4.2 分类别降低成本
        5.4.3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展望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014—2019 年钢铁上市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数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3)制造业成本粘性对会计稳健性影响的研究 ——基于管理者行为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技术路线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
第2 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成本粘性的研究现状
        2.1.2 会计稳健性的研究现状
        2.1.3 成本粘性与会计稳健性相关研究
        2.1.4 管理者行为与成本粘性、会计稳健性
        2.1.5 文献评述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契约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信号传递理论
        2.2.4 行为金融理论
第3 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制造业企业成本粘性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3.2 管理者行为对成本粘性与会计稳健性关系的影响
第4 章 研究设计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4.2 变量定义
        4.2.1 解释变量
        4.2.2 被解释变量
        4.2.3 调节变量
        4.2.4 控制变量
    4.3 模型构建
第5 章 实证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
    5.2 相关性分析及共线性检验
    5.3 回归模型选择
    5.4 回归及调节效应结果分析
    5.5 稳健性检验
第6 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启示与建议
    6.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五、本文创新点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医药制造业
        二、成本粘性
        三、研发投入
        四、资本结构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委托代理理论
        二、不完全契约理论
        三、效率理论
        四、资本有机构成理论
        五、成本性态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及其影响因素的机理分析
    第一节 成本粘性及其变化特征分析
        一、成本粘性的时间序列特征分析
        二、成本粘性与业务量变动幅度分析
    第二节 成本粘性影响因素的机理分析
        一、资本结构对成本粘性的影响
        二、研发投入对成本粘性的影响
        三、资本密集度对成本粘性的影响
        四、公司治理对成本粘性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假设提出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三、变量设置
        四、模型构建
    第二节 成本粘性测定
        一、成本粘性存在性测定
        二、不同时间跨度下的成本粘性测定
        三、不同业务量变动幅度下的成本粘性测定
    第三节 成本粘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二、相关性分析
        三、回归分析
        四、稳健性检验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证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实证结论
        一、成本粘性在资产负债率处于适中水平时最低
        二、研发投入强度与成本粘性呈正相关关系
        三、资本密集度与成本粘性呈正相关关系
        四、公司治理水平与成本粘性呈负相关关系
    第二节 对策建议
        一、科学评价成本粘性
        二、充分发挥负债经营对降低成本粘性的积极作用
        三、保证研发投入质量
        四、降低资本密集度过高对成本粘性的负面影响
        五、改善公司治理机制
    第三节 研究局限及前景展望
        一、研究局限
        二、前景展望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5)平衡计分卡视角下宝钢并购武钢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文献评述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并购的概念及类型
        二、并购绩效
        三、平衡计分卡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协同效应理论
        二、规模经济理论
        三、平衡计分卡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宝钢并购武钢案例介绍
    第一节 并购背景分析
        一、钢铁行业产能过剩
        二、钢铁行业集中度低
        三、钢铁行业经济低迷
    第二节 并购双方简介与并购概况
        一、宝钢股份简介
        二、武钢股份简介
        三、并购动因分析
        四、横向并购的风险分析
        五、并购过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宝钢平衡计分卡并购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第一节 指标评价体系设计原则
        一、目标一致性原则
        二、全面性原则
        三、可操作性与准确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节 评价指标的选取
        一、财务维度的指标选取
        二、客户维度的指标选取
        三、内部流程维度的指标选取
        四、学习与成长维度的指标选取
    第三节 绩效指标权重的确立
        一、层次分析法简述
        二、层次分析法步骤
        三、绩效指标权重的具体确立
        四、计算指标在评价体系排序权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宝钢并购绩效评价
    第一节 财务维度评价
        一、收入增长
        二、成本改善
        三、资产利用
        四、风险管理
    第二节 客户维度评价
        一、市场占有率
        二、品牌价值
        三、客户满意度
    第三节 内部流程维度评价
        一、运营管理流程
        二、创新流程
        三、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学习与成长维度评价
        一、员工
        二、激励机制
        三、信息系统
    第五节 并购后的整合效应
        一、绩效指标得分
        二、并购绩效的评价结果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宝钢并购武钢绩效的优化建议
    第一节 财务维度优化建议
        一、增加收入机会
        二、加强两金管控
    第二节 客户维度优化建议
        一、完善营销渠道
        二、持续推进用户服务创新工作
    第三节 内部流程维度优化建议
        一、优化管理流程
        二、强化产销协同
        三、加快公司创新步伐
    第四节 学习与成长维度优化建议
        一、改进激励机制
        二、注重公司员工管理
        三、完善信息系统
        四、致力于推进公司整合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自主与借重:撒切尔时期英国核威慑力量建设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框架与内容
    四、研究资料与方法
    五、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英国核威慑力量建设政策的形成背景
    第一节 保守党对苏联核力量发展的担忧
        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核力量的发展
        二、美苏战略核均势的形成
        三、英国对核均衡的反应
    第二节 工党政府的双重核立场
        一、工党核理念的转变
        二、工党政府的核政策
        三、保守党的不满
    第三节 “食用马肉”计划的实施及困境
        一、核威慑与“莫斯科准则”
        二、“食用马肉”计划的起源
        三、“食用马肉”计划的发展及困境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英国核威慑力量建设的现代化政策
    第一节 “北极星”导弹替代方案的独立规划
        一、“北极星”导弹被替代的原因
        二、替代方案的多重选择与利弊权衡
        三、替代方案独立规划的缘由及意义
    第二节 “三叉戟Ⅰ”型导弹的秘密求购
        一、“三叉戟Ⅰ”型导弹军售意愿的达成
        二、“三叉戟Ⅰ”型导弹军售协议的分歧
        三、“三叉戟Ⅰ”型导弹军售的特点
    第三节 “三叉戟Ⅱ”型导弹的适时跟进
        一、英国与“三叉戟Ⅱ”型导弹
        二、英国跟进“三叉戟Ⅱ”型导弹的原因及特点
        三、“三叉戟Ⅱ”型导弹军售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英国核威慑力量建设的成本优化政策
    第一节 适度有效的核威慑力量
        一、适度的核威慑力量
        二、有效的核威慑力量
        三、适度而有效的原因
    第二节 “三叉戟”导弹的优价售卖
        一、美国“三叉戟”导弹的售价
        二、英国对“三叉戟”导弹的议价
        三、高效费比的“三叉戟”导弹军售
    第三节 核威慑力量合作的风险成本
        一、英法核威慑力量合作的收益与风险
        二、英美核威慑力量合作的收益与风险
        三、核威慑力量合作的取舍及其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英国核威慑力量建设的军控规避政策
    第一节 单边核裁军的拒绝
        一、工党与单边核裁军
        二、撒切尔政府对单边核裁军的抵制
        三、拒绝单边核裁军的原因及影响
    第二节 国际核军控的有条件参与
        一、对美苏核军控谈判的支持
        二、有前提条件地参与核军控
        三、国家军控形象的塑造
    第三节 最低限度的独立核威慑
        一、国际核军控暂时的游离
        二、最低限度核威慑的坚持
        三、避免核力量成为美苏谈判筹码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英国核威慑力量建设政策制定过程的特色
    第一节 核威慑力量建设的优先性
        一、核威慑力量的优先发展
        二、核威慑力量优先发展的缘由
    第二节 以苏联威胁论作为借口
        一、核威慑力量建设政策与苏联威胁
        二、核威慑力量建设政策的反苏缘由
    第三节 对美国外交的迎合
        一、核威慑力量建设政策与英国对美外交
        二、英国迎合美国外交的缘由
    第四节 欧洲盟友对英核政策的支持
        一、欧洲盟友对英国核政策的态度转变
        二、欧洲盟友支持英国核政策的原因
    本章小结
结语
    一、核威慑理论视角下的考察
    二、联盟困境理论框架下的分析
    三、现实主义平衡理论视域下的解读
参考文献
后记

(7)高新技术企业盈余管理对成本粘性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 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高新技术企业概念
        2.1.2 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发展
        2.1.3 成本粘性的概念
    2.2 成本粘性文献综述
        2.2.1 成本粘性的存在性研究
        2.2.2 成本粘性的特性研究
        2.2.3 成本粘性的成因研究
        2.2.4 成本粘性的经济后果研究
    2.3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2.3.1 盈余管理的动机
        2.3.2 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
    2.4 盈余管理与成本粘性研究综述
        2.4.1 盈余管理与成本粘性的研究历程与趋势
        2.4.2 应计盈余管理与成本粘性
        2.4.3 真实盈余管理与成本粘性
    2.5 文献评述
第3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成本粘性理论基础
        3.1.1 代理理论
        3.1.2 不完全契约理论
        3.1.3 交易成本理论
    3.2 研究假设
        3.2.1 成本粘性的存在性假设
        3.2.2 盈余管理方式的偏向性假设
        3.2.3 盈余管理动机对成本粘性影响的假设
第4章 实证设计
    4.1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4.2 变量定义
        4.2.1 被解释变量
        4.2.2 解释变量
        4.2.3 控制变量
    4.3 模型构建
        4.3.1 验证成本粘性存在性
        4.3.2 验证盈余管理方式的偏向性
        4.3.3 验证盈余管理动机对成本粘性的影响
第5章 实证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
    5.2 差异性检验
    5.3 回归结果及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混改背景下兖州煤业跨国并购动因及经济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及预期贡献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概述
        2.1.1 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概念界定
        2.1.2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实施途径
    2.2 当前我国国企实施混改现状及跨国并购情况
    2.3 国有企业实施混改有关绩效的界定
    2.4 理论基础
        2.4.1 协同效应理论
        2.4.2 规模经济理论
        2.4.3 市场势力理论
        2.4.4 资源获取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混改背景下兖州煤业跨国并购案例背景概述
    3.1 有关各方背景概况
        3.1.1 兖州煤业简介
        3.1.2 兖煤澳洲情况介绍
        3.1.3 嘉能可相关情况概述
        3.1.4 联合煤炭公司基本情况
    3.2 兖州煤业澳洲经营状况及困境分析
        3.2.1 行业高位连续并购质量欠佳的资产
        3.2.2 长期举债扩张致使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
        3.2.3 公司经营不善且财务费用高昂
        3.2.4 国有股权高度集中导致上市平台功能丧失
        3.2.5 补救措施不具有存续性
    3.3 兖州煤业以并购重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实施混改概述
        3.3.1 兖州煤业以并购重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海外实施混改过程
        3.3.2 兖煤澳洲实施混改后股权架构及相关安排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混改背景下兖州煤业跨国并购动因分析
    4.1 实现资产收购并促使产权优化和弥补市场化缺陷
    4.2 发挥协同效应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4.3 有助于拓宽销售渠道及满足市场环保需求
    4.4 通过资源整合提升亚太市场的话语权与定价权
    4.5 基于全球化布局的需要
第五章 混改背景下兖州煤业跨国并购经济效果分析
    5.1 短期市场反应分析
        5.1.1 股价变动分析
        5.1.2 超额收益率变动分析
    5.2 基于协同效应理论的指标体系分析
        5.2.1 经营协同效应分析
        5.2.2 管理协同效应分析
        5.2.3 财务协同效应分析
    5.3 基于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整体财务绩效分析
    5.4 非财务整合效益分析
        5.4.1 资源储备和市场占有
        5.4.2 基建设施及运输网络
        5.4.3 社区保障和潜在发展能力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案例启示和建议
    6.1 兖州煤业案例启示
        6.1.1 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帮助海外国企脱困提质增效
        6.1.2 以并购重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是开拓海外市场的有效模式
        6.1.3 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均衡各方利益
        6.1.4 持续加强后续资源整合与经营协作带来的经济效果
    6.2 相关对策建议
        6.2.1 国有企业海外扩张应合理选择并购标的
        6.2.2 国有企业可以结合自身需求创设混改途径
        6.2.3 恰当遴选引入的战略合作者
        6.2.4 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机制建立
        6.2.5 积极履行助力混改增益成效的社会责任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9)《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的冲突与协调(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中外研究现状评析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一章 《贸易便利化协定》理论基础及新发展
    第一节 贸易便利化基础理论探究
        一、贸易便利化的基本涵义解析
        二、贸易便利化与贸易自由化的辨识
        三、全球价值链理论与贸易便利化内在联系
    第二节 《贸易便利化协定》对贸易便利化理论的运用
        一、《贸易便利化协定》对贸易自由化理论的运用
        二、全球价值链下的《贸易便利化协定》措施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冲突的缘由与特征
    第一节 条约的冲突与协调
        一、条约冲突的界定
        二、条约冲突协调途径
        三、《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冲突的类型
    第二节 《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冲突产生的缘由
        一、《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冲突产生的宏观原因
        二、《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冲突的具体原因
    第三节 《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冲突的特征
        一、《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冲突表现的多样性
        二、《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冲突原因的复杂性
        三、《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冲突协调方式的差异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贸易便利化协定》关于进出口环节的便利化与相关条约的冲突与协调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安全与便利关系辨析
        一、贸易安全
        二、贸易安全与便利的对立统一关系
        三、贸易安全与便利是否存在优先问题
        四、妥善处理两者关系
    第二节 《贸易便利化协定》进出口环节的条款与世界海关组织条约的冲突
        一、世界海关组织在《贸易便利化协定》中的参与
        二、《SAFE框架》与《贸易便利化协定》产生冲突的原因
        三、《贸易便利化协定》与《SAFE框架》的冲突
    第三节 《贸易便利化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检验检疫协定的冲突
        一、“异化”的TBT、SPS措施与《贸易便利化协定》价值取向之间的矛盾
        二、《贸易便利化协定》与《TBT协议》《SPS协议》具体条款之间的冲突
    第四节 《贸易便利化协定》进出口环节规定与相关条约的协调路径
        一、《贸易便利化协定》与世界海关组织安全规则之间的冲突协调
        二、协调《贸易便利化协定》与世界贸易组织进出口安全监管规则冲突的路径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贸易便利化协定》关于过境环节的便利化与相关条约的冲突与协调
    第一节 国际法中过境自由制度阐释
        一、过境自由国际习惯法属性分析
        二、过境自由属性辨析
        三、过境自由争议的实证研究
        四、《贸易便利化协定》与过境自由国际条约的承接
        五、过境自由国际法保障的发展趋势评析
    第二节 《贸易便利化协定》与《海洋法公约》过境自由的冲突
        一、《海洋法公约》过境自由制度安排及其评析
        二、《贸易便利化协定》对《海洋法公约》过境自由制度继承
        三、《海洋法公约》与《贸易便利化协定》过境自由制度差异及对其桎梏
    第三节 《贸易便利化协定》与《反假冒贸易协定》过境货物知识产权执法措施的冲突
        一、知识产权边境措施相关国际条约沿革
        二、《反假冒贸易协定》知识产权边境措施对《贸易便利化协定》的阻碍
    第四节 《贸易便利化协定》过境程序规定与相关条约的冲突协调路径
        一、《贸易便利化协定》与《海洋法公约》过境自由规则的冲突协调
        二、《贸易便利化协定》与《反假冒贸易协定》过境货物知识产权执法规定的冲突协调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应对《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冲突的策略
    第一节 中国应对《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冲突的必要性
        一、应对《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冲突是中国履约必由之路
        二、应对《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冲突是发挥大国作用必要举措
    第二节 中国应对《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冲突的路径
        一、促进中国国内法与《贸易便利化协定》的衔接
        二、增加中国在相关国际条约修订工作的话语权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作者简介

(10)排污权交易对企业费用粘性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的研究现状
        1.2.2 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的研究现状
        1.2.3 费用粘性的研究现状
        1.2.4 文献评述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排污权交易制度
        1.3.2 费用粘性理论
    1.4 研究框架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本文的技术路线图
        1.4.3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与不足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理论机制
    2.1 排污权交易对费用粘性的直接影响机制
    2.2 排污权交易对费用粘性的间接影响机制
    2.3 排污权交易对费用粘性的异质性影响机制
        2.3.1 基于融资约束程度的异质性
        2.3.2 基于代理成本的异质性
        2.3.3 基于寻租成本的异质性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排污权交易对费用粘性直接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
    3.1 双重差分方法阐述
    3.2 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3.3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3.4 描述性统计分析
    3.5 实证结果与分析
    3.6 附加性检验
        3.6.1 平行趋势假说检验
        3.6.2 考虑面板交互固定效应的影响
        3.6.3 排除其他政策的干扰
        3.6.4 安慰剂检验
        3.6.5 运用ABJ模型的稳健性检验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排污权交易对费用粘性间接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
    4.1 中介效应分析方法阐述
    4.2 基于逐步回归法的中介效应模型设定
    4.3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4.4 实证结果及分析
    4.5 内生性检验
    4.6 基于bootstrap法的中介效应检验及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排污权交易对费用粘性异质性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
    5.1 基于融资约束程度异质性的实证分析
    5.2 基于代理成本异质性的实证分析
    5.3 基于寻租成本异质性的实证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成本费用还能否大幅削减(论文参考文献)

  • [1]亏损边缘企业的业绩改善:增加研发抑或削减成本[J]. 李强,赵先进. 财会通讯, 2021(18)
  • [2]供给侧改革背景下T公司财务绩效研究[D]. 高月.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3]制造业成本粘性对会计稳健性影响的研究 ——基于管理者行为的调节作用[D]. 李夏晴.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影响因素研究[D]. 邹静.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5]平衡计分卡视角下宝钢并购武钢绩效研究[D]. 李思凝.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6]自主与借重:撒切尔时期英国核威慑力量建设政策研究[D]. 李张兵. 南京大学, 2021
  • [7]高新技术企业盈余管理对成本粘性影响的实证研究[D]. 常娟. 天津商业大学, 2020(12)
  • [8]混改背景下兖州煤业跨国并购动因及经济效果研究[D]. 古智荣.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9]《贸易便利化协定》与相关条约的冲突与协调[D]. 杨欣.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10]排污权交易对企业费用粘性影响的实证研究[D]. 丁煜.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能否大幅降低成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