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幽默、关联理论与英语学习

英语幽默、关联理论与英语学习

一、英语幽默、关联理论及英语学习(论文文献综述)

王艺臻[1](2021)在《汉语字谜理解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汉语字谜是以单个汉字为谜底的谜语。字谜的谜面根据汉字音、形、义某一方面的特征,对谜底汉字的间架结构进行了生动多样的描述。针对字谜的语义理解与建构有多种解读,本文采用非字面语言视角来探讨字谜的语义理解机制,将字谜看作一种非字面语言形式,并将谜面的常规语义定义为字谜的字面义,解谜所需的特殊语义定义为字谜的非字面义。字谜既具有非字面语言形式的普遍特征,又在以下两点上显着区别于其他非字面语言类型。第一,字谜的非字面义分别置于谜面与谜底之中,谜面所蕴含的非字面义呈中介作用,点明了解谜的具体规则,将谜面与谜底进行桥接;谜底则是非字面义的最终载体,依据“中介”所提供的规则而形成。谜面中的非字面义“中介”是破解字谜最为关键的线索。第二,字谜的非字面义在本质上属于元语言意义,解谜者需要从元语言范畴上将整字、笔画、部件看作二维平面事物进行切分与重构,才能够顺利获取谜底。以上两点充分体现了字谜作为非字面语言的认知特殊性与复杂性。当前语言学界对字谜的探索几乎均是理论型研究,很难科学直观地表明字谜的在线加工机制;心理学界虽然有一些涉及字谜的实证研究,但几乎均是把字谜当作工具来考察顿悟现象,并未将其视为一种语言现象加以解读。因此,关于汉语字谜理解的认知神经机制尚有许多亟待解决的疑问。本研究主要关注字形字谜与意会字谜。字形字谜需要猜谜者增损离合谜面汉字的形态结构以得到谜底(如“又进村中——树”),意会字谜则是把谜面关键字词同义替换为谜底汉字的构字部件(如“所托非人——魏”)。通过比较两者在构造与理解上的异同,我们可以全面且深入地探究字谜的认知加工机制。本博士论文共有两个研究目标:其一是厘清汉语字谜加工的动态进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其二是构建汉语字谜理解的动态加工模型。对研究目标一的探究基于实验一至实验四。前三个实验均采用眼动追踪技术,其中实验一无启动条件,目的是考察字谜的语义通达进程,并明确字谜认知加工过程的不同阶段;实验二提供了字面语境与非字面语境,探讨不同语境如何制约字谜的语义通达进程;实验三提供了两种启发程度不同的原型字谜,研究原型启发效应如何推进字谜的语义通达进程;实验四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试图发现字谜加工中不同阶段所涉及的神经活动。结果发现,字谜加工中必须首先提取谜面高凸显的字面义,随后才能推理得出解谜所需的低凸显的非字面义。具体来看有三个阶段:(1)字面义加工阶段,即谜面常规义解读阶段。在这一阶段,字谜类型、语境类型等因素不会对加工产生影响,所诱发的神经活动也比较相似,原因在于字谜的谜面通常属于生活中常见的四字短语,认知个体此时仅需展开简单的直义语言加工。(2)字面义与非字面义的竞争阶段。在这一阶段,非字面语境及原型启发条件能够显着推进非字面义的通达,但字面语境可能会阻碍非字面义的通达。(3)非字面义加工阶段,即谜底非常规义获取阶段。这一阶段包括对谜面中非字面义“中介”的确认,以及作为非字面义“载体”的谜底的形成。结果还发现,字谜难度越高,或语境强度越低,从字面义到非字面义“中介”的言语推理过程就越困难,反映语义可预测性程度(N400成分)与语义整合难度(LPC成分)的脑电成分的波幅就越大;而一旦确定了非字面义“中介”,从“中介”到“载体”的空间推理则比较简单,认知个体往往能够顺利地从“中介”过渡到“载体”,各种影响因素几乎不会再对解谜的结果产生影响。通过对两种字谜的认知神经机制进行比较,本研究进一步证明了意会字谜的加工难度高于字形字谜,具体体现在意会字谜的言语推理过程难于字形字谜,前者的非字面义通达晚于后者,前者的原型启发效应弱于后者。研究目标二的实现以研究目标一为基础。我们基于相关理论,综合了过往文献与本研究中的所有实验结果,在博士论文最后提出了字谜理解的动态加工模型,阐释了字谜认知加工的动态进程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关联与互动作用,不仅对汉语字谜这种语言现象本身进行了更为透彻的解析,而且为非字面语言认知研究与人类语言的理解机制研究提供了更为深入、全面的视角。

唐朗[2](2021)在《相声小品类语言节目的话语关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相声小品类语言节目话语的生成和理解与认知紧密相关,本文从话语关联的角度对90个相声小品类语言节目话语的建构情况和受话人的认知情况进行探究,并试图归纳相声小品类语言节目的话语关联策略。通过对文献的收集、筛选、整理和分类,概述关联理论和相声小品类语言节目的研究现状。对选取的90个相声小品类语言节目语料的来源、选取标准、语料特征进行说明,最后对所采用的研究方法逐一阐释。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相声小品类语言节目话语进行描写、分析及探究。首先从话语的物理环境、交际者的背景知识及个人的认知能力三个方面来建构相声小品类语言节目话语的认知语境。其次探究相声小品类语言节目话语的明示—推理模式。将相声小品类语言节目话语中映射推理和经验推理两种明示—推理类型进行细致分类和统计。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分类方式常规推理和非常规推理。分析相声小品类语言节目典型话语中交际双方显性识别和隐性推理的明示—推理过程。在话语关联描写的基础上,对相声小品类语言节目的话语关联策略进行探究,尝试从改变话语认知语境、提升话语关联程度及制造话语关联差异三个方面总结归纳话语关联策略。从改变话语认知语境的角度总结出新信息排除旧信息和背景知识补足明示信息两条策略;从提升话语关联程度的角度总结出说话人增强语境效果和受话人付出额外推理努力两条策略;从制造话语关联差异的角度总结出有意造成关联差异和无意造成关联差异两条策略。最后总结全文有关相声小品类语言节目话语关联的结论,指出语料选择和问卷调查两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

陆荟宇[3](2021)在《从中国大学生理解英文情景喜剧中的幽默障碍看二语习得 ——以《老友记》为例》文中指出幽默的语言是体现高情商与哲理的艺术,它让平淡的对话变得富有乐趣。在第二语言学习者与该语言母语者交际时,常见到的现象是母语者颇有兴致地讲了一段好笑的故事,第二语言学习者似懂非懂地点头不知如何回答。因此本文想要探索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并且试图寻找解决方案,希望我国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在未来的第二语言交际中可以使用更加多元的语言表达方法。本文共有四个部分,以跨文化交际中的幽默语言学理论知识为基础,提出了三个关于不同的语言学习者对于理解西方情景喜剧中言语幽默是否存在障碍的问题,选择西方经典情景喜剧作品中的幽默桥段,通过剪辑制作成调查问卷。将中文版调查问卷发放给中国大学生群体,将英文版问卷以网页链接的形式发给海外以英语为母语和第二语言的人群。将各数据收集后分类整理,并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大学生对于第二语言中幽默言语的理解程度距其他国家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母语者的理解程度有1-2级的差距。最后文章从汉英思维差异、表达习惯,母语迁移和其他主观与客观方面讨论了产生这一理解障碍的原因,并且结合数字时代最新的理论知识联结主义探索解决办法。

王梦莉[4](2021)在《语用翻译观下违反合作原则会话的维译研究 ——以《红楼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格莱斯(Grice)1967年提出“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其中包括量、质、关系、方式四项准则,并指出交际的双方要采取合作态度并遵循合作原则下的相关准则。合作原则与会话含义理论皆是语用学研究的重点之一,违反合作原则的会话通常具有会话含义,这种含义具有可取消性、非规约性、不确定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使违反合作原则会话成为维译中的重难点。违反合作原则的会话普遍存在于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现实交际场景中,因此探究一套适用于违反合作原则会话维译的方法策略十分必要。本文在语用翻译观的理论框架下,通过从违反量准则、违反质准则、违反关系准则、违反方式准则这四个方面,对《红楼梦》中违反合作原则会话的维译进行研究,发现除关系准则外,一般情况下源语与译语违反准则的情况是一致的。译者在对违反合作原则会话进行维译时,会尽可能的忠实原文保留会话含义,在可以直译的情况下则采用直译法,当直译后的译文不符合译语读者表达习惯,存在语序、表达层次上的障碍时,则从形式上对译语进行调整;当直译后的译文让读者出现理解偏误或难以理解时,则从意义上对译语进行调整。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语用翻译观对违反合作原则会话维译的研究,探究出了一套适应于违反合作原则会话维译的模式。其中包括重构、糅合/切分、增补、还原、替代、阐释这6种具体的方法,总体可以划分为以意义为主和以形式为主的两类策略。在这两类策略及6种方法基础上归纳出的维译模式,有效地解决了《红楼梦》中违反合作原则会话在维译时的各种障碍,并为其它文学作品中违反合作原则会话的维译研究提供了参考的可能。

贺文鑫[5](2021)在《理据视角下英文网络语言中译研究 ——以《矛盾的互联网》为例》文中指出网络语言泛指互联网载体下使用的交际语言,其简洁幽默与背后蕴含的社会因素呈现出当代网络文化特色。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下,网络语言在日常语言交流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部分规范正向且广为流传的英汉网络语言被收录到权威词典中,成为通用词汇。本次翻译实践基于美国作家瑞安·M·米尔纳与惠特尼·菲利普斯共同撰写的《矛盾的互联网:网络上的恶作剧、古怪与敌对》(The Ambivalent Internet:Mischief,Oddity,and Antagonism Online)一书,该书运用网络语言词句撰写和举例,深入探讨了国外网络表达中暗藏的矛盾性特征。国内外网络与社会文化内核相通,但不同语言在构词表意方面微妙的差异为不断涌现的网络新词语构筑了理解门槛。按照传统翻译方法可能难以将国外网络文化还原给对其缺乏了解的目标读者,这为笔者提供了结合中文网络表达进行翻译的思路。通过对比研究笔者发现,英汉网络语言都具有简洁通俗、创新善变和社会性特征,其构词上也都表现出明显的形态理据、语义理据和社会文化等多重理据。时下很多英文网络语言缺乏精准汉译,而针对这一问题,学界中仍然缺乏深入的讨论和翻译策略研究。本文通过理据分析抽丝剥茧,以选书翻译实例为基础,提出了保留性、可读性、灵活性三大翻译原则,与追根溯源、增补删改、变音对译、同化迁移、情景补充五大翻译策略,尽可能还原文本特色,提供符合中文网络表达习惯的译文。经问卷验证,各译例在读者间取得了较高认可,展示出理据视角下翻译原则与策略的可行性。本文结合实践经验对英文网络语言的汉译方法进行探究,旨在为网络语言翻译研究添砖加瓦。选书中涉及到的各类网络语言现象也可为网络文化研究提供新的案例与素材。

张砚妮[6](2020)在《中国高校英语学习者花园路径句视译的眼动对比及其课堂教学设计》文中认为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如何提升高校大学生的英语翻译知识和能力愈发受到重视,因此,翻译教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中国的英汉互译翻译教学研究发展迅速,而探索译者翻译时认知加工过程的实证研究成果数量有限,对花园路径句的翻译教学研究阙如。自1970年T.G.Bever提出“花园路径”这一术语以来,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花园路径句是人们在认知加工过程中对句子的某一部分产生局部歧义,造成暂时理解困难的现象。目前,国内尚未发现采用眼动追踪技术从视译角度对花园路径句进行考察的实证研究。本研究在回顾国内外花园路径句、语言学眼动研究、翻译教学研究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助眼动追踪技术,实验对象选取大学英语一年级、英语/翻译专业一年级和英语翻译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各35名,采用3(被试的英语水平:低、中、高)×3(层面:词汇、句法、语用)×2(句子类型:花园路径句、非花园路径句)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旨在考察不同英语水平学习者在不同层面花园路径句上与非花园路径句上的认知加工差异。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第一,不同英语水平学习者在同一层面花园路径句与非花园路径句上的视译成绩和眼动指标差异显着。高水平学习者在翻译花园路径句与非花园路径句的过程中,其视译成绩高于低、中水平学习者,且在首次注视时间和回视时间上也均短于低、中水平学习者。而在语用层面花园路径句上,高水平学习者的总注视时间显着长于中水平学习者。此外,在视译花园路径句与非花园路径句时,低水平学习者在视译成绩和各项眼动指标上均落后于较高水平学习者。第二,同一英语水平学习者在不同层面花园路径句与非花园路径句上的视译成绩和眼动指标存在显着差异。同一英语水平学习者在句法层面花园路径句上的视译成绩最高且总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均高于词汇、语用层面。而在首次注视和回视时间上,词汇层面花园路径句时间最短,语用层面花园路径句显着最长。在非花园路径句上,词汇层面的视译成绩高于句法、语用层面,且在各项眼动指标上均优于句法、语用层面,而语用层面则相反。第三,同一英语水平学习者在同一层面花园路径句与非花园路径句上的视译成绩和眼动指标差异明显。三种英语水平学习者在任一层面上,非花园路径句的视译成绩均高于花园路径句,且总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少于花园路径句。而低水平学习者在首次注视时间和回视时间上,非花园路径句的时间长于花园路径句。在对以上主要研究发现讨论的基础上,本研究基于ADDIE教学设计模式,针对英语翻译专业三年级和大学英语一年级的学生,撰写了英语花园路径句翻译的课堂教学设计,以期为高校英语教师在复杂句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等方面提供思路与启示。本研究的意义包括两点。在理论上,本研究为高校英语教师在针对不同水平学生、花园路径句视译教学与翻译训练实践方法等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实践上,对学生而言,有助于学生认识到高水平译者在翻译策略上的优势,从而反思自身不足,促进翻译能力的提高。对教师而言,本研究在教师深入了解不同水平学生视译花园路径句时的认知差异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英语复杂句翻译的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战彩霞[7](2020)在《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现状研究》文中认为伴随信息社会的来临,地球村变得越来越小,人们只需动动手指,你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就会呈现在你面前。无论是经济、政治、军事,还是科学、文化、教育的国际交流,英语成为非常重要的交流工具,学生英语素养成为学校重要的课程目标之一。目前,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已然成为我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主要目标。要达成英语教学目标,必须通过教师课堂上的精彩讲解与交流,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使学生爱上学习并且学会独立思考。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笔者选用了20节初中英语课,通过课堂观察的方法,如实记录并转述了课堂教师语言的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法,分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教师语言运用的现状与特征:一是板书表达清晰;二是势态语使用合理;三是语速、音量和语调把握良好;四是语言组织有逻辑;五是教学语言富有科学性,与知识关联紧密等。同时,也发现英语教师教学语言使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以幻灯片为主的“互联网+”类辅助语使用过度;二是口头禅用语偏多;三是教学语言的形象性和趣味性有待提升。通过访谈法,深度剖析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一是教师专业素质亟待提升;二是教师教学观略显守旧;三是教师对教学语言的重视程度不高;四是教师职后培训相对缺乏;五是教师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理解落实不深刻。基于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论文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一是提升教师对教学语言重要性的意识;二是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三是做好有关部门教师职后培训;四是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语言运用策略,包括合理使用幻灯片类的“互联网+”教学辅助语、合理化使用课堂口头禅以及提高教学语言的形象性和趣味性等,从而提升英语课堂效果。

徐钰蓉[8](2020)在《《劳特莱奇二语习得与语用学手册》(第一至三节)翻译报告》文中认为此报告基于《劳特莱奇二语习得与语用学手册》中前三节的翻译,对本次翻译实践作出总结。该着作于2019年出版,由Naoko Taguchi进行编撰,收录了32篇二语语用学发展的相关论文,包括一些重要的理论、方法论、教学方法和研究成果。本翻译报告围绕词汇、句子和语篇翻译三大方面,以多义词、定语从句的翻译以及语篇连贯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关联翻译理论的框架下如何解决这些翻译难点。本报告的重点是第四章—案例分析,着重分析了本次翻译实践的难点。在关联翻译理论的视角下,翻译是一种双重明示—推理的认知过程,也是一种跨语际的阐释性运用。好的译文应当是既能够提供充分的语境效果,又只花费读者最小的处理努力,从而实现源语文本与目的语文本之间的最佳关联对等。通过本次翻译实践,译者发现,由于最佳关联性与语境息息相关,译者应充分考虑上下文语境及目的语读者的认知语境对翻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多义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与译法。关于定语从句的翻译,应综合考虑两大因素:根据从句的长短以及从句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决定将其译为定语或是独立句子;为确保语篇连贯,使用衔接手段可实现形式上的连贯,而交际关联通过帮助译文读者获得充分语境效果实现语义连贯。

教育部[9](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赵丹[10](2020)在《《新概念英语》编撰理念、特色及其对外语教材开发的启示》文中提出《新概念英语》(New Concept English,为方便表述,以下简称《新》)系列教材自首次出版发行到现在已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该教材自身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如:课文内容及相关句式老旧、缺乏德育元素、经典语料不足等等。但这些缺陷并未影响到该教材在广大英语教师和英语学习者心目中的经典地位。在各种新式英语教材琳琅满目、层出不穷的今天,《新》依然能够保持超高的市场占有率,而且年年如是,经久不衰。为了分析并揭示这套经典教材成功背后的真实奥秘——《新》的实然编撰理念以及该教材的内在特色,笔者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以及案例分析法对此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文章的基本结构如下: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所使用到的主要研究方法、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研究综述等。在第一章,笔者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研究文献的挖掘、整理与分析,找到了《新》教材的实然编撰理念——“情景化结构分级”(Situationalized Structural Grading)课程理念。该理念由20世纪英国着名外语教育家哈罗德·帕尔默(Harold Palmer)先生首倡,具有鲜明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与当时教育界盛行的“语法-翻译”式外语教育理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情景化结构分级”课程理念正是《新》中“新概念”一词的确切内涵。笔者在第一章还详细分析了“情景化结构分级”课程理念的具体表征及该理念所具有的重要课程价值,该章所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本研究得以顺利推进的关键,在整个研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章重点分析了新理念下《新》所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教材特色,作者分别从教材使用说明、课文呈现形式、句型语法、摘要写作、习题测试、非常规语料等六个方面,对基于“情景化结构分级”课程理念的《新》教材特色进行了细致的解读。《新》虽然有着众多外语教材所不具备的独特优点,但受时代的限制,该教材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而这些缺陷对当代外语教材的开发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因此,笔者在第三章对该教材美中不足之处做了一些简要的分析。第四章,笔者结合我国外语教材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就《新》的编撰理念、教材特色等对我国外语教材的开发所带来的若干启示进行了总结性的论述。虽然“情景化结构分级”课程理念的提出距今已逾一个世纪,但该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本能”与“学能”并重、以句子为基本教学单位、根据难度和实用性对知识内容进行分段分级、遵循具体情景教学原则等观点在今天仍然有着深刻的教育学和语言学价值。亚历山大先生(L.G.Alexander)依据“情景化结构分级”课程理念所开发出的《新》系列教材也因此最终成为了一套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经典外语教材,堪称外语教材中的精品和典范。《新》成功背后的奥秘对当代如何开发出更加科学、实用的外语教材以及如何更加有效地使用外语教材均具有一定的现实启迪。

二、英语幽默、关联理论及英语学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英语幽默、关联理论及英语学习(论文提纲范文)

(1)汉语字谜理解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字谜的界定与分类
    1.3 研究目标与问题
    1.4 研究方法与路线
    1.5 研究意义
    1.6 论文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汉语字谜的语义理解与建构
        2.1.1 语法修辞视角
        2.1.2 概念整合视角
        2.1.3 关联理论视角
        2.1.4 认知拓扑视角
        2.1.5 非字面语言视角
    2.2 汉语字谜理解的实证研究
        2.2.1 字谜认知加工的动态进程
        2.2.2 字谜认知加工中的语境效应
        2.2.3 字谜认知加工中的原型启发效应
        2.2.4 字谜认知加工中的神经活动与神经表征
    2.3 本章小结
3 理论基础与研究手段
    3.1 理论基础
        3.1.1 基于“加工阶段”的非字面语言理论与创造性思维四阶段理论
        3.1.2 基于“凸显度”的非字面语言理论
    3.2 研究手段
        3.2.1 眼动追踪技术
        3.2.2 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
    3.3 实验材料评定及汉语字谜库创建
        3.3.1 字谜初选
        3.3.2 字谜谜面的规约度评定(预实验a)
        3.3.3 字谜的主客观难度与合理性评定(预实验b)
        3.3.4 字谜启动语义的评定(预实验c)
        3.3.5 原型字谜与干扰字谜的主客观启发程度评定(预实验d)
        3.3.6 字谜匹配选项的评定(预实验e)
    3.4 本章小结
4 实验一: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语义通达进程的眼动研究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方法
        4.2.1 实验设计
        4.2.2 实验被试
        4.2.3 实验材料
        4.2.4 实验仪器
        4.2.5 实验流程
        4.2.6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行为数据
        4.3.2 眼动数据
    4.4 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的语义通达
        4.4.1 字谜加工中语义通达的三个阶段
        4.4.2 字谜类型对字谜语义通达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实验二: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语境效应的眼动研究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方法
        5.2.1 实验设计
        5.2.2 实验被试
        5.2.3 实验材料
        5.2.4 实验仪器
        5.2.5 实验流程
        5.2.6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行为数据
        5.3.2 眼动数据
    5.4 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的语境效应
        5.4.1 字面语境对字谜语义通达的阻碍作用
        5.4.2 非字面语境对字谜语义通达的促进作用
        5.4.3 字谜加工中语境效应的理论阐释与反思
    5.5 本章小结
6 实验三: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原型启发效应的眼动研究
    6.1 实验目的
    6.2 实验方法
        6.2.1 实验设计
        6.2.2 实验被试
        6.2.3 实验材料
        6.2.4 实验仪器
        6.2.5 实验流程
        6.2.6 数据处理
    6.3 结果与分析
        6.3.1 行为数据
        6.3.2 眼动数据
    6.4 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的原型启发效应
        6.4.1 原型启发效应对字谜语义通达的催化作用
        6.4.2 不同原型类型的具体启发效果
        6.4.3 字谜难度对原型启发效应的影响
        6.4.4 对“低凸显假说”理论的反思
    6.5 本章小结
7 实验四: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神经活动的ERP研究
    7.1 实验目的
    7.2 实验方法
        7.2.1 实验设计
        7.2.2 实验被试
        7.2.3 实验材料
        7.2.4 实验流程
        7.2.5 脑电记录与分析
    7.3 结果与分析
        7.3.1 行为数据
        7.3.2 脑电数据
    7.4 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的神经活动
        7.4.1 字谜加工中不同阶段的神经活动及本质特征
        7.4.2 字谜类型与启动类型对字谜神经加工的影响
    7.5 本章小结
8 汉语字谜的认知神经加工特征
    8.1 汉语字谜的一般认知特征
        8.1.1 非字面义的二重性特征
        8.1.2 非字面义的元语言特征
        8.1.3 语义通达的分步加工特征
        8.1.4 语境制约下的低凸显性特征
        8.1.5 原型启发下的快速解码特征
    8.2 字形字谜与意会字谜的认知神经加工比较
        8.2.1 意会字谜的言语推理过程难于字形字谜
        8.2.2 意会字谜的非字面义通达晚于字形字谜
        8.2.3 意会字谜的原型启发效应弱于字形字谜
    8.3 字谜与其他非字面语言形式的认知神经加工异同
        8.3.1 与其他低规约度非字面语言认知加工的异同
        8.3.2 与中规约度非字面语言认知加工的异同
        8.3.3 与高规约度非字面语言认知加工的异同
        8.3.4 在“汉语非字面语言规约层级递进模型”的位置
    8.4 本章小结
9 结论
    9.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9.1.1 厘清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不同阶段的特点
        9.1.2 构建汉语字谜理解的动态加工模型
    9.2 本研究的创新点
    9.3 本研究的不足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字谜自身指标的量化
    附录2:两种语义启动项的量化
    附录3:三种配对字谜的启发量
    附录4:三类选项(除正确选项外)的相关量化
    附录5:练习材料及填充刺激
    附录6:实验一至实验四的指导语
    附录7:眼动与ERP实验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2)相声小品类语言节目的话语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关联理论的相关研究
        1.2.2 相声小品类语言节目的相关研究
    1.3 语料概况
        1.3.1 语料来源
        1.3.2 语料特征
    1.4 研究方法
        1.4.1 统计描述法
        1.4.2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1.4.3 问卷调查法
2 相声小品类语言节目话语的认知语境
    2.1 话语的物理环境
        2.1.1 抽象语句
        2.1.2 时空情境
    2.2 交际者的背景知识
        2.2.1 百科知识
        2.2.2 词汇知识
        2.2.3 逻辑知识
    2.3 个人的认知能力
        2.3.1 模式识别能力
        2.3.2 逻辑推理能力
    2.4 小结
3 相声小品类语言节目话语的明示—推理模式
    3.1 明示—推理类型
        3.1.1 映射推理
        3.1.2 经验推理
        3.1.3 常规推理与非常规推理
    3.2 明示—推理过程
        3.2.1 显性识别
        3.2.2 隐性推理
    3.3 小结
4 相声小品类语言节目话语的关联策略
    4.1 改变话语认知语境
        4.1.1 新信息排除旧信息
        4.1.2 背景知识补足明示信息
    4.2 提升话语关联程度
        4.2.1 说话人增强语境效果
        4.2.2 受话人付出额外推理努力
    4.3 制造话语关联差异
        4.3.1 有意造成关联差异
        4.3.2 无意造成关联差异
    4.4 小结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3)从中国大学生理解英文情景喜剧中的幽默障碍看二语习得 ——以《老友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一、言语幽默及中美情景喜剧的语言学特点
    (一)幽默的定义
    (二)中美情景喜剧与言语幽默
        1.情景喜剧中的幽默体现
        2.中美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
二、认知语用与言语幽默
    (一)语用与言语幽默
    (二)认知与言语幽默
        1.关联、语境与言语幽默
        2.语义脚本理论与言语幽默
三、问卷调查
    (一)问卷设计的目的,内容和调查过程
    (二)中国大学生参与的调查报告解析
    (三)海外人士参与调查报告的解析
    (四)结论
    (五)局限
四、二语习得产生的幽默理解障碍原因及解决策略
    (一)二语习得产生的幽默理解障碍原因
        1.影响第二语言习得和学习的主观和客观因素
        2.汉英思维差异与汉英语言表达方式对比
        3.母语迁移对中国学生二语习得的影响分析
    (二)解决策略及建议
        1.第二语言中的幽默用语
        2.创造快乐轻松的学习环境
        3.创造沟通的机会、建立联系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4)语用翻译观下违反合作原则会话的维译研究 ——以《红楼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违反合作原则会话的语用翻译解读
    第一节 典型的语用翻译观
        一、国外典型的语用翻译观
        二、国内典型的语用翻译观
    第二节 违反合作原则的话语
        一、合作原则的语用学渊源
        二、合作原则的违反
    第三节 违反合作原则会话的语用翻译观
        一、违反原则话语解析的语用观
        二、语用翻译观的实例应用
    小结
第二章 《红楼梦》中违反量准则会话的维译
    第一节 因量多而违反准则
        一、原文解析及其维译
        二、以形式为主的维译策略
    第二节 因量少而违反准则
        一、原文解析及其维译
        二、以形式为主的维译策略
    小结
第三章 《红楼梦》中违反质准则会话的维译
    第一节 因为使对方上当而违反准则
        一、原文解析及其维译
        二、以形式为主的维译策略
    第二节 因不便直接表述而违反准则
        一、原文解析及其维译
        二、以意义为主的维译策略
    第三节 因维护礼貌原则而违反准则
        一、原文解析及其维译
        二、以意义为主的维译策略
    小结
第四章 《红楼梦》中违反关系准则会话的维译
    第一节 因转移话题而违反准则
        一、原文解析及其维译
        二、以形式为主的维译策略
    第二节 为表达不满而违反准则
        一、原文解析及其维译
        二、以形式为主的维译策略
    第三节 为终止话题而违反准则
        一、原文解析及其维译
        二、以形式为主的维译策略
    小结
第五章 《红楼梦》中违反方式准则会话的维译
    第一节 因寓意言谈而违反准则
        一、原文解析及其维译
        二、以意义为主的维译策略
    第二节 因笼统模糊而违反准则
        一、原文解析及其维译
        二、以意义为主的维译策略
    第三节 因间接表述而违反准则
        一、原文解析及其维译
        二、以形式为主的维译策略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致谢)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5)理据视角下英文网络语言中译研究 ——以《矛盾的互联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翻译书籍
    1.4 翻译工具
    1.5 本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网络语言研究
        2.1.1 网络语言及其定义
        2.1.2 网络语言的特征
        2.1.3 网络语言翻译研究
    2.2 理据研究
        2.2.1 理据的定义
        2.2.2 理据的分类
        2.2.3 理据与翻译
    2.3 网络语言的理据
第三章 翻译原则与翻译策略
    3.1 翻译原则
        3.1.1 保留性原则
        3.1.2 可读性原则
        3.1.3 灵活性原则
    3.2 翻译策略
        3.2.1 追本溯源
        3.2.2 增补删改
        3.2.3 变音对译
        3.2.4 同化迁移
        3.2.5 情景补充
第四章 可行性调研
    4.1 调研设计
    4.2 调研结果
第五章 总结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A 选书网络语言词汇列表
附录 B 英文网络语言汉译接受度调查问卷
附录 C 调查问卷数据补充
附录 D 原文及译文
致谢

(6)中国高校英语学习者花园路径句视译的眼动对比及其课堂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术语英汉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创新之处
    1.6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花园路径句研究
        2.1.1 国外花园路径句研究回溯
        2.1.2 国内花园路径句研究述评
    2.2 语言学学科眼动研究
        2.2.1 国外语言学学科眼动研究回溯
        2.2.2 国内语言学学科眼动研究述评
    2.3 翻译教学研究述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直接假说和眼脑一致假说
    3.2 花园路径句的认知处理策略
    3.3 关联理论
    3.4 本研究的分析框架
第四章 实验设计
    4.1 研究问题
    4.2 研究对象
    4.3 实验材料
    4.4 兴趣区的划分
    4.5 实验仪器
    4.6 翻译评分标准与实例举隅
    4.7 实验设计与程序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5.1 整体指标分析
    5.2 英语水平变量
        5.2.1 同一层面花园路径句
        5.2.2 同一层面非花园路径句
    5.3 层面变量
        5.3.1 不同层面花园路径句
        5.3.2 不同层面非花园路径句
    5.4 花园路径句变量
        5.4.1 低水平学习者
        5.4.2 中水平学习者
        5.4.3 高水平学习者
    5.5 讨论
        5.5.1 研究结果小结
        5.5.2 不同英语水平学习者视译成绩和眼动指标差异
        5.5.3 不同层面花园路径句与非花园路径句视译成绩和眼动指标差异
        5.5.4 花园路径句与非花园路径句视译成绩和眼动指标差异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花园路径句翻译的课堂教学设计
    6.1 ADDIE教学设计模式
        6.1.1 ADDIE教学设计模式的基本内涵
        6.1.2 ADDIE教学设计模式的构成要素分析
    6.2 基于ADDIE模式的花园路径句翻译课堂教学设计
        6.2.1 基于ADDIE模式的分析阶段
        6.2.2 基于ADDIE模式的设计阶段
        6.2.3 基于ADDIE模式的开发阶段
        6.2.4 基于ADDIE模式的实施阶段
        6.2.5 基于ADDIE模式的评价阶段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
    7.1 主要发现
    7.2 本研究对花园路径句翻译课堂教学的启示
    7.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7.4 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实验材料及标准翻译
附录2 教学材料示例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致谢

(7)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1.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师教学语言的新要求
        2.教师教学语言在课堂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二)研究问题
    (三)核心概念界定
        1.语言
        2.课堂教学语言
        3.英语教师教学语言
    (四)文献综述研究
        1.无声教学语言行为相关问题研究
        2.关于有声教学语言信号相关问题研究
        3.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语言现状研究
        4.国外教学语言相关问题研究
    (五)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一、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工具
        1.分析维度的确定
        2.各项维度和指标含义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课堂观察法
        3.问卷调查法
        4.访谈法
    (四)研究对象
        1.课堂观察研究对象
        2.问卷调查研究对象
        3.访谈研究对象
二、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现状分析
    (一)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以文字为载体的板书表达清晰
        1.教师板书表达清晰
        2.教师板书表达整体效果好
    (二)通过调查发现势态语使用情况较好,在频次和情境上存在差异
        1.各类眼神势态语使用频次有差异
        2.各类眼神势态语出现情境有差异
        3.不同类型的手势势态语使用频次有差异
    (三)实物为主的无声教学语言使用程度偏低,多媒体教学媒介使用过频
        1.以实物为主的无声教学语言使用较低
        2.“互联网+”这类无声教学语言使用较多甚至过度
    (四)以语言载体为表征的有声教学语言运用适当
        1.教师教学语言速度适中
        2.教师教学语言的音量合适
        3.教师教学语言语调起伏有变化
    (五)以语言内容为表征的有声教学语言运用理想
        1.语言组织有逻辑性
        2.教学语言科学准确
        3.教学语言与知识关联度高
三、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的主要困境
        1.以幻灯片为主的“互联网+”类辅助语使用过度
        2.口头禅用语偏多
        3.教学语言的形象性和趣味性不足
    (二)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困境的原因分析
        1.教师教学观略显守旧
        2.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不足
        3.教师对教学语言重视程度不够
        4.教师职后教学语言运用培训相对缺乏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的基本特征
        2.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因
    (二)建议
        1.提升教学语言之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的意识
        2.提升英语教师课堂语言运用的专业化水平
        3.有关部门做好教师职后培训
        4.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同步改革
        5.优化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教师问卷
附录二 学生问卷
附录三 课堂观察量表
附录四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五 本研究表格汇总表
附录六 本研究图片汇总表
致谢

(8)《劳特莱奇二语习得与语用学手册》(第一至三节)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One Task Description
    1.1 Introduction to the Translation Task
    1.2 Introduction to the Book
    1.3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1.4 Requirements for the Task
    1.5 Outline of the Report
Chapter Two Process Description
    2.1 Preparation
    2.2 Translation
    2.3 Proofreading
Chapter Three Relevance Theory of Translation
    3.1 Communication as an 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
    3.2 Context and Cognitive Environment
    3.3 Contextual Effect and Processing Effort
    3.4 Principles of Relevance
    3.5 Translation as a Double Process of Ostensive-inferential Conmmunication
    3.6 Translation as Interlingual Interpretative Use
    3.7 Equivalence of Optimal Relevance
Chapter Four Case Study
    4.1 Word Translation:Polysemous Words
    4.2 Sentence Translation:Attributive Clauses
        4.2.1 Attributive Clause as a Restriction to Antecedent
        4.2.2 Attributive Clause as a Supplement to Main Clause
        4.2.3 Attributive Clause as an Adverbial to Main Clause
    4.3 Textual Translation:Coherence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Limitations and Implications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x

(10)《新概念英语》编撰理念、特色及其对外语教材开发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1.《新》经久不衰、历久弥新之迷
        2.笔者使用《新》进行教学实践的得失反思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比较研究法
        3.案例研究法
    (四)相关概念界定
        1.《新概念英语》
        2.外语教材
        3.编撰理念
    (四)文献研究综述
        1.文献趋势分析
        2.文献内容分类综述
        (1)《新》自身教材特色的相关研究
        (2)《新》与二外教材对比分析的相关研究
        (3)《新》教材应用的相关研究
一、《新》编撰理念概述
    (一)《新》编撰理念梳理与求真
        1.《新》编撰理念产生的历史背景
        2.帕尔默与《新》编撰理念关系溯源
    (二)《新》编撰理念的具体表征
        1.“本能”“学能”兼顾
        2.以句子为基本教学单位
        3.根据难度和实用性对知识进行分段分级
        4.遵循具体情景教学原则
    (三)《新》编撰理念的课程价值
        1.《新》编撰理念双重课程价值总述
        2.由我国外语课改的曲折历程反观“新概念”课程价值
        3.由“八年研究”外语课改的失败反观“新概念”课程价值
二、新理念下《新》教材特色分析
    (一)使用说明新锐详实
        1.教育理念阐述深刻细致
        2.推荐教法、学法具体独到
    (二)课文呈现鲜活深刻
        1.语境生动逼真
        2.内容风趣幽默
        3.思想新奇深刻
    (三)句子句型语法兼顾
        1.初级阶段以句子为主
        2.中级阶段以句型为主
        3.高级阶段句型语法兼顾
    (四)摘要写作自成体系
        1.摘要写作的含义和功用
        2.《新》摘要写作的分布特点
    (五)习题测试精准周详
        1.课后习题指向精准,过渡性强
        2.单元前测全面周详,功能多元
    (六)非常规语料充分合理
        1.非常规语料的内涵及特征
        2.《新》中非常规语料的分布特点
三、《新》美中不足处简析
    (一)德育元素不充分
        1.德育元素在外语教材中的价值
        2.《新》德育元素不充分的表现
    (二)缺乏经典外语语料
        1.经典外语语料的特征及功用
        2.《新》缺乏经典外语语料的表现
四、《新概念英语》对外语教材开发的启示
    (一)主动呈现教学理念,扶正师生错误观点
    (二)兼顾难度及实用性,实现教材科学分级
    (三)构建具体真实语境,助力养成外语思维
    (四)关照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习持续发展
    (五)优化语法呈现方式,提升语法学习效率
    (六)合理融入德育元素,突出教材育人价值
    (七)打破固化常规语料,增强语言多元表达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英语幽默、关联理论及英语学习(论文参考文献)

  • [1]汉语字谜理解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D]. 王艺臻. 浙江大学, 2021(08)
  • [2]相声小品类语言节目的话语关联研究[D]. 唐朗.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从中国大学生理解英文情景喜剧中的幽默障碍看二语习得 ——以《老友记》为例[D]. 陆荟宇.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4]语用翻译观下违反合作原则会话的维译研究 ——以《红楼梦》为例[D]. 王梦莉. 喀什大学, 2021(07)
  • [5]理据视角下英文网络语言中译研究 ——以《矛盾的互联网》为例[D]. 贺文鑫. 北京大学, 2021(12)
  • [6]中国高校英语学习者花园路径句视译的眼动对比及其课堂教学设计[D]. 张砚妮.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7]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现状研究[D]. 战彩霞. 长春师范大学, 2020(02)
  • [8]《劳特莱奇二语习得与语用学手册》(第一至三节)翻译报告[D]. 徐钰蓉. 暨南大学, 2020(04)
  • [9]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10]《新概念英语》编撰理念、特色及其对外语教材开发的启示[D]. 赵丹.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英语幽默、关联理论与英语学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