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分类饮食

肺结核分类饮食

一、肺结核的分型食疗(论文文献综述)

余静芳(Yu Ching Fang)[1](2021)在《过敏性鼻炎的中药应用规律及食疗药物研究》文中指出

孟转转[2](2021)在《糖尿病营养知识图谱构建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从糖尿病患病相关人群的营养需求出发,结合糖尿病营养知识、临床指南、临床实践、专家经验等,对糖尿病及其营养治疗的知识进行梳理,构建关联规则、知识模型、知识图谱,形成包含人群分类、营养推荐、中医食疗等在内的知识图谱,为实现糖尿病营养知识管理及其日常饮食推荐提供参考。研究内容:1.理论研究:梳理医学知识图谱的研究进展和糖尿病营养知识等。通过对糖尿病各版指南、专家共识及教科书等的系统梳理,总结不同类型人群糖尿病防治的要点和营养治疗的相关知识。2.设计适用于糖尿病不同人群划分营养需求的知识图谱构建框架:结合糖尿病患者特点,分析不同细分人群的营养需求,设计细分人群营养需求与食物之间的规则。3.构建糖尿病营养知识图谱:基于构建知识图谱通用的体系结构,完成营养知识图谱体系结构的设计。4.糖尿病营养知识推荐应用:设计糖尿病营养知识推荐应用模型,对不同类型的人群推荐个性化的营养方案。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查阅权威指南、行业标准、专家共识等资料,了解知识图谱及糖尿病营养推荐的研究发展现状;总结不同人群的糖尿病营养治疗方案。2.专家咨询:解决在本体和知识图谱的设计和构建中的概念确定方法选择等问题,以及采用本体方法等构建糖尿病营养知识图谱的注意要点等。3.知识图谱构建方法:采用自顶向下的方式构建知识图谱。梳理出糖尿病营养治疗知识的关联关系。主要包括确定知识来源、知识表示、知识抽取、知识融合和知识利用等。借助prot6gé软件,利用七步法完成知识图谱模型层的构建,借助neo4j完成数据层的构建。研究结果:1.知识图谱内容框架研究参照自顶向下的原则,紧密结合糖尿病不同类型人群和并发症的营养需求,构建糖尿病营养知识图谱,涉及到需求分析、知识模型、应用模型、知识来源、知识解析、知识表示、可视化展示等环节,最终生成的糖尿病营养知识图谱包含食疗方剂、知识规则、食物表、推荐与禁忌等内容,并以图形化方式呈现细分人群营养需求与食物之间的规则。2.知识图谱实现研究首先,从政策需求、用户需求、业务功能和非功能需求等四个维度探讨糖尿病营养知识图谱的需求,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营养治疗知识模型,涉及诊断糖尿病、标记特殊患者、计算总热量、分配营养素等六个步骤,从而实现用户的个性化膳食推荐。然后,从知识来源、知识解析、知识表示等方面具体描述知识图谱的构建过程,并以protégé和neo4j工具可视化展示不同人群糖尿病营养治疗的关联关系。3.应用设计和展示首先,从营养治疗、服务个性化、医患应用便捷化的角度设计糖尿病营养知识系统的功能,包括患者数据采集、食材属性存储、营养食谱推荐、食疗方查询以及数据更新和修改。接着,以知识检索和营养健康教育处方应用为例,展示糖尿病营养知识系统的应用效果。研究结论:构建了糖尿病营养知识图谱,揭示不同人群、糖尿病知识、营养成分和饮食之间的关联关系,为糖尿病人群的个性化饮食推荐和营养指导提供参考。

袁志鹰,资源,谢梦洲[3](2020)在《中医药膳食疗对抑郁症的防治作用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医药膳食疗是中医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体现了中医药原创理论的特色。中医药膳食疗具有服用方便、接受度好、不良反应小、可长期服用等诸多优点,在抑郁症时行感冒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妇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防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全球抑郁症发病率逐年攀升,给家庭、社会和政府造成极大负担,抗抑郁中医药的古方挖掘及作用机制研究得到了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鉴于此,文章对药膳食疗概念,抑郁症发病机制,以及中医辨证施膳在抑郁症中的作用等多个方面进行综述,为抑郁症的治疗及中医药膳食疗抗抑郁研究提供参考,对促进世界卫生保健医学的发展,也具有深远意义。

王淞[4](2020)在《国医大师张志远内科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搜集、整理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的相关资料,追溯其学术思想形成的渊源,总结提炼其治疗内科系统疾病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使国医大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方法本文采用传统的文献学研究方法,以先生的手稿札记、学术着作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等资料为对象,追溯先生学术思想形成的源流,整理、分析并总结其临证经验,提炼学术思想,撰写研究论文。结果本文通过分析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的生平、治学、临证等方面内容,概括其治学特色,总结了先生对感冒、咳嗽、胸痹、狂证、痴呆、恐惧、泄泻、头痛、胆痹、臌胀、内伤发热、腰痛、痿证等内科疾病的病机治法认识、遣方用药的经验、规律和特色,并提炼升华出先生“三论、两观、两发明”的内科学术思想体系:“三论”,即大气一元论、玄府细络系统论、医易相通论;“两观”,即天人相应的时间医学观、胃气为本的治病观;“两发明”,即风药理论的发明、“人-症-方-药”量效理论的发明。结论通过研究得出,张志远先生治学严谨,具有独特的治学门径,德艺双馨,内科临证经验丰富,学术思想体系庞大,内容丰富,可以概括为以“易”指导、以“气”主宰的“三论、两观、两发明”辨治体系,颇具特色。其治学方法颇具借鉴性;其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具有很好的启发性、实用性和重要的临床价值。先生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对中医学的继承和发扬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李小兰[5](2020)在《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从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的维度出发,系统收集和整理侗族传统医学文献中提及病种,编制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探究其高发病种,并剖析高发病种危险因素,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得出能反映侗族患病具有民族特点和规律性的最终结论,有望提高侗族防病抗病能力,为相关部门制定综合防治措施和健康政策提供相应依据。方法1.文献研究法作为本文主要的数据收集方法,以网络文献挖掘和手动查阅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全面收集和整理侗族传统医学文献,从中严格筛选与本研究相关度高的资料。2.统计和归纳法运用扎根理论将收集的文献资料按照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进行3级编码,最终找出能反映侗族患病具有民族特点和规律性的结论。3.比较分析法运用比较分析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比较分析,根据比较结果得出重要结论。结果1.侗族传统命名法具有本土性、古朴性、历史性等特征,侗医常按照11种疾病命名方法对传统病种进行分类。传统命名法病种以外的为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其含有部分中医学和部分西医学疾病病种。2.采用临床医学学科分类准则,将侗族传统命名法病种与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按照内科(400个、326个)、外科(199个、66个)、妇产科(91个、101个)、儿科(260个、34个)、皮肤性病科(92个、29个)、五官科(90个、73个)、男科(15个、6个)等七大类别进行分类。两种命名法相同的高发病种共5个,不同的高发病种共12个。因目前掌握资料有限,尚有167种传统病种无法准确分类。3.经分析得知,侗医两种命名法疾病谱具有差异性。侗族传统命名法排名前十的疾病谱是外伤、儿科、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妇科、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呼吸系统、五官科,主流医学命名法排名前十的疾病谱是外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儿科、五官科、妇科、泌尿系统、皮肤科。由上可知,侗族传统命名法疾病谱中的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在主流医学命名法疾病谱中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运动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科,其余七大疾病谱虽然相同,但其排序却大相径庭。结论1.从疾病命名方式可看出侗医两种疾病命名法具有不同的特点,特别是侗族传统命名法带有鲜明的侗族文化色彩,值得深入研究。深挖两种疾病命名法可知,其具有互相嵌入、相互补充等融合现象。传统命名法虽已形成自己的疾病分类方式,但疾病分类系统尚未形成统一标准。2.在侗医两大命名法病种中,外伤、心脑血管系统、妇科、消化系统中某些疾病始终都处于高频发病状态。疾病谱上升较为明显的有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下降较为明显的有神经系统、淋巴系统、男科。3.通过深入分析侗族疾病谱规律背后原因,得出影响侗族患病最主要的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条件、侗族传统文化、社会环境、个人健康意识、自然环境等五大方面。这些因素可为后续研究者探究相关病种提供一定的思路。基于本文探究的疾病谱背后规律,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科研人员、个人健康防控等方面出发,得出疾病谱的变化规律对贵州公共卫生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杨琍舒[6](2019)在《基于黄煌教授“方-病-人”学说的薯蓣丸方证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总结古今临床应用古代虚劳名方薯蓣丸的经验,明晰薯蓣丸的适用病症和适用人群,为进一步安全有效使用薯蓣丸提供临床经验的支持。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是基于薯蓣丸相关的古今文献和导师黄煌教授的临床案例,进行经典文献解析、临床个案分析、案例统计以及社会调查,从而提炼出薯蓣丸的方证,即适用疾病和适用人群。结果:薯蓣丸的主治疾病谱主要分布在晚期肿瘤、老年病、贫血、慢性咳喘、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产后虚损等,大多是消耗性疾病的迁延期或终末期。适用人群多见于中老年人,其人体消瘦,面色及肤色萎黄、肢冷、肌肉萎缩、脉虚弱细无力、舌质淡苔薄白等。常见症状为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睡眠障碍、便溏、怕冷、咳嗽、心悸、胸闷以及关节疼痛。整理发现薯蓣丸适用于“虚劳夹有风邪”的虚性体质。体质形成的因素多与外感未能及时治愈,久病、手术、放化疗、营养不良以及高龄等相关。导师临床案例以及其他文献调查发现,本方对肿瘤晚期以及慢性虚损性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特别是在晚期肿瘤治疗上,本方能增进食欲,增加体重,改善贫血,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且无任何副作用。从组方功效分析发现,薯蓣丸具有理虚拯劳,扶正祛邪的效用。由炙甘草汤、桂枝汤、理中丸、八珍汤、柴胡桂枝汤、十全大补汤等组成,君药为山药,大枣和甘草。全方有补益脾胃、益气养血和祛风散邪的功效。药理研究提示薯蓣丸具有增强免疫能力、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保护肾功能、促进白细胞、红细胞生长、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等作用。薯蓣丸充分体现了中医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结论:基于对经方薯蓣丸的文献回顾性研究,本研究认为薯蓣丸适用范围广,安全性高,可以作为肿瘤晚期的调理方、慢性消耗性疾病过程中的食疗方以及老年保健方在临床推广应用。

高洁[7](2018)在《《老老恒言》粥谱文献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清代曹庭栋的《老老恒言》在传统养生学领域较具代表性,该书卷五“粥谱说”为史上首次以“谱”及“说”命名,以粥为主的养生专篇。粥谱中的百首粥方为曹氏精心编制的食粥养生方案,贴近日常生活、调养治疾兼备,资料详尽、浅近易行,具有较高的理论及应用价值。本文着重探讨该书第五卷曹氏粥谱的养生作用,分析其粥方组成及物品情况,探寻其养生的理论源流、功效佐证以及应用价值.,分析曹氏粥谱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总结相应的食养原则,以期为现代人的食粥养生实践提供参考信息,为现代饮食养生相关产业提供有益的理论借鉴。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方法,以清代学者曹庭栋《老老恒言》为研究对象,对其第五卷粥谱部分100首粥方的组成、出处,所用物品种类及其养生作用、食养原则等内容进行分析,利用Excel表格汇总,对粥谱全部物品的功用和主治内容,以频次合计为基础进行探讨。论述中以中医理论作依据为《老老恒言》粥谱的养生作用提供理论支持,对以药入粥的情况、曹氏粥谱对谷物的选择情况以及曹氏粥谱的实用意义等内容,依据相关古籍资料以及现代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对古籍中所记载的关于粥的文献条文摘录汇总,梳理粥的源流与发展状况,并对食养原则相关内容进行总结。结果:1粥养与粥疗历史悠久,在先秦及汉魏时期的古籍中已有粥的记载。《老老恒言》粥谱部分粥方出自54本古籍;曹庭栋对粥谱全部粥方均做出内容完备的说明与阐述。2《老老恒言》卷五“粥谱说”载有100首粥方,其中14首为曹庭栋自创粥方;按谷物主材料划分,曹氏粥谱主要由粳米粥方组成,共93首,其他粥方分别以糯米、秫米、炒面及青粱米为主;按入粥主要物品归类,以植物类粥方为主,共76首,其余则是动物类19首,矿物类5首;根据制作方法,粥方中属于常规制法的59首,采用先煎取汁、取汁制粥的15首,水研滤浆、搅取汁制粥的7首;粥谱所用物品中属于食物的有101种,属于药物的18种,共119种;根据归经频次合计,粥谱全部物品归脾胃经居首,频次合计为334。3根据《老老恒言》粥谱所涉及的全部物品之功用和相应主治分别进行统计汇总,曹氏粥谱的主要养生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养阴作用以功用频次为依据,具有养阴作用的物品功用频次合计为262,占据了功用总频次的24.39%。即,粥谱全部物料之全部功用的约1/4利于养阴,有助于养静。此结果支持了曹氏的观点“养静所以养阴”“养静为摄生首务”。本文将养阴作用归纳为滋阴、清热、养心、除烦,并据此将物品功用以数据汇总分为四类。健脾作用以功用频次为依据,具备健脾作用的物品功用频次合计为402,占据功用总频次的37.43%。即,粥谱超过1/3的功用可以调脾胃及改善泄泻症状,并综合调养人体。此结果支持了曹氏的观点“病中食粥”于“患泄泻者尤验”。粥谱全部物品归经中归脾胃经居首,此结果支持了曹氏“老年更以调脾胃为切要”的主张。其他作用以主治频次合计为依据,忽略脾胃病证,对其他出现频次较高项目进行分组汇总,得出曹氏粥谱6组主治频次合计为611,占主治总频次的37.76%。具体包括肾、肺、肝、心系病证,妇儿及其他病证,内容中多为老年人易发病证,说明曹氏粥谱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上述各项频次数据均以中医药相关书籍及辞典中的注释为依据,汇总结果不仅覆盖了《老老恒言》粥谱各粥方的全部组方物品,也包含制粥过程中所用到的全部辅助物料。4从早期中医古籍中摘录的条文反映出粥的使用历史情况,其中《太平圣惠方》所载与粥相关的文献条文有162条,事实说明粥疗粥养存在已久并具备合理性。5适合老年人的饮食应尽可能是温暖的、烂熟的,且淡食为宜,并有适当的禁忌。《老老恒言》粥谱中涉及食粥规则的粥方有15首,其中5首为着者自创方。相关古籍《寿亲养老新书》卷之一所载的全部食疗方中有30首涉及到上述食养原则性内容,且卷之一所载42首粥方中的34首还提到了空腹食原则。结论:从理论阐述、文献征引及描述说明多方面来看,《老老恒言》粥谱对现代食粥养生实践具有内容详尽、切实可行及有据可循的实用参考价值。本研究数据结果支持了《老老恒言》所提倡的主要养生观点,即,通过食粥来达到养阴和健脾之目的。依据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思想,本文借助与食治食养及老年养生相关的古籍,以数据为基础简要说明了粥疗粥养的源流;对以药入粥情况的探讨反映了其存在与发展的合理性;根据古籍资料所归纳的食养原则可为人们提供较为全面的食粥养生参考信息。对曹氏粥谱谷物使用情况的分析以及对粥谱内容与原始记载内容对比均反映出《老老恒言》粥谱具备实用意义。《老老恒言》养生思想上的点睛之笔为“各随禀气所宜而食之”。曹氏粥谱可作为普及性的食养方案,对于特殊体质人群或是重病患者,则需要依据中医理论予以辨证。对食物的选择因人制宜、体质相宜,这一观点于现代饮食养生仍具指导意义。饮食疗法是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之一,以药入粥可作为方便、快捷、持久的给药方式在养生保健中发挥一定作用。《老老恒言》养生观强调在饮食起居上下功夫并持之以恒。本文借助于古今资料进行探讨,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其可行性。“恒”即长久。曹氏的养生观点独具特色,其粥谱提倡的食粥养生理念浅近易行。《老老恒言》粥谱之全部理法源于日常生活,经得起生活的检验,因而才会流传至今,也将历经千古,并继续为人们食粥养生的实践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

程铃惠[8](2018)在《慢性肝炎的食疗探讨》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慢性肝炎在中医学领域内属“胁痛”、“黄疸”、“痞满”等范畴,患者经常会出现食欲不振、四肢乏力、体重降低、头晕无力、不喜油腻、肝区或上腹部疼痛、黄疸、腹胀及鼻衄现象持续或不断加重等症状。慢性肝炎患者常会营养不良,免疫力降低,这就进一步使病情不断恶化。药膳治疗方式对这一慢性疾病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研究方法:本文搜集整理关于慢性肝炎食疗的中医文献,梳理慢性肝炎食疗的源流、综述现代营养学对慢性肝炎的研究进展,为慢性肝炎的食疗研究提供一定借鉴作用。本文还阐述慢性肝炎食疗的膳食原则及如何分证施膳,从肝气郁结型、肝胃不和型、肝郁脾虚型、脾虚湿困型、肝胆湿热型、瘀血阻络型、水湿内停型、肝肾阴虚型以及脾肾阳虚型这八种慢性肝炎证型辨证施膳,同时对各种药膳方功效进行解析,并探讨慢性肝炎患者宜忌、注意精神调摄、防治外感外伤等情况。结果:本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回顾历代医家对食疗调养有关慢性肝炎的认识,综述慢性肝炎的现代营养学研究进展。第二部分探讨慢性肝炎的辨证施膳,包括慢性肝炎患者的食疗原则、用食禁忌,论述食疗防治慢性肝炎的临床应用。

潘蝶,周培富,李相兴[9](2018)在《贵州民族医药治疗结核病方法概述》文中认为全球结核病疫情依然严峻,不少群体对当前标准的结核病治疗存在不同类型和程度的不良反应。耐多药结核病和广泛耐药结核病的剧增使得开发新型抗结核药物及新的辅助治疗方法迫在眉睫。民族医药是人类长期实践积累的资源宝库。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对贵州民族医药治疗肺结核的基础理论(主要为苗医、侗医、彝医)及贵州民族医药治疗肺结核的验方进行了收集整理研究,总结了贵州民族医药的用药特点,以期能为挖掘新型抗结核药提供参考,研发对机体伤害小、不良反应少的辅助性中药提供新思路,以更好地将现代科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民族医药。

张曾亮[10](2017)在《基于数据挖掘的痰湿体质辨体论治复杂网络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以现代辨体论治痰湿体质及相关疾病的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一般文献研究方法,数据挖据方法,复杂网络预测方法,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对辨体论治痰湿体质研究文献使用中药进行整理和数据挖掘,总结目前临床辨体论治痰湿体质用药特点;从药物作用靶标和通路角度分析并预测药物作用网络靶点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探讨痰湿体质的特异性位点;对痰湿相关慢性病健康管理中使用中医药的效果进行循证医学评价,总结中药在健康管理中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以文献学研究为主,整理分析辨体论治痰湿体质文献中的药物使用情况,通过数据挖据,总结痰湿体质辨体论治的规律和用药特点,采用可视化复杂网络分析软件对药物成分-靶标-疾病网络进行可视化处理。2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进行药物成分-靶标-疾病网络构建,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对药物共同作用靶标进行Pathway、GO、OMIM、TTD富集分析,预测辨体论治痰湿体质药物的作用通路、途径。3对健康管理中使用中药干预痰湿性慢性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结果:1数据挖掘部分纳入研究文献42篇,痰湿体质的辨体论治采用中药联合生活方式干预的有28篇,中药处方以自拟方为主,使用药物99种;对常用中药(出现频次>10次)的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发现53条药物关联规则,对关联药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多种药物组合中茯苓、白术、半夏、陈皮是核心药物。使用R软件进行药物-靶点-疾病网络可视化处理。2对茯苓、白术、半夏、陈皮构建的网络进行KEGG pathway富集分析、GO分析,OMIM、TTD疾病富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四种药物共同作用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上的δ型阿片受体(OPR)和糖皮质激素受体(N3RC1),也作用于Ca2+通路细胞膜乙酰胆碱受体。四种药物主要作用于脂肪酸降解途径、糖异生/糖酵解途径。四种药物共同作用靶点与神经内分泌关系密切,富集在中枢神经递质乙酰胆碱、γ-氨基丁酸、5羟色胺相关基因。3 GO分析显示四种药物共同作用的靶点富集于体液循环,细胞间信号,衰老,脂代谢,氧化还原活动,细胞增殖、凋亡、移动、细胞膜蛋白变化等过程。主要作用于与细胞膜相关的氨基酸代谢、蛋白质、小分子的代谢,细胞膜封装、跨膜蛋白转运等。4疾病富集显示四种药物与阿尔茨海默病、肿瘤、精神疾病、内分泌代谢病、疼痛、哮喘、应激障碍、前列腺增生、心率不齐等疾病有关。5复杂网络分析显示四种药物共同作用的靶点有ANXA1、AR、PGR、CD34、FGFR2、MED1、NR3C1、OPRK1、PGR、TNF、TRIM24、TRPA1、TRPV3。其中具有抗炎、抗肿瘤、细胞周期调控有关靶点是ANXA1、TNF,与内分泌代谢相关靶点是TRIM24、AR、PGR、PGR、NR3C1、OPRK1,与感受化学物理刺激有关的TRPA1、TRPV3。6荟萃分析纳入的38篇研究涉及3241名患者,用于评估在慢性病治疗中使用中药的疗效区别。结果显示,研究纳入的文献质量一般,meta分析结果提示:各结局指标的两种比较类型均显示,使用中药的疗效要优于不使用中药,不论是单纯的健康管理还是健康管理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再加上中药的效果更好。在这38项研究中,处方中使用茯苓、白术、半夏、陈皮的研究有21项,其中13项使用了此四种药,8项研究使用了四种中的3种。结论:1在辨体论治痰湿体质慢性病中,采用中医体质指导生活方式结合辨体论治的方式作为主要方法,疾病病种主要是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为核心的代谢综合征,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中医体质辨体论治可以做到对疾病的有效防治。痰湿体质辨体论治的治法不离健脾祛湿、化痰泄浊,目前临床使用中医处方以自拟方为主;从药物功效来看,使用最多的是补虚药,其次依次为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药物药性以温性为主,偏寒、偏热药物使用较少。五味以甘、苦、辛为主。药物归经以脾经、肺经、胃经、肝经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确定茯苓、白术、半夏、陈皮为治疗痰湿体质的药物核心,采用可视化复杂网络分析,形成对药、角药和方元的方药组合规律;对药之间的关系表明这四味药可能也是对药的主要节点;角药的网络关系可以看出,以四味药为核心的角药关系;综合以上药物组合规律,可以认为茯苓、白术、陈皮、半夏四味药产生的组合形成治疗痰湿体质处方的方元。在中医体质学指导下的临床辨体论治痰湿体质发展了中药组合,可能形成了新的对药、角药,同时也形成了新的方元,可以从方剂配伍角度进行进一步研究。2通过复杂网络分析,四种药物共同作用的靶点富集于体液循环,细胞间信号,衰老,脂代谢,氧化还原活动,细胞增殖、凋亡、移动、细胞膜蛋白变化等过程。主要作用于与细胞膜相关的氨基酸代谢、蛋白质、小分子的代谢,细胞膜封装、跨膜蛋白转运等。四种药物与阿尔茨海默病、肿瘤、精神疾病、内分泌代谢病、疼痛、哮喘、应激障碍、前列腺增生、心率不齐等疾病有关。四种药物共同作用靶点是钙离子通路上的乙酰胆碱受体M1型和α7型,神经受体配体激活通路上的糖皮质激素受体。通过分析四种药物共同作用的生物靶点,痰湿体质可能与糖皮质激素受体、TRP家族蛋白具有相关性。3对于痰湿性慢性病的健康管理使用中医药的临床研究中,通过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发现,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条件一致的前提下,使用中药对各项指标的效果均要优于不使用,建议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药的联合使用。

二、肺结核的分型食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肺结核的分型食疗(论文提纲范文)

(2)糖尿病营养知识图谱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营养治疗在糖尿病三级预防中的重要作用
        1.1.2 现阶段营养干预的痛点
        1.1.3 知识图谱在营养治疗中的作用
    1.2 相关概念
        1.2.1 糖尿病人群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糖尿病营养治疗研究
        1.3.2 国内外医疗领域知识图谱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需求分析
        1.5.1 政策需求分析
        1.5.2 用户需求分析
        1.5.3 业务功能需求分析
        1.5.4 非功能需求分析
2 研究内容
    2.1 糖尿病营养知识图谱构建流程和内容框架设计
    2.2 糖尿病营养知识图谱的构建
    2.3 糖尿病营养知识图谱应用设计
    2.4 糖尿病营养知识具体应用
3 研究资料与方法
    3.1 资料来源
    3.2 主要的研究方法
        3.2.1 文献调研
        3.2.2 本体技术
        3.2.3 专家咨询
        3.2.4 自顶向下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
    3.3 技术路线
4 研究结果
    4.1 构建流程与内容框架
        4.1.1 糖尿病营养知识图谱的构建流程
        4.1.2 糖尿病营养知识图谱内容框架
    4.2 知识图谱的实现
        4.2.1 应用模型的构建
        4.2.2 知识来源
        4.2.3 知识表示
        4.2.4 知识抽取
        4.2.5 知识融合
        4.2.6 知识图谱存储
        4.2.7 质量检验
        4.2.8 可视化
    4.3 应用设计
        4.3.1 业务应用
        4.3.2 用户应用
        4.3.3 功能设计
    4.4 具体应用举例
        4.4.1 知识检索
        4.4.2 糖尿病营养健康教育处方应用
5 讨论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局限性
        5.2.1 缺乏临床检验
        5.2.2 收录饮食方案较少
        5.2.3 人群的可及性有限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致谢

(3)中医药膳食疗对抑郁症的防治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药膳食疗的概念及分类
2 抑郁症的西医发病机制
    2.1 神经递质与抑郁症的关系
    2.2 神经内分泌与抑郁症的关系
    2.3 肠道菌群与抑郁症的关系
    2.4 BDNF神经营养因子与抑郁症的关系
3 抑郁症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4 药膳食疗在慢性抑郁症中的辨证施膳
5 结论

(4)国医大师张志远内科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生平着作
    1 生平概述
    2 着作介绍
第二部分 治学特色
    1 博览广读、取采众长的治学方法
    2 实事求是、躬行践履的治学理念
    3 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4 内观自省、倾囊相授的大医胸怀
    5 修身齐德、淡泊名利的处世智慧
第三部分 内科临证经验
    1 肺系病证
        1.1 感冒
        1.1.1 风寒、风热之辨
        1.1.2 治疗法则
        1.1.3 分型证治
        1.1.4 经验用药
        1.1.5 注意事项
        1.1.6 小结
        1.2 咳嗽
        1.2.1 病因病机
        1.2.2 治疗法则
        1.2.3 分型证治
        1.2.4 特色用药
        1.2.5 小结
    2 心系病证
        2.1 胸痹
        2.1.1 病因病机
        2.1.2 治疗法则
        2.1.3 分型证治
        2.1.4 小结
        2.2 狂证
        2.2.1 病因病机
        2.2.2 治疗法则
        2.2.3 分型证治
        2.2.4 小结
        2.3 痴呆
        2.3.1 病因病机
        2.3.2 治疗法则
        2.3.3 分型证治
        2.3.4 小结
        2.4 恐惧
        2.4.1 病因病机
        2.4.2 治疗法则
        2.4.3 分型证治
        2.4.4 小结
    3 脾胃病证
        3.1 泄泻
        3.1.1 病因病机
        3.1.2 治疗法则
        3.1.3 分型证治
        3.1.4 临证要点
        3.1.5 小结
    4 肝胆病证
        4.1 臌胀
        4.1.1 病因病机
        4.1.2 治疗法则
        4.1.3 分型证治
        4.1.4 软化肝脾验方
        4.1.5 小结
        4.2 胆痹
        4.2.1 病因病机
        4.2.2 施治法则
        4.2.3 分型证治
        4.2.4 小结
        4.3 内伤头痛
        4.3.1 病因病机
        4.3.2 施治法则
        4.3.3 分型证治
        4.3.4 用药特色
        4.3.5 小结
    5 肾系疾病
        5.1 水肿
        5.1.1 病因病机
        5.1.2 治疗法则
        5.1.3 分型证治
        5.1.4 专药专方
        5.1.5 小结
    6 气血津液疾病
        6.1 内伤发热
        6.1.1 分辨外感内伤
        6.1.2 把握时间规律
        6.1.3 分型证治
        6.1.4 小结
    7 肢体经络病证
        7.1 腰痛
        7.1.1 病因病机
        7.1.2 治疗法则
        7.1.3 分型证治
        7.1.4 小结
        7.2 痿证
        7.2.1 病因病机
        7.2.2 治疗法则
        7.2.3 分型证治
        7.2.4 小结
第四部分 内科学术思想
    1 大气一元论
        1.1 大气一元论的理论渊源
        1.2 大气的形成及生理特点
        1.3 基于大气一元论的病机发挥
        1.4 调治人身大气为病之用药法则
        1.4.1 斡旋气机,调治气病
        1.4.2 治气当求脏腑之本
        1.4.3 祛除浊毒,以复气利
        1.5 基于大气一元论的治验举隅
        1.5.1 调胸中大气治胸痹
        1.5.2 调腑中大气治胃肠病
        1.5.3 调经络大气治肢肩背腰痹痛
        1.5.4 调补一身之气改善虚损
        1.5.5 调大气治精神行为病
    2 玄府细络系统论
        2.1 玄府细络系统概述
        2.2 玄府细络系统的微观实质
        2.3 玄府细络系统的生理特点与功能
        2.3.1 玄府细络分布广泛,结构微小
        2.3.2 玄府细络可宣通渗灌气血津液
        2.3.3 玄府细络可通达神机
        2.4 玄府细络系统病理与临床表现
        2.5 玄府细络系统病变的治疗和研究
    3 医易相通论
        3.1 医易相通理论探流
        3.2 易为指导,突出变字
        3.2.1 辨证恒动思维
        3.2.2 方剂灵活化裁
        3.2.3 剂型丰富发展
        3.3 两点论思维方法的实践
        3.3.1 判定病性,一分为二
        3.3.2 处方用药,阴阳兼顾
        3.3.3 亢害承制,确立治法
        3.3.4 病情顽固,杂合以治
    4 天人相应的时间医学观
        4.1 中医时间医学概述
        4.1.1 中医时间医学源流
        4.1.2 人体生理与四时、昼夜关系
        4.1.3 症候变化与四时、昼夜关系
        4.2 中医时间医学指导实践
        4.2.1 明辨病位
        4.2.2 治病于未发
        4.2.3 应时组方选药
        4.2.4 应时服药
        4.2.5 预测病势
    5 胃气为本的治病观
        5.1 “胃气为本观”概说
        5.2 重视胃气与胃津
        5.2.1 胃气是宗气之源
        5.2.2 胃气是生存之本
        5.2.3 胃气为脉之本
        5.2.4 胃津是津液之源
        5.2.5 胃气以通降为和
        5.3 重视胃与他脏联系
        5.4 治胃之法
        5.4.1 慢性胃病重滋养
        5.4.2 他脏之病从胃治
        5.4.3 阴虚津亏滋胃津
        5.4.4 处方用药护胃气
    6 风药理论的发明
        6.1 风药概说
        6.2 风药性能
        6.2.1 风药多味辛
        6.2.2 风药以泻为主
        6.2.3 风药性走
        6.3 风药作用及其配伍方法
        6.3.1 风药治风
        6.3.2 风药治血
        6.3.3 风药治湿
        6.3.4 风药助火
        6.3.5 风药升阳
        6.3.6 风药止痒
        6.3.7 风药通滞
        6.3.8 风药开玄
    7 “人-症-方-药”量效理论的发明
        7.1 “人-症-方-药”量效理论概说
        7.2 “人-症-方-药”量效理论的实践探索
        7.2.1 量从症变
        7.2.2 量从人变
        7.2.3 减量间服
        7.2.4 遵古不泥
        7.2.5 精准靶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5)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标及思路
    四、研究对象及方法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侗族传统医学文献概述
    第一节 专着类
    第二节 学术论文类
    第三节 散见于各种文献中的病种概述
第二章 侗族传统医学病种分类研究
    第一节 传统命名法病种
        一、传统命名法病种命名理据
        二、传统命名法病种汇总
        三、传统命名法病种分类方法
        四、传统命名法病种分类
    第二节 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
        一、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的搜集整理方向
        二、主流医学命名法的病种汇总
        三、主流医学命名法的病种分类
    第三节 主流医学命名法病种与传统命名法病种的比较
        一、命名文化背景的不同
        二、命名思维方式的不同
        三、相同的疾病命名内涵
        四、相同的疾病命名特点
    第四节 特殊病种
第三章 侗族传统医学之疾病谱研究
    第一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思路与方法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思路
        二、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制的方法
    第二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编写说明
        二、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
    第三节 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的分析
        一、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呈现的规律
        二、侗族传统医学高发病种分析
        三、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规律的宏观病因学分析
        四、侗族传统医学疾病谱的利用挖掘
第四章 侗族传统高发病种研究
    第一节 蛇叹肿毒
        一、蛇叹肿毒概述
        二、蛇叹肿毒的治疗方法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蛇咬伤的比较
        四、蛇叹肿毒危险因素
    第二节 小儿疳积
        一、小儿疳积概述
        二、小儿疳积的治疗方法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小儿疳积的比较
        四、小儿疳积现状
        五、小儿疳积危险因素
    第三节 肚腹痛
        一、肚腹痛概述
        二、肚腹痛的治疗方法
        三、侗医与土家医治疗肚腹痛的比较
        四、肚腹痛治疗研究现状
        五、肚腹痛危险因素
    第四节 心头痛
        一、心头痛概述
        二、心头痛治疗方法
        三、侗医和土家医治疗心头痛的比较
        四、心头痛治疗研究现状
        五、心头痛危险因素
    第五节 月家红崩山
        一、月家红崩山概述
        二、月家红崩山治疗方法
        三、侗医和土家医治疗月家红崩山的比较
        四、月家红崩山治疗现状
        五、月家红崩山危险因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主要创新点
    三、研究不足
    四、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基于黄煌教授“方-病-人”学说的薯蓣丸方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及研究思路与方法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思路与方法
        2.1. 文献收集
        2.2. 文献确认
        2.3. 文献分析
        2.4. 结果及讨论
第二章 古代文献研究
    1. 薯蓣丸原方
        1.1. 薯蓣丸方剂类文献研究
        1.2. 薯蓣丸方论研究
        1.3. 薯蓣丸组方方解
    2. 薯蓣丸类方
    3. 小结
第三章 现代文献研究
    1. 名中医经验
        1.1. 虚劳
        1.2. 老年衰老
        1.3. 肺结核
        1.4. 肿瘤
        1.5. 再生障碍性贫血
        1.6. 肾炎
        1.7. 皮肤病
    2. 临床报道
        2.1. 肿瘤
        2.2. 呼吸系统疾病
        2.3. 肾病
        2.4. 循环系统疾病
        2.5. 慢性肝病
        2.6. 其他
    3. 药理研究
        3.1. 免疫调节作用
        3.2. 肾功能保护作用
        3.3. 抗肿瘤作用
        3.4. 其他
        3.5. 山药药理
        3.6. 大枣药理
    4. 小结
第四章 黄煌教授应用薯蓣丸的经验
    1. 薯蓣丸病案统计
        1.1. 主治疾病统计
        1.2. 适用人群特征统计
        1.3. 薯蓣丸临床症状统计
        1.4. 薯蓣丸的剂型与剂量
        1.5. 疗效评价
    2. 黄煌教授应用薯蓣丸典型病案
        2.1. 结肠腺癌侵犯十二脂肠案(患病2011-)
        2.2. 胰头颈癌侵犯门静脉、肝总动脉案(患病2014-)
        2.3. 多发性骨髓瘤案(患病2016-)
        2.4. 左上肺中分化腺癌—肺小细胞肺癌案(患病2010-)
        2.5. 消瘦腹泻案
    3. 小结
第五章 讨论
    1. 经典原文的诠释
        1.1. 关于“虚劳诸不足”
        1.2. 关于“风气百疾”
        1.3. 关于“虚劳诸不足”与“风气百疾”的关系
    2. 薯蓣丸组方结构分析
        2.1. 薯蓣丸中方剂分析
        2.2. 薯蓣丸药对分析
        2.3. 薯蓣丸单味药分析
    3. 薯蓣丸功效探讨
        3.1. 理虚拯劳
        3.2. 扶正祛邪
    4. 薯蓣丸方证探讨
        4.1. 推荐处方
        4.2. 适用人群
        4.3. 主治疾病谱
    5. 薯蓣丸方证的鉴别
        5.1. 与炙甘草汤的鉴别
        5.2. 与八珍汤的鉴别
        5.3. 与十全大补汤的鉴别
    6. 薯蓣丸的使用注意
        6.1. 热证慎用
        6.2. 水饮病慎用
    7. 薯蓣丸的临床应用前景展望
        7.1. 薯蓣丸可以作为肿瘤晚期的调理方
        7.2. 薯蓣丸可以作为消耗性疾病的食疗方
        7.3. 薯蓣丸可以作为老年保健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黄煌教授薯蓣丸与其他方剂交替使用的治疗经验整理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老老恒言》粥谱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老老恒言》及粥方应用研究进展
    1 《老老恒言》相关研究进展分析
        1.1 《老老恒言》的综合研究概述
        1.2 《老老恒言》起居养生方法概述
        1.3 《老老恒言》饮食养生理法概述
    2 粥方应用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2.1 固定粥方应用研究进展
        2.2 具体病证粥方应用研究进展
        2.3 特殊人群与病证粥方应用研究进展
        2.4 粥养理念研究进展
    3 分析与讨论
    参考文献
前言
第1部分 《老老恒言》粥谱内容概况
    1 《老老恒言》及其“粥谱说”
        1.1 作者生平及着述简介
        1.2 《老老恒言》及其“粥谱说”简介
    2 “粥谱说”前之概说
        2.1 “粥谱说”前言简介
        2.2 “择米”分析
        2.3 “择水”分析
        2.4 “火候”分析
        2.5 “食候”分析
    3 《老老恒言》“粥谱说”粥方内容概况
        3.1 粥方组成情况
        3.2 粥方制作方法分类汇总
        3.3 粥方组成物品分类情况
        3.4 粥方所用物品食、药属性概况
        3.5 曹氏粥谱所引用粥方出处考证
第2部分 《老老恒言》粥谱的养生作用
    1 《老老恒言》所倡导的养生思想介绍
    2 《老老恒言》粥谱体现出重视食粥养生
    3 《老老恒言》粥谱的主要功能及其内涵分析
        3.1 《老老恒言》粥谱的养阴作用
        3.2 《老老恒言》粥谱的健脾作用
        3.3 《老老恒言》粥谱的其他作用
    4 《老老恒言》粥谱的应用价值分析
    5 《老老恒言》体质相宜观点分析
        5.1 体质相宜观点的分析探讨
        5.2 关于特殊群体的研究例证
第3部分 与粥相关的分析探讨
    1 粥的发展状况分析
        1.1 粥的起源与发展简述
        1.2 与粥相关的文献记载
        1.3 食粥养生理念的形成
    2 以药入粥相关探讨
        2.1 粥的调养作用
        2.2 粥的治疗作用
        2.3 以药入粥注意事项
        2.4 小结
    3 关于《老老恒言》粥谱的探讨
        3.1 《老老恒言》粥谱实用意义探讨
        3.2 《老老恒言》粥谱谷物材料的使用分析
        3.3 《老老恒言》粥谱内容与出处内容对比分析
    4 食养相关的原则性内容分析
        4.1 《老老恒言》提倡的食养原则分析
        4.2 古籍文献中食养原则内容分析
        4.3 “食饮以宜”关键在注重细节
    5 小结
结语
    1 对食粥养生的整体认识
        1.1 食粥以养阴的理念与实践
        1.2 以药入粥实际应用的思考
        1.3 食粥养生的可行性思考
    2 本研究的创新与价值
        2.1 以数据汇总支持本研究所得结论
        2.2 对曹氏粥谱的养生作用进行总结
        2.3 对饮食养生的原则内容进行总结
    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个人简历

(8)慢性肝炎的食疗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食疗防治慢性肝炎的历史溯源
        1.1.1 起源阶段(远古——先秦)
        1.1.2 初步形成(战国——秦汉)
        1.1.3 发展阶段(晋唐——明清)
        1.1.4 逐步完善(建国以后)
    1.2 慢性肝炎的现代营养学研究进展
        1.2.1 营养不良是慢性肝炎恶化的内在因素之一
        1.2.2 现代医学对慢性肝炎的营养干预
        1.2.3 小结
2 食疗防治慢性肝炎的临床应用
    2.1 慢性肝炎的膳食原则
    2.2 慢性肝炎患者食疗原料备览
    2.3 慢性肝炎患者的分型用膳宜忌
    2.4 辨证施膳
        2.4.1 肝气郁结型
        2.4.2 肝胃不和型
        2.4.3 脾虚湿困型
        2.4.4 肝胆湿热型
        2.4.5 瘀血停滞型
        2.4.6 水温内停型
        2.4.7 肝肾阴虚型
        2.4.8 脾肾阳虚型
3 讨论
    3.1 如何对待忌口
    3.2 注意精神调摄
    3.3 防止外感和外伤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个人简历

(10)基于数据挖掘的痰湿体质辨体论治复杂网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综述一 中医体质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痰湿体质辨体论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复杂网络与中医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痰湿体质辨体论治的文献研究和数据挖掘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方法
        2.1 检索策略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数据提取和录入
        2.5 数据术语规范化处理
        2.6 质量控制
    3 文献筛选结果
        3.1 痰湿体质辨体论治研究文献基本信息
        3.2 痰湿体质辨体论治研究文献中干预措施情况
        3.3 痰湿体质辨体论治研究文献中疾病分布
        3.4 痰湿体质辨体论治研究文献中方剂相关统计
        3.5 痰湿体质辨体论治研究文献中药物分布
    4 痰湿体质辨体论治药物关联性分析
        4.1 关联分析规则
        4.2 数据挖掘结果
    5 四种药物的药理学分析
        5.1 药物成分检索
        5.2 药物有效成分对应靶标检索结果
        5.3 药物成分-靶标-疾病网络图
    6 小结
    7 讨论
        7.1 辨体论治与健康管理
        7.2 数据挖据结果的中医分析
        7.3 数据挖掘结果中的药物分析
        7.4 药物与方剂关系
        7.5 痰湿体质与痰湿证用药分析
第二部分 痰湿体质辨体论治常用药物的复杂网络研究
    1 研究背景
    2 研究内容
        2.1 检索途径
        2.2 检索方法
        2.3 基于化合物信息预测得到其靶标基因
        2.4 结果可视化的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茯苓
        3.2 白术
        3.3 半夏
        3.4 陈皮
        3.5 四种药物入血成分共同作用的潜在的靶标
        3.6 四种药物作用富集分析汇总结果
    4 小结
    5 讨论
        5.1 KEGG富集结果与痰湿体质
        5.2 基因分析与痰湿体质
        5.3 疾病富集结果分析
        5.4 图论与中医体质学研究
第三部分 中药干预痰湿性慢性病的系统综述
    1 研究背景
    2 方法
        2.1 纳入/排除标准
        2.2 文献检索
        2.3 文献筛选
        2.4 资料提取
        2.5 质量评价
        2.6 结局指标
        2.7 资料分析
        2.8 发表偏倚的测量
    3 结果
        3.1 文献检索与筛选流程
        3.2 纳入文献特征
        3.3 文献质量评价
        3.4 统计分析结果
        3.5 发表偏倚
    4 讨论与结论
        4.1 主要发现
        4.2 研究的局限性
        4.3 对临床以及研究的意义
        4.4 研究中使用药物情况
结语
    1 结论总结
    2 创新点
    3 存在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肺结核的分型食疗(论文参考文献)

  • [1]过敏性鼻炎的中药应用规律及食疗药物研究[D]. 余静芳(Yu Ching Fang).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2]糖尿病营养知识图谱构建研究[D]. 孟转转.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 [3]中医药膳食疗对抑郁症的防治作用研究进展[J]. 袁志鹰,资源,谢梦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16)
  • [4]国医大师张志远内科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D]. 王淞.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基于文献的侗族传统医学病种研究[D]. 李小兰. 遵义医科大学, 2020(01)
  • [6]基于黄煌教授“方-病-人”学说的薯蓣丸方证研究[D]. 杨琍舒.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7]《老老恒言》粥谱文献研究[D]. 高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2)
  • [8]慢性肝炎的食疗探讨[D]. 程铃惠.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8(01)
  • [9]贵州民族医药治疗结核病方法概述[A]. 潘蝶,周培富,李相兴. 中国防痨协会第32届全国学术大会暨首届中国防痨科技奖颁奖大会论文汇编, 2018
  • [10]基于数据挖掘的痰湿体质辨体论治复杂网络研究[D]. 张曾亮.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4)

标签:;  ;  ;  ;  ;  

肺结核分类饮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