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箔复合膜气囊吸附二氧化硫的实验

铝箔复合膜气囊吸附二氧化硫的实验

一、铝箔复合膜气袋对二氧化硫吸附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郭少华[1](2018)在《自由基引发的溴酸盐还原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在饮用水消毒过程中,臭氧氧化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饮用水处理过程中。含溴饮用水在臭氧消毒的同时会生成2B级潜在致癌物—溴酸盐(BrO3-),溴酸盐浓度的控制是确保水质安全的一项重要问题。本实验通过半导体光催化降解的方法是去除饮用水中溴酸盐。石墨相氮化碳(g-C3N4)作为可见光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及半导体性能,在光催化领域有着诱人的应用前景。以三聚氰胺为前驱体制备的g-C3N4为可见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UV-Vis)对其物相组成和光催化性能进行表征发现,制备的层状g-C3N4有稳定片层结构及可见光响应的禁带宽度(2.80eV)。通过电子顺磁共振谱(EPR)和光电化学测试进一步探究自由基触发的光催化还原机制;结果显示,g-C3N4不能直接还原溴酸盐。然而,若有有机小分子(如甲醇)存在,光催化还原效率迅速增大,且pH的变化对降解效果影响不大;通过电子顺磁共振谱(EPR)对光催化过程中产生的活性物种进行原位测定,表明g-C3N4因带隙较窄氧化甲醇的能力较弱,将甲醇氧化成中间体甲氧自由基(CH3O·)自由基,从而还原溴酸根;同时也证实光催化产生的光生空穴和羟基自由基(·OH)将甲醇氧化为CH3O,CH3O·是还原溴酸根的主要活性物种而非光生电子。此外光电化学测试也表明甲醇能促进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本实验利用石墨相氮化碳作为可见光催化剂,从甲醇氧化产生自由基的角度探究g-C3N4光催化还原溴酸根的机制,推动光催化还原法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

崔凯[2](2016)在《工作场所空气中氯乙烯测定结果不确定度评定》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评估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氯乙烯浓度的不确定度,依据GBZ/T 160.46-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不饱和烃类化合物》氯乙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对铝塑采气袋中空气的氯乙烯浓度进行测定,并进行不确定度来源及量化分析,最终计算合成不确定度。结果表明,空气中氯乙烯含量为188.60μg/L时,测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7.69 mg/m3(k=2)。标准气体的不确定度、标准系列配制过程和标准曲线拟合求得氯乙烯浓度对不确定度的贡献较大,其相对不确定度分别为1.0×10-2、1.27×10-2和1.19×10-2。本方法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氯乙烯浓度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并能确定测定结果误差的主要来源。

孙伟[3](2012)在《静电纺丝组装二氧化钛—纤维素复合体系的研究》文中提出无机-有机复合材料从远古以来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必需物质,从中国古文化艺术品青花瓷到美国纽约曼哈顿区的摩登建筑材料,这种集合了有机物和无机物双重的优点来弥补对方缺点的材料的发展是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特征。由于现代石油资源的大范围匮乏和价格的迅猛上涨,依赖石油而产生的多种多样的人工高分子材料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了避免一定程度上的对生态和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天然高分子又一次从茹毛饮血的远古穿越到现今,成为材料界的一个耀眼明星。纤维素作为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天然高分子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体和动物体内,其对生物体的生长进化起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而这种多糖类高分子有着多羟基的化学结构,已被改性成多种纤维素衍生物广泛应用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本论文主要在以纤维素作为模板或填充剂与二氧化钛这种具备一定光催化活性与自清洁性能应用特点为根基,着重讨论它们在静电纺丝这种静电作用力拉伸下纺出的纤维材料的形貌特点和潜在性能,通过细菌纤维素和二氧化钛在离子液体体系下电纺得到纤维丝、纳米晶态纤维素掺杂对于二氧化钛电纺纤维形貌以及表面性质的影响,以期望能够在未来将纤维素与无机物质结合制得更多的具有优异特性的先进材料。

顾帅,周凌曦,刘立新,王木林,温民[4](2010)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CO2和CH4通量观测的质控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通量观测与大气本底浓度观测采用统一的分析—质控—标校流程和方法对准确评估大气温室气体源汇至关重要。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是研究陆地生态系统CO2和CH4通量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首先在实验室对存储样品的气袋进行检测与处理,包括剖析气袋结构,测试气袋在一定时间内对气样中CO2及CH4浓度的影响,根据测试结果对采样、运输流程进行优化,确保样品尽量减少污染;其次,采用与温室气体本底浓度分析—质控—标校相一致的流程和方法,以保证两种观测方法所获取数据的准确可比;最后,将本研究中优化的流程和方法应用于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期间青海瓦里关自由放牧地和围栏草地开展的温室气体通量观测实验,获取了较高质量的CO2及CH4通量观数据并进行了初步分析。

顾帅[5](2009)在《我国温室气体本底采样分析过程中的质控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温室气体本底浓度观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流程至关重要。本论文从大气样品的flask瓶采样及存储方法、实验室前-后处理方法和过程、CO2浓度及其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CO2通量观测,以及全流程的质量控制措施及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初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质控流程和方法。首先,调研并设计实验方案,对国产采样器和flask采样瓶、恒温烘箱脱附系统、真空检测-平衡系统进行综合测试,根据测试条件和相应结果进一步优化流程和方法,表明,用plourel O圈/玻璃阀芯的硬质玻璃flask采样瓶可显着降低材质对所存储的大气样品的影响;flask采样瓶首次使用前,经60℃、72h抽真空内表面热脱附,可基本去除新瓶内壁吸附的水汽和室温下不易挥发的杂质,使采集和存储的大气样品尽可能不失真。其次,每次大气样品分析完毕,需将flask采样瓶抽真空后进行24h真空检测,并在系统真空条件下充填平衡气(其中CO2浓度明显低于自然大气浓度),再发往采样站进行大气样品采集,以监控双瓶平行采样前是否用当地混合较均匀的大气冲洗完全。再次,根据本底大气样品的分析精度要求,设计不同实验流程联合测试与调试,最终选择优化的条件及流程,实验室气体稳定同位素比分析系统(包括商业化MAT253主机及GasBench、自设计组装的16位自动进样系统、国外研发的Airtrap高效预浓缩气体捕集阱)对标气CO2的碳氧稳定同位素比分析精度可分别达到0.02‰、0.05‰。最后,在实验室对通量观测中常用的存储样品的气袋进行检测与处理,包括剖析气袋结构、气袋存储实验、分析过程中采取严格的工作标气穿插分析,对采样、运输及分析流程进行优化,形成了一套与温室气体本底浓度分析-质控-标校相一致的流程和方法,以保证通量观测数据与大气本底浓度观测数据的可比性,并为它们之间的互用建立了联系;在此基础上,获得了青海瓦里关地区CO2、CH4呼吸通量观测结果。

郝志鹏,董红敏,陶秀萍,黄宏坤[6](2005)在《铝箔复合膜气袋对温室气体吸附性的试验研究》文中指出为了解气袋对温室气体气样的吸附性,采用气相色谱仪对5 L气袋中CH4、SF6、CO2、和N2O标准气体浓度进行了连续监测。结果表明,CH4、SF6、CO2和N2O气体浓度的变异系数分别为6.72%,0.95%,3.86%和6.56%,气袋对4种温室气体的吸附性均不显着,该气袋用于以上温室气体的测定是可行的。

陈年春[7](2000)在《铝箔复合膜气袋对二氧化硫吸附试验》文中提出通过铝箔复合膜气袋对二氧化硫在不同浓度 ,不同时间吸附情况的实验 ,得出了不能用该气袋采集气体样品做二氧化硫测定的结论。

二、铝箔复合膜气袋对二氧化硫吸附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铝箔复合膜气袋对二氧化硫吸附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自由基引发的溴酸盐还原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简介
    1.3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机制及其应用
        1.3.1 光催化反应机制
        1.3.2 光催化技术应用
    1.4 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4.1 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
        1.4.2 g-C_3N_4的合成及其特性
        1.4.3 g-C_3N_4的应用
    1.5 水中溴酸盐的生成、检测及去除
        1.5.1 水中溴酸盐的生成
        1.5.2 水中溴酸盐的检测
        1.5.3 溴酸盐的去除
    1.6 论文的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1.7 课题总体思路及技术路线
        1.7.1 研究总体思路
        1.7.2 技术路线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药品、仪器与装置
        2.1.1 主要化学试剂
        2.1.2 主要实验仪器
        2.1.3 实验装置
    2.2 实验方法
        2.2.1 g-C_3N_4的制备
        2.2.2 溴酸根的测定方法
        2.2.3 吸附实验方法
        2.2.4 光催化实验方法
        2.2.5 自由基的检测方法
    2.3 样品的结构测试及表征
        2.3.1 X-射线衍射分析测试(XRD)
        2.3.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2.3.3 紫外-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UV-Vis)
        2.3.4 三维荧光光谱表征
        2.3.5 时间分辨荧光衰减光谱(TR-PL)
    2.4 光电流性能测试
第3章 g-C_3N_4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3.1 前言
    3.2 样品的制备
    3.3 吸附实验
        3.3.1 吸附效果实验
        3.3.2 Zeta电位测试
        3.3.3 吸附机制的探究
    3.4 g-C_3N_4的光降解性能研究
    3.5 g-C_3N_4的结构与表征
        3.5.1 g-C_3N_4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
        3.5.2 g-C_3N_4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TEM)
        3.5.3 g-C_3N_4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UV-Vis)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g-C_3N_4的光催化机制研究
    4.1 电子顺磁共振谱测试(EPR)
    4.2 荧光(PL)测试
    4.3 时间分辨荧光衰减光谱(TR-PL)
    4.4 光电流测试
    4.5 电化学阻抗测试(EIS)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甲醇氧化的机制研究
    5.1 前言
    5.2 固体核磁测试(NMR)
    5.3 总有机碳测试(TOC)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2)工作场所空气中氯乙烯测定结果不确定度评定(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1.1 仪器与试剂
    1.2 色谱条件
    1.3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建立数学模型
    2.2 不确定度来源
        2.2.1 不确定度来源确定
        2.2.2 不确定度来源的量化分析
        2.2.2. 1 标准气体引入的不确定度
        2.2.2. 2 标准系列配制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
        (1)检定证书给出的不确定度
        (2)注射器充满至刻度的随机变化引入的不确定度
        (3)温度变化导致气体体积膨胀引入的不确定度
        2.2.2. 3 氯乙烯样品在铝塑采气袋中回收率引入的不确定度
        2.2.2. 4 标准曲线拟合求得氯乙烯浓度引入的不确定度
        2.2.2. 5 重复性测量引入的不确定度
        2.2.2. 6 采样体积和采样体积转换因子引入的不确定度
    2.3 合成不确定度计算
    2.4 扩展不确定度
    2.5 不确定度结果报告
3 结论

(3)静电纺丝组装二氧化钛—纤维素复合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一章 绪论
    1.1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
        1.1.1 二氧化钛光催化机理
        1.1.2 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的改良方法
        1.1.3 二氧化钛/纤维素复合光催化体系研究进展
    1.2 细菌纤维素
        1.2.1 细菌纤维素
        1.2.2 细菌纤维素的溶解性以及离子液体
    1.3 静电纺丝技术与纳/微米纤维的制备
        1.3.1 静电纺丝的原理与装置
        1.3.2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二氧化钛光催化功能体系
        1.3.3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细菌纤维素纳/微米纤维的研究
    1.4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二氧化钛/细菌纤维素复合纤维
        1.4.1 研究进展概述
        1.4.2 本论文立题依据和可行性
    1.5 本论文主要设备和表征技术
    1.6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二氧化钛/细菌纤维素复合纤维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料
        2.2.2 二氧化钛/细菌纤维素复合体的制备
        2.2.3 电纺溶液的配制
        2.2.4 电放装置与过程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钛源对二氧化钛/细菌纤维素复合体系形貌和性能的影响
        2.3.2 溶剂对二氧化钛/纳米晶态纤维素复合体的形貌和性能影响
    2.4 本章小结
    2.5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结论与展望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4)静态箱-气相色谱法CO2和CH4通量观测的质控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采样及分析方法
    1.1 实验室前期测试
    1.2 野外采样点及采样和分析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气袋对样品的影响测试
        2.1.1 气袋结构剖析结果
        2.1.2 气袋样品存储实验结果
        2.1.3 样品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2 野外采样点观测结果
3 结论

(5)我国温室气体本底采样分析过程中的质控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介绍
        1.3.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瓶采样分析的实验室前-后处理过程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2.1 问题的提出
    2.2 flask瓶采样各过程中的实验设计及测试结果分析
        2.2.1 flask瓶采样中的测试实验及结果分析
        2.2.1.1 采样器降温除湿功能的测试实验及结果分析
        2.2.1.2 采样器对各种不同浓度气体成分影响的测试实验及分析
        2.2.2 flask气体存储过程的测试实验及结果分析
        2.2.2.1 不同密封材质的采样瓶对比测试实验及结果分析
        2.2.2.2 flask采样瓶在不同热解析条件下处理的测试实验及结果分析
        2.2.3 flask瓶采样实验室前后处理中的测试实验及结果分析
        2.2.3.1 flask采样瓶高温热脱附处理中的测试及参数的确定
        2.2.3.2 flask瓶真空检测-平衡处理中的测试及流程优化
    2.3 结论
第三章 CO_2碳氧稳定同位素比分析中质量控制方法的探讨
    3.1 问题的提出
    3.2 MAT253稳定同位素比分析系统介绍
    3.3 稳定同位素比分析系统的测试及参数优化
        3.3.1 质谱主机及自带双路进样系统测试及结果分析
        3.3.1.1 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主机系统(带双路进样系统)的原理
        3.3.1.2 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主机系统的测试及结果分析
        3.3.2 Gasbench进样系统测试及结果分析
        3.3.2.1 Gasbench进样系统原理
        3.3.2.2 Gasbench进样系统的测试及结果分析
        3.3.3 Airtrap高效预浓缩系统的调试及结果分析
        3.3.3.1 Airtrap高效预浓缩系统的原理
        3.3.3.2 Airtrap高效预浓缩系统的测试及结果分析
        3.3.4 稳定同位素比分析各子系统联调测试实验及结果分析(双路进样方式)
    3.4 结论
第四章 温室气体通量观测分析中的质控方法研究
    4.1 问题的提出
    4.2 实验前处理及采样分析方法
        4.2.1 分析仪器(HP-5880)调试结果
        4.2.2 实验室前处理测试实验设计
        4.2.3 野外采样点及采样方法
        4.2.4 实验室样品分析及通量计算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气袋结构剖析结果
        4.3.2 气袋样品存储实验结果分析
        4.3.3 样品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
        4.3.4 野外采样点观测结果与分析
    4.4 结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存在的问题与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铝箔复合膜气袋对温室气体吸附性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试验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试验结果分析
    2.1 气袋中CO2浓度的变化
    2.2 气袋中N2O浓度的变化
    2.3 气袋中CH4浓度的变化
    2.4 气袋中SF6浓度的变化
    2.5 方差分析结果
3 结 论

四、铝箔复合膜气袋对二氧化硫吸附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自由基引发的溴酸盐还原机制研究[D]. 郭少华. 河北工程大学, 2018(01)
  • [2]工作场所空气中氯乙烯测定结果不确定度评定[J]. 崔凯. 广州化工, 2016(17)
  • [3]静电纺丝组装二氧化钛—纤维素复合体系的研究[D]. 孙伟. 吉林大学, 2012(10)
  • [4]静态箱-气相色谱法CO2和CH4通量观测的质控方法研究[J]. 顾帅,周凌曦,刘立新,王木林,温民. 气象, 2010(08)
  • [5]我国温室气体本底采样分析过程中的质控方法研究[D]. 顾帅.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09(09)
  • [6]铝箔复合膜气袋对温室气体吸附性的试验研究[J]. 郝志鹏,董红敏,陶秀萍,黄宏坤. 农业工程学报, 2005(11)
  • [7]铝箔复合膜气袋对二氧化硫吸附试验[J]. 陈年春.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 2000(06)

标签:;  ;  ;  ;  ;  

铝箔复合膜气囊吸附二氧化硫的实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