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国际毛纺织大会闭幕词

第三届中国国际毛纺织大会闭幕词

一、第三届中国国际毛纺织会议闭幕词(论文文献综述)

禚明亮[1](2021)在《“革命政党与组织国际协调”的历史、理论和主张评析》文中提出"革命政党与组织国际协调"是当今世界维系毛主义政党之间沟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自2010年成立以来,该组织已经连续3次召开世界大会,分别是2010年、2014年和2017年,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拥有60个成员组织,涵盖全球45个国家的国际组织,成为现有世界共产党、工人党国际组织的重要补充,其理论主张和观点具有鲜明的"革命"属性和"国际主义"色彩。梳理这一国际组织的历史、理论和主张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把握当代世界毛主义运动的基本状况。

杜艳丽[2](2021)在《华北抗日根据地展览会研究》文中认为

李鑫均[3](2021)在《土耳其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1923-1967)》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刘上琼[4](2020)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对资本主义问题认识的研究》文中指出在封建社会后期,中国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是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则是到了近代。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下,中国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又不能正常而充分的发展,这就构成了近代以来中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不发展这一基本国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选择。也就是说,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都与如何认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与不发展这一基本国情,如何认识与资本主义相关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制定对待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各种政策正确与否直接关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败。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工作是由党的领袖、官员、知识分子和学者共同完成的。作为中国资本主义问题认识与解决的主体,他们围绕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所遇到的与资本主义相关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相互影响,共同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因此,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研究视角,以中国资本主义问题认识与解决的主体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所面对的一系列与资本主义相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着重探讨围绕这些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共知识分子和学者通过聚焦时代需求形成问题意识,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展开资本主义问题研究,从而形成研究成果;中共领袖和官员对这些知识分子和学者观点的采纳、提炼和升华,制定出对待中国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相关政策,并形成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中国化理论成果。围绕上述研究对象和研究思路,全文分成六部分展开论述。本文的第一部分为绪论,依次探讨本文研究的理论价值,现实意义,相关的学术史回顾,本文的创新之处,本文研究的基本概念,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本文展开研究的理论来源等问题。第一章由三节内容构成,主要探讨新民主革命时期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以及后来的中共知识分子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探讨和分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的特点,由此提出比较完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理论,进而回答和解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探索一条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革命道路。第二章分成三节,首先探讨在社会主义革命中中共领导学术界如何围绕调整、限制、利用和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展开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工作,其研究成果有效地指导了中国特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探索;继而探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共领导学术界如何在认真反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遗留的问题基础上,开始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三章分成三节,主要探讨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共领导学术界如何在历史研究和经济建设两个领域,破除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完全对立起来的”左”倾错误认识,提出了一系列引入资本主义有利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不断引领和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辟和发展。第四章也分为三节,根据新世纪以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新变化新趋势,中共领导学术界分别对微观层面上如何处理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在宏观层面上如何解决因资本主义因素侵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产生的“权贵资本主义”问题,以及批判西方右翼势力提出的“中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论,展开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不断引领和指导着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完善与发展。最后一部分是全文的结论,分别从理论上对正确认识和解决中国资本主义问题的基本经验,以及对资本主义问题的认识与解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意义这两大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

孔繁陈[5](2020)在《民国时期甘南地区畜牧业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甘南地区历史悠久,位于甘肃省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独特的地形和天然的水草资源,就决定了居住于甘南境内的人们世代依靠草地,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都与畜牧业息息相关,一年四季跟随牛羊过着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同时甘南地区受地理因素制约,交通不便,畜牧业发展始终徘徊不前,只有马匹养殖随战事而兴衰。民国初期,受清代鸦片战争影响,西方列强涌入内地,掠夺原材料,本地区羊毛、羊皮等畜产品开始大量输出。但受当地政教合一制度和土司制度的影响,绝大多数资源都掌握在寺院、部落头人和土司衙门手中,牧民拥有极少数的畜牧资源,畜产品生产停留在自给自足阶段,生产方式也停留在原始阶段。抗战爆发,国民政府经济中心的转移,西部地区得到开发,实施了一系列畜牧业现代化措施,包括畜种改良、畜疫防治和畜产品开发等方面得到了极大进步,甘南地区畜牧业也由原始的粗放形式初步迈入科学化、现代化的进程,是解放前甘南地区畜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由于这样的变革过程是被迫的,且不被资源所有者所接受,缺乏一个长效的计划,开发中还引来诸多问题和矛盾,又受当地社会环境等因素制约,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甘南畜牧业的发展。

邵阳子[6](2019)在《新经济与经济结构演化研究》文中认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全球经济陷入周期性衰退。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困难表面上看是金融危机的后遗症,实则是存量技术及其相应经济形态支撑力减弱的结果。寻找支撑未来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成为当下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已由高速回落至中高速,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日益孱弱。中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化的“拐点”,随着传统动能的减弱,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与改造升级传统动能结合起来,换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形成经济增长的双引擎,进而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促使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现有国内外关于中国新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广受认可的理论体系,相关研究多以定性分析和案例研究为主,缺乏量化实证研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此外,基于新经济发展视角,探究新经济与经济结构演化关系的研究更是稀少。因此,研究新经济与经济结构演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从“新经济”和“经济结构”的相关文献出发,对新经济冲击经济结构演化的历史追溯和现实考量进行了研究,本文通过对前三次工业革命历史进程的梳理,来分析新经济的发展和演化历程。可以看到历次工业革命的爆发都是在重大技术创新以及支撑力的推动下,催生出新产品、新业态和新组织,从而改变经济形态的性质,经济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最终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不同的社会中占核心地位的经济结构也会反映当时经济形态的特征。基于计量经济学等多种实证模型,重点研究了新经济发展对经济结构变动的冲击机制。本文基于ITIF构建的“美国各州新经济指数”和财新网构建的“中国新经济指数”,结合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官方统计机构对我国新经济具体形态的阐述,从知识经济、互联网经济、开放经济、绿色经济、创新经济和活力经济六大方面构建了“中国新经济发展指数(CNEI)”,并基于PPCA法,对2003年至2016年我国31省(市、自治区)新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评价;基于Theil指数和Moore指数,对我国各省2003年至2016年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和变迁速度进行了评价;基于SRA,对我国各省2003年至2016年TFP进行了测量。综合前文的理论分析以及实证分析得出的CNEI、THI、MI和TFP数据,分析了新经济发展、外商直接投资、信贷和技术进步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机制,重点研究新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冲击作用。与此同时,分析了新经济在我国几种典型业态的表现及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政策和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利于从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对相关论题的研究进行补充和完善;有利于为我国发展新经济和进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方法借鉴;有利于引导宏观经济主体和微观经济主体重视创新投入,扶持新产业、新业态和新经济,促进我国新产业、新业态和新经济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有利于引导宏观经济主体和微观经济主体积极挖掘内部经济增长点,培育新动能、新产业和新业态,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和“经济硬着陆”。

张瑞芳[7](2018)在《1950—1952年北京市“增产节约运动”研究》文中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财政经济形势较为严峻,为改变经济颓废局面,支援抗美援朝运动,北京市政府积极响应中央政府号召,开始有组织、大规模、分阶段、全方位地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北京市爱国增产节约竞赛委员会、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抗美援朝分会等机构专门负责运动相关事宜,并利用报刊宣传、表演会、展览会等宣传方式扩大运动影响,凝聚群众力量,使广大职工群众认识到运动的积极意义,提高其政治觉悟和爱国热情。北京市政府在工业生产和机关单位中采取多种措施,在工业生产中,主要以“增产”为主“节约”为辅,如发动职工制定计划、改进技术、推广先进经验,建立汇报检查制度,对工作进行及时查定、改进管理方法等,通过这种方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原料成本,从而达到增产节约的目的;在机关单位中,主要以“节约”为主,这些单位虽然不能直接增加生产,但是通过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厉行节约,反对铺长浪费,来减少国家开支,以达到节约的目的。北京市作为新中国首都,政治中心,受中央政策影响较深,运动开展彻底,执行力度强,群众积极性高。这一运动的开展对恢复新中国成立之初北京市经济、支援抗美援朝运动、促进干部队伍建设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意义重大。但由于建国初期情况复杂,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如安全工作不到位,个别领导干部贪污受贿、不作为现象等。不过总体上来说北京市“增产节约运动”的成效仍然是巨大的。

刘浩[8](2017)在《抗战时期国统区经济类展览会研究(1937-1945)》文中认为本文以全面抗战时期(1937年-1945年)国统区内举办的经济类展览会为考察对象,在充分挖掘相关原始资料与报刊杂志的基础上,试图分析出经济类展览会兴起的时代背景,叙述经济类展览会的筹备和举办经过,并且探讨这些展览会对国民政府所领导的“抗战建国”事业的影响。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简要介绍全面抗战时期国统区经济类展览会兴起的背景。抗战时期经济类展览会是中国近代展览会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本章首先回顾全面抗战爆发以前中国近代展览会事业的发展和演变状况。中国的近代展览会事业自晚清开始起步,经过清末民初长时段的发展,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发展到顶峰,但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的展览会事业由于受到战争的破坏而一度陷入停滞。抗战时期国统区经济类展览会的重新兴办与国统区各界人士在“抗战建国”的指导下进行各种经济开发和建设活动密切相关,国统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经济类展览会的举办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而国民政府对于生产展览的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类展览会的兴办。第二章根据经济类展览会陈列品内容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工业展览会、农业展览会以及综合性展览会三个类别,而后从每一个类别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展览会分别展开论述,最后总结国统区大型经济类展览会的特征。第三章用来探讨展览会与国统区社会经济的关联。在本章节里通过工业展览会来分析战时国统区的工业科技发展水平,通过农业展览来分析展览会对国统区农业改良和推广所起到的作用,通过展览会前后时人所发表的文章来分析展览会所传播的经济思想。第四章用来探讨展览会与政治的关联。在本章节里通过对展览会上所发表之开幕词和训词、所展示之宣传物、所举办之游艺活动的解读,来分析国民政府通过展览会所做的“抗战”宣传和“党化”宣传。通过以上四部分的论述,可以看出,国民政府在全面抗战时期推行的“抗战建国”政策促进了国统区经济类展览会的兴起,而各种经济类展览会的举办,不仅反映了战时国统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面貌,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民众的生产建设热情和战斗意志,增强了国民“抗战建国”的信心,并且强化其对国民政府的认同感。

冯洁[9](2016)在《雍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研究(1940-1949)》文中研究指明雍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抗战时期中国银行以陕西西安为中心投资创办的一家适应社会需要的国营工业企业,它在大陆的发展从抗战时期延续至抗战后,贯穿整个20世纪40年代。雍兴公司通过单独投资设厂经营、参加投资或代管中行主办厂矿等方式开展各项业务活动,它的经营区域集中于西北陕甘和西南川渝,又以陕西等地为主;经营范围涵盖纺织业、机器制造业、动力燃料业及其他,又以纺织工业为中心。雍兴公司是近代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工业企业,其在大陆的十年发展历程,书写了中国近代经济史,尤其是西北近代工业史的重要篇章。西北地区近代工业起步较晚,且发展缓慢。进入20世纪30年代,西北近代工业才开始初步发展,至全面抗战爆发后,出现了工矿业全面开发的高潮。西北地区在战时成为大后方,国民政府应抗战建国之需,加大西北开发力度,这是促成西北近代工业在这一时期获得较大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西北工业开发向前推进的同时,中国银行的工业投资活动也在积极进行中。战前,中国银行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各项投资事业,其中工业投资比重日益增大。中行通过工业投资,逐步介入企业经营,进而接管企业管理权,完成银行资本向产业资本的渗透。束云章领导的中行天津分行在华北进行的棉纺织业投资活动更是为战时中行经营后方企业提供了经验基础。抗战开始后,中国银行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拓宽经营范围,更加广泛地参与西北工矿企业的投资建设。全面抗战爆发前后,西北地区的工业发展和中国银行的工业投资共同构成雍兴公司的创立背景。1940年3月,以发展西北经济、提倡生产事业为目的的雍兴公司正式成立,总公司于次年从天水迁至西安。雍兴公司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增加资本总额、完善组织结构、健全规章制度、加强会议研讨,各项工作稳步有序地展开。雍兴公司的业务活动以单独投资设厂经营为主,依托西北自然资源,坚持走以棉纺织业为中心,兼营机器制造、动力燃料等工业的经营道路。另外,雍兴公司作为中国银行的附属事业,对中行享有权益的棉纺织业相关工厂实行代管,并对个别纱厂作参与性投资,也参加投资了西北地区的其他工厂,并开设相关学校。抗战时期,雍兴公司成立并迅速发展,规模宏大,实力雄厚,是当时西北地区仅次于资源委员会的工业系统。1945年抗战胜利后,雍兴公司试图在战时获得巨大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建成全国性的大型企业,但最终并未实现。战后国民政府经济政策发生变化,雍兴公司随之调整经营管理,并根据现实所需先后关停了一些工厂,变更酒精厂的生产重心,新参加投资一家纱厂,继续推进其他厂矿业务。这一时期,国内战事频繁,社会政治、经济形势持续恶化,雍兴公司各厂矿生产经营遭遇重重阻力,整体发展渐趋停滞。1948年4月,雍兴公司即开始拆迁机器设备,准备撤离。同年12月,总公司迁至上海。至1949年解放前夕,雍兴公司迁往台湾,大陆剩余厂矿被新政府接收。抗战后,雍兴公司努力谋求继续发展,但受时局动荡影响,它的宏大扩张计划落空,最终难逃结束大陆经营的命运。雍兴公司在大陆历经十年发展,就规模和实力而论,当为西北地区工业企业之冠。它是中国银行投资创办、经营工业的附属事业,中行的资金支持和管理保障为其快速发展壮大提供强劲动力;它在国民政府重视西北开发的契机下成立,政府的扶持优待和严格管控又对其生产经营形成正反两面作用力。雍兴公司的发展始终受到中行和政府的双重监管,它与二者关系所构成的发展环境深刻影响其历史进程。雍兴公司本身的发展是西北近代工业史上的重要内容,而雍兴公司的历史影响也对战时经济与西北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它的生产经营活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战时军需民用,有力支援了抗战,同时对改善西北工业布局、储备技术与管理人才、推动西北工业发展作出贡献,并为当代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启示和借鉴。

袁红[10](2014)在《中国共产党的“布尔什维克化”建设目标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党建理论为指导建立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从一开始它就以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为榜样进行自身的建设。因此,“布尔什维克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自身建设的主要目标。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确立自身建设目标的第一个口号是“群众党”。“群众党”建设是“布尔什维克化”建设的准备阶段,为中共的“布尔什维克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布尔什维克化”是共产国际对各国支部提出的建设目标,它对各国共产党的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接受共产国际的指示,确立起“布尔什维克化”的建设目标,并将原来的“群众党”建设目标融入到这一新的目标之中。由于党内右倾机会主义的严重影响等原因,大革命失败,党的组织受到重大打击。这是中共成立以来所遭遇的第一次严重挫折,也是中共“布尔什维克化”建设中的第一次严重挫折。土地革命战争前期,中共连续遭受“左”倾错误的危害,特别是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统治全党长达四年之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教条化和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成为“左”倾教条主义者推进中共“布尔什维克化”的显着特点。“左”倾错误指导下的中共“布尔什维克化”在方法上也都简单化为“组织的方法”。这就使得中共的“布尔什维克化”建设沿着错误的方向发展,其结果是离真正的“布尔什维克化”目标愈来愈远,甚至有背离的危险,从而给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最终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遭受到第二次严重挫折。在“左”倾错误长期统治中共中央的时候,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创建、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和新理论,这是毛泽东突破中共“布尔什维克化”建设“左”倾错误的理论基础。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尽管毛泽东不断遭受排挤,其正确意见无法影响全党,但是,他所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却代表着中共“布尔什维克化”建设的正确方向。1935年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走向成熟,这次会议和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支持,也使中国共产党更加坚定了正确的“布尔什维克化”建设的方向。此后,中国共产党通过提出“两个先锋队”、“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等一系列重要思想;通过对斯大林“论党的布尔什维克化”十二条标准进行新的阐释;通过整风运动这一新的党建方式,通过与国民党关于“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还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论战,逐渐赋予中共“布尔什维克化”以“民族化”的新内涵,这是中共“布尔什维克化”建设发展与创新的重要阶段。“民族化”是实现“布尔什维克化”的标志,中国共产党的“布尔什维克化”,从根本上说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化”,只有“民族化”的中国共产党才是真正“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与自身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最终完成了自己的“布尔什维克化”。正是这样一个完成了“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

二、第三届中国国际毛纺织会议闭幕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第三届中国国际毛纺织会议闭幕词(论文提纲范文)

(1)“革命政党与组织国际协调”的历史、理论和主张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革命政党与组织国际协调”的基本情况
    (一)成立的时代历史背景分析
        1.
        2.
        3.
    (二)基本宗旨、组织架构和历史发展脉络
        1. 基本宗旨
        2. 组织架构
        3. 历史发展脉络
二、“革命政党与组织国际协调”的理论探索和政策主张
    (一)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没有未来的,建立新的国际组织的时机已经成熟
    (二)主张正确看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斗争经验和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
    (三)强调全球金融资本“独裁统治”下资本主义制度的破坏性日益凸显
    (四)认为美帝国主义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和主要的战争贩子
    (五)主张将保护环境与国际社会主义革命统一起来
    (六)强调必须建立和确保工人阶级的革命领导权
    (七)提出应对未来挑战的战略设计和部署
三、简要评析
    (一)重提“革命话语”具有重要的现实政治意义
    (二)倡导“国际主义”具有极强的当代价值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对资本主义问题认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一) 扩展中国资本主义问题研究的视野
        (二) 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研究
        (三) 有助于坚持和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二、学术史回顾与本项研究的创新之处
        (一) 国内中共党史的相关研究动态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研究动态
        (三) 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相关研究动态
        (四) 对目前相关研究成果的评价与本项研究的创新之处
    三、本文的基本概念、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 基本概念
        (二)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中国资本主义问题研究的理论来源
        (一) 有关资本主义起源、形成及其不同形态的主要论述
        (二) 有关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要论述
第一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资本主义的特点研究
    一、20世纪初期中国资本主义特点的早期认识
        (一)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争论
        (二) 论战双方对于中国资本主义特点的早期认识
        (三) 中国资本主义特点的初步认识为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早期探索提供理论依据
    二、中国资本主义特点研究与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
        (一) “中国社会性质”大论战与中国资本主义特点研究
        (二) 抗战时期中共知识分子对于“中国社会长期停滞论”的批判
        (三) 抗战时期中共领袖对中国资本主义特点的认识与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系统阐述
    三、中国资本主义特点研究与新民主主义经济实践
        (一) 中国资本主义特点研究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早期实践
        (二) 抗战时期新民主主义经济中资本主义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
        (三) 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经济中资本主义问题的深入研究
第二章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特色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道路的研究与反思
    一、过渡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相关问题的研究
        (一)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的历史任务的转变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二) 学术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研究
    二、探索中国特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 指导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实践
        (二) 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与过渡理论
    三、反思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一) 在反思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探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
        (二) 学术界总结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与理论
第三章 改革开放前二十年对中国资本主义重大理论问题的反思与创新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二、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资本主义重大历史问题的反思与研究
        (一) 对近代以来中外经济关系的再认识与再评价
        (二) 对传统小农经济与资本主义关系的再认识与再评价
        (三) 对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的再认识
        (四) 对传统市场的再认识与再研究
        (五) 中国资本主义历史发展进程的再研究
    三、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问题的重大理论创新
        (一) 20世纪80年代早期姓“社”姓“资”的争论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建立
        (二) 20世纪90年代早期姓“社”姓“资”的争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三) 20世纪90年代后期姓“社”姓“资”的争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
第四章 新世纪以来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新研究和新认识
    一、新世纪以来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研究
        (一) 党的十六大前后对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研究
        (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研究和新政策
    二、“权贵资本主义”问题的研究与政府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
        (一) “权贵资本主义”问题的研究及其为政府体制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对“中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论的批判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一) 西方提出“中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论
        (二) 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的论断
结论 百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对中国资本主义问题认识的经验与意义
    一、正确认识和解决中国资本主义问题的基本经验
        (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正确认识和解决中国资本主义问题的基本途径
        (二) 中共领袖、官员、知识分子与学者共同构成了认识与解决中国资本主义问题的主体力量
        (三) “唯书唯上”的教条主义是正确认识和解决中国资本主义问题的主要掣肘因素
    二、正确认识和解决中国资本主义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意义
        (一) 正确认识中国资本主义问题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前提
        (二) 中国资本主义问题的认识与解决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重要内容
        (三) 有关中国资本主义问题的理论认识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后记

(5)民国时期甘南地区畜牧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民国时期甘南畜牧业生产环境
    第一节 面积与人口
        一、民国时期的甘南地区
        二、甘南地区的人口状况
    第二节 草场与利用
        一、民国时期甘南地区草场的类型
        二、民国时期甘南地区草场的管理利用
    第三节 牲畜品种与数目
        一、甘南地区主要的牲畜品种
        二、民国时期甘南地区的牲畜规模
    小结
第二章 民国时期甘南畜牧业现代化
    第一节 现代畜牧思想
        一、开发西北,畜牧为重
        二、西北畜牧,首在防疫
    第二节 畜疫防治情况
        一、主要牲畜疾病及损失
        二、民间藏兽医土法
        三、畜疫防治技术改进
    第三节 畜种改良状况
        一、传统方式
        二、现代化改良
    小结
第三章 民国时期甘南牲畜畜产品贸易及开发
    第一节 甘南地区的畜牧贸易背景
        一、贸易市场
        二、贸易主体
        三、政府机构
        四、销售运输
    第二节 抗战时期甘南地区的畜牧贸易及畜产品开发
        一、抗战时期甘南地区畜牧贸易的转变
        二、抗战时期甘南地区畜牧贸易状况
        三、抗战时期甘南地区畜产品开发
    小结
第四章 民国时期甘南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缺乏安定的发展环境
        一、军阀割据
        二、抗战影响
    第二节 落后的观念和制度
        一、落后的思想观念
        二、不合理的生产关系
        三、乏力的政策实施
        四、畜牧业开发的不完善
    第三节 自然环境的破坏
        一、草场森林的破坏
        二、自然灾害
    小结
参考文献
    一、档案类
    二、古籍类
    三、着作类
    四、论文类
附录
致谢

(6)新经济与经济结构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结构安排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分析
    一、文献回顾
        (一)新经济的概念界定
        (二)新经济的具体形态
        (三)新经济的深入思考
        (四)新经济与经济结构演化关系
    二、国内外文献述评
    三、理论分析
        (一)经济形态的界定
        (二)新经济内在的产生机制
        (三)新经济与经济结构演化的内在联系
第三章 新经济冲击经济结构演化的历史追溯和现实考量
    一、新经济的发展与演化历程
        (一)技术突变与演进
        (二)组织模式变革
        (三)经济结构演化
        (四)小结
    二、本轮新经济对经济结构的冲击
        (一)兴起的背景
        (二)技术演进的过程
        (三)组织和结构的变迁
第四章 新经济对经济结构演化的催化作用
    一、全球视角经济结构的变化趋势
        (一)经济结构变化一般机理
        (二)新经济对传统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
        (三)新经济推动全球经济结构的演化发展
    二、中国新经济与经济结构发展评价
        (一)中国新经济指数评价
        (二)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测量
        (三)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测量
    三、新经济对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冲击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二)实证模型设计
        (三)实证分析
    四、新经济冲击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趋势
第五章 新经济的典型业态及对策建议
    一、新经济典型业态的表现与效应
        (一)跨境电子商务
        (二)互联网金融
        (三)共享经济
    二、存在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附录F

(7)1950—1952年北京市“增产节约运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选题缘起及意义
    2 学术史回顾
        2.1 宏观研究
        2.2 个案研究
第1章 北京市“增产节约运动”的兴起
    1.1 北京市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背景
        1.1.1 严重的财政经济形势
        1.1.2 抗美援朝的现实需求
        1.1.3 中央政府的号召
    1.2 北京市“增产节约运动”的发展
        1.2.1 萌芽阶段(1950.6——1951.9)
        1.2.2 发展阶段(1951.10——1952.5)
        1.2.3 全面展开阶段(1952.6——1952.12)
第2章 北京市“增产节约运动”的组织宣传
    2.1“增产节约运动”的组织机构
        2.1.1 北京市爱国增产节约竞赛委员会
        2.1.2 北京市总工会
        2.1.3 北京市抗美援朝分会
    2.2“增产节约运动”的宣传手段
        2.2.1 报刊宣传
        2.2.2 表演会
        2.2.3 展览会
        2.2.4 奖励会
第3章 北京市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具体措施
    3.1 工业生产中的“增产”措施
        3.1.1 发动职工制定计划
        3.1.2 动员职工改进技术
        3.1.3 推广先进生产经验
    3.2 各行业中的“节约”措施
        3.2.1 各机关单位的措施
        3.2.2 节省原料降低成本
    3.3 加强管理以保障“增产节约”
        3.3.1 汇报检查制度
        3.3.2 查定工作
        3.3.3 改进管理方法
第4章 北京市“增产节约运动”的成就与不足
    4.1 北京市“增产节约运动”的成就
        4.1.1 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1.2 有力支援抗美援朝运动
        4.1.3 促进了干部队伍建设
        4.1.4 职工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4.2 北京市“增产节约运动”的特点
        4.2.1 辐射范围广
        4.2.2 执行力度强
        4.2.3 群众积极性高
    4.3 北京市“增产节约运动”存在的问题
        4.3.1 安全工作不到位
        4.3.2 存在贪污浪费现象
        4.3.3 领导干部“另类”行为
        4.3.4 奖励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8)抗战时期国统区经济类展览会研究(1937-1945)(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言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学术界研究现状
        (一) 抗战时期国统区经济建设方面的研究
        (二) 展览会研究
    三、研究方案
        (一)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三) 本文重难点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抗战时期国统区经济类展览会兴起之背景
    第一节 中国近代展览会事业的发展和流变
    第二节 战时国统区经济建设的开展
第二章 抗战时期国统区大型经济类展览会概述
    第一节 国统区大型工业展览会
        1、1942年迁川工厂出品展览会
        2、1944年资源委员会工矿产品展览会
    第二节 国统区大型农业展览会
        1、1941年川农所第三届劝农大会
        2、1942年湖南省农产品展览会
    第三节 国统区大型综合性展览会
        1、1940年福建省工商品展览会
        2、1943年四川省物产竞赛会
    第四节 国统区大型经济类展览会之特征
第三章 展览会与国统区之经济建设
    第一节 展览会与国统区工业建设
        1、展示国统区之工业科技
        2、增强国民之建设信心
    第二节 展览会与国统区农业生产
        1、传播农业之生产常识
        2、促进地方之农业推广
    第三节 展览会与经济思想之传播
        1、宣传政府之经济政策
        2、展现时人之经济思想
第四章 展览会与国民政府之政治宣传
    第一节 展览会与“抗战”宣传
    第二节 展览会与“党化”宣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雍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研究(1940-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案
    (一)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创新之处 第一章 雍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创立背景
第一节 抗战爆发前后西北地区的工业发展概况
    一、战前西北近代工矿业的初步开发
    二、战时西北近代工矿业的全面开发
第二节 抗战爆发前后中国银行的工业投资活动
    一、战前中国银行的工业投资活动
    二、抗战开始后中国银行的机构变动
    三、战时中国银行的工业投资活动 第二章 抗战时期雍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建与发展
第一节 雍兴公司的创建经过和概况
    一、创建过程
    二、基本概况
第二节 雍兴公司的主要业务活动
    一、单独投资厂矿
    二、参加投资厂矿
    三、接管其他工厂
    四、相关学校 第三章 抗战后雍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与结局
第一节 雍兴公司的战后发展计划
    一、设计蓝图
    二、准备措施
第二节 雍兴公司的发展情况和结局
    一、调整经营管理
    二、推进业务活动
    三、结束大陆经营 第四章 雍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历史评价
第一节 雍兴公司的双重发展环境
    一、中国银行的投资和管理
    二、国民政府的监管和优待
第二节 雍兴公司的社会经济影响
    一、满足战时军需民用
    二、推动西北工业发展
第三节 雍兴公司的经营管理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10)中国共产党的“布尔什维克化”建设目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逻辑与方法
    四、本文的结构和创新
第一章 “群众党”:中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化”建设目标的前奏
    一、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指导思想及其建党模式
        (一)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建理论
        (二)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及其建党模式
    二、建党初期的“群众党”建设目标
        (一) 中共“群众党”建设目标的确立及结构分析
        (二) 中共“群众党”建设目标的背离、回归与发展
        (三) 中共“群众党”建设目标的实现及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化”建设目标的确立
    一、共产国际提出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化”建设目标
        (一) 共产国际“布尔什维克化”理论的内涵
        (二) 共产国际“布尔什维克化”理论的特点
        (三) 各国共产党的“布尔什维克化”
    二、中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化”建设的开始
        (一) 中共“布尔什维克化”建设目标的确立和结构分析
        (二) 中共“布尔什维克化”建设的初步成果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化”建设的“左”倾演变与毛泽东的突破
    一、大革命失败后“左”倾错误的发展
        (一) 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对大革命失败教训的总结
        (二) 中共对大革命失败教训的总结与党内“左”倾思想的发展
    二、“左”倾错误指导下的中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化”建设
        (一) “左”倾盲动错误时期的中共“布尔什维克化”
        (二) 中共六大开始的全面“布尔什维克化”
        (三) “立三路线”时期的中共“布尔什维克化”
        (四) 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时期的中共“布尔什维克化”
        (五) “左”倾错误指导下的中共“布尔什维克化”建设目标的结构分析及其后果
    三、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化”建设的探索与突破
        (一) 毛泽东创新中共“布尔什维克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形成
        (二) 毛泽东对中共“布尔什维克化”建设的创新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化”建设的“民族化”新内涵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熟
        (一) 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新变化
        (二) 中共“布尔什维克化”建设目标新内涵的政治与理论基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建立
    二、中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化”建设目标的新内涵
        (一) 党的性质“两个先锋队”的新概括与中共的大发展
        (二)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新理论
        (三) 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总目标的提出与整风运动的开展
        (四) 毛泽东对斯大林“论党的布尔什维克化”十二条的新解释
        (五) 中共“布尔什维克化”建设目标新内涵的结构分析及其新方法
    三、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化”
        (一) 共产国际的解散与各国共产党的“民族化”
        (二) 中共的“民族化”与“布尔什维克化”的本质联系
        (三) 中共七大对自身建设的总结与“伟大的工程”的完成
第五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化”建设目标的发展规律
    一、中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化”建设目标的特征
    二、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与党的建设目标的关系
    三、党的性质和党的领导的发展规律
    四、数量目标与质量目标的波浪式推进
    五、党的建设目标与党的建设方式的关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四、第三届中国国际毛纺织会议闭幕词(论文参考文献)

  • [1]“革命政党与组织国际协调”的历史、理论和主张评析[J]. 禚明亮. 社会主义研究, 2021(04)
  • [2]华北抗日根据地展览会研究[D]. 杜艳丽. 太原理工大学, 2021
  • [3]土耳其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1923-1967)[D]. 李鑫均. 上海大学, 2021
  •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对资本主义问题认识的研究[D]. 刘上琼.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5]民国时期甘南地区畜牧业研究[D]. 孔繁陈.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6]新经济与经济结构演化研究[D]. 邵阳子. 河南大学, 2019(05)
  • [7]1950—1952年北京市“增产节约运动”研究[D]. 张瑞芳. 河北大学, 2018(12)
  • [8]抗战时期国统区经济类展览会研究(1937-1945)[D]. 刘浩.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2)
  • [9]雍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研究(1940-1949)[D]. 冯洁. 陕西师范大学, 2016(05)
  • [10]中国共产党的“布尔什维克化”建设目标研究[D]. 袁红. 华中师范大学, 2014(08)

标签:;  ;  ;  ;  ;  

第三届中国国际毛纺织大会闭幕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