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玛口泵站运行机制改革探讨

甲玛口泵站运行机制改革探讨

一、夹马口泵站经营机制改革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张金星[1](2018)在《现代灌区建设进程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农业大国,大型灌区生产了超过全国粮食总量1/4的粮食,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针对当时灌区工程老化、年久失修,致使灌区各项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灌溉效率低下的问题,我国于1998年启动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迄今为止,工程设施以及运行管理状况都得到了极大改善。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持续加快,自2003年始,国家连续15年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现代农田水利的支撑,对现代灌区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大力推进现代灌区建设是重要之举。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是大型灌区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大型灌区现代化建设是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延续和深化。由此可知,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在现代灌区建设进程中地位举足轻重,现代灌区建设进程评价也需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综合效果评价囊括在内。此外,论文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论文理论联系实际,取得的结果也具有创新性。本文论述了我国大型灌区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地位与作用,以及灌区存在的问题,初步分析了我国大型灌区的发展水平。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现代灌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分析了我国传统灌区同现代灌区间的差异以及现代灌区的内涵和特征,归纳总结了现代灌区建设的主要内容,并建立了一套现代灌区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基础设施、管理与服务、生态健康、安全保障、效率与效益五大方面。结合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委托的“现代灌区建设管理现状调研分析”课题资料,分析了 12个大型灌区的建设管理现状,并初步构建了一套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综合效果评价体系,采用多种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其中8个资料相对翔实的灌区进行综合效果评估,评估结果效果良好的灌区仅占所有灌区的3/8,表明灌区建设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加大投入力度。以江西省赣抚平原灌区为例,根据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收集的指标资料,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加权评价模型对该灌区的现代化进程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赣抚平原灌区处于现代化初级阶段,并分析了该灌区的薄弱环节。评估结果与实际状况较为吻合,同时,也为该灌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王建刚[2](2014)在《夹马口灌区干渠适时利用率》文中认为本文简要介绍了夹马口灌区概况和内部管理情况,从干渠传统管理的相关指标入手,介绍了干渠站工作的特殊性和运作方式,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从适时利用率的概念入手,详细论述了具体操作流程、影响因素和作用意义,并就进一步提高适时利用率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提出了新的建议。

李兵,贾进杰[3](2013)在《“公开”化解千千结——运城市夹马口引黄管理局“阳光工程”见实效》文中研究表明夹马口引黄工程位于山西省南部运城市境内,是黄河上第一座大型高扬程电力提黄灌溉工程。1958年建设,1960年受益。泵站共有三级9站。灌区由夹马口灌区、小樊灌区和泉杜灌区三部分组成。工程集"水源供给、泵站提水、渠系灌溉"于一体,设计灌溉面积6.1万hm2,受益范围涵盖临猗、永济、万荣3县(市)19个乡镇45万人口。自主创建吴王浮体水源站,安装

王建刚[4](2012)在《夹马口泵站电磁流量计稳定性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介绍了夹马口灌区概况和内部管理情况,指出了夹马口泵站电磁流量计的不稳定性问题及造成的后果。并从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入手,定性地分析了生产实际中发生的不正常现象;从理论计算角度,量化分析了流量计误差率对应的水体含气率,说明了流量计的稳定性对水体含气率十分敏感。通过对比泉杜泵站前池和进水池结构,查找夹马口泵站干扰流量计稳定性的因素,得出了流量计的误差率是随着前池泥沙淤积高度而增大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置措施。

张学会,孙璐[5](2012)在《夹马口灌区现代化管理实践》文中研究指明一、夹马口灌区基本情况夹马口引黄工程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是黄河上第一座大型高扬程电力提黄灌溉工程。1958年兴建,1960年上水受益。该工程分三级9站,总扬程219 m。设计灌溉面积90.9万亩(6.06万hm2),受益人口45万人。运城平均年降雨量500 mm,人均耕地面积0.14hm2,自然条件较好,农业发展潜力大,但水资源严重短缺,全市人均年水资源占有量仅267m3。

苏黎原,刘凯[6](2011)在《北扩雄兵向东南》文中提出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运城,中央“一号文件”犹如及时雨,吹响了大干快上水利工程的冲锋号。军令已下,黄河上第一座大型电力提黄灌溉工程——夹马口引黄工程的“北扩”战役能否顺利收兵,“东伸、南延”战役能否早日打响,全市人民倍加期待。3月17日,记者走入夹马口灌区探个究竟。

龚孟建[7](2010)在《山西省夹马口灌区建管模式的社会学研究》文中指出在我国,过去对水问题的研究主要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角度展开。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水问题,可弥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方面的某些不足之处。水是生命的载体,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以山西省运城市夹马口灌区作为研究对象。夹马口灌区是我国在黄河干流上建设的第一座大型黄河提水灌区。50年来灌区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成功地实现了由计划经济管理方式向市场经济管理方式的转变。本文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认真整理研究了夹马口灌区不同时期的有关管理制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了灌区农民对灌区的评价和诉求;还进行了深度访谈,主要访谈了灌区管理者和部分农民。本文的研究内容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交代了研究方法和分析思路。在此基础上,对有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提出了一些理论假设。第二部分是研究项目区概况,简述了项目区的地理、历史、气候、经济、技术等概况。第三部分是灌区发展历程、制度变迁与个案分析。首先,按照时间顺序详细叙述了项目区三个时期的发展历程和制度变迁,分别是传统体制时期的工程筹划与建设、农村改革时期不断壮大与发展和科学发展观引领的现代化建设时期;其次,引用五个个案详细说明了夹马口灌区实施灌溉管理的情况;最后,指出了夹马口灌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第四部分是结论,呼应前面提出的假设,系统总结了夹马口灌渠工程的功能和意义。一是灌溉工程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二是创新观念、与时俱进是水利工程健康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三是依靠科学技术,提升管理水平,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是永恒主题;四是正确处理好灌区与受益群众的关系,在互动和摩擦中寻求最佳结合点;五是引黄灌溉在山西潜力巨大,是一项战略之举。第五部分是关于水利社会学的一些思考。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一部治水史;水资源的多重属性决定了水利属于社会学范畴;水利工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作用。以灌溉为主的灌溉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的主要依托。灌溉农业与千家万户的农民相联系,灌溉问题已成为重要的社会学议题,需要深入研究。

苏黎原[8](2010)在《激扬黄河水 滋润峨嵋塬》文中指出“黄河水上来了,真的上来了!”从2008年年底起,贯穿整个2009年,伴随引黄新渠道在夹马口灌区以北的40万亩峨嵋岭台塬上延伸、延伸、再延伸,塬上农民一次次发出欢呼。 过去,旱魔屡屡在峨嵋岭台塬上施虐:1969年大旱,塬上60万亩小麦绝收;1997年大旱,塬上约20%的苹果树死?

夹马口引黄管理局[9](2008)在《依托信息技术 实施“阳光工程” 全力打造夹马口引黄灌溉现代化》文中认为夹马口引黄工程兴建于1958年,1960年受益,1998年续建改造。工程集水源供给、泵站提水、渠系灌溉于一体,水源提水能力51m3/s。现有一级泵站两座,提水能力23.2m3/s。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35万hm2,受益范围涉及临猗、永济两县(市)9个乡镇25万人口。灌区为纯农业灌区,作物种植比例为:经济林80%、棉花15%、其它5%。

高立洪,王洪斌[10](2006)在《科学管理:灌区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文中研究指明@@@背影@@@ 夹马口引黄灌溉工程,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境内,于1958年动工兴建。1960年开始受益。它集水源供给、泵站提水、渠系灌溉于一体,是黄河上第一座大型电力提黄灌溉工程。夹马口灌区设计灌溉面积为50.3万亩,受益范围包括永

二、夹马口泵站经营机制改革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夹马口泵站经营机制改革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现代灌区建设进程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我国大型灌区的发展历程
        1.1.2 我国大型灌区的地位与作用
        1.1.3 国内大型灌区发展现状
        1.1.4 现代灌区建设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现代灌区的内涵
        1.2.2 现代灌区建设进程评价指标体系
        1.2.3 现代灌区建设进程评价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现代灌区建设进程评价指标体系
    2.1 现代灌区的内涵与特征
    2.2 传统灌区与现代灌区差异分析
    2.3 现代灌区评价指标分析
        2.3.1 基础设施体系
        2.3.2 管理与服务体系
        2.3.3 生态健康体系
        2.3.4 安全保障体系
        2.3.5 效率与效益体系
    2.4 现代灌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4.1 指标选取原则
        2.4.2 指标的选取
        2.4.3 指标评价阈值及进程阶段划分
    2.5 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指标体系构建
第三章 现代灌区建设进程评价方法
    3.1 综合集成赋权法
        3.1.1 权重集成原理
        3.1.2 序关系分析法(G1法)
        3.1.3 熵值法
    3.2 主成分分析法
    3.3 多目标模糊综合评判法
    3.4 模糊可变评价模型
    3.5 模糊物元模型
    3.6 集对分析模型
    3.7 层次分析法
    3.8 各方法评述及现代灌区建设进程评价方法的选择
        3.8.1 各种方法评述
        3.8.2 现代灌区建设进程评价方法的选择
第四章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评价
    4.1 典型灌区建设管理现状分析
        4.1.1 典型灌区基本情况分析
        4.1.2 灌排工程现状分析
        4.1.3 灌区管理现状分析
        4.1.4 灌区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4.1.5 灌区用水计量情况分析
    4.2 大型灌区存在的问题
    4.3 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综合效果评价
        4.3.1 指标资料收集
        4.3.2 综合集成赋权评价
        4.3.3 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
        4.3.4 多目标模糊综合评价
        4.3.5 模糊可变综合评价
        4.3.6 模糊物元综合评价
        4.3.7 集对分析综合评价
        4.3.8 评价方法比较分析
第五章 现代灌区评价
    5.1 加权评价模型
    5.2 评价体系权重方法选取
    5.3 指标权重的计算
    5.4 实例分析
        5.4.1 典型灌区概况
        5.4.2 指标数据来源及处理分析
        5.4.3 典型灌区现代化进程评价与分析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工作经历
附表 五级李克特量表
致谢

(2)夹马口灌区干渠适时利用率(论文提纲范文)

1 灌区概况
2 干渠传统管理方式
    2.1 相关指标
        2.1.1 概念
        2.1.2 关系
    2.2 干渠站工作的特殊性
    2.3 运作方式
    2.4 存在问题
3 适时利用率提出
    3.1 概念
    3.2 具体操作
    3.3 影响因素
    3.4 作用和意义
    3.5 管理节水成效
4 结论

(3)“公开”化解千千结——运城市夹马口引黄管理局“阳光工程”见实效(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开干部业绩, 依绩效考核选任干部
二、公开水务环节, 实现灌区“民主、平等、自由”灌溉
三、公开财务管理, 建立预防腐败机制
四、公开工程建设行为, 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4)夹马口泵站电磁流量计稳定性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灌区概况
2 存在的问题
3 问题剖析
    3.1 流量计工作原理
    3.2 问题分析
    3.3 误差计算
        3.3.1 运行参数
        3.3.2 含气率1%的水量误差
        3.3.3 以当日亏损水量折算水体含气率
        3.3.4 结果说明
4 干扰因素
    4.1 进水池拦污栅
    4.2 前池泥沙淤积
    4.3 机组的运行工况
5 结论

(5)夹马口灌区现代化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夹马口灌区基本情况
二、对灌区管理工作的定位
三、灌区现代化管理应具备的几个要素
    1. 确立管理目标
    2. 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
    3. 建立科学水价形成机制
    4. 夯实硬件基础
四、建立科学考核体系, 实现工程可持续利用
    1. 泵站考核指标
    2. 渠道考核指标
    3. 综合评价指标
五、灌区管理成效
六、思考

(7)山西省夹马口灌区建管模式的社会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现状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研究方法与分析思路
    1.3 基本概念与理论假设
        1.3.1 基本概念
        1.3.2 理论假设
2 研究项目区概况
3 灌区发展历程、制度变迁与个案分析
    3.1 传统体制时期的工程筹划与建设(1956 年-1966 年):集权与动员
        3.1.1 筹划过程
        3.1.2 建设过程
        3.1.3 时代背景
        3.1.4 小结
    3.2 农村改革时期不断壮大与发展(1967 年-1996 年):自治与合作
    3.3 科学发展观引领的现代化建设时期(1997 年至今):制度创新与市场介入
        3.3.1 有科学的管理理念
        3.3.2 有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3.3.3 有高效完备的信息化系统
        3.3.4 有一套适用的管理考核体系
    3.4 夹马口灌区实施灌溉管理的个案分析
        3.4.1 个案一、灌溉实验站——引导农民科学灌溉
        3.4.2 个案二、规范用水市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相关规定
        3.4.3 个案三、管理局对干渠的管理
        3.4.4 个案四、灌区“阳光工程”介绍
        3.4.5 个案五、2006 年灌区内外农民人均收入调查表对比
    3.5 夹马口灌区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4 结论
    4.1 灌溉工程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
    4.2 创新观念、与时俱进是水利工程健康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4.3 依靠科学技术,提升管理水平,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是永恒主题
    4.4 正确处理好灌区与受益群众的关系,在互动和摩擦中寻求最佳结合点
    4.5 引黄灌溉在山西潜力巨大,是一项战略之举
5 关于水利社会学的一些思考
    5.1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治水史
    5.2 水资源的多重属性决定了水利属于社会学范畴
        5.2.1 从本质属性来讲,它是一种自然资源
        5.2.2 从经济角度来讲,它是一种稀缺性资源
        5.2.3 从哲学层面来讲,水具有有利性和有害性的双重属性
    5.3 水利工程的特性决定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四、夹马口泵站经营机制改革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现代灌区建设进程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张金星. 武汉大学, 2018(06)
  • [2]夹马口灌区干渠适时利用率[J]. 王建刚.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4(12)
  • [3]“公开”化解千千结——运城市夹马口引黄管理局“阳光工程”见实效[J]. 李兵,贾进杰. 山西水利, 2013(05)
  • [4]夹马口泵站电磁流量计稳定性探索[J]. 王建刚.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2(11)
  • [5]夹马口灌区现代化管理实践[J]. 张学会,孙璐. 中国水利, 2012(03)
  • [6]北扩雄兵向东南[N]. 苏黎原,刘凯. 运城日报, 2011
  • [7]山西省夹马口灌区建管模式的社会学研究[D]. 龚孟建. 山西师范大学, 2010(07)
  • [8]激扬黄河水 滋润峨嵋塬[N]. 苏黎原. 运城日报, 2010
  • [9]依托信息技术 实施“阳光工程” 全力打造夹马口引黄灌溉现代化[J]. 夹马口引黄管理局. 山西水利, 2008(01)
  • [10]科学管理:灌区现代化的必由之路[N]. 高立洪,王洪斌. 中国水利报, 2006

标签:;  ;  

甲玛口泵站运行机制改革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