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部矿产资源储备司工作思路

2003年部矿产资源储备司工作思路

一、2003年部矿产资源储量司工作思路(论文文献综述)

胡魁[1](2019)在《储量管理职能改革发展取向辨析》文中研究表明储量管理职能是指现行《矿产资源法》第十三条的规定。主要包括编制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评审矿产地质勘探报告,对评审通过的矿产储量进行登记统计等内容。通过对储委机构专设的45年和并入原国土资源部以来21年历史经验的总结,认为矿产储量评审及相关工作属于政府职能,应当建强建实评审机构,为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把好矿产储量入库关,并对《矿产资源法》第十三条提出了具体修订建议。

李翀[2](2019)在《锡林郭勒盟矿产资源储量管理职能优化研究》文中指出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是制定相关矿产资源开发规划、计划、政策的依据,是矿政管理的核心和基础,贯穿了从地质勘查、矿山开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直到矿山关闭注销的整个过程。但是,国家近年来对于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制度的多次变更,造成了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的定位不明确,制度体系不清晰,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使矿产资源储量管理过程中出现了的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其作为矿政管理的核心地位。因此,对基层储量管理的进行系统规范的研究,对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锡林郭勒盟储量管理现状的研究阐述。以锡林郭勒盟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实际为基础,明确基层各储量管理各主体主要职能,梳理基层储量管理工作流程,从制度、组织、技术等层面分别指出锡林郭勒盟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中总结出基层储量管理中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即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管。因此本文最终提出的具体对策建议,着重围绕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管进行。文章借助于国家、内蒙古自治区出台的储量管理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其他地方提出的管理经验和建议,最终提出了在制度层面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在管理层面加强对地质测量机构的管理,在组织机构层面加强对评审机构的建设,在人员素质方面加强培养力度定期开展培训,并不断加强各项工作职能的配合衔接等切实可行的建议。并由此提出了以“三方”实地核查作为基层储量管理部门履行现场监管职能的具体可行方法,为锡林郭勒盟基层储量管理工作能够有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提供相应的参考建议。

张剑锋[3](2018)在《中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与NI43-101、JORC的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未来中国矿业企业呈国际化的发展趋势。随着境外矿产资源投资逐步扩大,中西方资源/储量的管理评估体系不同成为了中国矿产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市的障碍,划分标准不同阻碍了中国矿产企业国际化的进展。本文从中加澳三国的资源储量评估流程、可行性研究、分类标准的对比与对应等方面阐述了中国、NI43-101和JORC的资源量/储量分类标准并做分析对比,构建了三种资源储量标准的对应关系。中国与加拿大/澳大利亚资源储量分类对应关系为可采储量(111)=证实储量(Proven Mineral);预可采储量(111)+预可采储量(121)=概略储量(Probable Mineral);基础储量(122b)+基础储量(2M22)+资源量(2S22)+资源量(331)=控制的矿产资源量(Measured Mineral Resource),基础储量(111b)+基础储量(121b)+基础储量(2M11)+基础储量(2M21)+资源量(2S11)+资源量(2S21)+资源量(332)=探明的矿产资源量(Indicated Mineral Resource);资源量(333)=推断的矿产资源(Inferred Mineral Resource)。最终研究归纳总结出如下结论:(1)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资源储量管理体制均为政府管理、行业协会组织评估、证券交易所依照法律规范监督上市。这一体制极大程度的激发了市场积极性和投资活力。而中国是由政府管理、评估和备案,对于国内矿产管控力度较强,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但缺乏市场活力。(2)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独立资格人”在资源储量评估中充当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但“独立资格人”资格认证非常严格,中国已拥有被澳大利亚认可的“独立资格人”或“专业组织”,极大促进了中国矿产企业国际化的步伐。(3)可行性研究方面,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方面具有开展阶段较早,且研究程度和范围较大,对经济性研究程度较深的优点,有利于尽早吸引投资来对矿山进行开发建设。且概略研究无法精确判断矿山经济意义,增大了矿山开发中的成本和风险。但近几年国内认识到了这方面的不足,将可行性研究的开展阶段逐渐往前推进。(4)个人对于国内外标准对比国内资源储量数据“虚高”的原因分析:将预可采储量(121)归为证实储量。

邓颂平,武建飞,曾建鹰[4](2017)在《油气矿产储量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文中认为本文概要介绍了油气矿产储量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历程,归纳总结了系统建设中的问题与不足,简要说明了油气储量管理的工作流程和油气矿产储量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框架和系统主要功能。

陈南西[5](2017)在《云南省XX县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对审计提出新的要求——尝试探索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要求各地审计机关积极开展该项审计试点工作。为检验学界相关研究成果有效性、可行性,同时也为当前试点工作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本研究构建以模糊综合评价法为核心的审计综合评价体系,从政策及资金、资源资产情况和重大影响事项三个方面尝试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在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概念做出初步判断,认为虽然该项审计官方定名为离任审计,但相关工作规划亦明确未来必将开展经常性审计,综合分析认为:脱离“离任”,着眼于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未尝不是一种新的尝试。故研究从经常性审计角度出发,构建合理科学的审计评价体系;同时选取XX县作为实践对象,在构建的评价体系框架内,秉持因地制宜原则,结合国家有关规定、办法选取评价指标;最终根据XX县实际情况对评价内容赋予合理权重,运用模糊评价方法开展审计评价,并得出审计结论,也再次证明该审计评价体系适用于XX县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通过对XX县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实践,证明在当前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尚未建立的情况下,仍可以依靠审计区域已有统计数据、文字资料或审计人员实地调研等方式获取审计信息,加工为相关指标后有效开展审计工作,得出审计结论;证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所构建的“三审一体”综合审计体系的有效性。一方面参照本研究的审计结果肯定了云南省XX县“十二五”期间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管理状况良好;另一方面,就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也提出建议:建立国家资源资产变化指标库;及早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加强基层审计队伍建设;加强审计结果运用;适时把大中型国有企业负责人纳入该项审计。

阳永连[6](2017)在《我国矿产资源优化配置的政策工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迅速增长,由于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的特殊性,矿产资源优化配置一直都是全球性的研究热点和难题。自建国以来,根据社会体制的转变及经济的发展,我国矿产资源优化配置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1949年—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1998年)、深化市场经济改革阶段(1998年至今)三个阶段,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矿产资源消耗量持续增加,如何科学合理地管理和运用矿产资源、促进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课题。政策工具作为连接政策目标和政策成果的纽带,适当政策工具的选择有助于增强政策执行力度,克服政策执行可能遇到的困难,解决问题,从而有效的促进政策目标的实现。受政策问题界定、背景以及政策相关者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矿产资源优化配置的政策工具在各时期的应用既有相似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取得的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别。本文从时间维度将我国自建国以来国家对矿产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矿产资源优化配置政策工具分析框架,分析比较各阶段矿产资源优化配置的政策工具使用情况,以自愿性政策工具、强制性政策工具、混合性政策工具作为理论基础,对各阶段矿产资源优化配置的政策工具进行归纳和分类,同时分析建国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环境的变化,探讨矿产资源管理发展各阶段影响政策工具选择的因素,对各阶段取得的成效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为今后的矿产资源优化配置政策工具制定与选择提出几点建议。

王磊[7](2016)在《基于节约与综合利用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模式及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宗矿产对外依存度攀升,不少矿种短缺的局面将越来越严重。为应对这种局面,必须开源节流,加强低品位、共伴生、难采选矿的开发利用,减少资源浪费。作为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标志性象征的矿产资源补偿费,一方面要体现国家所有者权益,一方面更应发挥促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政策抓手的作用。故必须对现有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模式和政策加以改革,提出符合生态文明要求,基于并凸显节约与综合利用激励约束导向的计征模式及政策。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赋予补偿费“从量计征”以新的内涵,改从销售量计征为依据占用(动用)的储量计征,设计与低品位、共伴生、难采选矿关联紧密,促进矿产资源勘探质量的新的计征因子;必须从源头治理出发,革除当前以销售收入为计征基础所衍生的权益维护不到位、征收管理难度大,以及“采富弃贫、采主弃副、采易弃难”等顽疾,促进资源资产资本一体化管理的全面推进。本文共分八章:第一章为绪论,重点介绍选题动因与研究目的。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等。第二章主要是分析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背景下如何通过完善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促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辨析了二者间的内部联系和相互促进关系,期望把实现资源高效采选的内在动力交还给采矿权人,以及提高环境满意度等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促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第三章以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俄罗斯为例,介绍了几个主要国家的矿产资源税费制度,得出四个方面的启示。第四章对矿产资源税费制度体系进行了梳理和对比分析,把补偿费与权利金、资源税,以及所得税和增值税等主要税费,进行了国内外现状的比较研究;第五章在对现状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变革补偿费征收政策、征收模式的思路建议,明确提出了新的计征建议公式;第六章以铁、金和磷等为对象开展了实证研究;第七章为全文研究的政策建议;第八章为全文总结和展望。指出了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不足和下一步研究方向。论文的基本结论如下:1.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模式和政策要有利于矿产资源节约集约与综合利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矿产资源补偿费计征模式和政策的改革,要促进矿产资源节约集约与综合利用国家战略的实施。低品位、共伴生、难采选矿多,是我国基本矿情,以此为重点开展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模式和政策研究,是推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落实“节约优先”和“生态优先”国家战略的需要。以湖北省为例进行的实证研究,也是湖北省实施全国首个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省建设的迫切需要和现实要求,既具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2.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建设与改革,核心是要抓住顶层设计和源头治理,赋予矿产资源补偿费从量计征新的内涵,改原从产量计征为以占用(动用)储量计征,前者以销售的“量”为内核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后者以“占用储量”为内核可以促进资源节约利用。新的征收计算公式为:资源补偿费金额=占用资源储量×矿种基准价格×矿种基准费率×修正系数。费率应为基准费率(相对稳定),修正系数体现储量类别和级别(可靠性、风险性),以及低品位、共伴生、难采选矿的开发利用政策导向。3.我国目前涉及矿产资源的税费种类和名目繁多,一方面造成税费科目种类之间相互叠加、混淆、抵牾,不符合行政制度改革的总体方向和要求,也容易为企业增加经济负担,甚至带来末端执行中“搭车收费”现象,应当推进“多费合一”改革,把国土资源领域征收的有关费种按照法理依据科学合理合并,形成类似国外权利金性质的新的资源补偿费,与资源税制度形成“一税一费”、“税费并行”的局面。论文的创新主要有:1.阐明了“税费法定”、“多费合一”、“税费并行”等观点。指出当前资源税费变革中“扬税抑费”的趋势有突出使用权,淡化所有权之嫌,要警惕所有者权利(资源补偿费)被政治权利(资源税)压倒或取代。应从根本上划清和明晰矿产资源补偿费与资源税的本义、内涵和功能,各负其责,各显其能,形成新的“大道至简”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体系,构建简便、高效的计征模式,促进生态矿业和绿色矿业发展,实现矿产资源的节约与综合利用。2.将矿产资源补偿费计征因子与地勘工作程度、资源品位、共伴生情况、采选难易程度等挂钩,体现政策调节的激励约束作用。提出了旨在推进和实现矿产资源补偿费应征尽征、应收尽收和促进低品位、共伴生、难采选矿开发利用的新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政策、计征模式等改革。将原计征模式中的“矿产品销售收入”改为“占用(动用)资源储量”;将原计征模式中的“开采回采率系数”改为“修正系数”等。3.赋予矿产资源补偿费从量计征新的内涵,由原来的从产量计征改为从占(动)用储量计征,设计了新的计征公式:资源补偿费金额=占用资源储量×矿种基准价格×基准费率×修正系数,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和创新性。本文通过对当前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中存在的一些关键性和根本性问题的深入探讨,为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工作,推进和实现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有效路径;新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政策与计征模式赋予从量计征以新的内涵,将原来主要是按产量或销售收入计征,改为按占用(动用)资源储量计征,有助于推动资源补偿费的应征尽征、应收尽收,结合修正系数的设计,促进地质勘查工作质量,引导矿山企业对低品位、共伴生、难采选矿的开发利用;针对费目碎片化现象,实行“多费合一”,构建类似国外权利金和红利性质的新的“一费一税”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体系,可以实现国土资源管理的“税费法定”和“大道至简”。

杜雪明[8](2015)在《中国矿业权空间布局研究》文中提出当前全球新兴经济体不断崛起,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发达国家已不再是刺激全球生产和消费的唯一源泉,未来不断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应通力合作改变全球政治和贸易形势。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中的典型代表,发展势头强劲。但发展带来的矿产资源消费量大幅上涨,全球矿产品市场、矿业投资环境的变化和矿业结构的调整,这一系列变化将对我国矿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中国矿政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矿政管理的核心是矿业权管理。国家以矿产资源所有权人的身份,通过矿业权管理,实现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的基本要求。我国的矿业权管理历来是以政府管理为主体,在不同的时期,政府的定位不同。矿业权管理的重心在于矿业权布局的研究。目前为止国内涉及矿业权的文献也较多,但绝大多数都是研究矿业权(探矿权和采矿权)的性质、矿业权立法、矿业权管理的规范文件、矿业权制度改革、矿业权价值评估及我国矿业权市场,而有关矿业权布局的文献少之又少。然而对于矿业权如何进行合理布局、如何进行科学分区,如何把矿业权科学而已定量化,诸如此类问题的相关研究不多。本文通过对现有矿业权布局相关文献的分析,认为矿业权布局领域有以下科学问题需要解决:(1)究竟什么样的矿业权布局不合理?——要解决这个科学问题,则须对矿业权布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总结分析归类。(2)如何解决矿业权布局不合理的问题?——要解决这个科学问题,则须对矿业权布局不合理的典型类型提供优化方案和模式总结。(3)如何把矿业权布局定量计算?——要解决这个科学问题,则须对矿区中影响矿业权布局的因素进行探讨,并把矿业权布局定量化。(4)什么样的矿区需要优化布局?矿业权布局较好的矿区又需要注意些什么?——要解决这个科学问题,则须根据矿业权布局等指标对矿区进行分类,明确各类矿区在矿政管理中的重心和主要任务。本文将围绕上述科学问题,对矿业权布局进行初步的理论探索。由于笔者水平及论文篇幅有限,有些问题未能进行深入研究,可以留作下一步研究。矿业权布局考虑的因素过多,如无特别说明,本文中的“矿业权布局”均指矿业权究竟布局。

盛昌明,舒志明[9](2013)在《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改革成效与思考》文中认为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是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和民生需求的物质基础,是制定相关规划、计划、政策的依据;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是矿政管理的核心和基础。国土资源部自成立以来,大力推进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的改革,探索创新储量管理方式,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提升。但目前我国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仍存在着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内涵和定位不明确,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管理思路及管理体制有待完善,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及其评审法律地位低,资质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不少省(区、市)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资质未解决和缺少评估,储量评审制度不健全储量评审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等诸多难点。为此建议:统一认识,明确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的定性与定位;进一步理顺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体制,明确强调矿产资源国家所有和管理主体;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法规建设;进一步修改完善矿产资源储量管理规程规范技术标准;强化地质勘查资质管理,规范行业准入;建立地质工作质量监督检查机构,建立监理责任制,强化地质工作质量监督管理。

李峰[10](2013)在《中国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JORC类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对比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目前所使用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是1999年6月8日颁布并于1999年12月1日起实行的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该标准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矿产资源和储量分类由计划经济主导转变为了市场经济主导,并兼顾与国际标准靠拢,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任务,然而目前我国按该标准编写的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并不被国际市场接受,无法达到真正与国际接轨的目的。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现行及西方JORC类矿产资源分类系统的发展历史及背景的对比,简述二者所存在的差异,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总结其影响。文章以北京斯罗柯资源技术有限公司(简称“SRK”)于2010年至2011年间编写并提交的中国某矿业公司具有JORC胜任人签名的独立技术报告为例,具体说明中国标准的矿产资源报告如何转换为符合JORC标准的矿产资源报告。在该项目中,SRK经过对目标矿山矿床地质、钻探及取样数据、矿产资源估算的方法及参数等的检查,并通过实地采样送检,将外检结果与原始数据对比等方法,得出结论认为由中国地质队按照1999年中国资源分类体系在A、B1、B2、C和D铁矿估算的资源可相当于JORC标准。其中探明的和控制的矿产资源中的经济的部分可以用于估算可采和预可采矿石储量。截止2011年3月31日五个矿山与JORC标准相当的资源总结表。得到JORC相当的控制资源为5090万吨,全铁和磁铁的平均品位分别为30.42%和24.48%;推断的资源为4495万吨,全铁和磁铁的平均品位分别为31.43%和23.86%,另外,低品位控制资源量为6372万吨,全铁和磁铁的平均品位分别为22.76%和17.48%;结合矿山生产记录回采率和贫化率计算得到预可采矿石储量5820万吨,全铁和磁铁平均品位分别为25.27%和20.34%,低品位的预可采矿石储量为7083万吨,全铁和磁铁平均品位分别为19.45%和14.94%.经过SRK团队工作,该公司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被香港联交所接受并成功上市,由此说明中国标准矿产资源、储量经过工作可以转换为JORC标准矿产资源、储量并被国际市场接受,实现与国际接轨。

二、2003年部矿产资源储量司工作思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3年部矿产资源储量司工作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储量管理职能改革发展取向辨析(论文提纲范文)

1 45年储委机构履行职能简史
2 45年储委履职的经验与启示
3 国土资源部20年储量管理职能面临的矿产地质勘探形势
4 国土资源部20年储量管理职能改革发展探索
    4.1 机构设置
    4.2 矿产储量报告审批
    4.3 矿产勘探规范标准制定
    4.4 其他储量管理职能的发展
5 自然资源部储量管理职能发展改革路径建议
    5.1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和主要矛盾方面,确立储量在矿产资源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5.2 按照“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原则,坚定储量评审属于政府管理职能的定位
    5.3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储量评审管理方式
    5.4 夯实矿产储量评审法律地位,与时俱进,对《矿产资源法》第十三条提出修改建议如下
    5.5 坚定“四个自信”,走内向驱动型改革路径,建立既符合国情又便于与国际对比的矿产勘探规范体系
6 结语

(2)锡林郭勒盟矿产资源储量管理职能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行政管理职能
        2.1.2 储量管理
    2.2 韦伯管理理论
        2.1.1 韦伯管理理论概念
        2.1.2 韦伯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2.1.3 韦伯管理理论的现实意义
第3章 锡林郭勒盟储量管理现状
    3.1 锡林郭勒盟简介
    3.2 锡林郭勒盟矿产资源分布特点
        3.2.1 煤炭资源基本情况
        3.2.2 金属矿基本情况
        3.2.3 非金属矿基本情况
    3.3 锡林郭勒盟储量管理主体
        3.3.1 矿政管理部门在储量管理中的职能
        3.3.2 地质测量机构在储量管理中的职能
        3.3.3 评审机构在储量管理中的职能
        3.3.4 矿山企业在储量管理中的职能
    3.4 锡林郭勒盟储量管理的工作流程
        3.4.1 矿山储量动态监管及储量统计工作流程
        3.4.2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工作流程
        3.4.3 矿业权评估工作流程
        3.4.4 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流程
    3.5 锡林郭勒盟储量管理工作成效
第4章 锡林郭勒盟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地质测量机构方面问题分析
        4.1.1 存在为矿山企业虚报数据现象
        4.1.2 技术力量薄弱
        4.1.3 工作态度敷衍
        4.1.4 实地测量工作落实难
    4.2 评审机构方面问题分析
        4.2.1 缺少专门的评审机构
        4.2.2 评审专家结构不合理
        4.2.3 评审制度不完善
        4.2.4 评审专家专业知识匮乏
    4.3 矿山企业方面
    4.4 矿政管理部门方面
        4.4.1 政策法规层层落实效率低
        4.4.2 日常监管难度大
        4.4.3 基层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
第5章 加强锡林郭勒盟基层储量管理的对策
    5.1 地质测量机构方面
        5.1.1 加强资质管理,建立盟旗两级信用管理体系
        5.1.2 积极探索实践,不断完善基层储量动态监管制度
    5.2 评审机构方面
        5.2.1 重视培训教育,提高相关人员专业素质
        5.2.2 优化评审流程,加强评审工作的技术监督作用
    5.3 矿山企业方面
    5.4 矿政管理部门方面
        5.4.1 强化制度管理,不断细化具体管理措施
        5.4.2 加强职能配合,丰富日常监管手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中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与NI43-101、JORC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及问题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技术路线
        1.4.3 研究计划安排
2 中加澳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对比
    2.1 中加澳资源/储量管理的对比
        2.1.1 中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概况
        2.1.2 加拿大矿产资源储量概况
        2.1.3 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储量概况
    2.2 中加澳资源/储量分类基本概念的对比
    2.3 中加澳资源储量相关法律文件的对比
    2.4 中加澳可行性研究的对比
3 中国与加拿大澳大利亚资源量/储量标准具体分类的归纳对应
    3.1 中国与加拿大NI43-101具体分类的归纳对应
    3.2 中国与澳大利亚JORC具体分类的归纳对应
4 以钒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
    4.1 国外钒资源概况
        4.1.1 世界钒矿床类型
        4.1.2 世界钒矿资源储量及分布
        4.1.3 世界生产及勘查开发形势
    4.2 国内钒资源概况
        4.2.1 中国钒矿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与作用
        4.2.2 中国钒矿资源性产品生产及供应
    4.3 国内具体钒山拥有钒矿资源储量不同标准之间转换
结论
致谢
附图
参考文献
附录

(4)油气矿产储量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 建设现状
2 问题与不足
3 建设思路与总体框架
    (1) 指导思想
    (2) 总体框架
    (3) 技术路线
4 系统构成与主要功能
    (1) 系统构成
    (2) 报盘软件
    (3) 油气储量数据库管理系统 (C/S)
    (4) 评审备案登记审批系统
    (5) 油气矿产储量管理信息系统 (B/S)
5 应用模式
6 结束语

(5)云南省XX县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图
2 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审计相关概念
    2.2 模糊评价相关概念与审计评价原则
        2.2.1 模糊综合评价原理
        2.2.2 审计体系构建原则
        2.2.3 可行性分析
3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评价体系设计
    3.1 审计评价体系框架
    3.2 审计内容及流程
    3.3 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效果审计评价模型
        3.3.1 建立评价集和因素集
        3.3.2 指标变化情况等级划分
        3.3.3 构造评价矩阵
        3.3.4 确定单因素的权重
        3.3.5 自然资源资产变化及管理效果情况模糊综合评价
    3.4 综合评价结果及运用
4 云南省XX县概况及审计指标设计
    4.1 云南省XX县概况
    4.2 选择原因及指标时间截点
    4.3 自然资源资产变化及管理效果指标设计及选取
        4.3.1 土地资源类指标
        4.3.2 水资源类指标
        4.3.3 森林资源类指标
        4.3.4 矿产资源类指标
        4.3.5 大气质量指标
5 云南省XX县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评价
    5.1 政策执行落实及资金使用审计
        5.1.1 土地资源相关政策及投资
        5.1.2 水资源相关政策及投资
        5.1.3 森林资源相关政策及投资
        5.1.4 矿产资源相关政策及投入
        5.1.5 大气质量相关政策及投入
        5.1.6 政策落实执行及资金使用审计结论
    5.2 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效果审计
        5.2.1 构建判断矩阵
        5.2.2 构建评价矩阵
        5.2.3 模糊综合评价计算
        5.2.4 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效果审计结论
    5.3 影响事项披露部分
    5.4 审计评价体系审计结果
6 研究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完善审计综合评价体系角度
        6.2.2 推进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评价角度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6)我国矿产资源优化配置的政策工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研究重点、难点及预期创新点
2 矿产资源优化配置政策工具的理论基础及分析框架
    2.1 矿产资源优化配置
    2.2 政策工具内涵、分类及选择
    2.3 矿产资源优化配置的政策工具分类
    2.4 矿产资源优化配置的政策工具分析框架
3 矿产资源优化配置政策工具的动态演变
    3.1 计划经济时期矿产资源优化配置的政策工具(1949-1978)
    3.2 改革开放初期矿产资源优化配置的政策工具(1978-1998)
    3.3 深化市场经济改革阶段矿产资源优化配置的政策工具(1998 年至今)
4 矿产资源优化配置的政策工具应用分析
    4.1 计划经济时期的矿产资源优化配置政策工具分析
    4.2 改革开放初期的矿产资源优化配置政策工具分析
    4.3 深化市场经济改革阶段的矿产资源优化配置政策工具分析
5 矿产资源优化配置政策工具应用的问题及原因
    5.1 矿产资源优化配置政策工具应用的问题
    5.2 矿产资源优化配置政策工具应用问题的原因分析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基于节约与综合利用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模式及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法
    1.3 主要结论与创新
        1.3.1 主要结论
        1.3.2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资源补偿费与矿产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的关系
    2.1 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2.2 资源补偿费制度是促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的政策抓手
    2.3 矿产资源”三率”等标准要求倒逼补偿费制度改革
    2.4 环境满意度的提高需要完善资源补偿费制度
第三章 国外矿产资源税费制度及启示
    3.1 国外矿产资源税费制度设计
    3.2 几个主要国家矿产资源税费制度
        3.2.1 美国的资源税费制度
        3.2.2 澳大利亚的资源税费制度
        3.2.3 加拿大的资源税费制度
        3.2.4 俄罗斯的资源税费制度
    3.3 国外先进经验的启示
第四章 我国矿产资源税费制度现状分析
    4.1 我国矿产资源税费制度的历史沿革
        4.1.1 无偿开采制度
        4.1.2 有偿开采制度的萌芽
        4.1.3 第一代资源税制度
        4.1.4 “税费并存”制度
    4.2 我国现行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基本内容
    4.3 我国现行矿产资源税费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4.3.1 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不完善
        4.3.2 矿产资源所有权收益组成之间的关系和功能不明晰
        4.3.3 税费的理论依据、经济关系、法理依据混淆
        4.3.4 税费关系混淆,计征依据不合理
        4.3.5 资源税费体系不规范,碎片化明显
第五章 矿产资源补偿费计征模式研究
    5.1 现行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模式评价
        5.1.1 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现状
        5.1.2 矿产资源补偿费被边缘化和去征收化
        5.1.3 现行矿产资源补偿费的计征模式
        5.1.4 现行计征公式中关键参数的不合理性
    5.2 矿产资源补偿费计征模式优化思路
        5.2.1 问题的提出与思路的选择
        5.2.2 对资源补偿费本义与内涵的理解与认识
        5.2.3 矿产资源补偿费计征模式改革方案
    5.3 我国矿产资源补偿费计征公式和计征方法设计
        5.3.1 推荐探讨的新计征公式
        5.3.2 计征公式的变革与优化
        5.3.3 新征收模式的优点与不足
        5.3.4 对低品位、共伴生、难采选矿资源补偿费征收的现实意义
        5.3.5 推广应用新征收公式的重要意义
        5.3.6 具体计征办法
第六章 案例分析:湖北省典型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模式设计
    6.1 铁矿资源补偿费征收模式设计
        6.1.1 湖北省铁矿开发利用现状
        6.1.2 大冶铁矿资源补偿费测算
        6.1.3 新旧资源补偿费计征对比
    6.2 金矿资源补偿费征收模式设计
    6.3 磷矿资源补偿费征收模式设计
第七章 我国矿产资源补偿费改革的政策建议
    7.1 相关问题的思考与讨论
    7.2 矿产资源补偿费计征模式优化措施
    7.3 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完善措施
        7.3.1 厘清税费制度关系推进资源税费改革
        7.3.2 建立资源耗竭补贴制度
        7.3.3 改革现行税费制度体系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中国矿业权空间布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矿业权管理研究综述
    1.4 矿业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6 主要工作量
第2章 中国矿业权管理现状
    2.1 中国矿产资源法律体系
    2.2 现有的矿产资源管理制度
第3章 矿业权设置方案制度探析
    3.1 矿业权设置方案制度的推行
    3.2 矿业权管理统计分析
    3.3 对矿业权设置方案制度思考
第4章 矿业权布局研究
    4.1 矿业权设置方案与矿业权管理
    4.2 矿业权布局案例分析
    4.3 矿业权布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4 矿业权整合模式探讨
    4.5 矿业权设置的原则总结
    4.6 矿业权整合合理性边界模型
    4.7 矿业权设置方案制度优化布局的功能实现
第5章 矿业权布局模型初探
    5.1 矿区布局模型(ML模型)简介
    5.2 矿区管理综合模型(REL)中的重要系数
    5.3 矿业权布局模型中各坐标的内涵讨论
    5.4 矿业权布局模型的建立
    5.5 基于矿业权布局综合模型(REL模型)的矿区分类
第6章结论
    6.1 论文的主要结论和成果
    6.2 论文的创新点
    6.3 下一步研究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9)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改革成效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成效
    1. 矿产资源储量实现了统一管理
    2. 实施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制度改革
    3. 开展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矿山储量动态检测等基础工作
    4. 开展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管理和启动矿产地储备试点等工作, 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5. 加强矿产资源补偿费征管、矿业权评估监督管理等工作, 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和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
    6. 进一步健全完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理等工作, 稳定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秩序
    7. 建立矿产资源储量信息发布制度、提高储量信息服务能力和加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 为相对人做好服务
二、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 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内涵和定位不明确,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管理思路及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2. 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及其评审法律地位低
    3. 资质管理制度不健全, 导致不少省 (区、市)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资质未解决和缺少评估师
    4. 储量评审制度不健全, 储量评审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
        (1) 矿产资源储量管理规程、规范、技术标准亟待修订完善。
        (2) 管理方面的因素。
        (3) 矿业权人的因素。
        (4) 地勘单位 (中介机构) 的因素。
        (5) 储量报告评审中的因素。
三、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
    1. 统一认识, 明确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的定性与定位
    2. 进一步理顺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体制, 进一步明确强调矿产资源国家所有和管理主体
    3. 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法规建设
        (1) 继续加快开展《矿产资源法》的修改工作。
        (2) 启动《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条例》制定工作。
        (3) 从法律法规层面强化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在矿政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
    4. 进一步修改完善矿产资源储量管理规程规、范技术、标准
        (1) 加快修改完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的步伐。
        (2) 进一步修改完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国家标准及矿类 (种) 规范。
    5. 强化地质勘查资质管理, 规范行业准入
    6. 建立地质工作质量监督检查机构, 建立监理责任制, 强化地质工作质量监督管理

(10)中国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JORC类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对比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中国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系统现状
    1.2 中国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系统的发展方向
    1.3 中西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对比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和主要内容
2 中国矿产资源分类体系简介与发展前沿
    2.1 中国矿产资源分类体系历史沿革
        2.1.1 晚清地质科学发展概要
        2.1.2 中华民国地质科学发展概要
        2.1.3 新中国地质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发展概要
    2.2 中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新旧分类标准对比
    2.3 中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发展前沿
    2.4 现行标准中资源量、储量分级及定义
3 JORC 类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简介
    3.1 概述
    3.2 历史沿革
    3.3 JORC 规范发展沿革
    3.4 JORC 标准中资源量、储量分级及定义
4 我国现行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 JORC 类规范对比研究
    4.1 概述
    4.2 我国现行分类与 JORC 规范的主要差异
    4.3 差异的影响及解决方案
5 项目实例
    5.1 某国内铁矿公司赴香港联交所上市项目概况
        位置与交通
        气候和地理
        经济和基础设施
        采矿证
    5.2 地质矿产评估
        区域地质概况
    5.3 A 铁矿
        矿区地质概况
        地层
        构造
        岩浆岩
        矿体特征
        矿物成分
        取样、分析及化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QA/QC)
        按照中国标准进行的资源/储量估算
    5.4 B 铁矿
        矿区地质情况
        矿体地质特征
        矿石成分
        勘探、取样、分析及化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QA/QC)
        按照中国标准进行的资源/储量估算
    5.5 C 铁矿
        矿区地质情况
        矿体特征
        矿石矿物成分
        勘探、取样、分析及化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QA/QC)
        按照中国标准进行的资源/储量估算
    5.6 D 铁矿
        矿区地质情况
        矿体特征
        矿石矿物成分
        取样、分析及化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QA/QC)
        按照中国标准进行的资源/储量估算
    5.7 矿产资源/矿石储量– JORC 标准
        矿产资源/矿石储量– JORC 标准分类体系
        SRK 的核实工作
        现场考察并检查以往生产记录
        SRK 的检查样品
        JORC 标准相当的矿石资源/储量估算
    5.8 项目总结
6 结论与展望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四、2003年部矿产资源储量司工作思路(论文参考文献)

  • [1]储量管理职能改革发展取向辨析[J]. 胡魁.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9(09)
  • [2]锡林郭勒盟矿产资源储量管理职能优化研究[D]. 李翀.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3]中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与NI43-101、JORC的对比分析[D]. 张剑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7)
  • [4]油气矿产储量管理信息系统建设[J]. 邓颂平,武建飞,曾建鹰. 国土资源信息化, 2017(04)
  • [5]云南省XX县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评价体系研究[D]. 陈南西.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6]我国矿产资源优化配置的政策工具研究[D]. 阳永连. 中国矿业大学, 2017(03)
  • [7]基于节约与综合利用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模式及政策研究[D]. 王磊. 中国地质大学, 2016(02)
  • [8]中国矿业权空间布局研究[D]. 杜雪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10)
  • [9]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改革成效与思考[J]. 盛昌明,舒志明. 国土资源情报, 2013(06)
  • [10]中国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JORC类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对比与研究[D]. 李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10)

标签:;  ;  ;  ;  ;  

2003年部矿产资源储备司工作思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