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复合菌群电磁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优势复合菌群电磁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一、优势复合菌群EM技术在环保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超[1](2020)在《基于铁基质生物载体的新型化粪池处理黑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黑水具有污染物负荷高,水质和水量不稳定等特点,传统厌氧化粪池对黑水中COD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存在启动周期长,生物降解不完全,氮和磷的去除效果差等缺陷。普通好氧、厌氧工艺及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可大幅度降低黑水中的NH4+-N浓度,但该类工艺常由于有机碳源的限制使其出水中含有大量的NO3--N。目前,在黑水处理工艺的研究中,多采用多工艺组合,而鲜见对新技术的研究,导致黑水处理工艺复杂、占地面积大、投资高等问题。因此开发高效的适用于黑水水质特征的新型处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目前黑水处理所存在的问题,将铁碳微电解应用于传统化粪池的功能强化,以自主研发的铁基质生物载体为核心,将结合物化与生化反应耦合,实现黑水中总氮、总磷及COD处理的同步高效去除,开发出适于黑水处理的新技术。研究了化粪池启动成功后不同溶解氧(DO)、水力停留时间(HRT)、碳氮比(C/N 比)等因素对新型化粪池处理效能的影响,以《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二级处理标准为处理目标,优化出新型化粪池最佳运行参数及长期运行效果;通过脱氮动力学分析,探究最佳运行参数下探究总氮(TN)、溶解态有机氮(DON)、溶解态无机氮(DIN)、颗粒态有机氮(PON)以及吸附性氮(AN)在系统中的迁移转化机制;最后对系统内的微生物种群结构进行解析,并建立体系的主要污染物降解机制。结果表明:(1)DO、HRT和C/N对新型化粪池处理黑水过程中NH4+-N和TN影响较大,对COD和TP去除率相对较小。当进水水质为NH4+-N浓度为160.0±20.0mg/L,COD 浓度为 1600.0±200.0mg/L,TP 浓度为 30.0±5.0mg/L,控制系统 DO=2.6mg/L、HRT=48h和C/N为6.8~8.1,新型化粪池对NH4+-N、TN、TP、COD去除率分别为91.38%、84.63%、94.04%和95.82%,出水可达城镇污水排放二级标准。(2)基于对新型化粪池反应器建立物料平衡方程和试验数据,推导出系统缺好氧铁基质生物载体池的动力学方程,并求解动力学参数,从而建立系统的生物脱氮动力学模式,好氧硝化动力学方程为:(?);缺氧反硝化动力学方程为NO3a=NO3bn-Cg-0.00389Xatcn。本研究新型化粪池脱氮过程中所求硝化、反硝化动力常数分别为0.00757和0.00389,表明体系对NH4+-N和NO3--N去除效果更强。(3)厌氧池A和B中TN分布相似,NH4+-N是DN的主要形态,分别占DN的97.93%和98.30%,PON是PN的主要组成成分,分别占PN的96.23%和97.26%,厌氧池A到B体系DN和PN对TN去除的贡献率为-77.00%和187.12%;好氧铁基质生物载体池中NO2--N是DN的主要形态,占DN的64.95%,PON是PN的主要形态,占PN的94.94%,DN和PN对TN去除的贡献率为79.93%和21.34%;缺氧铁基质生物载体池中NH4+-N是DN的主要组成部分,占DN的68.63%,PON是PN的主要形态,占PN的79.01%,DN和PN对TN去除的贡献率为72.44%和27.56%。厌氧池A和B中发生的氨化作用将有机氮转化为NH4+-N,好氧生物载体池以硝化反应为主,将体系NH4+-N转化为NO3--N和NO2--N,铁基质生物载体池内发生的反硝化反应对体系NO3--N和NO2--N进一步脱除。(4)通过高通量测序研究微生物群落结构进一步分析体系脱氮除磷、以及COD的降解机制。Fe-C内电解与生物耦合的黑水脱氮机制主要包括生物或化学转化、传质过程,微电解强化ZVI供电子反应加速了[H]/Fe2+的供应,为自养反硝化菌提供电子供体,促进了氢/铁自养反硝化菌过程。系统属水平上氨化菌属有为芽孢杆菌(Bacillus)、Romboutsia;硝化菌属有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陶厄氏菌属(Thauera)、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反硝化菌属有嗜氢菌属(Hydrogenopha)、陶厄氏菌属(Thauera)、Thiobacillus菌属、Rhodanobacter菌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同时体系的Thiobacillus菌属、Rhodanobacter菌属、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芽孢杆菌(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除磷菌的存在实现体系磷的去除,微电解反应产生的Fe3+显着强化了系统对磷的固定。砂单孢菌属(Arenimonas)、Erysiplothri的存在降解体系 COD。图27组,表18个,参考文献94篇。

汤国雄[2](2019)在《准好氧填埋场快速稳定复合菌剂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垃圾填埋是目前最主要的垃圾处理处置技术,但由于传统的厌氧填埋场存在垃圾生物降解缓慢、渗滤液污染物难处理和大量填埋气无序排放等问题。采用新型填埋技术可有效加速垃圾填埋场生物降解速率,其中准好氧填埋技术具有减排填埋气,改善渗滤液水质等优势,但由于准好氧填埋场中土着微生物活性低,垃圾降解缓慢,仍然存在稳定化时间长等问题。生物强化技术可加速有机物生物降解,被广泛应用于垃圾处理当中。本文利用实验室已有的菌种,研制准好氧填埋场快速稳定的复合菌剂,并研究了其较优的接种量。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课题组已有的功能菌种,经筛选和多次传代培养,获得性能稳定的由*株不同功能菌种组成的*、*株不同功能菌种组成的*和*株不同功能菌种组成的*。各菌种之间无拮抗,根据上述*类菌群的功能进行组合获得*组复合菌群,且*组成的复合菌群Ⅳ产酶能力最强。(2)复合菌群Ⅳ为促准好氧填埋场稳定化效果较优的复合菌剂。将复合菌群Ⅳ接种至准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填埋垃圾挥发性固体(Volatile Solid,VS)含量、(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H+C)/L]与沉降率变化速度最快。至填埋试验结束时,接种复合菌群Ⅳ较接种其他复合菌群的反应器填埋垃圾VS含量低*~*,(H+C)/L低*~*,沉降率高*~*;所产渗滤液氨氮浓度第*d降低至*mg/L,较其他反应器提前*d~*d达到国家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在整个填埋过程中,渗滤液累计产量和还原性有机物累计产量较其他反应器少*~*和*~*;接种复合菌群Ⅳ的反应器硫化氢较其他反应器提前*d未检出,氨气浓度在填埋*d后始终要低于其他反应器。(3)复合菌剂接种量在*~*内较为合适。在此范围内,垃圾填埋场稳定化过程基本一致,VS含量、(H+C)/L与沉降率变化速度相较其他接种量变化要快。至填埋结束时,VS含量和(H+C)/L较其他接种量组均低,垃圾沉降率比其他接种量组高,渗滤液和还原性有机物累计产量较其他接种量组分别低*~*、*~*,氨氮含量较其他接种量组提前*d~*d达到国家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所规定的填埋垃圾场渗滤液排放标准。H2S和NH3浓度始终比其他接种量组低且率先在填埋场中未检出。(4)采用两因子四参数填埋场稳定化指数评价方法和分级系统,对多组复合菌群和复合菌剂不同接种量下准好氧填埋场的稳定化程度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复合菌群作用下所有准好氧填埋场均达到类似传统填埋场填埋*年的稳定化程度,而整个填埋周期为*d,较传统填埋场稳定化时间缩短*~*倍,复合菌群Ⅳ稳定化等级综合指数最高,且十分接近基本稳定的稳定化程度。在复合菌剂不同接种量作用下,准好氧填埋场复合菌剂接种量在低于*时,稳定化程度随接种量*而逐渐*。而在*~*接种量下,稳定化效果基本一致,均达到基本稳定的稳定化程度,较其他接种量组提前*~*年达到基本稳定(以传统填埋场填埋年限来计)。

罗海东,张利昕,沈昊,文涛,谈俊益,邵孝侯[3](2013)在《EM技术在村镇污染河道水体净化上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综合各种条件,采用EM(effective micro-organisms)定向富集培养液进行污染水体修复的试验。在此基础上,结合村镇污染河道的特征,制定水体修复的工程方案。研究结果表明:EM技术对村镇污染河道水体的修复有较明显效果,CODMn去除率达到65.8%,氨态氮去除率达51.4%,总磷去除率达40.0%。

李雅婕[4](2011)在《EM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EM技术在废水处理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概述了EM技术在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工业废水、医院废水和减少剩余污泥产量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并提出了其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戴肖云,赵宋敏,李定龙,祁静,汤伟伟[5](2010)在《EM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与发展》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EM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简单介绍了EM技术,EM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并对EM技术和传统活性污泥法进行了比较,认为该技术应用于活性污泥系统中具有污泥量少、处理效果好等特点。同时,对EM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前景作出了展望。

乔俊婧[6](2008)在《EM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文中认为EM技术应用于污水生物处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介绍了EM技术处理污水的机理,列举了EM对污水中有机物、氮和磷处理的应用实例,并对EM处理污水所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于洪波[7](2008)在《EM有效微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综述了EM技术在工业废水治理、生活废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河流湖泊环境净化、固体废物环境治理以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环保领域中的应用,并对下一步EM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出了若干建议.

毛媛媛[8](2008)在《应用有效微生物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发酵和雨水的淋溶、冲刷,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过滤出来的污水,对周边环境及填埋场场底土层污染严重,且污染持续时间长,易引起二次污染。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成份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不同的填埋场或同一填理场的不同时间段,渗滤液的水量水质都有不同的特点,因而处理难度较大。有效微生物(EM)技术作为废水处理领域新兴的技术,由于其独特的优越性和传统方法不可比拟的优点,在渗滤液处理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论文以重庆市长生桥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为试验水样,采用Fenton法和磷酸铵镁沉淀(MAP)法对垃圾渗滤液进行联合预处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利用有效微生物EM菌的生物多样性和综合效应开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探索性试验,即以EM菌剂为生物增强剂,利用生物强化技术与传统生物治理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的技术条件和处理方法,以此提高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率。Fenton法和MAP法联合预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结果表明:Fenton试剂对有机物的降解破坏是非常有效的,但对NH3-N的去除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而化学沉淀法对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率并不高。采用Fenton法和MAP法联合预处理垃圾渗滤液能够弥补各自不足,具有较好的效果。Fenton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最佳操作条件为:初始pH=5,FeSO4·7H2O投加量0.05mol·L-1,反应时间3h,nH2O2: nFe2+=1: 1。MAP法在以MgO+Na2HPO4·12H2O为药剂,pH值8.5,反应时间1h时,Mg: N: P=1: 1: 0.7较适宜。在此操作条件下,经联合预处理后的原水COD由6455mg/L降到1300mg/L,去除率79.86%;NH3-N由1119 mg/L降到251mg/L,去除率77.57%;TP由20.55 mg/L降到2.1mg/L,去除率89.78%;BOD5/COD从0.2提高到0.5,明显改善了渗滤液的可生化性,有利于后续生物处理。Fenton法操作方便, MAP法形成的磷酸铵镁沉淀可以作缓释肥(SRFs)或用作结构制品的阻火剂,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可实现废物资源化。EM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EM中的有效微生物能够起到生物增强剂的作用,明显促进污染物的降解,对垃圾渗滤液中的COD、NH3-N、TP均有明显的去除效果。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分析确定EM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各因素适宜范围为:反应时间48 h~96 h,曝气时间为12h~36h,低流量间歇曝气,接种量(VEM: V水)为1/5000~1/1000,进水pH值7~8.5。EM处理垃圾渗滤液各因素的最佳水平组合为:反应时间48h,VEM: V水=1/2000,曝气时间12h,进水pH 8.5。EM技术与生物膜法相结合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表明:以陶粒为填料的EM生物膜系统,能够为EM菌的生长繁殖提供良好的环境,EM生物膜系统启动时间为8~9d,大大缩短了系统的启动时间;COD、NH3-N和TP去除率分别达到80%以上。EM生物膜系统正式运行期,COD去除率在48h达到最大值84.65%,满足GB16889-1997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二级标准;NH3-N去除率在72h达到最大值81.09%,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TP去除率48h后达78.85%时,出水浓度可以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同单纯使用EM菌处理垃圾渗滤液相比,去除率均有较大幅度提高。EM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克服了以往渗滤液处理工艺中气味恶臭难闻的弊端;污泥产量小,避免了污泥处理带来的经济消耗和二次污染问题;处理后出水色度明显降低;避免了填料堵塞的问题;运行成本低,操作简便。

毛媛媛,王里奥,陈萌,董婧蒙[9](2007)在《有效微生物技术在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与发展》文中认为介绍了有效微生物(EM)的组成、特点及其处理废水的机理;通过与传统的生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比较,指出了利用EM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的优势,认为该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率,降低污泥产量,而且能够缩短反应器的响应时间;并介绍了EM制剂在国内外的生产情况,对今后EM技术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展望。

邢承华,蔡妙珍,于洪波[10](2007)在《EM有效微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综述了EM技术在工业废水治理、生活废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河流湖泊环境净化、固体废物环境治理以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环保领域中的应用,并对下一步EM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出了若干建议。

二、优势复合菌群EM技术在环保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优势复合菌群EM技术在环保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铁基质生物载体的新型化粪池处理黑水(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黑水的水质特点及研究现状
        1.1.1 黑水的水质特点及排放污染情况
        1.1.2 国内外黑水研究现状
    1.2 黑水的生物处理技术
        1.2.1 厌氧处理工艺
        1.2.2 好氧处理工艺
        1.2.3 标准脱氮工艺
        1.2.4 高负荷处理工艺
        1.2.5 膜生物反应器(MBR)
    1.3 化粪池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1.3.1 国外对传统化粪池的改造
        1.3.2 化粪池处理污水的现状及产生的问题
        1.3.3 国内外化粪池中污泥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1.4 催化内电解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1.4.1 铁碳微电解体系脱氮机理
        1.4.2 铁碳微电解体系除磷机理
        1.4.3 铁碳微电解降解COD机理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意义
        1.5.3 技术路线
2 试验装置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装置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装置
    2.2 试验运行及处理水质
    2.3 试验试剂及水质指标检测
    2.4 微生物群落分析
        2.4.1 污泥样品采样
        2.4.2 DNA提取
        2.4.3 PCR
        2.4.4 高通量测序
3 新型化粪池对黑水的处理效能研究
    3.1 新型化粪池的研究
        3.1.1 启动过程中NH4+-N浓度的变化
        3.1.2 启动过程中COD浓度的变化
        3.1.3 启动过程中TP浓度的变化
    3.2 运行参数对新型化粪池处理黑水的影响
        3.2.1 DO对新型化粪池处理黑水的影响
        3.2.2 HRT对新型化粪池处理黑水的影响
        3.2.3 C/N比对新型化粪池处理黑水的影响
    3.3 新型化粪池黑水处理系统的长期运行
    3.4 本章小结
4 新型化粪池处理黑水的脱氮动力学分析
    4.1 生物脱氮动力学模式的建立
        4.1.1 与模式有关的假设与限制
        4.1.2 物料平衡方程的建立
        4.1.3 硝化反应动力学模式
        4.1.4 反硝化的动力学模型
    4.2 动力学模式的预测与比较
    4.3 本章小结
5 新型化粪池黑水处理系统内氮素的迁移转化机理
    5.1 取样点分布
    5.2 黑水处理系统内氮物质转化规律研究
        5.2.1 新型化粪池污水中氮素的迁移转化规律
        5.2.2 新型化粪池底泥中氮素的迁移转化规律
        5.2.3 新型化粪池黑水处理中氮素的迁移转化机制
    5.3 新型化粪池体系的氮平衡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新型化粪池体系生物群落结构解析
    6.1 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分析
    6.2 菌群多样性分析
    6.3 相似性分析
        6.3.1 主成分分析
        6.3.2 聚类分析
        6.3.3 维恩图分析
    6.4 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6.4.1 门、纲水平微生物群落分析
        6.4.2 属水平微生物群落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准好氧填埋场快速稳定复合菌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生活垃圾特性及处理方式
        1.1.1 生活垃圾特性
        1.1.2 国内外生活垃圾处理方式
    1.2 垃圾填埋技术
        1.2.1 厌氧填埋技术研究进展
        1.2.2 好氧填埋技术研究进展
        1.2.3 准好氧填埋技术研究进展
    1.3 生物强化技术
        1.3.1 生物强化技术作用方式
        1.3.2 生物强化作用效果影响因素
        1.3.3 生物强化技术在填埋场中的应用
    1.4 论文概述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功能菌的筛选及复合菌群的研制
    2.1 实验材料
        2.1.1 菌种来源
        2.1.2 培养基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功能菌的筛选
        2.2.2 复合菌群的产酶能力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功能菌的筛选
        2.3.2 复合菌群的产酶能力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复合菌群对填埋场稳定化进程的影响
    3.1 模拟准好氧填埋场的运行
        3.1.1 准好氧填埋场模拟装置
        3.1.2 垃圾装填
        3.1.3 监测指标及方法
    3.2 固相垃圾
        3.2.1 VS
        3.2.2 木质纤维素
        3.2.3 垃圾沉降率
    3.3 渗滤液
        3.3.1 渗滤液产量
        3.3.2 pH
        3.3.3 COD
        3.3.4 氨氮
    3.4 硫化氢和氨气
        3.4.1 硫化氢
        3.4.2 氨气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促填埋场稳定化复合菌剂的接种量研究
    4.1 固相垃圾
        4.1.1 VS
        4.1.2 木质纤维素
        4.1.3 沉降率
    4.2 渗滤液
        4.2.1 渗滤液产量
        4.2.2 pH
        4.2.3 COD
        4.2.4 氨氮
    4.3 硫化氢和氨气
        4.3.1 硫化氢
        4.3.2 氨气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准好氧填埋场稳定化评价
    5.1 评价参数的选择
    5.2 评价方法的建立
    5.3 评价结果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学术成果
致谢

(3)EM技术在村镇污染河道水体净化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种
    1.2 试验方案及测定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水质测定方法[3]
2 结果与分析
    2.1 EM复合培养液浓度对主要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
    2.2 EM在不同曝气条件下的降解效果
    2.3 EM对不同污染程度水体的净化效果
    2.4 EM技术对污染水体的修复性能影响
3 EM技术修复村镇污染河道示范
    3.1 河道概况
    3.2 EM技术修复村镇污染河道的工艺及方案
        3.2.1 EM技术修复村镇污染河道的工艺
        (1) 第一生化段 (预生化段) 。
        (2) 第二生化段。
        (3) 第三生化段。
        3.2.2 工程实施方案
        (1) EM投加方案和载体。
        (2) 辅助设施——曝气增氧系统。
    3.3 水质净化示范结果
4 结论与讨论

(4)EM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EM在废水处理过程中的除污机理
2 EM在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应用
    2.1 EM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2.2 EM技术在脱氮除磷过程中的应用
        2.2.1 EM技术用于受污染水体的修复。
        2.2.2 EM技术用于联合脱氮除磷工艺。
    2.3 EM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2.3.1 EM技术在难处理工业废水领域的应用。
        2.3.2 EM技术在难降解有机物处理领域的应用。
        2.3.3 EM技术在处理含油废水中的应用。
    2.4 EM在医院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3 EM在减少剩余污泥产量研究中的应用
4 结语

(5)EM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EM技术简介
2 EM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2.1 EM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2.1.1 EM对有机物的去除。
        2.1.2 EM对氮的去除。
        2.1.3 EM对磷的去除。
    2.2 EM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2.2.1 染料废水。
        2.2.2 化学农药废水。
        2.2.3 抗生素废水。
        2.2.4 含油废水。
        2.2.5 高浓度食品污水。
3 EM技术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比较
4 EM技术的研究展望

(6)EM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EM技术处理污水的作用机理
2 EM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2.1 EM对污水中有机物的去除
    2.2 EM对污水中氮的去除
    2.3 EM对污水中磷的去除
3 有效微生物群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3.1 加强高效复合菌剂的筛选和培养
    3.2 开展高效EM生物反应器的研究

(8)应用有效微生物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概述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有效微生物技术在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与发展
    2.1 EM 技术简介
        2.1.1 EM 的组成及特点
        2.1.2 EM 处理废水的作用原理
    2.2 EM 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2.3 EM 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优势
    2.4 EM 技术的发展前景
        2.4.1 EM 的生产现状
        2.4.2 EM 技术的发展展望
    2.5 研究内容
3 渗滤液预处理技术试验研究
    3.1 概述
    3.2 Fenton 法预处理渗滤液
        3.2.1 概述
        3.2.2 实验装置及材料
    3.3 MAP 法预处理垃圾渗滤液
        3.3.1 概述
        3.3.2 实验装置及材料
        3.3.3 实验方法
        3.3.4 结果与讨论
    3.4 Fenton 法和MAP 法联合处理效果
    3.5 本章小结
4 EM 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影响因素研究
    4.1 概述
    4.2 实验装置与材料
    4.3 实验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正交试验的反应条件
        4.4.2 各因素对EM 作用效果的影响
        4.4.3 EM 技术优化条件选择
    4.5 本章小结
5 EM 技术与生物膜法相结合处理垃圾渗滤液
    5.1 概述
    5.2 EM 技术与生物膜法结合处理渗滤液
        5.2.1 概述
        5.2.2 试验装置与材料
        5.2.3 试验方法
        5.2.4 结果与讨论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EM有效微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EM技术概况
2 EM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1 EM技术在工业废水治理中的应用
        2.1.1 对食品废水的处理效果
        2.1.2 对味精废水的处理效果
        2.1.3 对制药废水的处理效果
        2.1.4 对医院废水的处理效果
        2.1.5 对其他工业废水的处理效果
    2.2 EM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2.2.1 EM技术对生活污水中有机碳化物的去除效果
        2.2.2 EM技术对生活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
    2.3 EM技术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2.4 EM技术在河流、湖泊环境净化中的应用
    2.5 EM技术在固体废物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2.6 EM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3 EM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与研究展望

四、优势复合菌群EM技术在环保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铁基质生物载体的新型化粪池处理黑水[D]. 张超.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2]准好氧填埋场快速稳定复合菌剂的研究[D]. 汤国雄.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4)
  • [3]EM技术在村镇污染河道水体净化上的应用[J]. 罗海东,张利昕,沈昊,文涛,谈俊益,邵孝侯. 江苏农业科学, 2013(05)
  • [4]EM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J]. 李雅婕. 安徽农业科学, 2011(10)
  • [5]EM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与发展[J]. 戴肖云,赵宋敏,李定龙,祁静,汤伟伟. 安徽农业科学, 2010(15)
  • [6]EM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 乔俊婧.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8(11)
  • [7]EM有效微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A]. 于洪波. 首届沂蒙科技论坛论文集, 2008
  • [8]应用有效微生物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实验研究[D]. 毛媛媛. 重庆大学, 2008(06)
  • [9]有效微生物技术在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与发展[J]. 毛媛媛,王里奥,陈萌,董婧蒙. 江苏环境科技, 2007(05)
  • [10]EM有效微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 邢承华,蔡妙珍,于洪波. 微生物学杂志, 2007(05)

标签:;  ;  ;  ;  ;  

优势复合菌群电磁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