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包”——有机复合营养基质

“植物包”——有机复合营养基质

一、“植物套餐”——有机复合营养基质(论文文献综述)

唐亚福[1](2021)在《大颗粒活化腐植酸缓释肥的研制及在苹果上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期过量和不科学地施用化肥不仅降低了肥料利用率,增加了成本,还造成了一系列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果农采用的施肥方法依然是开沟施肥,不仅劳动量大和成本高,而且容易引起对果树根系的破坏。施用的传统肥料依然是小颗粒或者粉末状,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大,易引起土壤养分固定,养分利用率低,且不便于机械化精确定量施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急需研发一种高效、低成本、环境友好以及可轻简化施用的新型肥料。活化腐植酸肥料可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土壤质量和促进作物生长的效果,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但是,腐植酸的活化方法主要是采用液体状态下的强酸强碱活化,不仅能耗高、反应时间长而且容易产生有害气体而污染环境。另外,应用于腐植酸活化的催化剂多数结构单一、毒性高和催化效果差,很难推广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利用含有N、P、S、Mo和Fe等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的材料制备了具有三维结构的新型纳米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对风化煤腐植酸的固相活化工艺技术,评价了其对腐植酸的固相活化效果,揭示了其活化机制。利用活化的腐植酸和高分子化学合成型缓释肥及普通肥料制备了多功能的大颗粒活化腐植酸缓释肥(LAF,圆柱体,直径4.5cm,高5cm,质量100g)。通过室内试验评价了LAF的养分淋溶及其保水性能;最后,通过两年的苹果盆栽试验和四年的大田试验及轻简化的打孔方式,研究了LAF对果树的生长、肥料利用率、土壤肥力及对微生物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三维钼-磷空心微球(Mo-P-HH)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腐植酸的活化。在盐酸多巴胺和钼酸铵(1:1,m/m)及水和乙醇(1:2,v/v)的最佳比例条件制备了Mo-P-HH催化剂。Mo-P-HH催化剂与风化煤腐植酸混合,在固相球磨条件下活化腐植酸(AML)。结果表明:与未活化的风化煤腐植酸(RL)和碱活化的腐植酸(AL)相比,AML的水溶性腐植酸含量分别比RL和AL提高了60.12%和30.28%;AML的稠环芳香烃和单宁的相对丰富度分别比RL减少39.58%和18.19%,但是脂质类、蛋白质和氨基酸以及多糖类的相对丰富度分别比RL增加484.31%、108.67%和15.61%(2)三维钼-硫介孔微球(3D-Mo S2-HN)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腐植酸活化。通过简单的硫化方法制备了3D-Mo S2-HN催化剂。3D-Mo S2-HN催化剂与腐植酸混合,在固相球磨条件下得到活化风化煤腐植酸(ASL)。结果显示:ASL的水溶性腐植酸含量比RL和AL分别提高了64.16%和32.28%;ASL中稠环烃芳香烃、脂质类、单宁和多糖类分别比RL减少了41.95%、63.02%、24.21%和43.62%。但是,ASL的木质素和烯烃类物质以及蛋白质和氨基酸分别比RL增加23.56%和139.15%。(3)双壳铁-氮空心微球(DS-Fe-N-HC)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腐植酸活化。以多孔四氧化三铁(0.15g)为模板和一定比例的吡咯单体和乙醇条件下(2:15)以及热解法合成了DS-Fe-N-HC催化剂。DS-Fe-N-HC催化剂与腐植酸混合,在固相球磨条件下得到活化风化煤腐植酸(AFL)。结果表明:AFL的水溶性腐植酸分别比AL和RL增加了76.55%和25.31%;AFL中的单宁比RL减少了24.31%,而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比例比RL增加了25.23%(4)LAF的制备及其养分淋溶、缓释和保水特性。原料含水量在7%,腐植酸和肥料比在1:1,肥料质量100g时,LAF成球率和硬度均最高;土柱淋溶试验表明,与粉末状活化腐植酸缓释肥(PAF)和普通肥料(PF)相比,LAF能显着减少养分的淋失,说明LAF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与PF相比,经过15d保水测试试验后,LAF的含水量是PF的7.85倍,依然保持33%的绝对含水量。(5)LAF在苹果盆栽试验上的效果。设置8个处理:不施肥(CK)、习惯施肥(CCF),三种不同施肥量LAF(LAF1:100%施用量的LAF;LAF2:80%施用量的LAF和LAF3:50%施用量的LAF)和三种不同施肥量PAF(PAF1:100%施肥量的PAF;PAF2:80%施肥量的PAF和PAF3:50%施肥量的PAF)。连续两年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100%和施用80%的LAF处理较CCF能显着促进果树幼苗的生长、光合效率的提高以及土壤速效养分的增加;LAF处理的N、P和K平均利用率显着高于CCF。(6)LAF在大田苹果上的试验。设置8个处理:不施肥(CK)、习惯施肥(CCF),三种不同施肥量LAF(LAF1:100%施用量的LAF;LAF2:80%施用量的LAF和LAF3:50%施用量的LAF)和三种不同施肥量的PAF(PAF1:100%施肥量的PAF;PAF2:80%施肥量的PAF和PAF3:50%施肥量的PAF)。连续四年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与CCF相比,100%用量和80%用量的LAF处理均能有效提高施肥点土壤的硝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苹果叶片的光合指标、SPAD值和苹果产量;长期施用活化腐植酸缓释肥料能够显着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PAF和LAF的细菌OTU总数和独有的OTU数目没有差异,但均显着高于CCF和CK处理,但是PAF和LAF的真菌OTU总数和独有的OTU数目低于CCF和CK处理,揭示了活化腐植酸缓释肥的处理均能够增加土壤细菌总数以及其独特的细菌种类,但是减少真菌的数目以及独有真菌群落结构。

杨梦[2](2020)在《古树保护与复壮技术的研究 ——以阜阳市颍上县为例》文中指出古树是大自然和先人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蕴藏着丰富的自然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观赏、科学研究、生态和经济价值。但是,随着古树树龄不断的增加,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使得古树的生存状况堪忧。本文在研究分析影响古树生长因素的基础上,探讨总结了古树保护与复壮的理论和技术措施,并以阜阳市颍上县为例,针对每株古树制订相应的“一树一策”保护方案。研究的成果如下:1、通过实地调研与案例研究,将影响古树生长的诸多因子分为4类,即年龄因素、立地因素、环境污染因素和人为因素。年龄因素即伴随树龄增长所带来的古树的衰老与死亡;立地因素包括恶劣的土壤环境,极端的气候条件,病虫害与动物的威害等;环境污染指土壤、大气、水污染长期以来对古树生长环境的影响;此外,人为的干扰与破坏是直接造成古树危害的重要因素。2、在认识影响古树生长因素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古树的保护与复壮技术,如日常养护管理、桥接技术、根系复壮技术、树洞填充修补技术和支撑加固技术等。包括各种复壮措施所需的材料、操作时间和步骤、注意事项、应用案例等。通过根系施肥、叶面喷肥、树干注肥的方法可为古树补充营养。为改善古树生长的土壤环境可以使用换土、打孔、挖穴、修复壮沟、设营养坑等技术。对树干腐烂、空洞的古树依次进行清腐杀菌、填充修补、仿生粘合,可以恢复古树的卓越风姿。古树支撑可采用硬支撑和软支撑,硬支撑中的活体支撑又与桥接技术可以相辅使用。3、系统的开展了颍上县古树资源的调查,摸清该县的古树资源。颍上县境内共有古树43株,隶属于15科19属20种。包括圆柏、柿树、枣树、银杏、麻栎、黄连木、无患子、河柳、乌桕、榔榆、龙柏、广玉兰、皂荚、栾树、朴树、桑树等。其中生长势差的有8株,包括2株圆柏、2株无患子和银杏、栾树、乌桕、桑树各1株。古树生长势差的原因主要是其生长环境遭到了破坏,存在违章搭建、电线横穿、垃圾堆放、土壤板结、机械损伤、养护方法不当等现象。针对颍上县每株古树的生长现状,切实贯彻“适树适策”的古树保护与复壮的原则,制定了颍上县古树保护与复壮的“一树一策”。4、我国古树保护与复壮的理论和技术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古树保护与复壮技术的研究任重而道远,要想真正的做好古树保护与复壮,还应继续探索古树保护与复壮的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不断尝试摸索科学、可操作的技术措施,并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后备资源的调查和管理,维护可持续的古树资源。

曲航[3](2020)在《松仁多糖结构表征及对化学性肝损伤防护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工业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科学在改善人类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人们与亲肝毒物的接触几率,肝损伤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肝脏组织作为人体内最大的消化和代谢器官,其主要功能为解毒作用,因而肝脏极易受到各类有毒物质的侵袭而受到损伤。空气质量下降、环境污染严重、过量饮酒和滥用药物等多种因素均会引发化学性肝损伤。长期持续或短期剧烈的肝损伤可进一步发展为脂肪肝、肝炎、肝硬化,甚至是肝癌。目前,现存的防治肝脏疾病的药物普遍存在疗效差且毒副作用大等缺点;因此,研发低毒副作用且防治效果好的保肝药物是防护化学性肝损伤及降低肝脏疾病发病率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研究以东北地区特有的红松(Pinus koraiensis)松仁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提醇沉法从红松松仁中提取天然多糖,利用响应面设计法优化松仁多糖的提取工艺参数;通过体外活性跟踪,筛选出松仁多糖中具有最强保肝活性的组分PNP40c-1,并对其分子结构进行表征。此外,本论文系统地研究了松仁多糖PNP40c-1体外消化产物对四氯化碳(CCl4)性肝损伤、酒精性肝损伤和药物性肝损伤的体外防护作用,通过比较筛选确定其对CCl4诱导的肝损伤具有最强保护作用,并结合动物实验揭示PNP40c-1保肝作用分子机制。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法确定松仁多糖的最佳提取参数条件为:料液比1:40(g/m L),提取温度95℃,单次提取时间1.5 h,提取次数3次,多糖得率为9.26±0.10%。对所提取的松仁粗多糖依次采用DEAE-52和Sephacryl S400分离纯化,利用L-02细胞建立体外化学性肝损伤模型筛选出松仁多糖中具有保肝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为PNP40c-1。通过HPGPC、GC-MS、FT-IR、1D-NMR和2D-NMR等多种方法对PNP40c-1进行结构表征,确定PNP40c-1是平均分子量为2.06×105?Da的均一多糖组分,其主要由阿拉伯糖、鼠李糖和葡萄糖组成,摩尔比为2.98:1.00:0.52。PNP40c-1的主链结构由→3,4)-α-L-Arap(1→,→4)-α-L-Arap3Me(1→,→3)-α-L-Rhap(1→和→6)-β-D-Glcp(1→所组成,支链结构为β-D-Glcp-(1→,连接于→4)-α-L-Arap3Me(1→的C4位置。在体外模拟消化中,PNP40c-1在模拟唾液消化后,平均分子量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在模拟胃液和小肠液消化后,多糖平均分子量有所下降,还原末端含量显着增加,而体外消化过程中并未检测到游离单糖的释放,表明PNP40c-1在唾液-胃液-肠液三步连续体外消化中发生糖苷键断裂,导致多糖平均分子量下降。基于L-02细胞实验比较PNP40c-1体外消化产物对CCl4、乙醇和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肝损伤的防护作用,确定其对CCl4诱导的化学性肝细胞损伤具有最强的保护作用;并对其抗CCl4诱导肝损伤的体外防护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发现PNP40c-1体外消化产物不仅可以通过激活KEAP1/NRF2/ARE途径,显着促进靶向基因HO-1、GCLC和NQO1等表达,提高肝细胞抗氧化酶活力和抗氧化物质含量,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减少细胞内ROS的产生,防护CCl4诱导的肝细胞氧化损伤;也可以通过降低细胞色素P450的表达,减少CCl4在肝细胞内的氧化分解反应,降低氧化损伤;同时抑制肝细胞中凋亡蛋白Caspase-3激活,阻碍细胞凋亡途径。此外,PNP40c-1体外消化产物也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有效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中炎性因子的表达和分泌,缓解炎症反应。建立CCl4诱导小鼠肝损伤模型,探究PNP40c-1对体内CCl4诱导肝损伤的防护作用机制,结果表明PNP40c-1对CCl4引起的小鼠肝损伤具有显着的防护作用,既可通过NRF2/ARE信号通路调节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促进抗氧化基因表达,提高肝细胞抗氧化应激能力,防护CCl4所引起的肝细胞氧化损伤;也能够通过NRF2/ARE/MKP1/JNK途径促进MKP1蛋白表达,有效抑制过量自由基激活JNK途径,阻碍细胞凋亡,降低肝细胞内促凋亡蛋白Bax和cleaved-Caspase-3的表达,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水平,减少CCl4所引起肝细胞凋亡,起到保肝作用。此外,PNP40c-1还可以通过抑制IKKβ和IκBα的磷酸化水平,减少NF-κB核转移,阻碍NF-κB与细胞核中靶向基因结合,降低炎性介质过度分泌,缓解CCl4引起的肝脏局部炎症反应,共同起到防护CCl4诱导肝损伤和保护小鼠肝脏组织的作用。本论文从红松松仁中分离纯化出具有保肝活性的多糖组分PNP40c-1,并对其分子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同时也证明了其对CCl4诱导的化学性肝损伤具有体内外防护作用,并揭示了保肝作用的分子机制,以期为开发和综合利用红松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进一步研发天然高效、低毒副作用的保肝药物和功能食品拓展新思路。

朱会调[4](2020)在《黄腐酸对葡萄养分、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郑艳无核’是新育成的早熟、大粒、无核葡萄品种,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是着色欠佳;‘阳光玫瑰’近些年发展很快,但存在品质不稳定、香味变淡等问题。合理的施肥是提高葡萄品质的重要措施,前人研究表明,配施一定量的腐殖酸不仅可以提高土壤对肥料的吸收,改良土壤的理化作用,还能刺激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然而,黄腐酸肥在‘郑艳无核’、‘阳光玫瑰’上的应用鲜见报道。为此,本试验以4年生的‘郑艳无核’、‘阳光玫瑰’葡萄为试验材料,通过在葡萄生长的开花期、幼果期、着色期和果实膨大期配施不同用量的黄腐酸肥(T0:0 g/株;T1:2.5 g/株;T2:5 g/株;T3:11 g/株;T4:33 g/株;T5:100 g/株),测定土壤养分、‘郑艳无核’和‘阳光玫瑰’葡萄的叶片养分、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等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对多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研究黄腐酸肥在、‘郑艳无核’和‘阳光玫瑰’葡萄上的最佳施用量,为黄腐酸在‘郑艳无核’和‘阳光玫瑰’葡萄上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黄腐酸处理均能提高土壤速效磷、速效钾、硝态氮、氨态氮的含量,降低土壤钙、镁含量。T4处理土壤的硝态氮含量均最大,显着高于对照,土壤的氨态氮含量在T5时达最大值,显着高于对照,T5处理的钙含量、T3处理的镁含量最小,且显着低于对照。在‘郑艳无核’葡萄园里,T4土壤的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最高,显着高于对照。在‘阳光玫瑰’葡萄园中,T3的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最高,显着高于对照。(2)黄腐酸肥的施用量为11-100 g/株时,能显着提高葡萄叶片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T4时两种葡萄叶片全磷、全氮含量最高,且显着高于对照。施黄腐酸肥均能提高葡萄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增强叶片的光合效率,其中,T4时两种葡萄叶片的光合速率最强,叶绿素相对含量最高,且显着高于对照。(3)黄腐酸肥的施用量为11-100 g/株时,能显着提高葡萄的产量。T3、T4处理‘阳光玫瑰’葡萄的亩产量分别达到了2003.3 kg和2113.3 kg,显着高于对照。T4的‘郑艳无核’葡萄亩产量最高,为1520.7 kg,显着高于对照。(4)施黄腐酸肥均能显着改善葡萄的果实品质,T3时葡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最低,显着低于对照。T4处理时‘郑艳无核’葡萄果实的固酸比、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施黄腐酸亦能促进‘郑艳无核’葡萄着色,其中T4的L*值和色泽指数均最大,着色程度最佳;T4的‘阳光玫瑰’葡萄果实的固酸比、Vc含量均着高于对照。‘阳光玫瑰’葡萄的香气成分主要受芳樟醇、橙花醇、香茅醇、香叶醇、月桂烯、柠檬烯、辛醛等烯萜类化合物影响、其中T3和T4处理检测到的萜类香气物质种类最多,而且每种香气物质的含量比其他处理都高。综上所述黄腐酸肥可提高‘郑艳无核’和‘阳光玫瑰’葡萄园土壤硝态氮、氨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促进葡萄根系对矿质营养的吸收,增加葡萄叶片中N、P、K的含量,促进叶绿素合成,增强叶片的光合效率,合成与输出更多的同化物,进而改善葡萄品质,增加产量,应用主成分分析得出土施黄腐酸肥的最佳用量为33 g/株(1.1 g/L)。

陈亚蒙[5](2019)在《基于五态理念下的农业产业园生产性景观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市化的程度加深,人们逐渐走出田园生活进入到钢筋混凝土的城市世界里,在人们迫切希望回归田园生活的背景下笔者提出了五态理念,即“形态、文态、心态、生态、业态”,运用美学原理将生产性景观进行规划,使其在生产性基础上提高艺术性、文脉性、心态性、生态性、业态性以达到生产性景观规划的五态有机融合。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的北疆国土,农业环境具有独特性,因而在五态理念的指导下对内蒙古地区进行景观规划,将会改善北疆地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对我国的北疆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在充分分析了国内外农业产业园生产性景观规划理论研究和成功案例的基础上,结合《赤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以赤峰市元宝山农业产业园区域为项目选区,总规划面积399公顷。运用文献研读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调研法等方法对项目区域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进行分析,总结出项目区域所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五态理念指导下的农业产业园生产性景观规划设计策略。根据策略将选区规划为“一带三廊四园区”的农业产业园生产性景观规划格局,并详细的进行项目选区的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最终探索出选区五态理念指导下的农业产业园生产性景观规划设计的完整路径。此课题的研究可以为内蒙古其他区域的农业产业园生产性景观规划设计提供更加丰富的理论支撑和有效的实践经验借鉴。

陶懿[6](2019)在《重庆农业观光园的花卉景观设计研究》文中指出在乡村振兴计划推进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鼓励各地建立各类型农业观光园,发展乡村旅游,为解决三农问题寻找有效途径。如何发挥园内景观的最大作用,带来更多游客,带动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是具有探讨价值的现实问题。近年来,花卉观光旅游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项目,花卉景观也迎来良好发展契机。因此,充分挖掘其附加价值,释放其潜能,完善其配套,创建具有地域特色的设计体系,是具有研究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从问题逻辑出发,通过田野调查发现现状问题,并以设计学相关理论为依托,形成解决问题的设计策略。希望通过实际调研和调查问卷,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论据,同时为重庆农业观光园的花卉景观设计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节为绪论部分。首先阐述了选题原因,解析相关概念,并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找准课题在学界的定位,明确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明确研究目的及意义,利用一定研究方法,构建起论文的研究技术路线、研究内容及框架,以便后续论文的有序展开。第二章节为现状调研、问卷调查与分析部分。对重点案例实施调研,以发现现状问题。向游客发放调查问卷,探明游客对园区花卉景观现状及今后发展的真实态度。最后,综合两方情况,总结发展优势及现状问题,为后文策略的提出提供明确思路。第三章节为理论基础与现实基础部分。在理论基础部分,阐述景观结构镶嵌性原理、美学相关理论、复合生态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并明确应用方法。通过SWOT分析法,为后文设计策略提出的现实基础进行详尽分析,确定了强调优势、优化劣势、把握机遇、重视威胁的基本思路。第四章节为设计优化策略部分。共分为六个原则与七部分策略,针对前文总结的现状问题,以前文理论为指导,提出根植于重庆现实基础的针对性优化策略。第五章节为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得出研究成果,并分析论文的不足之处。同时对后续研究进行思考,抛砖引玉,希望带动更多人关注相关问题,明确笔者的后续研究方向。

刘婷[7](2019)在《释意理论指导下的科技和农业中译英交替传译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在纪录片《创新中国》第二、三集的模拟交替传译、亚行甘肃省农业互联网服务体系项目实情考察会交替传译和爱味克董事会交替传译的基础上完成。释意理论的“脱离语言外壳”和“认知补充”概念在实践过程中对确保口译任务的完成和口译质量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脱离语言外壳是指在口译过程中,有效摆脱源语语言形式束缚,不在双语之间做字词层面上的机械对应,而是分析话语表达在交际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并准确将源语语境意义、意图、情感等传达出来。为确保脱离语言外壳所产出译文的质量,本文作者在口译过程中着重关注释意理论探讨的以下三个翻译原则:意义对等、达意优先并兼顾形式和文化转移。在口译中强调并坚持这三个过程可以有效确保口译的忠实度,流畅度和文化词内涵的充分传达。在释意理论的指导下,笔者从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五种具体口译方法,即简化、解释、合并、逻辑显化和认知补充,这五种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口译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

唐乐丹[8](2019)在《新型专用肥料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抗倒性的影响》文中指出肥料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资,其施用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作物的产量与品质。长期以来,大部分种植区域重视氮磷钾肥的施用,而对水稻生长所需的其他微量元素及有机肥的施用有所忽视。加之市场上肥料种类繁多,农民选择肥料时容易盲目跟风,缺乏针对性,这对粮食产量潜力的发挥极为不利。通过对传统肥料进行再加工,利用新方法、新技术将作物所需的各种成分有机结合,研制出新型专用肥料产品成为肥料产业发展的一大方向。为此,本试验在2017年和2018年,分别以水稻品种“两优8206”、“两优3308”和“隆两优1988”、“黄华占”为试验材料,以普通复合肥为对照,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两种新型水稻专用肥料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抗倒伏相关性状的影响,旨在阐明新型专用肥料对水稻性状改良、增产增效的机理,从而为两种新型肥料的区域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稼好”常微量元素专用肥对水稻产量、干物质积累、抗倒伏特性均有显着影响。(1)专用肥处理使水稻的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平均提高13.09%和2.42%,与常规施肥相比增产7.78%。对于分蘖能力较强的大穗型品种两优8206,在直播种植条件下专用肥增产效果更加显着,与对照相比增产率达14.21%;而分蘖能力较弱的品种两优3308,在移栽条件下施用专用肥增产效果更为明显,较对照提高9.45%。(2)阶段干物质积累上,专用肥表现出前期缓慢、中期稳定、后期加快的特点。播种至分蘖盛期,专用肥处理下水稻干物质重极显着低于对照;分蘖盛期至抽穗期,两种肥料之间差异不明显;抽穗至成熟期,专用肥处理的干物质重高出对照32.08%。(3)光合物质生产上,分蘖盛期以前专用肥处理的叶面积指数、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均显着或极显着低于对照,分蘖盛期至抽穗期,两种肥料处理间差异不显着;抽穗期以后,叶面积指数、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均表现为专用肥处理显着高于对照处理。(4)专用肥处理使水稻成熟期株高和重心高度分别降低4.88%和9.64%,使茎秆基部倒伏敏感节位茎粗增加3.91%-7.83%,茎壁厚增加6.25%-17.05%,显着提高水稻抗折断能力,使倒伏指数下降了19.0%-37.89%,减小倒伏的风险。2.“黑劲道”有机无机复混专用肥在促进水稻增产、提高抗倒伏能力及养分积累方面效果显着。(1)与对照相比,专用肥处理使杂交稻和常规稻分别增产22.70%和9.50%。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千粒重显着提高,其中有效穗数分别增加13.07%和25.23%,千粒重增幅分别为2.46%和2.84%。(2)专用肥能够加快水稻苗期叶龄进程和分蘖速率,降低苗高,从而提高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物质重以及单位苗高干重,有利于培育壮苗。(3)专用肥处理使水稻最高茎蘖数和有效茎蘖数均有明显增加,而最终成穗率与普通复合肥相差不大。表明该专用肥能在增大群体数量的同时保证群体质量不下降。茎蘖数的增加使各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明显高于对照,干物质积累和作物生长也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保证光合产物形成。(4)能显着改善水稻抗倒伏相关性状,使各生育时期植株高度均有极显着降低。成熟期优化各节间配比,使隆两优1988和黄华占株高分别降低6.24%和10.35%,重心高度分别下降12.59%和9.10%,基部倒伏敏感节间粗度增加了3.65%-7.76%,茎壁厚增加3.41%-27.06%,进而使基部抗折力分别增加26.10%和32.09%,倒伏指数分别降低30.59%和29.30%,减小倒伏的风险。(5)抽穗期以前叶片中积累了51.92%-72.06%的氮素,为氮素分配中心;幼穗抽出后氮素开始向穗部转运,至成熟期氮含量和分配比例均表现为穗部最高,叶片次之,茎鞘中最少。此时穗部集中了氮素总量的42.92%-54.51%。营养生长阶段磷素主要积累在茎鞘中(分配率为50.53%-58.94%),进入生殖生长期后大量转移至穗部,至成熟期,穗中磷素占据总含量的61.45%以上,成为磷素分配中心。钾在全生育期内均以茎鞘作为分配中心,且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茎鞘和穗部钾分配率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此外,与对照相比,成熟期专用肥处理下黄华占体内氮积累量增加14.86%;两品种磷积累量分别增加26.28%和20.20%;钾积累量分别提高12.06%和27.08%。分析养分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可知,专用肥处理下,隆两优1988成熟期穗部氮分配率高于对照4.49%,黄华占则低于对照16.72%;两品种的磷分配率分别高出对照5.23%和7.22%;钾分配率分别比对照提高10.21%和27.18%。

熊思健,陈绍荣[9](2018)在《生物刺激剂在农业绿色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市场前景》文中认为概述了生物刺激剂的概念及主要成分,系统论证了生物刺激剂在农业绿色发展中的应用。生物刺激剂的应用是确保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作物健康、增产提质、抗逆境栽培,满足人民绿色消费的重要措施,应用领域广泛。

王红丽[10](2018)在《特种藻类复合植物饮料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海藻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抗凝血、降血脂、抗氧化及提高机体免疫等作用。福建省拥有丰富的海藻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能力较为低下,藻类的深加工水平和利用率有待提高。本研究致力于探索藻类深加工技术研究,在筛选出适宜饮料加工海藻原料的基础上,对海带进行钙盐保脆和生物发酵脱腥,解决海藻加工失脆和海藻藻腥味重问题;结合藻类和大豆的特点,研发出集海洋植物与陆地植物营养于一体的海藻颗粒豆奶复合型饮料。研究结果如下:1、以特种藻类生物脱腥效果及质地品质为目标,对适宜用于海藻复合植物饮料的海藻原料进行筛选,结果表明:经保脆、发酵脱腥后,海带无藻腥味,未脱色,藻体组织紧密,质地脆嫩,感官得分最高,为藻类饮料制备的适宜原料;发酵后龙须菜和红毛藻具有轻微藻腥味,藻体易褪色,质地黏软,咀嚼感差。2、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一套综合评价海带质构品质的方法。以建立的质构综合指数为指标,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的保脆工艺为:漂烫时间4.77 min,CaCl2质量浓度1.54g/L,漂烫温度87.8℃,海带质构综合指数为75.21±0.02。采用低场核磁及其成像技术和扫描电镜分析,漂烫保脆后海带中的水分由自由水向结合水迁移,较保脆前的海带持水性更好、结构更为紧密、细胞间隙更小。3、筛选出脱腥效果良好的生物脱腥菌种组合为酿酒酵母J4和副千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R37。以脱腥指数和质构综合指数按8:2加权后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的发酵工艺为: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7.5 d,菌接种量9.0%(v/w),菌种比例(R37/J4)2:1,综合评分为94.05±0.37。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解析,对海带藻腥味起主要作用的风味物质有1,3-辛二烯、E,Z-3-亚乙基环己烯、正壬醇、正庚醛、碘代辛烷等,其经发酵后其相对含量下降甚至未检出;发酵产生了β-苯乙醇、桃醛、十四酸乙酯、辛酸、E-2-壬烯-1-醇等多种对海带发酵香起贡献作用的物质。4、通过碱液浸泡技术消除大豆豆腥味,最优工艺为:大豆浸泡温度80℃,浸泡液pH值9.0,浸泡时间60 min,此条件下,蛋白利用率>90%,脂肪氧化酶酶活<300 U/g。并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基于正交试验对海藻复合植物饮料稳定技术进行研究,得到最优稳定剂组合为复合乳化剂0.30%(w/v),黄原胶0.10%(w/v),CMC 0.15%(w/v)。研制出具有豆奶浓郁芳香性风味和海带特有藻香味的海藻复合植物饮料新产品。藻肉颗粒质构保持良好,咀嚼感强。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GB 30885-2014《植物蛋白饮料》的要求。

二、“植物套餐”——有机复合营养基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植物套餐”——有机复合营养基质(论文提纲范文)

(1)大颗粒活化腐植酸缓释肥的研制及在苹果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缓/控释肥研究进展
        1.1.1 缓/控释肥的概念及类型
        1.1.2 缓/控释肥在果树上的应用效果
        1.1.3 缓/控释肥在果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2 大颗粒肥料研究进展
        1.2.1 大颗粒肥料概念
        1.2.2 大颗粒肥料的应用现状
    1.3 腐植酸肥料研究进展
        1.3.1 腐植酸肥料的概念
        1.3.2 腐植酸肥料的影响效应
        1.3.3 腐植酸肥料存在的问题
    1.4 腐植酸活化现状
        1.4.1 腐植酸活化机理
        1.4.2 腐植酸化学活化
        1.4.3 腐植酸物理活化
        1.4.4 腐植酸生物活化
        1.4.5 腐植酸固相球磨活化
    1.5 催化剂在腐植酸活化中的应用
    1.6 新型催化剂的利用现状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1.8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Mo-P-HH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腐植酸的固相活化
        2.1.1 试验材料与设备
        2.1.2 Mo-P-HH催化剂的制备
        2.1.3 Mo-P-HH催化剂对风化煤腐植酸的活化
        2.1.4 样品的采集和分析方法
    2.2 3D-MoS_2-HN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腐植酸的固相活化
        2.2.1 试验材料与设备
        2.2.2 3D-MoS_2-HN催化剂的制备
        2.2.3 3D-MoS_2-HN催化剂对风化煤腐植酸的活化
        2.2.4 样品的采集和分析方法
    2.3 DS-Fe-N-HC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腐植酸的固相活化
        2.3.1 试验材料与设备
        2.3.2 DS-Fe-N-HC催化剂的制备
        2.3.3 DS-Fe-N-HC催化剂对风化煤腐植酸的活化
        2.3.4 样品的采集和分析方法
    2.4 大颗粒活化腐植酸缓释肥料的制备
        2.4.1 试验材料与设备
        2.4.2 大颗粒活化腐植酸缓释肥料制备过程
        2.4.3 大颗粒活化腐植酸缓释肥料制备的工艺设计
        2.4.4 样品的采集和分析方法
    2.5 大颗粒活化腐植酸缓释肥料的室内评价
        2.5.1 试验材料与设备
        2.5.2 大颗粒活化腐植酸缓释肥料的淋溶特性
        2.5.3 大颗粒活化腐植酸缓释肥料的保水特性
        2.5.4 样品的采集和测定方法
    2.6 大颗粒活化腐植酸缓释肥料在苹果盆栽上的应用
        2.6.1 试验地点及材料
        2.6.2 苹果盆栽试验设计
        2.6.3 植株样品的采集和测定方法
        2.6.4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测定方法
    2.7 大颗粒活化腐植酸缓释肥料在苹果大田上的应用
        2.7.1 试验地点及材料
        2.7.2 苹果大田试验设计
        2.7.3 植株样品的采集和测定方法
        2.7.4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测定方法
    2.8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Mo-P-HH催化剂对腐植酸的固相活化
        3.1.1 Mo-P-HH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和原理
        3.1.2 Mo-P-HH催化剂的特征
        3.1.3 Mo-P-HH催化剂对腐植酸的固相活化效果
        3.1.4 Mo-P-HH催化剂对腐植酸分子结构的影响
    3.2 3D-MoS_2-HN催化剂对腐植酸的固相活化
        3.2.1 3D-MoS_2-HN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和原理
        3.2.2 3D-MoS_2-HN催化剂的形貌特征
        3.2.3 3D-MoS_2-HN 催化剂对腐植酸的固相活化效果
        3.2.4 3D-MoS_2-HN催化剂对腐植酸的分子结构的影响
    3.3 DS-Fe-HC催化剂对腐植酸的固相活化
        3.3.1 DS-Fe-HC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和原理
        3.3.2 DS-Fe-HC催化剂的结构特征
        3.3.3 DS-Fe-N-HC催化剂对腐植酸的固相活化效果
        3.3.4 DS-Fe-N-HC催化剂对腐植酸的分子结构的影响
    3.4 大颗粒活化腐植酸缓释肥料的制备及评价
        3.4.1 不同处理对大颗粒活化腐植酸缓释肥料成球率的影响
        3.4.2 不同处理对大颗粒活化腐植酸缓释肥料硬度的影响
        3.4.3 不同肥料处理的氮磷钾养分在土柱中的淋溶效果
        3.4.4 不同肥料处理的土柱淋溶时间
        3.4.5 不同肥料处理在土壤中的保水特性
    3.5 大颗粒活化腐植酸缓释肥料对盆栽试验苹果幼苗的影响
        3.5.1 不同的肥料处理对盆栽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3.5.2 不同的肥料处理对苹果幼苗的株高、茎粗、新稍长度和生物量的影响
        3.5.3 不同的肥料处理对苹果幼苗光合效率的影响
        3.5.4 不同的肥料处理对苹果幼苗氮磷钾利用率的影响
    3.6 大颗粒活化腐植酸缓释肥对果园土壤及苹果树生长的影响
        3.6.1 大颗粒活化腐植酸缓释肥料在果园土壤中的释放规律
        3.6.2 不同的肥料处理对大田果园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3.6.3 不同的肥料处理对苹果株高、茎粗和新稍长度的影响
        3.6.4 不同的肥料处理对苹果光合效率的影响
        3.6.5 不同的肥料处理对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7 大颗粒活化腐植酸缓释肥对果园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3.7.1 不同肥料处理对土壤细菌OTU数量的影响
        3.7.2 不同肥料处理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3.7.3 不同肥料处理对土壤细菌门水平上的影响
        3.7.4 不同肥料处理对土壤细菌属水平上的影响
        3.7.5 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3.7.6 不同处理土壤真菌OTU分布差异比较
        3.7.7 不同处理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3.7.8 不同肥料处理对土壤真菌门水平上的影响
        3.7.9 不同肥料处理对土壤真菌属水平上的影响
        3.7.10 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4 讨论
    4.1 新型催化剂对风化煤腐植酸的活化及其机制
    4.2 大颗粒活化腐植酸缓释肥料的性能及养分释放机制
    4.3 大颗粒活化腐植酸缓释肥的苹果幼苗盆栽试验
    4.4 大颗粒活化腐植酸缓释肥料的苹果大田试验
    4.5 大颗粒活化腐植酸缓释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申请国家专利目录

(2)古树保护与复壮技术的研究 ——以阜阳市颍上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相关概念
        1.1.1 古树
        1.1.2 古树保护
        1.1.3 古树复壮
        1.1.4 古树复壮技术
    1.2 古树分级与价值
        1.2.1 古树的分级
        1.2.2 古树的价值
    1.3 国内外古树保护研究进展
        1.3.1 国外古树保护的研究
        1.3.2 国内古树保护的研究
2 引言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3 研究的内容
    2.4 研究的方法
    2.5 研究的技术路线
3 影响古树生长因素的分析
    3.1 年龄因素
    3.2 立地因素
        3.2.1 土壤因素
        3.2.2 气候因素
        3.2.3 地形因素
        3.2.4 生物因素
    3.3 环境污染因素
        3.3.1 土壤污染
        3.3.2 空气污染
        3.3.3 水污染
    3.4 人为因素
        3.4.1 工程建设
        3.4.2 养护不当
        3.4.3 机械损伤
        3.4.4 人为火灾
4 古树保护及复壮技术研究
    4.1 日常养护管理
        4.1.1 肥水管理
        4.1.2 光照管理
        4.1.3 中耕松土
        4.1.4 病虫害防治
        4.1.5 整形修剪
    4.2 桥接技术
    4.3 根系复壮技术
        4.3.1 换土技术
        4.3.2 土壤通气、透水技术
        4.3.3 复壮沟技术
        4.3.4 营养坑法
    4.4 树洞填充修补技术
        4.4.1 树洞清理
        4.4.2 消毒防腐
        4.4.3 树洞填充
        4.4.4 封口处理
        4.4.5 仿生树皮
        4.4.6 粘合
    4.5 支撑加固技术
        4.5.1 拉纤技术
        4.5.2 硬支撑技术
        4.5.3 具体硬式支撑技术研究
5 阜阳市颍上县古树保护与复壮
    5.1 颍上县古树资源调查
        5.1.1 自然概况
        5.1.2 古树种类及数量
        5.1.3 古树空间分布
    5.2 古树生长状况及环境的综合分析
        5.2.1 古树生长概况
        5.2.2 古树生长环境的综合分析
    5.3 主要保护方案
        5.3.1 地上部分处理
        5.3.2 地下部分处理
    5.4 “一树一策”保护方案的制定
        5.4.1 具有代表性的一级古树的保护与复壮方案
        5.4.2 具有代表性的二级古树的保护与复壮方案
        5.4.3 具有代表性的三级古树的保护与复壮方案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1 00042 号古树——圆柏调查表
附表2 00043 号古树——柿树调查表
附表3 00041 号古树——枣树调查表
附表4 0001 号古树——桑树调查表
附表5 0004 号古树——银杏调查表
附表6 00014 号古树——河柳调查表
附表7 00040 号古树——广玉兰调查表
作者简介

(3)松仁多糖结构表征及对化学性肝损伤防护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植物多糖的研究进展
        1.2.1 植物多糖的提取
        1.2.2 植物多糖的分离纯化
        1.2.3 植物多糖的结构表征
        1.2.4 植物多糖的体外模拟消化
    1.3 化学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1.3.1 化学性肝损伤的分类
        1.3.2 化学性肝损伤的损伤机理
    1.4 植物多糖对化学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研究进展
        1.4.1 植物多糖对四氯化碳诱导肝损伤的防护作用
        1.4.2 植物多糖对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
        1.4.3 植物多糖对对乙酰氨基酚诱导肝损伤的防护作用
    1.5 红松松仁活性成分及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1.5.1 红松松仁活性成分及其生理功能
        1.5.2 红松松仁多糖的生理活性研究进展
    1.6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试剂及药品
        2.1.3 仪器设备
    2.2 松仁多糖的制备及纯化
        2.2.1 原材料预处理
        2.2.2 松仁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2.2.3 松仁多糖分离纯化
        2.2.4 松仁多糖保肝组分活性跟踪
    2.3 松仁多糖结构表征
        2.3.1 松仁多糖成分分析
        2.3.2 松仁多糖结构鉴定
        2.3.3 松仁多糖形貌特征
    2.4 松仁多糖体外模拟消化
        2.4.1 体外唾液消化
        2.4.2 体外模拟胃消化
        2.4.3 体外模拟肠消化
    2.5 松仁多糖对化学性肝损伤防护作用筛选
        2.5.1 化学性肝损伤细胞模型建立
        2.5.2 PNP40c-1体外消化产物对化学性肝损伤体外防护作用比较
    2.6 PNP40c-1对四氯化碳诱导肝损伤的体外防护作用
        2.6.1 PNP40c-1对L-02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6.2 PNP40c-1对L-02细胞凋亡的影响
        2.6.3 PNP40c-1对体外炎症反应的影响
        2.6.4 PNP40c-1 对细胞m RNA表达的影响
    2.7 PNP40c-1对四氯化碳诱导肝损伤的体内防护作用
        2.7.1 四氯化碳诱导肝损伤小鼠模型的建立
        2.7.2 PNP40c-1对小鼠脏器指标的影响
        2.7.3 PNP40c-1对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
        2.7.4 PNP40c-1对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
        2.7.5 PNP40c-1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7.6 PNP40c-1 对小鼠肝脏m RNA表达的影响
        2.7.7 PNP40c-1对小鼠肝脏中蛋白表达的影响
    2.8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3章 松仁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表征
    3.1 引言
    3.2 松仁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
        3.2.1 单因素水平的确定
        3.2.2 响应面法优化多糖提取工艺
    3.3 松仁多糖的分离纯化
        3.3.1 DEAE-52离子交换层析
        3.3.2 Sephacryl S400 丙烯葡聚糖凝胶层析
    3.4 松仁多糖的体外活性跟踪
    3.5 PNP40c-1的结构表征
        3.5.1 PNP40c-1的成分分析
        3.5.2 PNP40c-1的平均分子量及纯度
        3.5.3 PNP40c-1的红外光谱分析
        3.5.4 PNP40c-1的部分酸水解
        3.5.5 PNP40c-1 的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
        3.5.6 PNP40c-1的甲基化分析
        3.5.7 PNP40c-1的核磁共振分析
        3.5.8 PNP40c-1的形貌特征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PNP40c-1对化学性肝损伤的体外防护作用
    4.1 引言
    4.2 PNP40c-1体外模拟消化
        4.2.1 体外模拟消化前后PNP40c-1平均分子量的变化
        4.2.2 PNP40c-1体外模拟消化产物中还原糖含量的变化
        4.2.3 PNP40c-1体外模拟消化产物中游离单糖含量
    4.3 PNP40c-1对化学性肝损伤的体外防护作用比较
        4.3.1 化学性肝损伤细胞模型的建立
        4.3.2 PNP40c-1对L-0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4.3.3 PNP40c-1对L-02细胞转氨酶活力的影响
    4.4 PNP40c-1对四氯化碳诱导肝损伤的体外防护作用
        4.4.1 PNP40c-1对L-02细胞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4.4.2 PNP40c-1对L-02细胞凋亡的影响
        4.4.3 PNP40c-1对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PNP40c-1对四氯化碳诱导肝损伤体内防护机制
    5.1 引言
    5.2 PNP40c-1对小鼠体重和脏器指数的影响
        5.2.1 PNP40c-1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5.2.2 PNP40c-1对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5.3 PNP40c-1对小鼠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
    5.4 PNP40c-1对肝损伤特异性血清标志物的影响
        5.4.1 PNP40c-1 对血清转氨酶ALT和 AST的影响
        5.4.2 PNP40c-1 对血清ALP和 TBIL的影响
    5.5 PNP40c-1对小鼠肝脏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5.5.1 PNP40c-1对小鼠肝脏氧化应激的影响
        5.5.2 PNP40c-1对小鼠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5.5.3 PNP40c-1 对小鼠肝脏NRF2 途径的影响
    5.6 PNP40c-1对小鼠肝脏细胞凋亡的影响
        5.6.1 PNP40c-1对小鼠原代肝细胞活力的影响
        5.6.2 PNP40c-1 对小鼠肝细胞CYP2E1 的影响
        5.6.3 PNP40c-1对小鼠肝细胞凋亡蛋白的影响
    5.7 PNP40c-1对小鼠肝脏炎症反应的影响
        5.7.1 PNP40c-1对i NOS酶活力的影响
        5.7.2 PNP40c-1对分泌炎症因子的影响
        5.7.3 PNP40c-1 对炎症因子m RNA表达的影响
        5.7.4 PNP40c-1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5.8 PNP40c-1防护四氯化碳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5.9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黄腐酸对葡萄养分、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腐殖酸及黄腐酸
    1.2 黄腐酸在农业生产上应用研究现状
        1.2.1 腐植酸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1.2.2 黄腐酸对植物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1.2.3 黄腐酸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1.2.4 黄腐酸对植物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3 主成分分析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技术路线
    1.6 研究内容
        1.6.1 黄腐酸肥不同施用量下葡萄园土壤养分含量的比较
        1.6.2 黄腐酸对‘郑艳无核’、‘阳光玫瑰’葡萄光合特性的影响
        1.6.3 黄腐酸对‘郑艳无核’、‘阳光玫瑰’葡萄产量品质的影响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处理
    2.4 测定项目及方法
        2.4.1 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
        2.4.2 叶片中N、P、K含量的测定
        2.4.3 叶片生理指标的测定
        2.4.4 产量测定
        2.4.5 果实品质指标的测定
        2.4.6 果皮色泽的测定
        2.4.7 葡萄果实香气物质测定
    2.5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黄腐酸对葡萄养分含量的影响
        3.1.1 黄腐酸肥不同施用量下葡萄园土壤养分含量的比较
        3.1.2 黄腐酸肥不同施用量对葡萄叶片养分的含量影响
    3.2 黄腐酸肥不同施用量对葡萄叶片光合指标的影响
        3.2.1 黄腐酸肥不同施用量对葡萄叶片SPAD的影响
        3.2.2 黄腐酸肥不同施用量对葡萄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3.3 黄腐酸肥不同施用量对葡萄产量的影响
    3.4 黄腐酸肥不同施用量对葡萄品质的影响
    3.5 黄腐酸肥不同施用量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香气物质的影响
    3.6 黄腐酸肥不同施用量处理的主成分分析
4 讨论
    4.1 黄腐酸处理对葡萄养分吸收的影响
    4.2 黄腐酸处理对葡萄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4.3 黄腐酸处理对葡萄品质与产量的影响
    4.4 黄腐酸施用量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5)基于五态理念下的农业产业园生产性景观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国内外研究动态
2 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五态理念
        2.1.2 农业产业园概念
        2.1.3 生产性景观概念
        2.1.4 五态理念与生产性景观的联系
    2.2 相关理论研究
        2.2.1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可借鉴的理论
        2.2.2 景观生态学原理可借鉴的理论
        2.2.3 美学原理可借鉴的理论
        2.2.4 经济学原理可借鉴的理论
3 农业产业园生产性景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3.1 慈溪农业产业园
    3.2 芝加哥艺术之田
    3.3 芬德霍恩生态农业园
4 赤峰市元宝山区生产性景观营造研究
    4.1 元宝山区概况
    4.2 元宝山区生产性景观类别
    4.3 元宝山区生产性景观特征
    4.4 元宝山区生产性景观发展动力
    4.5 元宝山区生产性景观的设计手法
    4.6 元宝山区生产性景观的设计理念
    4.7 元宝山区农业产业园生产性景观规划策略
    4.8 元宝山区农业产业园生产性景观规划原则
5 元宝山区农业产业园生产性景观规划研究
    5.1 项目区域前期分析
        5.1.1 场地范围和用地性质分析
        5.1.2 场地民建和村落肌理分析
        5.1.3 地形地貌和场地格局分析
        5.1.4 场地植物和交通分析
        5.1.5 场地特色产业分析
    5.2 SWOT分析
    5.3 元宝山区农业产业园生产性景观规划方案
        5.3.1 项目区域平面图和鸟瞰图
        5.3.2 项目区域规划设计格局
        5.3.3 项目区域主要景观节点
        5.3.4 项目区域分区规划设计
        5.3.5 项目区域竖向规划
        5.3.6 项目区域视域规划
        5.3.7 项目区域交通规划
        5.3.8 项目区域种植规划
        5.3.9 项目区域服务设施规划
6 结论与不足
    6.1 结论
    6.2 不足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6)重庆农业观光园的花卉景观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时代背景:政策引导下的良好发展契机
        1.1.2 人文背景:地区系统设计策略的缺失
        1.1.3 现实背景:重庆各园区花卉景观发展的可行性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农业观光园
        1.2.2 花卉景观设计
    1.3 国内外发展概况及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内发展概况及相关研究综述
        1.3.2 国外发展概况及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研究结构
        1.5.1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2 研究结构
2 重庆农业观光园的花卉景观设计基础
    2.1 理论基础
        2.1.1 景观结构镶嵌性原理中的“斑块——廊道——基质”
        2.1.2 美学相关理论中的显性与隐性美
        2.1.3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现实基础
        2.2.1 复杂的自然条件
        2.2.2 丰富的人文内涵
    2.3 重庆农业观光园花卉景观设计条件的SWOT分析
        2.3.1 优势条件
        2.3.2 劣势条件
        2.3.3 面临的机遇
        2.3.4 潜在的威胁
    2.4 本章小结
3 重庆农业观光园的花卉景观设计现状调研及分析
    3.1 调研概况
        3.1.1 调研内容及流程
        3.1.2 重庆农业观光园分布概况
        3.1.3 重点调研对象选定
    3.2 重庆农业观光园的花卉景观设计现状调研
        3.2.1 渝北区兴隆花海
        3.2.2 石柱县云中花都
        3.2.3 调研小结
    3.3 游客反馈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3.3.1 调查问卷设计
        3.3.2 游客基本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3.3.3 游客对园内花卉景观的偏好
        3.3.4 游客的意见与建议
        3.3.5 问卷调查小结
    3.4 农业观光园的花卉景观基本特征及类型总结
        3.4.1 花卉景观的基本特征
        3.4.2 花卉景观类型
    3.5 调研总结:优势总结与现状问题归纳
        3.5.1 优势总结
        3.5.2 现状问题归纳
4 重庆农业观光园花卉景观设计优化研究
    4.1 园区花卉景观设计原则
        4.1.1 生态保全原则
        4.1.2 可持续发展原则
        4.1.3 经济效益最优化原则
        4.1.4 满足大众审美原则
        4.1.5 适时适地原则
        4.1.6 包容宽泛群体原则
    4.2 统一显性与隐形秩序的功能布局策略
        4.2.1 显性秩序——确立轴线和各空间等级
        4.2.2 隐性秩序——以主题性串联空间内涵
    4.3 尺度得当的交通体系设计策略
        4.3.1 尊重原始自然地形
        4.3.2 主环道无障碍
        4.3.3 立体交通形式适地运用
        4.3.4 软、硬隔断划分廊道与斑块
    4.4 花卉品种选择策略
        4.4.1 强调乡土特色,优选本地花卉
        4.4.2 根据景观主题,挑选代表性品种
        4.4.3 丰富五感体验,挑选特性不同品种
        4.4.4 结合市场需求,选择附加价值高的品种
    4.5 花卉配置策略
        4.5.1 不同高度搭配,优化地形竖向
        4.5.2 结合空间等级,区分花卉层次
        4.5.3 根据季相变化,保证四季有景
    4.6 花卉景观平面图式设计策略
    4.7 花卉景观色彩设计策略
        4.7.1 通过调和对比营造整体氛围
        4.7.2 通过强烈对比突出景观主体
        4.7.3 通过冷暖对比制造景观节奏
        4.7.4 利用花期差异营造景观韵律
    4.8 农业观光园花卉景观可持续发展策略
        4.8.1 经营业态多样化
        4.8.2 经营方式产业化
        4.8.3 管理方式统一化
    4.9 本章小结
5 结语
    5.1 总结与反思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调查问卷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C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D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7)释意理论指导下的科技和农业中译英交替传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Information
    1.2 Reasons for Adopting the Three Materials
    1.3 Task Features
    1.4 Outline of the Report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Framework
    2.1 Literature Review
        2.1.1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Interpretive Theory Abroad
        2.1.2 The Dissemination of Interpretive Theory in China
    2.2 Interpretive Theory
        2.2.1 Overview of the Theory
        2.2.2 Core of the Theory:Deverbalization
    2.3 Focused Processes for Achieving Deverbalization
        2.3.1 Meaning Equivalence:Cognitive Agreement between SL and TL
        2.3.2 Preserving Form or Meaning:Cognitive Selection via Context
        2.3.3 Cultural Transference:a Process of Cognitive Complement
Chapter Three Concrete Procedures of the Interpreting Projects
    3.1 Mock Interpreting of Documentary
        3.1.1 Pre-task Preparation
        3.1.2 Task Execution
        3.1.3 Post-task Reflection
    3.2 Conference Interpreting1
        3.2.1 Pre-task Preparation
        3.2.2 Task Execution
        3.2.3 Post-task Reflection
    3.3 Conference Interpreting2
        3.3.1 Pre-task Preparation
        3.3.2 Task Execution
        3.3.3 Post-task Reflection
Chapter Four Case Study
    4.1 Challenges Encountered
        4.1.1 Redundancy
        4.1.2 Unclear Expressions
        4.1.3 Repetition
        4.1.4 Illogical Expressions
        4.1.5 Knowledge Gaps
    4.2 Countermeasures Guided by Interpretive Theory
        4.2.1 Simplification for Solving Redundancy
        4.2.2 Explanation for Handling Unclear Expressions
        4.2.3 Combination for Overcoming Repetition
        4.2.4 Logical Improvements for Rectifying Illogical Expressions
        4.2.5 Cognitive Complements for Tackling Knowledge Gaps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Further Comprehension on Interpretive Theory via this Report
    5.2 Inspirations from Cognitive Complement
    5.3 Reflection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Thought
    5.4 Other Fruits Gained from the Report
References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x1:Chinese Transcript
Appendix2:English Transcript
Appendix3:Glossary
Appendix4:Referential Websites

(8)新型专用肥料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抗倒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2.1 中国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2.2 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
        2.2.1 肥料使用现状
        2.2.2 肥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2.2.3 肥料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
        2.3 专用肥国内外研究进展
        2.4 专用肥在水稻上应用现状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稼好”新型常微量元素专用肥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抗倒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1.2 试验设计及田间管理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 土壤基础理化性质
        1.3.2 分蘖动态及成穗率
        1.3.3 植株高度
        1.3.4 叶片SPAD值
        1.3.5 叶面积指数
        1.3.6 干物质重
        1.3.7 抗倒伏相关指标
        1.3.8 考种与测产
    2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产量及构成因子
        3.2 生长发育特性
        3.2.1 茎蘖成穗率
        3.2.2 植株高度
        3.2.3 叶片SPAD值
        3.2.4 干物质积累
        3.2.5 叶面积指数
        3.2.6 群体生长率
        3.2.7 净同化率
        3.3 抗倒伏相关指标
        3.3.1 成熟期株高及各节间长度
        3.3.2 重心高度
        3.3.3 茎秆粗度
        3.3.4 茎壁厚
        3.3.5 水稻茎秆力学特性
        3.3.6 茎秆性状与倒伏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专用肥对水稻产量及产量形成过程的影响
        4.2 专用肥对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第三章 新型有机无机复混专用肥“黑劲道”对直播稻产量、抗倒性及养分吸收动态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1.2 试验设计及田间管理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 土壤基础理化性质
        1.3.2 分蘖动态及成穗率
        1.3.3 秧苗素质考察
        1.3.4 植株高度
        1.3.5 叶面积和干物质测定
        1.3.6 抗倒伏相关指标的测定
        1.3.7 考种与测产
        1.3.8 养分吸收动态
    2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产量及构成因子
        3.2 生长发育特性
        3.2.1 茎蘖成穗率
        3.2.2 秧苗素质考察
        3.2.3 植株高度
        3.2.4 干物质积累
        3.2.5 叶面积指数
        3.2.6 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
        3.3 抗倒伏相关指标
        3.3.1 成熟期株高及节间配置
        3.3.2 重心高度
        3.3.3 茎秆粗度
        3.3.4 茎壁厚
        3.3.5 水稻茎秆力学特性
        3.4 养分吸收动态
        3.4.1 氮素吸收及分配比例
        3.4.1.1 专用肥对水稻氮素含量的影响
        3.4.1.2 专用肥对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各器官氮素分配比例的影响
        3.4.2 磷素吸收及分配比例
        3.4.2.1 专用肥对水稻磷含量的影响
        3.4.2.2 专用肥对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各器官磷素分配比例的影响
        3.4.3 钾素吸收及分配比例
        3.4.3.1 专用肥对水稻钾素含量的影响
        3.4.3.2 专用肥对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各器官钾素分配比例的影响
        3.5 养分积累量
        3.5.1 专用肥对水稻氮素积累量的影响
        3.5.2 专用肥对水稻磷积累量的影响
        3.5.3 专用肥对水稻钾积累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专用肥对水稻产量及产量形成过程的影响
        4.2 专用肥对水稻苗期秧苗素质的影响
        4.3 专用肥对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4.4 专用肥对水稻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生物刺激剂在农业绿色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市场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物刺激剂及其成分
2 农业绿色发展的科学内涵
    2.1 农业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
    2.2 农业绿色发展要建设高质量农业
    2.3 农业绿色发展需立足于农作物健康栽培
3 生物刺激剂在农业绿色发展中的应用
    3.1 提高作物营养效率
        3.1.1 促进叶绿素形成,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3.1.2 提高酶的活性, 促进作物新陈代谢
        3.1.3 增强养分吸收利用, 提高肥料有效成分利用率
        3.1.4 活化土壤养分, 增加土壤养分的有效供给
    3.2 调控作物生长发育
        3.2.1 促进根系强大, 增强水分和养分的吸收
        3.2.2 促进茎叶生长, 控制过度营养生长
        3.2.3 促进花芽分化, 有效调节花期花时
        3.2.4 促进果实发育, 保果增果膨果靓果
    3.3 改善作物品质
    3.4 诱导作物抗胁迫机制
        3.4.1 诱导作物抗生物胁迫机制, 提高抗病性和免疫力
        3.4.2 诱导作物抗非生物胁迫机制
        (1) 增强抗旱性
        (2) 增强抗寒性
        (3) 增强耐热性
    3.5 治理土壤的退化及污染
        3.5.1 治理土壤酸化、盐渍化
        3.5.2 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活动
        3.5.3 治理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
4 结语

(10)特种藻类复合植物饮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福建省特色海藻概述
        1.1.1 海带
        1.1.2 龙须菜
        1.1.3 红毛藻
    1.2 海藻复合植物饮料
    1.3 海藻的保脆技术
        1.3.1 海藻质构品质的综合评价方法
        1.3.2 保脆技术
    1.4 海藻的脱腥技术
        1.4.1 藻类腥味物质及其形成
        1.4.2 微生物发酵脱腥技术
        1.4.3 HS-SPME-GC-MS技术在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1.5 课题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课题来源
        1.5.2 课题目的
        1.5.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特种藻原料加工适应性优选
    2.1 引言
    2.2 材料与设备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种子液制备
        2.3.2 适宜藻类原料的筛选
        2.3.3 感官评价
        2.3.4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藻类原料加工适应性模糊感官评价结果
        2.4.2 建立模糊矩阵
        2.4.3 藻类原料加工适应性模糊数学综合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海带质构品质综合评价方法的建立与保脆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设备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设备
    3.3 试验方法
        3.3.1 质构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建立
        3.3.2 海带保脆单因素试验
        3.3.3 海带保脆工艺优化
        3.3.4 海带品质感官模糊评价
        3.3.5 核磁共振试验
        3.3.6 环境扫描电镜试验
        3.3.7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质构综合评价方法的建立
        3.4.2 海带保脆工艺单因素试验
        3.4.3 海带保脆工艺优化
        3.4.4 海带漂烫保脆前后水分状态分析
        3.4.5 海带漂烫保脆前后超微结构分析
    3.5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海带生物脱腥工艺的研究及呈味物质分析
    4.1 引言
    4.2 材料与设备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设备
    4.3 试验方法
        4.3.1 培养基制备
        4.3.2 种子液制备
        4.3.3 适宜菌种的筛选
        4.3.4 海带生物脱腥单因素试验
        4.3.5 海带生物脱腥工艺优化
        4.3.6 质构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4.3.7 海带脱腥效果感官评价
        4.3.8 GC-MS测定
        4.3.9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海带脱腥菌种初筛
        4.4.2 海带脱腥菌种复筛
        4.4.3 海带生物脱腥单因素试验
        4.4.4 海带生物脱腥工艺优化
        4.4.5 生物脱腥技术对海带特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海藻复合植物饮料的研制
    5.1 引言
    5.2 材料与设备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设备
    5.3 试验方法
        5.3.1 工艺流程
        5.3.2 操作要点
        5.3.3 海藻复合植物饮料的制备
        5.3.4 海藻复合植物饮料品质评价
        5.3.5 蛋白利用率测定
        5.3.6 脂肪氧化酶测定
        5.3.7 质构指标测定
        5.3.8 营养成分测定
        5.3.9 海藻复合植物饮料感官评定
        5.3.10 数据分析
    5.4 结果与分析
        5.4.1 大豆碱液浸泡脱腥技术研究
        5.4.2 海藻复合植物饮料稳定技术研究
        5.4.3 海藻复合植物饮料品质评价
    5.5 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学术论文

四、“植物套餐”——有机复合营养基质(论文参考文献)

  • [1]大颗粒活化腐植酸缓释肥的研制及在苹果上的应用[D]. 唐亚福.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2]古树保护与复壮技术的研究 ——以阜阳市颍上县为例[D]. 杨梦.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4)
  • [3]松仁多糖结构表征及对化学性肝损伤防护作用机制研究[D]. 曲航.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4]黄腐酸对葡萄养分、品质和产量的影响[D]. 朱会调.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5]基于五态理念下的农业产业园生产性景观规划研究[D]. 陈亚蒙. 河南农业大学, 2019(06)
  • [6]重庆农业观光园的花卉景观设计研究[D]. 陶懿. 重庆大学, 2019(05)
  • [7]释意理论指导下的科技和农业中译英交替传译报告[D]. 刘婷. 兰州大学, 2019(02)
  • [8]新型专用肥料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抗倒性的影响[D]. 唐乐丹.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2)
  • [9]生物刺激剂在农业绿色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市场前景[J]. 熊思健,陈绍荣. 化肥工业, 2018(06)
  • [10]特种藻类复合植物饮料的研究[D]. 王红丽. 福州大学, 2018(03)

标签:;  ;  ;  ;  ;  

“植物包”——有机复合营养基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