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选题指导,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

加强选题指导,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

一、加强选题指导 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论文文献综述)

姜琪[1](2021)在《荆楚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一直是国内外教学中的热点问题,进入21世纪,我国课程资源相关研究进入快车道。2001年,教育部发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不仅指明了新课改的任务与方向,还着重探讨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明确指出要充分地开发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思政作为高中教育的一门课程,承担着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其中《文化生活》是高中思政教材的第三册,和学生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息息相关,也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虽然湖北地区2020年开始用新教材《哲学与文化》,但目前高二高三年级仍继续用《文化生活》,且两者体系与内容大同小异,《文化生活》内容包含于《哲学与文化》中,且在后期可作为文化板块的拓展,因此本研究在今后仍具有很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荆楚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文化相比有其独特性和共性,当地学生也是在荆楚文化的熏陶下成长,《文化生活》的教学理应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因此,如何在当地高中思政课《文化生活》教学中有效地融入荆楚文化资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荆楚文化资源为媒介,以《文化生活》教材为载体,以高中思政课堂教学为主题和根本,以“从身边入手,由简入繁,见微知着”为教学核心理念,采用文献分析法、实证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首先对荆楚文化资源进行解剖分析,然后分析荆楚文化资源运用于《文化生活》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数据、总结问题和原因,最后根据以上分析提出荆楚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运用的原则及策略。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帮助,以期推动教材和教学改革,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文丹[2](2021)在《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文中指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的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成为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改进传统教学方式的重要方法。学生的小课题研究是相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教育科研的“课题研究”而言的,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实施方式,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有利于进一步突破应试教育的坚冰,改变地理教学纸上谈兵的落后局面,把课堂上和书本中的地理知识还原到现实生活中,促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革新。因此,开展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是提升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进行研究。本文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在高中阶段开展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第三部分针对高中一线地理教师及哈尔滨市某中学高一、高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当前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现状,发现目前小课题研究性学习面临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第四部分基于开放性、综合性以及建设性原则设计出四个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第五部分对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流程进行梳理,开展了“从地理的视角看疫情”为主题的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并进行教学反思。最后,针对实施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优化策略。本文通过对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弥补传统地理教学缺乏实践应用的短板,为高中地理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提供案例与开发思路。

左晓玉[3](2021)在《基于CPS模型的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对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做出明确规定,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必须完成相应的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同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要构建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课程。研究性学习作为问题式教学的拓展形式之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究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其在教学中的落实情况不容乐观。CPS(Creative Problem Solving)模型即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型,是帮助问题解决者构思和发展新颖想法及适当方案的一种系统研讨问题的模式,与地理研究性学习提升学生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目标相一致。将CPS模型与地理研究性学习相融合,对拓宽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途径,更新地理研究性学习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在运用文献法全面分析研究背景,梳理国内外研究进展,界定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借助建构主义理论、合作学习理论、发现学习理论、创造性思维理论等研究理论,采用调查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调查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现状,对所存问题进行剖析。通过归纳CPS模型应用于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优势,提出基于CPS模型的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模式构建原则及实施流程,选取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案例设计与实施,最后通过实验测评,检验该模式下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效果并总结反思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地理教学中,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志、批判精神和发散思维均有待进一步提升,但教师和学生对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期待较高,尤其希望通过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这与CPS模型的培养目标一致。第二,对CPS模型与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适切性分析后发现,将二者相融合具有一定的优势和价值,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思维结构,提升地理兴趣、合作探究能力及进行知识迁移均有重要意义。依据CPS模型及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特征,明确CPS模型下地理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原则包括适切性、变通性、学生主体性等原则。融合CPS“四成分八阶段”模型提出开展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流程:分析情境以确立课题——合作探究以收集方案——梳理归纳寻最优策略——评价反思以拓展迁移等四大环节。第三,利用科学论证能力量表和科学论证倾向量表对实验班基于CPS模型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进行效果测评后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科学兴趣、团队意识以及参与度相比在传统模式下进行地理学习均有显着提升,科学论证倾向也越来越积极。说明该模式下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对于推动学生进行科学探索,提升科学论证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具有良好效果。

董奕君[4](2021)在《美国、英国、新加坡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研究性学习实施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文中指出从全球经验可以看出,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英国、美国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发展已较为成熟,研究性学习已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增进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为促进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研究性学习,美国高中还为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独立研究的机会,英国高中通过设置拓展项目证书,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获取、选择、使用信息的能力,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技巧以及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成果的能力等。在亚洲的新加坡,将21世纪素养融入国家课程,在地理、历史、科学等科目的学科教学中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并在中小学设置跨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专题作业,让学生体验从不同学科领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获得协同合作、沟通交流以及独立学习等技能,为终身学习和应对未来挑战做好准备。在美国、英国、新加坡,为保证研究性学习的有序开展,教师在研究性学习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逐步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对研究性学习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教育部门还为研究性学习制定了科学的评价方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认知、情感、技能的发展,利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材料评估学生的表现,并按照一定方式将学生研究性学习成绩纳入毕业和升学考试中。此外,学校还积极同校外团体组织、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的研究性学习机会。我国虽然已经将研究性学习纳入全日制普通高中必修课程,但受传统教学方式和我国高考制度的影响,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教育阶段未能得到有效的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管理和规范要求,尚未建立完善的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未能有效开发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因此,需要借鉴国外经验,将研究性学习与核心素养相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制定研究性学习的培养目标;将研究性学习融入学科教学中,积极开展跨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教师有效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建立研究性学习实施标准,对研究性学习进行科学管理;建立、完善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学生的表现;加强多方力量的参与,为学生提供更多研究性学习的机会,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需求。

闫佳伟[5](2021)在《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研究 ——以F中学为个案》文中指出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立德树人的重要价值意义在该意见中得到了明确规定,并将其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也是实现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要求。21世纪以来,课程改革不断推动着教育体系的深化,使我国的教育既满足时代性又具有规律性。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有力推动着育人方式的不断变革,使我国在提高育人水平的同时也能提升国民素质,对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教育发展的前瞻性与人才培养时代性具有重大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贯穿教育各领域。中学阶段处于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在学校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与长远意义。因此中学的教育需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旗帜,在政治方向和价值观念上严格遵循党的教育大政方针,秉持学校的立校文化与育人目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本研究充分认识到当前中学阶段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重要性,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索。首先,本研究从正本清源的角度,对立德树人进行历史溯源与理论研究,基于传统文化及近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立德树人的发展研究,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教育方针与育人导向的分析,深入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时代责任、具体内涵与价值意义。其次,基于现实审视的角度,对本研究中的个案F中学立德树人实践进行研究,并将实践工作与《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进行对标分析,从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协同六个维度,将该校德育工作进行归类梳理。从立德树人的顶层设计、实践落地、管理效能三个角度对个案进行研究,总结该校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方面的有益经验与成功做法。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研究,聚焦于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中的目标、内容和协同机制三方面,反思出当前该校主要面临的德育目标体系建构不清、大中小幼德育体系衔接不畅、德育课程体系建构不全、德育综合实践创新力度不大、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程度不高等亟需进一步提升的问题。在反思的基础上,从《指南》指要求的六个维度出发重构该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实施路径。最后,本研究继续聚焦于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诸多要素中核心的三方面内容,即指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机制、服务于育人目标的内容机制以及落实“三全育人”的协同机制,给出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完善建议。

教育部[6](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梁欣茹[7](2020)在《广府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课程资源作为一个重要概念和研究领域逐渐被教育实践者重视起来,单一的教材资源已不能满足高中政治课教学需要。广府文化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生活在广府地区的学生长期受到广府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积极挖掘广府文化资源内涵并将其转化为课程资源,这将有利于增强高中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树立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本文研究在新课改背景下,广府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政课运用的情况,分析运用时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并且提出有效的优化策略。因此,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广府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政课运用概述,明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和广府文化的含义及其运用理论依据。研究可利用的广府文化资源的种类、广府文化的人文精神,以及总结得出广府文化的主要特点和运用广府文化资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二部分,主要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情况,分析当前广府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政课运用的现状。虽然广府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政课中运用略有成效,但是效果不尽人意,存在多种问题,如教师对广府文化资源利用率不高且形式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强、学校重视度不够、广府文化资源存在闲置和未被充分利用这四个问题。而造成上述问题既有教师开发利用广府文化资源能力较为薄弱和学生主体意识不强等原因,也有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的弊端和缺乏外部支持的原因。第三部分,主要提出了广府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政课运用的原则和优化策略。在把握德育性、有效性、生成性、信息化原则的基础上优化使用策略,首先是教师观念革新,要树立新型的课程资源利用观;其次要激发学生兴趣,发挥主体意识;第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最后要获取外部力量支持,建立资源交流平台。只有多方合力共同作用,才能发挥出广府文化资源与高中思政课结合的优势效果。

李元元[8](2020)在《C-STEAM中医药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STEAM教育因其跨学科理念培养创新人才的特点引入中国,但缺乏教育育人的功能。C-STEAM教育模式是传统文化引领的STEAM教育,是现阶段实现教育育人急需的工作。新课标强调学科间的联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这与C-STEAM教育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相契合。综上所述,C-STEAM中医药文化课程是在中医药文化引领下的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跨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增强文化认同和民族自信的学科融合课程。本研究实施的学校是广州市首批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之一,研究得到了广州市增城区“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课题立项(课题编号ZC201816)资助,保证了研究的正常开展。在高一、高二开展为期两学期的C-STEAM中医药文化课程的教学实践。主要开展的研究工作及获得的结果如下:1.通过文献阅读梳理,对STEAM、C-STEAM、中医药文化课程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对STEAM教育、C-STEAM教育和中医药文化课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梳理。研究发现中国引入STEAM教育后,没有很好与传统文化结合,缺少育人的价值;C-STEAM教育是强调传统文化引领的学科融合教育,但研究时间短缺乏案例;中医药文化课程是国家大力推进的课程,但出现课程缺乏系统性和可持续性的问题,往往昙花一现。2.课程需求分析包括:学科核心素养的需求;课程实施学校环境分析;学生学习需求分析三个方面。依据核心素养和调查问卷分析所得的学生学习需求选择中医药文化课程内容,匹配合适的课程形式。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和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开发了C-STEAM中医药文化课程结构、课程模式、课程资源包,保障课程有效、可持续的进行。3.教学实践分别选取高二平行班中选修和未选修中医药课程的学生做实验组和对照组开展两学期的教学实践研究,以《芳香中药艾草精油提取及其应用研究》作为案例分析,通过在具体教学情境下的实践应用,检验已开发的课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探究C-STEAM中医药文化课程对传承中医药文化、培养学生利用跨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能力的作用。通过对教学实施效果调査问卷、成长记录、学生访谈等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结果表明:本研究开发了C-STEAM中医药文化课程开发可持续性的课程模式,并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课程可以达到学生传承中医药文化的目的;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跨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中医药文化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马林[9](2020)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专题学习设计研究》文中提出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学一直是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2017年底,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凝练了语文核心素养,并将语文学习内容整合于18个学习任务群之下,其中“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明确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为学习研究的对象。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语文教学,需要契合新课标理念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长久以来,语文教育在不断的改革中成长,在这一进程中,语文专题学习悄然进阶,以其整合性、自主性、建构性的理念,推动了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并引起语文课程开发向多元化发展。专题学习与新课标理念存在着诸多“不谋而合”之处,或是落实“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学习的重要路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专题学习可从专题准备、专题实施、专题评价三个层面综合设计。专题准备,要做好学情分析、目标设计、内容设计、计划拟定、材料梳理、平台开发等工作;专题实施,以“导读+课段”的模式开展,整合相应的学习目标、内容、情境、资源等,并以不同的课型应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挑战;专题评价,要采取多元评价方式,制定评价方案,开发评价工具,开展并分析评价结果,最后以专题回顾和反思结束。专题学习从理念、方法等方面都可以成为落实“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学习的路径。本文从专题学习角度入手,探讨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落实的依据、方法、步骤等,并以《论语》为例,设计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专题学习的方案,为专题学习下学习任务群教学提供了参考。

许凤群[10](2020)在《环县红色革命文化专题学习行动研究》文中认为专题学习是以经典阅读、自主合作、专题探究、读写一体、多元评价为基本特征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甘肃环县属于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将这些优质资源转化为语文教育教学资源,设计并开展专题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和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并促进学生对红色革命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本研究采取行动研究的基本方法。首先搜集和整理了环县红色革命文化中的革命英雄故事、遗址遗迹、文学作品、电报歌谣等内容。其次,对环县红色革命文化资源进行专题学习设计。第三,展开红色革命文化专题教学的实践、反思。最后对专题学习设计予以改进。研究结果显示:环县红色革命文化利用专题学习的模式予以课程设计,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与建构,并在言语实践中灵活运用;发展学生逻辑思辨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增强学生缅怀先烈,崇尚英雄,传承革命精神的使命感;培养学生传播家乡红色革命文化,参与当代文化建设的意识;同时也在教师的学识素养和教育研究能力方面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

二、加强选题指导 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选题指导 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论文提纲范文)

(1)荆楚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述评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荆楚文化资源概述
    一、荆楚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一)荆楚文化的内涵
        (二)荆楚文化的特点
    二、可运用的荆楚文化资源的内容
        (一)自然风光
        (二)人文景观
        (三)民俗风情
        (四)文学艺术
        (五)精神特质
第二章 荆楚文化资源应用于《文化生活》教学的价值分析
    一、荆楚文化资源应用于《文化生活》教学的必要性
        (一)学生家国情怀、综合素养、学习兴趣的培养需要
        (二)教师发展和教学创新的需要
        (三)学校特色文化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需要
    二、荆楚文化资源应用于《文化生活》教学的可行性
        (一)国家政策的多重保障
        (二)实践形式的多样化
第三章 荆楚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荆楚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教师对荆楚文化资源的运用状况
        (二)学生对荆楚文化资源的认知状况
    二、荆楚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主要问题
        (二)原因分析
第四章 荆楚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应用的原则及策略
    一、荆楚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一)有效性原则
        (二)特色性原则
        (三)综合性原则
        (四)实践性原则
    二、荆楚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树立科学的荆楚文化资源开发观
        (二)建立完善体系,对荆楚文化资源进行全方位开发
        (三)将荆楚文化资源融入课堂教学各个环节
        (四)以荆楚文化为主题开展课外实践教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2)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需要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研究性学习
        (二)小课题研究性学习
    四、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研究性学习
        (二)小课题
        (三)小课题研究性学习
        (四)小课题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二、理论基础
        (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四)多元智能理论
    三、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一)可行性分析
        (二)必要性分析
第三章 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现状调查
    一、调查方案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问卷内容
    二、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一)学生调查问卷结果
        (二)教师调查问卷结果
        (三)调查结果的综合分析
第四章 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方案的设计
    一、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方案的设计原则
        (一)开放性原则
        (二)综合性原则
        (三)建设性原则
    二、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方案设计展示
        (一)方案一:“xx市某中学校园周边交通拥堵调查研究”
        (二)方案二:“xx市城区气温比郊区高的原因探究”
        (三)方案三:“我们身边的水——水污染及其防治研究”
        (四)方案四:“关于xx市共享汽车市场发展的调查”
第五章 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一、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程序
        (一)准备阶段
        (二)选题阶段
        (三)分组及收集资料阶段
        (四)提交开题报告阶段
        (五)实施研究阶段
        (六)展示评价阶段
    二、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实施案例的背景分析
        (一)选题背景
        (二)学情分析
    三、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案例
        (一)确立研究课题,积极发挥学科特性
        (二)分组及收集资料,贴合课题多方查阅
        (三)完成开题报告,条理清晰直击问题
        (四)实施研究,团队合作有条不紊
        (五)提交结题报告,教师指导规范填写
        (六)展示交流成果,基于已知有所创新
        (七)总结分析,强调重点多元评价
    四、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实施的教学反思
    五、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优化策略
        (一)学生方面
        (二)教师方面
        (三)学校方面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开展现状问卷调查(学生)”
附录2 “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开展现状问卷调查(教师)”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基于CPS模型的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发展促使社会对研究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加
        1.1.2 高中课程理念的更新推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
        1.1.3 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推进学习方式不断变革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CPS模型研究进展
        1.3.2 地理研究性学习研究进展
        1.3.3 简要述评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CPS模型
        2.1.2 地理研究性学习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合作学习理论
        2.2.3 发现学习理论
        2.2.4 创造性思维理论
3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状况现状调查
    3.1 调查目的与对象
    3.2 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的设计
        3.2.1 学生问卷设计
        3.2.2 教师问卷及访谈提纲设计
    3.3 调查结果及分析
        3.3.1 学生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3.3.2 教师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3.3.3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CPS模型的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模式构建
    4.1 CPS模型应用于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分析
        4.1.1 推进学生创造能力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4.1.2 引导学生完善思维结构,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4.1.3 帮助学生形成内部动机,提升学生地理兴趣
        4.1.4 强调学生开展合作交流,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4.1.5 辅助学生进行总结反馈,助力学生知识迁移
    4.2 基于CPS模型的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模式构建原则
        4.2.1 适切性原则
        4.2.2 变通性原则
        4.2.3 学生主体性原则
    4.3 基于CPS模型的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模式设计
        4.3.1 了解挑战——分析情境以确立课题
        4.3.2 激发点子——合作探究以收集方案
        4.3.3 准备行动——梳理归纳寻最优策略
        4.3.4 落实方案——评价反思以拓展迁移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CPS模型的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模式应用及效果测评
    5.1 基于CPS模型的地理研究性学习案例应用
    5.2 CPS模型应用于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效果测评
        5.2.1 测评目的及方法
        5.2.2 测评结果分析
    5.3 CPS模型应用于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总结反思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现状调查(学生卷)
    附录2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现状调查(教师卷)
    附录3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现状的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4 科学论证能力(前测)
    附录5 科学论证倾向量表(前测)
    附录6 科学论证能力(后测)
    附录7 科学论证倾向量表(后测)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4)美国、英国、新加坡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研究性学习实施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 研究背景
        二 选题缘由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概念界定
        一 “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
        二 “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
    第四节 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第五节 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性学习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 18 世纪至19 世纪——研究性学习思想的萌发
        二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形成
        三 20 世纪50 年代末至70 年代——研究性学习理论被应用于学科教学..
    第二节 研究性学习在美国、英国、新加坡的实践与发展
        一 20 世纪90 年代至21 世纪初——将研究性学习纳入学校课程体系
        二 21 世纪初至今——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21 世纪技能
第三章 我国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现状及问题
    第一节 我国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现状
    第二节 我国高中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美国、英国、新加坡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现状
    第一节 研究性学习的培养目标
    第二节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形式
    第三节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过程
        一 研究问题的选择
        二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
        三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程序
        四 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
        五 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
    第四节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一 评价主体
        二 评价内容
        三 评价标准
        四 评价结果的应用
        五 评价过程中的管理和监督
    第五节 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开发
第五章 比较与借鉴
    第一节 美国、英国、新加坡高中研究性学习的相似性及差异
    第二节 美国、英国、新加坡高中研究性学习的特色与优势
        一 研究性学习的培养目标:知识与能力并重,将核心素养融入研究性学习
        二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形式:与学科教学融合,发展跨学科课程
        三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过程:注重教师对研究性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
        四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过程与结果并重,制定详细的评价标准
        五 研究性学习的管理和监督:对研究性学习进行科学管理,监督评价过程
        六 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开发:同校外团体组织、高校、研究机构合作
    第三节 美国、英国、新加坡高中研究性学习对我国的启示
        一 与核心素养相结合,明确研究性学习的培养目标
        二 将研究性学习融入学科教学中,积极开展跨学科的研究性学习
        三 加强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指导,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
        四 建立研究性学习实施标准,对研究性学习进行科学管理
        五 制定详细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标准,完善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体系
        六 联合多方力量,开发研究性学习资源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研究 ——以F中学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以“立德树人”回应青少年成长时代挑战
        (二)用“落实机制”破解立德树人关键问题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立德树人
        (二)关于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三)关于中学德育工作
        (四)关于中学德育工作的国际比较
    三、研究问题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立德树人
        (二)落实机制
    五、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六、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一章 正本清源:关于立德树人的历史溯源与发展探寻
    一、关于立德树人的历史溯源
    二、党的教育方针与立德树人的发展探寻
        (一)党的历史实践赋予立德树人的使命与责任
        (二)关于新时代立德树人重要论述的研究
第二章 现实审视:F中学立德树人工作落实的实践梳理
    一、个案F中学的基本情况
        (一)F中学办学发展历程与区域影响
        (二)F中学建校以来课程与教学改革历史梳理
    二、F中学立德树人工作实践研究样例
        (一)以“1247”工作模式为载体的共青团、少先队工作
        (二)以贯通式架构为依托的思政一体化课程实施
        (三)以在体验中提升为追求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四)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五)以共同促进学生成长为目标的家校合作工作
    三、依据《指南》分类梳理F中学工作实践
        (一)基于课程育人维度
        (二)基于文化育人维度
        (三)基于活动育人维度
        (四)基于实践育人维度
        (五)基于管理育人维度
        (六)基于协同育人维度
第三章 积极支撑: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有益经验
    一、基于顶层设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关注国家教育政策的解读
        (二)坚持学校改革规划的设计
        (三)统筹学校改革资源的协调
    二、以管理效能服务立德树人工作实施
        (一)强化制度建设
        (二)强化师资培育
    三、以实践落地保障立德树人工作效果
        (一)以五育并举为导向的全学科融合
        (二)家校社会的全过程协同
        (三)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全方位评价
第四章 内视反听: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问题反思
    一、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实证分析
        (一)教师层面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二)学生层面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三)面向师生家长及居民的访谈与分析
        (四)基于实证研究的问题小结
    二、立德树人工作落实的目标机制问题
        (一)立德树人系统化实施有待加强
        (二)应重视立德树人诸多要素的良性互动
        (三)需强化全面响应育人方式变革意识
    三、立德树人工作落实的内容机制问题
        (一)顶层设计与底层实施的双线融合契合度不够
        (二)“五育并举”培养体系中德育路径创新还需拓宽
        (三)需深化核心价值观教育与课程、活动的深度融合
        (四)应更注重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宽视野
        (五)需强化破“五唯”背景下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四、立德树人工作落实的协同机制问题
        (一)需加速提升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建设
        (二)德育一体化纵向衔接与横向融合还需提升
        (三)需建立教师专业发展与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四)家校社三方协同育人发展不均衡
第五章 完善之路: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重新建构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论指导与内在逻辑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体系
        (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于《指南》六个维度重构F中学立德树人实施路径
        (一)课程育人:中小学一体化课程体系
        (二)文化育人:学校德育文化传承与创新
        (三)活动育人:主体性德育活动体系
        (四)实践育人:依托团·队学生工作体系开展综合实践
        (五)管理育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六)协同育人:多要素协同育人体系
    三、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重构建议
        (一)指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机制
        (二)服务于育人目标的内容机制
        (三)落实“三全育人”的协同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
    一、F中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
    二、F中学家校委员会工作制度
    三、F中学教育综合改革自评报告
    四、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调查问卷报告
    五、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访谈提纲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7)广府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研究特色和研究不足
        1.研究特色
        2.研究不足
一、广府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政课运用概述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1.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含义
        2.广府文化的含义
        3.相关理论依据
    (二)可利用广府文化资源的种类
        1.浓墨重彩的革新文化资源
        2.独树一帜的建筑文化资源
        3.与众不同的戏剧文化资源
        4.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资源
        5.风格独特的美艺文化资源
    (三)广府文化中包含的人文精神
        1.革命奋斗精神
        2.改革创新精神
        3.务实重商精神
        4.开放包容精神
    (四)广府文化资源的主要特点
        1.底蕴深厚的革新文化传统
        2.得天独厚的丰富自然资源
        3.极具人文底蕴的市井生活
        4.多元文化融合的开放兼容
    (五)广府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政课运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广府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的必要性
        2.广府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的可行性
二、广府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政课运用的现状探究
    (一)实证调查探究
        1.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2.学生对广府文化的认知分析
        3.教师运用广府文化教学的现状分析
    (二)运用成效探究
        1.广府文化教育价值认可度有所提高
        2.广府文化进校园活动卓有成效
    (三)存在问题探究
        1.广府文化资源的课堂利用率不高且运用形式单一
        2.学生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强
        3.学校缺少对广府文化资源利用的考核评价
        4.广府文化资源存在闲置和未被充分利用的现象
    (四)问题成因探究
        1.教师对广府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不足
        2.学生主体意识及学习方式未转化
        3.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尚未真正落实
        4.缺乏外部支持导致资源整理和利用不足
三、广府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政课运用的优化策略
    (一)广府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政课运用原则
        1.德育性原则
        2.有效性原则
        3.生成性原则
        4.信息化原则
    (二)广府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政课的运用优化对策
        1.革新利用观念——提高挖掘广府文化资源教育价值的能力
        2.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3.建构评价体系——科学合理地利用广府文化资源
        4.获取外部支持——建立广府文化资源交流平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后记

(8)C-STEAM中医药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
        1.2.1 STEAM
        1.2.2 C-STEAM
        1.2.3 中医药文化课程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STEAM在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C-STEAM研究现状
        1.3.3 中医药文化课程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1.6 教学理论
        1.6.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6.2 实用主义学习理论
        1.6.3 项目式学习理论
第二章 课程需求分析与课程开发
    2.1 课程需求分析
        2.1.1 新课标学科核心素养的需求
        2.1.2 课程实施学校需求分析
        2.1.3 学生学习需求分析
    2.2 基于C-STEAM理念的课程开发
        2.2.1 选择课程内容
        2.2.2 匹配课程形式
        2.2.3 设置课程结构
        2.2.4 构建课程模式
    2.3 基于C-STEAM理念的课程资源开发
        2.3.1 开发家庭教育资源
        2.3.2 利用社会资源
        2.3.3 借助高校资源
    2.4 课程资源包
        2.4.1 走近中医、走近中药
        2.4.2 C-STEAM让中医药焕发新生
        2.4.3 播下健康的种子
    2.5 教师学习培训
第三章 基于C-STEAM理念的中医药文化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3.1 实践方法
        3.1.1 研究思路
        3.1.2 教学对象
        3.1.3 教学案例分析
        3.1.4 数据收集与分析
    3.2 结果
        3.2.1 问卷结果
        3.2.2 成长记录结果
        3.2.3 访谈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结论
        4.1.1 C-STEAM中医药文化课程开发可持续性的课程模式
        4.1.2 课程可以达到学生传承中医药文化的目的
        4.1.3 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跨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4.1.4 中医药文化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4.2 创新点
    4.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Ⅰ C-STEAM中医药文化课程开设调查问卷
附录Ⅱ 探秘广陈皮
附录Ⅲ 中医药文化课程的生物发酵课程课例
附录Ⅳ “C-STEAM中医药文化课程暖社区”社团活动
附录Ⅴ C-STEAM中医药文化课程问卷
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研究生期间本研究相关教研及获奖

(9)“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专题学习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
        1.研究目的
        2.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文本分析法
    (四)文献综述
        1.相关文献研究
        2.核心概念界定
    (五)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一、基本问题的讨论
    (一)“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
        1.“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总目标解读
        2.“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学习目标与内容解读
        3.“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教学提示解读
    (二)语文专题学习
        1.语文专题学习的概念
        2.语文专题学习的核心要素
        3.语文专题学习的理念
        4.语文专题学习的价值
    (三)“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专题学习设计的依据
    (四)“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专题学习设计的原则
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专题学习准备设计研究
    (一)专题学习学情分析
    (二)专题学习目标设计
    (三)专题学习内容的确立
    (四)专题学习计划的拟定
        1.拟定原则
        2.拟定方法
    (五)专题阅读材料的梳理
    (六)专题学习平台的开发
        1.网站
        2.博客
        3.微信公众平台
三、“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专题学习实施设计研究
    (一)“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专题学习实施步骤
        1.“一导”阶段:协商明确
        2.第一课段:基础阅读
        3.第二课段:深入研读
        4.第三课段:选题、拟题和写作
        5.第四课段:巩固拓展
    (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专题课型设计
        1.经典研读课
        2.问题解疑课
        3.选题指导课
        4.写作指导课
        5.基础巩固课
        6.深度体验课
四、“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专题学习评价设计研究
    (一)专题评价概述
        1.专题评价的目的
        2.专题评价的类型
        3.专题评价的理念
    (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专题学习评价步骤
        1.制定评价方案
        2.开发评价工具
        3.开展专题评价
        4.分析评价结果
        5.撰写专题反思
五、《论语》专题学习设计示例
    (一)专题学习准备
        1.学情调研
        2.阅读材料梳理
        3.学习目标与内容设计
        4.学习平台
        5.其他准备
    (二)专题学习实施
        1.第一课段经典虽难实迷人,无限风光在险峰
        2.第二课段千古经典多少事,主题研读乐其中
        3.第三课段曲径深思赏经典,我读我思通幽园
        4.第四课段仲尼之语芳百世,妙笔生花是吾师
        5.第五课段回首往日多勤奋,方得今日与经行
    (三)专题学习评价
        1.专题回顾
        2.师生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论语》专题学习诊断试卷

(10)环县红色革命文化专题学习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1.核心概念界定
        2.文献综述
    (四)理论基础
        1.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维果茨基言语思维理论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环县红色革命文化转化为高中专题学习内容的可行性分析
    (一)环县红色革命文化内容
    (二)环县红色革命文化转化为高中专题学习内容的可行性分析
        1.新时期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
        2.红色革命文化自身的教育性
三、环县红色革命文化专题学习的行动研究
    (一)第一轮行动研究
        1.专题学习目标
        2.专题学习内容
        3.专题学习实施步骤
        4.第一轮研究反思
        5.专题学习改进建议
    (二)第二轮行动研究
        1.专题学习目标
        2.专题学习内容
        3.专题学习实施步骤
        4.第二轮研究反思
        5.专题学习改进建议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加强选题指导 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论文参考文献)

  • [1]荆楚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姜琪.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高中地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方案的设计与实施[D]. 文丹.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3]基于CPS模型的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D]. 左晓玉.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4]美国、英国、新加坡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研究性学习实施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D]. 董奕君.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5]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研究 ——以F中学为个案[D]. 闫佳伟.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6]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7]广府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运用研究[D]. 梁欣茹.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8]C-STEAM中医药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 李元元. 广州大学, 2020
  • [9]“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专题学习设计研究[D]. 马林.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10]环县红色革命文化专题学习行动研究[D]. 许凤群.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加强选题指导,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