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感与成绩不佳者的转变

自我效能感与成绩不佳者的转变

一、自我效能感与后进生转化(论文文献综述)

陆军[1](2020)在《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对转化后进生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是行为发起者对自己在特定环境中能否具备操作能力的心理预设。由于多种因素,后进生的自我效能感普遍低下。而培养与提升后进生的自我效能感,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针对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对转化后进生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述。

张练[2](2020)在《初中生课外辅导教育效能研究 ——以南昌A学校为例》文中指出国内现阶段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中高考仍是重中之重,功利化的教育倾向使得课外辅导教育逐步成为学生学习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选择课外辅导的背后原因多数是由于学生对成绩焦虑性以及家庭对教育的盲目性以及从众性,而非出于对辅导教育效能的考量。当前我国对于教育效能的研究多以学校教育为基础,对于课外辅导教育效能研究则少之又少,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延展,课外辅导是否真如家长所期待的那样,在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或者能力方面能发挥它应有的内部提升效能,课外辅导教育作为整体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对外部各利益方服务效能处于何种程度也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描述,课外辅导教育作为推动教育发展的一种特殊力量,它的教育效能也值得更多教育专家学者的重视和研究。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访谈、文献研究以及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学生、家长、教师层面对南昌市A学校初中阶段的学生的课外辅导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数据分析与深度访谈,本研究发现:首先,就课外辅导教育就内部外显效能而言,参与课外辅导的学生成绩比未参与课外辅导的学生成绩有显着提升,其中初一初二年级、成绩水平位于中游及中上游、周辅导时长处于4-7及8-11小时维度上的学生成绩提升显着;其次,就课外辅导教育内部内隐效能而言,课外辅导教育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具有显着提升,但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升不显着;最后,就辅导教育外部效能而言,辅导教育效能并不乐观,仍有许多需要优化提升的空间。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性的从家庭层面、辅导行业层面、国家社会层面提出了提升初中生课外辅导教育效能的建议。

李阳[3](2020)在《新疆内高班维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 ——以郑州市S中学为例》文中认为为进一步巩固西部大开发成果,促进各民族繁荣与发展,国家于2000年创建新疆内高班,至今已有14个省45个城市承办新疆内高班的教育教学工作。新疆内高班中维吾尔族学生所占比例最大,这与新疆民族与人口分布相一致。由于种种原因,新疆内高班的维吾尔族学生普遍表现出语文学习困难的情况。提高维吾尔族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是当前新疆内高班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问题之一,这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团结和中华文化的传承。论文选取河南省郑州市S中学内高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对内高班学生语文成绩与本地班学生语文成绩的对比,以及内高班维吾尔族学生语文成绩与其他民族学生语文成绩的对比,将研究对象确定为语文成绩达不到及格分数线(90分),在听、说、读、写方面有较大困难的191名维吾尔族学生。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力求深入探究内高班维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的原因并提出教学对策。调查研究表明:新疆内高班维吾尔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均有十分明显的表现。其原因既有语文基础薄弱和母语负迁移的客观因素,也有学生自身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方法、学习动机不高、学习专注力不足、自制力与意志力不强等主观因素。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论文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对策。教学对策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夯实语文学习基础。通过加强文化教学和字词教学来填补内高班维族学生语文知识领域的空白,从而夯实基础。第二,纠正语文学习中的偏误现象。主要通过营造语言学习的大环境、改变错误的书写习惯等措施纠正维族学生在在语音及文字书写、使用上的偏误。第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首先,循序渐进,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其次,步步深入,养成积累的学习习惯;最后,多方并举,养成语文学习专注的习惯。第四,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主要掌握一些记忆法与语素分析法。第五,强化语文学习动机。通过帮助学生深入挖掘语文学习的意义、制定恰当的语文学习目标、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自我效能感等方法来强化维族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第六,提升自制力与意志力。通过实施人生导师制、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等措施提升维族学生的自制力与意志力。

韩秀萍[4](2019)在《农村小学后进生转化问题的实践研究 ——以潍坊市峡山区S小学为例》文中提出本次论文的理论基础是成败归因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因材施教思想;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总结整理相关资料的文献法、寻找研究对象共性的调查法、获取研究对象更多信息的访谈法、挖掘研究对象深层次原因的观察法。在对国内和国外研究成果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对潍坊市峡山区S小学三四五六年级的后进生发放问卷以获取研究数据,问卷从基本情况(年龄、性别等)、自我认知、自我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学校因素、班级管理因素、社会因素入手,以调查数据为依托总结分析出农村小学后进生存在的主要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以及克服这些问题所采取的策略。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后进生普遍存在学习成绩偏差、自我认知不清、行为习惯不佳、意志力薄弱、师生关系紧张、亲子关系疏远等问题;他们的家长存在过分看重学习成绩、家庭教育失职、家庭成分残缺、隔辈溺爱严重等问题;学校对后进生认识不足、忽视后进生教育转化、班主任工作方法不恰当等;社会上“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也产生一定影响,最终使他们变成了真正的弱势群体。针对这些问题和原因相对应的从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班主任、社会五个方面提出了转化后进生的具体措施,学生自身要树立正确学习观、培育浓厚学习兴趣、锻炼自身意志力;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自身身份、赏识与鼓励孩子、积极与学校合作;学校要落实校长责任制、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后进生发展计划、加大后进生转化激励力度;班主任要加强班风建设、开展班内结对帮扶、引导学生合理归因、因材施教、公平正义;努力构建良好社会风气、积极引导同伴群体交往;力求形成合力,促使后进生不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心理健康都得到提高。

王慧[5](2018)在《小班化教学模式下初中英语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英语学习的深入,部分学生升入初中以后的英语学习成绩呈下降趋势,有的甚至出现抵触学习英语的情绪。英语学习的落后阻碍了他们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后进生的转化显得更为重要。小班化的教学模式实际上给后进生的转化提供了机会和时间。教师要认真研究,利用小班化的优势为英语学科后进生转化创造良好的条件。本研究针对目前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模式下后进生英语学习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后进生的成因,为英语学科后进生转化创造适当的良好的空间。本研究针对目前初中英语教学研究中对小班化教学模式下初中英语后进生英语学习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以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归因理论为基础进行英语后进生的对策研究。在本研究中,笔者首先梳理国内外有关后进生转化问题和小班化教学问题的相关研究,并对本研究的理论依据进行简要介绍;其次,阐述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为调查研究的开展奠定基础;再次,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结果,探究小班化模式下英语后进生的成因;最后,提出多维度的改进措施,形成小班化教学模式下英语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邓小蓉[6](2017)在《农村初中后进生学习适应性现状及成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十年的从教生涯中,我接触了大量的后进生,发现大多数后进生表现出学习适应不良,于是结合自己从教十年的体会,开始了对农村初中后进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采用周步成教授《学习适应性测验》(AAT)对成都市郫都区花园学校115名初中学生(优生57人,后进生58人)进行了调查,了解后进生学习适应现状。调查发现,和后进生相比,优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和身心健康方面均表现出明显优势。为进一步探究后进生学习适应不良的原因,根据调查结果设计了访谈问卷,对典型优生和后进生、部分优生后进生家长代表、农村优秀教师、农村学校优秀校长进行了访谈,了解并分析导致农村初中后进生学习适应不良的原因,据此从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四个角度探究出提升农村初中后进生学习适应性的策略建议。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优生各维度得分显着高于后进生,表明优生的学习适应性更好。(2)和优生相比,后进生学习适应不良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独立性,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缺乏执行力,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3)和优生家长相比,后进生家长缺乏对孩子学习目的的引导,不能提供有效支持,很少主动参与教育,缺乏教育责任意识。(4)老师需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教育和帮助后进生,而影响后进生学习的主要原因是家长教育意识的缺乏。(5)学校虽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关注后进生,但对此项工作还缺乏具体的要求和有力的指导督促。最后,针对以上访谈结果,从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四个角度提出了提升农村初中后进生学习适应性的策略建议。

康雅婷[7](2018)在《大学生学习动机、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高校大学生基础课的逃课率在20%,而公共课的逃课率达到了50%之多,在大学期间从来没有逃过课的学生几乎为零。为何一些大学生会出现学习倦怠的状况,引人深思。由于前人对于学习倦怠的研究大多都是以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且虽然也有一些学者对大学生的学习倦怠进行研究,但是研究大多是直接研究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而较少以影响学习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为切入点,来研究其与学习倦怠的关系,并从这些角度入手,以缓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状况。本研究以山西省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学习状况进行调查,从而了解他们学习倦怠的程度状况,进而对他们产生学习倦怠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且对学习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以期从新的角度切入来改善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状况。本次研究共发放3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71份,主要运用SPSS21.0软件对有效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如下:第一、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倦怠存在负向相关,即大学生学习动机越强,其学习倦怠情况越弱,反之大学生学习动机越弱,其学习倦怠情况越强;第二、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自我效能感存在正相关,即学习动机越强,学习自我效能感越高,反之学习动机越弱,学习自我效能感越低;第三、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存在负向相关,即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越强,其学习倦怠情况越弱,反之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越弱,其学习倦怠情况越强;第四、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动机和学习倦怠起到中介的作用。研究结果丰富了学习倦怠、学习动机和学习自我效能感三个变量的内涵和外延,同时也拓宽了学习倦怠的研究领域,可以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本研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笔者从分别大学生自身、教师和高校三个方面提出了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学习自我效能感以降学习倦怠的建议,最后笔者阐述了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对后续研究的展望。

文华梅[8](2017)在《目标设置理论在“后进生”转化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在任何一个班级,总有个别学生自制能力弱,对学习缺乏兴趣,因而学习成绩较差,我们通常把他们称为"后进生",是老师心目中的"老大难"。为了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我尝试应用"目标设置理论",鼓励后进生为自己设置合理的努力目标,学会监控自己的行为。老师以极大的热情捕捉他们微小的进步,让许多后进生发生了可喜的转变。不仅促进了班级工作的开展,而且赢得了他们的热爱。

李燕燕[9](2016)在《心理资本理论与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提升》文中认为本文从心理资本理论视角出发,分析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探讨心理资本在提升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中的作用,并对如何开发心理资本、提升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进行探讨。

刘学福[10](2016)在《高一学困生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对学习成绩促进的行动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学困生的转化依然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针对学困生的转化,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主要探究了学困生形成的因素及学困生的主要表现,对学困生学习促进的行动研究很少。相关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和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学习成绩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试图针对高一学困生设计以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干预为主的方案,进行为期一学期的综合干预,并在干预过程中适时调整干预方案,促进学困生的学习和适应,进而促进其学习成绩的改善。本文采用池丽萍等人修订的Amabile的学习动机量表,以及王才康等人修订的德国心理学家Schwarzer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f Efficacy Scale, GSES)。在高一年级中考录取分数线以下1—50分区间的选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班,每班45人,并对这两个组中考成绩进行了t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中考成绩没有明显的差异,两个班学生的中考成绩水平基本相当。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采取行动研究策略,尝试从动机角度入手,促进高一学困生的学习动机,进而改善其学习效果。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学习成绩的差异进行了对照,得出结论:实验组学生干预前的自我效能感显着低于实验后(p<0.001),学习动机上,学习动机总分及依赖他人评价得分显着低于实验后(p<0.001),外生动机分量表得分显着低于实验后(p<0.01);对照组在各变量前后测得分的差异均未达到显着。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的成绩差异不显着;干预后,两组的成绩差异显着(p<0.001),实验组显着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的访谈结果,解释了量化结果背后的原因,为干预的有效性提供佐证。研究表明: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及学习成绩的差异对比,行动研究对实验组学困生的生活和学习适应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学困生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有所提升,学习成绩有所改善。行动研究能够较为有效地转化学困生,但这一工作是个长期和艰难的工作,需要学校、老师和家长要以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学困生的转化,要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地落到实处。

二、自我效能感与后进生转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我效能感与后进生转化(论文提纲范文)

(1)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对转化后进生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发现问题症结,调节人际关系
二、学会正确归因,走出阴霾困局
三、大力发展长处,增强学生自信
四、调整学习情绪,进行积极评价

(2)初中生课外辅导教育效能研究 ——以南昌A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创新点
2 初中生课外辅导教育效能相关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初中生
        2.1.2 课外辅导
        2.1.3 教育效能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人力资本理论
        2.2.2 教育评价理论
        2.2.3 教育效能理论
    2.3 课外辅导教育效能概述
        2.3.1 课外辅导教育效能内涵
        2.3.2 课外辅导教育效能评价
        2.3.3 课外辅导教育效能结构
3 初中生课外辅导教育效能研究设计与调查实施
    3.1 调查对象和研究工具
        3.1.1 调查对象
        3.1.2 研究工具
    3.2 预测问卷研究
        3.2.1 预测问卷基本情况
        3.2.2 预测问卷信效度分析
    3.3 初中生课外辅导教育现状
        3.3.1 初中生参与课外辅导的总体情况
        3.3.2 初中生参与课外辅导的科目与成绩水平
        3.3.3 初中生参与课外辅导的强度与形式
        3.3.4 初中生参与课外辅导后的自我感知
4 初中生课外辅导教育效能分析
    4.1 初中生课外辅导教育的外显效能分析
        4.1.1 参加辅导与否的学生月考排名差异性分析
        4.1.2 不同性别学生的辅导效果差异性分析
        4.1.3 不同年级学生的辅导效果差异性分析
        4.1.4 不同成绩水平的辅导效果差异性分析
        4.1.5 不同辅导强度的辅导效果差异性分析
        4.1.6 不同辅导班类型的辅导效果差异性分析
    4.2 初中生课外辅导教育的内隐效能分析
        4.2.1 初中生学习自主性差异性分析
        4.2.2 初中生自我效能感差异性分析
    4.3 初中生课外辅导教育的外部效能分析
        4.3.1 家长层面知觉效能分析
        4.3.2 教师层面评鉴效能分析
        4.3.3 社会层面影响效能分析
5 初中生课外辅导教育效能研究结论
    5.1 初中生课外辅导教育效能总况
    5.2 初中生课外辅导教育效能差异分析
6 初中生课外辅导教育效能提升策略
    6.1 家庭层面
        6.1.1 合理安排课外辅导
        6.1.2 强化家庭教育辅助
        6.1.3 重视艺体兴趣发展
    6.2 辅导机构层面
        6.2.1 提升教育环境
        6.2.2 培养学习自主性
        6.2.3 重视教师管理
    6.3 政府与社会层面
        6.3.1 加强辅导行业监管
        6.3.2 促进辅导行业公益性
        6.3.3 保障社会教育公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初中生课外辅导教育访谈提纲
附录二 初中生课外辅导教育调查问卷
家长满意度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3)新疆内高班维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 ——以郑州市S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一)课程改革对内高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二)新疆内高班维族学生语文成绩与素养亟待提升
        (三)笔者的兴趣与工作需要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内地新疆高中班
        (二)语文学习困难
        (三)新疆内高班维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
    四、文献综述
        (一)关于学习困难的相关研究
        (二)关于高中语文学习困难的相关研究
        (三)关于少数民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的研究
        (四)关于新疆内高班学习困难的研究
        (五)关于新疆内高班语文学习困难的相关研究
        (六)文献述评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六、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的重难点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S中学内高班学生情况简析
        一、学生人数及男女比例
        二、民族分布情况
        三、内高班语文学习情况分析及语文学习困难的认定
    第二节 问卷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问卷的目的与内容
        二、调查对象的选取及问卷的发放
    第三节 访谈提纲设计与实施
        一、访谈目的
        二、访谈对象
        三、访谈实施过程
第二章 S中学内高班维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的表现
    第一节 听的困难
        一、对融入文化背景的知识听不懂
        二、常见词汇听不懂
    第二节 说的困难
    第三节 读的困难
        一、朗读困难
        二、阅读困难
        (一)阅读理解力低
        (二)阅读速度慢
    第四节 写的困难
        一、表达不准确
        二、表达过于简单
        三、错别字较多
        四、书写不美观
第三章 S中学内高班维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语文基础薄弱
        一、缺乏汉语学习大环境
        二、缺乏文化教学
    第二节 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一、语音偏误
        (一)声调偏误分析
        (二)发后鼻韵母的音时丢失韵尾
        二、汉字偏误
        (一)汉字书写偏误分析
        (二)汉字使用偏误分析
    第三节 语文学习习惯欠佳
        一、缺乏阅读习惯
        二、缺乏积累的习惯
    第四节 语文学习方法欠缺
        一、忽视记忆规律
        二、缺少记忆方法
        三、不会运用语素分析法
    第五节 语文学习动机不高
        一、缺乏合适的学习目标
        二、对语文学习意义认识不足
        三、语文学习兴趣不浓
        (一)教师缺乏教育艺术
        (二)课堂缺乏趣味性
        (三)学生缺乏成就感
    第六节 语文学习专注力不足
        一、专注力不足的表现
        (一)课堂不专注
        (二)早读不专注
        二、专注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第七节 语文学习缺乏自制力与意志力
        一、语文学习缺乏自制力
        二、语文学习缺乏意志力
第四章 内高班维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教学改进对策
    第一节 夯实语文学习基础
        一、加强文化教学
        (一)以点带面,渗透文化教学
        (二)专题讲解,强化文化教学
        二、重视字词教学
        (一)说文解字,重视文言字词教学
        (二)咬文嚼字,重视现代文字词教学
    第二节 纠正语文学习偏误
        一、纠正语音偏误
        (一)讲解语音规律,增强辨音能力
        (二)示范朗诵,模仿正音
        (三)走出语言舒适区,营造语言学习大环境
        二、纠正汉字偏误
        (一)纠正汉字书写偏误
        (二)纠正汉字使用偏误
    第三节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培养阅读兴趣
        (二)提升阅读速度
        (三)养成阅读习惯
        二、养成积累的学习习惯
        (一)明确积累内容
        (二)认识积累意义
        (三)巩固积累成果
        三、养成语文学习专注的习惯
        (一)掌控课堂节奏
        (二)控制重难点讲解时长
        (三)巧用注意力高峰期
        (四)提高课堂趣味性
        (五)做好心理疏导
        (六)讲解训练方法
    第四节 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
        一、认知记忆规律
        二、运用记忆方法
        (一)思维导图记忆法
        (二)理解记忆法
        (三)分层记忆法
        (四)调用多种感官记忆法
        (五)图画记忆法
        (六)关键词记忆法
        三、掌握语素分析法
    第五节 强化语文学习动机
        一、发掘语文学习的意义
        (一)语文学习对其它科目学习的意义
        (二)语文学习对学生职业发展的意义
        (三)语文学习对学生人生幸福的意义
        二、选取适宜的语文学习目标
        三、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一)丰富形式,打造多彩课堂
        (二)寻找共鸣,搭建情感桥梁
        (三)放缓进度,教学先易后难
        (四)营造氛围,建设多彩文化
        (五)丰富学养,运用教育艺术
        四、激发自我效能感
        (一)增加成功的体验
        (二)及时的言语鼓励
    第六节 提升语文学习自制力与意志力
        一、提升学生自制力
        (一)学会管控情绪
        (二)学会控制行为
        二、磨练学生意志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农村小学后进生转化问题的实践研究 ——以潍坊市峡山区S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研究述评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的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特色与不足
        (一)研究的特色
        (二)研究不足之处
第一章 农村小学后进生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农村小学后进生概念的界定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后进生概念界定
    二、农村小学后进生教育转化的理论基础
        (一)需求层次理论
        (二)成败归因理论
        (三)因材施教思想
第二章 峡山区农村小学后进生现状调查
    一、峡山区农村小学后进生现状调查概述
        (一)问卷调查概述
        (二)访谈调查概述
    二、峡山区农村小学后进生调查数据分析
        (一)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二)访谈结果分析
第三章 农村小学后进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农村小学后进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业成绩不理想
        (二)行为习惯不佳,纪律性差
        (三)自我认识不清,集体意识淡薄
        (四)师生关系紧张,亲子关系疏远
    二、农村小学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自我因素
        (二)家庭因素
        (三)学校因素
        (四)社会因素
第四章 农村小学后进生转化的实践
    一、促进农村小学后进生转化的策略
        (一)自身方面
        (二)家庭层面
        (三)学校层面
        (四)班主任层面
        (五)社会层面
    二、农村小学后进生转化的案例
        (一)自我认知不清型
        (二)行为习惯不当型
        (三)意志力薄弱型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基本结论和发现
    二、研究建议与意见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辞

(5)小班化教学模式下初中英语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小班化教学的相关研究
        2.1.2 初中英语后进生成因的相关研究
        2.1.3 初中英语后进生转化的相关研究
        2.1.4 对小班化初中英语后进生的相关研究不足
    2.2 相关理论依据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及环境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3.1 问卷调查
        3.3.2 访谈调查
    3.4 数据收集与分析
第四章 小班化教学模式下初中英语后进生学习现状及成因分析
    4.1 基于问卷调查的小班化后进生英语学习现状分析
        4.1.1 小班化后进生学习态度现状分析
        4.1.2 小班化后进生学习方法现状分析
        4.1.3 小班化后进生英语学习环境现状分析
    4.2 基于访谈调查的后进生英语学习现状分析
        4.2.1 教师对后进生的影响
        4.2.2 学校对后进生的影响
        4.2.3 家庭对后进生的影响
    4.3 小班化教学模式下初中英语后进生成因分析
        4.3.1 受小班化学校特殊性、学生英语基础、教师教学方法和家校环境等因素制约
        4.3.2 行政管理要求的改变给后进生转化带来了挑战
第五章 小班化教学模式下初中英语后进生的引导与应对
    5.1 针对小班化教学优势未充分发挥这一现状的对策
        5.1.1 全面认识小班化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
        5.1.2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制定分层管理目标
        5.1.3 平等对待后进生,避免形成情感对立关系
    5.2 针对后进生身心状况和学习现状的对策
        5.2.1 建立结对帮扶学习体系,积极开展对后进生的帮扶
        5.2.2 不断创新英语教学方法,增强后进生的积极体验
        5.2.3 建立梯级评价体系,巩固后进生的学习效果
    5.3 针对教师、家庭、学生三者合力不足现状的对策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致谢

(6)农村初中后进生学习适应性现状及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农村初中后进生学习适应性现状及对策研究
    1.1 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后进生
        2.1.2 农村初中后进生
        2.1.3 学习适应性
    2.2 学习适应性的研究
        2.2.1 学习适应性的测量
        2.2.2 学习适应性的研究现状
    2.3 关于后进生的研究
        2.3.1 后进生学习后进的原因研究
        2.3.2 后进生的干预研究
    2.4 已有研究的问题与本研究设计
        2.4.1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2.4.2 本研究的设计
3 农村初中后进生学习适应性现状调查
    3.1 方法
        3.1.1 对象
        3.1.2 调查工具
        3.1.3 程序
    3.2 结果
    3.3 讨论:优生与后进生在学习适应性上的差异
        3.3.1 学习态度的差异
        3.3.2 学习技术的差异
        3.3.3 学习环境的差异
        3.3.4 身心健康的差异
    3.4 小结
4 农村后进生学习适应性相关因素访谈
    4.1 对象
    4.2 访谈提纲
        4.2.1 学生访谈提纲
        4.2.2 家长访谈提纲
        4.2.3 教师访谈提纲
        4.2.4 校长访谈提纲
    4.3 结果
        4.3.1 农村后进生学习适应不良的成因
        4.3.2 提升农村后进生学习适应性的方法
    4.4 讨论
        4.4.1 农村后进生学习适应不良的主要原因
        4.4.2 现有提升策略的效果与问题
5 对策及建议:提升农村后进生学习适应性的方法
    5.1 学生方面
        5.1.1 学习态度方面
        5.1.2 学习技术方面
        5.1.3 学习环境方面
        5.1.4 身心健康方面
    5.2 家长方面
        5.2.1 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多鼓励孩子
        5.2.2 增强教育意识,多陪伴孩子
        5.2.3 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5.2.4 多和老师沟通交流,实现家校共育
        5.2.5 为孩子找到榜样
        5.2.6 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目标
    5.3 教师方面
        5.3.1 多肯定和鼓励,减少自卑心理
        5.3.2 建设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接纳后进生
        5.3.3 多提供机会和平台,帮助后进生成长
        5.3.4 分层教学,循序渐进
        5.3.5 运用“罗森塔尔效应”,挖掘学生潜能
        5.3.6 优化教学方法,促进师生沟通
    5.4 学校方面
        5.4.1 开展后进生专题家庭教育讲座
        5.4.2 多开展后进生转化工作的主题沙龙
        5.4.3 对后进生转化工作做得好的教师实行绩效奖励
        5.4.4 开展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
        5.4.5 适量合理安排教师工作
        5.4.6 开展教师主题培训,促进教师成长
6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6.1 创新
    6.2 不足与展望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大学生学习动机、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学习动机的研究综述
        1.2.2 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综述
        1.2.3 学习倦怠的研究综述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应用价值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拟实现的创新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学习动机
        2.1.2 学习自我效能感
        2.1.3 学习倦怠
    2.2 理论基础
        2.2.1 自我效能论
        2.2.2 成败归因理论
        2.2.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2.4 动机强化理论
        2.2.5 成就动机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
        3.1.1 学习动机对学习倦怠的影响
        3.1.2 学习动机对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3.1.3 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倦怠的影响
        3.1.4 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动机和学习倦怠的中介作用
    3.2 研究设计
        3.2.1 问卷设计与量表选取
        3.2.2 数据收集及样本情况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4.1 大学生群体特征分析
        4.1.1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群体特征分析
        4.1.2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群体特征分析
        4.1.3 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群体特征分析
    4.2 学习动机、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关系分析
        4.2.1 学习动机、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相关性分析
        4.2.2 自我效能感中介效应检验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研究结果讨论
    5.1 山西省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5.2 山西省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5.3 山西省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特点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对策建议和研究展望
    6.1 对策和建议
        6.1.1 提升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对策
        6.1.2 提升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对策
    6.2 研究不足和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8)目标设置理论在“后进生”转化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帮助后进生明确短期目标, 设定努力方向
二、建立反馈机制, 及时调整转化工作的力度
三、通过成功教育提升自我效能感

(9)心理资本理论与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提升(论文提纲范文)

一、心理资本理论概述
二、心理资本视角下大学生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
    1. 职业自卑心理
    2. 职业焦虑心理
    3. 职业盲目攀比心理
    4. 职业挫折心理
三、心理资本在提升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中的作用
    1. 自我效能感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职业信心
    2. 乐观能够帮助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保持健康的心态
    3. 希望能够使大学生制定合适的职业目标
    4. 韧性可以提高大学生遇到求职困难时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恢复能力
四、开发大学生心理资本、提升其就业心理素质的途径
    1. 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感
    2. 培养大学生乐观精神
    3. 树立大学生的希望
    4. 增强大学生的韧性

(10)高一学困生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对学习成绩促进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学困生的界定
    2.2 影响学困生学习的因素
        2.2.1 环境因素
        2.2.2 生理因素
        2.2.3 认知因素
        2.2.4 动机因素
    2.3 学困生学习的教学干预策略
    2.4 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
    2.5 本研究的特色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假设
    3.3 被试
    3.4 研究工具
    3.5 研究过程
        3.5.1 研究准备阶段
        3.5.2 行动干预阶段
        3.5.3 研究检验阶段
    3.6 统计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差异比较
    4.2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各变量的前测差异比较
    4.3 实验组对照组在各变量的后测差异比较
    4.4 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的成绩差异
    4.5 讨论
        4.5.1 学习适应性对学困生的影响
        4.5.2 行动干预对学困生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机、学习成绩的改善
5 干预后的访谈结果
    5.1 成功体验是学困生学习自我效能感提升的根本原因
    5.2 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5.3 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态度对学生的感染和影响作用
    5.4 教师和家长对学困生的期望和鼓励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5.5 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5.6 学校的扶持倾斜政策激发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 研究反思
    6.1 研究启示
        6.1.1 学校、老师和家长要为学困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支持性的环境
        6.1.2 老师和家长要以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学困生的转化
        6.1.3 要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落到实处
    6.2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附录3 任课教师帮教安排表
    附录4 帮教登记表
    附录5 部分访谈记录材料
致谢

四、自我效能感与后进生转化(论文参考文献)

  • [1]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对转化后进生的作用[J]. 陆军. 文理导航(中旬), 2020(09)
  • [2]初中生课外辅导教育效能研究 ——以南昌A学校为例[D]. 张练. 江西农业大学, 2020(07)
  • [3]新疆内高班维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 ——以郑州市S中学为例[D]. 李阳. 郑州大学, 2020(03)
  • [4]农村小学后进生转化问题的实践研究 ——以潍坊市峡山区S小学为例[D]. 韩秀萍. 青岛大学, 2019(02)
  • [5]小班化教学模式下初中英语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 王慧.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6]农村初中后进生学习适应性现状及成因研究[D]. 邓小蓉. 四川师范大学, 2017(06)
  • [7]大学生学习动机、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D]. 康雅婷. 山西财经大学, 2018(01)
  • [8]目标设置理论在“后进生”转化中的应用[J]. 文华梅. 江西教育, 2017(Z2)
  • [9]心理资本理论与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提升[J]. 李燕燕.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6(05)
  • [10]高一学困生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对学习成绩促进的行动研究[D]. 刘学福.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自我效能感与成绩不佳者的转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