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ntranet的综合信息系统在海军造船厂的应用

基于Intranet的综合信息系统在海军造船厂的应用

一、基于Intranet的集成信息系统在海军修船厂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邓小明[1](2020)在《我国海事大型船舶建设管理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推进建设海洋强国和交通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我国海事系统为了提升对我国管辖海域和国际海运重要通道的海上安全管理以及应急处置能力,有必要建设一支由海事大型船舶组成的深远海巡航搜救船队,为我国海事系统加强深远海海上交通安全管理、提高航海保障能力提供支持,推动海事装备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海事大型船舶建设现状进行评估,分析海事大型船舶建设成功案例以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建设的经验,提出我国海事大型船舶建设的可行性;通过对比国外海洋发达国家海上安全管理机构大型船舶建设情况,分析我国海事大型船舶存在的薄弱点和不足,提出我国海事大型船舶建设的建议;通过对服务型政府政策进行研究,结合《交通强国建设刚要》中“保障国际海运重要通道安全与畅通”要求和《海事船舶配备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测算出我国海事大型船舶建设的数量规模,为我国海事系统建设大型船舶策略提供支持;通过开展海事大型船舶建设管理策略研究,为海事系统提供建设大型船舶的规划建议和管理建议,将海事系统大型船舶建设规划纳入《交通运输支持系统建设规划》和《海事系统发展建设规划》提供依据。通过研究,我国海事系统在“十四五”期间应建设大型巡逻船4艘、大型测量船2艘、更新大型航标船3艘,形成10艘大型巡逻船、7艘大型航标船和3艘大型测量船共20艘海事大型船舶的规模,组建以大型巡逻船执行海上巡航搜救为主体、大型航标船和大型测量船为航海保障的深远海巡航搜救船队,基本实现覆盖我国沿海和国际海运重要通道的海上安全管理以及应急处置能力;到本世纪中叶,再建设大型巡逻船10艘,达到大型巡逻船约20艘,大型航标船7艘,大型测量船3艘,形成海事大型船舶规模30多艘的深远海巡航搜救船队,有力支撑交通强国战略。研究认为,为加快推动我国海事大型船舶的建设,需要重视规划、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工作。首先需要科学的规划,将海事大型船舶建设同国家发展战略联系起来,并将建设规划纳入国家交通建设规划中,为项目的立项奠定基础;其次,在建设资金保障上要多渠道统筹,拓宽财政资金的供给,确保项目资金保障到位;再次,要完善建设管理制度,适时修订和完善船舶建设相关管理制度,规范海事大型船舶建设流程,提升海事大型船舶建设的管理效率:最后,需要提高海事大型船舶的技术水平,提升海事大型船舶深远海适应能力,提高海事大型船舶的快速性和综合保障能力,通过建设船舶综合信息集成与指挥系统提高海事大型船舶的信息化水平。

崔岩[2](2020)在《军民融合背景下QH船舶科技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受国际贸易市场持续下行、原油价格起伏不定等外部环境影响,我国船舶行业市场环境进入到相对低迷的状态。对此,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对船舶产业进行扶持与调整。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提出“军民融合”战略、“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战略等,给船舶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也给船舶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我国船舶产业需向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船型靠拢和过渡,进而拉动行业发展,提升行业整体水平。QH船舶科技公司成立于2015年,主要面向海军舰船、客船、客滚船、公务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开展舰船舱室环境工程设计、配套、施工等一揽子工程服务,能够契合我国“军民融合”等发展战略。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即将走过初创的五年之际,QH船舶科技公司今后如何能够实现更快、更好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管理者对其今后的发展战略进行仔细研究与谋划,制定出符合自身情况与特点的发展战略。本文基于QH船舶科技公司的实际情况,通过运用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QH船舶科技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了系统性研究。首先,对QH船舶科技公司概况、发展历程及参与军民融合发展情况进行介绍,对主营业务及组织结构等进行阐述,对公司发展面临的问题、瓶颈等进行分析。然后,运用PEST模型、波特五力模型对QH船舶科技公司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其内部环境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其所处的战略环境情况,找出了企业具有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随后,通过SWOT矩阵分析确定了QH船舶科技公司的战略重点应为稳定增长型战略、多元化战略、差异化战略以及相应的职能战略,提出了公司的战略目标。最后,为了确保QH船舶科技公司战略能够顺利实施,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刘奕[3](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王念[4](2020)在《工业互联网环境下船舶协同制造平台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科学地管理协调船舶上下游企业对先进管理技术有很深远的影响,而船舶制造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互通以及众多业务的协调又是船舶建造业达成信息化目标的重要环节,是提升船舶建造效率的关键。然而,船舶供应链的跨组织协同当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首先,表单异构性和结构多变性给协同生产过程中的效率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带来了挑战。其次,众多企业内部的生产信息系统复杂度不断提升,需要新型的应用架构模式来适应灵活多变的业务需求。此外,为了实现企业精益管理和敏捷制造,提高企业效能、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需要将巨大的单体应用分解为多个低耦合、易于开发测试、独立部署的服务。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在混合工业互联网背景下,以支撑智能造船为导向,服务于船舶生产全周期中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交互。通过集成船舶制造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及其已有的生产装配工业联网系统,促进造船上下游企业间的有机融合,从而提升生产效率,间接地降低成本,减少资金占用。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一、提出了工业互联网环境下船舶协同制造平台的方法框架,该框架由数据存储层、处理层、应用层组成,并介绍了框架的各层。二、构建了面向船舶供应链协同的信息模型,并设计了异构数据交换模块。首先,构建了船舶协同制造数据模型,明确船舶协同制造上下游企业间交换的信息类型以及业务逻辑。其次,设计了异构数据交换模块,解决了因异构数据源间无法相互理解而产生的效率偏低、自动化不够的问题,最终服务于船舶协同制造。三、构建了面向船舶协同制造的微服务功能模型,并设计实现了一个微服务注册及管理模块,可以有效集成企业已有的信息系统到协同制造平台,同时对开发部署的微服务进行统一管理,从而服务于船舶协同制造的整体流程。四、针对供应链要素复杂、船舶分段多、分段信息复杂、难以管理等特点,结合分段间约束关系、合同交货期等设计了船舶制造工期规划算法,从而可以有效指导船舶协同制造,给出生产预警。五、实现了一个面向船舶协同制造的平台,对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进行了验证。通过原型系统的实现与展示、平台的成功部署上线使用,证明了本文所提的框架和研究方法,也证明了该系统的实际价值和意义。

卓百会[5](2019)在《中国资源型城市棕地再生空间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棕地的治理与再生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本文以中国“资源型城市”及其“棕地群”为研究对象,旨在从城市的视角和空间的层面探索我国资源型城市棕地问题的发生机理及其再生策略,其目的有三:一是梳理棕地再生理论与实践发展演变的时空脉络;二是探索、发现并总结资源型城市“棕地群”的空间规律或模式;三是构建资源型城市棕地再生多层级的空间策略体系。根据研究深度,文章将研究样本划分为文献梳理类、空间识别类、田野调查类以及实证研究类四类,通过遥感影像的人工识别、OSM城市空间数据的绘制以及工业历史资料的梳理等手段对资源型城市棕地群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近代中国、一五二五、三线建设以及改革开放时期特殊的工业化历程,我国资源型城市棕地群规模庞大、构成复杂、结构模糊,其治理和再生受多方因素的影响。资源型城市棕地群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大离散、小聚集、罕均匀”的普遍特征,并且遵循发生机制决定空间格局、生命周期反映空间态势、主导产业影响空间形式、地理环境制约空间协同的一般规律。进而,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梳理并总结了棕地再生的已有经验:理论方面,艺术学、生态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以及环境工程学六个学科内的棕地再生相关理论历经探索、发展、成熟以及演化过程,已经形成较为明晰的阶段性特征;实践方面,大量案例的研究表明棕地再生主要呈现出区位、尺度和功能群体性转化特征。基于以上研究,本文从不同的空间层面构建了资源型城市棕地再生空间策略体系:以系统为核心的宏观策略、以模式为核心的中观策略以及以母题为核心的微观策略。最后,本文以代表性资源型城市——江西省瑞昌市为例,通过“全域旅游”工业体验区规划、江州造船厂工业废弃地及其重点节点的景观规划设计,对上述研究成果进行了应用和印证。本文认为,我国资源型城市棕地数量巨大、态势不一、模式不明,不存在一成不变的再生法则,更不存在一劳永逸的规划方案。资源型城市棕地群的治理与再生具有系统性、过程性以及复杂性,需要风景园林、城市规划、建筑、艺术、生态、环境工程、社会以及经济学等学科群的共同努力。棕地的治理与再生应当以可持续空间构建为目标,循序渐进、以点带面,融入到城市有机更新的更大过程中。

孙苗苗[6](2019)在《大型邮轮建造计划编制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邮轮旅游人次的持续快速增长,邮轮需求量增多且邮轮大型化趋势明显。大型邮轮建造为巨系统工程,不仅具有传统船舶建造的复杂性,还具有建造周期紧、任务体量大、计划准确性要求高和大规模跨企业复杂协同等特点,建造过程中极易出现供需脱节、任务冲突、资源浪费和交付拖期等现象。在船舶工艺技术体系中,计划编制是统筹优化大型邮轮建造流程的有效手段,但现有研究集中在调度方法上,缺乏对大型邮轮建造任务分解、时间预测和跨企业协同的研究,难以高效解决上述大型邮轮建造问题。为支撑高效、精益、连续的大型邮轮建造,本文以改进工作分解结构(Work Breakdown Structure,WBS)为载体,融合项目管控、企业集成和分治法理念,提出基于层级多域计划模型的大型邮轮建造计划编制体系,深入研究大型邮轮建造任务快速分解、分段建造活动时间预测和跨企业多时序协作任务协同的智能化机制,形成一套系统化的大型邮轮建造计划编制方法,以提高大型邮轮建造效率,促进大型邮轮建造敏捷化、智能化发展,进而提升邮轮总装企业的订单交付能力。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在分析大型邮轮建造过程及其计划编制特征的基础上,引入项目管控、企业集成和分治法理念,提出以改进WBS为载体、面向跨企业连续协同的大型邮轮建造层级多域计划模型,深入研究模型运行机理和网络计划生成机制,设计大型邮轮建造分阶段计划编制策略,形成大型邮轮建造计划编制体系,以有效保障大型邮轮建造流程的连续性、一致性和计划编制高效性,填补研究空白,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2)任务分解是统筹优化大型邮轮建造资源配置、预测活动时间和安排跨企业协同生产的基础。针对传统方法无法考虑任务分解约束和分解效率低的问题,研究引入启发式智能规划原理,将任务分解要求转换成模型约束,提出一种基于领域启发式规划的大型邮轮建造任务快速分解方法,通过对邮轮总装企业任务分解知识的分层案例化封装并定义基于项目族任务分解要素的混合案例检索策略,实现了大型邮轮建造任务的快速分解。经案例验证,该方法可为管理人员提供较好的大型邮轮建造任务分解依据。(3)大型邮轮建造活动的时间预测是控制跨企业协同生产的重要依据。现有时间预测方法只能粗放地预估单项活动周期,无法同时预测建造活动间的有效松弛时间,往往造成生产抢工或生产资源浪费。本文以大型邮轮船体分段建造流程为例,深入研究大型邮轮建造活动时间预测问题,通过研究K-Means聚类机制和改进信息熵权SBM(Slacks-Basedmeasure,基于松弛测量)的效率评估,挖掘邮轮总装企业分段建造计划知识,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其监督学习,实现了大型邮轮分段建造活动时间配置(活动周期与松弛时间)的精细化预测。经实例验证,该方法可高效、准确地预测大型邮轮分段建造活动时间。(4)大型邮轮建造中跨企业多时序约束协作任务的复杂协同生产关系使得建造流程协同难、建造拖期风险高,现有方法尚未有效解决这类问题。本文将调度决策成本计入协作总成本,建立大型邮轮建造多时序任务计划域协同模型,并在自由市场竞争假设下,提出一种基于多议题协商的大型邮轮建造任务协同指派方法,实现了大型邮轮建造跨企业协同生产的优化,提高了协同效率。经案例验证,该方法更有利于形成较优的大型邮轮跨企业协同建造方案。(5)基于上述研究成果,综合考虑大型邮轮建造智能化发展需求,以集成化、易扩展和面向持续深入智能化计划编制为基本原则,研究利用多Agent的智能性、协同性和自治性处理大型邮轮建造计划编制业务逻辑,设计语义增强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MAS)解决大型邮轮建造跨企业计划信息共享控制和计划编制知识管理问题,构建基于MAS的大型邮轮建造计划编制分布式处理过程模型,并研发大型邮轮建造计划编制原型系统,最终在某船企进行试运行以评估效果。

张家浩[7](2018)在《我国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建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我国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的建构研究;第二部分是基于该体系以全国、天津市和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为案例对体系三个层级的信息采集、信息管理系统和BIM信息模型的建构、以及对相关的分析应用进行实践性研究。本研究是在我国目前工业遗产研究背景下,所进行的探索性研究,目的是为了促进我国国家层面的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机构和体系的建立。第一部分,首先,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充分总结国内外前人的相关研究,并对我国工业遗产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基于这些现实问题,提出建立“我国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的必要性。然后,对该体系进行了建构研究,体系包括“国家层级”、“城市层级”和“遗产本体层级”。现阶段“国家层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统筹全国各部门、机构、地区和学者成果,解读我国工业遗产研究全貌;“城市层级”的目的是为了制定标准化的“普查表”和相应的“普查信息管理系统”,为未来我国工业遗产专项普查做好准备;“遗产本体层级”的目的是为了对工业遗产文物保护单位的全面信息采集与管理标准的建立,以及GIS、BIM技术在保护中的应用进行探索。第二部分,首先,依据“国家层级”对全国目前工业遗产的研究成果进行信息采集,收集了我国1537项工业遗产,为我国未来工业遗产普查提供第一手的基础资料;建立“全国工业遗产信息管理系统”,并对全国工业遗产的行政区、时空、行业、保护、再利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揭示我国工业遗产的整体面貌。然后,基于“城市层级”对天津市域范围工业遗产进行普查,并建立“天津工业遗产普查信息管理系统”,基于GIS技术对天津市工业遗产的基本情况、再利用潜力以及工业遗产廊道的规划进行了研究。再后,基于“遗产本体层级”,对北洋水师大沽船坞进行全面的信息采集,建立了“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信息管理系统”,并基于GIS技术对大沽船坞的历史格局演变、价值评估等进行研究,并进行了保护规划的编制。最后,基于“遗产本体层级”,由于遗产领域BIM技术处于起步阶段,且数据处理复杂;因此笔者先对其工作流程进行研究,然后基于BIM技术对轮机车间、甲坞和设备的信息采集与信息模型建构进行案例研究;并基于Revit软件、Revit SDK和C++语言开发了“建筑遗产修缮管理软件”,将其应用于轮机车间修缮设计的残损信息管理中。

周青骅[8](2018)在《基于MAS的复杂海工装备建造物资追溯管理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工装备产品建造是我国船舶企业的优先发展产业,建造物资管理是海工装备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船舶行业建造物资管理的水平尚不能满足复杂海工装备的建造需求。为满足海工装备项目生产建造的高质量要求,有必要实现建造物资准确追溯;同时,为提高海工装备项目生产建造效率,有必要实现面向采购、仓储、配送环节的建造物资管理决策自主化。本文从解决复杂海工装备项目建造物资可追溯性差、物资管理决策滞后的问题入手,深入研究海工装备产品建造特性和建造物资管理模式,提出面向海工装备项目建造物资追溯管理的编码体系,引入MAS(Multi-Agent System,多代理系统)技术研究建造物资的信息追溯方法,设计基于Agent协商的建造物资采购、仓储-配送各业务环节管理自主决策方法,在此基础上研发构建了面向海工装备项目的建造物资管理系统并在船企示范应用。针对海工装备建造物资追溯管理模式需在常规船舶管理模式基础上进行重构的问题,研究海工装备建造物资的管理需求,进行海工装备建造物资管理的业务建模,得到海工装备建造物资管理的业务和追溯数据流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MAS的海工装备建造物资管理模型。针对海工装备产品项目建造物资缺乏合适追溯编码的问题,结合海工装备建造物资的追溯管理需求,提出建造物资编码信息单元(Material-encoding Information Unit,MIU)概念,将建造物资追溯管理编码信息分类,设计面向追溯的MIU属性-关系二元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面向建造物资追溯的MIU编码规则,构建MIU数据的存储与关联模型,完成海工装备建造物资追溯信息体系的设计构建工作。针对海工装备产品项目建造物资追溯准确度要求高、追溯适用范围较窄、追溯数据量较大等问题,采用建造物资追溯编码体系为基础,建立基于MIU的建造物资追溯数学模型,提出基于MIU的建造物资追溯数据分析机制和建造物资信息映射机制,以及基于多Agent协作的建造物资追溯方法。实例验证对比表明,本文提出的建造物资追溯方法较船企原有方法具有追溯准确度高、适用范围广、数据处理量较强等优势。针对海工装备产品项目建造物资管理决策滞后、管理效率较低的问题,采用多Agent协商技术,研究采购和仓储-配送等不同业务环节的决策问题,分别提出用于建造物资采购管理的多Agent贝叶斯自学习协商决策方法,和用于建造物资仓储-配送管理的多Agent模糊评价协商决策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决策方法验证与效率分析。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各类建造物资管理决策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行、有效。最后,基于上述研究成果,研发海工装备建造物资管理系统(OE-MMS),并在中船集团某企业进行示范应用,评估本文研究在船企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效果。

梁云芳,谢俊元,陈虎,季寒,吴鸿程,闵婕[9](2017)在《智能船舶的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概述智能船舶的由来和演进,综述国内外智能船舶的发展现状及智能船厂的发展现状,总结智能船舶相关配套技术,展望智能船舶的发展趋势。

王冰洁[10](2017)在《三维数据驱动的船舶建造管理流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以来,中国船舶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造船完工量和订单量出现了惊人的增长,中国船舶制造业在全球船舶市场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中国在国际上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重点产业之一。然而,中国虽然是造船大国,却不是造船强国,数字化造船也刚刚处于初级阶段,在船舶建造管理效率上与日韩等国家的先进造船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论文旨在通过对三维数据驱动的数字化造船生产管理流程的构建与优化研究,指导中国船舶制造企业的船舶建造项目生产管理,解决我国数字化造船面临问题,提高船舶建造管理效率,从而实现短周期、低成本、高质量、资源均衡分配的精细化造船。论文以我国某船厂提出的三维数据驱动船舶生产管理理念为背景,以工程分解结构理论为依据,对船舶建造管理过程进行分解,从而进一步构建了三维数据驱动船舶生产管理理念下的数字化造船生产管理流程并对其进行优化。首先,从数字化造船、船舶工程分解结构和船舶生产管理三个方面对我国船舶建造管理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对数字化造船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归纳,总结出我国数字化造船存在的问题。其次,对三维数据驱动船舶生产管理理念进行了详细阐述,说明三维数据驱动船舶生产管理理念一般是通过船舶虚拟仿真建造系统与船舶三维虚拟仿真驱动系统集成平台实现的,并以工程分解结构理论为依据对船舶建造管理过程进行分解和梳理,介绍了三维数据驱动船舶生产管理理念的实现路线和支撑技术,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三维数据驱动船舶生产管理理念下的船舶建造管理流程。最后,以工期、成本、质量和资源为目标,以其相互间的关系为约束条件建立三维数据驱动船舶生产管理理念下的船舶建造管理流程多目标优化模型,根据数字化造船生产管理流程生成的网络图进行算例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根据算例结果从船舶建造设计、生产、信息化、管理技术和组织建设方面给出了一些保障数字化造船管理流程优化实现的建议。

二、基于Intranet的集成信息系统在海军修船厂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Intranet的集成信息系统在海军修船厂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海事大型船舶建设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海事船舶
        2.1.2 海事大型船舶
        2.1.3 海事大型船舶建设
    2.2 理论基础
        2.2.1 海洋强国战略理论
        2.2.2 交通强国建设理论
        2.2.3 服务型政府理论
3 我国海事大型船舶建设需求和可行性分析
    3.1 我国海事大型船舶建设需求分析
        3.1.1 我国沿海和深远海水上安全管理需求
        3.1.2 国际海运重要通道海上交通安全保障需求
        3.1.3 综合分析海事大型船舶建设的数量规模
    3.2 我国海事大型船舶建设可行性分析
        3.2.1 海事大型船舶建设政策支持分析
        3.2.2 海事大型船舶建设技术储备分析
        3.2.3 综合分析海事大型船舶建设的可行性
    3.3 我国海事大型船舶建设实施方案
        3.3.1 海事大型船舶船型选择
        3.3.2 海事大型船舶的性能要求
        3.3.3 海事大型船舶建设项目管理
4 我国海事大型船舶建设现状分析
    4.1 我国海事大型船舶建设的举措及成效
        4.1.1 《国家规划》的实施情况概述
        4.1.2 海事大型船舶建设举措
        4.1.3 海事大型船舶建设取得的成效
    4.2 我国海事大型船舶建设存在的问题
        4.2.1 海事大型船舶建设规划与发展的矛盾
        4.2.2 海事大型船舶建设经费保障问题
        4.2.3 海事大型船舶建设管理问题
    4.3 我国海事大型船舶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建设规划的编制和建设经费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4.3.2 船舶建设管理专业队伍需要加强
        4.3.3 建设单位责任担当能力需要加强
5 国外经验借鉴
    5.1 国外大型执法船舶建设概况
        5.1.1 美国海岸警卫队
        5.1.2 日本海上保安厅
    5.2 国内大型执法船舶建设概况
        5.2.1 中国海警局
        5.2.2 中国海事局
    5.3 经验借鉴
        5.3.1 政策上需要依托国家发展战略支持
        5.3.2 性能上需要提高大型船舶快速性和海上自持力
        5.3.3 技术上需要提高大型船舶信息化水平
6 我国海事大型船舶建设的对策建议
    6.1 强化海事大型船舶建设的规划和保障能力
        6.1.1 科学规划海事大型船舶建设
        6.1.2 落实海事大型船舶建设资金保障渠道
        6.1.3 完善海事大型船舶建设管理
    6.2 激励建设单位积极参与大型船舶建设
        6.2.1 改变建设项目考核机制解除建设单位顾虑
        6.2.2 调动建设单位和参与人员的积极性
        6.2.3 组建海事大型船舶建设管理专业队伍
    6.3 提高海事大型船舶技术水平
        6.3.1 提升海事大型船舶的深远海适应能力
        6.3.2 提高大型巡逻船的快速性和综合保障能力
        6.3.3 建设海事大型船舶综合信息集成与指挥系统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2)军民融合背景下QH船舶科技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论文研究背景
        1.1.2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之处
第2章 QH船舶科技公司发展现状
    2.1 公司概况及参与军民融合情况
        2.1.1 公司概况
        2.1.2 参与军民融合情况
    2.2 公司业务范围及组织结构
        2.2.1 公司业务范围
        2.2.2 公司组织架构
    2.3 公司发展面临的问题和瓶颈
        2.3.1 公司面临的未来发展问题
        2.3.2 影响公司发展的瓶颈因素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QH船舶科技公司战略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法规环境
        3.1.2 宏观经济环境
        3.1.3 科学技术环境
        3.1.4 社会文化环境
    3.2 行业环境分析
        3.2.1 国际市场分析
        3.2.2 国内市场分析
        3.2.3 现有竞争者分析
        3.2.4 潜在竞争者分析
        3.2.5 供求双方的议价能力
        3.2.6 替代品的压力
    3.3 QH船舶科技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3.3.1 人力资源分析
        3.3.2 生产技术能力分析
        3.3.3 营销能力分析
        3.3.4 资金能力分析
        3.3.5 创新能力分析
        3.3.6 管理模式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军民融合背景下QH船舶科技公司发展战略选择
    4.1 军民融合背景下QH船舶科技公司发展的SWOT分析
        4.1.1 QH船舶科技公司S、W、O、T分析
        4.1.2 QH船舶科技公司SWOT组合分析
    4.2 公司发展战略制定的原则及目标
        4.2.1 战略制定的原则
        4.2.2 战略目标
    4.3 公司战略重点
        4.3.1 稳定增长型战略
        4.3.2 多元化战略
        4.3.3 技术服务领先战略
    4.4 公司职能战略
        4.4.1 人力资源战略
        4.4.2 产品战略
        4.4.3 营销战略
        4.4.4 财务战略
        4.4.5 文化战略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军民融合背景下QH船舶科技公司发展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5.1 战略的发动、控制与评估
    5.2 优化与发展战略相匹配的组织机构
    5.3 优化业务流程
    5.4 建立健全技术档案归档制度
    5.5 企业文化建设措施
    5.6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5.7 合理分配使用资金、拓展融资渠道
    5.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4)工业互联网环境下船舶协同制造平台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船舶供应链应用系统的研究现状
        1.2.2 异构数据交换的研究现状
        1.2.3 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支撑技术的研究现状
        1.2.4 船舶工期规划算法的研究现状
        1.2.5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2 船舶协同制造平台方法框架
    2.1 船舶协同制造的应用场景
    2.2 基于船舶协同制造的平台框架
    2.3 本章小结
3 面向船舶供应链协同的信息模型
    3.1 面向船舶协同制造的角色分析
    3.2 船舶协同制造数据模型构建
    3.3 异构数据交换模块
        3.3.1 模块总体设计
        3.3.2 数据交换流程设计
        3.3.3 数据模型设计
    3.4 信息交换模式
        3.4.1 面向供应链协同商务平台的信息交换
        3.4.2 离线数据缓存信息交换
        3.4.3 在线信息交换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微服务的功能模型
    4.1 面向船舶协同制造的微服务功能建模
        4.1.1 生产计划服务
        4.1.2 制造计划服务
        4.1.3 钢材合同明细服务
        4.1.4 钢材生产进程服务
        4.1.5 钢材交货明细服务
        4.1.6 搭载网络可视化服务
    4.2 微服务注册及管理模块
        4.2.1 模块总体设计
        4.2.2 详细功能实现模式设计
        4.2.3 数据存储模型设计
    4.3 本章小结
5 面向供应链协同的船舶制造工期规划算法设计
    5.1 工期规划处理流程
    5.2 船舶制造工期规划算法设计实现
        5.2.1 船舶分段制造过程中的约束分析及数学描述
        5.2.2 面向供应链协同的船舶制造工期规划算法设计
    5.3 实验验证
    5.4 本章小结
6 原型系统的实现与讨论
    6.1 系统应用背景
    6.2 原型系统架构
    6.3 原型系统详细设计
        6.3.1 数据层
        6.3.2 支撑服务层
        6.3.3 应用层
    6.4 原型系统验证及展示
        6.4.1 异构数据交换模块
        6.4.2 微服务注册及管理模块
        6.4.3 船舶制造工期规划
        6.4.4 搭载计划可视化
    6.5 系统对比与讨论
    6.6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中国资源型城市棕地再生空间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从“老工业基地”到“资源型城市”
        1.1.2 棕地:从“修复治理”到“再生利用”
        1.1.3 空间:从“多规合一”到“城市双修”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对象与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步骤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和步骤
第2章 棕地的概念、特征及其空间再生动力机制
    2.1 棕地问题或风险的产生
        2.1.1 内因:工业化为场地注入了“毒性”
        2.1.2 外因:城市化使将场地包围其中
    2.2 棕地的定义
        2.2.1 北美地区的棕地定义
        2.2.2 欧洲地区的棕地定义
        2.2.3 东亚地区的棕地定义
        2.2.4 棕地定义和内涵的扩充
    2.3 棕地的类型
        2.3.1 物质循环背景下的分类系统
        2.3.2 国民经济行业体系背景下的分类体系
        2.3.3 城市用地背景下的分类系统
    2.4 棕地的核心特征
        2.4.1 本体特征
        2.4.2 空间特征
        2.4.3 情感特征
        2.4.4 美学特征
    2.5 棕地再生的空间动力与机制
        2.5.1 棕地再生的“原生”动力机制
        2.5.2 棕地再生的“衍生”动力机制
        2.5.3 棕地再生的“催化剂”
第3章 资源型城市演变特征及其棕地现状调查
    3.1 资源型城市的概念与历史阶段特征
        3.1.1 资源型城市的概念
        3.1.2 资源型城市的界定
        3.1.3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历史成因及其阶段特征
    3.2 资源型城市的类型及其分类体系构建
        3.2.1 按资源类型划分
        3.2.2 按生命周期划分
        3.2.3 按城市规模划分
        3.2.4 按地理环境划分
    3.3 资源型城市棕地空间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3.1 发生机制决定空间格局
        3.3.2 生命周期反映空间态势
        3.3.3 主导产业影响空间形式
        3.3.4 地理环境制约空间协同
    3.4 典型资源型城市“棕地群”空间特征研究
        3.4.1 石油:大庆市
        3.4.2 煤炭:大同市
        3.4.3 煤炭:锡林浩特市
        3.4.4 铜矿:铜陵市
        3.4.5 钢铁:攀枝花市
    3.5 资源型城市“棕地群”空间问题总结
        3.5.1 土地利用问题
        3.5.2 生态安全问题
        3.5.3 资源保护问题
        3.5.4 材料循环问题
        3.5.5 空间阻隔问题
第4章 棕地景观再生的理论与实践浅析
    4.1 棕地景观再生理论及其发展脉络
        4.1.1 探索阶段:1965-1985
        4.1.2 发展阶段:1985-2005
        4.1.3 成熟阶段:2005-2015
        4.1.4 演化阶段:2015至今
    4.2 棕地再生的学科体系构建
        4.2.1 艺术学
        4.2.2 生态学
        4.2.3 建筑学
        4.2.4 环境工程学
        4.2.5 城乡规划学
        4.2.6 风景园林学
    4.3 棕地再生实践项目的区位特征分析
        4.3.1 城市环境类
        4.3.2 郊区环境类
        4.3.3 自然环境类
    4.4 棕地再生实践项目的尺度特征分析
        4.4.1 建筑尺度:帕赛伊克纪念碑
        4.4.2 场地尺度:西雅图煤气厂公园
        4.4.3 社区尺度: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4.4.4 城市尺度:底特律未来城市
        4.4.5 区域尺度: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
    4.5 棕地再生实践项目的功能特征分析
        4.5.1 生态类功能
        4.5.2 文化类功能
        4.5.3 教育类功能
        4.5.4 休闲类功能
        4.5.5 体育类功能
        4.5.6 集散类功能
        4.5.7 生产类功能
第5章 棕地再生的空间策略体系构建
    5.1 棕地再生的空间层次及其再生影响因素
        5.1.1 棕地再生的“空间策略”与“非空间策略”
        5.1.2 棕地再生的“空间策略”及其层次
    5.2 宏观策略:“系统”
        5.2.1 “灰色系统”规划
        5.2.2 “棕色系统”规划
        5.2.3 “绿色系统”规划
        5.2.4 “橙色系统”规划——工业遗产
        5.2.5 “青色系统”规划——工业自然
    5.3 中观策略:“模式”
        5.3.1 模式或原型的产生
        5.3.2 工业闲置地的模式转化
        5.3.3 矿业废弃地的模式转化
        5.3.4 垃圾填埋场的模式转化
        5.3.5 基础设施废弃地的原型转化
        5.3.6 原型的空间谱系特征
    5.4 微观策略:“母题”
        5.4.1 地形主导类母题
        5.4.2 水体主导类母题
        5.4.3 植被主导类母题
        5.4.4 建筑物主导类母题
        5.4.5 材料主导类母题
        5.4.6 流线主导类母题
        5.4.7 设备主导类母题
    5.5 空间策略体系的整合
        5.5.1 空间策略体系的融合——系统耦合
        5.5.2 空间策略体系的操作——空间拓扑
        5.5.3 空间策略体系的构建——“开放空间系统”规划与设计
第6章 系统综合体:瑞昌市“棕地群”景观规划设计
    6.1 瑞昌市城市发展概况及上位规划背景
        6.1.1 瑞昌市的基本区位条件分析
        6.1.2 瑞昌市工业历史沿革分析
        6.1.3 瑞昌市上位规划及相关政策
    6.2 瑞昌市工业遗产和棕地现状调查与分析
        6.2.1 古铜矿遗址
        6.2.2 老工业基地
        6.2.3 矿产资源地
        6.2.4 码头工业镇
    6.3 造船厂与码头废弃地景观再生案例研究
        6.3.1 广州市中山岐江公园
        6.3.2 新奥尔良市新月公园
        6.3.3 旧金山市山岬公园
        6.3.4 韩国统营市造船厂更新设计
    6.4 宏观策略:全域旅游工业体验区规划
        6.4.1 瑞昌市主要旅游资源单体评价
        6.4.2 瑞昌市工业文化体验区的规划与模式选择
        6.4.3 瑞昌市工业文化旅游廊道规划
    6.5 中观策略:江州造船厂景观规划设计
        6.5.1 场地历史脉络分析
        6.5.2 场地现状条件分析
        6.5.3 场地平面规划与设计
    6.6 微观策略:造船厂空间详细设计
        6.6.1 舾装码头设计
        6.6.2 车间仓库设计
        6.6.3 钢板堆场设计
        6.6.4 露天船台设计
        6.6.5 车间庭园设计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展望:走向多学科交叉的棕地再生途径
        7.2.1 系统性
        7.2.2 过程性
        7.2.3 复杂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欧洲城棕地市振兴相关项目或组织
附录 B 中国城市用地分类相关标准下的潜在棕地类型
附录 C 景观规划设计最终专题图纸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6)大型邮轮建造计划编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大型邮轮建造计划编制
        1.2.2 跨企业协同计划编制
        1.2.3 智能化计划编制趋势
        1.2.4 任务快速分解
        1.2.5 活动时间预测
        1.2.6 亟待突破的问题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大型邮轮建造计划编制体系研究
    2.1 概述
    2.2 计划编制基础知识
        2.2.1 编制原则
        2.2.2 编制流程
        2.2.3 编制活动原理及分类
    2.3 大型邮轮建造过程与计划编制特征
        2.3.1 大型邮轮建造过程及主要特征
        2.3.2 大型邮轮建造计划编制特征
    2.4 大型邮轮建造计划编制体系框架
        2.4.1 大型邮轮建造层级多域计划编制理念
        2.4.2 大型邮轮建造层级多域计划编制流程
    2.5 面向跨企业协同的层级多域计划模型
        2.5.1 大型邮轮建造层级多域计划模型
        2.5.2 面向跨企业协同的模型深化
        2.5.3 层级多域计划模型机理
        2.5.4 网络计划的映射生成机制
    2.6 大型邮轮建造计划分阶段编制策略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领域启发式规划的任务快速分解研究
    3.1 概述
    3.2 船舶建造领域任务分解约束来源
        3.2.1 任务分解的主要影响因素
        3.2.2 任务分解的基本原则
        3.2.3 任务分解要素的选用
    3.3 启发式大型邮轮建造多约束任务快速分解思路
        3.3.1 启发式规划基础
        3.3.2 总体思路与分析
    3.4 启发式大型邮轮建造多约束任务快速分解建模
        3.4.1 基于大型邮轮建造WBS的任务分解案例表达
        3.4.2 基于案例与约束的启发式任务快速分解模型
    3.5 大型邮轮建造领域启发式任务分解策略与机制
        3.5.1 基于任务分解影响因素的案例检索特征
        3.5.2 案例相似度的测算
        3.5.3 项目族分解要素路径
        3.5.4 任务分解质量评估
        3.5.5 最大分解聚合分支
    3.6 基于领域启发式规划的大型邮轮建造任务分解流程
    3.7 案例验证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分段建造任务时间预测研究
    4.1 概述
    4.2 大型邮轮分段建造活动时间预测问题
    4.3 基于神经网络的大型邮轮分段建造时间预测方法
        4.3.1 数据准备
        4.3.2 基于K-Means的船体分段复杂度划分
        4.3.3 有效时间配置评估与转换
        4.3.4 时间预测模型训练
    4.4 实例验证与分析
        4.4.1 准确性的量化判定指标
        4.4.2 本文方法的运行结果
        4.4.3 算法参数的影响分析
        4.4.4 不同方法的对比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多议题协商的复杂计划域协同研究
    5.1 概述
    5.2 大型邮轮建造跨企业协作特征
    5.3 大型邮轮多时序协作任务计划域协同模型
    5.4 面向大型邮轮计划域协同的多议题协商方法
        5.4.1 协商模型、框架及流程
        5.4.2 多议题协商建议的表达
        5.4.3 复杂多议题协商建议的处理
        5.4.4 协商效用函数
        5.4.5 协商响应决策函数
        5.4.6 基于时间依赖的混合让步策略
    5.5 案例验证
        5.5.1 本文方法的结果分析
        5.5.2 不同方法的结果对比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大型邮轮建造计划编制原型系统研发
    6.1 概述
    6.2 大型邮轮建造计划编制系统需求
    6.3 基于MAS的大型邮轮建造计划编制建模
        6.3.1 MAS结构设计
        6.3.2 大型邮轮建造计划编制过程建模
    6.4 大型邮轮建造计划编制原型系统实现与验证
        6.4.1 系统架构
        6.4.2 系统实现
        6.4.3 系统验证
    6.5 原型系统应用评估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
    附录A 基于领域启发式规划的任务快速分解方法关键源代码

(7)我国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国工业遗产的整体情况仍未可知
        1.1.2 城市化高速发展与工业遗产保护的矛盾
        1.1.3 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研究的缺失
    1.2 研究对象
        1.2.1 中国工业遗产
        1.2.2 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
    1.3 国内外既往研究综述
        1.3.1 国外综述
        1.3.2 国内综述
        1.3.3 既往研究的经验与问题
    1.4 研究问题及解决途径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6 研究方法及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1.7 研究创新及未尽事宜
        1.7.1 研究创新之处
        1.7.2 研究未尽事宜
第二章 我国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建构研究
    2.1 体系结构总述
        2.1.1 体系建立依据
        2.1.2 体系的总体结构
        2.1.3 体系应用技术介绍
        2.1.4 对我国未来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工作实施的讨论
    2.2 国家层级标准研究
        2.2.1 信息采集标准
        2.2.2 信息管理系统标准
    2.3 城市层级标准研究
        2.3.1 信息采集标准
        2.3.2 信息管理系统标准
    2.4 遗产本体层级标准研究
        2.4.1 信息采集标准
        2.4.2 信息管理系统标准
        2.4.3 信息模型标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家层级信息管理系统建构及应用研究--全国工业遗产为例
    3.1 全国工业遗产信息采集的实施
        3.1.1 信息采集标准
        3.1.2 信息采集的实施及成果
    3.2 “全国工业遗产信息管理系统”建构研究
        3.2.1 全国工业遗产GIS数据库建构
        3.2.2 全国工业遗产信息管理系统建构研究
    3.3 基于GIS的我国工业遗产现状分析研究
        3.3.1 全国工业遗产总体情况分析研究
        3.3.2 我国行政区层面的工业遗产分布研究
        3.3.3 基于我国工业发展史的时空分布研究
        3.3.4 基于行业类型的空间分布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层级信息管理系统建构及应用研究--天津工业遗产普查为例
    4.1 天津市工业遗产普查的实施
    4.2 天津工业遗产普查信息管理系统建构研究
        4.2.1 天津工业遗产普查GIS数据库建构
        4.2.2 天津工业遗产普查文件数据库建构
        4.2.3 天津工业遗产普查信息管理系统建构
    4.3 基于GIS的天津工业遗产分析及廊道规划研究
        4.3.1 天津工业遗产总体分析研究
        4.3.2 天津工业遗产廊道规划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遗产本体层级信息管理系统建构及应用研究--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为例
    5.1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信息采集的实施
        5.1.1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简介
        5.1.2 信息采集的实施
    5.2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产本体信息管理系统建构研究
        5.2.1 GIS数据库框架建构
        5.2.2 文件数据库的建构
        5.2.3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产本体信息管理系统的建构
    5.3 GIS在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保护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5.3.1 基于时态GIS的大沽船坞历史沿革探究
        5.3.2 基于GIS技术的价值评估研究
        5.3.3 GIS技术指导下的保护规划编制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遗产本体层级BIM信息模型建构及应用研究--轮机车间、甲坞及设备为例
    6.1 工业遗产领域BIM技术工作流程研究
    6.2 轮机车间、甲坞及设备的信息采集与处理
    6.3 BIM信息模型建构研究
        6.3.1 轮机车间BIM信息模型的建构研究
        6.3.2 甲坞BIM信息模型的建构研究
        6.3.3 BIM在工业设备遗产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6.4 建筑遗产修缮信息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6.4.1 Revit自带功能在工业遗产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与弊端
        6.4.2 建筑遗产修缮信息管理软件的开发
        6.4.3 轮机车间残损信息管理研究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总结与未来展望
    7.1 本研究内容总结
    7.2 本研究未来发展方向展望
参考文献
本人学术成果
鸣谢
附录A 中国工业遗产名录(笔者编制,截至2018年6月1 日)
附录B 国内外工业(文化)遗产普查表汇编
    附录B-1《世界遗产名录》遗产申报材料
    附录B-2 英国IRIS调查表
    附录B-3 美国HABS调查表
    附录B-4 美国HAER调查表
    附录B-5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
    附录B-6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消失文物登记表
    附录B-7 北京工业遗产普查表
    附录B-8 上海工业遗产普查表
    附录B-9 天津工业遗产普查表
    附录B-10 济南工业遗产普查表
    附录B-11 南京工业遗产普查表
附录C 中国工业遗产普查表(笔者编制)
    附录C-1《中国工业遗产普查表(2018 年试行版)》
    附录C-2 普查表填写规范
        (1)封面
        (2)基本信息
        (3)生产工业流程
        (4)重要建构筑物遗产
        (5)重要设备遗产
        (6)测绘图
        (7)照片
        (8)参考文献和其他信息
    附录C-3 中国工业遗产编号索引
    附录C-4 《中国工业遗产行业名称及代码表(2018 版)》
附录D 工业遗产本体层级信息采集表(笔者编制)
    附录D-1 《工业遗产历史环境调查表》
    附录D-2 《工业建构筑物残损信息调查表》
    附录D-3 《工业遗产设备信息调查表》
    附录D-4 《三维激光扫描站位记录表》
    附录D-5 《工业遗产本体层级文献资料登记表》
    附录D-6 《生产工艺流程登记表》
附录E 工业遗产相关行业类型列表翻译及整理
    附录E-1 英国IRIS工业遗产普查表附录I工业行业类型
    附录E-2 1936 年中华民国《实业部月刊》工业分类[105]
    附录E-3 1982 年版《中国统计年鉴》中工业分类
    附录E-4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3-1984》
附录F 各层级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框架标准(笔者编制)
    附录F-1 国家层级GIS数据库框架
    附录F-2 城市层级GIS数据库框架
    附录F-3 遗产本体层级GIS数据库框架
    附录F-4 遗产本体层级文件数据库框架
附录G 工业遗产BIM信息模型标准化族库(笔者编制)
附录H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保护规划成果展示(笔者参与)
附录J 轮机车间主要残存信息汇总(笔者编制)

(8)基于MAS的复杂海工装备建造物资追溯管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现状及分析
        1.3.1 海工装备项目建造物资追溯
        1.3.2 海工装备项目建造物资管理
        1.3.3 分布式系统及MAS应用
    1.4 本文研究内容
    1.5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海工装备建造物资管理模式及其MAS模型研究
    2.1 引言
    2.2 海工装备建造物资管理概述
        2.2.1 海工装备建造物资管理特性
        2.2.2 海工装备建造物资管理对象
        2.2.3 海工装备建造物资追溯
    2.3 基于UML的海工装备建造物资管理业务模型研究
        2.3.1 海工装备建造物资管理角色分析
        2.3.2 海工装备建造物资管理业务环节
        2.3.3 海工装备建造物资管理业务流及追溯数据流
    2.4 基于MAS的海工装备建造物资管理系统模型研究
        2.4.1 Agent组件结构及通讯
        2.4.2 MAS任务协作模型
        2.4.3 建造物资管理的MAS总体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海工装备建造物资追溯编码研究
    3.1 引言
    3.2 船舶企业建造物资追溯编码应用概述
    3.3 面向追溯的建造物资编码信息单元(MIU)设计
        3.3.1 建造物资属性MIU
        3.3.2 建造物资关系MIU
    3.4 面向追溯的建造物资数据模型研究
        3.4.1 MIU数据存储模型
        3.4.2 MIU数据关联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MIU的海工装备建造物资追溯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建造物资追溯数学模型
    4.3 建造物资追溯方法
        4.3.1 基于MIU的建造物资追溯数据分析机制
        4.3.2 基于MIU的建造物资追溯信息映射机制
        4.3.3 基于MAS的建造物资追溯方法
    4.4 建造物资追溯实例验证
        4.4.1 建造物资追溯及映射实例
        4.4.2 建造物资追溯数据分析实例
        4.4.3 建造物资追溯方法比较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多Agent协商的海工装备建造物资管理决策研究
    5.1 引言
    5.2 基于多Agent贝叶斯自学习协商的采购管理决策
        5.2.1 建造物资采购管理决策模型
        5.2.2 建造物资采购管理决策方法
        5.2.3 实例分析
    5.3 基于多Agent模糊评价协商的仓储-配送管理决策
        5.3.1 建造物资仓储-配送管理决策模型
        5.3.2 建造物资仓储-配送管理决策方法
        5.3.3 实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面向追溯的海工装备建造物资管理原型系统验证
    6.1 引言
    6.2 船企需求背景
    6.3 系统架构及环境配置
        6.3.1 基于物联网的系统架构
        6.3.2 系统开发环境参数
    6.4 系统实现
        6.4.1 Agent实现
        6.4.2 建造物资追溯MAS实现
        6.4.3 建造物资采购管理MAS实现
        6.4.4 建造物资仓储-配送管理MAS实现
    6.5 系统应用评估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三维数据驱动的船舶建造管理流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1.2.1 数字化造船研究现状
        1.2.2 船舶工程分解结构研究现状
        1.2.3 船舶生产管理研究现状
        1.2.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论文写作思路、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写作思路和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三维数据驱动船舶生产管理理念及其理论分析
    2.1 数字化造船
        2.1.1 数字化造船概念
        2.1.2 数字化造船特征
        2.1.3 我国数字化造船存在的问题
    2.2 三维数据驱动船舶生产管理理念
        2.2.1 三维驱动管理理念描述
        2.2.2 三维驱动管理理念内涵
        2.2.3 三维驱动管理理念特征
    2.3 三维驱动管理理念的一般实现
        2.3.1 船舶虚拟仿真建造系统
        2.3.2 船舶三维虚拟仿真驱动系统集成平台
    2.4 三维驱动管理理念提出的意义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三维数据驱动船舶生产管理理念的船舶建造管理流程
    3.1 现代造船模式
        3.1.1 现代造船模式概念
        3.1.2 现代造船模式生产设计原则
        3.1.3 现代造船模式下的船舶建造工艺
    3.2 工程分解结构
        3.2.1 WBS概念
        3.2.2 WBS创建
    3.3 船舶建造管理工程分解结构
        3.3.1 船舶建造设计管理分解结构
        3.3.2 船舶建造生产计划管理分解结构
        3.3.3 船舶建造物料采购管理分解结构
        3.3.4 船舶建造物资集配管理分解结构
        3.3.5 船舶生产建造管理分解结构
        3.3.6 船舶建造整体管理结构
    3.4 基于三维驱动管理理念的船舶建造管理
        3.4.1 基于三维驱动管理理念的船舶建造管理路线
        3.4.2 基于三维驱动管理理念的船舶产品设计
        3.4.3 3D数字样船DMU审核
        3.4.4 装配工艺规划仿真
        3.4.5 人机工程仿真
        3.4.6 生产节拍仿真优化
        3.4.7 生产计划执行与管理
        3.4.8 三维驱动管理理念下的船舶建造管理流程梳理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三维数据驱动船舶生产管理理念下的船舶建造管理流程优化
    4.1 多目标优化理论
        4.1.1 多目标优化概念
        4.1.2 多目标优化的解
    4.2 船舶建造管理目标--工期、成本、质量和资源
        4.2.1 船舶建造工期
        4.2.2 船舶建造成本
        4.2.3 船舶建造质量
        4.2.4 船舶建造资源
    4.3 三维驱动管理理念下的船舶建造管理流程多目标优化模型
        4.3.1 船舶建造管理流程优化工期-成本模型
        4.3.2 船舶建造管理流程优化工期-质量模型
        4.3.3 船舶建造管理流程优化工期-资源模型
        4.3.4 船舶建造管理流程优化多目标优化组合模型
    4.4 三维驱动管理理念下的船舶建造管理流程优化算例分析
        4.4.1 船舶建造管理流程网络图构建及参数设置
        4.4.2 算例多目标优化模型建立
        4.4.3 算例模型求解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三维数据驱动船舶建造管理流程优化的保障措施
    5.1 三维数据驱动船舶建造管理流程优化的设计和生产技术保障
        5.1.1 船舶设计技术保障
        5.1.2 船舶生产技术保障
    5.2 三维数据驱动船舶建造管理流程优化的信息化保障
    5.3 三维数据驱动船舶建造管理流程优化的管理技术保障
    5.4 三维数据驱动船舶建造管理流程优化的组织保障
        5.4.1 企业组织保障
        5.4.2 人员素质保障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基于Intranet的集成信息系统在海军修船厂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海事大型船舶建设管理策略研究[D]. 邓小明.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8)
  • [2]军民融合背景下QH船舶科技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崔岩.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3]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4]工业互联网环境下船舶协同制造平台研究与实现[D]. 王念.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5]中国资源型城市棕地再生空间策略研究[D]. 卓百会. 清华大学, 2019
  • [6]大型邮轮建造计划编制方法研究[D]. 孙苗苗.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1)
  • [7]我国工业遗产信息采集与管理体系建构研究[D]. 张家浩. 天津大学, 2018(06)
  • [8]基于MAS的复杂海工装备建造物资追溯管理方法研究[D]. 周青骅.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8(01)
  • [9]智能船舶的发展研究[A]. 梁云芳,谢俊元,陈虎,季寒,吴鸿程,闵婕. 纪念《船舶力学》创刊二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7
  • [10]三维数据驱动的船舶建造管理流程研究[D]. 王冰洁.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7(06)

标签:;  ;  ;  ;  ;  

基于Intranet的综合信息系统在海军造船厂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