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档案精华:河北卷》首映式举行

《中国档案精华:河北卷》首映式举行

一、《中国档案精粹·河北卷》首发式举行(论文文献综述)

宋洪亮[1](2021)在《苑书义教授评《中国档案精粹·河北卷》》文中指出1999年12月21日上午,《中国档案精粹·河北卷》首发式在石家庄市河北会堂举行,省有关方面人员与会,电视台、报纸、杂志多种媒体予以报道。苑书义教授代表专家学者发言,予该书以高度评价,令人难忘。苑教授是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着名的中国近代史专家,科研、教学成绩卓着,在学术界和社会上颇具声望,曾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河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等多项社会职务。

宋洪亮[2](2019)在《档案工作散记》文中指出河北省档案馆建馆60年,我在期间工作30年,尽职尽责,继往开来,圈点业绩,分享片段。上世纪八十年代,开放历史档案,档案馆研究整理编辑出版档案材料工作进入新阶段。我参加和主持15部书籍资料编研,有省馆独立完成的,有与相关单位合作的;有接续前人的,有新立题目的;有内部资料使用的,有公开出版发行的;有丛书,有画册,主动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省馆第一部自编出版书籍《地道战档案史料选编》。驰名中外的地道战,是冀中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创举。编研科3名工作人员分工合作,利用馆

孙玉芳[3](2019)在《作家的“民间” ——冯骥才民间文化遗产思想研究》文中提出

吕新民[4](2018)在《在希望的田野上收获梦想(下)——转折发展初期的河北档案工作述略》文中研究说明五、创造性地进行"微机辅助档案管理"的探索并不断深化和完善,档案事业走上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代化管理轨道,标志着河北档案管理历史性地实现"传统手工管理模式"向"现代微机网络管理模式"的转变。档案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素质的提升,档案管理的法制化和各项基础业务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为实现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基础和条件。而为经济

包耘赫[5](2018)在《《交响》办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学报作为一所高校的学术窗口,忠实地记录和反映了各高校在学术上的成就与积累。《交响》作为西安音乐学院的学报,以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为己任,在几十年的办刊过程中大量地追踪与发表了相关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并由此形成了自己的办刊风格。根据不同时期主编的变化,其办刊方针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到“放眼世界”,《交响》一直都在与时俱进。目前国内关于西安音乐学院学报《交响》的研究并不多,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交响》的历史渊源、引文分析和音乐美学等方面,本文从音乐编辑学角度出发对《交响》142期实体刊物进行的整体性研究,因此本论题具有写作空间和价值。从1982年创刊传承至今,在《交响》三十余年的办刊历程中,逐渐沉淀出以深入挖掘、传承陕西地方和西北区域音乐文化传统为立足点,积极追踪音乐学术热点,热情关注音乐教育和实践成果,努力培养学术新人的办刊特点,在不同的办刊时期都编发有享誉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无论对内对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音乐学术界认同度较高的理论期刊。各个时期历任主编都在工作中强调“学报是学校学术窗口”的作用,从研究栏目的设计,到学术活动的跟踪,从教师成果的及时发布,到学生习作的精心修改和编发,无不看重本校这片学术园地的生态维护和果实凝结。为此,在几十年来西安音乐学院学科专业建设中形成的标志性成果中,诸如西安鼓乐研究、长安乐派研究、秦派民乐研究、陕西作曲家创作群体研究、陕北音乐文化研究、陕西地方戏曲研究等不同领域,都浸透有学报《交响》的影子,甚至有些理论概念、观念的沉淀、形成与发扬都离不开《交响》的助推作用。同时《交响》也为学校的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的学术生态网,学校师生可以通过学报了解并学习到一些音乐资讯和理论知识,可以从学报中找到补充自身认识与研究的切入点,学报为他们提供了文献资料,学报给很多人的创作、研究开启了思路,《交响》真正成为了多向交流、全方位覆盖的思想与理论碰撞平台。

赵龙[6](2007)在《论新时期民俗学的发展阶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俗学史是民俗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重视对民俗学史的研究,特别是新时期民俗学史的研究。我国新时期民俗学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大约7年的时间。1978年到1985年为民俗学恢复和起步阶段。这个时期,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各地开展了地名志、地方志的撰写与田野调查,民俗学基本理论着作的问世,都为社团组织的发展与基层民俗学队伍形成,为新时期民俗学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986年到1993年为民俗学稳步发展阶段。“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地方经济发展模式为民俗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民俗旅游与民俗学的应用性研究,包括民俗学研究的当下意义、民俗经济价值、民俗旅游开发与民俗文化保护、民间文化艺术的商品化等问题,得到了学科理论上的重视。1994年到2000年为民俗学蓬勃发展高潮阶段。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和传统文化弘扬为民俗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其他相关学科也大量介入民俗研究领域,国际合作研究的项目、活动频繁,为新时期民俗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队伍、新的视野和新的研究方法。这个时期,民俗学基本理论体系建立和不断丰富、学科地位的确立和学位点的大面积设置、民俗研究成果累累。民俗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得到了广泛的讨论。2001年到2006年为民俗学发展成熟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给民俗学研究提供了优良的发展环境与发展机遇,整合了研究力量,研究课题大大增加,民俗学专业的学科体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中青年队伍成为主力军为民俗学专业人才培养改变了民俗学研究队伍的基本结构,民俗学理论研究得到大的突破,民俗学学科建设日臻完善,民俗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步入了正规、规范的发展轨道。另一方面,民俗应用、民俗知识普及等工作也进展顺利,通俗民俗学出版物成为热点、民俗学进大中小学课堂。总之,新时期民俗学发展是与时代的需求、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的推动、学科建设的努力、其他相关学科的参与等分不开的,研究其发展阶段的基本规律,不但得到一些学科建设的启迪,更能够弄清中国民俗学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建设任务、建设要求。我们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民俗学,推动中国民俗学走向世界。

二、《中国档案精粹·河北卷》首发式举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档案精粹·河北卷》首发式举行(论文提纲范文)

(4)在希望的田野上收获梦想(下)——转折发展初期的河北档案工作述略(论文提纲范文)

五、创造性地进行“微机辅助档案管理”的探索并不断深化和完善, 档案事业走上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代化管理轨道, 标志着河北档案管理历史性地实现“传统手工管理模式”向“现代微机网络管理模式”的转变。
六、率先在全国“接收土地流转档案”入馆, 示范经验获肯定, 接收“破产改制企业档案”“非典档案”等, 彰显为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的主题;丰富馆藏, 优化馆藏结构, 拓展利用档案的种类和范畴, 使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对提高档案利用服务的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
七、一批符合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的档案馆先后竣工并投入使用, 档案保管条件改善, 档案馆库面积、存储能力达到新高度。
八、档案文化产品开发实现由内部资料、馆藏本到公开出版发行、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编”“研”并重的重要转变, 数量和质量提高。
九、档案科研创新拓进, 学术交流活跃。

(5)《交响》办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20世纪80年代的国内音乐期刊
    第一节 音乐期刊发展的基本状况
        一、普通期刊
        二、核心期刊
    第二节 音乐院校学报的发展状况
第二章 《交响》的办刊缘起
    第一节 《延安歌声》时期
        一、《延安歌声》办刊前身及缘由
        二、《延安歌声》的编辑特点分析
    第二节 《交响》时期
        一、更名与复刊
        二、《交响》办刊三十余年的历史分期
第三章 《交响》的编辑实践与特色
    第一节 《交响》的编辑实践分析
        一、编辑主体的历史更替
        二、不同时期作者群的形成与发展
        三、专题栏目的内容设置
    第二节 《交响》的编辑特色分析
        一、办刊方针的变化与调整
        二、栏目设计和内容选择变化
        三、读者定位及其拓展
        四、外部装帧设计的进步
第四章 《交响》重要栏目的代表性文论评析
    第一节 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栏目
        一、西安鼓乐
        二、敦煌乐谱研究
        三、西北区域音乐及其秦派民乐研究
    第二节 音乐史研究栏目
        一、中国音乐史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二、西方音乐史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第三节 大学生研究生学术园地
        一、研究选题的多样性分析
        二、研究内容的关联性分析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1982 年--2016 年《交响》目录汇总
致谢

(6)论新时期民俗学的发展阶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二、论文的主要观点和大体结构
    三、论文的不足
第一章 研究文献综述
    一、中国民俗学史的分歧及其文献综述
        1、中国民俗学史的大致分期
        2、中国民俗学史的研究成果
    二、新时期民俗学史的阶段划分及其文献综述
第二章 新时期民俗学的起始阶段
    一、阶段划定与标志性的成果
        1、中国民俗学会成立
        2、民间文学得到充分发展
        3、地名志、地方志工程的助动
        4、民俗学理论研究成果显着
        5、学科建设开始起步
        6、"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程开始启动
    二、新时期民俗学复兴的背景
        1、政治背景
        2、文化背景和学术背景
        3、民众生活背景
    三、本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
        1、人才问题
        2、学科范畴及其学科定位问题
第三章 新时期中国民俗学稳步发展阶段
    一、文化热推动民俗学研究稳步发展
        1、政治理论学术界的文化热
        2、大众文化需求、文化消费
    二、对于应用民俗学理论的探讨
        1、"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将民俗文化深入到经济领域
        2、应用民俗学理论研究得到重视
        3、民俗资源开发促进民俗旅游发展
    三、民俗学会充分发挥了组织、领导作用
        1、中国民俗学会活动体现了学会的宗旨,实现了学会的职责
        2、各地民俗学会纷纷成立,推动了当地的民俗研究
    四、民俗学研究成果大量涌现
        1、民俗研究资料搜集整理成果卓着
        2、民俗学翻译的着作增加
        3、民俗史、民俗文献研究成果增加
        4、专题民俗研究成果显着
        5、注重民俗学方法论的研究
    五、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长足发展
        1、人才困乏问题在这个阶段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2、高校民俗学理论研究走向深入
        3、教材初步形成系列体系
    六、学科发展的隐患
        1、专业从业人员满足不了需求
        2、应用学科刚刚起步,十分薄弱
第四章 新时期中国民俗学蓬勃发展阶段
    一、重要的组织建设、活动活跃
        1、专门研究机构竞相成立
        2、拓宽了民俗研究视野
        3、研究成果展示、交流平台越来越多
        4、国外内合作项目增多
        5、民俗学史研究有新的发展
    二、学科建设成就斐然
        1、学科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
        2、学科框架基本形成
        3、解决了学科身份问题
        4、重视民俗学方法问题的研究
    三、各地学会的作用更加突出
        1、各地民俗学会组织的成果突出
        2、地方民俗学会发展个案
    四、民俗志的出版和研究进展顺利
        1、撰写和出版了多部民俗志,起到了示范引路作用
        2、三套集成成果成批出版
        3、民俗志进入学科体系
    五、民俗学建设人才辈出
        1、老一辈民俗学家的导航
        2、中青年学者的成熟
    六、热潮下的冷思考
        1、首先是方法上的制约
        2、其次是建设方向问题
        3、再次是理论研究深度问题
        4、此外是学科归属的尴尬
第五章 新时期中国民俗学发展成熟阶段
    一、新的发展条件成熟
        1、对于民俗学现阶段危机的清醒认识
        2、更为艰巨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
        3、新的发展机遇
    二、抢救工程初步开展
        1、设计、指导
        2、初步成果
    三、民俗志书走向成熟
        1、新一轮民俗志的新突破
        2、成熟的理论思考
    四、学术成果更加成熟
        1、体现新任务新要求、服务社会的研究成果多
        2、基本理论研究成果丰厚
    五、学科建设全方位进行
        1、学科定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审视
        2、学科建设和学科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
        3、应用学科研究继续得到关注和加强
        4、教材建设成就显着
    六、研究队伍建设成就巨大
        1、培养专业人才的基地扩大增容
        2、硕士生、博士生成为生力军
        3、"民间文化青年论坛"推动理论研究水平
        4、研究传统、风格与研究格局逐步形成
        5、六次大会是人才队伍的总检阅
    七、存在的问题
        1、成果原创性不足
        2、研究人才知识的淡薄
        3、教材建设还需要上层次
结论 新时期中国民俗学发展规律与启迪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中国档案精粹·河北卷》首发式举行(论文参考文献)

  • [1]苑书义教授评《中国档案精粹·河北卷》[J]. 宋洪亮. 档案天地, 2021(03)
  • [2]档案工作散记[J]. 宋洪亮. 档案天地, 2019(05)
  • [3]作家的“民间” ——冯骥才民间文化遗产思想研究[D]. 孙玉芳. 天津大学, 2019
  • [4]在希望的田野上收获梦想(下)——转折发展初期的河北档案工作述略[J]. 吕新民. 档案天地, 2018(12)
  • [5]《交响》办刊研究[D]. 包耘赫. 西安音乐学院, 2018(11)
  • [6]论新时期民俗学的发展阶段[D]. 赵龙. 山东大学, 2007(03)

标签:;  ;  ;  ;  

《中国档案精华:河北卷》首映式举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