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布屯化铜矿物探成矿预测

内蒙古布屯化铜矿物探成矿预测

一、内蒙古布敦花铜矿区运用物探资料成矿预测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鹏,罗玉钦,田有,刘洋,鹿琪,陈常乐,刘财[1](2021)在《深部地质资源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研究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发展,人类经济社会对资源与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国在采资源正在枯竭,供需矛盾不断加大,对外依存度较高.国家对陆地盲区、深地和深海的资源勘探极为重视,同时未来勘探对象更为隐蔽、地质条件更为复杂,勘探与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地球物理方法作为勘查技术中最有效准确的预测方法之一,为满足勘探任务的需求,近年来地球物理勘探在研究新技术、新方法、仪器研发和数据处理解释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详细阐述我国的金属矿、煤矿、油气以及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现状,归纳了相应领域的地球物理技术新进展,对深地资源的勘探开发进行了展望,为资源与能源开发提供参考.

许辉[2](2020)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扎拉格阿木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文中研究指明扎拉格阿木铜多金属矿床位于锡林浩特市南部,行政区划隶属锡林浩特市贝力克牧场管辖,是在1:5万化探异常的基础上,通过矿产勘查1:1万地质测量、物探、化探异常查证工作发现的。研究区地层系统属前中生界属华北地层大区、内蒙古草原地层区(V3)锡林浩特—磐石地层分区(V32),中新生界地层系统属滨太平洋地层区博克图-二连浩特地层小区。本次工作主要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研究区内的含矿岩系的展布特征,含矿岩系为二叠系哲斯组下岩性段,研究区内主要矿化特征以褐铁矿化、黄钾铁矾化、硅化、高岭土化、碳酸岩化、孔雀石化为主,深部以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硅化、绿泥石化普遍发育。(2)研究区主矿体规模较大,矿体形态呈脉状、似层状,矿体厚度较稳定,矿石品位含量稳定,依据本区矿床特征,确定其勘查类型为第Ⅱ类型。(3)初步认为矿床成因为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型矿床。(4)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属第二类中等型,研究区开采技术条件类型为中等复杂类型矿床,即二类Ⅱ型。

马雪俐[3](2020)在《大兴安岭南段东坡铜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研究》文中认为大兴安岭南段泛指贺根山-黑河断裂以南和华北克拉通北缘断裂以北的古生代增生造山带区域,依据地形地貌特征可划分为西坡、主峰和东坡三个北东向区带。其中,位于其东坡的天山-突泉成矿带发育以铜为主的多金属矿床,典型代表包括神山铁铜矿床、闹牛山铜矿床、莲花山铜银矿床、阿贵铜矿床及布敦化铜矿床等。根据矿床地质、矿化特征及成因可将大兴安岭南段东坡铜多金属矿床划分为矽卡岩型(神山铁铜矿床)、斑岩型(闹牛山和布敦化铜矿床)及热液脉型(莲花山铜银矿床和阿贵铜矿床)三种主要类型。其中,神山矽卡岩型铁铜矿床产于哲斯组碳酸盐地层中或其与花岗闪长岩的接触带部位,其成矿作用经历了矽卡岩期及石英硫化物期两期成矿作用,后者可进一步划分为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石英和贫硫化物-石英-碳酸盐两个成矿阶段;闹牛山铜矿床和布敦化铜矿床分别产于晚侏罗世的花岗闪长斑岩及英云闪长斑岩中,热液成矿作用大体可划分为毒砂-黄铁矿-石英、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石英、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石英及贫硫化物-石英-方解石四个阶段;莲花山铜银矿床及阿贵热液脉型铜矿床均产于次火山岩中,前者矿体受北西向断裂控制,而后者矿体的走向则与矿区北东向或近东西向断裂一致。莲花山热液成矿作用可划分为毒砂-石英、黄铁-黄铜-石英、黄铁-黄铜-闪锌矿-方铅矿-石英及贫硫化物-石英-方解石四个阶段,而阿贵热液成矿作用可划分为赤铁矿-磁铁矿-石英、毒砂-黄铁矿-黄铜矿-石英、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石英及闪锌矿-方铅矿-石英-方解石四个阶段。流体包裹体及稳定同位素综合研究表明,各矿床的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均与区内不同时期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神山矽卡岩型矿床成矿流体为高温-高盐度的NaCl-H2O体系热液,成矿流体源于岩浆水及少量的大气降水;金属硫化物中的硫元素源自岩浆硫,而铅源于壳幔混源铅。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闹牛山和布敦化)的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溶液,成矿流体为高温-高盐度的NaCl-H2O体系热液,成矿物质源于岩浆岩。热液脉型铜多金属矿床(莲花山和阿贵)的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中高盐度的NaCl-H2O体系热液,成矿流体前期以岩浆水为主,但在后期混入大量的大气降水;矿床金属硫化物的硫元素源于岩浆硫,铅为壳幔混源铅。流体的沸腾作用在各典型矿床主要成矿阶段中均存在,表明其可能是导致金属矿物沉淀的关键成因机制。典型矿床成岩成矿年代学及成矿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大兴南岭南段东坡存在印支期早三叠世、燕山晚期晚侏罗世及早白垩世三期铜多金属成矿作用,分别形成于古亚洲洋、蒙古鄂霍茨克洋及古太平洋与蒙古鄂霍次克洋共同作用的构造环境。根据区域构造演化-岩浆活动-热液成矿作用综合分析,建立区域成矿模式如下:1)印支期早三叠世,研究区受古亚洲洋闭合作用影响,加厚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作用形成莲花山花岗闪长斑岩母岩浆,金属矿物在构造薄弱部位富集形成莲花山热液脉型铜银矿床(250Ma);2)燕山晚期晚侏罗世,蒙古-鄂霍茨克洋自西向东呈剪刀式闭合,软流圈物质开始上涌并引发区内大规模的岩浆活动。新生及新生加厚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作用,先后形成神山花岗闪长岩、布敦化英云闪长斑岩及闹牛山花岗闪长斑岩的母岩浆。三种岩浆经不同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并逐渐发育成神山矽卡岩型铁铜矿床(160Ma)、布敦化铜矿床(150Ma)及闹牛山铜矿床(140Ma);3)至燕山晚期早白垩世,在蒙古-鄂霍茨克洋与太平洋构造体系共同影响下,区内岩石圈发生大面的积伸展作用,壳幔物质混合后形成阿贵铜矿床(125Ma)。

王晰[4](2020)在《大兴安岭南段巴彦包勒格矿床银多金属成矿作用及外围成矿预测》文中研究说明巴彦包勒格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境内,是大兴安岭南段东坡突泉-林西晚古生代、中生代铁(锡)-铜-铅-锌-银-铌(钽)成矿带上新发现的典型中低温热液脉型矿床。矿体主要产于早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与二叠系林西组的接触带内及附近的地层中,明显受北东向断裂控制,主要呈脉状产出,在走向和倾向上延伸均较稳定,整体上呈现“西银东锌”、“上银下锌”的特征。根据野外调研和室内岩相学、矿相学研究,将巴彦包勒格银多金属矿床的成矿过程划分为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氧化期,其中热液成矿期可划分为石英-毒砂-黄铁矿阶段(Ⅰ)、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Ⅱ)和方解石-硫化物-银矿物阶段(Ⅲ),其中,第Ⅲ成矿阶段为银的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及C、H、O同位素结果显示,巴彦包勒格矿床的成矿流体属于中低温、中低盐度的NaCl-H2O-CO2热液体系,成矿早期以岩浆热液为主,晚期有少量大气降水混入;流体不溶混作用是导致金属硫化物析出沉淀成矿的主要机制。闪锌矿和黄铁矿等硫化物中S、Pb及Rb-Sr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成矿物质部分源自壳幔混合的中酸性岩浆,部分来自于二叠系林西组。巴彦包勒格矿区内花岗闪长斑岩与银多金属成矿作用在时间、空间及成因上具有密切的关系,应为成矿岩体。LA-MC-ICP-MS锆石U-Pb法测年结果表明,成矿岩体花岗闪长斑岩和矿区内的闪长玢岩脉成岩年龄分别为130±1Ma和125±1Ma;矿床外围规模较大的花岗斑岩和碱长花岗岩的侵位年龄分别为135±1Ma和133±1Ma;矿石中8件硫化物样品(闪锌矿和黄铁矿)的Rb-Sr等时线法测年结果为130.4±2.3 Ma(其中6件闪锌矿样品的Rb-Sr等时线法年龄为129.9±2.9 Ma),表明矿区及外围的成岩成矿时代集中在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矿区的花岗闪长斑岩和闪长玢岩为典型的I型花岗岩,外围的花岗斑岩和碱长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花岗闪长斑岩全岩Sr-Nd-Pb同位素及锆石Hf同位素组成示综其成岩物质来自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幔源新生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成矿成岩时代及构造背景判别结果,认为巴彦包勒格矿床形成于与古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有关的俯冲后陆壳伸展环境。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巴彦包勒格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模式及大兴安岭南段多金属矿床区域成矿模式。通过大兴安岭南段已知中-大型银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类型、成岩成矿时代等方面资料系统收集和综合分析,总结了区域银多金属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时间上,银多金属矿床主要集中在270-230Ma和150-130Ma两个成矿期,且多数矿床形成于晚侏罗-早白垩世(150-130Ma);空间上,银多金属矿床的赋矿地层主要为二叠纪沉积地层或中生代火山岩地层,受NW向或NE向构造控制明显,且多与早白垩世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巴彦包勒格银多金属矿区及外围的二叠系林西组沉积岩、侏罗系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和中酸性脉岩等112件岩石样品中Au、Ag、Cu、Pb、Zn、Mo、W、Sb、Sn等9种成矿元素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巴彦包勒格矿区内的花岗闪长斑岩是银多金属矿化成矿物质的主要贡献者,其次为二叠系林西组地层;北东向断裂构造为成矿提供运输和储存的通道和空间。综合区域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以及近年在矿区及外围矿产地质调查中获得的基础地质、矿化蚀变、激电异常和高精磁异常特征等多元异常信息,开展综合信息成矿预测,在矿区的南部外围圈定出2个具有良好找矿潜力的找矿靶区。

范亚丽[5](2019)在《内蒙古突泉—科右中旗地区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远景区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区位于内蒙古东部突泉县、科右中旗境内,大地构造位置处在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结合带——索伦—西拉木伦古生代结合带东部。本次论文利用1:5万矿调原始地质资料对地层和侵入岩进行了梳理,建立了研究区地层格架和侵入岩序列,重点剖析了研究区内铜多金属矿典型矿床3处,分别是突泉县闹牛山铜银矿床、突泉县莲花山铜银矿床、科尔沁右翼中旗布敦化铜矿床,对其地质特征、矿田构造特征、物化探异常特征及与成矿的关系进行研究,建立了典型矿床模型。利用1:5万化探原始数据进行综合整理成图后圈定化探综合异常14处,其中以Cu为主要成矿元素的异常有9处,以PbZnAg为主成矿元素有5处。利用1:5万航磁原始数据重新编制了研究区航磁异常图件,整理、校对、统计航磁异常共200处;分析区域物化探异常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基于地质、地球物理和化学异常特征,还有矿化蚀变等方面的信息,联合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矿床模型,进行找矿预测,在区内共圈定4个铜多金属矿找矿远景区,对其中的部分远景区进行野外矿产检查后,进一步选定了一处A类重点找矿靶区和一处B类找矿靶区。本论文的研究为突泉—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区的找矿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同类矿床的找矿、预测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孙乾坤[6](2019)在《内蒙杜尔基花岗岩特征及构造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内蒙杜尔基花岗岩位于大兴安岭中南段,总体呈北东向展布,隶属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管辖。本文依托内蒙古新艾勒地区1:5万区域矿产调查项目,对该地区的花岗岩特征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探讨了其构造意义。杜尔基花岗岩呈岩基、岩株状产出,划分出杜尔基、木德吐、铁特格三个岩体;其主要岩性为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花岗岩。针对三个岩体的6件K-Ar法测年样品分析,杜尔基一带花岗岩岩体侵入时代111.9-120.29Ma,属于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本区花岗岩体均具有高硅、高钾、富碱、过铝、贫钙、镁、铁等特征,属于过铝质钙碱性岩系列。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整体平缓右倾,轻稀土富集,具有较强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富集Rb、Th,贫Sr、Ba、Ti、Ta、Nb元素的特征,微量元素蛛网图解表现为“W”型形态,具有明显的Sr、Ba、Ti负异常。杜尔基花岗岩体在K2O-Na2O岩石类型判别图解中显示为A型花岗岩,进一步判别为A2型花岗岩,结合同时代大兴安岭地区花岗岩特征及区域构造背景,本区花岗岩体的形成可能同时受到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造山后的伸展及古太平洋的俯冲作用影响。

乔祯,蒋职权,张国瑞,张贤良[7](2017)在《内蒙古乌奴耳铅锌银矿物化探异常特征及找矿效果》文中认为内蒙古乌奴耳铅锌银矿地表覆盖严重,地质找矿标志不明显,在找矿过程中综合物化探方法对发现和圈定矿体起到了重要作用。化探测量发现矿区成矿元素为Pb、Zn、Ag,异常分布面积大,组分复杂,浓度分带明显,通过加密土壤测量异常查证,成矿元素异常强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通过高精度磁法确定矿区分布在隐伏岩体的接触带上;矿化岩石具有高极化率(ηs≥3%)、中高电阻率(ρs=6001 000Ω·m)特性,为本区的重要找矿标志。总结该矿床的地质、物化探特征,提出对大兴安岭厚覆盖区的找矿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找矿效果,为本地区的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借鉴。

李世杰[8](2017)在《大兴安岭突泉—林西成矿带北段斑岩成矿系统勘查模型与成矿预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斑岩成矿系统(包括斑岩型、矽卡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涉及岩浆和热液作用,绝大多数的铜钼矿床和部分铅锌、金、钨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与之相关。突泉-林西成矿带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中段,该成矿带北部在找大中型矿床方面一直没有突破,但从该区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有利条件分析,该区寻找与斑岩成矿系统矿床成矿前景广阔,因此研究其勘查模型及成矿预测对于实现找矿突破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通过研究,本次工作取得了如下认识:1、区内矿床类型主要分为斑岩型、矽卡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共3种类型,研究工作对区内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矿床进行了剖析,进一步明确了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围岩蚀变特征,对矿床成因进行了论述,认为三种矿床类型均与中生代火山-岩浆活动有关。2、根据矿床(点)的分布位置及区域控矿构造,可将该成矿带划分为3个IV级成矿亚带。区内矿床成矿时间集中在171-110Ma之间,但从东向西,从北向南,成矿年龄有逐渐变新的趋势。区内矿床的成矿物质多来源于地幔岩浆。根据成矿地质背景与成矿环境、矿床的空间展布规律、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性质、生成时代、演化特点及不同类型矿种在矿床成因上的联系等,将区内矿产划分为4个成矿系列:(1)与燕山早期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铜、铅锌、银、锡矿床成矿系列;(2)与燕山晚期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铁、铜、铅锌、银、钼、锡矿床成矿系列;(3)与燕山期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铜、铅、锌、钼、钨、金矿成矿系列;(4)与燕山晚期碱性花岗岩有关的稀有、稀土矿床成矿系列。3、研究表明,区内不同成因类型且彼此独立的矿床、矿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成矿系统,与其他地区的斑岩系统的成矿模型是类似的。4、建立了区域不同成因类型矿床的勘查模型,总结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优选勘查技术方法,明确提出地质填图、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遥感调查等组合方法作为勘查工作行之有效的途径。5、根据本次工作所取得的地、物、化、遥成果和区内矿床(点)特征,结合前人研究资料,提取了地物化遥多元信息。在多元信息集成的基础上划分了成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共圈定成矿远景区5处,其中Ⅰ级成矿远景区1处,Ⅱ成矿远景区3处,Ⅲ级成矿远景区1处;圈定找矿靶区4处,其中A级找矿靶区2处,B级找矿靶区2处。为在研究区找矿提供了基础资料,指明了方向。

王继春[9](2017)在《内蒙古二连—东乌旗成矿带西段区域成矿系统研究及找矿预测》文中研究表明内蒙古二连—东乌旗Cu-Mo-Pb-Zn-Ag多金属成矿带大地构造位置属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边缘晚古生代陆缘增生带,中生代滨太平洋构造域之大兴安岭火山—岩浆岩带的西部边缘。区内古生代地层出露广泛、构造形迹复杂、岩浆岩发育、金属矿床星罗棋布。本次研究区位于该成矿带西段,近年来陆续发现了乌兰德勒铜钼、准苏吉花铜钼、高尔旗银铅锌等矿床,成矿条件良好。本文以区域成矿学和成矿系统理论为指导,在充分收集已有地质勘查及科研成果的基础上,选择不同成因类型的典型矿床,开展野外调查、样品分析鉴定和综合研究工作,建立区域成矿系统,探讨成矿构造动力学特征。通过总结典型矿床的地物化异常特征,建立勘查模型,试图尝试从成矿系统向勘查工作的转变,取得更为有效的找矿效果。通过对高尔旗矿床含矿岩体的野外地质调查以及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测试,表明该含矿岩石属于A2型花岗岩类,形成于板块碰撞后伸展环境,岩浆源区主要来自从亏损地幔中新增生的年轻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LA —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试获得高尔旗二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306.8±1.9 Ma,正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310.4±2.3 Ma。结合矿体地质特征,认为高尔旗银铅锌矿床的成矿年龄应与成岩年龄一致或稍晚于成岩。另一方面也说明古亚洲洋北侧闭合时限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在晚石炭世时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主碰撞结束,进入碰撞后伸展阶段。本次工作获得乌兰德勒铜钼矿床辉钼矿样品的δ98/95Mo与δ97/95Mo同位素组成分别为-0.09~-0.04‰和-0.06~-0.03‰与斑岩型矿床的Mo同位素组成特征基本一致,也与世界其它地区的侵入岩(如花岗岩)的钼同位素组成相近,暗示乌兰德勒铜钼矿床中的钼主要来源于岩浆。对不同成因类型的代表性矿床(高尔旗银铅锌矿、准苏吉花铜钼矿、哈达特陶勒盖铅锌矿、乌兰德勒铜钼矿)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成岩成矿年代学及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矿床形成于华力西期板块碰撞后伸展作用及燕山期造山后伸展作用。矿床类型以斑岩型和热液脉型为主,成矿元素以Cu、Pb、Zn、Ag、W、Mo为主。从成矿元素分布规律看:从西至东呈现W、Mo→Cu、Mo→Pb、Zn→Ag、Pb、Zn→Cu、Sn→Cu、Bi等分带展布特征。根据成矿系统划分原则,将该区划分为华力西期板块碰撞后伸展作用形成的岩浆—热液型成矿系统和燕山期造山后伸展作用形成的岩浆—热液型成矿系统。对比两类不同成矿系统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运输、成矿物质的富集与存储和成矿后的变化与保存等方面的特征,探讨不同成矿系统的演化及成矿构造动力学,分别建立了华力西期和燕山期的区域成矿系统的成矿模式。根据高尔旗、哈达特陶勒盖等矿区找矿实践的对比与分析,总结出在类似浅覆盖区的勘查方法组合和工作流程.:首先应通过不同比例尺的化探测量(可选择浅钻工程加以辅助取样)或地电化学测量来准确地圈定找矿范围及主攻矿种;其次利用1 : 10000激电中梯面积性测量可以进一步了解极化体(矿体)的较深部分布形态及推测出控矿构造的基本特征;然后应用CSAMT、TDEM等电阻率法,从寻找含矿空间(如断裂破碎带,不同岩性接触带等)入手,在有利成矿的重点区段布置频谱激电法(SIP)等工作直接寻找矿致异常指示区,最终达到找矿目的。在成矿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成矿潜力进行分析对比,提出了预测方法与准则,进而开展找矿预测工作,圈定出Ⅳ级成矿远景区,为今后勘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戴慧敏[10](2016)在《大兴安岭成矿带中北段铜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建模及潜力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利用1999年以来更新的区域化探数据对大兴安岭成矿带中北段进行了地球化学图件更新,对大兴安岭成矿带中北段进行了主要成矿元素区域分布特征研究,重新对大兴安岭成矿带中北段进行地球化学分区,使用了原始数据直接圈定地球化学异常并与地质背景衬度法圈定异常进行了对比。在开展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收集大兴安岭地区典型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对研究区进行了找矿模型研究和资源量估算探讨。由于数据为不同年代、不同采样单位及不同实验测试单位在地球化学图件编制中多个图幅间出现了等量线环绕子区边界现象。通过对比分析,传统系统误差校正方法均不较好地校正本区出现的系统误差,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地球化学背景的系统误差校正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针对单点离群数据在地球化学图面上出现“牛眼点”现象,经对比各种网格化模型认为改进的距离倒数幂指数加权法能最大程度削弱上述现象。根据元素组合及区域分布特征,将大兴安岭成矿带中北段划分为四个地球化学区和五个成矿地球化学异常区带,与研究区矿集区分布吻合。各地球化学区地球化学参数对比显示,各地球化学区内主要元素相对于其他地球化学区具有最大的变异系数。根据异常元素组合特征和地质背景对比,总结不同成因类型铜矿床的特征元素组合分别为:陆相火山热液型Cu-Au-As-Sb和Cu-W-Sn-Mo;矽卡岩型特征元素组合Cu-Pb-Zn-Au-Ag-Sb-Bi;基性超基性岩型铜矿床特征元素组合为Cu-Ni-Cr-Co;斑岩型铜矿床特征元素组合分别为Cu-Au-Mo-Zn-Pb;海相火山岩型特征元素组合为Cu-Zn-Pb-Au-Ag-As-Cd-Hg。通过多宝山典型铜钼矿床以面金属量法对呼玛地区找矿靶区资源量估算,经验证对比,进一步对大兴安岭成矿中北段Ⅲ级成矿带进行资源量预测,大兴安岭成矿带中北段铜资源量为761.7万吨。

二、内蒙古布敦花铜矿区运用物探资料成矿预测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蒙古布敦花铜矿区运用物探资料成矿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深部地质资源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研究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资源能源勘探现状
    1.1 金属矿产勘探
        1.1.1 电 法
        1.1.2 重力法
        1.1.3 磁 法
        1.1.4 地震法
    1.2 煤炭勘探
        1.2.1 地震法
        1.2.2 电 法
        1.2.3 难点及发展趋势
    1.3 油气藏勘探
        1.3.1 非震技术
        1.3.2 地震技术
    1.4 非常规油气地球物理勘探
        1.4.1 页岩气
        1.4.2 天然气水合物
        1.4.3 致密砂岩气
        1.4.4 煤层气与油砂
2 总结与展望
    2.1 仪器设备自主化
    2.2 环境安全问题
    2.3 资源勘探难度增加
    2.4 多学科、多方法联合勘探
    2.5 国家能源行业转型在即

(2)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扎拉格阿木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1.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 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条件
        1.2.1 交通位置
        1.2.2 自然地理条件
    1.3 以往工作程度及研究现状
        1.3.1 区域工作程度
        1.3.2 物探工作程度
        1.3.3 化探工作程度
        1.3.4 矿产勘查和研究工作程度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6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2 区域成矿背景
    2.1 区域地质
        2.1.1 区域地层
        2.1.2 区域岩浆岩
        2.1.3 区域构造
        2.1.4 变质岩
    2.2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2.1 区域重力异常特征
        2.2.2 区域磁异常特征
        2.2.3 区域物理场特征
    2.3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3.1 主要地质单元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2.3.2 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2.4 区域矿产地质特征
3 研究区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
    3.1 研究区地质特征
        3.1.1 地层
        3.1.2 岩浆岩
        3.1.3 构造
        3.1.4 围岩蚀变
        3.1.5 赋矿层位与矿化特征
    3.2 研究区地球物理特征
    3.3 研究区地球化学特征
4 矿床地质特征
    4.1 矿体特征
        4.1.1 含矿带特征及赋存层位
        4.1.2 矿体形态及规模
    4.2 矿石特征
        4.2.1 矿石矿物成份
        4.2.2 矿石结构
        4.2.3 矿石构造
    4.3 矿体围岩和夹石
        4.3.1 矿体围岩
        4.3.2 夹石
5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5.1 矿床成因
    5.2 找矿标志
    5.3 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
6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分析
    6.1 水文地质条件
    6.2 工程地质条件
    6.3 环境地质条件
    6.4 总体开采技术条件分析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3)大兴安岭南段东坡铜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序言
    1.1 研究区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1.2 论文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与亟待解决的地质问题
        1.3.1 热液铜多金属矿床
        1.3.2 研究区研究现状
        1.3.3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4.4 实物工作量
    1.5 取得的主要认识及创新点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地层
    2.2 构造
    2.3 岩浆岩
    2.4 区域矿产
第3章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3.1 矽卡岩型矿床
        3.1.1 神山矽卡岩型铁铜矿床
    3.2 斑岩型矿床
        3.2.1 闹牛山斑岩型铜矿床
        3.2.2 布敦化斑岩型铜矿床
    3.3 热液脉型矿床
        3.3.1 莲花山热液脉型铜银矿床
        3.3.2 阿贵热液脉型铜矿床
    3.4 小结
第4章 矿床成因研究
    4.1 样品采集及分析测试方法
        4.1.1 流体包裹体
        4.1.2 氢-氧同位素
        4.1.3 硫-铅同位素
    4.2 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4.2.1 流体包裹体研究
        4.2.2 成矿流体来源
    4.3 成矿物质来源
        4.3.1 硫源
        4.3.2 铅源
    4.4 矿床成因
        4.4.1 矽卡岩型矿床
        4.4.2 斑岩型矿床
        4.4.3 热液脉型矿床
第5章 成岩成矿时代及构造背景
    5.1 样品采集及分析测试方法
        5.1.1 LA-ICP-MS锆石U-Pb
        5.1.2 辉钼矿Re-Os
        5.1.3 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
        5.1.4 Lu-Hf同位素
    5.2 成岩成矿时代和岩石成因
        5.2.1 矽卡岩型矿床
        5.2.2 斑岩型矿床
        5.2.3 热液脉型矿床
    5.3 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时代及构造环境
        5.3.1 成矿时代
        5.3.2 成矿构造环境
    5.4 小结
第6章 区域构造演化与铜多金属成矿作用
    6.1 区域构造演化
    6.2 区域铜多金属成矿作用和成矿模式
        6.2.1 印支期早三叠世铜多金属成矿作用
        6.2.2 燕山晚期晚侏罗世铜多金属成矿作用
        6.2.3 燕山晚期早白垩世铜多金属成矿作用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大兴安岭南段巴彦包勒格矿床银多金属成矿作用及外围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区范围及地理概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1.3.1 低温热液矿床研究现状
        1.3.2 研究区区域成矿作用研究现状
        1.3.3 基础地质与矿产勘查现状
        1.3.4 成矿预测研究
        1.3.5 存在问题
    1.4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1.5 项目依托与实物工作量
    1.6 主要进展与创新点
第2章 区域成矿背景
    2.1 区域地层
        2.1.1 元古界
        2.1.2 古生界
        2.1.3 中生界
        2.1.4 新生界
    2.2 区域构造
        2.2.1 褶皱构造
        2.2.2 断裂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3.1 古生代侵入岩
        2.3.2 中生代侵入岩
    2.4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5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6 区域矿产特征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时代
    3.1 矿区地质
        3.1.1 地层
        3.1.2 构造
        3.1.3 岩浆岩
    3.2 矿体特征
    3.3 矿石特征
    3.4 围岩蚀变特征
    3.5 成矿期次及成矿阶段
    3.6 成岩成矿时代
        3.6.1 样品和测试方法
        3.6.2 测试结果
        3.6.3 成岩成矿时代
第4章 矿床成因及成矿机制
    4.1 花岗闪长斑岩与银多金属成矿的关系
    4.2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与成矿流体特征
        4.2.1 样品和测试方法
        4.2.2 测试结果
        4.2.3 成矿流体性质及来源
    4.3 成岩成矿物质来源
        4.3.1 样品和测试方法
        4.3.2 测试结果
        4.3.3 成矿物质来源
    4.4 成因类型与成矿机制
        4.4.1 矿床成因类型
        4.4.2 成矿机制
第5章 区域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
    5.1 区域早白垩世岩浆作用
        5.1.1 样品描述
        5.1.2 测试方法
        5.1.3 测试结果
        5.1.4 岩石成因及源区特征
        5.1.5 成岩成矿构造背景及演化
    5.2 区域成矿作用
        5.2.1 成矿流体特征
        5.2.2 成矿物质来源
        5.2.3 区域成岩成矿过程
    5.3 区域成矿规律
        5.3.1 区域成矿地质条件
        5.3.2 空间分布规律
        5.3.3 时间分布规律
    5.4 巴彦包勒格矿区成矿规律
        5.4.1 地层、岩体含矿性分析
        5.4.2 地层控矿规律
        5.4.3 岩浆控矿规律
        5.4.4 构造控矿规律
第6章 综合信息成矿预测
    6.1 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
    6.2 示矿信息提取
        6.2.1 地质信息
        6.2.2 物探信息
        6.2.3 化探信息
    6.3 靶区圈定及评价
第7章 主要结论
    7.1 结论
    7.2 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内蒙古突泉—科右中旗地区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远景区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自然经济地理
        1.1.1 地理位置及交通
        1.1.2 自然地理、经济概况
    1.2 选题目的与依据
    1.3 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3.1 研究现状
        1.3.2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完成主要工作量
2 区域地质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2.1 区域地质背景
        2.1.1 地层
        2.1.2 岩浆岩
        2.1.3 构造
    2.2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2.1 区域重力场特征
        2.2.2 区域航磁异常特征
    2.3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3.1 1 :5 万地球化学特征
        2.3.2 1 :5 万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2.4 区域矿产分布特征
        2.4.1 区域矿床分布
3 铜多金属典型矿床及区域成矿规律
    3.1 铜多金属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3.1.1 突泉县闹牛山铜银矿床
        3.1.2 突泉县莲花山铜银矿床
        3.1.3 科尔沁右翼中旗布敦化铜矿
    3.2 铜多金属矿成矿规律
        3.2.1 控矿因素分析
        3.2.2 矿床的时空分布特征
        3.2.3 铜多金属矿矿床成因类型及特征
4 铜多金属成矿远景区评价及找矿靶区预测评价
    4.1 成矿远景区
        4.1.1 突泉县闹牛山铜多金属矿成矿远景区(1 号)
        4.1.2 莲花山北铜多金属矿成矿远景区(2 号)
        4.1.3 莲花山铜多金属矿成矿远景区(3 号)
        4.1.4 布敦化铜多金属矿成矿远景区(4 号)
    4.2 找矿靶区预测评价
        4.2.1 莲花山北找矿靶区(B2-1)
        4.2.2 布敦化铜矿外围找矿靶区(A4-1、B4-1、B4-2)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内蒙杜尔基花岗岩特征及构造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论文选题及研究背景
    1.2 研究区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1.3 区域研究程度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5 工作情况及完成工作量
2 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岩浆岩特征
    2.3 变质岩
    2.4 构造特征
    2.5 区域成矿条件及矿化特征
3 杜尔基花岗岩及其岩石学特征
    3.1 岩体地质特征
    3.2 岩石学特征
4 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
    4.1 侵入岩年代学特征
    4.2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3 稀土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 岩体形成时代、成因讨论及构造意义
    5.1 岩体形成时代讨论
    5.2 岩体成因及构造意义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内蒙古乌奴耳铅锌银矿物化探异常特征及找矿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成矿地质背景
    1.1 区域成矿地质特征
    1.2 矿区成矿地质特征
2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2.1 1∶2.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异常
3 地球物理特征
    3.1 岩矿石电性特征
    3.2 地球物理异常特征
        3.2.1 高精度磁异常特征
        3.2.2 激电中梯异常特征
4 综合找矿成果
5 找矿标志
6 结语

(8)大兴安岭突泉—林西成矿带北段斑岩成矿系统勘查模型与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进展和现状
        1.2.1 斑岩成矿系统
        1.2.2 勘查模型
        1.2.3 成矿预测
        1.2.4 研究区勘查与研究工作程度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1.4.1 对典型矿床进行剖析,总结了矿床成因
        1.4.2 总结了区域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
        1.4.3 构建了综合信息勘查模型
        1.4.4 圈定了成矿远景区及找矿靶区
    1.5 论文结构和主要工作量
        1.5.1 论文结构
        1.5.2 主要工作量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构造
        2.1.1 大地构造位置
        2.1.2 断裂构造
        2.1.3 褶皱构造
        2.1.4 构造发展史
    2.2 岩石建造
        2.2.1 沉积岩建造
        2.2.2 侵入岩建造
        2.2.3 火山岩建造
        2.2.4 变质岩建造
    2.3 区域矿产资源
    2.4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4.1 元素丰度特征
        2.4.2 元素富集特征
        2.4.3 分异特征
    2.5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5.1 区域航磁特征
        2.5.2 区域重力特征
3 典型矿床地质地球化学
    3.1 斑岩型矿床
        3.1.1 敖仑花钼铜矿床
    3.2 矽卡岩型矿床
        3.2.1 白音诺尔铅锌矿床
        3.2.2 神山铁铜矿床
    3.3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3.3.1 莲花山铜银矿床
        3.3.2 小巴音胡少铜矿床
4 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
    4.1 成矿规律
        4.1.1 矿床空间展布特征
        4.1.2 成矿时间
        4.1.3 成矿物质来源
        4.1.4 成矿系列
    4.2 成矿模式
5 勘查模型与多层次技术方法组合
    5.1 勘查模型
        5.1.1 斑岩型铜钼矿床勘查模型
        5.1.2 矽卡岩型矿床勘查模型
        5.1.3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勘查模型
    5.2 多层次技术方法组合
        5.2.1 矿产地质填图
        5.2.2 地球物理勘查
        5.2.3 地球化学勘查
        5.2.4 遥感调查
6 多元信息集成与成矿预测
    6.1 多元信息集成
        6.1.1 地球物理信息
        6.1.2 地球化学信息
        6.1.3 遥感信息
    6.2 成矿预测
        6.2.1 成矿远景区
        6.2.2 找矿靶区
    6.3 找矿靶区勘查部署验证
        6.3.1 育林五队铅锌找矿靶区
        6.3.2 海勒斯台铜金找矿靶区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内蒙古二连—东乌旗成矿带西段区域成矿系统研究及找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
        1.1.1 选题的依据
        1.1.2 选题的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成矿系统研究现状
        1.2.2 成矿预测研究现状
        1.2.3 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现状
    1.3 科学问题与主要研究内容
        1.3.1 科学问题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5 取得的主要成果
第2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1.1 奥陶系
        2.1.2 志留系
        2.1.3 泥盆系
        2.1.4 石炭—二叠系
        2.1.5 中新生界
    2.2 区域构造格架
        2.2.1 构造单元划分
        2.2.2 主要构造单元特征
    2.3 区域侵入岩
        2.3.1 晚泥盆世侵入岩
        2.3.2 石炭纪侵入岩
        2.3.3 二叠纪侵入岩
        2.3.4 三叠纪侵入岩
        2.3.5 侏罗—白垩纪侵入岩
        2.3.6 构造—岩浆演化
    2.4 区域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
        2.4.1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4.2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第3章 区域矿产特征及成矿因素
    3.1 区域金属矿产特征
        3.1.1 矿床空间分布
        3.1.2 矿床时间分布
        3.1.3 主要成因类型
    3.2 控矿因素
        3.2.1 地层
        3.2.2 构造
        3.2.3 岩浆作用
        3.2.4 成矿元素分带
第4章 区域成矿系统与典型矿床特征
    4.1 成矿系统的划分
    4.2 华力西期板块碰撞后伸展作用形成的岩浆—热液型成矿系统
        4.2.1 岩浆活动与构造演化
        4.2.2 热液脉型铅锌多金属矿床—高尔旗银铅锌矿床
        4.2.3 斑岩型铜钼多金属矿床-准苏吉花铜钼矿床
        4.2.4 华力西期成矿系统构造动力学
        4.2.5 华力西期斑岩型、热液型矿床源—运—储—变—保特征
    4.3 燕山期造山后伸展环境形成的岩浆—热液型成矿系统
        4.3.1 岩浆活动与构造演化
        4.3.2 热液脉型铅锌多金属矿床-哈达特陶勒盖铅锌矿床
        4.3.3 斑岩型铜钼多金属矿床-乌兰德勒铜钼矿
        4.3.4 燕山期成矿系统构造动力学
        4.3.5 燕山期斑岩型、热液脉型矿床源—运—储—变—保特征
第5章 区域找矿研究及矿产资源预测
    5.1 从成矿系统到勘查工作
    5.2 建立勘查模型
        5.2.1 研究区勘查模型
        5.2.2 技术方法组合
        5.2.3 方法的有效性探讨
    5.3 矿产资源预测
        5.3.1 成矿潜力分析对比
        5.3.2 预测方法
        5.3.3 成矿远景区的划分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大兴安岭成矿带中北段铜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建模及潜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 选题依据及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2章 区域地质与矿产概况
    2.1 大地构造环境
    2.2 区域地质背景
    2.3 成矿特点及控矿因素
第3章 成矿系列与成矿区带
    3.1 成矿区带划分
    3.2 铜铅锌钼等有色金属成矿规律
第4章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4.1 物性特征
    4.2 区域重力场特征
    4.3 区域磁场特征
第5章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5.1 元素地球化学场分布特征
    5.2 主要成矿元素区域分布特征与成矿环境分析
    5.3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第6章 典型矿床研究及找矿靶区圈定
    6.1 铜典型矿床
    6.2 找矿靶区的圈定方法
    6.3 找矿靶区的划分依据
第7章 找矿模型
    7.1 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研究
    7.2 资源量预测
第8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四、内蒙古布敦花铜矿区运用物探资料成矿预测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深部地质资源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研究发展[J]. 李鹏,罗玉钦,田有,刘洋,鹿琪,陈常乐,刘财.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21(05)
  • [2]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扎拉格阿木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D]. 许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4)
  • [3]大兴安岭南段东坡铜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研究[D]. 马雪俐. 吉林大学, 2020(08)
  • [4]大兴安岭南段巴彦包勒格矿床银多金属成矿作用及外围成矿预测[D]. 王晰. 吉林大学, 2020(08)
  • [5]内蒙古突泉—科右中旗地区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远景区评价[D]. 范亚丽.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3)
  • [6]内蒙杜尔基花岗岩特征及构造意义[D]. 孙乾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7]内蒙古乌奴耳铅锌银矿物化探异常特征及找矿效果[J]. 乔祯,蒋职权,张国瑞,张贤良. 物探与化探, 2017(04)
  • [8]大兴安岭突泉—林西成矿带北段斑岩成矿系统勘查模型与成矿预测[D]. 李世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09)
  • [9]内蒙古二连—东乌旗成矿带西段区域成矿系统研究及找矿预测[D]. 王继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02)
  • [10]大兴安岭成矿带中北段铜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建模及潜力评价研究[D]. 戴慧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08)

标签:;  ;  ;  ;  ;  

内蒙古布屯化铜矿物探成矿预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