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水稻茎腐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寒地水稻茎腐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一、寒地水稻秆腐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梁书宝[1](2017)在《绥化市水稻秆腐菌核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文中提出介绍了水稻秆腐菌核病的发病症状,阐明了该病的病原及发病规律,指出了该病的发病条件,并提出了选用抗病品种、消灭菌源、加强水肥管理、治虫防病以及适期用药等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借鉴。

张佳环,刘巍,潘姣,邵玺文,王志春,敖振超,柳建,刘畅,马周杰[2](2015)在《苏打盐碱地水稻秆腐菌核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文中指出对苏打盐碱地水稻秆腐菌核病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核黑色圆球状,表面凸凹形态,直径164309μm,内部褐色拟薄壁组织;分生孢子淡褐色,13个隔膜,大小为(3276)μm×(522)μm;无性世代为Nakataea sigmoidea,有性世代为Magnaporthe salvinii。病原菌在2530℃时生长较好,利用鼠李糖(P<0.05)、硝酸钙(P<0.05)和硫酸锌(P<0.01)能力最强,在利用碳氮源和微量元素方面,与弱酸性和寒冷地水稻秆腐菌核病病原存在差异。

潘姣[3](2014)在《苏打盐碱地水稻秆腐菌核病病原特性及其药剂防治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吉林省西部苏打盐碱地的水稻种植区,水稻秆腐菌核病的发生日趋严重,水稻的产量明显下降,直接造成当地农民的经济损失,引起当地农民对水稻种植的担忧。由于该地区土地性质的特殊,采用以往的药剂防治未有明显的控制效果,为了有效控制该地区水稻秆腐菌核病,本文对苏打盐碱地的水稻秆腐菌核病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明确了该地区水稻秆腐菌核病发生的特点。在田间调查之后,我们对苏打盐碱地水稻秆腐菌核病的发生特点、病原菌形态和鉴定、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同时,初步筛选出了对苏打盐碱地水稻秆腐菌核病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药剂。田间调查发现病斑在6月底到7月初开始出现,即在水稻分蘖期开始发病,7月–8月该病害大面积扩展,发病严重,8月–9月份形成菌核;在田间发病过程中没有发现分生孢子,室内有条件控制的情况下,病原菌可以产生分生孢子。苏打盐碱地病原菌的菌核直径为243.74μm,比非盐碱地病原菌的菌核直径大。通过观察及室内有性态培养,在苏打盐碱地未发现该病原菌的有性世代。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Magnaporthe salvinii,进一步证实形态学鉴定结果。来自苏打盐碱地不同地区和不同水稻品种的菌株,在ITS区域没有差异。通过与非盐碱地的菌株相比,明确苏打盐碱地水稻秆腐菌核病菌与非盐碱地的生物学特性差异。与酸性土壤及寒地土壤相比,苏打盐碱地水稻秆腐菌核病在光暗交替条件下生长最好,在15℃–30℃都可以生长,最适温度为30℃;pH值范围3.5–10.5,最适pH为4和8;在碳源为鼠李糖,氮源为硝酸钙,碳氮比为60/1、30/1、20/1,微量元素为硫酸锌,天然培养基为玉米粉培养基中生长最快;添加生长物质不利于病原菌生长;该病原菌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0℃,菌核的致死温度为60℃。采用生长速率法,通过室内药剂筛选出7种有效抑制该菌的药剂,包括50%异菌脲WP、25%咪鲜胺EC、10%三唑酮DP、25%咪鲜胺EW、50%多菌灵WP、2.5%井冈枯芽菌AS和25%丙环唑EC;通过进一步的田间药效防治试验,获得4种有效的防治药剂,即50%异菌脲WP、25%咪鲜胺EC、25%咪鲜胺EW和25%丙环唑EC。本文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详细完整地探讨苏打盐碱地水稻秆腐菌核病发生发展规律,深入全面地研究该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奠定了基础。

刘娟[4](2012)在《水稻秆腐病、霜霉病和潜根线虫病诊断与防治》文中研究说明2009~2011年对福建水稻三种病害(水稻菌核秆腐病,水稻霜霉病和水稻潜根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研究,取得以下主要结果:1.鉴定了福建省的稻菌核秆腐病病原种类,初步了解了水稻品种的抗病性,筛选了可作为生防菌株的木霉菌株。从水稻菌核秆腐病病株上分离鉴定了2种菌核病病原真菌,经形态学鉴定为小球菌核病菌(Helminthosporiu SigmoideumCav.=N.Sigmoidea(Cavara)Hara)和球状菌核病菌(Sclerotium hydrophilum Sacc.);致病性测定表明2种菌核病病原菌均能侵染水稻,其中小球菌核病菌致病性较强,也是引起田间菌核秆腐病的优势病原种群。两种菌核病原菌对福建主栽优质稻品种(两优航2号、两优3773、宜优673和天优华占)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水稻品种间具有抗性差异,天优华占和宜优673较抗病。室内平板对峙实验结果表明:绿色木霉、长枝木霉和假康氏木霉均对两种菌核病病原菌有较好的生防效果。其中绿色木霉的生防效果达到99.95%,为水稻菌核秆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生防菌株。2.福建省水稻霜霉病病原鉴定和其生物学特性研究:从福安市采集到的水稻霜霉病,其病原经鉴定为大孢指疫霉(Sclerophthora macrospora (Sacc.)Thirumctal)引起的病害。大孢指疫霉在PSA培养基和燕麦培养基上生长得最好;碳源甘露醇和蔗糖有利于菌丝生长;氮源硝酸钠有利于菌丝生长;菌株在C/N比为20:1和30:1生长较好;大孢指疫霉在12~36℃的温度范围内均能生长,但在24~28℃范围内菌丝生长势最好;大孢指疫霉在pH5~11的PSA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但以pH5生长最好。3.研究了水稻潜根线虫侵染与水稻早衰的关系,建立了水稻潜根线虫病“烟稻轮作,保根防衰”的综合治理技术。盆栽试验及田间药剂防治结果表明,线虫侵染对水稻早衰有显着影响,分蘖后期烤田和追施保穗肥,能预防和减缓水稻早衰,使作物增产增收。使用杀线虫剂硫线磷、噻唑磷防治潜根线虫的最佳防治时期是返青期。田间实验和调查结果:烟草—水稻轮作、蔬菜—水稻轮作均能显着地减少烟后稻或菜后稻水田里潜根线虫的种群数量,烟后稻的潜根线虫量下降了98.34%,菜后稻下降了90.58%。实行烟稻轮作或菜稻轮作是一条经济有效可行的防治潜根线虫病的方法。

石明山[5](2011)在《科学实施吉林西部盐碱地水稻种植》文中研究指明吉林省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是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建设任务的“十大工程”之一,是我国目前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面对这一大面积盐碱地开发,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研究员杨福根据多年来盐碱地开发种稻的科研实践,围绕破解吉林西部盐碱地种稻的技术节点?

孟巧霞,刘永巍,孙桂英,李春光,张景龙,孟昭河[6](2008)在《垦稻18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垦稻18属寒地早熟品种,产量稳定,抗逆性强,米质优良,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和第三积温带种植。栽培上宜用盐水选种,正确浸种催芽,适时播种、插秧,旱育壮苗;肥料三要素应适量后移,基肥和追肥协调;全生育期施氮肥总量比空育131减少10%左右;配合施硅肥效果最佳。长穗期注意健身防病,选用低毒农药或生物农药除草。后期采用浅湿灌溉,防止纹枯病和秆腐病的发生;及时收获,干燥贮藏。

刘晓燕[7](2006)在《氯化钾抑制玉米茎腐病发生的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玉米茎腐病在我国玉米主产区发生严重。它作为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在防治上难度较大,应用一般的化学农药、种子包衣等均难以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有研究发现,钾肥能够显着降低玉米茎腐病的发生率,但是关于钾在抑制玉米茎腐病方面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12年氯化钾肥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氯化钾对茎腐病的抑制效果;结合室内生物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钾量级土壤浸提液对主要致病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生长的影响;利用平板计数法分析了长期施用氯化钾对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通过钾和氯不同量级的大田试验和氯化钾长期定位试验,进一步比较了氯化钾中钾和氯的抑病作用;结合室内生理生化分析方法研究了钾和氯对玉米各生育时期植株体内糖分分配的影响,并结合抽雄期接种处理探讨了钾对病原菌侵染前后酚类物质代谢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水培试验,利用高压液相色谱定量分析了钾对玉米苗期根系分泌物中各组分含量的影响;并结合室内生物培养试验,研究了根系分泌物中糖和酚酸对禾谷镰刀菌生长的影响。采用土培试验,利用透射电镜对接种后寄主与病原菌互作过程中根尖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了观察。本文主要从施用氯化钾对土壤微生态和植物生理生化代谢影响的角度,对氯化钾抑制玉米茎腐病发生的机理进行系统研究和深入探讨,取得以下主要研究结果: 1.在缺钾土壤上,施用氯化钾和硝酸钾均能够显着抑制玉米茎腐病的发生,而氯素的抑病作用不明显。在缺钾条件下,抗病品种(吉单180)较感病品种(吉单327)具有更强的吸钾能力。玉米各生育时期的根、苇和叶部钾素含量均与玉米茎腐病的发生率存在显着负相关关系,茎腐病发生率随着植株体含钾量的提高而显着降低。 2.室内培养试验发现,一定浓度的氯化钾不能直接抑制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生长,长期施用氯化钾的土壤浸提液对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不施钾处理相比,长期施用氯化钾对玉米生育前期根际土壤细菌数目无明显影响,适量的氯化钾可以显着增加根际土壤放线菌数目和真菌数目,且施钾处理的苗期根际土壤真菌以木霉菌占优势。而且施钾处理与不施钾处理的根际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数目差异显着时期正是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的主要侵染期(生育前期)。说明长期施用氯化钾引起的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可能与病原菌对寄主根系的侵染存在一定的联系。 3.与缺钾处理相比,在以硝态氮为主要氮源的条件下,氯化钾和硝酸钾能够抑制根系糖的分泌,促进有机酸和酚酸的分泌。缺钾处理导致根系总糖尤其是还原糖的分泌量显着增加,有利于禾谷镰刀菌在体外的生长繁殖,可能由此提高了病原菌与寄主识别的几率,利于病原菌的侵染。阿魏酸是玉米根系分泌的主要酚酸组分,抗病品种吉单180阿魏酸分泌量明显高于感病品种吉单327,且随着钾的供应而大幅度提高。抗病品种绿原酸分泌量明显低于感病品种,供钾导致两个品种根系绿原酸分泌量下降。体外培养试验发现,阿魏酸和绿原酸均能够抑制Fusarium graminearum的生长,但阿魏酸的抑菌效果远远大于绿原酸。这说明钾主要通过阿魏酸分泌量的提高抑制根际禾谷镰刀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可能降低其对寄主的侵染几率。 钾能够促进寄主细胞壁加厚,形成阻止病原菌侵染的第一道屏障;即使在病原菌侵染后,钾也能够刺激寄主细胞迅速分泌降解物质,抑制病原菌的进一步扩展。缺钾则导致寄主细胞内线粒

吴海燕,辛惠普[8](2003)在《双曲孢菌(Nakataea sigmoidea Hara)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研究双曲孢菌 ( N akataea sigmoidea Hara)在不同环境及营养条件下的产孢特性 ,分别在黑暗条件和光照条件下 ,通过改变环境因子 ( p H值、温度、固体培养、液体培养 )和营养因子 (碳源、氮源、天然、合成 )来进行产孢培养试验。结果表明 ,双曲孢菌在黑暗条件下 ,不同环境因子和不同营养因子下均不能产生分生孢子 ;在自然光条件下 ,1.5 %水琼脂、 Czapek培养基上 ,菌核和菌丝均能产孢。碳氮比对菌核萌发产生分生孢子有显着影响 ( P <0 .0 1) ,以碳氮比为 10 :1时 ,产孢率最高 ,达 5 4 .2 3%。紫外灯照射 10 min可刺激双曲孢菌产孢

辛惠普,范文艳,郭永霞,郑雯,王平,杜金岭,穆娟微,姚守礼,宋丽芬[9](2001)在《寒地水稻秆腐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报道了水稻秆腐病在黑龙江省的分布与危害情况、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病害的侵染循环及田间的发病规律。指出了影响病害发生的因素,并提出了较为有效的防治措施。

姚守礼,王剑龙,姚宏牧,陈传梅,姜文年[10](2000)在《水稻秆腐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二、寒地水稻秆腐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寒地水稻秆腐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绥化市水稻秆腐菌核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症状
2 病原
3 发病规律
4 发病条件
5 综合防治技术
    5.1 选用抗病品种
    5.2 减少菌源
    5.3 加强水肥管理
    5.4 治虫防病
    5.5 药剂防治

(2)苏打盐碱地水稻秆腐菌核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1.1.1病样采集及病原菌的分离
        1.1.2致病性测定
        1.1.3病原菌核颜色形态观察和测定
        1.1.4病原菌分生孢子颜色形态观察
        1.1.5病原菌ITS-rDNA序列扩增及分析
    1.2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1.2.1不同温度下病原菌的生长
        1.2.2不同碳源条件下病原菌的生长
        1.2.3不同氮源条件下病原菌的生长
        1.2.4不同微量元素条件下病原菌的生长
2结果与分析
    2.1分离自不同发病部位的病原菌的致病性比较
    2.2病原菌的鉴定
        2.2.1病原菌的形态学鉴定
        2.2.2病原菌分子生物学鉴定
    2.3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2.3.1温度对病原菌的影响
        2.3.2病原菌对碳源的利用
        2.3.3病原菌对氮源的利用
        2.3.4病原菌对微量元素的利用
3讨论

(3)苏打盐碱地水稻秆腐菌核病病原特性及其药剂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1.1 苏打盐碱地概述
    1.2 水稻秆腐菌核病概述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苏打盐碱地水稻秆腐菌核病菌的分离与鉴定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第二章 苏打盐碱地水稻秆腐菌核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苏打盐碱地水稻秆腐菌核病的药剂防治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4)水稻秆腐病、霜霉病和潜根线虫病诊断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 水稻菌核秆腐病
        1.1 病害发生情况
        1.2 防治研究现状
    2 水稻霜霉病
        2.1 病害发生情况
        2.2 防治研究现状
    3 水稻潜根线虫病
        3.1 水稻潜潜根线虫病危害和分布情况
        3.2 防治研究现状
第二章 水稻秆腐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采集
        1.2 病原菌分离及鉴定
        1.3 致病性的测定
        1.4 不同水稻品种对菌核病的抗性
        1.5 不同接种时期对菌核病发病的影响
        1.6 水稻菌核秆腐病菌的生防菌株筛选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稻菌核病症状及病原鉴定
        2.2 致病性测定
        2.3 不同水稻品种对菌核秆腐病的抗性
        2.4 不同接种时期对菌核秆腐病菌侵染的影响
        2.5 福建省主要的水稻菌核病菌种类
        2.6 水稻菌核秆腐病菌的生防菌株筛选
    3 讨论
第三章 水稻霜霉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采集
        1.2 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1.3 致病性测定
        1.4 大孢指疫霉的生物学特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稻霜霉病的症状和病原鉴定
        2.2 致病性结果
        2.3 大孢指疫霉的生物学特性
    3 讨论
第四章 水稻潜根线虫病害病原鉴定与防治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潜根线虫种类鉴定
        1.2 不同施肥水平对潜根线虫量的影响
        1.3 潜根线虫病药剂防治实验
        1.4 不同栽培制度对水稻潜根线虫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潜根线虫种类鉴定
        2.2 不同施肥水平对潜根线虫量的影响
        2.3 潜根线虫病药剂防治结果
        2.4 不同栽培制度对水稻潜根线虫的影响
    3 讨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1 主要研究成果
        1.1 首次对福建省水稻秆腐病的病原进行鉴定
        1.2 首次对福建省的水稻霜霉病进行病原鉴定,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1.3 研究了水稻潜根线虫侵染与水稻早衰的关系,建立了水稻潜根线虫病“烟稻轮作,保根防衰”的综合治理技术
    2 研究成果的应用前景与展望
        2.1 本研究成果为水稻病害诊断提供了依据
        2.2 为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和保障水稻稳产高产提供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致谢

(7)氯化钾抑制玉米茎腐病发生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 玉米茎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1.1 玉米茎腐病的危害
        1.2 玉米茎腐病的病原
        1.3 玉米茎腐病发生规律
        1.4 影响玉米茎腐病发生的环境因素
        1.5 玉米茎腐病的防治及其钾的抗病效果
        1.6 玉米对茎腐病的抗病机制
        1.6.1 植株的形态结构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与抗茎腐病的关系
        1.6.2 玉米对茎腐病的生理生化抗病机制
    2 钾改善植物健康的机理
        2.1 钾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及其与土传病害的关系
        2.1.1 土壤微生物区系与土传病害
        2.1.2 施钾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2.2 钾对根系分泌物的影响及其与土传病害的关系
        2.2.1 根系分泌物与土传病害
        2.2.2 施钾对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2.3 钾改善植物健康的生理生化基础
        2.3.1 糖在植物抗病反应中的作用及其钾对糖代谢的调控
        2.3.2 酚类物质在抗病反应中的作用以及钾对酚类物质代谢的调控
        2.3.3 酚类物质代谢中相关酶的活性变化在植物抗病反应中的作用
        2.3.4 钾对酚类物质含量及其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2.4 影响钾肥对植物抗性的因素及相关机理
        2.4.1 钾肥的施用方式
        2.4.2 钾肥形态
        2.4.3 土壤钾素状况
    3 本文研究契机和技术路线
        3.1 研究契机
        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氯化钾中钾和氯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效果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田间试验设计
        2.1.1 长期钾肥定位试验
        2.1.2 普通大田试验
        2.2 样品采集
        2.3 样品测定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长期施用氯化钾对玉米茎腐病发生率和产量的影响
        3.2 长期施用氯化钾对植株养分吸收的影响
        3.2.1 长期施用氯化钾对玉米各生育期钾素含量的影响
        3.2.2 长期施用氯化钾对玉米各生育期氯素含量的影响
        3.3 施用钾素和氯素对玉米茎腐病发生率和产量的影响
        3.4 施用钾和氯对不同抗性品种玉米养分吸收的影响
        3.4.1 不同抗性品种玉米根部和茎部钾素积累的动态变化
        3.4.2 施用钾和氯对玉米各生育期植株钾素和氯素含量的影响
        3.5 玉米各生育期植株钾素和氯素含量与茎腐病发生率的关系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氯化钾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及其与玉米茎腐病发生的关系
    1 引言
    2 材料方法
        2.1 田间试验设计
        2.2 氯化钾营养与土壤浸提液对禾谷镰刀菌生长影响的室内生物测定方法
        2.3 根际土壤的采集及其微生物的分离方法
        2.3.1 根际土壤的采集方法
        2.3.2 微生物的分离计数方法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氯化钾营养及土壤浸提液对病原菌禾谷镰刀菌生长的影响
        3.2 施氯化钾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3.2.1 长期施用氯化钾对播种前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目的影响
        3.2.2 长期施用氯化钾对玉米根际土壤真菌数量的影响及其与发病率的相关关系
        3.2.3 长期施用氯化钾对玉米根际土壤细菌数量的影响及其与发病率的相关关系
        3.2.4 长期施用氯化钾对玉米根际土壤放线菌数量的影响及其与发病率的相关关系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钾对玉米根系分泌物和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其与抗茎腐病的关系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水培试验
        2.1.1 试验设计
        2.1.2 幼苗培养
        2.1.3 根系分泌物的收集
        2.1.4 糖、酚酸和有机酸的测定
        2.1.5 糖和酚酸对禾谷镰刀菌生长的影响
        2.2 土培试验
        2.2.1 试验设计
        2.2.2 样品采集处理及其超微结构的观察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钾处理对玉米干物重和株高的影响
        3.2 不同钾处理玉米营养液pH值的变化
        3.3 钾对玉米不同抗性品种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3.3.1 钾对玉米不同抗性品种糖分泌量的影响
        3.3.2 钾对不同抗性品种酚酸分泌量的影响
        3.3.3 钾对不同抗性品种有机酸分泌的影响
        3.4 根系分泌物主要组分对禾谷镰刀菌生长的影响
        3.4.1 蔗糖和还原糖组分对禾谷镰刀菌生长的影响
        3.4.2 酚酸对禾谷镰刀菌生长的影响
        3.5 玉米接种后根系超微结构的变化
    4 讨论
    5 小结
第五章 钾对玉米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分配的影响及其与抗茎腐病的关系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样品采集
        2.3 测定方法
        2.4 数据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玉米根、茎和叶部还原糖含量的动态变化
        3.1.1 不同抗性品种玉米根部还原糖含量的动态变化
        3.1.2 不同抗性品种玉米茎部还原糖含量的动态变化
        3.1.3 不同抗性品种玉米穗位叶片还原糖含量的动态变化
        3.2 玉米不同生育期总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
        3.2.1 不同抗性品种玉米根部总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
        3.2.2 不同抗性品种玉米茎秆总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
        3.2.3 不同抗性品种玉米穗位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
        3.3 玉米不同生育期蔗糖含量的动态变化
        3.3.1 不同抗性品种玉米根部蔗糖含量的动态变化
        3.3.2 不同抗性品种玉米茎秆中蔗糖含量的动态变化
        3.3.3 不同抗性品种玉米穗位叶片蔗糖含量的动态变化
        3.3.4 钾对玉米穗部蔗糖含量及其穗重动态变化的影响
        3.4 钾对玉米根系生物量的影响
        3.5 玉米植株糖分含量与茎腐病发病率的相关关系
    4 讨论
    5 小结
第六章 钾对玉米木质素含量和防御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抗茎腐病的关系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接种和取样
        2.3 木质素含量测定
        2.4 酶活性测定
        2.4.1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测定
        2.4.2 酪氨酸解氨酶(TAL)活性测定
        2.4.3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
        2.4.4 肉桂醇脱氢酶(CAD)活性测定
        2.5 蛋白质含量测定
        2.6 数据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 钾和诱导接种对玉米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3.1.1 钾对玉米原生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3.1.2 钾和诱导接种对木质素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3.1.3 钾对诱导木质素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3.2 钾和诱导接种对木质素合成过程中相关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3.2.1 钾和诱导接种对玉米PAL酶活性的影响
        3.2.2 钾和诱导接种对玉米TAL酶活性的影响
        3.2.3 钾和诱导接种对玉米POD酶活性的影响
        3.2.4 钾和诱导接种对玉米CAD酶活性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第七章 钾对玉米总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抗茎腐病的关系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接种和取样
        2.3 水溶性总酚、各酚酸组分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2.3.1 水溶性总酚含量测定
        2.3.2 酚酸组分测定
        2.3.3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测定
        2.4 蛋白质含量测定
        2.5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水溶性总酚含量玉米对茎腐病抗性的关系
        3.2 钾和接种对酚酸各组分的影响
        3.3 钾和诱导接种对玉米茎基部水溶性总酚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3.3.1 钾和诱导接种对玉米总酚含量的影响
        3.3.2 钾对接种后诱导产生的总酚含量的影响
        3.4 钾和诱导接种对玉米PPO酶活性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第八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双曲孢菌(Nakataea sigmoidea Hara)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菌核消毒及分生孢子调查
        1.2.2 环境因子对病原菌菌丝产孢的影响
        1.2.3 碳源、氮源、天然固体培养基、合成液体培养基对病原菌产孢的影响
        1.2.4 病原菌菌核产孢试验
        1.2.5 碳氮比对产孢的影响
        1.2.6 菌核在不同基质上萌发及产孢情况
        1.2.7 紫外线处理对病原菌产孢的影响
        1.2.8 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黑暗条件的产孢试验结果
    2.2 自然光照对产孢的影响
    2.3 碳氮比对菌核萌发及产孢的影响
    2.4 菌核在不同基质中萌发和产孢情况
    2.5 紫外光对病原菌产孢的影响
3 结束语

(9)寒地水稻秆腐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分布与为害
    1.1 分布
    1.2 为害
2 症状特征
3 病原菌形态及生物学特性
    3.1 病原菌形态
    3.2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3.2.1 温度对菌丝生长、菌核萌发的影响
        3.2.2 光照及通气条件对菌丝生长及菌核萌发的影响
        3.2.3 酸碱度对菌丝生长及产核的影响
        3.2.4 不同培养基对菌核生长及产核的影响
        3.2.5 不同物质对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3.2.6 营养条件对菌核萌发的影响
        3.2.7 产孢的条件
    3.3 病原菌的寄主范围
4 病害循环
5 田间发病规律
6 影响发病因素
    6.1 种植年限
    6.2 土质
    6.3 水层深浅
    6.4 肥料
    6.5 害虫
    6.6 品种
7 综合防治技术
    7.1 田块类型
    7.2 调查时间及项目
        7.2.1 菌核调查:一般于秋季收刈后或早春冰雪融化后立即到稻田检查稻茬内腔有无菌核或菌核多少, 如内腔表面布满菌核即为重病田。
        7.2.2 病情检查:
8 防治方法
    8.1 无病田
        8.1.1 防止水田机械传播
        8.1.2 防止灌溉水传播
        8.1.3 防止人为传播
        8.1.4 育苗床土, 严禁取自病田土壤。
        8.1.5 防止用病田稻草加工草袋、草帘等在苗床或本田使用。
    8.2 有病田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减轻发病
        8.2.1 减少菌核数量, 减轻病情
        8.2.2 加强田间肥水管理, 增强抗病性
        8.2.3 注意害虫防治, 以减少传播与侵入机会, 减轻发病。
        8.2.4 选择优质、高产、抗病品种, 如垦93-341、垦95-295、ND96-288。
        8.2.5 药剂防治

(10)水稻秆腐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内容与方法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发病规律
    2.2 影响因素
    2.3 危害程度
    2.4 综合防治
        2.4.1 农业防治
        2.4.2 药剂防治
        2.4.3 品种抗性调查
3 结语

四、寒地水稻秆腐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绥化市水稻秆腐菌核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J]. 梁书宝. 现代农业科技, 2017(03)
  • [2]苏打盐碱地水稻秆腐菌核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J]. 张佳环,刘巍,潘姣,邵玺文,王志春,敖振超,柳建,刘畅,马周杰. 植物保护, 2015(06)
  • [3]苏打盐碱地水稻秆腐菌核病病原特性及其药剂防治研究[D]. 潘姣. 吉林农业大学, 2014(01)
  • [4]水稻秆腐病、霜霉病和潜根线虫病诊断与防治[D]. 刘娟. 福建农林大学, 2012(11)
  • [5]科学实施吉林西部盐碱地水稻种植[N]. 石明山. 科学时报, 2011
  • [6]垦稻18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孟巧霞,刘永巍,孙桂英,李春光,张景龙,孟昭河. 北方水稻, 2008(05)
  • [7]氯化钾抑制玉米茎腐病发生的机理研究[D]. 刘晓燕.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10)
  • [8]双曲孢菌(Nakataea sigmoidea Hara)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J]. 吴海燕,辛惠普. 广西科学, 2003(02)
  • [9]寒地水稻秆腐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J]. 辛惠普,范文艳,郭永霞,郑雯,王平,杜金岭,穆娟微,姚守礼,宋丽芬.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1(04)
  • [10]水稻秆腐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J]. 姚守礼,王剑龙,姚宏牧,陈传梅,姜文年. 现代化农业, 2000(09)

标签:;  ;  ;  ;  ;  

寒地水稻茎腐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