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世纪,拥抱“第二次绿色革命”

面向新世纪,拥抱“第二次绿色革命”

一、面向新世纪 迎接“第2次绿色革命”(论文文献综述)

陈克毅[1](2011)在《山西省农业经济学会介绍》文中提出一、学会基本情况:山西省农业经济学会,于1980年3月15日成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省性、学术性群众团体,由从事农业经济科学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行政领导、企业家和实际工作者及其相关单位组成,属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群众团体,由省科协审批、省民政厅登记注册,是省科协团体会员。

秦学勤[2](2009)在《青藏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与区域稳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青藏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问题,牵动着该区域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以文化教育与社会经济等诸多变量的内层关联为视角,是研究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重要切入点。由此,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青藏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成为实现该区域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和纽带。

刘晓光,方佳,张慧坚[3](2008)在《世界热带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及趋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世界热带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渡阶段,科学技术推动了转变的进程,对当代热带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世界热带农业科技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了目前世界热带农业科技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基本解决途径,阐述了世界热带农业科技的发展趋势。

陈紫封[4](2007)在《科技创新推动种子产业国际化的研究》文中提出种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种子产业的良性发展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水平,具有非常重要意义。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种子产业国际化,将有力提升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种子产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分析中国种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制约因素和国外种子产业发展的概况,提出科技创新推动种子产业国际化对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种子科技创新中存在创新体系不完善、科技投入不足和科技人才缺乏等问题。2、种子产业中存在行业缺乏规模效应,竞争力较弱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问题;种子产业受科研投入少,研发能力弱、服务手段落后,市场体系不全和未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等因素限制。3、通过增强依法制种观念,创造有利于种子产业发展的宽松环境、增强市场经济观念,建立和完善育繁推一体化和增加种子产业投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措施可有效解决种子产业中的问题。4、先进的种子创新技术和健全的种子质量控制体系是国外种子产业成功的主要经验。5通过建立新型种子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种子产业体系可有效推进种子产业国际化。

刘立勇[5](2005)在《当代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文中认为在当代中国,解决农业、农民和农村发展问题,必须走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的基本要求,是在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农业走向新的发展里程的标记。中国是一个从旧的农业大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农业的现代化决定着中国现代化的真实进程。中国农业的现代化道路应当具有自己的特色而又适合世界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应当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未来中国经济与社会进步的目标相一致,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关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关系到21世纪中叶实现中国现代化基本目标的大局。因此,理清当代中国农业现代化中提出的基本问题,认识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特殊性和发展趋势,在实践中选择“三农”问题的解决路线,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论文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中国现代化和农业发展的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来探讨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联系国内外农业现代化历程和作者二十多年的农村工作亲身经历,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新视角上,深入探讨当代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问题,是一个涉及面广阔的大课题。本文的工作则在于总结农业现代化的历史经验,明确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性,在农业现代化的创新中寻找中国农业发展的出路,在农业生产方式、农村制度变革、农业政策调整和外向型农业模式建设方面,形成关于中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的认识,为当前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实践服务。这些探索可能是初步的、宏观的,但都是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实践中提出的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并将在今后现代化推进中表现出长久价值。 全文分绪论和六个部分,绪论在总结、评鉴国内外农业现代化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阐述了当代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概括了本文的主线、内容结构及研究方法。然后,分六个部分,将当代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展开对其主要方面的研究。 第一部分“农业现代化基础论”,研究我国农业的生产关系问题。我国农业生产关系的两次历史性重大变革,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力,为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和全

夏志勇[6](2005)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支柱产业选择及产业政策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六大根据时代背景和中国的特殊国情,高瞻远瞩,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支柱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是确保这一宏伟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的根本保障之一。本文在借鉴有关基本理论以及发达国家支柱产业发展演变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支柱产业的选择及其产业政策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论文首先介绍了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支柱产业的选择、发展演变以及我国支柱产业的发展演变,通过对支柱产业选择的国际比较,总结出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我国支柱产业再选择的启示性借鉴。 其次,论文对全面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以及支柱产业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并分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支柱产业选择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支柱产业的选择基准;论文系统地介绍了灰色聚类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运用该方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支柱产业的选择进行了灰聚类计算,对灰色聚类结果进行了深化分析以及支柱产业选择目标的论证。 再次,论文对我国支柱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概述;在分别系统地介绍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当前支柱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以评价结果为基点,构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支柱产业政策的新体系。 最后,论文构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我国支柱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分别从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四个维度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在系统地分析了当前我国支柱产业在上述四个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支柱产业结构政策的研究中,提出了支柱产业结构高度化政策和产业结构协调化政策;在支柱产业组织政策的研究中,提出了支柱产业组织集中化政策和产业组织协作化政策;在支柱产业技术政策的研究中,提出了十项政策措施;在支柱产业布局政策的研究中,提出了产业结构趋异化布局战略、梯度推移布局战略以及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支柱产业布局战略。

赵小华[7](2004)在《与时俱进的科学技术事业》文中认为

王乐[8](2005)在《城市导引职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使二十一世纪的城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与此同时,在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完善,体制改革还需深化,政府职能亟待转变,城市还面临着城市化、区域化和现代化的艰巨任务。这都意味着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城市政府,一个能有效导引城市及其人民作出明智战略选择,并沿着正确的道路持续而健康发展的政府。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城市政府究竟应该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担当什么样的角色?城市管理职能如何界定及充分发挥?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前途与命运。饶会林教授主编的《中国城市管理新论》提出了导引、规范、治理、服务、经营五大职能,较为科学、全面地概括了城市管理职能。本文主要就其首要职能即城市导引职能展开研究和论述。城市导引是根据城市发展客观规律,通过城市发展战略、城市规划和城市政策的制定以及先进文化的培育,进行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方向的指导和引领,实现城市综合效益最大化的首要管理职能。它解决的是引导城市向哪发展和如何发展的问题,对促进城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城市化与大城市化、城市区域化、城市现代化是城市导引的三大方向。世界城市发展规律表明,城市化是必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在城市化的中前期,大城市化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调整城市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大城市,实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区域的形成和发展是城市化和大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和高级阶段,如今世界城市区域的发展突飞猛进,并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趋势。城市区域的发展对于加强城市之间的合作和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促进城市区域建设,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就成为我国城市导引的又一重要方向。城市化既有数量的增长,又有质量的提高,而质量提高的过程就是城市现代化过程。因此,有效导引我国城市走向经济高效化、社会文明化、环境优质化、管理科学化是我们的重要使命。内容摘要 城市导引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同时要做到以协调为中心,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以教化为本,这是导引的基本原则。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因此尊重客观规律是包括城市导引在内的一切城市管理工作的准则。导引就是按客观规律理顺和纠正城市发展及城市管理中出现的不协调问题,协调是管理的真谛,导引要充分发挥协调的力量。城市经济的本质是市场经济,市场机制在城市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导引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深入研究和掌握市场经济理论,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教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城市导引应以教化为本,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取得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城市导引的实现需要借助于城市发展战略、城市规划和城市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城市发展战略要在审时度势,深入分析国内、国际形势,客观评价城市发展能力,确定城市性质和功能的基础上,科学地制定与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外向型发展战略、跨越式发展战略、区域互动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都是新形势下我国城市的重要战略选择。如今,城市规划已不再是简单的建设规划,而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肩负着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人居环境的建设、交通问题的解决、土地效率的提升、历史建筑的保护、区域规划的加强都是城市规划面临的新课题。城市导引,包括城市发展战略和规划的落实都要依靠政策手段。在我国户籍政策、人才政策、土地政策、产业政策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弊端与缺陷,没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积极推进户籍制度、人才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政策和产业政策,是有效导引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 城市导引的顺利实施还需要高效、廉洁的政府,科学、创新的管理体制,先进的城市文化做保障。政府的素质、水平与效率是决定导引职能能否充分发挥的关键因素,加强城市政府自身建设是城市导引的主体保障。为此,要通过引导城市政府精神,建立服务型、学习型、高效廉洁的政府,优化城市导引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讲,制度是第一生产力,城市管理体制创新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一环,是城市导引的制度保障。城市自主权问题、管理模式问题、管理主体问题、管理参与制问题都是困扰城市,妨碍导引职能充分发挥的主要症结。因此,通过分权制度创新,扩大城市自主权;通过管理模式创新,大胆探索城市距阵管理;通过管理主体创新,建立城市多元主体模式;通过政治制度创新,

周林[9](2004)在《山东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山东在新的世纪提出了提前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山东农业也提出了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跃的目标,山东畜牧业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蓬勃发展,已有相当的生产能力和产值水平,但面对加入WTO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山东农业发展的任务要求,还需要有新的更大的发展。除导论外,本文共分上、下两篇,由9章组成。上篇是对山东畜牧业发展战略问题的“总论”,下篇是对山东的几个代表性畜牧产业发展战略问题的“分论”。在“总论”部分中,作为战略研究的前提,论文首先对山东畜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概括(第二章),主要是回顾了山东畜牧业改革开放20年以来的发展状况,分析了畜牧业生产的总体水平、畜牧业在山东农业中的地位以及整个畜牧业的内部结构和省内畜牧业区域布局的特点,同时对山东畜牧业的基本状况进行了评价。 在第三章,论文分析了山东畜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借此来寻找山东畜牧业的定位。一是对世界畜牧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二是对全国畜牧业发展状况及周边地区畜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以便明确山东畜牧业所面对的国际、国内的环境,通过比较,更清楚地看到了山东畜牧业的地位。 在第四章,论文对山东畜牧业的发展条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主要从自然条件、畜牧资源条件、人才和科技条件、管理体制条件、市场条件和产业组织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山东畜牧业的比较优势和不利因素,以便为制定山东畜牧业的发展战略提供研究基础。 在明确了以上因素后,本文的重点是:按照竞争优势理论,提出了山东畜牧业发展战略构想和建议(第五章)。一是畜牧业生产要素升级战略。主要是按照初级生产要素、高级生产要素和专业生产要素的区别,就如何促使生产要素升级提出了结构调整战略、科技推动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二是畜产品市场竞争战略。根据需求条件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提出了畜牧经济国际化战略,强调畜牧生产要面对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同时认为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最根本是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畜牧生产标准化战略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战略。三是畜牧产业组织优化战略。认为畜牧业发展在体制上根本是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扩大经营规模,通过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等把畜牧企业和农户与市场有机联系起来,提高整个畜牧产业的竞争力。四是畜牧相关产业发展战略。认为畜牧业的发展也需要相关产业发展对它的提升作用,只有发达的相关产业,才可能带动畜牧业更好地发展,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饲料、兽药工业和畜<WP=8>牧装备业。 要发展畜牧业,政府角色也十分重要,在发展战略的研究中是不可缺少的。政府在发展畜牧业中的责任是调控、扶持、引导和保护。在宏观调控上,主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进行调节,同时辅之行政手段的调节;在扶持上,主要加强对畜牧业的投入;在引导上,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在保护上,主要通过推行畜牧业保护政策实现。 在“分论”部分中,本文根据畜牧业内部不同畜种的特点,更有针对性地研究了山东养猪业、养禽业、奶牛业、养羊业和养兔业这五个主要畜牧产业的发展战略。通过分论,对五个养殖业的特点、优势及发展战略做了具体阐述。分论部分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山东养猪业发展(第六章)重点要调整宏观区域性布局,实现农牧结合,合理进行猪场建设,加强地方猪种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健全种猪繁育体系与规模化相配套的生产管理技术的开发,实施优质猪肉的标准化生产。山东养禽业发展(第七章)重点要加强疫病综合防制体系和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积极推进养禽业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开拓多元化市场,创造新的出口空间。山东奶牛业发展(第八章)重点是发挥山东奶牛生产的资源科技优势,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支持,积极推进规范化饲养,发展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建立有效的奶牛联合育种体系,不断提高牛群的品质,并向精准化生产的方向发展。山东养羊业发展(第九章)重点是要优化生产结构、形成区域特色,健全良种繁育体系,重视养羊科学研究,提高产品加工技术水平,加强卫生检疫,健全市场和服务体系。山东养兔业的发展(第十章)重点是加快家兔良种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规模化家兔饲养,推进家兔标准化生产,搞好家兔内部结构的调整,加强兔产品加工企业的自身建设,提高养兔业的发展水平。

白菊仙,方海旋,莫饶[10](2002)在《面向新世纪 迎接“第2次绿色革命”》文中认为介绍了“第2次绿色革命”的兴起,阐述了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产业化进程,并展望了未来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

二、面向新世纪 迎接“第2次绿色革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面向新世纪 迎接“第2次绿色革命”(论文提纲范文)

(1)山西省农业经济学会介绍(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会基本情况:
    (一) 采取多种形式, 开展科学研究和和学术交流活动, 提高农业经济理论水平。
    (二) 编辑出版《山西农经》杂志及各种
    (三) 单独或协同有关单位, 组织农业经济专题研究和科学考察。
    (四) 培训农业经济与管理人才。
    (五) 开展咨询工作和各种服务事业, 推荐研究成果, 向有关部门反映农业经济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
    (六) 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二、学会活动情况:
    (一) 首届 (1980—1985)
    (二) 第二届 (1986—1995)
        1. 开展农村调查和学术研究, 积极献计献
        2. 积极参与国际及国内学术考察, 借鉴发达国家及兄弟省市经验。
        3. 面向社会, 积极参与, 广泛开展学术活动。
        4. 编书撰史, 总结学术成果;参加和开展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不断提高农经学术研究水平。
        5. 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研讨班, 努力提高农经人才和理论水平的专业知识。
        6. 积极进行学会组织建设。
    (三) 第三届 (1996—2007)
        1. 开展农村调查和学术研究, 积极献计
        2. 积极参与国内及国际学术考察, 借鉴发达国家及兄弟省市经验。
        3. 积极开展学术研讨, 为我省农村工作出谋划策。
        4. 积极参加培训农民提高素质的活动, 为培养农村人才提供智力支持。
        5. 积极参加中国科协和省科协组织的活动, 为科协事业添砖加瓦。
        6. 积极参加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组织的学术活动, 为全国农经建设建言献策。
        7. 编书办刊, 总结学术成果, 推动学术研究。
    (四) 第四届 (2008—)
        1. 召开农经理论学术研讨会, 为省委省政府农村工作出谋划策。
        2. 积极参加省委省政府安排的农村热点问题调查研究。
        3. 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
        4. 积极参加培训农民提高素质活动。
        5. 积极参加中国科协和省科协组织的活动。
        6. 积极参加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组织的学术研讨活动。
        7. 编书办刊, 总结学术成果, 推动学术研究。

(2)青藏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与区域稳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青藏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概况的分析
二、青藏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与区域稳定发展的内层机理
三、推进青藏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与区域稳定发展的对策

(3)世界热带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及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全球热带农业科技发展概况
    1.1 亚洲太平洋地区
    1.2 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
    1.3 非洲地区
2 存在问题
    2.1 热带农业科技投入明显不足
    2.2 热带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不完善,
    2.3 热带农业产后投资少, 农业产业链短, 农产品的附加值低等问题
    2.4 热带地区国家应加强对本土资源和传统知识的保护, 完善知识产权制度
3 热带农业科技发展趋势
    3.1 农业生物技术将占据热带农业科技的核心位置
    3.2 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3.3 热带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热带农业技术将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关注
    3.4 热带农业实现产业化经营相关技术日益受到重视

(4)科技创新推动种子产业国际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导言)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2.1 国外研究动态
        2.2 国内研究动态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科技创新在种子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 种子科技创新的内涵
    2 科技创新在种子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种子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三章 中国种子产业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制约因素分析
    1 种子产业发展的历程
    2 种子产业发展现状
    3 种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 种子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第四 章国外种子产业发展概况及其启示
    1 国外种子产业化
    2 种子产业国际化发展趋势分析
第五章 科技创新推动种子产业国际化的发展对策
    1 建立新型种子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种子科技含量
        1.1 坚持科研院所是中国种子科技创新的主体
        1.2 建立产学研结合的现代种子产业体系
    2 加强种子科技创新力度,提高种子的市场竞争力
        2.1 加强主要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利用及基础研究
        2.2 加大生物技术的应用力度,建立育种创新体系
        2.3 以现代工程技术为支柱,发展高新种子产业
参考文献
致谢

(5)当代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其意义
        中国农业现代化是适应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中国农业现代化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中国农业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二、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一) 农业现代化基础论:我国农业生产关系的两次重大变革
        (二) 农业现代化必然论:现代化是当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 农业现代化创新论:农业现代化实践的推进与创新
        (四) 农业现代化国际论:农业的国际化时代与中国农业的对策
        (五) 农业现代化实验论:农业生产方式的新实验——谷城县农业体制改革实例
        (六) 农业现代化方向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三、本文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上的特点
        (二) 主要研究方法
Ⅰ、农业现代化基础论:我国农业生产关系的两次重大变革
    一、农业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改造
        (一) 土地改革时期,农民家庭经济体制的建立
        (二) 农业合作化体制的演变与人民公社的建立
        (三) 新中国前三十年农业所有制关系的基本评价
    二、新时期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与改革
        (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
        (二) 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特征及走势
        (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带来的变化
    三、正确对待农业经营方式的变革和发展
        (一) 实行家庭承包经营适应我国初级阶段农业生产力的状况
        (二) 实行家庭承包经营适应农业生产特点
        (三) 稳定家庭承包经营有利于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
        (四) 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符合广大农民的意愿
        (五) 家庭承包经营潜力很大
        (六) 对家庭承包经营要肯定、创新和完善
Ⅱ、农业现代化必然论:现代化——当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农业现代化的产生发展过程
    二、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当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 走农业现代化道路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需要
        (二) 走农业现代化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三) 走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制约的需要
        (四) 走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应有自己的特色
        (一) 对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
        (二) 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和农业的特殊性
        (三) 我国农业现代化模式的选择
        (四)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四、现实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一) 抓好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 探索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促进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
        (三) 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四) 用科技武装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
Ⅲ、农业现代化创新论:农业现代化实践的推进和创新
    一、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实践的分析与评价
    二、农业现代化推进战略
        (一) 加速推进农业技术创新
        (二) 积极推行农业经营的制度创新
        (三) 在抓住入世机遇中瞄准外向型农业
        (四) 大力实施农业信息化战略
        (五) 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
    三、创新农业现代化实践形式
        (一) 在农业与加工业的结合中启动订单农业
        (二) 在农业与高新技术的结合中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
        (三) 在实现农业产业组织的创新中推进公司制农业
Ⅳ、农业现代化国际论:农业的国际化时代——加入WTO与中国传统农业的转型
    一、中国农业国际化的障碍因素
        (一) 总产量高,劳动生产率低,部分农产品缺乏比较优势
        (二) 整体农业科技水平低,物质基础装备差,农产品的加工和转化还处于落后阶段
        (三) 农产品的外贸基础薄弱
        (四) 管理体制方面存在一些缺陷
        (五) 行业组织的结构不健全
    二、入世对中国农业的利弊分析
        (一) 入世对中国农业的不利影响
        (二) 入世对中国农业的有利因素
    三、入世后我国走向农业国际化的对策
        (一) 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动农业生产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二) 重点解决产品质量问题,切实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三) 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培育以龙头企业为重点的市场竞争主体
        (四) 有组织地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战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基础
        (五) 大力培植市场体系,开拓国际国内市场
        (六) 大力培植出口型农业,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
        (七) 利用世贸组织《农业协议》规则,保护和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
Ⅴ、农业现代化实验论:农业生产方式的新实验—谷城县农业体制改革实例
    一、公司制农业的内涵、特征和作用
    二、公司制农业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重大突破
        (一) 发展公司制农业是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二) 发展公司制农业是应对入世挑战,培植农业市场竞争主体的迫切需要
        (三) 发展公司制农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战略性调整的必然结果
        (四) 发展公司制农业是培植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增加农业投入的重要途径
        (五) 发展公司制农业是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的现实选择
        (六) 发展公司制农业是化解农村现实矛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需要
    三、谷城县公司制农业的几种主要形式
        (一) 从公司制农业诞生的方式分类,主要有5种形式
        (二) 从产加销的角度分类也有5种形式
    四、谷城县发展公司制农业的方法措施
        (一) 创新生产方式,提高公司制农业发展水平
        (二) 整合生产关系,拓宽公司制农业发展途径
        (三) 把握工作重点,提高公司制农业发展质量
    五、谷城县发展公司制农业的启示
        (一) 必须正确处理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发展公司制农业的关系
        (二) 必须运用市场手段,循序渐进
        (三) 必须实行高点起步,规范运作
        (四) 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五) 必须让农民当主体,农民得实惠
    六、小结
Ⅵ、农业现代化方向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一、21世纪中叶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一) 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
        (二) 初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阶段
        (三) 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阶段
        (四) 完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阶段
    二、对农业现代化的评价和前瞻
        (一) 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走农业产业化道路
        (二) 伴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农村城市化和农村工业化
        (三)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解决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问题
    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建设途径
        (一) 以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力为主线,把握农业现代化方向
        (二) 以深化农村改革为重点,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三) 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农民积极性,巩固现代农业基础
        (四) 以乡镇企业为支柱,发展小城镇,走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路子
        (五) 以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和环境为重要基础,树立统筹协调的科学发展观,建立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
Ⅶ、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支柱产业选择及产业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论文选题的历史背景
        1.1.2 本论文写作的意义
    1.2 本论文研究的总体思路及内容结构
        1.2.1 本论文的总体思路
        1.2.2 本论文的内容结构
    1.3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关于支柱产业的研究概况
        1.4.1 国外关于支柱产业研究的理论成果
        1.4.2 我国支柱产业研究与选择的现状
    1.5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有关产业结构的基本理论
        2.1.1 产业结构的涵义
        2.1.2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2.1.3 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两种模式
    2.2 有关产业组织的基本理论
        2.2.1 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
        2.2.2 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体系——SCP分析框架
    2.3 有关产业技术进步的基本理论
    2.4 有关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
        2.4.1 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
        2.4.2 产业布局理论的发展
        2.4.3 以后起国为出发点的产业布局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内外支柱产业的发展演变
    3.1 发达国家支柱产业的发展演变
        3.1.1 美国支柱产业的发展演变
        3.1.2 日本支柱产业的发展演变
        3.1.3 韩国支柱产业的发展演变
    3.2 我国支柱产业选择的发展演变
    3.3 国内外支柱产业演变比较的启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支柱产业选择研究
    4.1 我国支柱产业选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1 我国支柱产业选择的现状概述
        4.1.2 我国支柱产业选择存在的主要问题
    4.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4.3 支柱产业的基本特征分析
        4.3.1 支柱产业的一般特征
        4.3.2 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支柱产业的特征
    4.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支柱产业的选择基准
        4.4.1 支柱产业选择指标体系的确立原则
        4.4.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支柱产业选择指标体系
    4.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支柱产业选择的灰聚类分析
        4.5.1 灰色定权聚类的基本理论与步骤
        4.5.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支柱产业选择聚类实证分析
        4.5.3 支柱产业选择的灰色聚类结果的分析
    4.6 支柱产业选择目标及其科学性论证
        4.6.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我国支柱产业选择目标
        4.6.2 支柱产业选择目标的科学性论证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支柱产业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5.1 支柱产业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5.2 支柱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5.2.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5.2.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原理
        5.2.3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的基本步骤
    5.3 我国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模糊层次综合评价实证分析
        5.3.1 确定对象集、因素集和评语集
        5.3.2 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因素集的模糊权重向量A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支柱产业政策体系
    6.1 产业政策的涵义及政策体系
        6.1.1 产业政策的涵义
        6.1.2 产业政策的理论体系
    6.2 当前我国支柱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6.2.1 我国支柱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6.2.2 我国支柱产业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
        6.2.3 我国支柱产业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6.2.4 我国支柱产业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6.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支柱产业政策体系
        6.3.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支柱产业结构政策
        6.3.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支柱产业组织政策
        6.3.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支柱产业技术政策
        6.3.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支柱产业布局政策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与时俱进的科学技术事业(论文提纲范文)

一、正确科学观的指导
二、科技发展实践
    1.延安拓荒时期。
    2.发展时期。
    3.恢复和高潮时期。

(8)城市导引职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导引:城市管理的首要职能
    第一节 市场、政府的关系与城市政府职能
    第二节 城市系统的特点与导引的本质
    第三节 城市导引:任重而道远
    第四节 城市导引的方向、原则、方法与保障
第一篇 城市导引的方向
    第一章 城市化与大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化规律
        第二节 中国城市化的主要教训:城市和大城市短缺
        第三节 导引中国城市化
    第二章 城市区域化
        第一节 城市区域形成与发展的国际经验
        第二节 中国城市区域建设实践与教训
        第三节 导引中国城市区域建设
    第三章 城市现代化
        第一节 现代化的意义与城市的未来
        第二节 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现状
        第三节 导引中国城市现代化
第二篇 城市导引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章 按客观规律办事
        第一节 尊重客观规律
        第二节 以协调为中心
        第三节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
        第四节 以教化为本
    第二章 战略导引
        第一节 城市管理需要对战略的直觉
        第二节 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点评
        第三节 用科学的战略导引城市发展
        第四节 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战略选择
    第三章 规划导引
        第一节 城市规划:一个重要的经济社会环境问题
        第二节 我国城市规划的基本成就、经验和教训
        第三节 搞好新时期我国城市建设规划
    第四章 政策导引
        第一节 政策是有效导引的重要途径
        第二节 城市户籍政策导引
        第三节 城市人才政策导引
        第四节 城市土地政策导引
        第五节 城市产业政策导引
第三篇 城市导引的保障
    第一章 主体保障:城市政府自身建设
        第一节 导引的成败在政府
        第二节 我国城市政府有待加强自身建设
        第三节 建设新型城市政府,导引城市发展
    第二章 制度保障:城市管理体制创新
        第一节 城市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我国城市管理体制现状
        第三节 创新城市管理体制,保障导引职能的发挥
    第三章 意识形态保障:培育城市先进文化
        第一节 城市文化:塑造城市的灵魂
        第二节 我国城市文化现状评析
        第三节 用先进的城市文化导引城市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

(9)山东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方法和内容体系
    1.5 本文可能创新之处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上篇 总论
    2 山东畜牧业发展概况
        2.1 山东畜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
        2.2 山东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与地位
        2.3 山东畜牧业的内部结构
        2.4 山东畜牧业的区域布局
    3 山东畜牧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
        3.1 山东畜牧业发展的国际环境
        3.2 山东畜牧业发展的国内环境
        3.3 山东畜牧业发展的国内周边地区环境
    4 山东畜牧业的发展条件
        4.1 山东畜牧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4.2 山东畜牧业发展的人才与科技条件
        4.3 山东的畜禽品种资源及良种繁育体系
        4.4 山东省畜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条件
        4.5 山东省畜牧业发展的市场条件
        4.6 山东畜牧业发展的产业组织条件
    5 山东畜牧业发展战略构想与建议
        5.1 山东畜牧业生产要素升级战略
        5.2 山东畜产品市场竞争战略
        5.3 山东畜牧产业组织优化战略
        5.4 山东畜牧相关产业发展战略
        5.5 畜牧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
下篇 分论
    6 山东养猪业发展战略研究
        6.1 山东养猪业的基本状况
        6.2 山东养猪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分析
        6.3 山东养猪业发展的战略
    7 山东养禽业发展战略研究
        7.1 山东养禽业基本状况
        7.2 山东养禽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7.3 山东养禽业的发展趋势与战略
    8 山东奶牛业发展战略研究
        8.1 山东奶牛产业基本状况
        8.2 山东奶牛生产的主要特点
        8.3 山东奶牛产业的比较优势
        8.4 山东奶牛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8.5 山东奶牛产业的发展战略及政策建议
    9 山东养羊业发展战略研究
        9.1 山东养羊产业基本现状
        9.2 山东养羊产业的比较优势分析
        9.3 山东养羊业发展战略和对策
    10 山东养兔业发展战略研究
        10.1 山东家兔生产现状
        10.2 山东家兔生产的优势分析
        10.3 山东家兔产业的发展战略及政策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四、面向新世纪 迎接“第2次绿色革命”(论文参考文献)

  • [1]山西省农业经济学会介绍[J]. 陈克毅. 山西农经, 2011(05)
  • [2]青藏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与区域稳定发展研究[J]. 秦学勤. 攀登, 2009(02)
  • [3]世界热带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及趋势[J]. 刘晓光,方佳,张慧坚. 农业科技管理, 2008(02)
  • [4]科技创新推动种子产业国际化的研究[D]. 陈紫封. 湖南农业大学, 2007(07)
  • [5]当代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D]. 刘立勇. 华中师范大学, 2005(06)
  • [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支柱产业选择及产业政策研究[D]. 夏志勇.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5(01)
  • [7]与时俱进的科学技术事业[J]. 赵小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 [8]城市导引职能研究[D]. 王乐. 东北财经大学, 2005(04)
  • [9]山东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D]. 周林. 山东农业大学, 2004(01)
  • [10]面向新世纪 迎接“第2次绿色革命”[J]. 白菊仙,方海旋,莫饶. 热带农业科学, 2002(05)

标签:;  ;  ;  ;  ;  

面向新世纪,拥抱“第二次绿色革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